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
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
它们能够通过理解人类语言与互动者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等。
只不过,ChatGPT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这使其火爆全球。
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的互动中,有着各种令人吃惊的成绩。
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考试(SA T),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90年代热门歌曲《BabyGotB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根据文字素材撰写文章;根据关键词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简要阐释了经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就目前现实来看,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
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
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也越来越真实。
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进行的工作。
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
只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发展出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能力。
但正如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总会超出人类控制一样,当前基于大数据学习和给定模型下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着近乎无解的“黑箱”弊端——人们无法理解算法背后的各种逻辑,以及在这些逻辑下运行的程序将会对人造成的影响。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现代文阅读(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
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
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便是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
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
战国时,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劳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建安时期,曹操政治集团以其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式,重新推向政治舞台,激起强烈的功业思想和英雄意识。
“雅好慷慨”的建安诗歌,发展到宋中叶,又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一直到神宗朝三安石变法前后,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焦点,挽救长期和平发展中潜伏的危机,诗歌界欧、王、苏、黄等大家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洛阳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洛阳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材料:《洛阳古都的文化魅力》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
她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明史,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一、历史的沉淀洛阳,古称洛邑、雒阳,地处中原腹地,山川形胜,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曾是十三个朝代的都城,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
漫步在洛阳的街头巷尾,仿佛每一步都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二、文化的传承洛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
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名胜古迹,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生动展现。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文学的繁荣洛阳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从“洛阳纸贵”的典故,到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洛阳留下的不朽诗篇,洛阳的文学氛围浓郁而深远。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民俗的风情洛阳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从热闹的关林庙会到神秘的河洛大鼓,从精美的洛阳宫灯到独特的洛阳水席,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展现了洛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人深刻感受到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五、现代的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洛阳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元素。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便捷的交通网络让洛阳焕发出新的生机。
同时,洛阳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这座古都,感受她的文化魅力。
小题1.洛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洛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十三个朝代的都城,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替,承载着千年的文明史;二是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文章列举了哪些洛阳的名胜古迹,并简述其文化意义。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卷及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卷及答案详解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小才,微善,真性情。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
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
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
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
“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
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虚拟人物指通过技术手段生成、带有拟人色彩的虚拟形象,具体可分为平面类、视频类、主播类、演员类等类型。
随着增强现实、5G、人工智能、动作捕捉、云渲染等技术的发展,虚拟人物的真实感、交互性、多样性不断给人惊喜,拟人化特点逐渐增强,虚拟人物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他们不仅能站上舞台表演,走进网络社交平台与众人交流,还拥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甚至现身网络直播间“带货”。
作为技术创新与文艺创作相结合的载体,虚拟人物如何持续赋能数字文化生活?在文艺产品数量繁多、风格多样的今天,如何创造出经久不衰的虚拟人物形象?无论从文艺创作规律来说,还是从技术特点来看,虚拟人物的创作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滋养。
只有以现实生活为土壤,技术优势才能有所依附,从而发挥其在文化生活中的独特作用。
深入现实,虚拟人物才能真实动人。
作为诞生于这个时代的虚拟人物,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要有现实来源。
换言之,时代背景间接塑造了虚拟人物的特点。
这种特点蕴藏在时代脉动中,蕴藏在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里,考验着虚拟人物创作者深入生活、反映现实的能力。
无论是人物造型中的五官设计和体态服装,还是人物性格和喜好的设置,都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仅以虚拟人物的服饰设计来说,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具有传统气韵的虚拟人物形象往往备受青睐。
虚拟人物同样承载着价值引导的责任,对此,创作运营者要有自觉意识。
虚拟人物从外表衣着到言谈举止,都首先要健康清朗,避免低俗化、过度娱乐化倾向。
与此同时,虚拟人物的运营者要对虚拟人物的“网络社交”负起责任。
时下,“会看、会听、会说”的虚拟人物不断涌现,他们在社交平台上与广大网友友好互动。
话题大到探讨人生、倾诉情感,小到品评美食、打卡美景,点滴之间,都需要运营者妥善把握,让虚拟人物传递正能量,发挥其作为数字文化产品的积极作用。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终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9分)“托管”岳阳楼不妨一试近来,“岳阳楼将‘承包’给企业经营”的消息在岳阳炸开了锅。
岳阳市政府网相关文件显示,去年11月当地发布公告,对岳阳市辖区内2个重点旅游景区经营权面对社会公开招商,而岳阳楼景区并不在此之列。
而岳阳楼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知记者,岳阳楼景区虽不在招商名单内,但眼下景区已经正在进行经营权转让。
景区景点被商业经营者“托管”的缘由不外乎三类:一类是“公家”经营不善,亏损运营,人工、养护、开发等成本巨大又不堪重负。
其次类不解除有谋发展、做大做强的意思。
一些地方守着景区景点的“金山银山”,因为自身不具有先进的管理和市场阅历,亟待引进新的管理思维和运营模式将景区景点做的更好。
当然也有一类迎合潮流的不负责的“托管”——看其他地方有这么干的,自己也“赶个趟”,打外包给“私人”,结果如何可能根本没有考虑。
将政府的景点景区“托管”他人,结局如何褒贬不一。
“托管”型景区景点,因为托管的逐利因素,经营者往往实行竭泽而渔的方式经营,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目的,一些托管景区景点不注意基础设施建设,对旧有设施设备却过度运用,维护修理资金投入不足,更多的核算为利润等。
这是多数托管景区景点的通病,结果就是一些地方托管出去的景区景点,政府没有赚到多少钱,景区景点却破坏损害严峻,最终还得政府整理“残局”。
1999年至2003年间,湘西3个景区的经营权先后由政府许可给外地公司投资开发经营,然而,随着景区经营开发中暴露出的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品牌塑造力度不大、景区自身发展缓慢等问题,2009年,湘西州最终又将3个景区的经营权收回,就是一个不胜利的典型例子。
然而,“托管”胜利的也不乏其例。
有的景区景点实行市场化的“托管”后,景区景点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收益增幅巨大,成为一地的重要经济来源。
凤凰县将所属的八大旅游景区“托管”后,仅2010年,景区票收入1.51亿元,整体旅游收入达30.02亿元,是从前的3倍,同时景区景点设施也得到了巨大改善,等等。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洛阳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红色文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形成的。
它创造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兴盛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无论是其所包含的红色思想文化、红色精神文化还是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表达,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出的文化硕果,是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文化形态。
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灵魂,决定了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目标追求、深厚的群众基础、博大的世界胸怀,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创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刻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洛阳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由民间学派上升为官方指定学说,由一家之学完善为社会主流思想,是经过了历史严苛检验的。
首先,从个人层面看,儒家学术理论是一种最容易去践行的指导思想。
儒家提出的理想虽高远,但实践方法十分朴素。
比如《论语》开篇一句“学而时习之”,学到了知识还要去践行它,这简单易行的理论就是孔子对门生修习君子之学的教导———学以致用。
再比如对于“爱”的践行,墨家的“兼爱”观,认为爱无等差,博爱天下应当等而视之。
然而这种理想虽然高尚,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实现,人们怎可能做到对亲人、对陌生人都报以同样的爱呢?儒家告诉人们“泛爱众,而亲仁”,作为仁者,虽然广泛地爱护众人,但是首先亲近仁德的人,这就有了先后顺序、主次亲疏之分,使人能够照着去做。
再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及”字,就提出了一种由先爱自己的老幼亲人、再以此为参照去推己及人地爱别人的老幼亲人这样一种推衍性,儒家的爱有等差,正是说明了一种美好理论的可操作性。
其次,从社会层面看,儒家是一种提倡入世的、有为的、积极投身社会的思想。
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看破红尘相比,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鼓励莘莘学子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贡献自我。
可以说,儒家从创立之初,就始终是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这种人才,是“常以天下为己任”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旨在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充分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也是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物和遗址等物质资源、革命传统和文化等精神资源,要准确把握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思政课”的丰富内容。
构建红色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并科学设计思政课红色实践教学大纲。
学校主动对接博物馆、纪念馆等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支持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校园红色研讨会,以重大纪念日和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话剧表演、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红色文体活动。
推进全国思政课教研系统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使用,以数字化技术纵深挖掘、横向关联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思政资源,建设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
拓宽网络教育宣传平台,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主流媒体的红色时政节目,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媒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和场景推送红色知识。
鼓励专任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革命老兵、英雄模范和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参与思政课合作教学。
搭建研究队伍平台,组建研究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课题组和教研室。
通过集中培训、实地研学等方式,让思政课教师首先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深厚,提升融入红色资源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学阶段侧重红色历史文化启蒙,初中阶段侧重革命感性体验和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阶段侧重红色实践体会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大学阶段侧重实现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研究生阶段侧重对红色资源的宣传阐释和研究探索。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传至今的乐器羌笛,它的起源在笛之前还是之后,在东汉就有了不同说法。
马融《长笛赋》说“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故本四孔加以一”,认为羌笛在前。
而应劭《风俗通》曰“丘仲造笛,长尺四寸,七孔,武帝时人,后更有羌笛”,则认为羌笛在后。
后人虽屡有考证,但因没有确切的证据而仍无一致的意见。
羌笛从边塞传入内地后,因其哀怨的声音、多人的共鸣,尤其在胡乐盛行的唐代,羌笛十分流行。
其后的《旧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中都有关于羌笛的记载,不过《旧五代史》和《宋史》都对其持否定态度,认为“此非音乐也”“不合正律,失之太清”,而元代却把羌笛列入“安和乐”中,明代洪武年间则把羌笛作为四夷舞乐入于宫廷。
而明代解缙《太平十策》中说“禁天下胡琴、羌笛,一应俗乐”,说明当时羌笛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羌笛传入内地后历经千年而不衰,但由于缺少实物资料,文献记载较少且相互矛盾,关于羌笛的形制演变及流传过程仍不清楚,而且还很可能在羌族的聚居区存在着与内地完全不同的演变系统。
而让这种原本不清楚的情况更加混乱的是,羌笛经常作为实物或者哀怨的意象大量地出现在诗中,这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虽让考据者望而却步,却是文学和艺术史上的一件幸事。
羌笛,因其为羌人所造、声音哀怨、产于边塞,所以羌笛最初出现在边塞诗中,诗人用来表达征人思乡的边愁。
如南北朝时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张正见《头水》“陇头鸣四注,征人逐贰师。
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
“断肠”“悲”这些早期诗作中的字眼似乎奠定了羌笛悲凉的基调,而实际上哀怨悲愁确是诗中羌笛千年未变的主题。
用羌笛入诗的南北朝诗人中,除庾信有边地生活的经历外,其他的文人只是用羌笛的意象来烘托或营造悲怨的氛围以满足创作边塞诗的艺术需求。
河南省洛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河南省洛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苍茫的沙漠中,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大漠风光。
这幅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无垠的沙漠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篇,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大漠风光。
B. 文章通过“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这一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C. 文章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文章通过描绘沙漠风光,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2)以下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沙漠的广阔与孤烟的直上形成鲜明对比。
B. 文章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长河落日圆描绘得生动形象。
C. 文章运用了夸张手法,将孤烟直上的景象描绘得十分壮观。
D. 文章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沙漠风光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
”(4)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苍茫的沙漠中,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大漠风光。
”(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1)D(2)C(3)修辞手法:比喻。
作用:将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的景象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漠风光的美丽。
(4)写作手法:景物描写。
作用:通过对沙漠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5)这句诗描绘了大漠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句中的“孤烟直上”形象地描绘了沙漠中孤烟的景象,突显了沙漠的辽阔与孤寂;“长河落日圆”则描绘了夕阳映照在长河上的美丽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整句诗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完整版)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语文期末试卷说明:本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知识积累和运用(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估量.(liàng)给.(gěi)予嫉.(jí)恨豁.(huò)然开朗B.妲.(dá)己苑囿.(yòu)攒.(zǎn)射夔.(kuí)门C.长歌当.(dàng)哭桀.(jié)骜浸渍.(zì)菲.(fěi)薄D.绯.(fěi)红诅.(zǔ)咒洗涤.(tāo)啃噬.(sh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真知灼见气势汹汹不可思议言不由衷B、义无返顾意气用事书生意气责无旁待C、别具一格变幻莫测漠不关心开诚布公D、讳莫如深讳疾忌医一筹莫展天伦之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级既然下达了任务,虽然时间紧,我们也只能____为之。
②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叶落要归根,那____他乡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呀!”③民族区域____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④家长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不要_______孩子的自尊。
A、勉力作客自治伤害 B.、勉励作客自制损害C、勉力做客自制伤害 D.、勉励做客自治损害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那些进口饮料。
B、他俩从小学到高中同窗十二载,一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因琐事而吵架。
C、在国庆节前的全市卫生大扫除中,市直机关干部倾巢而出....,分片参加了集体劳动。
D、头一两天我老在后悔,放着明媚秀丽的桂林不要,偏偏跑到这里来活受罪,真是吃错药...!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浩瀚的海洋,拥有数不胜数的宝藏,驱动着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深邃的海底世界更是充满了神秘与未知。
15世纪,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们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大幕,也由此影响了之后数百年的世界格局。
如今,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大国关注乃至争夺的焦点,而从大洋表面深入到海底,成为关注与竞争的新特征、新趋势。
如果问深海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黑,一片漆黑。
我们坐进一个深潜器,潜到海里去,在进入水层的时候,会发现上面是有光的,下面就逐渐暗下来,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就黑了。
在不到200米深的地方,基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全靠深潜器的灯光照亮。
直到今天,人类对深海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以前都以为“泥牛入海无消息”,什么东西到海洋就是终点。
人类到了20世纪末期才明白海底是漏的。
海底有东西下去,有东西上来,这是人类从前不认识的一个地方。
“深部生物圈”的科学发现,揭开了黑暗世界的神秘面纱。
虽然科学界对于深海海底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能量的过程十分陌生,更不清楚这类过程在人类社会里的应用前景,但是,对深海的探索和发现逐渐打开了人类的视野,不断改变着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围绕海洋资源利用形成的经济模式更是不断拓展、深化。
究竟还有多少未知的宝藏深藏在大洋之中?为什么说深海产业既有巨大的潜力,又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现在海洋四大支柱产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中,海洋油气业是居第一位的,这就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一个巨大的变化。
世界上的原油、天然气,差不多1/3是来自海底的,所以差不多一半的海洋经济都跟石油、天然气有关。
1947年人类开始在海里勘探石油,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采300米、500米水深的石油,到了1980年以后可以开采超过1000米水深的石油,现在最高可以开采3000多米水深的石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A)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
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
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乡绅”群体,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他们既可以将下情上迭,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贯彻于民间。
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领着一方社会的发展。
他们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
“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
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
自周代始,即把村落称作“里”。
“里”字从田从土,反映了“恃田而食,恃土而居”的农业型经济生活特征。
从事农业的人群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
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
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
《仪礼·士冠礼》中提到有“乡先生”,郑玄注说:“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
”之所以叫“先生”,是,因为他们兼任着乡间的教育。
从“二十五史”到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官僚告老还乡后,与当地“士”一同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故事。
像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即教授诸生,“择诸生,然后为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后汉书·朱云传》)。
宋之理学大家如二程、陆九渊、朱熹等,无一不是体官后还乡讲学,培育后进者。
宋吕大防兄弟四人都是“国家干部”,但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却出自他们之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田《吕氏乡约》。
南宋朱熹又对这《乡约》作了增损,由此而传播开来,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在地方志中,我们可以看到更详细的关于乡绅作为的记述。
修齐治平,是每一个士予的理想。
这些乡绅,他们怀着四方之志,在青壮年时期通过科举、铨选,离开家乡,为国家效力。
晚年归乡,则带着一身的荣耀相见于乡亲父老。
他们的成就、德望为一乡民众所瞻仰,他们的学问知识为一乡学子所钦慕,他们作为成功的榜样,激励着后辈学子奋发向上。
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回归故里,换来的是一批又一枇的才俊走出乡土。
如此而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人才大循环,使中国乡土变成了人才生长的沃壤。
然而,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
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置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等等,使乡村中的优秀人才开.流向城市。
“叶藩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
则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高潮。
乡绅群体的消失,使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失去了文化颁被和灵魂,没有了指导和提升文化教育的导师,乡村的凝聚力也随之消失。
加之城乡教育费源配置的巨大反差,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与规模,使农村开始变成文化沙漠。
中国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
农业文明的根在乡村。
植根于乡土的中国文化之树,“叶”不归根,根上的“水土”又大量流失,这棵大树面临的不仅仅是凋败,而且是枯死!对于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
“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工业文明追求效益与利益的观念,冲刷了传统学人曾有的文化使命与社会担当精神。
(摘编自刘毓庆《乡绅消失后的乡村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绅”是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具有为官的阅历、广阔的视野和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精神素养,因此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
B。
“乡绅”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而“乡绅”群体的核心则是退居乡村的官员“绅”,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C.“乡绅”在乡村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将下层民众的生存状况等民情上报官府,将官方的意旨贯彻到民间,他们还参与地方的教育和管理等。
D.中国古代的村落称“里”,它从田从土,是农业型经济生活特征的反映,世世代代生活于其中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扎根乡土,对乡土充满了感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魇代的史书记载中,多有“乡中老人为卿士大夫致仕者”告老还乡后,与当地的“士”一同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故事。
《仪札》中称这样的人叫“乡先生”。
B.宋代吕大防四兄弟写下了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蓝田《吕氏乡约》,南宋朱熹又对它作了增损,由此而传播开来,对当时的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C.汉代直言进谏的朱云,宋代的理学大家程颢、程颐、陆九渊、朱熹等人无不是休官退居乡里后,讲学教授诸生,为乡间做了大量教化民众的事情。
D.年轻时为追求理想而宦游他乡,年老时则“叶落归根”,这样,致仕者回归故里,青年才俊走出乡土,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环,使乡土变成了人才生长的沃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冲击,“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乡村的凝聚力随着“乡绅”的消失而消失。
B.在“农业文明”熏染下,中国乡土成为了人才循环成长生生不息的沃土,但在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中国城乡平衡格局开始被打破。
C.乡村是农业文明的根,农业文明则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因为城乡资源配置的悬殊,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植根乡土的中国文化之树面临凋敝、甚至枯死的境地。
D.传统的乡绅阶层的消失,缘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卫业文明”的冲击,但更是这场变革把传统价值观,比如“叶落归根”这样的传统思想摧毁的结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抉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被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问,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C.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D.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子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间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是平民聚居之处。
有时也借指平民。
B.方山冠,汉代祭祀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士多戴。
陶渊明做隐士时大概也戴过。
C.公侯,帝王时代五等爵位中的公爵和侯爵,文中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
D.河北,古籍中一般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河北”即此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宋朝时的一个隐士。
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蚊山时,与其相识。
B.文中的方山子“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这与苏轼被贬黄州遭遇相照应。
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C.隐居黄州的时候,方山子家徒四壁,生活贫寒,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在面对外人时,个个都显出傲慢自乐的样子。
D.作者写方山子,先写早年驰骋骑射的英姿,再写晚年隐居光、黄安贫恬淡的自得,在前后的对比中,传主的形象丰满起来。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5分)(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①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空,徒然。
②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8.本词的鹏鸟形象由《逍遥游》脱化而来,《逍遥游》描绘了什么样的鹏鸟形象?词中鹏鸟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分)9.评论家称誉本词“无一毫粉钗气”,梁启超也说“此绝似苏辛派”。
请简析他们这样评价的理由。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 _,__ 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老病孤愁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而在《登岳阳楼》中,描述诗人因忧时伤世,北望长安而声泪俱下的诗句:“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古代诗人以水喻愁的很多,比如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句,欧阳修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之句,《虞美人》中,李煜有“?___ _”的名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3分)发现屠呦呦李珊珊拉斯克奖获奖者视频访谈,屠呦呦正襟危坐,严肃宣布:“我叫屠呦呦。
”一句话说完,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上翘,勉力笑了一下。
也许,她还不习惯这个奖项给平静生活带来的变化。
颁发于诺贝亦奖之前,拉斯克奖以获奖者与诺贝尔奖得主的高重合率而闻名,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
故而,关于屠呦呦的报道,少不了这几句点评,“离诺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值得获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