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b4ce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a.png)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选用诵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字音: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方法一:译文背诵法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理解背诵法1.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__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名句翻译公开课教案模板
![名句翻译公开课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72a9e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1.png)
名句翻译公开课教案模板在教学中,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授课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而公开课则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机会,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因此,设计一份优秀的公开课教案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名句翻译为主题,为大家提供一份公开课教案模板。
通过这份模板,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准备公开课教案,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名句翻译。
通过学习名句翻译,学生可以提高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文学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名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名句翻译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意境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名句,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翻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环节,通过讲解名句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名句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 拓展环节,通过讲解一些名句的背景故事和文学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翻译,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练习环节,设计一些名句翻译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于名句翻译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1. 教学手段,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资源,名句翻译的优秀范例、名句翻译的练习题、名句的背景故事等。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对学生的名句翻译能力进行评价。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名人故事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名人故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bdf1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1.png)
课前准备名人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名人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成就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毅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名人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毅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名人故事中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述一些名人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讲述爱因斯坦的故事、孔子的故事、屈原的故事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名人的成就和精神品质。
2. 学习名人故事(30分钟)。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名人的故事,比如孔子、屈原、爱因斯坦、牛顿等等,让学生分组阅读,并且做简单的介绍。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对名人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名人的成就和精神品质(30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名人的成就和精神品质,比如爱因斯坦的创新精神、孔子的仁爱精神、屈原的爱国情怀等等。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理解名人故事中的精神品质,并且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名人故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名人故事对他们的影响,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反思。
通过名人故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名人的成就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毅力。
同时,通过名人故事的学习,学生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名人故事的学习在课前准备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bd9e5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2.png)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教学难点认识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能够试着使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一、交流平台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第一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第二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板书: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4. 小练习: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语言描写: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出示文字让学生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动作描写: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出示:1.认一认(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b9e3e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e.png)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
2、理解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
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过程: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上节课同学们对课题提了很多问题,并且自己解决了一些问题,知道了大作家是——(板书:萧伯纳),小老师是——(板书:娜塔莎)。
(出示课文插图)知道了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一位小姑娘,他们在一起玩了好久。
我感觉同学们真会学习,真了不起。
不过,我们上节课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是什么问题呢?(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呢?)这个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静下心来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铅笔把文中有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等一会儿交流。
三、交流问题: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二段内容。
(1)自读萧伯纳的话,在你觉得重要的词语下加点,并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如果你就是世界著名大作家,说这话时你会怎么想?萧伯纳是怎么想的?(3)你来当一当萧伯纳,读一读他的话。
指导感情朗读第二段。
2、如果是你,当你知道跟你玩的是世界著名大作家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3、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指名朗读第三段。
(出示第三段)(1)从小姑娘的话中,你来猜猜她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2)用铅笔在“竟学着他的口吻”下加点,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你来当当小姑娘,读读她说的话。
指导感情朗读第三段。
4、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不觉为之一震。
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太自夸了。
请用铅笔在“为之一震”下加点,想想“震”是什么意思?萧伯纳为什么感到震惊?从萧伯纳“为之一震”中你想到了什么?5、分角色朗读课文2—4段。
6、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文章千古传 读书古今谈——《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文章千古传 读书古今谈——《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48ea3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1.png)
[摘要]《古人谈读书》是五年级的一篇文言文。
教学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古人读书的方法,学会读书,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研题导入、读通课文、感知大意、领悟内涵、读写结合、延伸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和作者对话,感受古代圣贤的读书智慧、深邃思想。
这样教学,重视学生心理体验、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适时、适度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关键词]教学设计;读书智慧;传统文化;读写结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16-0072-04《古人谈读书》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关于读书的两个短篇构成,都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的智慧为主题,重视学生心理体验、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适时、适度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提示作用。
一、整体建构,文言共生学习文言文,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文化的传承。
本课教学站在单元整组的视角,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设计。
从“是哪些古人”到“谈了什么”,最后到“怎样谈的”,逐层深入,指导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疏通字义时,从篇章阅读的角度推敲词语的语境义;分析篇章时,着眼于篇章的整合,与具体的词语理解相结合,言文贯通,形成言语经验。
最后以读书的名言警句结课,探寻读书之法,让学生感受先贤的智慧,受到文化的浸染。
二、强调涵泳,多法导学经典古文语言精练、意蕴深刻,具有节奏美、韵律美的特点。
古文教学要以读为根本。
本课教学开展多渠道、多角度诵读,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反复揣摩,使他们真正理解内容,获得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达到厚积薄发之效。
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辅助工具架桥搭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提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鼓励他们灵活运用;创设朗读情境,引发他们情感共鸣;巧借微课、学习单,激发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热情;适时引入背景资料,读写结合,促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度学习,让他们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阅读的自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第2课时)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第2课时)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96b4aab7360b4c2f3f641d.png)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背诵的同时,学习古人心系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在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让积累和运用相辅相成。
【教学过程】(一)学习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各种工具书把句子读正确、读懂。
(1)自由读,指名读,把句子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交流作者资料和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4)引导学生对比四句话,交流发现:都和爱国精神有关。
2.语境中选择运用理解:(1)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周恩来总理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真可谓“”。
(2)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牢记“”的古训,用青春和热血来报效伟大的祖国。
(3)钓鱼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别国侵占,正如宋代抗金名臣李纲所说:“。
”3.学生交流:这些句子让你想到了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些人物?说说理由。
4.学生尝试背诵、摘抄。
(二)学习书写提示1.学生观察竖式《游子吟》和横式《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两幅书写作品。
2.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书写的注意点。
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1.选择一首古诗竖着写,或者选一段话横着写。
如下图:2.学生根据书写要点进行自我检视。
5.小组内展评:互相学习并提出建议,根据建议进行修改。
☆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6.教师巡视,再集中指导:预设1:通过对比作品,发现做到大小匀称、留白合理、书写整洁等才会布局合理,整体美观。
预设2:再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强化布局合理、整体美观。
7.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班级展示(1)小组推荐优秀作品。
(2)优秀作品上墙展示。
(3)为优秀作品点赞:贴点赞贴纸。
(4)点赞贴纸多的被评为“我是书写小达人”,并颁发奖状。
【板书设计】。
15 诫子书教学设计
![15 诫子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5463f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0.png)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整体感知:
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五、回顾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检测反馈:
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练习册习题
提问翻译的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学生出缺
席情况
班级人数
缺席姓名
程序与内容
师生活动
个性修改
计划时间
一、导入:
复习引入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2.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
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明确:(1)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
明确教学目标
一生范读课文,生配乐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及词句停顿。
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疑问的圈画出来。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列出不懂之处。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d2886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9.png)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丁山中学刘立芳教学目标1、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重点)2、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明白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素养)3、了解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实例,学习任务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教学难点1、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明白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素养)2、了解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实例,学习任务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查阅有关古人自强不息的资料和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同学们请看图片,这是哪?清华大学的校门,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想必是很多学生。
梦寐以求的地方。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他的校训吗?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还有一张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的校训?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他们都含有自强不息(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活动一讲述自强不息故事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天即是指。
自然天行健,说的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
相应的我们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2、自强不息的表现A:个人表现①马龙(超级全满贯乒乓球选手)——自信自立②身残志坚张海迪——勤学苦思③一生只为一碗饭袁隆平——勇于开拓④梦想点灯人张桂梅——不屈不挠B: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社会集体、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各个方面都各有不同的表现。
①昂首向上的中国女排②无私奉献的中国航天③救亡图存,易于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志士仁人④不畏艰险的中国共产党C、活动:给图片找归属3、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现在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强不息群,已经邀请了这些人入群,你认识吗?4、认识了许多自强不息的代表人物,现在你能不能化身为其中之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他的故事呢?各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活动二采访自强不息人物采访的步骤和方法准备实施写稿交流学习活动三:准备“青年当自强不息”演讲确定主题组建团队写演讲稿参加比赛将同学们分为六组,每一组活动由两组同学分别完成,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头准备,一周后上实践指导课。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名人传记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名人传记](https://img.taocdn.com/s3/m/b5decf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b.png)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名人传记在三年级语文阅读教案中,名人传记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名人传记的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优秀人物的敬佩和学习兴趣。
下面将以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设计一堂名人传记阅读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人传记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对名人的尊敬和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对名人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名人传记文章,如孔子、爱因斯坦、屈原等。
2. 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名人有直观的了解。
3. 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名人传记的概念,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为后续阅读做铺垫。
2. 阅读:教师让学生阅读选定的名人传记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其他资料中的。
学生可以自己阅读,也可以分组合作阅读。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名人的成就、品德和影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名人。
4. 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名人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是短文、诗歌或漫画等形式。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6. 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名人传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名人传记,不断提升自己。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名人传记阅读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对名人的了解,还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名人的传记,设计更多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语文园地二 爱国名人名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二 爱国名人名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b9887f3c1ec5da50e270d8.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 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写,也有面的描写,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绘出大合唱的气势雄壮,也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写。
既有鸟瞰式的描绘,又有特写的镜头,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把一个热闹非凡的伟大场面,写得十分动人,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论语《敏而好学》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敏而好学》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23ce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d.png)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敏而好学》篇章的内涵,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以及儒家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基本观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儒家学习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运用于实践中。
2.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合作交流等,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敏而好学》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对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如“敏”、“好学”等,结合语境解释其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分析《敏而好学》篇章的结构和内容,阐述儒家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基本观点,如勤奋、谦虚、请教他人等。
4.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敏而好学”的具体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你是如何理解“敏而好学”的?
b.请举例说明你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做到“敏而好学”?
c.你认为“敏而好学”在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敏而好学”的重要性,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作业布置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优秀10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e269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f.png)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案(优秀10篇)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及品读把握作者以书为侣的理由及阅读的方法,并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培养爱书读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作者以书为侣的原因及阅读的方法,并从中培养爱书读书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来说一说关于读书的名言吧。
老师先来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是书籍中有无限的宝藏。
(学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阅读的方法;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说的是要多读书。
)老师觉得大家的积累还是比较丰富,理解也有自己的心得,继续保持。
今天我们也要去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我们一起以书为侣开启我们的旅行吧!(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学生分享预习生字词预习成果,教师检查补充。
2、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并具体说说都有哪些内容。
(顺序:作者先是提出一个假设并自己做了回答,独自旅行会选择带一本书;然后给我们介绍了为何带一本书的理由;接着告诉我们她将如何读这一本书;最后总结、号召我们读书。
具体的内容:作者说到自己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主要是因为一是作者对书有浓厚的感情,把书视为自己的挚友、家园,二是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
说到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作者的方法是:1.首先要带着思考去读,对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多问几个为什么;2.学会欣赏品味,还要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3.反复阅读,找出自己忽略和疏漏的地方;4.做好读书笔记,理出自己有所收获的清单;5.由书推想作者,联想到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等。
)(板书:以书为侣、理由、方法;朋友故园、发现新知;思考发问、细致品味、查缺补漏、罗列清单、想象作者)(三)深入研读1、同学们,浏览全文,自由朗读,互相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让我们理解文章的道理的。
名人名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名人名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af182f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f.png)
名人名言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的:通过此次语文活动课,认真贯彻新课标,执行语文的教学观,拓宽学生的阅读欣赏区域,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写作手法,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二、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学生欣赏美、享受美、创造美、老师是表演美、分享美。
三、教学中的环节设计:(一)导入部分:教师用常用的名言作为导入语,直接导入新课(二)展示名言1、导入:我知道同学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了许多名言,那么让我们快来展示一下吧:爱国篇惜诗篇读书篇友谊篇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真使人大开眼界呀!这都是你们认真观察生活,努力读书的结果。
老师真是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讲名人的故事。
1、导入:既然是名人名言,那么在每一条名言的后面肯定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你们愿意听这些感人的故事吗!请你认真听下面的这两个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又知道了那些名言。
2、让我们怀着对这两位名人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吧!(齐读)(四)写名言1、看到一条条名言写得这么好,这么精彩,你想不想自己试着写一写呢?(愿意)今天大家的学习兴趣真高呀!2、仿写句子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如同细雨,它能帮助我们洗去心灵的杂质。
(1)指名读句子。
(2)让我们细心的品位这两句话,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3)仿写句子书籍好比——————————,——————————————。
书籍如同——————————,——————————————。
3、小结:是的,书籍就像你们说的那样,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老师真是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
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创作格言并不难,只要选择的内容能够给别人带来一些启迪,再加上一些适当的修辞方法,我想你们也能写出来的。
让我们快来写一写吧!4、创造——我的格言5、你愿意让大家知道你创作的格言吗?全班进行交流。
(五)用名言1、听了你们创作的格言,给我的感触很深,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谈读书》教学设计
![《谈读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abfe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c.png)
《谈读书》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读书》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读书》教学设计优秀1一、课文内容分析《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
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
“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
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
“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
“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
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
小学五年级语文《孔子》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孔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78be5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d.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孔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三、教学准备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设计(一)激疑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并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2.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人名言,你知道这些言论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话吗?3.不错,这些话就是出自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之口。
你了解孔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了解一下他吧。
4.板书课题并齐读:21 孔子(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确实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讨论。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2)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共同解决,教师释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导入:我们扫除了基本的阅读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春秋时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2.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关于孔子的几个小故事。
(四)逐段学习,感悟理解1.齐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2)汇报、评议。
(3)小结:这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日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整句诗;
2、能够理解整首句的意思,从中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珍惜时间名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呱呱坠地到现在,时间过得可真快。
我们知道我们要节约粮食和水电,其实我们最应珍惜的还有时间。
2、齐读名言:
出示课件:古书《淮南子》: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晋代陶渊明《杂诗》: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代颜真卿《劝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代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明代文嘉《今日歌》: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清代朱经: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现代董必武《惜时》: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3、导入:虽然,这些句子并非出自同一朝代,同一人物,但古人也好,今人也罢,我们不难读出他们共同的心声,你们说是什么?指名答。
对,就是——惜时(板书、教学“惜”字),当然,从古至今像这样劝慰和勉励人们惜时的句子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朵朵奇葩
中撷取一首《明日歌》,细细品味。
板书:明日歌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诗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指名学生朗读。
3、作者介绍:文嘉(1501~1583)明代画家、诗人。
字休承,号文水,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
吴门派代表画家,善画山水,笔法清脆。
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
传世作品有《山水花卉图册》、《垂虹亭图》、《寒林钟馗图》、《江南春色图》等。
著有《钤山堂书画记》、《和州诗》。
三、朗读诗词。
1、解释词意思,解释整首诗的大意;
2、自由练习朗读;
3、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4、全班齐读。
四、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五、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卜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楚辞等相关常识;
2.掌握课文中相关的文言知识;
3.了解课文的特色,培养学生对古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屈原的相关故事或相关名句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
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
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
《史记》有传,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2.介绍《楚辞》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为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3.解题。
卜居,通过问卜解决自己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现实。
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
4.播放课文朗读动画,学生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5.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
6.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诵读重点句子。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内心的情感。
3、反复朗诵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难点】
1、赏析诗歌名句,理解诗歌内涵。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及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精讲点拨法、鉴赏评论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逝,有多少英雄正如翻飞的浪花般无影无踪。
成也好,败也罢,能够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依旧是那些慷慨正气,一心为国为民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翻开历史的画卷,走进南宋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一起学习他那悲壮的诗篇,一起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他就是文天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学生了解)
1、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
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张弘范看后,连声称赞“好人!好诗!”
三、诵读,感知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揣摩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抽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师指导朗读技巧。
(把握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生齐读。
4、师范读。
四、课堂总结
文天祥以他那出众的才华,磅礴的气势谱写了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以一腔浩然正气,满腹爱国热忱唱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豪言壮语激励着后代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