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个理论的提出基于当时社会在工业革命环境下生产力巨大提高的历史背景下。而实际上,科技对于生产的作用古来有之,在历史的演变中,科学技术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生产到生活,无一不涉及。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所掀起的巨浪便不断冲击着各行各业,甚至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一切,在历史的浪潮中也愈加显著起来,中国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有力证明。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一群满怀救国抱负理想的仁人志士所提出引进,然而科技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却是直到中国改革开放时才被明确提出,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5年,邓小平就支持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中写上“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话。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他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7 页)。并预见说:“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

在之后的时间里,1988年9月,他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对得。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

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下,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这是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和预见的。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其实,在当下,有关专家根据当代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将科技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列出了一个直观的表达式:

生产力=科技×(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在这个公式中间,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科技在生产过程中所体现的叠加式的生产力效应,上述公式表明,科技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技的乘法效应和互联关系,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于历史中的体现莫过于第一、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所带给的全人类的翻天覆地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从英国发起的。这场革命更准确的说应是一场技术

性的革命,但它所带来的开创性却是无与伦比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被强行敲开了封建主义所束缚的大门,进行了一场强迫性的革命发展,并为此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而从1870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可以说是一场真正的人类性变革。电力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1876年,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这场革命中,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也在某种程度上无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相比于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的被动接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中国适时迎赶潮流,在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六五”、“七五”、“八五”等科技攻关计划的开展使中国在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喷气和火箭技术等多项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以“七五”为例,确定了76个重大攻关项目,投入资金67.6亿元,获科技成果1万多项,经济效益超400亿元。

而十六大报告中就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补充完善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政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同时这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快速发展的一大利器。我们知道,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作和阻碍作用。如果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则会

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进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范畴的关系。而对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言,他们的依赖基础很大部分也是取决科技而论。

甚至从某种程度而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科学技术所创造出的巨大财富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其发展经济的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相同的单位时间内,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丰厚利润是其他途径无法企及的。最重要的是,科技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使得商品的单位价值下降,人们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商品,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2008年,我国京津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由北京开往天津的首趟城际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出。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3小时,跑完武广间曾需要11个小时的路途;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