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开题报告格式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论文开题报告格式的要求
题目:(宋体小三)
系别:宋体小三居中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
指导教师:宋体小三居中教师职称:
协助指导/联系教师:教师职称:
年月日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优化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宋体小三加粗缩进2字符)
(内容宋体小四
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示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对于毕业设计,应列出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预期的实施方案;对于毕业论文,将题目改为“实施方案”,应列出预期的研究实施方案。)
五、进度计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根据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写明的建议进度计划安排,制定个
人具体的时间计划。)
六、参考资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应列出开题阶段所用到的参考资料,并写明所选资料的出处、
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一、开题报告撰写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cm,装订线在左侧,开题报告正文的行距为20磅。
二、开题报告封面上的一些栏目内容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三、对于开题报告封面上“协助指导/联系教师”一栏,若填写
协助指导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协助指导教师”;若填写联系教师
姓名,将该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
导教师”对齐。
四、开题报告封面上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字字体为TimesNewRoman,例如“2005年12月31日”,字号为小三号。
五、开题报告封面上填写学院名称时,学院名称前后各空一个汉字符。
六、本填写说明只供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时使用,不要装订在开题报告或毕业设计(论文)中。模版中红色字是对字体、格式和填写内
容的说明,开题报告撰写完毕后,应将红色字删去。
现代汉语“X透了”格式探析
[摘要]“X透了”结构是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格式,也是口语中较多使用的一种格式。本文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入手,通过对“X透了”格式的语义特点、句法功能、语用功能的分析,
对这一语言现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X透了”;语义特点;句法功能;语用功能;对外汉语教
学
一、现代汉语“X透了”格式的语义特点
1、“透”的语义分析及“X透了”格式的分类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透”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词性为动词的“透”,记为“透1”。“透1”主要有
三种语义:1、表示“穿过”;2、表示“泄露”;3、表示“显露”。
第二类是词性为形容词的“透”,记为“透2”。“透2”也主
要有三种语义:1、表示“透彻、清楚”。2、表示“彻底”。3、表
示“程度极深”。
在此基础上,根据“透”的词性,笔者将从北大语料库中检索到的“X透了”格式分为三类:
(1)“X”+“透1”+“了”
这一类中的“透”为“动词”,整个结构是“述补结构”。“透1”用来表示在执行了“X”这个动作以后的结果。
(2)“X”+“透2”+“了”
这一类中的“透”为“形容词”,常用来表示一种状态或程度。
(3)“X”+“透3”+“了”
这一类中的“透”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在语义上和前两类“透”相比,其语义开始虚化了,整个格式用来表示程度极深的一种状态。
2、能够进入“X透了”格式的“X”的语义特点
并不是所有的动词、形容词都能无条件地进入“X透了”格式,能够进入上述三种“X透了”格式的“X”在语义上都各有自己的要求和特点。笔者对所搜集到的语料进行整理和归类,发现能够进入“X+“透1+了”这一格式的“X”包括13个,笔者将这一类“X”标记为“X1”,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通过上表中对“X1”的分析,可以得知这一类“X1”的共同特点是:
(1)所有的“X1”的词性均为动词。
(2)这一类“X1”均为动作性较强的动作动词,因而都可以进入“把”字句和“被”字句。
(3)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这一类“X1”往往表示两种语义:
其一是表示“通过一个具体的动作在空间的领域内穿过某物”。例如“凿透了、钻透了、磨透了”等等。其中“凿”“钻”“磨”均为动作性较强的动作动词,通过这一具体的动作使其作用对象达到“通透”的结果,“透”便是其动作执行的结果。
其二是表示“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最终浸透或渗透某物”。例如“浇透了、淋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