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住宅区规划的基本知识
小区设计细节知识点总结
小区设计细节知识点总结
1. 小区规划
小区规划要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进行设计,确定小区的整体布局和建筑分布。
要考虑
到阳光照射、风向、地势等因素,合理规划建筑布局,使小区环境舒适、通风、采光良好。
2. 建筑设计
小区建筑的设计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包括户型的设计、楼层布局、建筑外观等。
要注
重空间利用率,尽量减少死角和浪费空间的现象,提高小区的整体美观度。
3. 绿化设计
小区的绿化设计是小区环境舒适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如山水、植被等,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4. 公共设施
小区的公共设施包括停车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小区的实
际情况进行设计,尽量利用空间,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5. 交通设计
小区的交通设计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要合理规划道路和人行道的宽度和布局,确保交通安全和便利。
6. 环境保护
小区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创造
一个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
7. 安全管理
小区设计要考虑到安全管理的需要,包括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的设置,确保居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
8. 社区氛围
小区设计要注重打造一个和睦、友好的社区氛围,通过景观、公共活动等手段,增强居民
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以上是小区设计的一些细节知识点,每个点都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认真考虑到,以确
保设计的质量和实用性。
居住区规划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日照间距: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围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竖向设计:只为了满足规划区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和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道路竖向设计与场地竖向设计。
雷德朋系统:即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这种系统由车行与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首次在美国的雷德朋小区规划中采用并实施。
城市居住区: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围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由若干居住小区或若干居住组团组成。
公共绿地: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其中包括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活动和休息场地。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建筑小品:建筑小品是指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
建筑面积毛密度:又称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居住组团: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二.单选题1.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属于哪类用地(C)A.RB.C2C.R2D.R32.关于高层住宅的描述不正确的事(B)A.可提高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B.每层户数超过3户时,要设2部电梯C.高层住宅的高度参考防火云梯高度而定D.高层住宅与周围建筑的间距是根据其高度和耐火等级而定的3.在我国炎热地区的建筑适宜朝向依次是(C)A.南向、东向、西向、北向B.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以、南向、北向、东向、西向C.南向、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以、东向、北向、西向D.东偏南45°与南偏西15°以、南向、东向、北向、西向4.以下选项中,应是坡地住宅规划设计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条件是(D)A.朝向B.通风C.采光D.地形5.根据居住用地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可将地面规划为三种形式,分别是(D)A.平坡、台地、台阶B.台地、台阶、混合C.混合、平坡、台地D.台阶、平坡、混合6.为了便于场地排水,场地最小坡度和最大坡度分别为(D)A.3%、8%B.0.5%,8%C.0.3%,15%D.0.3%,8%7.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B)A.电力、给水、热力、煤气、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B.电力、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C.电力、燃气、热力、给水、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D.污水排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电力、热力、燃气、给水8.居住区工程管线规划应结合居住区道路网规划,宜采用(A)A.地下敷设B.架空敷设C.网状敷设D.平行敷设9.对工程管辖干线综合管沟的敷设时,应将其设置在(C)下面A.人行道B.非机动车道C.机动车道D.绿化草坪带10.下列措施中,会减弱建筑物的保温功能的措施是(B)A.加大建筑的进深B.增加外墙长度C.增加外墙厚度D.建筑朝向尽可能南向11.为使建筑产生活跃,醒目的气氛,富有活力,常采用(C)手法A.变形B.呼应C.对比D.重复12.居住区竖向规划中,广场兼停车场的适用坡度以及绿地的适用坡度的正确选择应是(B)A.0.2~0.3%;0.5~1.0%B.0.2~0.5%;0.5~1.0%C.0.2~0.5%;0.8~1.5%D.0.1~0.5%;0.5~1.0%13.中小学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时间不应小于(D)A.4.0hB.3.0hC.2.5hD.2.0h14.住宅进深在(A)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A.11米以下;1000m2B.12米以下;1200m2C.13米以下;1300m2D.14米以下;1300m215.住宅区容积率是指(A)A.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B.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总用地面积C.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D.住宅区总建筑面积/住宅区住宅建筑总用地面积16.居住区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为(),但坡长不能超过(B)A.8.0%、50B.8.0%、20C.3.0%、20D.3.0%、5017.起居室布置家具的墙面长度应大于多少(C)A.2.4mB.2.7mC.3.0mD.3.3m18.下列哪一项不是确定公共建筑通道宽度与长度的主要因素(C)A.空间感受B.功能需要C.通道两侧门洞的数量D.防火规定19.主要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设计,以下哪一项符合规要求(B)A.宽度不应小于1.2mB.两侧应设扶手C.地面不得有高差D.两侧墙面应设高0.65m的护墙板20.老年人建筑层数为几层时应设电梯(C)A.2层B.3层C.4层D.5层1.公共建筑在进行功能分区时,主要考虑(C)方面之间的联系A.空间的“主”与“次”、空间的“闹”与“静”、空间的“大”与“小”B.空间的“主”与“次”、空间联系的“”与“外”、空间的“大”与“小”C.空间的“主”与“次”、空间的“闹”与“静”、空间联系的“”与“外”D.空间的“大”与“小”、空间的“闹”与“静”、空间联系的“”与“外”2.下列关于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说法中不妥的是(C)A.在群体建筑造型处理上,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类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B.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C.采用分散式布局是公共建筑全体组合的最优方法D.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相互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3.多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中,当单幢住宅的宽度超过(B)m时,应设置消防通道A.80B.160C.120D.1504.一般来说,空间是指(B)A.由点、线、面占据、扩展或围台而成的三度虚体B. 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台而成的三度虚体C.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概念D.一个地方所占据的体积5.把社区分为居住社区和精神社区的分类方法是(B)A.从历史发展角度分类B.从空间特征角度分类C.从社区结构和特点角度分类D.从社区生活方式角度分类6.根据社区结构和特点把社区分为(A)A.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B.流动性社区和村舍式社区C.居住社区和活动社区D.流动性社区和汇集式社区7.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为()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下列选项正确的为(C)A.14~24,16~25%B.16~26,18%~30%C.18~28,20%~32%D.20~30,22%~35%8.居住区人行道最小宽度不得小于(C)A.3.0mB.2.0mC.1.5mD.1.0m9.中国古代居民多以(C)为主,这种情况对居住区的布局形态影响极大A.家族聚居,并采用木结构的低层院落式住宅B.木结构低层院落围合形成城市广场、院落等公共活动中心C.里坊制为居住单位D.“天人合一”、“相天法地”10.下面哪项容不是居住用地选择的必要因素(C)A.有良好的自然条件B.与工业保持环保距离,靠近就业区C.符合居民生活行为规律的设施D.依托现有城区,充分利用原有设施11.居住区级配套公建的合理服务半径为(A)A.800~1000mB.500~700mC.400~500mD.150~200m12.宅间小路用地面积计入到下列哪一项(A)A.住宅用地B.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用地D.公共绿地13.居住区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一下哪项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围之外的要求(B)A.1/2B.1/3C.2/3D.1/414.中高层住宅是指(A)A.7~9层住宅B.10~11层住宅C.11~12层住宅D.12~16层住宅15.小区主要道路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机动车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多少米及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多少米(A)A.150m、80mB.200m、80mC.180m、70mD.160m、80m16.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的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苦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尺寸不宜小于(),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
居住区规划设计——知识要点
居住区规划设计——知识要点一、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m2/hm2)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
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
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
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
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
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
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
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
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
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
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二、居住区入口(一)、住宅区出入口的选址要求:1.保证安全通畅(主要指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交通分区单元的机动车对外出入口所承担的交通流量在高峰时间控制在250 辆/小时以内。
说明:按照交通分区原则设计的交通分区基本能满足此项要求,实际操作中如未满足交通分区要求或者交通分区单位的机动车出入口个数不是建议值(2 个),那么应该参考上页计算方法对出入口交通流量进行核算。
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
2.便利居民出行:人车混行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跟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要求不超过150 米。
住区各类出入口尤其是人行出入口在尽可能前提下靠近周边大型服务设施。
3.满足出入口之间距离的要求: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机动车对外出入口与人行主要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50M。
人行出口间距一般不超过80M。
(二)、出入口的数量:交通分区单位的适宜的车行出入口个数为2 个;小于4 公顷的项目可以考虑设置1 个车行出入口;个别项目交通分区单位可设置3 个车行出入口,但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交通分区的车行出入口不得超过3 个。
城市规划原理_居住区基本知识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 规划 原理
居住
区
四、道 路
规划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1、概述
道路是住宅区内外各种路径的统称,包括小径、车路和 街道。
②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 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 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 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 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 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 规划 原理
特点:这种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较好的解决了私人小汽 车和人行的矛盾,在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广为采 用。
居住 区
规划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公建用地 规划布置
道路
居住区景 观环境设
计
技术经济 指标
城市 规划 原理
居住 区
规划
居住区基 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设计
•
11、现今,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意,坦白讲,我害怕我们会假创意之名犯下一切过失。21.8.213:13:5813:13Aug-212-Aug-21
•
12、在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13:13:5813:13:5813:13Monday, August 02, 2021
居住区规划知识点总结
居住区规划知识点总结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居住区规划成为了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了解和掌握居住区规划知识将对城市规划者和居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居住区规划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规划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规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
一、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1.人性化原则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民的居住需求和生活品质。
规划者在设计居住区时,应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年龄构成等因素,设计出符合居民需求的居住环境。
2.功能分区原则居住区规划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居住区按照商业、教育、医疗等不同功能进行合理分区,以提高便捷性和居住环境的质量。
3.生态环境原则居住区规划要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布局绿地、湖泊、森林等自然资源,提供优美的自然景观,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4.可持续发展原则居住区规划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居住区规划的影响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水文、土壤、气候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居住区的布局、功能分区和景观设计。
2.交通条件交通条件对居住区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交通便利程度将影响人们居住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因此交通条件应成为居住区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3.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与居住区规划息息相关。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对居住区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规划者应根据当地的人口结构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居住环境。
4.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规划者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因素,以保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5.历史文化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对居住区规划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要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到规划中,打造独具特色的居住区环境。
三、居住区规划的具体内容1.整体布局整体布局是居住区规划的首要内容。
居住区规划基础知识
•
•
• •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 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 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 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 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 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 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停车率:指导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 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地面停车率: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 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 • • • • • • •
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hm2)。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 (套/hm2)。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 /hm2)。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 (万m2/hm2)。
•
•
•
•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 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 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 小区、组团三级。 各级标准控制规模:
• 居住区用地(R) •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 四项用地的总称。 • 住宅用地(R01) •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 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 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 建停车场等。
• 道路用地(R03) •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 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 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 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 道路。 •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 路。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1.人性化布局:城市住宅区应当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
规划师应当设法创造一个居住区,便利居民的移动,并为居民提供接近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和购物中心等。
2.混合用途:住宅区应当包含多种用途,如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等。
这有助于提高住宅区的活力,并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3.便利公共交通:住宅区应当便利公共交通。
这包括提供公交车站、地铁站和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
这可以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同时也有助于环保。
4.社区内部面积分配:住宅区规划应当合理分配不同功能的面积,如居住、公园和商业等。
这有助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并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5.注重生态保护:住宅区规划应当注重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这可以通过保留绿地、湿地和自然景观等方式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6.空间尺度和密度:住宅区规划应当考虑空间尺度和密度。
规划师应当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住宅区的大小和规模。
这可以确保居住区的合理利用,并避免过度拥挤。
7.绿化和景观设计:住宅区规划应当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
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规划景观设施,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8.鼓励社交互动:住宅区规划应当设计成鼓励社交互动的环境。
提供公共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和健身中心等设施,可以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9.可持续发展:住宅区规划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
采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0.历史保护和文化保持:住宅区规划应当尊重历史和文化,并保护其中的重要遗产和文化景观。
这有助于保持城市的独特性和历史特色。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城市住宅区规划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规划设计基本知识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 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 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5
4、道路用地:
• 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 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6
5、公共绿地:
0.90L
0.95L
住宅侧面间距除满足日照间距外,多层不小于6m,高
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小于13m,侧面开窗的间距
应满足视觉卫生16m以上要求。
16
二、建筑设计
• 1、住宅的划分: • 低层住宅为1~3层 • 多层住宅为4~6层 • 中高层住宅为7~9层 • 高层住宅为10层及以上 • 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15
14、楼间距:
• 住宅楼间距必须满足日照标准要求,住宅建筑 日照标准为大寒日的日照在建筑物底层外墙 0.9m高以上的日照时间不少于2h。
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
方位 折减值
0°--15° 15°-- 30°--
(含)
30°(含) 45° (含)
1.00L
0.90L
0.80L
45°--60° > 60° (含)
17
2、建筑层高:
• 层高: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03)规定普通住宅
层高宜为2.8m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100-87)中规定,住宅的层高采用下列参数: 2.6米、2.7米、2.8米。 • 净高则是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 之间的垂直距离。
建筑规划设计基本知识
城乡规划实务-居住区规划知识点
居住区规划进行居住区的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居民基本居住生活环境、合理、有效的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需要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广场和市政工程设施等。
居住区内也可以考虑设置少量的无污染、无干扰的工业。
一居住区的构成以及规模1.居住用地的组成1)住宅用地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基地占地以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包括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的总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为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等8类用地。
3)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宅间小路四季,在应用时还应该包括非公建配建点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
其道路宽窄应符合有关规定。
居住区级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指路同级。
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道路。
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联宅间小路。
4)公共绿地居住区内绿地分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盖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上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公共绿地应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尤其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
2.居住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和范围2)确定规模,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3)拟定居住建筑户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不知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不知方式7)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3.居住规划的原则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应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2)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以及规划用地周围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住宅区规划的基本知识
居住区规 划总用地
居住区用地 (100%)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其他用地(不参 加百分比平衡)
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础占有的 用地及四周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住宅 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家务院)。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只与居住人 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如居住服务和使 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础 地及所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的停车 场等。
社区与人的健康发展
第五节
系统与居住区用 地构成
一、住宅区系统构成
住宅用地
物 质
道路停车用地
系
统
公共设施用地
住 宅
公共绿地
区
系
统
生活保障系统
社
区 系
育才就业系统
统 交流参与系统
运营系统
二、居住区用地构成(物质系统)
住宅区一般均由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 应的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以及 绿地与场地四大系统组成。
如何解决?
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 以此控制邻里单位规模内部设 置服务设施
■邻里单位
1、邻里中心 2、商业和公寓 3、商店或教堂 4、绿地(占1/10的用地) 5、大街 6、半径1/2英里
■邻里单位
•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 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 部车辆穿越。一般应该采用尽端式,以 保持内部的安静、 安全和交通量少的 居住气氛;
第二节 国内外 城市住宅区的 发展过程
城市住宅和城市同时产生,开
始时,它和城市中的其它房屋作 坊、酒馆、客栈、商店等混杂在 一起。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各类房屋的自由发展日益暴露其 明显缺陷时,住宅才从综合性的 城市建筑群中逐步分离出来,单 一地建在专门的地段上,产生了 住宅区。住宅区及其规划是随着 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更确切地 说,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 发展的。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基本知识
居住区
户数(户)
10000~15000
小区
2000~4000 7000~15000
组团
300~700 1000~3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二、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规划组织结构 1.1 定义
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的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1.2 规划结构确定的主要依据
新建 改建 2. 按位置不同分 城市型居住区 独立的工矿企业区 (公共配建项目和工程指标不同) 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 3. 按住宅层数分 高层居住区、多种层数混合居住区
民的生活,而居住区的地域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大降低,逐渐被小区替代。
另一方面,由于居住区规模过大,城市性过强,开发商的经济能力有限, 一般都对大的居住区进行分区开发,这就使得居住小区开发建设成为可行和
最佳选择。
3.
居住小区的合理规模
城市道路间距在400-500m之间,所划分的地块,规
模大约在10-20ha,恰好与居住小区的规模相当,因此,
三. 居住区分级规模与规划结构的区别
居住区的分级规模与规划结构是及相关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居住区规 模分级是为了配建与居住规模相对应的设施,以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不同层 次的要求,而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则是包含配套含义在内的规划组织结构形 式,是属于规划设计手法问题。
四、 居住区类型
1. 按建设条件分
居住小区便成为城市空间的基本细胞。
一般来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
人口规模的下限,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
用地上限。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常识
遇到法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常识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常识城市是人类集中的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聚集的环境形式。
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
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住宅小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道路、绿地,还包括与该住宅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小区空间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小区的空间范围之外。
(一)居住小区规划的结构1.用地规模与配置为了使住宅小区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一般要求住宅人口或用地达到一定的规模,这一要求对周围设施不足或没有设施的住宅小区而言,如在城市边缘地区新建的住宅区,显得尤为重要。
用地配置包含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其他用地五部分的数量以及比例,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特征,如区位、环境、标准甚至住宅的层数等。
一个具体的住宅小区用地配置的确定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住宅小区用地的配置应该在国际《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B50180-93)用地配置建议的基础上,考虑住宅小区的职能侧重、居住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社区生活、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
满足住宅区居民的居住生活需求是确定住宅区用地配置的基础,不同的居住对象对住宅区的居住、公共服务、户外环境和交通基础等存在不同的需求,因而应该根据居住对象的特点适度增减住宅区各类用地构成的比例。
2.居住密度在住宅小区规划考虑的因素中,居住密度是一项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它对居住环境的品质以及规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居住密度是关于住宅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住宅区规划设计基础知识讲解—规划布局结构(讲解)1
人车混行与局部分行
• 人车分行针对住宅区 内部存在较大量的私 人机动车交通量的情 况而采取的规划措施。
• 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 形式要求道路分级明 确,并贯穿于住宅区 内部,主要的路网一 般采取互通型的布局 形式。(见图)
• 住宅区交通组织的方式有“人车分行”和 “人车混行”两种基本形式。
• 人车分行:这种交通组织方 式在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 出的,首先在纽约的郊区的 雷德伯恩居住区实施。
• 这种交通组是方式是住宅区 内的步行道路和车行道路在 空间上分开,是两个独立的 路网结构。
• 车行路以尽端路的形式或者 环状尽端路的形式深入到各 住户单元入口。
一般可围绕某一公共建筑、活动场地或者
绿地来布置,以利于自然通风和获得更多 的日照。
• 自由式:指有不规则平面外型的住宅形成,或住 宅不规则的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布置形式。
• 混合式: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布置形式
住宅群体原型形成的空间特征
• 行列式与线型空间•: 周边式与集中型空间: • 点群式与松散型空间:
间距合理,便于施 具有内向型集中空间, • 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
工,但是形式单调, 便于绿化,利于邻里交
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识别性差,容易产 往,节约用地,防风防
生穿越贯通。
寒:但东西向比例较大,
可利用边角余地,缺 点是外墙面积太大,
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漩涡
视线干扰较大,识别
风、噪声级干扰较大,
性差。
对地形的适应性差等。
居民在住宅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
住宅区规划原理课件
1、功能上:保证日照通风,安静舒适,方便安 全;
2、经济上:土地和空间的合理使用,方便施工、 管理,选择合适的技术经济指标;
3、美观上:必须运用各种美学概念和手段,创 造一个和谐优美,明快,亲切,大方,富有个 性的居住环境。
2021/9/18
13
二、住宅群体的日照、朝向、通风和 噪声防治
(2)、 建筑和绿地系统的布置,道路和交通的 组织,其他各类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各地 块规划控制指标。
(3)、 专业工程管网的空间位置。
(4)、 在地形复杂和地上、地下空间衔接紧密 地区,编制竖向规划。
(5)、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投资效 益分析。
2021/9/18
3
3 、房地产项目开发程序 “一书两证”
(1)住宅:住宅建筑基础占有的用地及四周的一些空地(其中
包括住宅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家务院)。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只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
如居住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础地及所其 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的停车场等。
(3)道路用地:住居住区内各级道路的用地,其中包括道路,
回车场,停车场用地,小广场。
2021/9/18
11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地总面积/住 宅用地面积(%)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面积/住宅用 地面积(vm2/hm2)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居 住用地面积(vm2/hm2)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2021/9/18
12
第四节 住宅组群设计
气候区的划分,参照规范,计算起点 是窗台面。
2021/9/18
住宅区规划设计基础知识讲解―规划布局结构(讲解)1PPT课件
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图例分析1
• 变化尺度,间距,形体等 要素。
• 住宅在水平,垂直方向有 规律的变化,构成两个开 敞的院落面向森林,每个 院落开口出以点式高层住 宅耸入森林,与参天林木 浑然一体,使群体内外绿 化连成一片,空间大为开 阔,同时标志性很强的点 式高层更加强了院落的界 定,其群体组合形式虽以 “行列式”为主,但仅几 项要素的规律性变化,并 在规律性排列中取得变化 与统一的良好效果。
间距合理,便于施 具有内向型集中空间, • 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
工,但是形式单调, 便于绿化,利于邻里交
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
识别性差,容易产 往,节约用地,防风防
生穿越贯通。
寒:但东西向比例较大,
可利用边角余地,缺 点是外墙面积太大,
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漩涡
视线干扰较大,识别
风、噪声级干扰较大,
性差。
对地形的适应性差等。
道路轴,建筑对称轴
集约式规划布局
• 将原型经过概括 提炼抽象成建筑 与环境的形态语 言,使人产生视 觉心理上的某种 联想和领悟,增 强环境的感染力, 构成了“意在象 外”的境界升华。
住宅区道路交通规划——
• 道路在住宅区规划结构中是住宅区的空间 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居 民出行和住宅区内的交通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住宅区各类各级道路的布局和连接 形式。
居民在住宅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
为了方面居民的生活,根据居民 的户外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得 出:
•
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务设 施应尽量接近居民;
•
小学生上学不应跨越城市交通干 道,以确保安全;
• 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上下班活动, 应保证职工自居住地点至公交车 站的距离不大于500米。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住宅区的定义: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总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住宅区的类型从大到小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
社区的定义: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关系)。
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1、有一定的社会关系;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住宅区四大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住宅区四大系统: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绿地与场地社区的四大系统:社区生活保障系统、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社区运营系统。
详见课本第8到9页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社区发展原则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建设社区文明与发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与管理机制,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卫生、安全、方便、舒适。
卫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环境卫生和生理健康卫生安全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身安全和治安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
住宅小区规划理论概述培训材料
休闲设施
如公园、绿地、健身设施等,为居民 提供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场所。
配套设施完善策略探讨
A
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居民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收入水 平的居民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
合理规划
根据小区规模、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规 划各类设施的数量和布局。
B
C
政策引导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吸引优质的教育、 医疗等资源进入小区。
包括住宅小区的定义、分类、功能等基本概念,以及规划设计的原则、 方法和步骤等。
住宅小区的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
重点讲解了住宅小区的空间布局原则、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以及 绿化植被的配置和养护等。
住宅小区的交通规划与停车设施设计
介绍了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原则、道路设计标准、停车设施规划等内 容,强调了交通安全和便利性的重要性。
住宅小区规划理论概 述培训材料
目录
• 住宅小区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 • 住宅小区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 • 绿化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营造 • 配套设施完善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 交通组织优化与停车问题解决方案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住宅小区规划基本概念与原则
住宅小区定义及功能
住宅小区定义
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等措施,改善了水体
环境,提升了居住品质。
03
案例三
某山地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该小区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和植被资源,
通过保护原有植被、种植乡土植物、设置山地步道等措施,打造了具有
山地特色的绿化景观。
配套设施完善与居民生活质量
04
提升
配套设施类型及其作用
教育设施
优先保障公共交通
在小区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公共交通 的便捷性和可达性,合理设置公交站 点和线路。
住宅小区规划基础
住宅小区规划基础住宅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居民的生活品质、社区的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性。
一个良好的住宅小区规划能够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动与合作。
本文将从住宅小区规划的概念、原则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住宅小区规划概述住宅小区规划是指对城市中的住宅区进行布局、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它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交通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旨在创造一个人文关怀、生态友好、社区自治的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住宅小区规划原则1. 人性化原则: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居民的个人空间和生活方式,提供适合各个年龄段和经济状况的住房选择,并配备便利的社区服务设施。
2. 健康与舒适原则: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设置绿地、公园和步行道等公共空间,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室内外通风条件,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3. 环境友好原则:科学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环境,推行节能减排措施,提倡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 社区互动原则:鼓励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和文化交流,设立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提供便利的交流和互动平台。
5. 交通便捷原则: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供多种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和安全。
三、住宅小区规划实施过程1. 调研与评估:了解周边环境,收集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意见,评估现有基础设施的状况和不足之处。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住宅小区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布局、建筑设计和公共设施设计等。
3. 征求公众意见:公布规划方案,并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居民的利益和需求。
4. 审批与实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批,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施规划。
5. 监督与评估:规划实施后,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对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房地产基础知识培训1住宅规划业界特制
集 中 绿 地:
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在居住用地中应
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
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应不小于400
平方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
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学习浅析
6
住宅规划——基本概念
总建筑面积 容积率=
净用地面积
包括:住宅、商业、高于地面1.5米的半地下室、 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居委会、物业用房、配电 房、垃圾转运站…..)
学习浅析
柏林某住宅
21
住宅规划——基本概念
北
生活空间于环境条件的关系
整天没有日照,冬季迎北风,冷。光线 全天都是平均的。
书 房工
午后的太阳 照进室内很
仓库 暗室 锅炉房车 库
作间储藏 室厕 所
家务室厕 所
早晨的太阳 照进室内很
深,夏季特 干燥室浴
西
别热。
室洗脸间
更衣室
卧 室餐 深
东 厅厨 房
冬季早晨很 暖但午后很
建筑物占地面积:2040平米住宅建筑面积:21090平米商业建筑面
积:12550平米
容积率:6.87
覆盖率:41%
学习浅析
8
住宅规划——基本概念
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 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纵墙面 向道路
无出 高层 入口 多层
有出入口
高层 山墙面向道路
多层
围墙面向道路
居住区 道路 5.0 3.0 4.0 2.0 1.5
学习浅析
28
住宅规划——利用基地资源进行规划的案例分析
学习浅析
红树 西岸
29
住宅规划——利用基地资源进行规划的案例分析
万科东海岸
城市规划(住宅小区规划)知识汇总
城市规划(住宅小区规划)知识城市规划一、关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都市计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我国现行体制城市规划从宏观到局部分为总体规划(大中城市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是战略性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是实施性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城市规划纲要,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乡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并保证城市每个阶段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城市合理发展。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详细规划的对象是城市中功能比较明确和地域空间相对完整的区域。
按功能可以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和商贸区详细规划等。
规划期内拟建设的城市用地都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地域范围一般应在100公顷以上的。
居住区详细规划居住区详细规划必须根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好综合的全面安排。
城市居住地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两级。
居住区一般为50-100ha,居住小区一般为17-35ha。
二、房地产经纪人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与每个城市居民息息相关。
*国外城市规划与公众参与。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发展。
*房地产经纪人必须了解城市规划才能向客户介绍的该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
才能向客户介绍所推介楼盘所在的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才能准确地向客户描述该区域的布局,各种生活设施配套、中学、小学、幼儿园、公园、菜市场、商业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等等。
现状如何、规划将来会如何。
其它类似的状况描述,使购买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增强购买者的信心三、所代理楼盘所在区域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见资料)住宅小区规划城市是人类集中的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聚集的环境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居住组团: •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 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 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 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 规模:人口 1000—3000人,户数300— 700户,用地4—6公顷。
• ■住宅街坊 • 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 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 住宅建设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 和居住小区之间。用地大小不定,无固 定规模的住宅建设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 条件而异。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内 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 • ■住宅群落 • 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 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 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 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 一、社区的概念
第四节 社区
•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 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 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二、邻里关系 • 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 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 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 邻里关系类型—— • 自觉帮助型
• • • • •
二、居住小区的发展 居住小区的发展有两个分支: 扩大——居住综合体、居住区 缩小——居住组群 起因:现代交通的发展——加大城市干 道的间距现代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发展 的要求。
• 1.居住综合体 • 规模相当于二、三个居住小区,四周以 城市干道为界的住宅区,在前苏联和东 欧诸国称为居住综合体(X N Fnot lcomfrc)。 • 2.居住区 • 将4-5个或更多的小区组织起来,小区 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 公共中心(包括商业中心和文化福利中 心),这种住宅区称为居住区。 • 3.居住组群 • 多在城市旧区改建中采用。 • 为适应旧区改建的需要,小区需要缩小 其用地,提高人口密度,称为居住组群 (Housing Groups)。
住宅区的分级及控制规模 类型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住宅街坊 住宅群落
户数 (户)
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
人口规模 (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
用地规模 (公顷)
50~100
10~35 4~6 ---
• 三、分级及相关设施
住宅用地 居住区用地 (100%) 居住区规 划总用地 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其他用地(不参 加百分比平衡)
保留用地 不可建用地
(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础占有的 用地及四周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住宅 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家务院)。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只与居住人 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如居住服务和使 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础 地及所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的停车 场等。 (3)道路用地:住居住区内各级道路 的用地,其中包括道路,回车场,停车 场用地,小广场。 (4)公共绿地:只居住区级,小区级 及街坊内的公共使用绿地,包括居住区 级公园,小区级小游园,小面积和带状 绿地。其中包括儿童游戏场地,青少年 和成年老年人的或顶和休息场地。
• 1950年代(前)苏联首先提出,作为构成 城市的一个完整“细胞”,得到了蓬勃 发展。 • 结论综述:
• 从里弄——街坊——扩大街坊或邻里单 位——居住小区的发展,说明生活居住 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及其规模,是随着 社会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社会生活的 组织状况,公共福利设施的水平,城市 交通的发展以及住宅建设的速度等因素 而变化。
• 愿意帮助型 • 应该帮助型
三、住宅区规划与社区规划区别
住宅区规划
地域界定 工作方法 居民参与度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界定 自上而下 参与度很小或不参与
社区规划
与行政管理范围相关 自下而上 以居民参与为重点
工作核心
规划目标
物质环境设施
物质环境的完善
成员的互动和社区意识
社区与人的健康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五节 系统与居住区用 地构成
•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
■邻里单位
其它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 共广场或绿地上;
•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亩(合
64.75hm² ),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 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亩(0.8hm² ; )
•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 教堂、 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 5.居住小区
第三节 住宅区的类型、规 模、分级及其相关 设施
一、住宅区的概念
• 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 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
称,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二、住宅区的类型与规模
住宅区按照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
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
• ■居住区: •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 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 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定地域范 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 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 个居住组团组成。 •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 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
控制性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阶段
修建性详细规划
住宅区规划
新区开发建设 修建性详细规划
旧城区改造规划
校园规划
……
第二节 国内外 城市住宅区的 发展过程
城市住宅和城市同时产生,开 始时,它和城市中的其它房屋作 坊、酒馆、客栈、商店等混杂在 一起。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各类房屋的自由发展日益暴露其 明显缺陷时,住宅才从综合性的 城市建筑群中逐步分离出来,单 一地建在专门的地段上,产生了 住宅区。住宅区及其规划是随着 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更确切地 说,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 发展的。
■邻里单位
• 20世纪30年代,美国 背景 道路密集,街坊地块小 机动车发展,速度增加,车祸较多 居住方式不适应,临街住宅不安宁
如何解决?
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 以此控制邻里单位规模内部设 置服务设施
■邻里单位
1、邻里中心
2、商业和公寓
3、商店或教堂 4、绿地(占1/10的用地) 5、大街 6、半径1/2英里
一、居住小区的产生
1.里弄 城市旧区的道路结构,一般由街、弄、里三级组 成。 街——城市的行车干道。 弄——街两面的分支,一般不通机动车。 里——弄两面的分支就是里,一般是死胡同。 2.街坊 最早在20年代初期的苏联出现,我国50年代应用 较广。 3.扩大街坊 · 起因:随着城市道路网格的扩大和改造,破坏了 构成街坊的规划结构形式,产生了扩大街坊。 · 所谓扩大街坊,就是将几个街坊合在一起规划兴 建,也就是将一个街坊扩大几倍。 4.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C.A佩里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 (Neighbourhood unit)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 构成城市的“细胞”。
一、住宅区系统构成
住宅用地 物 质 系 统 住 宅 区 系 统 社 区 系 统 道路停车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绿地
生活保障系统 育才就业系统 交流参与系统 运营系统
二、居住区用地构成(物质系统) 住宅区一般均由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 应的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以及 绿地与场地四大系统组成。
•
分级是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城市居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道路 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 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根据居住区、居住 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进行配置,其中道 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四级设置到 住宅单元级。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 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 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频率和人口规 模为依据的,其中既考虑了居民使用的 便利,也兼顾了设施设置和运营的经济 性。
■邻里单位
•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 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
部车辆穿越。一般应该采用尽端式,以 保持内部的安静、 安全和交通量少的 居住气氛;
•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 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 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 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 ~ 4000 人;
2 3
5
6 4 1
• 2001年颁布的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B501802000)中提出了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配置参 考数据(表3-2),它适用于一般的情况。
• 本章完
第一讲 住宅区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城市规划概述
第二节 国内外城市住宅区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住宅区的类型、规模、分级及其 相关设施 第四节 社区 第五节 系统与居住区用地构成
第一节 城市规划概述
一、城市的形成 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三、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及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纲要 城 市 规 划 编 制 体 系 总体规划阶段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
• ■居住小区: •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 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 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 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 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 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个单位。 • 规模:人口7000—15000人,户数 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