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

合集下载

课题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课题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课题】: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4)介绍地壳中、海水中、人体(生物体)和太阳(太空)中元素的分布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实事求是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表示意义【教学难点】: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工具】:元素符号卡片【教学方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回忆原子、分子概念及本质区别;课本87页---92页◆教学情景导入: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锶…(单位mg/L)。

这里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我们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数以千计的物质。

这些物质的基本成分都是元素。

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常见的元素有哪些?如何表示呢?学生交流: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师生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1)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何还要有氧元素这个总称。

投影:常见的元素的原子结构阅读:元素周期表。

(2)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他们的名称、化学符号?(阅读:教材88页、识记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化学符号)(3)Mg 这个符号代表的意义。

归纳小结:(1)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填表)(3)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或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过渡:有了元素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标准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阅读教材P92后回答: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标准是什么?问题讨论:现有氧气、碳、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空气、碳酸氢铵、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在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 ;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是________。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元素及其符号、单质和化合物,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化学方程式,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元素的含义、名称、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以及)2)能够运用元素的知识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的。

(2)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以及)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1)教学重点:了解元素的含义、名称、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元素的知识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的。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一、教案概述《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对象:高中化学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元素组成的概念;2. 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3.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元素组成;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采用分组教学,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 讲解物质的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3.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通过实例进行分析;4.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元素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4. 总结归纳: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性质与元素组成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质元素组成概念的理解;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试剂等;2. 教学课件: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关图片、动画等;3. 参考资料:元素性质及鉴别方法的文献资料。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意义,加深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解;2. 介绍物质的元素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环境监测、医药等领域;3. 布置课后研究任务:让学生探究某一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下节课分享成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学历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学历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学历案一、学习主题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二、学习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3、学会运用元素的概念来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意义。

(3)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分。

2、难点(1)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比如氧气、水、二氧化碳、铁等。

那么,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二)知识讲解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所有质子数为 8 的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吗?答案:不一定。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例如,水分子(H₂O)和氖原子(Ne)的质子数都是 10,但它们不是同种元素。

2、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

(2)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O)、碳(C)、氢(H)、氮(N)。

3、元素符号(1)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例如:氧元素符号为“O”,铁元素符号为“Fe”。

(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则只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2H”表示2 个氢原子。

4、物质的组成(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氧气(O₂)、铁(Fe)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概念,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的排序;记住并会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建立元素的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符号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建立,加强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念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书写。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含义;三、教学环境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具有投影仪和交互式白板等设备。

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概念,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的排序;记住并会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建立元素的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符号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建立,加强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念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书写。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含义;三、教学环境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具有投影仪和交互式白板等设备。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环节: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图片展示水、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提问: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三、提问:这些分子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追问:这些氧原子相同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元素的概念: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提问:(1)C2H5OH、H2、H2O、Ca(OH)2,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____原子,都是____元素的原子。

(2)C、CO2、CO、CaCO3,这些物质的微粒中都含有____原子,都是____元素的原子。

提问:(1)水是由什么组成的?(2)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3)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交流与讨论,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思考、回答运用概念形成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元素概念学习的难点。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一、教材信息简介1.1 教材版本介绍本说课稿针对的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该版本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修订而成的,内容紧密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循序渐进、条理清晰的特点。

1.2 教材章节概述本节课所在的章节为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中的第一节《人类认识物质的根本问题》,重点讲解了如何辨别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来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掌握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了解物质的组成与元素的关系;•学会用实验方法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能够理解和表达辨别物质元素组成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来辨别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能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总结;•能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意义和运用实验方法辨别物质元素组成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方法辨别物质元素组成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技巧。

3.2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4.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意义;2.物质的组成与元素的关系;3.使用实验方法来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4.2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导入新课•利用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重新回到化学的学习状态;•引发学生对物质元素组成的好奇心和疑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呈现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意义;•讲解物质的组成与元素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元素在物质中的比例。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讨论]比较下列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组: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
氯化氨(NH4Cl)、硫酸(H2SO4)
[阅读]图3-26和“长话短说”,归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阅读]课文第87-88页中的“整理与归纳”,理解物质的分类。
【讲述】这四种物质的分子中,相同的原子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即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讲解并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活动一】
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S,表示硫元素,又表示一个硫原子。(3)第84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结论]不同点:元素种类的多少不同,第一组仅一种,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多种。
指导学生阅读“长话短说”,引导学生归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板书]二、物质的分类
2.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究及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2016-2017学年《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主备人:段春芳授课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含义,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含量的排序。

3.记住并会书写常见元素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4.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能说出常见的具体元素属于哪类元素。

5.能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学会分类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建立元素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意义、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和区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概括能力和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元素概念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2.通过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学习,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及意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难点:元素概念的建立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引入新课请你仔细看看图2-28这个矿泉水瓶的标签。

标签中列出若干矿物元素的含量,作为该饮用水的理化指标。

那么,什么是元素?二、合作质疑,深入探究一、自主阅读教材,展示PPT1. 什么是元素2. 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3.怎样表示元素的名称和符号4.单质和化合物有何不同二、问题讨论: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怎样书写元素符号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教材62页习题)四、板书设计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元素1. 元素的概念2. 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硅铝铁3. 元素符号:○1书写○2意义二、物质的分类1.单质和化合物2.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粤教)-1-2

【教学设计】《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粤教)-1-2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本课为第二章的最后一节从物质的微观与宏观构成引入本节课。

教材编排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元素、元素的分类、元素符号、元素称号的意义,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之一,今后的化学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元素是宏观概念,而前面学的分子、原子是微观结构,这节课是二者知识结合,让知识系统化,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今后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物质的分类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几种分子中氧原子的分析,初步形成元素的概念,与原子对比得出元素和原子不同点。

2.阅读教材学生了解到地壳和生物体内的元素的分布情况,并能够对元素进行简单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精讲,学生能说出一些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通过开学到现在对元素的大量抽查和记忆,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运用元素和原子的对比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

通过学生自学猎取信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归纳和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会正确掌握27种元素符号。

2.能区别元素和原子。

【教学难点】能区别元素和原子。

无课时【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中你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

例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请你想想:氧原子里的氧原子、和水分子里的氧原子,还有二氧化碳、里的氧原子相同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讲解】一、什么是元素?三种物质的分子中,相同的原子的氧原子。

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即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注意:“一类原子”指的是其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所含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之所以把它们归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化学教育教案:掌握如何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化学教育教案:掌握如何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化学教育教案:掌握如何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如何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2.学会使用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辨识和分析元素和化合物;3.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常识,提高化学实验技能;4.掌握化合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一个元素指的是一种原子,它的所有原子在化学上都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学物质,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化学性质。

2.使用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辨识和分析元素和化合物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数据记录、核磁共振仪等,通过这些仪器可以分析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结构和组成。

仪器的使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

3.化学分析的基本常识和实验技能化学分析是通过一些化学反应或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鉴定的过程。

包括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比色分析光度法分析、荧光法分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4.化合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化合物分离和纯化是化学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包括结晶分离、萃取、凝胶层析、电泳等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2.实验授课:引导学生使用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2.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使用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应用案例: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理论考查:考查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其应用。
2.学会使用元素分析仪等实验仪器,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组成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符号表示元素、化合物,并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安排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题目包括:
1.判断以下物质的元素组成,并说明理由。
2.利用元素周期表,分析以下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3.列举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6.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相结合: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课后作业则注重巩固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7.教学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实践操作与理论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元素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学会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同时,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4.小组合作与个体辅导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适时给予个体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受益。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七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的分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节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今天学习元素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特别是地壳中。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相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掌握原子的基础上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理念设计针对本节课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采取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方式。

概念教学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设计,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教学模式采取和谐教学模式来设计,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深入探究,回归系统。

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排列规律及其应用。

3. 物质的组成:分析不同物质的基本组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

4. 实验操作:教授如何进行实验观察,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5. 实际应用:举例说明元素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特点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剂、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元素周期表、物质组成示意图等。

3.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焰色反应,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本质特征、命名规则等。

3. 学习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表的结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4. 分析物质组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

5. 实际应用:介绍元素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元素重要性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核心地位。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辨别物质元素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掌握辨别物质元素组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特点2. 物质的基本组成3. 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4.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5. 辨别物质元素组成的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物质的基本组成,辨别物质元素组成的方法。

2. 难点: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常见元素的鉴别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4.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元素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显微镜等。

2.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1. 元素的概念及特点(1)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物质的基本组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2)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原子、分子、离子。

【课堂互动】1. 学生讨论: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教师讲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现象。

(2)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 学生提问、解答疑问。

3.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2.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作业的完成质量。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上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设计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了解氧化物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与归纳”部分,注意以下问题: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什么?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是什么?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提高归纳、比较的能力讲授新课总结比较:1.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3.总结梳理物质的分类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总结物质分类课堂练习1.元素是指()A.构成物质的微粒B.具有相同原子核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碘盐”。

这里的“碘”是指()A.碘原子B.碘元素C.碘分子D.物质碘3.下列符号既有宏观意义,也有微观意义的是()A.2HB.O2-C.2Li+D.N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空气B.氧气C.铁D.二氧化碳5.下列关于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就是单质C.单质是化合物中的一类D.单质是混合物的一类6.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1)C表示;(2)2Fe表示;(3)Cl表示;(4)3Mg2+表示。

巩固所学内容作业1.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2.识记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3.完成P62习题。

4.完成第84页练习题(二)拓展延伸1.化合物与混合物有什么不同?2.化合物与氧化物有什么不同?课堂小结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自然界中的元素有100多种,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表示各种元素的字母。

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第三个字母小写。

元素符号的含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画龙点睛板书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物质分类:元素符号的含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新部编本4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新部编本4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 2.4 鉴别物质的元素构成》教课设计学习目标:1、常元素人体健康的作用。

2、会写常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分。

3、能从成上氧化物,划分化合物和、物和混淆物4、介地壳中、海水中、人体(生物体)和太阳(太空)中元素的散布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知,使化学知更近生活,指学生自养成优秀的生活(食)学习要点:常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学习难点:能从成上氧化物,划分化合物和、物和混淆物。

教课过程:第一一、引入情境:某品牌泉水上明本品含:硒:0.013,0.0596 ⋯(位 mg/L )。

里的硒、等是指元素、原子、是⋯?学生沟通: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有关元素的知。

二、生互生:人元素的史。

世界是物的,物由一百多种元素成。

学生:(1)氧原子是一个称,何要有氧元素个称。

投影:常的元素的原子构,:元素周期表。

(2)在前方的学中你知道哪些元素,他的名称、化学符号?(:教材 58 、常的元素的名称、化学符号)(3) Mg 个符号代表的意。

小:( 1)元素是同一原子的称。

( 2)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填表 )元素原子联系差别应用举例( 3)元素符号的意义。

议论练习:教材62 页第 1、 4、5 题问题议论:现有氧气、碳、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空气、碳酸氢铵、九种物质,此中属于混淆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在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元素的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是。

含有氧元素的是。

(阅读教材 74 页)第二课时问题议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学生议论:人体缺乏哪些元素,会惹起疾病投影:元素的不足和过度对哺乳动物的影响元素不足的影响过度的影响砷脾脏肿大,头发生长不良胃病、惊厥、甲状腺肿钙畸形骨骼,手足抽搐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铁贫血症青铜色糖尿病,铁尘肺碘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硒不生育,肝脏坏死,肌肉失养症等癌,指甲和头发变形指导阅读:教材56 页讲堂小结:讲堂训练:1、化学元素与人的生命息息有关,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试达成以下填空:⑴缺 ________元素惹起甲状腺肿⑵缺 ______元素形成侏儒⑶ ________元素是氧载体血红蛋白的活动中心⑷ ________元素是人体内的白色“钢筋混凝土”2、上个世纪,我国内陆好多地方的人都患了一种叫“大脖子病”的特别疾病。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新部编本2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质子数6,中子数7 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提问: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板书】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和氧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7
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板书展示元素的准确概念,
强调: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是决定原子属于哪种元素的依据。

2.元素是一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3.【板书】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表格。

回答:每组原子的质子
数相同。

倾听,观看屏幕,注意
变化。

交流,试着说出元素的
定义。

学生活动
理解记忆元素的概念。

回答并说明理由。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
悟元素的特点。

让学生在琢磨中加
深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举例可将理论
难度降低,使学生
真正掌握其内涵
运用对比的方法来
学习。

建立正确的理论
观。

氧原子
氧原子碳元素氧元素。

《组成物质的元素》 说课稿

《组成物质的元素》 说课稿

《组成物质的元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组成物质的元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之后,对物质组成的进一步深入认识。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化学基本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承上启下:承接了前面关于原子、分子的知识,为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提供了更宏观的视角。

2、构建体系:帮助学生构建起物质组成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从微观到宏观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3、培养观念:培养学生的元素观和分类观,让学生学会从元素的角度看待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原子、分子的概念,但对于元素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直观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元素的分类,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3)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元素符号的书写练习,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等重要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元素及其符号、单质和化合物,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物质组成的表达式、化学方程式,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元素的含义、名称、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以及)
2)能够运用元素的知识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的。

(2)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以及)
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1)教学重点:了解元素的含义、名称、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元素的知识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的。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方面)
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用反复练习的方法来
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第三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我将它分为六个环节,首先第一个环节)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识
课的开始,我将向学生描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大家经常喝矿泉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矿泉水瓶的标签,标签中一般都会列出若干矿物元素的含量,比如钙、镁、钾、钠等,接着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元素吗?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接着第二个环节)
2,(讲解新课),探究新知识
在本节课,我将和学生一起按照书本设计的内容,从用什么是元素,到怎样表示元素
符号的名称和符号,再到元素周期表,然后再到单质和化合物,一个一个问题来和学生讨论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仔细做好笔记。

(第三个环节)
3,联系生活,扩展新知识
在此时,我会将生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实际例子,给学生提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以后再去超市买牛奶、买矿泉水、买化妆瓶等等东西的时候,你就可以看看他们的标签,知道它们含有哪些元素。

(第四环节)
4,交流收获,优化新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让他们彼此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针对上面疑问,并予以及时的解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环节)
5,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课堂练习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练习,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特别选择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最后一个环节)6,课程总结以及作业布置
我会根据学生对上面问题的回答情况,再具体全面的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再一次全面回忆本节课的知识。

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所以我将给他们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

(第四个方面)
四、板书设计
对于一节完整的教学课程,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我将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也便于学生将来进行复习。

(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元素
1、定义:具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理解:是指单核原子之间的比较
1)地壳中:氧、硅、铝、铁
2)生物细胞中:氧、碳、氢、氮
5
宏观
原子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
由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并要大写:C、O、H、N、S等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Fe、Na、Mn、Hg、Cu、Ca等、Co,钴,CO,一氧化碳
2、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H He Li Be B C N O F N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3、元素符号的意义
氢元素(宏观概念)镁元素
H Mg
一个氢原子(微观概念)一个镁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1、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周期?多少个族?
7个周期,16个族
2、原子序数是按照原子的什么性质规定的?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
原子核
(+)中子(0)
原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五、教学反思
当然,完成教学后我还将进行教学反思:我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我所设计的探究活动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我自己的教学过程还存在哪些不足等,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优化。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