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16云南的歌会学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云南的歌会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蹲踞
..(dūnjù):蹲或坐。
酬和.(hè):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本文指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譬.喻(pì):打比方。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歌唱时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龙吟.(yín)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后正式参军。1922年,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后来任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截止到1948年共发表了80多部作品,一千多万字,是最高产的现代作家。作品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小说最具特色,简直就是一部部湘西风情画!他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关于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诗经》,大多来自民间的歌谣。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歌唱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民歌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那些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分析文章结构。
2.领略云南少数民族乡土民俗文化。
3.学习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4. 品味文章语言,领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个课时。
四、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民歌便是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沈从文写的散文《云南的歌会》能让我们了解云南民歌演唱方面的知识。
(二)研习课文。
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请从场合、方式、特色和主要参与人的角度,对每个场合进行对比,然后填写下表:
场合方式特色主要参与人
(2)在三个民歌演唱场合里,描写侧重点及所用的写法各有什么不同?
答: 第一个场合,
第二个场合,
第三个场合
2.句段品读
(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
概括本段大意:
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2)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这两个段落的中心句都是出现在段落的。
《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随堂抽测
①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dūnjù)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②唱的多是情歌 (chóuhè),却有种种不同方式。③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④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⑤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⑥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⑦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⑧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dūnjù) (chóuhè)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
(3)试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段内容。
答:
(4)本段那个句子表明集会具有群众性?
答:
(5)本段写到的对歌的方式有那些?(只填句子前面的序号)
答:
(6)本段第⑧句刻画年轻妇女时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答:
第二课时
1.句段品读
(1)品味第五自然段作者描写“金满斗会”的角度:
①说明歌会规模之大的句子是:
;
②说明歌会持续时间之长的句子是:
③表明人们组织“金满斗会”的目的的句子是:
(2)“村寨传歌”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请分别举出例子。
答:全局描绘的如:
细部刻画的如:
2.探究质疑
(1)课文第四自然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答:
(2)试分析第四自然段的写景层次。
答:
(3)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一再强调参加“金满斗会”的有各种身份的人,这一点说明了什么?
答:
(4)本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随堂抽测
乡韵自多情
王洪应
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