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7、哥伦布三次航海探险、麦哲伦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墨卡托创立了等角正轴圆柱投影,用于航海。
8、现代地图及其制作的发展:
地图值对象和形式正在发展变化、制图技术的发展(光学和机械学的引进,是地图学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光化学技术的应用是地图学的第三次革命、计算机应用是地图学新的技术革命。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第一节地球体
1、物理表面(大地体)
由于地球的自然表面凹凸不平,应该寻求一种与地球自然表面非常接近的规则曲面,来代替这种不规则的地球面。它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2、水准面
与中立方向相垂直,可有无数个曲面,每个曲面上重力位相等,重力位相等的面被称为重力等位面,即水准面。
3、理想水准面
它是一个无波浪、无潮汐、无水流、无大气压变化,处于流体平衡状态的静止海平面、它没有棱角,没有褶皱。
4、大地水准面
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的封闭曲面。其意义: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可用重力学理论进行研究、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实际测量中以似大地水准面代替大地水准面,在海洋水完全重合,在陆地上只在山区有2-4m的差异。各国选择一个平均还水面,以其作为统一的高程基准面。
5、数学表面
将地球体绕短轴飞速旋转,以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表面,称地球椭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6、总椭球体
与大地体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体,要其达到与大地体最密合的4个条件:①地球椭球体中心和地球的质心重合;②地球椭球体的短轴和地球的地轴重合;③地球椭球体起始大地子午面和起始天文子午面重合;④在确定参数a(长半轴)、α(椭球的变率)时要满足在全球范围的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平方和为最小。
7、地理坐标
就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有三种: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8、天文经纬度
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天文经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天文纬度,是过观测点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9、大地经纬度
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大地经度,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大地纬度,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大地高,指某点沿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10、子午圈截面
含法线与椭球旋转轴的法截面
11、卯酉圈截面
含法线且与子午圈截面的法截面
12、地心经纬度
地心坐标系统(原点与地球中心重合)、参心坐标系统(原点与参考椭球中心重合);地心经度,等同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和椭球质心或中心连线与赤道之间的夹角。
第二节对地观测系统
1、大地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2、海拔(绝对高程)
地面点对似大地水准面(海平面)的高度。
第三节地图投影
1、投影的定义
两个面上点与点的对应关系
2、变形
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3、变形椭圆
地球上一个无穷小的圆-微分圆,在投影后一般成为一个微分椭圆。然后再利用微分椭圆区结石各种变形的特征。
4、按构成方法分类
几何投影(将地球经纬网透视投影到平面或几何面上)、非几何投影(不借助辅助投影面,通过数学解析方法得到)
5、几何投影
方位投影(正轴,与地轴垂直、横轴、斜轴),纬线呈同心圆,经线为同心圆半径。
圆柱投影(正轴,圆柱轴与地轴重合、横轴,圆柱轴与地轴垂直、斜轴,圆柱轴与地轴斜交),纬线是一组彼此平行的直线。经线是一组垂直于纬线的直线,且经线间隔相等。
圆锥投影(正轴、横轴、斜轴),正轴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圆弧,经线为它的半径,且经线之间的夹角与经差成正比。
6、非几何投影
正轴伪方位投影,纬线为同心圆,经线除中央经线成直线外,其余经线均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且交于纬线的共同圆心。
伪圆柱投影,纬线是平行直线,经线除中央经线成直线,其余经线均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锥投影,在圆锥投影基础上,规定纬线仍为同心圆弧,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经线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多圆锥投影,借助多个圆锥表面与球体相切设计而成的投影,纬线为同轴圆弧,其圆心位于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成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6、按变形性质分类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适用于交通图、风向图、洋流图等。
等积投影,投影面与椭球面上相应区域的面积相等,适用于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