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本节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打下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知识生成方式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分析—猜想—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3)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 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四、教学难点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五、教学策略引导、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六、教学环节1、课堂导入教师活动:用右图装置演示产生感应电流,提问学生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

学生: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产生感应电流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课堂讲授实验观察1: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N极插入线圈S极插入线圈N极停在线圈中S极停在线圈中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从线圈中抽出学生: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观察2:模拟法拉第的实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并掌握其基本规律;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学生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引入话题:你们知道电磁感应是什么吗?了解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想前几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知识。

2.学习(30分钟)(1)展示实验仪器:交流电源、导线、螺栓簧、电流表等。

(2)观察实验现象:使用交流电源连接导线和螺栓簧,在距离螺栓簧几厘米处放置电流表,开启电源,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3)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导线和螺栓簧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4)探究规律:通过实验数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并总结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拓展(20分钟)(1)解读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及内容,简单解读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变压器、电动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总结与反思(10分钟)通过复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手段1.实验仪器:交流电源、导线、螺栓簧、电流表等。

2.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规律。

3.实验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能够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理解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根本原因。

2、教学难点(1)对磁通量概念的理解。

(2)如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条形磁铁、螺线管、导线、开关、电源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电磁感应现象的视频,如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新课教学1、复习旧知回顾初中所学的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2、实验探究一: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1)实验装置:将一根导体棒放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导体棒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

(2)实验操作:让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垂直于磁感线的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

(3)实验现象:当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了感应电流。

(4)分析总结: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从而在导体两端形成电势差,产生感应电流。

3、实验探究二: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产生感应电流(1)实验装置:将一个螺线管与灵敏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在螺线管的一端放置一个条形磁铁。

《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4.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沈永根张美娟一、设计思想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1、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2、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学生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想方法,认识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并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会运用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判断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体会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并从纷繁的表象中分析出本质的规律,培养其探索的能力。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动画模拟,分析对比总结引入:法拉第(老师饰)登场,简单介绍工业发展背景(播放工业革命影响资料),预期将来用电状况规模前景,表达对已有生电方法的不满意,迫切期望能找到一种能大规模生电的方法。

回顾1820年奥斯特实验——〉电能生磁,引出问题——〉磁是否也能生电?我能否探索一下磁生电的问题呢?开始摆弄桌面上各种器材,同时做出一次次失败的摸样,以示实验探索的曲折和不易。

(旁白: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九年后,有一天,法拉第又尝试了一种器材的连接组合方式,也许可以产生电流,也许这又是许多失败实验中普通的一次而已……)播放实验一的PPT实验一、(介绍:如图连接装置,假如我让磁体不动,我要怎样移动AB棒,才可能有电流产生呢?上下运动?前后运动?左右运动?如果有人能帮帮我该多好阿!)引导学生开始做实验。

学生普遍得到现象后发问:刚才我是怎么运动AB棒,才得到电流的呢?AB棒静止——〉无电流上下动?——〉无电流左右动?——〉无电流前后动?——〉有电流斜向上斜向下动?——〉有电流旋转运动?——〉有时候有(绕A或B端水平旋转),有时候没有(绕AB棒中点旋转)总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有时候可以能产生感应电流。

多年的努力终于开始有了回报,但还很粗糙:1、为了真正实现人类对电的大规模应用,只知道怎样产生电流还不够,还必须知道在能产生电流的情况下怎么样才能得到更大的感应电流?(为后面楞次定律做铺垫)学生做实验得到结论:切割速度越快,电流越大;切割速度越慢,电流越小。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新郑一中优质课2011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新郑一中优质课2011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过程和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3)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程设计: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四、课前准备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螺线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新课教学问题引路1.史料介绍(1)演示奥斯特实验。

问:既然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呢?(2)介绍法拉第“磁生电”的思想,及法拉第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磁生电”的规律。

4.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高中物理选修3-2新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

4.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高中物理选修3-2新课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

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归纳过程,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判断。

3、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以建构主义教学论为主导思想,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法、演示法、实验法、启发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大致归纳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一般条件。

2、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过程,在做中学,体验中学,最后能知道几种常见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式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各种实验现象,学会通过现象,分析、归纳事物本质特征的科学思想方法,认识到实验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共同学习。

高中物理_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2节。

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介绍了电磁感应发现的历史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完成探究的每一个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体会物理规律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态度和精神,为后面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支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永磁体的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感线和磁通量的有关知识,但对磁通量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

高二年级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有过多次科学探究的经历,为本节顺利完成探究实验提供了能力保证。

但学生在大量实验结果基础上,抽象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跨度大,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对磁通量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探究过程中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②会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解释与电磁感应现象有关的问题;③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②通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的学习,让学生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③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的习惯,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过程,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五、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探究法贯穿本节课,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进行示范,通过不断增加条件,讲解引导,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六、教学媒体条形磁体、大小螺线管、演示电表、检流计、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通过演示三峡发电机组内的音乐会引起学生兴趣,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呢?”教学设计说明:通过特殊演唱会,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新课。

高中物理 4.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

高中物理 4.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本节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打下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知识生成方式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分析—猜想—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3)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 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四、教学难点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五、教学策略引导、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六、教学环节1、课堂导入教师活动:用右图装置演示产生感应电流,提问学生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

学生: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产生感应电流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课堂讲授实验观察1: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N极插入线圈S极插入线圈N极停在线圈中S极停在线圈中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从线圈中抽出教师活动:归纳这一实验结果,产生感应电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学生: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感应电流,复习初中部分知识。

2. 通过实验归纳并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 通过实例学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有无感应电流。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实验过程,在过程中逐步学会科学探究,学会合作、交流。

2. 通过学习过程,体会发散思维的方法和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会成功的喜悦。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探知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具:风扇、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引入(通过体验风扇发电引入):最近(今天)天气很热,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风扇,插上电就可以用。

(边说的时候边插上电。

当转动正常大家观察到转动后,拔下插头。

风扇停止转动。

)问:怎么不转了?学生回答:没电了。

教师自言自语:没电了。

老师先自己用两个手指头接触一下插头的两插片检验是否有电。

教师:没电你敢摸吗?像老师这样用两个手指头接触插头的两插片。

然后让学生摸,学生摸的同时转动扇叶,学生被电,并且会比较惊讶(为保证学生安全,转动不能太快,控制在安全电压范围内,并且转动时间要短。

因为学生感觉不应该有电,所以会比较惊讶)。

教师:刚刚不是没有电吗?老师再试摸。

问其他的学生是否需要再试。

然后再让另外的学生摸,学生摸的同时转动扇叶,学生有被电的感觉。

如学生希望再试的,可以继续体验,控制在3人以内,节约引入时间。

因为感觉与事实有差异,会给学生一个很大的触动,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学生会观察到老师摸的时候没有转动扇叶,学生摸的时候有转动扇叶。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导言】本节课主要探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感应电流的形成机制,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规律;能够解释感应电流的形成机制。

能力目标: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机制。

难点:解释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电磁铁、螺线管、电源、万用表等。

2.复习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3.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验流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引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二、实验探究(30分钟)1.设计实验步骤:将螺线管接通电源,将电磁铁靠近螺线管,记录螺线管中感应电流的变化情况。

2.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并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规律。

三、知识总结(20分钟)1.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机制。

2.知识巩固:梳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理解。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运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展示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实践操作结果,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学习体会,并向同学提出问题,促进学习效果加深。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2.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一)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二)难点: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流程设计课题引入,学生预习→演示:切割磁感线→问题:哪些情况可能产生感应电流→进行试验:1.演示:模仿法拉第实验2.学生进行实验:磁铁插入线圈→分析论证:1.“S”变化2.“B”变化→归纳总结:“Φ”变化→进一步明确得出的结论→拓展应用教学方法本节以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切割磁感线演示装置、灵敏电流计,原副线圈组,条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1.展示学习目标2.课题引入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和磁有密切的联系。

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831年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开辟了人类的电气时代。

那么感应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请同学们预习教材并回顾电磁感应、磁通量等知识。

(2)板书: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演示实验: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提出问题:还有那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其本质原因是什么?(2)演示实验:模仿法拉第的实验①器材介绍②方案设计③④通过引导,让学生产生疑问:实验1和实验2都有感应电流产生,而实验2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之前知识有误?还是有其他原因?(3)分组实验:磁铁插入、拔出线圈实验①器材介绍④分组讨论、归纳⑤分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4)师生共同分析实验1、2、3,统一知识点①实验1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面积S发生变化②实验2与实验3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③教师引导,多媒体演示磁铁插入和拔出磁场,让学生将B、S结合起来,想到磁通量Φ④归纳结论: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4.拓展应用课后问题与练习部分5.课本小结①实验观察:1、闭合回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2、模仿法拉第实验;3、磁铁插入拔出线圈。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教 师 : 家跳 过绳 吗 ? 大
学生 : 过 。 跳 教师 : 天 我们来 个 “ 今 花样
察 电流计指针是否摆动 , 如图 5 。完成探究卡一 。
表 1 探 究 卡 一
~ —

实 验 现 象
跳绳 ” 请看 : 根导 线 , 。 一 两 端接 上 灵敏 电流 计 。构成 闭合 回路 , 有 电流 。 没 请三 位 同学 来 展 示 一 下 跳 绳 , 图2 “ 花样跳绳”
王 京穆
赣 榆 高级 中学 , 苏 赣 榆 2 2 0 江 2 10
摘 要 : 过 探 究感 应 电流 的 产 生 条 件 , 现 了帮 助 学 生建 立概 念 , 握 规 律 的课 改 理 念 。 通 体 掌
关 键 词 : 究 ; 应 电流 ; 通 量 探 感 磁
中 图 分 类 号 : 6 37 G 3.

群科 学 家通 过许 多年 的探 索 才发 现 的 , 识 和 知
①探究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产生 感应 电流 的规 律 ;
规 律 的获得 不 是轻 而易 举 的 。 学 的关 键是 如何 教
从探 究 的有 关现 象 出发 推 出感 应 电流 产 生 的 一
般 条 件 。在 教 学过 程 中要 充 分 调 动学 生 的积 极
V o _0 l N O.4 3 45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o ma f h s s ec ig u l P yi T ahn o c
第3 0卷 总第 4 5期 4 21 0 2年 第 7期 ( 上半 月 )
( )72 1 . 6 S .0 2 6
《 探究感应 电流的产 生条件》 教学设计

/ \Βιβλιοθήκη c = 9 多 媒 体设 备 , 软 导 线 , 敏 电 流 计 , 长 灵 电磁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感应电流,复习初中部分知识。

2. 通过实验归纳并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 通过实例学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有无感应电流。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实验过程,在过程中逐步学会科学探究,学会合作、交流。

2. 通过学习过程,体会发散思维的方法和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会成功的喜悦。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探知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具:风扇、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引入(通过体验风扇发电引入):最近(今天)天气很热,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风扇,插上电就可以用。

(边说的时候边插上电。

当转动正常大家观察到转动后,拔下插头。

风扇停止转动。

)问:怎么不转了?学生回答:没电了。

教师自言自语:没电了。

老师先自己用两个手指头接触一下插头的两插片检验是否有电。

教师:没电你敢摸吗?像老师这样用两个手指头接触插头的两插片。

然后让学生摸,学生摸的同时转动扇叶,学生被电,并且会比较惊讶(为保证学生安全,转动不能太快,控制在安全电压范围内,并且转动时间要短。

因为学生感觉不应该有电,所以会比较惊讶)。

教师:刚刚不是没有电吗?老师再试摸。

问其他的学生是否需要再试。

然后再让另外的学生摸,学生摸的同时转动扇叶,学生有被电的感觉。

如学生希望再试的,可以继续体验,控制在3人以内,节约引入时间。

因为感觉与事实有差异,会给学生一个很大的触动,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学生会观察到老师摸的时候没有转动扇叶,学生摸的时候有转动扇叶。

4.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4.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4.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赣县中学高二物理肖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4)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况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教学仪器】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方形线圈灵敏电流计圆形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演示实验仪器:发光二极管磁铁线圈现象:产生了感应电流2、回顾初中知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只有这种方式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吗?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的根本条件。

(二)进行新课1、实验引导磁场可以由磁铁或通电导体、通电线圈产生。

电流电流现象要明显,显示方式使用灵敏电流计。

认真接好电路,细心观察,怎么样的操作有感应电流,怎么样的操作没有感应电流。

2、分组探究实验(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导体棒左右切割磁感线,有感应电流产生。

(2)向线圈中插入、抽出磁铁。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3、分析论证演示实验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电路所围面积S发生变化(磁场不变化),有感应电流产生。

演示实验2中,磁体相对线圈运动,线圈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感应电流产生;演示实验3中,通、断电瞬间,变阻器滑动片快速移动过程中,线圈A中电流变化,导致线圈B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感应电流产生。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形成“磁生电”的认识;2.在认知冲突中,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3.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因、归纳实验规律的科学探究能力;2.创设进阶式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科学思维;3.创设手机无线充电、摇绳发电等实际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总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引导学生从初中的“切割理论”的认知过渡到“磁通量变化”的认知,二者并不矛盾,切割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磁通量变化更加完善;3.会判断感应电流的有无。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实验一师:ppt呈现线圈和二极管,请问有什么办法使二极管发光?生:用电源供电师:假设没有电源你能想出其他方法吗?生:利用磁场发电教师活动:取出一个绕有多匝线圈的塑料管,二极管接在线圈两端构成闭合回路(如图1),请学生上来尝试利用磁铁使二极管发光学生活动:把磁铁放在塑料管中快速晃动,二极管发光实验二师:黑箱(有一个变压器线圈套在铁芯上并通以交流电),事先不告诉学生黑箱中有什么,只露出铁芯的一部分,如何使线圈连接的灯泡发光?学生活动:来回移动线圈师:如果停在铁芯上方不动,灯泡可以发光吗?生:肯定不会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目瞪口呆……教师总结:两个实验灯泡都发光了,说明产生了电流,我们把这个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第一个实验磁铁在线圈中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第二个实验线圈停在铁芯黑箱上方,没有切割,也产生了感应电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真正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过程和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3)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1)本节课流程设计:实验引入(产生疑问)→设计实验→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

(2)对探究实验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表格,便于学生的探究。

(3)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

七、课前准备自制铝管“电磁隧道”,小铁球,磁性小球,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螺线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八、教学过程1 实验引入悬念激趣五华夜景图片引入,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疑问,又亟待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利地走进课堂。

通过实验巧妙地设置悬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2 新课教学问题引路2.1 史料介绍(1)演示奥斯特实验。

问:既然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生”电呢?(2)介绍法拉第“磁生电”的思想,及法拉第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磁生电”的规律。

点评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对称”思想,感受法拉第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

(3)如何研究“磁生电”?引导学生选择实验的器材,介绍法拉第最初的研究实验(失败)。

问:如何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4)回忆旧知:初中实验1,演示闭合电路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

2.2 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探究实验2(如图2所示):①器材介绍②方案设计③学生探究④教师引导,使学生产生又一疑问:我们知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由表针的偏转可知,实验2中也产生了感应电流,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前面的知识有误,还是另有玄机?点评通过该探究实验,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冲突,学生初中所学: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这里又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呢?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做以下新的探究寻求真理。

在教法上这里采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的再“立”奠定基石。

(2)探究实验3(如图3所示):①器材介绍。

②方案设计。

③学生探究。

④小组讨论、归纳。

⑤成果交流(教师指导,多媒体演示动画:条形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通量的变化。

)⑥概括出结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3)师生共同分析实验2和实验1,统一知识点。

点评通过该探究过程及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形成新的知识,成功解释实验2,同时又把实验1也纳入该知识点,顺利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在教法上这是继前面知识点“破”之后的再“立”,与前面的“破”遥相呼应。

2.3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1)从能量的观点解释引入实验,解决学生带入课堂的问题。

(2)分析实验1、2、3中的能量转化及在生活中相应的应用。

点评从能量的观点,巧妙地解释了“穿越电磁隧道”的实验,呼应本课的开头。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阐明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STS教育。

2.4 本课小结(1)本课中的知识点小结。

(2)本课中涉及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总结。

九、知识结构十、作业设计课后探究实践:(1)以上的实验2中还有无别的方法使线圈B中产生感应电流?(2)探究实验:摇“绳”能发电吗?(教师略作指导)点评使学生在学完新知识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便于学生课后的探究自学,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发展。

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整个设计惯穿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探究的欲望,引发思维认知冲突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热情程度及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利用趣味实验“穿越电磁隧道”来引入新课,巧妙设置悬念,引出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极力渴望知道其中的缘由,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探究的热情,为以下的探究教学做好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对实验2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实验2中的方法也会产生感应电流,与学生已有知识“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产生强烈的冲突,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在了课堂之中。

再通过对实验3的探究,分组讨论、交流成果,概括出结论,成功解释以上三个实验,达到知识点的统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最后设计的两个拓展思维的课后探究活动,给学生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激励着他们课后自主的去学习和探究,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发展。

2、体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是探究式学习的本质与核心。

本教学设计在探究问题的生成,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行动的开展,探究结果的构建上,围绕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一核心来展开,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在整个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分析,不时提出问题,通过亲自进行方案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交流成果等活动,更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交流协作等能力,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课堂中对法拉第受“电生磁”思想的启发,作出“磁生电”的猜想,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使学生们感受到了法拉第的这种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科学发现需要坚持,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思想的熏陶。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将研究性学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法拉第“磁生电”的设想,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析,抽象出结论,再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思维拓展的两个课后探究活动,应用知识。

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历程:设想→实验探究→理论→再实验验证→应用。

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问题研讨1、课堂秩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控制,时间安排上存在不确定性。

2、学生获取知识比较分散、参差不齐,须通过教师的导向、点评、规范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3、对于这堂课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方面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