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认识“司”,学习复姓。学生说出“司马光”的姓和名,课件简要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编写了《资治通鉴》。3.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说说里面提到的复姓;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复姓的人。
4.引导学生由课文插图猜测本课内容,并点明这是一篇文言文,是
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1)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司”为平舌音;“众、持”为翘舌音;“庭、登、众”为后鼻音。“没”读 mò,不能读为méi。“跌”读diē,不能读成dié。
(3)学生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司、庭”是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笔顺是先外后内。
“登”上宽下窄,右上部分是两点。
“众”注意第二个“人”的捺变点。
“持”左窄右宽,右边的“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间的距离相等。
4.教师以正常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的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5.全班齐读。(课件同步出示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句,小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4.小结: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课后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5.学生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过渡:读了几遍课文,大家应该已经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些同学上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先同桌互相讲故事,再请小组上台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1)提出表演分工建议:一人演司马光,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两到三人演“众皆弃去”的“众”,一人当旁白。
(2)先选好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表演出人物的所做所思。
3.教师随机采访,感悟人物品质。
(1)采访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登瓮落水者”的表演对不对?(提示:是否表演出了紧张、害怕、惊慌)
(2)采访表演“众皆弃去”的众人:你们为何要跑开呀?(惊慌害怕、想找大人帮忙、想不出办法)
(3)采访司马光:看到有人落水,你为什么不离开?你想的是什么?(想办法救他)
4.全班讨论并小结:学了司马光砸瓮救人这个故事,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果断)
5.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向全班提问: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二、练讲故事,拓展延伸
1.过渡:刚刚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1)学生讲故事。
(2)教师提出建议。(有表情有动作的故事会更生动形象)
2.古今文章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1)课件出示古今文章对比,师生对读(学生读文言文,老师读现代文),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伙伴不知怎么的,向盛满水的大瓮上爬去,结果瓮沿窄小,他没站住,“扑通”一声就掉进了大瓮中!瞬间,他被瓮里的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头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拼尽全身的力气向大瓮砸去。终于,水瓮被他砸破,只听得“哗啦”一声,水从砸破的洞口喷涌而出。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2)教师总结:文言文虽然字少,但是表达的意思很丰富,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便是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
四、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五、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