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笔记

计算机网络笔记

第一章1、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2、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简称为OSI。

OSI体系结构一共分为7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五层协议: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应用层: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应用层的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支持电子邮件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网络远程访问协议) 会话层:RPC(远程过程调用协议)运输层:任务就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面向了连接的、可靠地数据传输服务。

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UDP(用户数据协议)——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做IP数据报,简称数据报。

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是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

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数据链路层:常简称为链路层。

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

PPP(点对点协议)是数据链路层使用最多的一种协议,协议数据单元——帧。

物理层: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4、当一串比特流离开主机1的物理层经网络的物理媒体传送到路由器时,就从路由器的第1层(物理层)依次上升到第3层(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一、网络概念1、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二、网络协议1、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协议(互联网协议)的组合。

IP协议是通信协议,TCP协议是传输协议。

2、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其协议分层概念广泛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和标准化。

三、网络设备1、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或网段的设备,使得网络间的数据包能够路由选择到达目标。

2、交换机:连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实现数据交换和广播。

3、集线器:将多个局域网段连接在一起,使得这些网络能够相互通信。

4、网关:连接不同网络或网段,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5、防火墙:网络安全设备,可以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四、网络连接方式1、有线连接: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物理介质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2、无线连接:通过无线电波(如Wi-Fi、蓝牙)传输数据。

3、远程连接:通过拨号、VPN等方式远程访问局域网或互联网。

五、网络安全1、防火墙: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加密技术: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入侵检测系统(IDS):检测并响应网络中的安全威胁。

4、安全审计: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实践进行评估和改进。

计算机网络笔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传输、处理、存储和共享的基础设施。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的硬件、软件及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一、选择题【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A.没有关系B.反比关系C.正比关系D.无法确定【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4)A.主机进程之间 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 D. 物理线路之间(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A.网络协议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C.覆盖范围与规模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I . 资源子网 II. 局域网 III. 通信子网 IV. 广域网A. II、 IVB. I、IIIC. I、IVD. III、IV【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I . 流量控制 II. 路由选择 III. 分布式处理 IV. 传输控制A. I 、II、 IVB. I、III、IVC. I、IVD. III、IV【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ARPAnetB.因特网C.NSFnetD.CERNET【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I . 帧 II. 比特流 III. 报文段 IV. 数据报A. I 、II、IV、IIIB. II、I 、IV、IIIC. I、IV、II、IIID. III、IV、II、I【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A. 2×105 bitB. 4×105 bitC. 1×105 bitD. 8×105 bit【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I . 网桥 II. 交换机 III. 计算机软件 IV. 路由器A. I 、II、IVB. II、III、IVC. I、III、IVD. I、II、III【11】()是计算机网络中的OSI参考模型的三个主要概念。

计算机网络详细笔记

计算机网络详细笔记

计算机网络详细笔记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网络连接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信息能够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传输和共享。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通过物理和逻辑连接互相通信和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1.1 主机和终端设备计算机网络中的主机是指能够运行应用程序并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计算机。

终端设备是指连接到主机的各种外设,如电脑、手机、平板等。

主机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1.2 通信链路通信链路是指将主机和终端设备连接到网络的物理介质,如网线、光纤等。

通信链路负责传输数据包,并提供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参数。

常用的通信链路技术有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

1.3 网络节点网络节点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负责数据的中转和转发。

交换机用于构建局域网,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并转发数据包。

网络节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1.4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约定和规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传输方式和通信过程中的各种规则。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等,它们是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和交换,最终到达目标主机或终端设备。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分层模型计算机网络通常使用分层模型进行设计和实现,最常用的模型是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这些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成若干层次,每一层都完成特定的功能,并通过接口和协议与上下层进行通信。

2.2 数据传输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以数据包的形式传输。

数据包包含源地址、目标地址和数据内容等信息。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通过网络节点的路由选择和转发,最终到达目标设备。

2.3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指根据不同的路由算法和路由表,选择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笔记(纯手打)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笔记(纯手打)

计算机网络笔记了解即可:(出现于选择、填空题.)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其中发展最快并且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是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采用了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也分不同层次:主干ISP、地区ISP和本地ISP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主机】、核心部分【核心:路由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客户—服务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对网络利用率高转发分组的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P15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1)广域网WAN (2)城域网MAN(3)局域网LAN(4)个人区域网PAN按网络使用者进行分类:(1)公用网、(2)专用网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宽带:最高速率。

吞吐率:实际速率。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物理层: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物理层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大纲要求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2.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3.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本章知识体系框架图以及公式总结·课本导读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定位】概念:课本17页1.5.1 组成:请看疑问点(2)功能:请看疑问点(3)【可能疑问点】(1)自治计算机就是能够进行自我管理、配置和维护的计算机(我们现在用的电脑),像以前的终端(只有显示器,仅仅显示数据),就不能叫做自治计算机了。

(2)从逻辑功能上讲,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构成:1.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它为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交换和控制能力,实现连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2.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以及各种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服务。

(3)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功能:1.数据通信:它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包括连接控制、传输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路由选择、多路复用等子功能。

2.资源共享:包括数据资源、软件资源以及硬件资源。

3.信息综合处理:将分散在各地计算机中的数据资料进行集中处理或分级处理。

如自动订票系统、银行金融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

4.负载均衡:即将工作任务均衡的分配给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

5.提高可靠性:指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彼此互为替代机。

6.分布式处理。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定位】课本17页1.5.2【可能疑问点】关于接入网AN,请返回课本第五页看看ISP的概念,了解即可。

三.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定位】课本第3页1.2.2【可能疑问点】无,了解即可。

2023年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笔记

2023年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1(可以用作考条)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旳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原则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旳定义:运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一样旳、功能独立旳多种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旳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旳系统。

计算机网络旳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顾客间信息互换。

(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旳共享,使顾客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肩负荷。

(2)软件共享:容许互联网上旳顾客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献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献访问服务,从而防止软件研制上旳反复劳动以及数据源旳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

(3)顾客间信息互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旳顾客提供强力通信手段,顾客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公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计算机网络旳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构造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旳分类:按拓扑构造: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互换方式:电路互换网、报文互换网、分组互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播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原则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尤其任务组)第二章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互换而建立旳规则、原则或约定旳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种复杂旳划分为若干个简朴旳网络旳体系构造:计算机网络各层次构造模型及其协议旳集合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播时不用携带目旳节点旳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旳目旳节点地址,不一样分组也许选择不一样途径到达目旳节点,节点接受到旳分组也许出现乱序、反复、丢失旳现象。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总1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三网: 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1)连通性彼此连通,交换信息2)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1.2 因特网概述我们先给出关于网络,互联网,因特网的一些最基本概念.网络: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互联网:internet 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因特网:Internet 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一个互联网),其采用TCP/IP协议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人们把1983年看成是现在因特网的诞生时间.2.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3.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称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1.3 英特网组成从工作形式上分为两大块:1)边缘部分由所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使用户直接使用的.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在往里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1.客户-服务器方式特征: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的服务2.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P2P)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电路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的资源.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请求连接.这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其一个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是指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要发送的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在发送之前,先把其分为一个个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packet),其又称为包.分组是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分组中的首部包含了如目的地址和原地址等重要信息,每一个分组才能在因特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并最终正确地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位于网络边缘的主机和网络核心部分的路由器都是计算机,但它们的作用却不一样.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优点: 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时延.另外,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3.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到下一个结点.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按照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运用了广域网技术) 城域网MAN 局域网LAN(运用了局域网技术) 个人区域网PAN1.6 计算机网络性能7个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利用率1.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号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b/s,kb/s,Mb/s2.带宽计算机领域中,带宽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通过的”最高数据率”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kb/s,Mb/s3.吞吐量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b/s,Mb/s等4.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1)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2)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发费的时间(3)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4)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这就产生了排队延时.5.时延带宽积表示这样的链路可容纳多少个比特.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6.往返时间RTT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7.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D0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U表示网络利用率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信息交换涉及的几个概念实体(entry): 交换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protrocol):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服务(service):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需要下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本层功能服务访问点(SAP): 相邻两层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地方开发系统胡来年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七层应用层能够产生流量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表示层加密压缩开发人员会话层服务和客户端建立的会话查木马 netstat –nb传输层可靠传输(要建立回话的) 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网络层 IP地址编址选择最佳路径数据链路层输入如何封装添加物理层地址 MAC物理层电压接口标准网络排错从底层到高层网络安全和OSI参考模型物理层安全数据链路层安全 ADSL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 SQL注入漏洞上传漏洞TCP/IP四层模型应用层运输层(TCP或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应用层(传输数据单元PDU)运输层→运输层报文网络层→IP数据报(IP分组)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物理层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数据比特流,而不指具体的传输媒体.可以将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接口形状,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为三大部分: 原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 传输系统(传输网络) 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相关术语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signal)——数据二等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形成码元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信道一般表示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推荐文档)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推荐文档)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

内部:协议2■网络分类:1 )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 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 网等。

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

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

局域网。

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 ______________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

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

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

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 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

2)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 报文。

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

分层结构使各个层 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

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 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 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

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 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 七戻;TCP/IP 五戻;四戻:4)网络的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ISO 七层结构的OSI/RM :物理层一一链路层一一网络层一一传输层一一会话层一一表示层一一应用 层 Tcp 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 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4.服务,功能,协议: 服务”是对相邻上层而言的,属于本层的外观表现,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笔记-各章汇总

《计算机网络》笔记-各章汇总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第 1 章概述1、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3、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4、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5、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6、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7、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8、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9、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因特网的组成(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1、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12、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

13、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总1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1章1.1计算机网络的两个功能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即资源共享。

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1.3因特网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两种通信模式客服和对象(C/S 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三种交换的比较(1-03)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

(4)提高可靠性。

(5)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分布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总线形、星形、树形、环形、网状形。

计算机网络按使用者分类,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带宽:时延是衡量计算机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数据经历的总时延一般是指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

吞吐量:速率(数据率,比特率):bit/s信道利用率: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接口数据单元IDU、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协议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隔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协议族:协议栈,许多成员协议的集合。

接口相邻实体间的通信是通过它们的边界进行的,该边界称为相邻层间的接口,每一层都定义了向它的相邻高层提供的一组服务。

服务由服务访问点(SAP)提供上层使用,某一层的SAP就是上一层可以访问本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都有一个唯一属于它的地址。

服务访问点SAP: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

服务服务原语主要分为:请求原语,指示原语,响应原语,证实原语。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最新完美整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重要知识点总结1.滑动窗口①发送端→发送窗口→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设定窗口大小,控制发送帧的数量接收端→接收窗口→只有受到的数据帧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接收,否则一律丢弃②滑动窗口是用来对链路的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

③发送窗口大小 WT 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端最多可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④在连续 ARQ 协议中,接收窗口的大小 WR = 1时:1>只有当收到的帧的序号与接收窗口一致时才能接收该帧。

否则,就丢弃它。

2>每收到一个序号正确的帧,接收窗口就向前滑动一个帧的位置。

同时发送对该帧的确认。

⑤滑动窗口的重要特性:1>只有在接收窗口向前滑动时(与此同时也发送了确认),发送窗口才有可能向前滑动。

2>收发两端的窗口按照以上规律不断地向前滑动,因此这种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3>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于 1时,就是停止等待协议。

⑥发送窗口的最大值:当用 n 个比特进行编号时,若接收窗口的大小为 1,则只有在发送窗口的大小 WT≤2n-1时,连续 ARQ 协议才能正确运行。

发送端:接收端:2.停止等待协议①完全理想化的数据传输→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②停止等待协议:发送端一次只发一个数据帧,接收端一次也只接收一个(接收后发送确认帧)③超时计时器作用:1>结点A每发送完一个数据帧时,就启动一个超时计时器。

2>若到了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重传时间t out而仍收不到结点 B 的任何确认帧,则结点 A 就重传前面所发送的这一数据帧。

3>一般可将重传时间选为略大于“从发完数据帧到收到确认帧所需的平均时间”④解决重复帧问题:1>使每一个数据帧带上不同的发送序号。

每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帧就把它的发送序号加 1。

2>若结点 B 收到发送序号相同的数据帧,就表明出现了重复帧。

这时应丢弃重复帧,因为已经收到过同样的数据帧并且也交给了主机 B3>但此时结点 B 还必须向 A 发送确认帧 ACK,因为 B 已经知道 A 还没有收到上一次发过去的确认帧 ACK⑤帧的编号问题:使用一个比特的0和1两种不同的序号来对每次发送的帧进行编号⑥帧的发送序号:数据帧中的发送序号 N(S) 以 0 和 1 交替的方式出现在数据帧中;每发一个新的数据帧,发送序号就和上次发送的不一样。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概述1.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2.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3.协议的三要素:@1语法@2语义@3同步4.网络中三种数据的交换方式与差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递(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递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4)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5)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6)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7)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中,更适合传输实时数据的是电路交换(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9)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lable-based),分组交换在传送连接之前不需要先建立一条通信线路。

(10)这种不先建立连接的连网方式,称为无连接5.OSI与TCP/IP网络模型各层(1)OSI的体系结构(OSI的七层协议):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2)TCP/IP的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6.网络分层的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不可分割(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7.计算机网络传输率,性能指标,时延的基本概念,时延的计算,时延带宽积(1)计算机网络的传输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2)性能指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速率(2)带宽(3)吞吐量(4)时延(5)时延带宽积(6)往返时间RTT(7)利用率(3)时延的基本概念: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4)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第二章物理层1.基带信号与带通信号(1)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2)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2.三种常见的调制方式(1)调幅(AM):即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2)调频(FM):即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调相(PM):即载波的初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信道复用技术(1)信道复用技术分为:@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波分复用@3码分复用(重点)(2)最基本的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3)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4)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5)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4.CDMA的基础知识,发送数据的计算(1)码分多址(CDMA):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因此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2)CDMA一个重要的特点:这种体制给每一个站分配码片序列不仅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相互正交。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全)

Ch1 计算机网络概述1、Internet的前身:ARPAnet2、电路交换的特点:面向连接,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3、分组交换:原理:首先发送方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网络内的分组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各个分组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接收方剥掉各分组的首部,将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组合起来,恢复原始的数据报文。

优点:1)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2)灵活。

每个分组都是独立处理,单独查找路由。

3)迅速。

没有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4、网络的分类:PAN、LAN、MAN、WAN及其距离尺度5、发送时延、传播时延的计算6、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7、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网络的层次、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每一层使用的协议,但不包括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8、协议的概念:对等层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规则约定,是对该层功能如何实现的一种定义。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9、协议和服务的区别与联系10、OSI参考模型:自底向上,每一层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11、TCP/IP 参考模型,常用协议所处的层次例题:1.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CA.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际层2.在TCP/IP体系结构中,负责将数据从一个主机送到另外一台主机的是 B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3.下列选项中,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BD (不定项选择)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4.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属于 B 。

A.PANNC.MAND.WAN5.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 DA. 空分交换、时分交换、分组交换B. 电路交换、空分交换、时分交换C.线路交换、空分交换、分组交换D.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在网络体系结构中,__数据链路层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__网络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___应用____层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各种应用进行标准化。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论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

(非共享)。

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

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选择题【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A.没有关系B.反比关系C.正比关系D.无法确定【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4)A.主机进程之间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线路之间(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A.网络协议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C.覆盖范围与规模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I . 资源子网II. 局域网III. 通信子网IV. 广域网A. II、IVB. I、IIIC. I、IVD. III、IV【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I . 流量控制II. 路由选择III. 分布式处理IV. 传输控制A. I 、II、IVB. I、III、IVC. I、IVD. III、IV【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ARPAnetB.因特网C.NSFnetD.CERNET【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I . 帧II. 比特流III. 报文段IV. 数据报A. I 、II、IV、IIIB. II、I 、IV、IIIC. I、IV、II、IIID. III、IV、II、I【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A. 2×105 bitB. 4×105 bitC. 1×105 bitD. 8×105 bit【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I . 网桥II. 交换机III. 计算机软件IV. 路由器A. I 、II、IVB. II、III、IVC. I、III、IVD. I、II、III【11】()是计算机网络中的OSI参考模型的三个主要概念。

A. 服务、接口、协议B. 结构、模型、交换C. 子网、层次、端口D.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1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A. 资源子网B. 路由器C. 通信子网D. 交换机【13】TCP/IP参考模型中一共有几层()A. 3B. 4C. 5D. 7【14】TCP/IP参考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I . 物理层II. 数据链路层III. 网络层IV. 传输层A. I 、IIB. II、IIIC. I 、IIID. II、IV【15】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1)_____间交换信息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的3个要素中(2)_____是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3)______是用于协调和进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同步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而网络体系结构则是(4)______(1)A. 相邻层实体 B. 对等层实体 C. 同一层实体 D. 不同层实体(2)A. 语义实体 B. 语法 C. 服务 D.词法(3)A. 语义 B. 差错控制 C. 协议 D.协同控制(4)A. 网络各层及层中协议的集合 B. 网络各层协议及具体描绘C. 网络层间接口及其具体描绘D. 网络各层、层中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16】一般来说,学校的网络按照空间分类属于()。

A.多机系统B.局域网C.城域网D.广域网【17】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差异有()。

A.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不同B.所覆盖的范围不同C.所使用的协议不同D.B和C【18】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A.TCP/IP协议 B.局域网技术 C. 远程通信技术 D.光纤技术【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PDU的长度越大越好 B. PDU的长度不要太长,也不要太小C.PDU的长度越小越好 D.PDU的长度没有限定,可以随便设定【20】在n个节点的星型拓扑结构中,有()条物理链路。

A.n-1 B.n C.n*(n-1) D.n*(n+1)/2【21】关于广播式网络,说法错误的是()。

A.共享广播信道B.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C.可以不要网络层D.不需要服务访问点【22】当数据由主机A传送至主机B时,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2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2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实现的功能【25】TCP/IP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链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第二章习题【1】电路交换的优点有()。

1.传输时延小2.分组按序到达3.无需建立连接4.线路利用率高A.1、2 B.2、3 C.1、3 D.2、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称为调制B.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称为解调C.模拟数据不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调制解调技术主要使用在()通信方式中。

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B.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C.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4】在互联网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是()。

A.集线器B.网桥C.路由器D.交换机【5】一个传输数字信号的模拟信道的信号功率时0.62W,噪声功率是0.02W,频率范围为3.5-3.9MHz,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

A.1Mb/s B.2Mb/s A.4Mb/s A.8Mb/s【7】为了使数字信号传输的更远,可以采用的设备是(A)。

A.中继器B.路由器C.交换机D.网桥【8】双绞线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的目的是(A)。

A.减少电磁辐射干扰B.提高传输速率C.减少信号衰减D.降低成本【9】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光交换【10】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2000波特,若想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8kb/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取得有效离散值个数应为(D)。

A.2 B.4 C.8 D.16【11】数据传输速率是指()。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电磁波在传输介质上的传播速率C.每秒传输的比特数D.每秒传输的码元个数【12】有关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特性,正确的是()。

A.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都是无连接的服务B.数据报服务中,分组在网络中沿同一条路径传输,并且按发出顺序到达C.虚电路在建立连接后,分组中只需携带虚电路标识D.虚电路中的分组到达顺序可能与发出顺序不同【13】数据报服务的主要特点不包含()。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节点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14】如果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为()。

A.10Kb/s B.20Kb/s C.40Kb/s D.80Kb/s【15】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所以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

A .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数据报交换D.虚电路交换【16】下列哪种交换的实时性最好()。

A .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数据报交换D.虚电路交换【18】不含同步信息的编码是()。

1.非归零码2.曼彻斯特编码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A.仅1 B.仅2 C.2,3 D.1,2,3【19】下列编码方式中,属于基带传输的是()。

A.频移键控法B.移相键控法C.曼彻斯特编码D.正交相位幅度调制法【20】波特率等于()。

A.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每秒发生的信号变化次数C.每秒传输的周期数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21】10Base-T指的是()。

A.10M波特率,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B.10Mb/s,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C.10M波特率,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D.10M Mb/s,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22】误码率最低的传输介质是()。

A .双绞线B.光纤C.同轴电缆D.无线电【23】同轴电缆比双绞线的传输速率更快,得益于()。

A.同轴电缆的铜芯比双绞线粗,能通过更大的电流B.同轴电缆的阻抗比较标准,减少了信号的衰减C.同轴电缆具有更高的屏蔽性,同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D.以上都不对【24】下列关于单模光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单模光纤的成本比多模光纤低B.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比多模光纤短C.光在单模光纤中一般通过内部反射来传播D.单模光纤的直径比多模光纤小【25】一般来说,集线器连接的网络在拓扑结构上属于()。

A.网状B.树形C.环形D.星型【26】下列关于物理层网络设备的描述中,()是错误的。

A.集线器和中继器是物理层设备B.物理层的网络设备能够理解电压值C.物理层的网络设备能够分开冲突域D.物理层的网络设备不理解帧、分组的概念【27】当集线器的某个端口收到数据后,具体的操作是()。

A.从所有端口广播出去B.从除入口的所有其它端口广播出去C.根据目的地址从适合的端口转发出去D.随机选择一个端口转发出去【28】X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YMb/s的集线器上,则每台计算机分得的带宽为(C)。

A.XMb/s B.YMb/s C.Y/XMb/s D.XYMb/s【29】数据传输率为10Mb/s的以太网的码元传输速率是(C)。

A.5Mb/s B.10Mb/s C.20Mb/s D.40Mb/s【30】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正交振幅)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s B.24Kb/s C.48Kb/s D.96Kb/s【31】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C)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计算机(H1)————路由器—————路由器——————计算机(H2)【32】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s,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