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口政策理论基础的发展_邱红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与人口转变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及其所引发的人口转变。

我们将从政策背景、政策演变、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理解这一过程中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随着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调整和优化,这些政策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也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我国人口政策实施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本文将对这一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未来的人口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This article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and analyze in depth the population polici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demographic changes it has led to. We will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policy background, policy evolution,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social imp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future trends of China's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this proces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has been continuously adjusted and optimiz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se polic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population size, improving population quality, and optimiz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opulation has also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high birth rate,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low growth rate to low birth rate, low mortality rate, and low growth rate. This transformation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China's popul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and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is proces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future popul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in China.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政策(1949-1960年代)Population Policy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1949-1960s)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尤为突出。

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的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的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的辩论辩题正方,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至关重要。

人口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关于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政策,对于人口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口政策的制定能够有效地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促进人口的合理增长和优化结构,从而推动人口发展。

首先,人口政策可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

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也在增加,过快的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

因此,制定人口政策,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减缓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的压力。

其次,人口政策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推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优化人口结构也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人口政策还可以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分布。

在人口政策的指导下,可以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人口的合理流动,减少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农村人口过度外流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因此,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才能够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反方,人口政策并非人口发展的唯一影响因素。

人口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政策只是其中之一。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且人口政策的效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首先,人口政策的制定存在局限性。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人口政策的制定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适应人口发展的需要。

例如,一些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人口结构失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其次,人口政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人口政策外,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都会对人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但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依然严重。

因此,人口政策并非人口发展的唯一影响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够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

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

人口发展战略与人口政策一、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把前面的内容简单地给大家说一说之后,我就开始讲计划生育政策了。

这个继续计划生育政策大家都是亲历的,不像我给学生们讲,开始计划生育他们还没有生出来,所以他们不会知道前期的计划,咱们在座的同志都应该清楚了。

我给简单说一下。

在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在1973年以后,我们国家的问题比较严重,其实是文化大革命把生产彻底搞乱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深深地感觉到人口有很大的压力。

购物券,布票、粮票,为什么会造出这些东西来?物资不够,人口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就开始了计划生育,全国建立计划生育的机构——国务计划生育办公室。

1973年是这样的。

从1973年到1979年可以认为我们计划生育的早期,但这个早期,我们有计划生育,但是没有人口发展战略,没有想那么远,而且当时我们只是想人口不要增长得太快了,增长得越快,我们的压力越大。

周恩来肯定是最知道,因为他是全国人民的大管家,他知道人口多了,对生产发展会有什么问题,就是一个“短缺经济”,最早期间计划生育的政策就叫“晚、稀、少”,大家还记得什么叫“晚、稀、少”吗?“晚稀少”就是结婚、生孩子要晚,要改掉早婚早孕的习惯。

第二个“稀”是指划开,稀稀拉拉,就是说你不要一年生一个,你最好三年生一个。

在最后一个是“少”,其实这个“少”是数量,大家看,在这里头,既有数量,又有时间。

你结婚第一次生育要尽量往后推,推了以后生出来以后,最好往后推几年再生第二胎。

最好你不要生了,打住。

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明确地提出来,到1978年还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最好生一个,最多两个,坚决三年以上,这都是周总理的话,周总理在召集各级政府部门的部委在明确地谈,而且当时他说我们中国既然是计划经济,所以就得搞计划生育,要不然经济不平衡了,周总理最难了,很难做。

最好一个,最多两个,大家看,这时候这个话里面不是说很死,比较柔和,好象是号召性的比较多。

我们再往下看,下一个阶段1980年到1984年的时候有一些变化。

论中国人口政策理论基础的发展

论中国人口政策理论基础的发展

模 、发展水平 上 按 比例地发 展 ,内容 包括 :①人 I总量必须 与社 会 拥 有 的消 费资 料 总 量 相适 应 ; S I ②劳动人 I的数 量 和质量必 须 与社 会拥 有 的劳 动 S I
手段和劳动对象以及当时的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相 适应 ;③人 I增 长必 须 与 国 民 收入 增 长 相适 应 。 S I
一 一

从两种 生产理论 到可持续发 展理论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
自 身生产将如何发展呢?是不是像物质资料生产 样也 由市场控制,不再需要计划生育了呢?显
计 划 经济时期 ,我 国是 用马克思 的两种 生产 理论作 为 中 国人 口政 策 的理 论基础 的 。所 谓两种
然不行 。现阶段我国人 I S I 政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什么 呢?8 代 前 后 在 世 界 范 围 内逐 渐 形 成 并 0年 取得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认为作为我国现

o f
m _ t ut 伽 Oss  ̄
dv lp e ti tedma do e ̄dey eeo m n s h e n ft h t.
【 e , dt ns 】 n ssib vomm Ky,  ̄a w k d dp 0; ua ae eep e oi r tn ld l
【 关键词】两种生产 ; 可持续发展 【 中图分类号】 c 【 文献标识码 】 A 【 l 8t p n n 咀 衄con ee A埘rc F 】 ln g 。” iti ̄ tc ai e s
as l0 u n wb d e a ,T e b sc h ai
【 文章编号】 10—19 02帕 一 01 0 04 2x 20) 03 — 4 c
言的 ,既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计划的,人 口的生 产也必须是计划的。这就是当时我国计划生育政

人口政策何去何从?--对中国人口政策的研究分析

人口政策何去何从?--对中国人口政策的研究分析

人口政策何去何从?目前为止,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人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第一节改革三十年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发展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1975年的人口出生率为23.01%o,自然增长率为15.69%o,到1999年人口出生率降低为15.23%o,自然增长率为8.77%o。

90年代末期,中国人口发展更开始进入低生育率水平时期,总和生育率自1992年首次降到更替水平(1992年TFR为1.97)以下之后,一直没有反弹,1998年为1.75,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人口转变历程。

这30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

这些变化,使得我国人口政策今天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于70年代末。

因此,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必须有所发展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1]第二节政策主体视域下的人口政策人口政策的主体包括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国务院,执法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利益团体。

一、立法机关视域下的人口政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1980年通过了计划生育法。

当时的人口过度增加的国情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人口的问题,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口的矛盾逐步凸显。

然而资源在量上是有限的,不可更改的,能改变的也只有人口的数量。

全国人大考虑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了计划生育法,目的是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

二、行政机关视域下的人口政策国务院有着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

人口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下已经影响的社会的稳定,以及发展。

计划经济下,粮食等产品是有限的,人口与资源存在着矛盾。

资源一定,人口越少越好。

三、执法机关视域下的人口政策执法机关对法律制约下的生育问题进行监督,这是一种强制力,一个问题通过法律来解决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迫切性。

分析中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发展

分析中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发展
影响
中国人口政策 的调整对国际 劳动力市场产
生影响
中国人口政策 的实施对全球 人口老龄化产
生影响
中国人口政策 的实施对全球 人口迁移产生
影响
05
中国人口政策的调 整和完善
THEME TEMPLATE
完善生育政策
调整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鼓励生育:提供生育补贴、产假、陪产假等福利 优化生育服务:提高生育医疗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 促进家庭发展:支持家庭教育,提供育儿支持,减轻家庭负担
人口老龄化政策
老龄化现状:中 国老龄化程度逐 渐加深,老年人 口数量不断增加
政策目标:应对 老龄化挑战,保 障老年人基本生
活需求
政策措施:完善 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养老金水平; 加强医疗保障, 提高老年人健康 水平;推动养老 产业发展,提供 多样化养老服务
政策效果:老年 人生活质量得到 提高,社会养老
04
中国人口政策的影 响
THEME TEMPLATE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政策影响消费需求,从 而影响经济增长
人口政策影响劳动力供给, 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人口政策影响投资需求,从 而影响经济增长
人口政策影响科技创新,从 而影响经济增长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人口政策可以影响劳动力供给,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影响社会结构:人口政策可以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从而影响社会结构 影响资源分配:人口政策可以影响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分配,从而影响社会公平 影响环境压力:人口政策可以影响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从而影响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人口政 策和人口发展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正方观点:人口政策应该采取限制生育的措施,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保护资源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过多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将会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限制生育是必要的。

首先,过多的人口会给社会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

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

这将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

正如马尔萨斯所说,“人口增长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食物生产只是以等比数增长,因此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

”这说明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

而中国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缓解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其次,过多的人口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这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过剩,从而导致就业问题和社会不稳定。

”这说明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综上所述,限制生育是必要的,它可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反方观点:人口政策应该以鼓励生育为主,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需要。

人口过少将导致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经济发展受阻。

因此,鼓励生育是必要的。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的压力将会增加。

而且,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

正如世界银行行长克里斯托弗·帕森斯所说,“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来鼓励生育,以缓解这一问题。

”。

其次,人口过少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将导致生产力的下降,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而且,人口过少也将导致消费市场的萎缩,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运行。

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人口过少将导致经济的停滞,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发展。

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与实践

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与实践

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与实践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中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尝试,从计划生育到全面二孩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践都离不开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现实。

一、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最早的人口政策。

1971年,中国政府为了应对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首次提出了“晚婚晚育、少生多养”的基本国策。

1979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实行。

这个政策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当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8亿,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使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计划生育的政策推行,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也给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张燕生在研究人口增长对中国完全供求关系的影响时发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得以合理调整,研究认为导致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之一,即劳动力过剩局面得到改变,这是计划生育政策成功的体现。

二、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底,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进入新的阶段。

受此政策的影响,可维持生育率的妇女人数突然增加,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二孩家庭”。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给了中国父母更多的生育自主权,也改善了中国的失衡人口性别比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面二孩政策为中国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生育机会,同时也可以缓解中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中科院人口所所长杨宜勇认为,全面二孩政策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和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

三、人口政策的转型计划生育政策长期以来,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政策。

但是,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这项政策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根据中国已经发布的数字,到2025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亿。

因此,中国的人口政策在未来必将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形势。

未来的人口转型,将需要中国政府更加灵活、全面的政策。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的建设,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同时,政府对年轻人的扶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

中国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

中国人口政策与经济发展近几十年来,中国一直面临着人口问题的挑战。

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人口政策措施,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一、人口政策背景中国人口众多,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为了应对人口过多的挑战,实行了一胎化政策,并在1980年代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调整了中国的人口结构,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以应对资源有限的问题。

二、人口政策的经济影响1. 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人口政策的一个显著影响是改变了劳动力供给的情况。

由于人口数量受限,劳动力市场供给短缺,使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2. 生育率下降与消费升级人口政策的实施导致生育率下降,家庭人口减少。

然而,这也导致家庭收入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

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

中产阶级的兴起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3. 社会保障和医疗开支人口政策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政府正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投入,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三、人口政策对未来的影响中国人口政策的实施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未来,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人口政策,如鼓励生育政策的调整和老年人护理政策的推行。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政策的调整,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养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竞争力。

总结起来,中国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政策人口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人口政策则是指关于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方法。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与人口政策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的人口现状、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的人口政策进行探讨。

一、中国的人口现状中国的人口众多且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14亿人口。

然而,人口的数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还涉及到人口的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

首先,中国的人口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其次,人口结构不合理。

中国的人口结构表现为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和性别比例失衡等情况。

第三,人口的分布不均衡。

大城市人口过多,而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这些问题都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中国的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政策在之后几十年间施行得相对严格,通过晚婚、晚育、少生的方式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此后,随着人口问题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的人口政策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了21世纪初,政府开始放松人口政策,逐步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旨在缓解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问题。

然而,即使政策调整,人口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三、当前的人口政策中国目前的人口政策主要围绕优化人口结构和促进人口发展展开。

为了提高人口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健康教育、提高医疗水平以及加强妇幼保健等。

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政府推出了老龄化护理保险、老年人照料服务等政策。

同时,为了促进人口发展,政府也鼓励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进入和繁殖,提高人口素质。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力度,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

总结: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人口与人口政策问题上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的人口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口质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的不合理。

中国人口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口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口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化,中国的人口问题也一直在发生变化。

我们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人口暴增时期、生育政策实施时期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时期。

在这三个时期,中国通过不断地调整人口政策,有效地调节了人口总量和结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一、人口暴增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人口总量就呈现出剧增的趋势。

政府调查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1979年,中国的人口总量从5.19亿增长到了9.28亿,年均增长率为2.5%,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这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970年代以后,中国国家开始调整人口政策,主要是限制生育次数。

1980年起,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限制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所致,以及政策的积弊,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出现,例如性别比例失衡、年龄结构失衡等问题。

二、生育政策实施时期1979年,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政策也由简单的减少人口总量,逐步转向控制人口结构和性质。

政府为了生育政策的顺利执行,从政策宣传到体制机制改革,从组织铺设、人员配备到形成法制,成立了协调各方面合作,开展计划生育的“领导小组”和“计生委”。

此举大大提高了计划生育的管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生育政策实施时期,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了,大家都开始重视延迟生育和少生育。

但是生育政策一直以来也受到一些争议,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执行和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导致了女性的权益受损和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三、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时期2015年底,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开始推行“全面二孩”政策,允许夫妻生育二个孩子。

此举将使不合理的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消失,有助于发挥人口红利优势,调节人口结构和性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智力资本,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人口生育政策的法制基础与社会支持分析

人口生育政策的法制基础与社会支持分析

人口生育政策的法制基础与社会支持分析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人口政策的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也被广泛称为“独生子女政策”。

它的法制基础以及社会的支持程度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结果。

本文将从法制基础和社会支持两个角度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分析。

一、法制基础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逐渐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政策的实施。

最核心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该法规定了婚姻年龄、计划生育奖惩、生育证等方面的内容,为政府在人口管理方面提供了合法依据。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法规和政策文件,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指导意见》等。

这些法规的出台,确保了政策的有效推行和可行性。

此外,政府还通过经济手段来支持人口生育政策的实施。

例如,通过社会抚养费、计划生育奖励等措施,鼓励人们遵守政策规定。

同时,对于违反政策的个人也有相应的处罚,如罚款、停止社会抚养费等。

这些经济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政策的法制基础,增加了执行的可行性。

二、社会支持人口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人口管控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优化人口结构,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经济角度和个人发展的角度支持人口政策。

首先,人口过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教育负担加重等。

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控制是保护环境、减轻社会压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他们愿意遵守政策规定,理解政府的初衷。

其次,社会的发展也让人们对人口政策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普遍更愿意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这种观念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再次,媒体在宣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媒体扩大了人们对人口政策的认知,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的意义和重要性。

中国“人口政策”分析

中国“人口政策”分析

中国“人口政策”分析人口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口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对人口的自然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地区结构等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调整而制定的政策。

狭义的人口政策专指生育政策,它是政府为达到预定的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素质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规范、措施的总和。

本文主要从狭义的人口政策理解,浅要谈一下中国现行人口政策及其制定的依据、演变历程、利弊分析和发展趋势等。

一、中国人口状况与现行人口政策(一)中国人口状况一是人口数量大。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人类历史上,我国的人口数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止到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总数为129533万人,占世界人口的1/5强,比世界人口第二位的印度多出3亿人,比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世界人口密度为44人,亚洲为114人,而我国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135人。

二是增长速度快。

建国55年来,我国人口由1949年的5亿多增加到近13亿,增长了7亿多人,平均每年增长1500多万人,大大超过建国前百余年的人口增长率。

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年人口增长的绝对量也非常大,而且人口增长的惯性也很大。

一段时间内出生的人口,经过一定时期就会成为新的生育人口。

1961年底到1973年底,是我国年均人口增长数量最多、增长率最高的时期。

全国人口从1961年的65859万人增长到89211万人,年平均增加194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5.61‰。

三是人口素质低。

人口素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即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身体素质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人口素质普遍不高。

建国后,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营养不良是我国人口身体素质难于提高的主要障碍。

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身体素质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在身高、体重、体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社会主义的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

社会主义的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

社会主义的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控制和规划人口数量和结构,实现人口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和基础,人口政策的制定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口增长被视为劳动力的增加和国家实力的体现,因此政府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

但随着人口过快增长所带来的压力,政府开始调整政策,提倡合理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

二、人口政策的目标和措施1. 人口数量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旨在实现人口数量的合理规划和控制。

政府通过制定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延迟婚育和合理生育,实行计划定向生育和节育措施,以达到人口数量适度的目标。

2. 人口结构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也注重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结构的合理性。

政府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同时,政府还鼓励人口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调整劳动力结构,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3. 人口资源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也关注人口资源的合理利用。

政府鼓励科学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此外,政府还积极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工作,推动人口合理流动和城市化进程,实现人口与城市资源的良性互动。

三、人口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控制人口数量能够避免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资源供给和环境质量。

其次,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最后,人口控制和合理流动能够促进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合作发展。

四、人口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政策对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
正方,人口政策应该实行严格控制。

人口过多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包括资源、环境、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因此,我们应该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以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剧资源短缺问题。

比如,水资源、粮食资源等都会因为人口过多而供不应求,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人口过多也会加剧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其次,人口过多也会导致就业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就业岗位的需求也会增加,而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这会导致社会的就业问题愈发严重,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名人名句,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反方,人口政策应该放宽限制。

人口政策的严格控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

首先,人口政策的严格控制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政策的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会减缓,导致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老年人口增加会给社会带来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其次,人口政策的严格控制也会导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减少,劳动力的供给也会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紧张。

这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经典案例,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给社会带来了
巨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人口政策的严格控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就业、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放宽人口政策的限制,以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法治视野下的人口政策调整(定稿)

法治视野下的人口政策调整(定稿)

法治视野下的人口政策调整法律教研室邱晓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是本届中央全会的一大亮点。

同时,这也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人口政策发生调整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全国多地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生育二胎的申请并未出现大幅度增长。

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有90%都符合双独或单独的政策,但是申请二孩的比例还不足5%。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人口的结构,但是政策力度还有待提升。

第二,目前生育抚养人口的成本短期内难以降低,在此情况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应对未来劳动适龄人口下降、老龄人口增加等问题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教育、医疗、购房等费用不断攀升,使得生育抚养人口的成本过高,家庭负担加重,城乡居民的生育观念随之改变。

从根本上说,要解决人口结构问题,必须对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事业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改革,但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因此,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放宽生育二胎的条件,增加生育需求的总量,达到提高人口出生率的目的。

可以说,从“单独二孩”政策的“小心试水”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大力推进”,反映了我党在人口政策的制定上始终保持着谨慎的作风和务实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我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灵活性。

政策的灵活性是相对于法律的稳定性来说的。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启动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所隔的时间尚不足两年,但这正体现了我党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因势而谋。

这其中就涉及到如何来处理政策灵活性与法律稳定性的问题。

要协调这二者的关系,既需要有立法上的前瞻性又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计划生育法》)是我国人口基本政策在立法上的体现。

人口政策是否应该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是否应该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是否应该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人口政策应该进行调控。

人口政策的调控是为了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的
不断增长,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人口政策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贾康所说,“人口是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人口政策的调控是为了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人口政策的调控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

另外,人口政策的调控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例如,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
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人口政策的调控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反方观点,人口政策不应该进行调控。

人口政策的调控会侵犯个人的生育权利。

每个人都有生育的权利,国家干涉过
多会限制了个人的自由。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所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国家不应该干涉个人的生育自由。

”因此,人口政策的调控是不符合人权的。

另外,人口政策的调控也会带来社会问题。

例如,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导
致了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人口政策的调控会带来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人口政策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各方利益。

在实际操
作中,应该充分考虑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

人口政策辩论辩题正方,人口政策应该实行严格控制。

首先,人口过多会给国家的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这将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所说,“人口增长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而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人口总会超过食物的生产能力。

”因此,实行严格的人口政策是必要的。

其次,人口过多也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大量的人口需要就业和社会保障,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中国的一孩政策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控制人口数量,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再者,人口过多也会导致社会问题的增加。

人口的增长会导致就业竞争的激烈,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教育、医疗资源的不足。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严格的人口政策来解决。

反方,人口政策不应该实行严格控制。

首先,人口政策的实行应该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每个人都有生育的权利,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涉个人的生育自由。

正如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所说,“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政府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而不是通过强制的手段来控制人口。

其次,人口政策的实行应该考虑到人口结构的平衡。

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可能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这将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

日本就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案例,他们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再者,人口政策的实行应该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

政府应该通过教育、医疗等手段来提高人口的素质,而不是通过严格的人口控制来解决问题。

正如中国的一孩政策所带来的问题一样,人口素质的提高才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

综上所述,人口政策的实行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和权利,考虑到人口结构的平衡,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不是通过严格的控制来解决问题。

浅谈人口政策的相关论文

浅谈人口政策的相关论文

浅谈人口政策的相关论文“镇坪引产”事件再一次把公众的目光聚焦到计划生育政策,人们不仅关注这一事件所反应出的违反法律和缺乏人性,更引起对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反思。

人口政策历来应时而变关于我国生育政策的历史,建国以后到1950年代中期,出现一个婴儿潮时期,当时实施“光荣妈妈”的政策,这个阶段是以鼓励生育为主的时期。

从1950年代中期以后,马寅初就开始意识到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到了1960年代,国家发展出现了极度的贫穷。

这固然有自然灾害和制度因素的原因,也说明当时人口与生产力的矛盾已经出现,而且日益严重。

这也说明,从195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的人口政策在很长一段时期是滞后于人口变动格局和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从而加剧了60年代的社会经济贫困。

所以我国从1970年代以后开始被迫实施人口控制为导向的人口政策,最初的政策实施采取了比较和缓的方式。

1973年12月,中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提倡实行“晚、稀、少”政策。

“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延长生育间隔;“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

这段时间也被认为是中国生育率下降的“黄金十年”,人口政策的执行以鼓励、号召为主。

从历史上来评价这段时期的人口政策,执行效果是非常良好的。

甚至有人认为,“晚、稀、少”的政策比严格行政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是更为良好的政策。

但是历史地看问题,在1970年代中国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冲突表现得十分严峻,过快的人口增长和较低的生产力水平构成了突出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生育政策逐步转向为计划生育这样一种强硬的生育控制政策,应该说这是历史强迫下的一种选择。

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确实让人口与生产力的矛盾关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缓解,也使中国的人口转变和人口格局较快地发生了转变,但政策的实施同时带来了不少副作用,突出表现为干群矛盾加剧,民众福利受损,以及民意反弹的日渐增强。

从1980年代以来,我们也逐步进行了一些生育政策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3-15[作者简介]邱红(1966-),女,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

马利彪(1964-),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师,硕士。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经济政策。

2002年第3期 人口学刊 No .3,2002(总第133期) PO PU LA TI ON JO URNA L (Tot .No .133)论中国人口政策理论基础的发展邱 红1,马利彪2(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51)【摘 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取得了很大成功。

在新形势下,中国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必将有所发展,从两种生产理论到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两种生产;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C 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29X (2002)03-0031-04【Abstract 】From planning economic to market economic ,China has achieved huge successes .At the same time ,Famil y Planning policy als o gets success .Under new backgrounds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a 's population policy must have some develop ments ,that from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is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1975年的人口出生率为23.01‰,自然增长率为15.69‰,到1999年人口出生率降低为15.23‰,自然增长率为8.77‰。

90年代末期,中国人口发展更开始进入低生育率水平时期,总和生育率自1992年首次降到更替水平(1992年TFR 为1.97)以下之后,一直没有反弹,1998年为1.75,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人口转变历程。

这20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 。

这些变化,使得我国人口政策今天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于70年代末。

因此,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必须有所发展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一、从两种生产理论到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是用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作为中国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的。

所谓两种生产是指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二者统一于社会生产中,共同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两种生产相适应的规律是指: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按比例地发展,内容包括:①人口总量必须与社会拥有的消费资料总量相适应;②劳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必须与社会拥有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以及当时的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③人口增长必须与国民收入增长相适应。

可见,当时理解人口多与少是相对于物质资料而言的,既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计划的,人口的生产也必须是计划的。

这就是当时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现在我国已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加入WTO 更标志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也就是说两种生产中的物质资料生产已不再实行计划,完全由市场控制,那么人类自身生产将如何发展呢?是不是像物质资料生产一样也由市场控制,不再需要计划生育了呢?显然不行。

现阶段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什么呢?80年代前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并取得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我认为作为我国现—31—阶段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非常合适。

因为可持续发展理论表明人口问题已不单纯只与经济相联系,也不仅仅只是一国的问题。

它已成为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它的解决已不可能单靠简单的人口政策来完成,而必须和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相适应,才能最终解决人口问题。

这说明,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反过来,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发展现状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非常大。

这不仅对我国如此,整个世界都一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全球应成为一个整体,它的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推卸自己的责任。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及《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与组织所承认和接受,并成为指导各个国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可见,从两种生产理论到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

二、两种生产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系 两种生产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应该说它们是在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而从两种生产理论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是系统论观点在人类社会实践上的应用。

两种生产理论的思想源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一些提法,后来恩格斯在184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明确提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也就是说,两种生产的提出,是在19世纪中叶,这时人类把自然作为自己的对立面,对自然的认识与利用正突飞猛进地发展,对自然的认识仅停留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并没有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因为当时人类自身的发展还没有遇到像今天这样的人与自然的矛盾。

因此,只把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联系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国在70年代末提出计划生育政策时,人口理论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加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当时的思想状况,引入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正符合当时国内的实际情况,也很好地解释了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今天的形势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全球一体化及我国加入W TO,所有这些都使得原有理论逐渐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这时如果还抱着原有理论不放,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具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最强调的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因此,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发展两种生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是两种生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用系统论观点来理解这个问题,如果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察,那么两种生产理论就是在发展的大系统中只考虑人口与经济(经济中只考虑物质资料生产)两个因素,把人口与经济作为两个子系统,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把全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大系统,考虑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等相关因素,人口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共同支持大系统的运行。

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不是否定两种生产理论,而是在发展大系统中增加了社会、资源与环境等相关因素,这是人类认识由不全面到逐渐全面的一个必然过程,符合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

三、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念,关于它的定义,据1998年哈瑞斯的统计,全球已达113种。

现在,在全球取得比较共识的概念理解是:“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这是1989年5月第1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做出的解释。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于正确辨别两大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互为调试,协同进—32—化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必要性条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和谐共济、平等发展、利己利他的平衡、当代与后代的公正、自助互助的公信、自律互律的制约等等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充分性条件。

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就在于它能深刻揭示“自然—经济—社会”这一复杂大系统的运行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①不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需求;②代际之间应体现公正、合理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体人类的资源和环境,同时每代人也要以公正、合理的原则来担负各自的责任;③区际之间应体现均富、合作、互补、平等的原则,去促成空间范围内同代人之间的差距缩短,不应造成物质上、能量上、信息上甚至心理上的鸿沟;④创造自然—经济—社会支持系统的外部适宜条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严格、更有序、更健康、更愉悦的内外环境之中。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方向目前在世界上主要是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三个方面。

而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证上,应走出自己的特色,我认为系统学方向应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突出特色应以综合协同的观点,表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着重体现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人际公平和区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包括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动态平衡;共同性原则,体现全球尺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共享性。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小组自1999年开始,已连续3年就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并得出重要结论。

四、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口对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与制约并存的关系,这一认识的取得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

7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人口增长速度只有在经济发展之后才能逐渐减慢,人口迅速增长不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造成严重影响,我国还曾经认为“人多力量大”。

1984年国际人口会议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转变态度,承认人口增长过快使经济增长受到影响,转而支持计划生育,我国是在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把人口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提出应在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解决人口问题。

要求各国政府有责任制定和实施人口政策,将人口因素纳入经济发展战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实现各项人口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