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习的原理与策略第四节学习动机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
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对未来行动结果(成功 与失败)的预期。原因的部位(内外源) 与可控性将响情绪反应。
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
(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2)失败→ →
/


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 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 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 要和审美的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
能成为行为动力。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续)
(4)高一级需要产 生时,低级需要并 不消失。同一时期 内,人就有多种需 要并存,但有的需 要占主导地位。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论(续)
启示:
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应注意满足学生 的基本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3)成功→ →
/


(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
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教育有心理成学第就七章任学习务动机的坚持性。
参考答案 (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
和条件如:。需求要知欲
诱因 如:奖
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Sawrey & Telford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首先,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个体的学习动机高低将决定他们是否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

当个体的学习动机高时,他们更有可能采用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如深入阅读、主动思考和实践等,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反,当学习动机低时,个体更可能采用表层的学习策略,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完成上,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个体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这种成功体验和成就感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

相反,若学习策略选择不当或使用无效,个体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此外,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也存在相互调节的关系。

个体的学习动机可以调节他们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高动机的学习者倾向于选择有助于他们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并持续使用这些策略。

而低动机的学习者可能无法坚持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个体的学习策略也可以调节他们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的使用也可以提供个体所需的信息反馈和目标导向,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关联。

学习动机的高低决定个体是否愿意投入学习,并影响他们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方式。

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又会反过来调节和提升学习动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应综合考虑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因素,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学习是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和知识,而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将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使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成功。

同时,学习动机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将介绍学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学习动机。

一、学习的原理1.积极学习积极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参与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积极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认知学习认知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来获取知识,学习者需要利用各种认知策略,如分类、总结、推理、归纳等来帮助自己学习。

认知学习还需要加强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3.负责任学习负责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负责,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并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更好的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4.自我能力学习自我能力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学习者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二、学习方法1.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一般来说,学习者将一天的时间分成三段:上午、下午和晚上,加上午休息时间和晚上休息时间,一共可以划分成五个时段。

通过将学习时间合理地安排在每个时段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高效记忆发挥记忆力的优势,使信息更容易地被大脑接受,可以提高记忆效率。

高效记忆的方法可以是用关键词记忆法,结合实例来记忆以及主动复习等方法。

3.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学习者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思考新的知识,让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全面的印象。

比如,通过与别人分享或讨论学习内容,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和思考知识,甚至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思路。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计划阶段、回顾阶段。
(二)计算机程序教学
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计算机不仅能给学
生提供大量操作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能对学
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给予
分析和及时反馈。
(三)示范法
1.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来示范元认知策略
2.指导学生通过出声思维来练习元认知策略
(四)直接讲授法
1.策略是什么
2.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界定
(一)元认知结构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发展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
知、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的认知、对二
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获得的与认知活动
有关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个体的知识、关于
认知任务的知识和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第二节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保存和提取。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信息,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是短时记忆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一)意向记忆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目的和意图是影响信 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1.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兴趣 2.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3.引导学习者有意记忆
二是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三是要求(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3)掌握有效安排时间的技巧。
第一,将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清楚分开,然后从重要、难度大的事情着手做; 第二,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哪些, 并正确使用它们; 第三,安排一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第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学习者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学习者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学习者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学习者心理学是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

在学习者心理学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学习者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分析它们的关系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内在驱动力或趋向。

它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1.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由于内心的兴趣、好奇心和追求知识的愿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内在动机可以促使学习者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1.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为了外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

外在动机可以是家长和老师的赞扬、奖品等。

然而,外在动机的影响较短暂且容易形成过度依赖,对学习者的长期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促进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而采取的行为和方法。

不同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情境。

2.1 表面学习策略表面学习策略强调对学习材料的表面特征进行记忆和复述。

学习者通常通过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方式来获取和记忆知识。

这种学习策略对于应对简单的知识性任务可能有效,但对于理解和应用类任务效果较差。

2.2 深层学习策略深层学习策略注重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概念建构。

学习者通过思考、提问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来与学习材料进行互动。

深层学习策略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2.3 组织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指学习者通过分类、总结、构思等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和整理。

学习者可以将零散的知识元素归纳为有条理的结构,帮助记忆和理解。

2.4 元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学习者可以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和反思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者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价值观
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知识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个人的学习动机。当社会普遍认为教育和学习重要时,人们更有可 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育政策
政府的教育政策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社会环境因素。例如,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对不同类型教育 的支持等政策都会对个人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3
建立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提高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晋升、奖励等,以激发员工的内在 工作动力。
团队建设与合作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凝聚力,激发团队整体的 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 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如好奇心、求知欲等。
外部动机
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动机,如奖励、惩罚等。
近景性动机
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远景性动机
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02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刺激,通过正向和负向的强化来激发学习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
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观和 需求,强调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两个关键因素。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内在动力和渴望,它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

而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为更加高效地学习而选择和使用的特定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深入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内涵、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与作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愿望和动力,它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投入精力并坚持完成学业任务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既受到内在因素的驱动,如主观兴趣、学习目标的价值认同,又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奖励与赞扬等。

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并且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时,他们会主动探索和学习,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力和更强的自主性。

其次,学习动机对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高度的学习动机能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而这种投入与学习成果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关联。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动机低下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最后,学习动机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拥有积极学习动机的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态度,如对学习任务的积极参与、坚持不懈和主动寻求帮助等。

二、学习策略的概念与分类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和使用的特定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应对学习任务。

学习策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多个分类,如以下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1. 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学习,包括组织信息、记忆、复习和总结等。

例如,学习者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整理来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点。

2.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策略。

学习者可以在学习前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

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

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行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可达成的学习目标。

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是基于目标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促使学生朝着预定的方向努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将学习目标与学生的个人兴趣、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学生对于目标的追求产生内在的动力。

二、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非常重要。

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避免任何可能的干扰和打扰;二是教师要准备充分、讲解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课程内容;三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积极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四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合适的挑战,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三、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都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教材和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会感受到他们的学习被重视和关心,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和愿望。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让学习成为他们的自我选择。

五、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

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可以运用游戏、角色扮演、实验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学习动机的理论以及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知识点梳理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6、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说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7、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8、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9、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10、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11、品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习动机理论PPT

学习动机理论PPT
• 成长需要(growth needs)如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 在别人的认同中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等,成长需要永远也得不到 完全的满足。 实际上,求知和理解世界的需要满足得越多,人们学习更多知 识的动机就越强。
•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把自我实现的需要置于人类需要的最高 层次,表明这个重要的需要能否满足有赖于其他的需要是否得 到满足。
•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赞许和接纳而表现出的 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索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 计。
• 期待——学习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 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
•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 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 •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 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 内部:学习需要、愿望、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 学习动机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 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 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 学习需要——内驱力。
• 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的阐 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指向学习任务和活动本身。
•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 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指向学习成就。
• 影响个体自我效能的因素: • 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 ②替代性经验 • ③言语劝说 • ④情绪唤醒 • 自我效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 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
性。 •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③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
为的表现。 • 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表现。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培训讲学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培训讲学
答:
13.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答:
14.试述移情及移情训练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
答:
15.结合实际说明道德认识向道德信念转化的条件。
答:
16.分析学生在道德上言行脱节的原因。
答:
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结果有何影响?
答:
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区别与联系是怎样的?
答:
10.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哪些?
答:
11.教师“促进”的性格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
12.为什么说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
答:
13.教师期待是怎样影响学生发展的?
答:
14.专家型教师有何共同特点?
答:
15.熟手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
16.关注理论认为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
17.分析促进教师成长的例外途径的作用。
答:
7.列举维持优良纪律和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
答:
8.学生不喜欢哪位任课教师,就往往难以在这门课上取得比较优良的成绩。为什么?
答:
9.有些教师告诉同事说:“在情感上不要太接近学生,否则你可能会受到损害,你在课堂上的权威会受到削弱。”“如果学生把你看成是朋友或同伙,你就不会得到他们的尊崇。”这种观点的不当之处在哪里?
答:
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
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详尽差异?
答:
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
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
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
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大凡掌握过程。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是两个关键概念。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的方法、技巧或步骤。

它们有助于学生组织和处理信息,促进记忆、理解和应用知识。

学习策略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重复记忆、归纳总结、图像化等。

这些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专注度和持久性。

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克服困难、保持学习兴趣,并持续投入学习活动。

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往往受到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例如,一个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可能会更倾向于采取主动、探索性的学习策略,而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采取被动、机械的学习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促进其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

这包括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提供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教授和指导学生学习策略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有效地学习,还能够逐渐培养出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者应该重视这两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重视和引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就和个人发展。

学习与动机激发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

学习与动机激发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

学习与动机激发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学习与动机激发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

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使人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去进取,而缺乏学习动机则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效果的不佳。

因此,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

一、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

学习目标可以让学习者清晰地知道他们要学习什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应当具备可量化的特点,即能够被具体测量和评估。

同时,学习目标也应当是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的,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同时不会过于困难。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提供正向激励提供正向激励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常见方法。

正向激励可以是外在的,如奖励和称赞,也可以是内在的,如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

学习者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比如设立小目标并在达到时给予适当奖励。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可以给予学习者正向的评价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提供适度的挑战与成就感学习的过程需要适度的挑战,只有适度的挑战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可能会让学习者感到无聊和缺乏动力,过于困难的任务可能会让学习者感到挫败和失望。

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提供适度的学习挑战,让学习者能够感到挑战的乐趣和成就感。

提供适度的挑战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四、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一环。

学习环境应当具备舒适、安静和整洁的特点,给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

同时,学习环境也应当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学习者提供积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探讨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探讨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探讨教育中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是教育中两个重要且相互关联的方面。

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而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意愿。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相互影响并共同促进学生成就的提高。

一、学习策略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策略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游戏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其次,学习策略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学习策略包括目标设定、时间管理、积极思维、归纳总结等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增加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总之,学习策略的合理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挑战,提高学习成绩。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动机的高低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学习动机较高的学生更愿意借助各种学习策略去克服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他们会主动寻求学习资源、询问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等,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学习动机较低的学生则往往缺乏积极的学习策略,容易出现学习被动和不思进取的现象。

此外,学习动机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生对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学习动机较高的学生会把困难看作是挑战和机遇,他们会更积极地采取各种学习策略去解决问题。

而学习动机较低的学生则可能会轻易放弃或者采取不良的学习策略,无法正确应对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改善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提高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实践活动、故事讲述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初中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初中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初中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而学习策略则是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初中生的学习动机。

初中生的学习动机通常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比如对知识的渴望、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

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界的因素,例如为了获得父母的表扬、老师的认可、好的成绩以及未来能考上好的高中等。

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内部动机时,他们往往会更主动地投入学习,积极探索知识,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也更有毅力去克服。

相反,如果学生主要依赖外部动机,可能会在外部激励消失时失去学习的动力。

学习策略又包括多种方面,比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涉及到学生如何获取、处理和储存知识,比如记忆方法、做笔记的技巧等。

元认知策略则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比如制定学习计划、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等。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和寻求他人帮助等。

那么,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比如,一个对数学充满热情、渴望在数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能会主动去寻找各种解题方法,尝试不同的学习途径,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同时,有效的学习策略也能够增强学习动机。

当学生通过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成绩提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

然而,如果学习动机不足,学生可能就不会积极地去探索和运用学习策略。

比如,有些学生觉得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缺乏内在的兴趣和动力,他们可能就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而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即使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挫折,从而影响学习动机的维持。

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关联

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关联

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的关联学习是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人的学习效果存在差异。

有些人能够迅速掌握知识并取得优秀成绩,而其他人则可能遇到困难。

这些差异可以部分归因于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的关联。

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成果。

首先,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获取、整理、理解和应用新知识或技能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不同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科。

例如,记忆法在背诵事实和定义时可能很有用,而概念图则对于理解关系和整合信息较为适用。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与个体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可以是内在的或外在的,以及自主的或控制的。

内在动机是基于学习活动本身的乐趣和兴趣,而外在动机是为了符合他人的期望或获得奖励。

自主动机是为了个人的目标和发展,而控制动机则是为了满足外部需求或避免惩罚。

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策略的选择。

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生选择和使用特定的学习策略。

当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兴趣且看到了自己的目标时,他们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并付出更多的努力。

例如,一个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能会选择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公式和概念的学习策略,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

反过来,学习策略的使用也可以影响学习动机。

当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取得积极的学习结果时,他们更可能感到满足和自信,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

相反,如果学生发现他们的学习策略无效或缺乏成果,他们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

因此,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之间的关联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的良性关联。

首先,提供有意义和激励的学习任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学习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多么重要和有用。

其次,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也是重要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1.引言近十几年来,动机问题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论题之一。

它与人类行为的源泉、动力和原因有密切的关系, 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主观能动性的特征。

在教育心理学中, 动机总是与学习相伴相随。

人们认为动机总是产生于学习过程, 而学习过程通常也包含了动机。

人们期望通过动机研究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业成就, 所以对学习动机成为了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问题。

2.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动机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关于学习动机的概念并不明确,许多科学家尝试从不同角度阐述动机的内涵。

如今在传统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环境导致学习动机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学习动机的分类模式莫衷一是,主要从内外维度、目标远近、对象广泛性、社会意义,作用大小等角度进行分类。

依据内外维度划分,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依据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划分,可分为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依据行为对象的广泛性划分,可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与特殊型学习动机。

依据社会意义划分,可分为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依据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划分,可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理论则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林剑,2019)。

3.学习策略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的学者对学习策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

由于学习策略的内隐性质,难以对它进行直接观测,因此概念难以界定。

对此,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外国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可归纳为如下三类:第一类是将学习策略看作为学习的过程和步骤。

第二类是将学习策略视为学习的规则系统。

第三类是将学习策略等同于学习活动”。

而在国内也不少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内涵也做出了解释,如:刘儒德将其概括为:“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组织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由规则和技能组成。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8
精细加工策略举例分析
例3:一个学生读到“哥伦布1492年美洲,他是西班牙人”,而后又想:“哥伦布平 时爱吃什么呢?” 分析:这显然不是精细,虽然是由学生自己产生的,但是与学习内容毫不相关。
例4:一个学生听到数学老师讲:“做分数除法,先颠倒除数的分子和分母,然后再 相乘”。然后又听老师说:“记住,除数就是用来除的那个数。” 分析:这不是学生的精细,而是老师的精细。
1、充分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体能准备和心理准备等。 2、做好答卷前的各种事项的准备工作。 3、全面浏览考题,统筹考试全局。主要是了解试卷的分量、题目的难易程度,确定答 案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等。 4、审题要稳。答题前要细心、认真审题,明确题意和答题要求,以免答非所问或遗漏 问题。 5、答题时,要处理好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6、注意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答题时既要考虑简明扼要,又要避免过于简单。 7、对试题答案无法确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仔细推理,必要时可进行合理猜测。 8、保持卷面工整、美观,增加隐形得分的可能。 9、重视复查环节,把好最后一关。 10、科学把握时间,不必提前交卷。
10
把所要学习和记忆的项目,与一个熟悉的地方或位置上的事物联系起来帮 助记忆。 hand cup branch hot tower 桌子像tower一样高,桌子的腿就像是branch,在桌子上有一个
cup ,cup里有一些水,我用hand试了一下,可能有点hot.
11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 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学习动机掌握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功能了解学习动机的种类和不同的理论研究重点思考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了解影响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内在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十分突出的一个因素。

有人甚至做过这样的概括:学习成绩=f(动机,IQ,原有认知结构),以及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之一。

事实上,学习动机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且也是各种内在因素中最活跃、最集中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心理成分。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既是学校教师藉以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功能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理论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功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

因此,动机(motivation)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例如,交往动机会导致一个人的交往行为,娱乐动机会导致一个人的娱乐行为。

当一个人出现学习行为时,他背后便存在着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其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就归因四个方面。

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学习动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一学习行为。

在这里,学习动机是引起某种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对学习行为起着始动作用。

例如,一位学生知道自己的外语听力比较差,产生要训练听力的动机,他便会在这一动机的驱动下,出现相应的行为——收看电视中播放的国外原版片。

2.指向功能,学习动机能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指向某一具体目标。

在这里,学习动机是引导某种学习行为的指示器,对学习行为起着导向作用。

在上例中,那位学生会在要训练听力的动机引导下,将激起的收看原版片的行为明确指向训练听力这一目标,把注意力集中于原版片中人物的对话上。

3.调节功能,学习动机能调节个体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在这里,学习动机是调节某种学习行为的控制器,对学习行为起着调控作用。

在上例中,那位学生在收看原版片时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物对话这一行为的强度、维持时间的长短,都受到该学习动机的制约。

如果这一行为活动未达到训练听力的预定目标,该学习动机还会驱使他转换行为活动方向,或改换收看的原版片、或收听外语录音训练磁带,以达到既定目标。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基本上有以下六种分类:1.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

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如有的学生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

相反,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学习所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2.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划分,可把学习动机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所谓远景性动机(distant motivation),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所谓近景性动机(proximal motivation),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例如,学生在确定选修课程时,有的是考虑今后走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有的只是考虑眼下是否容易通过考试,他们的择课动机便属远景性和近景性动机范畴。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辩证关系的生动描述。

3.根据动机行为的对象的广泛性,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和特殊型学习动机在学校教学中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类学生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有学习动机,不但对所有知识性的学科都认真学习,就是对技能性学科,甚至课外活动,也从不懈怠;另一类学生则只对某种(或某几种)学科有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科均不予注意。

教育心理学家将这两类学生的学习归结为两种学习动机:第一类学生的学习行为背后的学习动机,可以称为普遍型学习动机(general motivation to learn);第二类学生的学习行为背后的学习动机,可以称为特殊型学习动机(specific motivation to learn)(Bophy,1987)。

4.根据动机的意义,可把动机区分为合理动机和不合理动机所谓合理动机(rational motivation),是指与我们的社会利益相一致的、有利于个体健康发展的动机,它包括高尚的、正确的和在一定时期里有较多积极因素的动机。

所谓不合理动机(irrational motivation),则是指不符合我们的社会利益和个体健康发展的动机,它包括低劣的、错误的和有较多消极因素的动机。

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把学习动机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动机称为主导性动机(dominative motivation);对行为起辅助作用的动机称为辅助性动机(assistant motivation)。

当主导件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之间的关系比较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如果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

一般来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一个学生身上,主导性学习动机只有一个,而辅助性学习动机则可能会有一个以上,并且这些辅助性学习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也都不会是-样的。

6.奥苏贝尔的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

”他认为,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

当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三种成分在个体身上的比重会有改变。

详细了解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

三、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以下七个理论:1.驱力说(drive theories)早期对动机的大量研究为刺激一反应论(S-R)心理学家所作,他们在实验中以饥饿的白鼠、鸽子、猫、狗为被试。

从这些研究中得出的最早的动机理论之一,就是所谓的驱力说。

这一学说认为,有机体为了降低某种内驱力状态,即降低一种不愉快的激起或唤起感,就会以某种方式作出特定的反应。

例如,食物的剥夺可以引起极为饥饿的动物在笼内来回走动或到处乱跑。

然后,实验者便可激起这些被唤起的动物解决各种问题,如走迷津、操纵门闩,以及“发现”各种不同的诀窍以便能够获取食物。

这里食物作为一种强化刺激,能降低饥饿的痛苦,即降低一种不愉快的激起状态或驱力状态。

根据这类研究,研究者们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2.强化论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

事实上,在某些S-R心理学家(如斯金纳,1953)看来,无需将动机同学习区分开来。

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按照现代S-R心理学家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例如,受表扬的学生,成绩上升。

事实上,教师表扬所起的强化作用,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

例如,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干!我知道你们努力做的话,是能够做好的。

”对那些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这番话是种鼓励或强化;而对那些轻而易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说来,这实际上类似于惩罚,因为教师这番话意味着,他们必须经过特别努力才能完成任务。

3.需要层次论4.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动力。

人们的许多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准则。

例如,如果学生相信自己是诚实的好学生,他可能会表现出诚实的品质,即便在没人看到的情况下也是这样,以便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

如果学生相信自己是有才能的,他就会试图达到较高的成绩水平。

但是,现实生活有时迫使我们进入这样的境地:我们的行为或信念与自己积极的自我形象不一致,或与他人的行为或信念相冲突。

费斯廷格(L.A.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是这样解释的:当一个人深信不疑的价值观或信念受到心理上相矛盾的信念或行为的挑战时,会体验到一种张力或不适。

为了解决这种不适,他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或寻找一种解决这种矛盾的理由或借口。

费斯廷格的一项实验5.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6.成就动机论成就动机的提出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默里(H.A.Murry,1938)在他对人的需要的鉴定中就已提出了这一概念,他把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好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

40-50年代初,麦克勒伦(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等人接受了默里的观念,并将这一概念修改为“在具有某种优胜标准的竞争中对成功的关注”。

详细了解7.归因论在各种有影响的动机理论中,归因理论可被看作是最能反应认知观点的一派理论,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学生们试图去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他们试图去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