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6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并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古今对比揭示课题(一)出示图画,引出课题。
1.出示司马光砸缸图片。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现代文《司马光》:你们以前看到的司马光的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3.出示古文《司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马光的故事却是这样的。
引出课题。
4.一起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司马光姓什么?名什么?像这样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姓,叫做复姓。
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复姓吗?其实咱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姓氏歌》里就曾经接触过复姓,一起读一读。
(PPT出示《姓氏歌》)(二)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
1.第一次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字数少、句子短、语言不同)2.揭示文体。
像这样,用几十个字就能表达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语言,称为“文言”。
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
这个故事最早被收录在《宋史司马光传》里。
二、初读文言文(一)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生自由读文。
(三)字音指导:“瓮”和“迸”。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瓮”和“迸”。
2.把这两个字放进句子里面,再读一读。
(四)借助停顿符号,同桌练读,读出节奏。
读文言文,不仅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得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
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
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插图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 能借助注释、插图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绘声绘色地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相机指导认读、书写“司”。
3.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感知文言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简单说说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检查初读情况(1)自由读,指名读,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读。
三、再读古文,读出节奏1.教师指导,读好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教师范读(2)自由练读,指名读(3)同桌读(4)男女分读(5)齐读(摇头晃脑)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故事的内容吗?(渗透学习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践)四、研读古文,读出情感利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
1.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假如你就是那个跌入水中的孩子,此时你的心情如何?(2)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感受群儿戏于庭的快乐与突发情况的危急)2.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对比“众”与“光”的不同做法)3. 水迸,儿得活。
(读得舒缓些)4. 读完故事,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司马光?5. 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1)原文(2)繁体字(3)插图(熟读成诵)五、延伸拓展1.节选《宋史司马光传》选文,再次感受司马光的品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历史事迹。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两宋文学的发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力和官员的分工;2.学生能够知道司马光是谁,以及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贡献;3.学生能够感受到平明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传承。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通过阅读理解历史故事;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扬中国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重要性,传承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本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两宋文学的发展。
2.让学生感受到平明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传承。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1.通过展示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2.激发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兴趣和热爱。
2.课堂教学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简牍等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人们是怎么记录历史和文化的。
第二步、阅读理解1.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抽象和概括总结,让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提倡互相学习,表达彼此对于文本内容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步、文化点拨通过展示文物、诗句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热爱。
第四步、带着问题阅读针对文本进行提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第五步、文本分析通过文本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对于维护民族尊严和自信的重要性。
第六步、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断句。
3、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习的乐趣。
2、通过改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
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谜语示例: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有雅士,斜帽站船上。
(庭)三人叠罗汉。
(众)形近字示例:司(司机)——同(相同)持(坚持)——诗(古诗)(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文言文大意;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司马光的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4.介绍资料。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
5.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习过的《姓氏歌》。
说说你认识或知道的复姓人。
6.结合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借助插图,猜猜本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
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此外,课前让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精选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四、教学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
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2、自读第1节。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
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
(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一)激趣导入,释题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
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
)对了。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
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
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3.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4.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5.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四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一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在阅读理解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首先是学生自己读,其次是小组长检查批改,然后是小组阅读,跟着老师读,最后是检查学生的阅读。
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中,学生不仅不会对阅读课文感到枯燥,还能潜移默化地背诵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引导学生交流课文的疑难词句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继续讲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而是开展“讲故事比赛”。
生动的故事语言配上精彩的动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1、在对课文进行感悟时,横向指导不够。
学了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遇到危险要急中生智,想个好办法;遇到危险……现在回想,我觉得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识教育。
也就是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学生传递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学完课文后,没有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课文的学习都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通过对学法的总结,可以为教师轻松教学下一篇文言文做准备。
《司马光》本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
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
课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应该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这个道理。
本节课我是这样教学的:刚上课我就抓着第一自然段来重点讲解,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个小朋友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我就是利用这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来指导学生学习,由于课文里的语句简单易懂,同学们都学得挺快,接着就指导他们朗读课文,由于本文的语言特别富有童趣,所以学生都很喜欢朗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
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2)“瓮”与“缸”。
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
“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课教案篇1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准备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新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懂句子,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走进故事(用时:5分钟)1、师(出示课件)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2、板书课题。
3、师介绍古文的特点。
1、学生看图后回答。
2、齐读课题。
3、了解古文的特点。
1、简要说说文言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试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2、师出示生字,指导学生学习新字。
3、教师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节。
2、小组内利用识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3、练习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1、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
部编版公开课《司马光》优质教案

部编版公开课《司马光》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司马光》。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及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通过课文细节分析,提炼出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细节的分析,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司马光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其身份,激发学生兴趣。
a. 学生分享对司马光的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司马光的背景。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和句子理解。
a. 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生字词学习: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书写。
a. 学生跟读生字词。
b. 教师指导书写,强调易错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细节,提炼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5. 随堂练习:学生对课文细节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小组讨论:探讨司马光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a. 学生分组讨论。
b.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内容:a. 生字词b. 句子解析c. 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c. 查找关于司马光的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2. 答案:a. (略)b. 司马光在遇到困难时,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勇敢面对危险,拯救伙伴。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三上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精品课件

部编三上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司马光》选自部编三年级上册第24课,本课详细讲述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童年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司马光与伙伴们玩耍时,不慎掉入大缸中,其他孩子惊慌失措,司马光却机智勇敢地用石头砸破缸,成功自救。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解司马光聪明才智,培养他们勇敢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解司马光勇敢与智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动脑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勇敢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勇敢与智慧,联系实际生活,培养他们勇敢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勇敢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司马光》。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司马光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勇敢、机智地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司马光勇敢与智慧。
(1)司马光为什能够成功自救?(2)从司马光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品质?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主要内容:司马光勇敢与智慧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动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将司马光故事讲给家人听。
(2)用“勇敢”和“智慧”造句。
2. 答案:(1)学生讲述故事,家长签字确认。
(2)例句:司马光在遇到困难时,勇敢地用石头砸破缸,成功自救。
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积极动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针对学生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
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
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
(板书:文言文)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
(逐句跟读)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秀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3、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难点: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教学过程:一、揭题走近人物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①、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②、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检查生字、词语(1)课件出示课后“司、假”等13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认读(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让学生给他找朋友(组词)(3)出示课文词语让学生读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使劲、砸破、得救、一不小心师:小朋友们,这些词语里有两个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着、得)强调“一”是变调不是多音字出示多音字让学生拼读三、明白课文大意1、生字词语都会读了,相信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过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分段朗读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吗?哪一段介绍了他?(出示第一段,注意古时候,孩子是轻声词)2、谁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救小朋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2、3两个自然段,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答案可以用“————”划出来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吗?大部分找到了,还有个别小朋友找不到。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第【1】篇〗【文本解读】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这个单元都是写人的美好品质的文章。
《司马光》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小古文,古文不同于白话文,具有言简义丰的特点。
这篇文言文短短三十余字,记录的故事几乎是每个人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爱护同伴、仁义担当的美好品质。
从文化自觉地角度,这个文本设计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和司马光之间的差异,就是价值观的不同,司马光首先想到的就是救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司马光身上的“义”,仁和义,担当,责任。
可见我们这个民族很早的时候就具备“仁”和“义”这个美德。
【教材解读】在二年级时就学习了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对照本单元的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司马光在小时候发生的故事,体现着他美好的品质,感染着三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也感染着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课文是文言文,仅仅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这一点也对照了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是主要目标之一。
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本单元安排了以下内容:24 司马光25 掌声26 灰雀27 *手术台就是阵地口语交际:请教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文章类型】《司马光》是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统编小学教科书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这篇小文言文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宋史》属于24史,是正史,记载的都是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
《司马光传》是正史为司马光这个人物立的传记,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读“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感受司马光优秀的品质。
4.通过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0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今天,我们将走进课文《司马光》,认识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小男孩。
1.板书课题,学写“司”字。
2.齐读课题,了解复姓。
3.借助插图,初识人物。
出示课文插图:大家有没有听过司马光的故事?谁来讲一讲?小结:司马光小小年纪就如此机智勇敢,真了不起。
二、跟读课文,注意停顿故事还是这个故事,表达形式却不一样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司马光》,1.师范读课文,生跟读。
图片(1)指导读音。
①多音字“没”。
指导用“没(mo)”组词,“沉没、淹没”,体会“没水中”的意思。
②庭、登、瓮:注意是后鼻音。
③瓮:a.对比:瓮、缸。
b.结合注释:口小肚大的陶器为瓮。
难怪落水的孩子很难自己爬上来。
c.拓展“瓮”的成语:请君入瓮、瓮中捉鳖。
④登:出示“登”的演变,知道“登”就是“攀爬”的意思。
小结: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结合注释理解。
(2)合作朗读,巩固停顿。
图片(3)学生自读,初步体验文言文的节奏与意韵。
(4)指名展示,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足跌/没水中”“光/持石/击瓮/破之”(5)齐读课文。
2.小结:其实呀,读文言文跟读古诗一样,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三、指导书写,完成练习1.说一说生字的间架结构,观察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重点范写“庭、登”。
(1)注意“庭”里面部分与“延”区分;(2)“登”右上部分笔顺为:撇、撇、捺,撇和捺靠紧但不能交叉。
部编版公开课《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公开课《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司马光》。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及拓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司马光的品质和精神。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团结合作、勇敢机智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品质和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司马光。
”2. 课文阅读与生字词学习(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讲解生字词。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 句子解析(10分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课文理解与拓展(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司马光的品质和精神。
同时,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类似的故事。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PPT上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的品质:勇敢、机智、团结合作。
2. 课文生字词。
3. 句子解析。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司马光的品质。
3. 课后阅读其他类似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课文阅读、句子解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司马光的品质和精神。
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故事,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故事会等,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施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详案

《司马光》详案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书写课题(5分钟)1.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看图片,猜人物。
(曹冲、大禹、后羿、嫦娥、司马光)2.师:在司马光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司马光》,请举起右手来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司”是一个平舌音字,横折钩要写得有力,短横略轻,口字略扁,上宽下窄。
这样这个字就写得规范、端正。
)3.师:来同学们,齐读课题。
4.师: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还写了一本书叫《资治通鉴》,这本书讲的是怎么治理国家。
5.师:《司马光》这篇课文选自《宋史》这一本书,距离今天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孩子们,有信心读好它吗?(有)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3分钟)1.师:请看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读三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开始!2.师:孩子们,想读好课文,就得把这些生字词读好。
3.师:请个同学来领读,他读对了,全班同学就跟着读一遍。
4.师评价全班朗读:同学们声音洪亮、字字读得清晰有力,一听就是认真预习了的!三、反复读文,读出节奏、韵味(5分钟)1.师:生字词会读了,课文读起来一定很轻松。
谁来读?(抽生读)2.师:请个同学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每个字音都读准了,很流利)3.师:他读得好,你评价得也好。
谁再来读?(再次抽生读)4.师评价:你读得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把老师都吸引住了,现在老师也要来读一读。
仔细听,看老师的朗读跟你们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老师读得有停顿、节奏)(1)师:听老师再读一遍,在我停顿地地方,划上斜线。
)(2)师:看一看,你划的停顿符号跟老师划的一样吗?5.师:谁能像老师一样把节奏读准?6.师:孩子,你的朗读节奏分明,起伏有序。
如果我们读时注意语音的连贯,就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来,跟着老师读。
我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
7.师:全班一起读。
8.师评价朗读:同学们读得真投入,我仿佛已经身临其境了!四、渗透方法,读懂课文(10分钟)1.师:课文中有这样两个词,谁来读?(抽生读)2.出示图片,师:这是瓮吗?请同学们根据教材102页,判断一下,这是不是“瓮”(生反馈)a.师:总结方法:看注释、看插图(相机贴板书)b.师:在古代,瓮可以用来装各种东西:水瓮、米瓮、酒瓮、油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
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认识“司”,学习复姓。
学生说出“司马光”的姓和名,课件简要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编写了《资治通鉴》。
3.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说说里面提到的复姓;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复姓的人。
4.引导学生由课文插图猜测本课内容,并点明这是一篇文言文,是
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司”为平舌音;“众、持”为翘舌音;“庭、登、众”为后鼻音。
“没”读 mò,不能读为méi。
“跌”读diē,不能读成dié。
(3)学生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司、庭”是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笔顺是先外后内。
“登”上宽下窄,右上部分是两点。
“众”注意第二个“人”的捺变点。
“持”左窄右宽,右边的“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间的距离相等。
4.教师以正常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的停顿。
学生跟读,读流利。
5.全班齐读。
(课件同步出示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句,小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
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4.小结: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
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课后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5.学生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过渡:读了几遍课文,大家应该已经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些同学上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先同桌互相讲故事,再请小组上台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1)提出表演分工建议:一人演司马光,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两到三人演“众皆弃去”的“众”,一人当旁白。
(2)先选好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表演出人物的所做所思。
3.教师随机采访,感悟人物品质。
(1)采访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登瓮落水者”的表演对不对?(提示:是否表演出了紧张、害怕、惊慌)
(2)采访表演“众皆弃去”的众人:你们为何要跑开呀?(惊慌害怕、想找大人帮忙、想不出办法)
(3)采访司马光:看到有人落水,你为什么不离开?你想的是什么?(想办法救他)
4.全班讨论并小结:学了司马光砸瓮救人这个故事,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果断)
5.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向全班提问: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二、练讲故事,拓展延伸
1.过渡:刚刚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1)学生讲故事。
(2)教师提出建议。
(有表情有动作的故事会更生动形象)
2.古今文章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1)课件出示古今文章对比,师生对读(学生读文言文,老师读现代文),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
有个小伙伴不知怎么的,向盛满水的大瓮上爬去,结果瓮沿窄小,他没站住,“扑通”一声就掉进了大瓮中!瞬间,他被瓮里的水淹没了。
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头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拼尽全身的力气向大瓮砸去。
终于,水瓮被他砸破,只听得“哗啦”一声,水从砸破的洞口喷涌而出。
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2)教师总结:文言文虽然字少,但是表达的意思很丰富,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这便是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四、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
“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
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五、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起因:一儿足跌入瓮,没水中经过⎩⎨⎧⎭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对比
结果:儿得活
聪明、勇敢沉着、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