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概述二、实验室人员管理1.员工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的资格审批制度,确保所有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3.实行员工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确保他们身体健康,没有携带病原微生物。
三、实验室环境管理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具备完善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2.实验室内部设施必须经常进行维护和清洁,保持干净卫生。
3.常规消毒:实验室内表面、工作台、仪器设备等必须经常进行消毒,使用规定的消毒剂。
四、实验室操作规程1.所有实验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喝水、抽烟等行为。
3.实验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物,并按规定的方式处理。
4.严格遵守实验室内的标示和警示牌,不随意触摸或移动实验器材。
5.实验室内禁止使用非法、违禁物品和药品。
6.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终止实验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五、生物安全事故应急管理1.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规定各类生物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如生物防护柜、消毒剂等。
3.组织定期演练生物安全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4.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确保事故不扩散。
六、其他管理措施1.严格监控实验室内的废液、废弃物的处理情况,确保按规定的方式处置。
2.实施实验室出入管理,设置出入口和门禁系统,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
3.加强对实验室物品和资料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登记和归还制度。
4.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进行制定的,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培训,确保所有实验人员都能够遵守规定,正确进行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SOP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文件名称: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SOP 文件编号:ZS-IC-SOP-swaq持有部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制订者:周昭彦审核者:胡必杰核准者:胡必杰制订日期:2007年5月28日审核日期:2007年5月29日核准日期:2007年5月29日执行日期:2007年6月1日版次:Ver 01 文件页数:共7页文件性质:普通限制(仅限本院范围,未经授权,不得复制)√目录1.前言2.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2.1.进入规定2.2.个人防护2.3.实验室工作区3.实验室安全操作3.1.标本的安全操作3.2.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3.3.实验室的其他安全操作4.实验室设备和仪器4.1.生物安全柜4.2.离心机4.3.组织研磨器4.4.冰箱与冰柜的维护和使用5.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5.1.生物危害物溢出的处理5.2.刺伤、切割伤或擦伤5.3.经胃肠道摄入潜在感染性物质6.实验室废弃物处理6.1.培养基、组织、体液等废弃物处理6.2.锐器盒处理7.参考文献8.负责人及联系电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11.前言由于新的感染性病原体的不断涌现,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物恐怖的潜在危险,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面临着职业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的危险。
其中,最危险的操作是标本的处理和接种。
由于人员感染后处于亚临床表现或实验室管理层没有上报,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比已知的多得多。
采用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可以将感染的危险性降至最低。
生物安全防护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筑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
其中,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
根据有关规定,中山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20130530.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
1.4 BSL-3实验室和BSL-4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 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 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代表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狂犬病毒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四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能够引起人 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 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代表病原体: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
• 研 究 发 现 , 粒 径 >100m 的 飞 沫 沉 降 很 快 , 而 粒 径 <50m 的飞沫在0.4s内就扩散开了;粒径<5m的飞沫核 被人吸入后,可以到达肺深部的肺泡处;粒径 >5m 的飞 沫核能够被呼吸道的粘膜捕获。
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其它因素
另外,一些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繁殖的微生物,一旦进入 实验室的空调或通风系统,污染了空调的冷却水,则可 以形成更广泛的微生物气溶胶污染。
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 腐蚀、耐热和坚固。
1.2 BSL-1 实验室
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台柜等摆放实验室设备和物品。
应根据工作性质和流程合理摆放实验室设备、台柜、物品 等,避免相互干扰、交叉污染,并应不妨碍逃生和急救。
实验室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应避免交 叉污染。 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安装可防蚊虫的纱窗。 实验室内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2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
3
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工作行为指南
4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溢洒处理指南
1.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要求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
BSL-1 实验室 BSL-2 实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微生物检验课件)
(二)暴露的处理
5.离心管破碎:
如果正在运行时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 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桶约30分钟,待气溶胶沉降后开盖。
若离心机停止时发现离心管破碎,应立即盖上离心机,密闭30分钟。随后操作 都应戴结实手套。
玻璃碎片用镊子等工具清除,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 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消毒30 分钟。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装有消毒剂的容器内,然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 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
(三)感染性物质的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要求 按内层、中层、外层 三层进行包装。
(四)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后 丢弃。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首选的方法。所有感染性废 弃物都应装入可高压灭菌的黄色塑料袋,并置于防渗漏的容器 内进行高压灭菌后,放到运输容器内运输至焚烧炉。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一、实验室准入要求
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 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3.BSL-2实验室入口处应贴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其下部应注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名称、负责人姓名和 联系电话等有关信息 4.进入动物房应当经过特殊批准,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
三、感染性物质的操作与处理
(一)感染性物质的操作
1.标本采集:必须有掌握相关职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采集,并 根据采集的标本中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而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
2.标本运送:采集的标本应采取防止污染工作人员、患者及环境的方式在医 疗机构内运送。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XXX目录1、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2、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操作规程3、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4、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5、实验室消毒规程6、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7、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8、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9、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10、样本分离操作规程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专业实验室。
注(1)、本实验室除HIV初筛实验室为二级生物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均为一级生物实验室。
2)、本实验室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由7人组成。
3、职责3.1、中心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运行。
3.2、手艺负责人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的放置。
3.3、质管科、检验科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详细工作。
4、工作步伐4.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4.1.1、中心主任任指定管理委员会主任。
4.1.2、经年度查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手艺骨干,由中心主任命为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成员。
由7人组成。
管理委员会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呈现特殊情况中心主任可对之罢免。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4.2.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计划,最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供给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XXX应按期对工作职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产生职业暴露应实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职员。
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风险性地区要张贴风险公告。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微生物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检测和分析的地方,它们的工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一套科学的操作规程(SOP)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一、实验室安全措施实验室安全是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
SOP文件应包含详细的实验室安全措施,如实验室进出的流程、实验室内的个人防护装备要求、废弃物处理等。
此外,实验室应配备紧急救援设施,如安全淋浴、灭火器等,并确保实验室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二、实验室设备操作规程微生物实验室通常配备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如培养箱、离心机、PCR仪等。
SOP文件应详细规定每种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维护保养要求。
例如,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离心机的使用规范以及PCR仪的温度梯度设定等。
三、微生物培养与处理规程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实验室的核心工作之一。
SOP文件应包括微生物培养的操作规程,如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接种、培养条件的设定等。
此外,还应规定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如菌种的纯化、污染的处理等。
四、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程微生物实验室中常涉及到一些潜在的生物危(wei)险物质,如致病菌、毒素等。
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SOP文件应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的要求和操作规程。
例如,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规程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依赖于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SOP文件应规定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求,如记录表格的格式、数据的保存方式等。
此外,还应规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六、实验室清洁和消毒规程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是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实验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SOP文件应规定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要求,如实验台面、设备、试剂瓶等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规章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规章制度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护实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实验室主任对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实验员具体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2. 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演练。
3. 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并按照实验室主任的要求进行处理。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制度: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4.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根据实验内容,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
5. 实验室生物废物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实验室生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理。
三、实验室实验操作管理1. 实验室实验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实验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2. 实验室实验材料管理:实验材料应妥善存放,标识清楚,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
3. 实验室实验设备管理:实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实验室实验数据管理:实验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和保存,防止数据丢失和篡改。
四、实验室环境保护1. 实验室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实验室主任对本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负责。
2. 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室废水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3. 实验室废气处理:实验室废气应通过净化设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安全1.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1.2 科室安全文档(a)生物危害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
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 应用: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
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 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任何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 生物性危害1.5.1 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危害水平取决于:a.处理的传染性物质的本身:按照传染性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性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划分成不同等级。
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性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
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临床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性培训和安全性经验积累。
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性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 传染性物质的分类1.5.2.1分类系统生物危害防护:〔见1.2 (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对社区无危害性。
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专业资料分享.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SOP】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SOP之二)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SOP之三)细菌室内质控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四)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微生物室SOP之五)无菌间规章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六)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室SOP之七)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八)•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SOP之九)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微生物室SOP之十)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微生物室SOP之十一)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微生物室SOP之十二)标本拒收标准(微生物室SOP之十三)温度失控处理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十四)超净工作台作业指导(微生物室SOP之十五)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微生物室SOP之十六)WORD完美格式.专业资料分享.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映照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实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实验应在操纵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XXX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使用3%来XXX 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XXX,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需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安全1.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1.2 科室安全文档(a)生物危害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
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 应用: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
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 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任何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 生物性危害1.5.1 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危害水平取决于:a.处理的传染性物质的本身:按照传染性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性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划分成不同等级。
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性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
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临床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性培训和安全性经验积累。
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性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 传染性物质的分类1.5.2.1分类系统生物危害防护:〔见1.2 (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对社区无危害性。
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tiger一、目的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及设备安全。
三、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操作规程: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
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1。
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1。
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1。
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1。
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2。
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
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研究和培养微生物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微生物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必须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实验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实验室内外部环境准备、微生物管理、实验室操作规范、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提出相关规程。
二、实验室环境准备1.实验室周围需保持整洁,无杂草和垃圾,确保通风良好,室温恒定,湿度适宜。
2.实验室内设有洗手间,一次性手套、口罩、实验衣等个人防护物品充足,并进行定期更换。
3.实验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有足够的储物空间,以存放试剂、培养基等物品,防止受潮、污染。
三、微生物管理1.实验室应严格管理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实施实名登记制度,并进行必要的微生物安全培训和知识普及。
2.实验室内进行的微生物研究必须获得相关批准和许可,禁止私自携带微生物进出实验室。
3.实验室内应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循环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达标排放,防止微生物及有害物质扩散。
四、实验室操作规范1.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全面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穿戴实验服装等个人防护措施。
2.使用前对实验仪器、工作台桌面等进行消毒处理,并确保实验器材完好。
3.所有的微生物培养、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4.实验过程中遵守无尘、无烟、无食物进入实验室的规定,以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
5.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尘埃、溅泼、飞溅等不安全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
6.使用毒性微生物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柜操作,防止微生物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7.每日工作结束后,实验室内的工作台、仪器设备等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五、事故应急处理1.发生微生物泄露等紧急情况时,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并汇报主管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2.遇到实验人员可能被感染的情况,需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并对可能受到感染的区域进行消毒。
3.事故处理完后,需进行详细的事故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
六、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实验室的危险性,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平度市蓼兰镇万家卫生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一、进入规定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二、个人防护㈠工作服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
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
㈡手套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
脱手套后洗手。
用过的一次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㈢洗手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
㈣其他防护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
2、不能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三、实验室工作区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
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
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
三、自查内容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
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1.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的确定:(1)根据实验所涉及的微生物类型、危害性质等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级。
(2)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空间、设备和人员的配置及规划。
2.实验室准入管理:(1)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并注明进入的目的、时间和离开的时间。
(2)仅允许经过严格培训和评估后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对于未经培训或未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人员,禁止其进入实验室区域。
3.个人防护措施:(1)进入实验室前需穿戴干净的实验服,并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眼睛和呼吸道的保护,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微生物。
(3)实验后立即脱下实验服,并进行彻底的手部卫生。
4.微生物储存和传播的安全管理:(1)微生物样品必须正确标识,储存在专用的冷藏设备中,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定期检查。
(2)禁止私自将微生物样品带出实验室,并严格控制样品的传播,避免交叉感染。
(3)在对微生物进行传播或处理前,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活处理,避免危险因素的存在。
5.废物处理:(1)废弃的培养基、培养物、微生物菌液等应按照规定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并注意避免环境污染。
(2)使用过的实验器材应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确保无残留物质。
(3)废弃物应妥善分类存放,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6.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1)训练实验室工作人员如何应对火灾、泄漏、污染等突发事件,并熟悉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2)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报警、疏散人员,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控制和处理。
(3)在突发事件处理后,对实验室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排除安全隐患。
7.实验室环境监测:(1)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
(2)对实验室中的工作台面、设备和桌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8.培训和教育:(1)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包括实验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知识。
微生物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操作规程》
一、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目的
微生物室是进行微生物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并严格执行微生物室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二、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入微生物室进行操作的人员,包括实验室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以及实习生等。
三、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要求
1. 进入微生物室前,必须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操作前,必须对所需使用的实验器材进行必要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3.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必须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污染。
4. 实验结束后,必须对操作台面、实验器材等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5. 微生物室内严禁食品饮料,严禁随意乱丢杂物。
6. 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微生物废弃物的处理要求,确保微生物废弃物不对外泄露。
四、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实施
1. 实验室负责人应该对微生物室操作规程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培训,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程。
2. 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进行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检查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实验室负责人应建立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记录和档案,并保留一定的时限。
五、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违反处理
对于违反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人员,实验室负责人应及时进行处罚和教育,严肃处理违规行为,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六、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总结
微生物室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不仅是一项管理工作,更是对实验室安全和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保障。
只有所有操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规程,才能确保微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一、进入规定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二、个人防护㈠工作服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
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
㈡手套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
脱手套后洗手。
用过的一次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㈢洗手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
㈣其他防护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2、不能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三、实验室工作区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
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
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三、自查内容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CZ-GC-02517( 操作规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Bio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s of Microbiology Laboratory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
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一、目的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安全操作规程: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1.1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1.5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1.6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实验人员在配制培养基过程中,需尽量避免接触性或吸入性危害,特别是配制TTB和碘液等对人体有害的培养基或试剂时,要穿戴工作服、口罩和手套,并在通风橱中进行。
1.10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
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1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
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
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2.4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2.5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2.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乙醇等消毒剂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2.7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灭菌后通无菌风至少30min以上人员才能进入。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2.8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2.9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2.10吸取菌液时,必须用移液器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2.11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2.12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或巴氏消毒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2.13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2.14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2.15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
在层流无菌风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营养琼脂平板5个,分别放置无菌室四周及中央位置,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6℃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
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平皿,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平皿。
如超过限度,应用臭氧发生器等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
3.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安全使用操作程序:3.1堆放:将需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留有空隙,依次堆放在灭菌桶的筛板上,以蒸汽穿透,提高灭菌效果。
需灭菌物品外需黏上高压指示胶带以检验灭菌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3.2加水:在锅体内注入生活用水,水位一定要超过电热管2厘米以上(不宜过多);连续使用时,每次操作前,必须补足上述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和意外发生。
3.3密封:在每次使用高压锅前,都必须认真检查高压锅的出气伐和安全阀,确保其状态完好,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之前不得使用高压灭菌锅。
把堆放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锅体内,盖上锅盖并锁紧。
3.4加热灭菌:将灭菌器接通与铭牌一致的电源,按下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正常输入本器,按下开始按纽电热管开始加热工作;非全自动的高压灭菌锅要注意排空空气,确保灭菌时高压锅内是饱和水蒸气,高压灭菌锅内灭菌期间工作人员需监视高压锅指示面板上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3.5开盖:灭菌结束后,切勿立即将灭菌锅内的蒸汽排出,否则:由于液体物品的温度未能下降,而压力蒸汽突然释放,会使液体剧烈沸腾,造成溢出或容器爆裂。
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位后,方可开启锅盖。
3.6灭菌后无菌工器具及培养基应存放于无菌区域(如灭过菌后的无菌室或生物安全柜内),无菌物品需有明确标识。
3.7每年至少2次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检查灭菌效果并记录,指示物需放在不一达到灭菌的部位(如堆放物品的居中位置)。
4.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4.1确认玻璃窗处于关闭位置后,打开紫外灯,对安全柜内工作空间进行灭菌。
灭菌结束后,关闭紫外灯。
安全柜使用前后均需灭菌。
4.2抬起玻璃门至正常工作位置。
打开外排风机。
打开荧光灯及内置风机。
检查回风格栅,使之不要被物品堵塞。
在无任何阻碍状态下,让安全柜至少工作10分钟。
4.3用消毒液彻底清洗手及手臂。
穿上工作褂,戴橡胶手套并套在袖口上,如有必要的话,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4.4按实验程序放入实验材料,要将工作区域内的污染物质与洁净物质分开放置。
尽量将所需要的物品在正式操作前全部放入安全柜,但不要过载,不要挡住前后风口。
4.5尽量避免使用可干扰安全柜内气流流动的装置和程序。
在操作期间,避免随便移动材料,避免操作者的手臂在前方开口处频繁移动,尽量减少气流干扰。
尽量不要使用明火,接种环之类用红外灭菌器灭菌。
4.6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有物质溢出或液体溅出,在将物品移出安全柜前,要对其表面进行消毒,为防止安全柜内有任何残留的污染物,在安全柜工作过程中,就要将安全柜内表面全部消毒。
所有接触了污染材料的物体,在从安全柜中取出前,要进行表面消毒。
所有开口容器,从安全柜中拿出前要盖好。
4.7全部工作结束后,用70%的乙醇或适当的中性消毒剂,擦拭安全柜内表面,让安全柜在无任何阻碍的情况下继续至少工作5分钟,以清除工作区域内浮沉污染。
4.8关闭照明灯和安全柜风机。
关闭玻璃门,打开UV灯消毒。
灭菌结束后,关闭UV灯。
4.9定期抬起工作区域下面板,擦拭或冲洗工作面底下空间。
5.标准菌株安全操作规程5.1标准菌株由专人保管。
保管人负责建立标准菌株目录;目录至少应包编号、菌株号、菌种名称、来源、购买日期、购买数量、保存方法等。
5.2标准菌株应做好标识后,保存于专用冰箱中。
5.3标准菌株不能随意转借其它单位或个人,需要时,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提供。
5.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菌株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污染区以外区域,避免扩大污染范围。
5.5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物品,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处理。
5.6标准菌株传代原则上不超过5代。
6.微生物培养物废弃物安全处理程序6.1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防止利器损伤。
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
6.2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应用次氯酸消毒液或其他有效药品进行消毒。
6.3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须经巴氏消毒液消毒处理或高压灭菌后,置于专门污物袋内,交由专业卫生处理公司处置。
6.4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7、微生物实验室紧急事故处理办法7.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
受伤人员应脱下防护服,清洗双手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
同时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
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
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7.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暴露人员应接受医学咨询,同时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
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若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应推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同时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
待气溶胶排出、较大的粒子沉降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理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进行污染的清除。
7.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
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倒上消毒剂。
作用适当时间后,将覆盖物以及破碎物品清除,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已污染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对其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消毒。
所有操作过程中要求戴手套。
若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后,再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按废弃物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7.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适当时间(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