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材料9498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系: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2级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组号:
(学号):
指导教师:高志荣
2015年 5月 25日
实验原理(算法流程)2.运行结果
1-1-1图查看2012213500.png图片的基本信息和显示图片过程
1-1-2图将2012213500.png图片保存为2012213500.bmp图片3.实验分析
实验原理(算法流程)
先用imread()函数将2012213500.png存入I数组中,可见1-1-1图右上角的Workspace中的I。然后用imfinfo()函数和ans函数读取该图像的大小、类型等信息,具体在1-1-1图的Command Window中可见。至于图片格式的转换,就是用rgb2gray()函数将保存在I数组中的数据转换成灰度格式保存在原来的数组I中。最后将变换所得到的数据保存于2012213500.bmp文件中。
实验(2):
1.代码实现
I=imread(2012213500.bmp');%读取灰度图片
subplot(221),imshow(I,[]),title('256*256,256')
I=I(1:2:end,1:2:end);%图片采样
subplot(222),imshow(I,[]),title('128*128,256')
I=I(1:2:end,1:2:end);%图片采样
subplot(223),imshow(I,[]),title('64*64,256')
I=I(1:2:end,1:2:end);%图片采样
subplot(224),imshow(I,[]),title('32*32,256')
2.运行结果
1-2 图图片空间分辨率对图片的影响
3.实验分析
由1-2图可以看出,在保持灰度级数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图片空间分辨率的减半,即256*256,128*128,64*64,32*32的图像,图中的各个区域边缘处的棋盘模式越来越明显,并且全图的像素颗粒越来越粗。证明了空间分辨率是影响图片清晰度的因素之一。
实验(3):
1.代码实现
I=imread('2012213500.bmp');%读取灰度图片
subplot(221),imshow(I,256),title('256*256,256')%灰度级为256
subplot(222),imshow(I,50),title('256*256,50') %灰度级为50
subplot(223),imshow(I,10),title('256*256,10') %灰度级为10
subplot(224),imshow(I,5),title('256*256,5') %灰度级为5
实
验
原
理
(
算
法
流
程
)
2-1图图像求反、线性灰度变换、对数变换效果对比
3.实验分析
上图中的四幅图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原图、图像求反效果图、图像线性灰度变换效果图、图像对数变换效果图。从上图可看出,原图像与求反图像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而求反的操作就是I=256-1-I这条语句实现的,图像可以说是由黑变白。线性灰度变换图像的效果和原图最接近,其主要是将图像灰度级拉伸,增强对比度,将不需要的细节灰度级压缩,所以线性变换图像看起来比原图相对清楚、明亮。而对数是对原图像进行动态围的的压缩,因此图片的细节可见程度相对明显。
实验(2):
1.代码实现
I=imread('mandi.tif');
subplot(221),imshow(I),title('原图和其直方图');
subplot(222),imhist(I); %显示图像直方图
I1=histeq(I); %对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subplot(223),imshow(I1),title('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和其直方图');
subplot(224),imhist(I1); %显示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和其直方图
实
验
原
理
(
算
法
流
程
)
2-2图图片直方图均衡处理效果图和直方图
3.实验分析
由2-2图的直方图均衡处理效果图及其直方图的比较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原图的直方图的灰度值相对集中靠左,所以看原图的效果显得相对较暗,而且动态围偏小,对比度很低。通过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的直方图显示相对平均,而且动态围也变大了。
其主要思想就是通过把原来不均衡的直方图变换为均衡的分布形式,来增强灰度的动态围,从而达到增强图像整体对比度的效果。
实验(3):
1.代码实现
f=imread('onion.png');
f=rgb2gray(f); %把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
[M,N]=size(f);
ff1=zeros(M,N);
for i=1:18
ff(:,:,i)=imnoise(f,'gaussian',0,0.02);%添加噪声
实验原理(算法流程)
ff1=ff1+double(ff(:,:,i));
if or(or(i==1,i==3),or(i==9,i==18));
figure;
imshow(uint8(ff1/i));
end
end
2.运行结果
2-3图图像相加求平均去噪效果图
3.实验分析
该实验目的主要是验证通过图像加法求平均能否达到减少噪声,即图像增强功能。上图分别先通过随机高斯噪声处理后,再分别进行1,3,9,18的图像相加求平均,最后得到上图结果。上图,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分别为1,3,9,18求平均。通过图像处理后效果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相加并求平均的图像数越多,图像去噪增强的效果越明显
实验(4):
1.代码实现
I=imread('eight.tif');
subplot(231),imshow(I);title('原图');
J=imnoise(I,'gaussian',0,0.01);
subplot(232),imshow(J);title('随机噪声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