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知识点新人教版
《乡愁》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余光中(1928~),当代诗人与散文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现居台湾。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并自称是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万圣节》《白玉苦瓜》《莲的联想》《在冷战的年代》《天狼星》《与永恒拔河》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等。
这首诗写于1972年。
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考题例析1.(2015•贵州贵阳中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著有诗集《望舒草》《我的记忆》等,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B.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凭借300多部短篇小说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书。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各个阶层人们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它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2.(2014•沈阳中考)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春》《背影》都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所作。
B.《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C.《钦差大臣(节选)》中众人得知受骗后,气急败坏,相互指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说课稿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乡愁》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情怀”,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主题是乡愁,通过对乡愁的描绘,让学生理解乡愁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乡愁》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通过描绘童年时代的欢乐时光、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成年后的远离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课文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但他们对乡愁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理解乡愁的含义。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没有深刻的体会,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乡愁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朗读、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乡愁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原因:乡愁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
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理解乡愁的含义。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乡愁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乡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课文同步讲解素材新人教版
多角度表达情感
—《乡愁》中的情感表达
常言道:“诗言志。
”每一首诗中都包含着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余光中在《乡愁》中的情感表达并非一语中的,而是通过多个角度来表现,最后得到升华的。
一、表达亲情之爱
1.对母亲的浓浓思念
可以想见,作者小时候在外面学习,当想念母亲时,就通过寄信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爱意;到了后来,母亲去世了,便常常忆起那“矮矮的坟墓”,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对妻子的相思之情
由“船票”不难体会到,因为种种原因,作者不能经常与家人团聚,只能回想通过坐船才能与亲人相见的场景,想到这一过程只能体现在一张张的船票当中,心中生发出诸多伤感。
二、抒写爱国之情
在前文表情达意的基础上,作者面对“一湾浅浅的海峡”,再也无法抑制心中澎湃的情感,于是将对祖国的爱融会在了字里行间。
在此,便强烈地抒发了内心的希望,由衷地期待着海峡两岸早日实现统一,让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作者情感的表达是在逐层递进的,由对家人、家乡的思念,提升到了对伟大祖国的爱,这是情感的升华,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上课课件新人教版
长大后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 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外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里头
大陆在那头
邮票
船票
乡愁
坟墓 比喻(借 物抒情)
海峡
3.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的母子之情. 船票: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的夫妻之爱. 坟墓:作者中年时代痛失母亲的生死之情. 海峡:作者晚年时代面对国家分裂的家国之思.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安徽 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同所有漂泊到台湾岛 的同胞一样,余光中虽身居台湾岛,但内心深 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怀 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
可相比的特定的广阔内容.用诗人的话来说, 他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 在内的整个祖国大陆的眷恋.1972年,20多 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 厦门街的旧居内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乡愁》 这首诗.
喻情.用“邮票”诉说对母亲的思念,用“船 票”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用“坟墓”表现与母 亲的死别,用“海峡”抒发家国之思.全诗用 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抽象的“乡愁”,极富感 染力.
2.构思精巧,富于音韵之美.
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 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 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祖国.诗歌的 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 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形式 于整齐中蕴含参差之美.
课文精讲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
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乡愁》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乡愁》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者: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
其诗《乡愁》用朴实形象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故乡之思,亲人之恋,故国之情。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赏析一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知识点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知识点新人教版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文章赏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
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
案及知识点
一、课文原文
梦里不觉秋已深,身在何处?忘了归程。
[我又回到了那小溪,小溪蜿蜒着穿行在田野中。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那里赶来了一位面容黝黑的老翁,他弯下腰,拢起水,用手掬向嘴里。
]辞家欲上长堤路,寂寞踟蹰意漫悠。
[我再向河边走去,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玩耍的河滩,现在却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
]长亭短亭前后影,又是关山岸畔头。
二、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最初的“乡愁”何以而生
•理解杨绛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必会词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乡愁”的起源和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杨绛笔下的故乡情结
3. 教学过程
Step 1 自由阅读
学生们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
Step 2 背景知识
教师介绍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乡村四月》诗,引导学生探讨“乡愁”这一古老的情感。
Step 3 课文学习
教师解读课文中的生字和必会词汇,并让学生自行翻译、理解。
Step 4 读懂课文
教师分段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每一段课文的大意。
Step 5 探究乡愁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乡愁。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说课稿新人教版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参与度,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理解课文《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和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构思。
难点:
1. 深入理解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解决办法:
1.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
2.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和文学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人余光中,通过朗读和演绎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 实验法:开展诗歌创作实验,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 游戏化学习:设计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多媒体PPT,展示《乡愁》的文本、诗人简介、相关背景图片等,辅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 视频:播放相关的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展学习空间。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乡愁》这一课文。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怀念过故乡的美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乡愁》的韵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3课《乡 愁》
3.作者链接。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 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 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 有《乡愁》《白玉苦瓜》《乡愁四韵》等,诗集《灵河》 《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 等。
2.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 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交流】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条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那在灵魂深处 流动的血液,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 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乡愁是深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交流点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 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 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是正语反说。邮票虽小,牵系绵 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 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
2.找出这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 析。请用“__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 的结果说出来。
【交流点拨】生甲:“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 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 峡的形状。
生乙:“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 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生丙:“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 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生丁:对应的诗句字数相同,呈现出一种结构相似的 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层递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共23张PPT)
总结
• 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作者在 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 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意象) , 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 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 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 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 得异常浓烈。
思考
说说它与课文在表 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
相同点: • 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 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 台湾。 •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 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说说它与课文在表 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
不相同点: 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 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 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 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 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 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 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 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思考:乡愁是一种抽象情 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 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 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船票 明 确 船票 坟墓 海峡
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
小时候 现在
长大后
后来
你能说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 诗人都有着哪些具体的乡愁?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 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 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 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 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 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 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 余味。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小册子知识点:3 乡 愁
3 乡愁1.生字注音矮.矮(ǎi) 海峡.(xiá)坟墓.(mù) 一枚.(méi)窄.窄(zhǎi)2.多音字亲陆3.形似字4.词语解释(1)乡愁: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
(2)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3)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余光中诗词名句(1)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当我死时》)(2)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3)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浪子回头》)(4)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写给未来的孩子》)(5)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乡愁四韵》)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
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
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乡愁
诗人无限的思乡愁绪。
小节解读:长大后(时间),诗人用窄窄的邮票来表达对新婚妻子 的思念之情。
第三节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把“乡愁”比作“坟墓”
我/在外头
写出了与母亲生死离别情况
头母亲在里
小节解读:后来(时间),诗人通过矮矮的坟墓来表达对
母亲的怀念之情。
第四节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把“乡愁”比作“海峡”将诗人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课文讲解
第一节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比喻。把“乡愁”比作
我在这头
“邮票”具体形象
母亲在那头
小节解读:小时候(时间),小小的邮票给予了作者对
母亲的思念之情
第二节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比喻。把“乡愁”比作“船票”
我在这头
诗人与爱人分离感伤,抒发了 新娘在那头
我/在这头
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到国家之思,升
华大陆/在那头
了主题丰富了诗意。
小节解读:现在(时间),浅浅的海峡寄托了对最祖国的
眷恋之情
整体感知
作者在《乡愁》中使用了哪些意向来表达其乡愁?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作者用了四个具体的意向:“邮票”、“船票”、“坟墓”
和“海峡”。 这样写就使乡愁更明确地寄托,,变得具 体形象,生动感人。
课堂小节
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 拳拳的爱国心。同学们,不管将来你在世界的哪个 角落,你的心中都要有故乡,有祖国,因为你的根 在故乡、在祖国。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三课乡愁
授课人:
2020年8月
乡愁
九年级语文乡愁重要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乡愁重要知识点九年级语文课程中,乡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乡愁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中,与家乡、童年等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乡愁的概念、乡愁的形式以及乡愁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1、乡愁的概念乡愁是指对故乡、对过去生活场景的一种思念之情。
当人们离开故乡或时间流逝后,常常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即为乡愁。
乡愁的概念相对宽泛,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理位置的思念,还包括对家人、朋友以及童年时光等的怀念。
2、乡愁的形式乡愁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
首先,乡愁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许多文学作品都以乡愁为主题,通过文字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真实地展现出来。
其次,乡愁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如歌曲《故乡的云》、《我爱你中国》等,这些歌曲通过旋律悠扬的方式将乡愁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此外,乡愁还可以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来展示,艺术家们通过色彩和画面来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3、乡愁的作用乡愁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乡愁可以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思考和回忆,进而激发更多的情感。
在异乡生活中,乡愁可以成为人们坚持的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以实现对故乡的思念。
其次,乡愁还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在对故乡的思念中,人们会对现实生活产生一种感恩之情,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此外,乡愁还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激发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等产生更多的创作力。
总之,乡愁是九年级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同学们应该学会理解和表达乡愁的情感,通过课堂学习和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深入探讨乡愁的内涵与形式,并通过乡愁的作用,去感受人与故乡的情感纽带。
唯有了解乡愁,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并为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字数较少,仅为352字,并未达到1000字的要求。
如需进一步扩展,可在乡愁的作用部分加入更多实例、细节描述,以及对乡愁的研究、评析等内容,以达到字数要求。
九年级语文乡愁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语文乡愁知识点归纳总结乡愁是一种情感,是对家乡、家庭以及与之相关的片段记忆的思念和怀恋。
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很多与乡愁有关的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语文乡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乡愁的含义与表达乡愁是一种情感,常常和家乡、故乡、童年等密切相关。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乡愁的作品,如郁达夫的《春》、沈从文的《边城》等。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乡愁可以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表达出来,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二、乡愁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在九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描写乡愁的作品,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乡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培养自己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阅读乡愁作品时,我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分析作品的结构和篇章安排等。
三、乡愁与时代变迁乡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还和时代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乡愁也日渐增加。
我们学习了王安忆的《长恨歌》和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了解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群体的乡愁情感。
同时,这些作品也表达了对于人民的关注和反思。
四、乡愁与个人成长乡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情感。
在九年级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描写青少年乡愁的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杨绛的《洗澡》等。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我们了解到了乡愁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塑造。
乡愁是我们对于童年时光的怀念,是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是我们对于家庭、亲情和友情的思念。
五、乡愁的意义与价值乡愁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承载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乡愁是我们对家乡的留恋,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它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安慰。
乡愁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激发我们对于人类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乡愁课件 新人教版
小时候——邮票——母子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之爱 后 来——坟墓——丧母之哀 现 在——海峡——恋国之思
思乡爱国之情 期盼祖国统一
2020/1/2
精品课件
11
二、新课讲解
寻找美点
试用句式“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
,
例如
”来表达你的寻美结果。
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精品课件
13
四、强化训练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用具体的事物 为 “乡愁”打个比方。
示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 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 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
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念就 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精品课件
8
二、新课讲解
2. 抽象的情感“乡愁” 在诗中是用什么具体 的事物来象征的?
明确: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 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知识点乡愁是一种独特而深沉的情感,与家乡、亲人、童年等密切相关。
在九年级语文上册中,乡愁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于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关于乡愁的知识点。
一、乡愁的定义和特点乡愁是指对故乡、家乡以及与之相联的人和事物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
它包含了对原乡风俗、景物、习惯等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乡愁通常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常常伴随着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乡愁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深沉、内心丰富。
它能够唤起人们对故乡的记忆,引发对美好时光和珍贵经历的回忆和思考。
同时,乡愁也是一种思乡之情,让人们在离乡之后对家乡充满眷恋之情。
二、乡愁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乡愁作为一个重要主题,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体现,例如《荷塘月色》、《孟浩然诗选》等作品。
《荷塘月色》是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游览荷塘的经历,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文章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这种怀念感是乡愁的一个典型表现。
《孟浩然诗选》中的一些诗作也表达了对故乡的乡愁情感。
孟浩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例如《登鹳雀楼》一诗,表达了对离乡之后所产生的乡愁情感。
乡愁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通过文字的表述和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乡愁的内涵。
三、乡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乡愁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情感。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会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乡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乡愁可以激发人们对家乡的关注和思考。
离开家乡之后,人们对家乡的怀念会更加强烈,对家乡的问题和发展也更加关注。
这种乡愁情感可以促使人们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乡愁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乡愁是对自己成长环境的回忆和思考,通过对乡愁的认识,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最后,乡愁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人们对乡愁情感有着共鸣,通过对乡愁的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形成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
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文章赏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
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
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
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
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
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