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1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
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回归一二句﹚。
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朗诵﹚。
6.背诵古诗。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妙解导航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大自然和太空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二首》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之情。
《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儿童诗,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太空生活趣事多》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
《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六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34个生字。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阅读时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太空的神秘。
4.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太空的神秘。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难点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生活中、阅读时积累词汇。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意识。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二首》2课时《雷雨》2课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语文园地六》3课时15古诗二首妙析教材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古诗二首》精品说课稿3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15、古诗二首课文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湖hú(江湖)(西湖)(湖水)莲lián(莲花)(莲子)(莲叶)穷qióng(无穷)(穷人)(穷苦)荷hé(荷花)(荷叶)(荷包)绝jué(绝句)(绝对)(绝交)含hán(包含)(含义)(含水分)岭lǐng(山岭)(岭南)(大兴安岭)吴wú(吴国)(东吴)(姓吴)三、易错字岭:右边是“令”,不是“今”。
荷:注意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泊bó] [pō四、多音字行xíng(步行)háng(银行)泊bó(停泊)pō(湖泊)五、近义词风光—风景别样—特别鸣—叫青天—蓝天六、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图文解读教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交流后,播放《小池》音乐,提醒孩子们仔细听听唱的是什么,听后指名回答。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绝句》公开课教案15 古诗二首《绝句》教学目标:1、认识“绝、鹂、鸣”等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绝、含、岭、吴”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这首诗。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理解诗题1、视频播放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春天的景色美吗?想一想,你学过的哪首诗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背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自由举手背诗。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过渡:春天到了,草长莺飞,唐朝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被这幅十分动人的春景图深深地感染,不禁吟出这首——《绝句》。
(板书诗题)指导学生学习“绝”字,交流识记方法。
4.介绍“绝句”。
绝句是我国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5.介绍诗人杜甫。
杜甫被称为“诗圣”。
你了解诗人杜甫吗?把你知道的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二、初读诗文,解决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掌握诗的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出示带有古诗中生字的卡片:“绝”“鹂”“鸣”“行”“含”“岭”“泊”“吴”。
(1)指名读,相机纠正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含、岭”的读音,明确“行、泊”为多音字。
(2)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尝试给生字组词。
4、学生再读古诗,将诗句读正确。
5、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过渡:正值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鹂、白鹭图片)(一)品读前两句,感受意境。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
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
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两首》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15古诗两首》公开课精品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色,既赞美了祖国壮美的河山,又写出了作者对祖国的文化热爱的情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了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林子方: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州。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著名寺院之一。
因为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东吴: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hú shuǐ lián huā qióng rén hé yè()()()()jué duì hán xiào shān lǐng dōng wú()()()()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五)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五)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景的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眷恋。
诗人从议论入手,开篇即说“到底是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其他时节相同”,这仿佛是诗人的一声喝彩,一声赞叹,不禁让人心驰神往。
接下来两句对仗工整,具体描绘西湖六月“毕竟”不同的风景:满湖的莲叶清新碧绿,一望无垠,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艳。
碧"和"红"突出色彩,对比强烈,碧莲红荷,相映成趣。
二、说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体会“别样红、无穷碧”等词。
2、通过朗诵想象画面,体会西湖美景的壮美。
3、联系生活,学写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情画意,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能力,但还不是太强,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诗人的情蕴藏于景之后。
所以我采用“自主探究、诵读感悟"的学习方式。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不少古诗,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通过诵读感悟能够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本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干学,勤干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步骤一、设疑直奔主题教师设疑:诗人杨万里对西湖六月的风景赞叹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西湖六月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景呢?我们走近古诗后两句瞧一瞧。
(设计意图:承接上两句诗,带着疑问直奔主题,学习诗歌的后两句。
)步骤二、感悟诗情画意(一)自由读诗句,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第一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整首诗字里行间不同于传统送别诗中的离别凄婉之情,反而显现出欢快、明朗的基调。
全诗意境优美,诗中有景,景中寄情,情之所至,至情至性。
第二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诗中的景物,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湖、莲”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
(板书课题)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二、整体感知1.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15课 古诗二首 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
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12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等,以及“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课时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5个生字,包括“晓”、“慈”、“毕”、“竟”、“映”,以及“湖”、“莲”、“穷”、“荷”等4个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要研究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从课题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___,他要送别一位名叫___的友人。
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3.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___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___要到外地做官,___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根据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我们可以猜测这首诗中会写些什么,比如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倾听,圈出生字,感受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指名学生朗读,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出示生字“毕”、“湖”,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4.回顾名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5.全班齐读这两句。
6.出示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正音:“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
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2.教师解释: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部编版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说课稿》教师招聘最新精品优秀说课稿
前言: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
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
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1。
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说教材本课由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组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诗人先发感叹,再写实景,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独特。
全诗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n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识字、写字。
2.抓住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字词,感受诗中美景,能说出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到达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但课文所写内容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背景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1,通过诵读和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2.通过感悟诗人情感,理解诗人以景相送友人的独特表达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导入:同学们,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看,这就是西湖十景(课件出示图片: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巷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是呀,最美西湖,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在西湖的净慈寺边,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板书诗题,自读诗题。
(认读“慈”,注意慈字是平舌音。
)(三)理解诗题出示“晓”,我们原来学过的“春晓”的“晓”和这里的“晓”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指“早晨”。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
2.通过古诗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西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
2.研究新词教师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写出词语,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3.朗读古诗教师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4.理解古诗教师分段讲解古诗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来理解古诗。
5.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背诵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6.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绝、鸟、啼、枝、绿”5个生字,会写“春、草、闲、径、深”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春天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
2.通过古诗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研究新词教师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写出词语,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3.朗读古诗教师朗读古诗《绝句》,让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4.理解古诗教师分段讲解古诗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来理解古诗。
5.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背诵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6.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古诗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1 / 18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2.出示第二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精品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晓、慈”等11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诗赏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题导入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指名读、齐读。
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及诗题的停顿。
2.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3.从诗题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二、朗读古诗,识记生字1.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听朗读音频,指名读,指导古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4)分组比赛读,读出诗的韵味。
2.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读诗的感受,指出不好读的字,教师指导。
(2)玩一玩“生字连连看”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思考下列问题: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六月西湖风光:莲叶荷花)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过渡: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写了六月西湖的莲叶和荷花。
那么诗中具体是怎样写的呢?1.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读第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碧绿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绿色)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接天无穷碧)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体会这句诗。
③请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④让学生说说“接天”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领会。
(荷叶挨挨挤挤,向远处看,看不到尽头,仿佛与天相接了。
)⑤指名朗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风光,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
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
“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
杂细致的内心活动。
在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然后再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色彩美,如: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感受诗歌的结构美、对偶美,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翠柳——上青天”等。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诵读古诗,理解古诗A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4.内化古诗,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磁性田字格;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景色之美。
4.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天上的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师:对,杭州历来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那么,你们知道杭州最有名的景点是哪里吗(西湖)?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西湖的醒片,学生欣赏,感受西湖之美。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晓”和“慈”。
教师适当解释:净慈寺是西湖旁边的一个寺院的名字,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简要概括。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15 古诗二首 绝句》研讨课教案_18
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5课绝句一、教材分析《绝句》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上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新课标已经明确规定了第一学段的古诗词教学的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课标、单元学习目标以及文本特色,学生的学情,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以画配诗,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感受有声有色的美好春光。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吴、岭”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通过文字,提取信息,以画配诗,想象画面,感受有声有色的美好春光。
三、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黄鹂图片、学生绘图的纸和蜡笔四、教学过程(一)、看图猜诗,读题解题1.出示《村居》、《池上》、《小池》、《静夜思》所配的图,让学生看图猜诗句。
2.仔细看看这四首诗,发现什么了吗?小结:像这样每一首有四行的叫绝句。
每一行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一行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有时诗人把诗写好后,干脆直接以绝句作为题目。
3. 揭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轻声读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然后读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读(三)、再读古诗,读出节奏古诗,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
像这样的七言绝句,一般都是223的节奏,在书中画上节奏线。
1.自由练读2.指名读(四)、品味诗句,读出韵味读诗光读通顺,读得有节奏还不够,最重要而且最难的是要读出诗的韵味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
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二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
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
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
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
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
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
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
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