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的药性有哪些
枳壳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克
枳壳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克功能主治枳壳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适用于以下情况:1.调理气机:枳壳具有理气化湿的作用,可以舒缓胃肠道的气滞不畅,常用于治疗胃脘胀满、腹胀腹痛等症状。
2.祛风湿:枳壳可以驱散寒湿,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等症状。
3.实际止泻:枳壳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泄泻、慢性腹泻等情况。
4.利尿通淋:枳壳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尿频、尿急、尿赤等症状。
用量枳壳的用量是根据具体病情和配伍药物而定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和用量:1.单味用法:通常情况下,单独使用枳壳时的用量为3-10克。
2.配伍用法:–枳壳与苍术、法半夏合用,用于调理胃肠气滞,治疗胃脘胀满等症状。
用量为3-10克。
–枳壳与草果、厚朴合用,用于祛风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用量为3-10克。
–枳壳与白术、茯苓合用,用于实际止泻,治疗脾虚泄泻等症状。
用量为3-10克。
–枳壳与车前子、石苇合用,用于利尿通淋,治疗尿频、尿急等症状。
用量为3-10克。
注意事项在使用枳壳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量控制:使用枳壳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控制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2.药物相互作用:枳壳与其他药物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慎配。
3.不良反应:枳壳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等,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禁忌人群:枳壳不适用于寒凝阻滞、胃寒泄泻、大便溏泄等情况。
综上所述,枳壳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和配伍药物而定。
在使用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禁忌人群。
枳壳与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枳壳与作用与功效与作用枳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是枸杞的果皮,经过干燥后得到。
枳壳呈现出红褐色或暗褐色,有着特殊的气味和苦涩的味道。
在中医中,枳壳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它具有消炎、杀菌、改善消化、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枳壳的作用与功效。
首先,枳壳具有消炎作用。
枳壳中含有一种叫做枳壳素的活性成分,它具有抗炎的效果。
枳壳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病变。
所以,中医常用枳壳来治疗一些由炎症引起的疾病,如胃肠炎、肝炎、胆囊炎等。
此外,枳壳对皮肤炎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帮助减轻瘙痒和红肿的症状。
其次,枳壳具有杀菌作用。
枳壳中的枳壳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所以,中医常用枳壳来处理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膀胱炎、口腔溃疡等。
此外,枳壳还可以杀灭肠道寄生虫,对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枳壳还具有改善消化的作用。
枳壳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一种叫做枳壳内酯,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
所以,中医常用枳壳来治疗胃寒、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枳壳还可以增加食欲,促进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体弱或恢复期的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另外,枳壳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枳壳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人体的伤害。
实验研究发现,枳壳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脑损伤、心脏病、肝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枳壳还可以延缓衰老过程,保护肌肤免受环境污染和紫外线伤害。
最后,枳壳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枳壳中的活性成分枳壳素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此外,枳壳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因此,枳壳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癌症的药物使用。
总之,枳壳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材,具有消炎、杀菌、改善消化、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
中药枳壳的药性理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枳壳的药性理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枳壳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常用理气药。
枳壳性微寒,味苦、辛、酸,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等症。
虽然枳壳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但其性味及相关理论,文献记载出入较大,仍存在很多疑惑。
本文基于中药“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新假说理论,以枳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药性味可拆分,可组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中药学、药理学、化学等理论和技术,对枳壳的性味物质基础和性味药理学进行了研究,力求阐明其性味科学内涵,明晰其作用特点与适应症,为临床遣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也以更多的研究实例验证“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假说的客观性,进一步完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的规范,进而丰富中医药性味理论,并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献综述(1)本部分在系统查阅历代本草有关中药性味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对枳壳古今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介绍了枳壳品种及道地沿革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从而为本文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文献资料基础。
(2)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对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为枳壳中多糖类大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3)枳壳的性味有着相当复杂的演变历程,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资料,系统梳理了枳壳性味理论的演变过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深化对枳壳性味的理解。
枳壳性味变化主要历经: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苦、寒”到唐、宋代的“苦,酸、微寒”和“苦,辛、微寒”,再到现、当代记载的“苦,辛,酸、微温”,经历了由“单味”到“复合药味”及药性“由寒到微温”的巨大发展演变过程。
2枳壳性味物质基础的可拆分性研究中药的性味不仅表明了中药所具有的功能,也表明了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枳壳的作用和功效
枳壳的作用和功效枳壳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是枳树的果皮,经过干燥后研磨成粉末。
枳壳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健康。
枳壳的作用和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炎作用:枳壳具有较强的消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对于呼吸道感染、皮肤炎症等疾病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2. 祛湿作用:枳壳具有温通的特性,能够促进阳气的上升,帮助宿湿的体质恢复健康,缓解湿气所致的各种症状,如水肿、脚气、风湿性关节炎等。
3. 调理胃肠功能:枳壳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4. 祛痰止咳作用:枳壳富含挥发油和黏性物质,能够刺激气道黏膜,促进痰液的排出,缓解咳嗽和痰多的症状,对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5. 清肝明目作用:枳壳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消除自由基,保护眼睛健康,对于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有改善作用。
6. 调理心脑血管系统:枳壳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总之,枳壳作为一种中草药,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它可以袪湿除湿、消炎抗菌、调理胃肠、祛痰止咳、清肝明目、调理心脑血管等,对于多种常见病症和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
但是,使用枳壳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作出合理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发不适和不良反应。
同时,枳壳也具有一定的禁忌症,例如孕妇、产妇和儿童等不宜使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人的体感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建议。
枳壳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8.胸痛胀闷:枳壳能够舒肝理气,缓解因肝气郁结而引起的胸痛胀闷症状,对于胸腹部疼痛有一定的疗效。
9.痰湿咳嗽:枳壳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对于痰湿阻滞、咳嗽痰多的情况有效,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10.腹痛腹泻:枳壳具有温中的作用,可以缓解寒气所引起的腹痛腹泻,对于寒凉所致的腹痛有一定的疗效。
3.理气平肝:枳壳可以舒肝理气,缓解因肝气郁结而引起的症状,如胸闷、胁肋胀痛等。
4.祛痰止咳:枳壳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对于由痰湿阻滞、咳嗽痰多的情况有效。
5.祛寒温经:枳壳具有温中的作用,可以缓解体内寒气,改善寒凉所引起的症状,如腹痛腹泻、寒疝等。
临床应用
枳壳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6.消化不良:枳壳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注意事项
在使用枳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1.枳壳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自身体质情况使用,避免过度刺激。
1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枳壳。
13.脾胃虚寒者谨慎使用,以免加重症状。
14.在使用枳壳的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和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总结
枳壳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理气消食、燥湿化痰、理气平肝、祛痰止咳、祛寒温经等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消化不良、脾虚水肿、胸痛胀闷、痰湿咳嗽、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治疗。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量、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并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枳壳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枳壳的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枳壳,又称为陈皮,是常见的中药材。它的性味性味苦、辛,归于温中药性。而它的归经主要是归属于胃、大肠经。
枳壳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枳壳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枳壳的基本信息•别名:橘核、橘橙、陈枳壳、陈枳实•学名: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科属:芸香科芸香属植物•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胃经、小肠经、大肠经枳壳的性味特点•味苦辛:苦味有助于消散湿热,辛味能通达经络。
•温性:可以散寒、温中,有助于驱散寒邪。
枳壳的功能与主治1.燥湿化痰:枳壳具有较强的燥湿化痰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饮食积滞、湿浊内停所致的胸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
2.行气止痛:枳壳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能够缓解气滞疼痛、胸腹疼痛等症状。
3.理气降逆:枳壳可以消食化滞,对于胃气上逆、呕吐、反酸等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散寒止泻:枳壳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寒湿泄泻、腹痛泻痢等症状。
5.祛风止痉:枳壳具有散风镇痉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肢体抽搐、痉挛等症状。
6.明目醒神:枳壳具有明目、醒神的作用,对于眼睛干涩、视力模糊、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枳壳的适用人群•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容易出现湿气重、胸闷、消化不良等症状,适合服用枳壳来燥湿化痰。
•气滞型疼痛:气滞型疼痛包括胸腹疼痛、月经痛等症状,可选用枳壳来行气止痛。
•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表现为反酸、呕吐等症状,可选择枳壳来理气降逆。
•寒湿泄泻:寒湿泄泻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可采用枳壳来散寒止泻。
•抽搐痉挛:抽搐痉挛可选用枳壳来祛风止痉。
•眼睛干涩: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症状可考虑使用含枳壳的中药来改善。
枳壳的用法与用量•煎服:常用枳壳配合其他中药一起煎服,一般用量为3-6克。
•研粉:将枳壳研成细粉,根据需要冲服。
•制剂:枳壳也可以制成丸剂、散剂等中药制剂。
枳壳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孕妇应当慎用枳壳,由于其具有活血的作用,对于怀孕期间的母体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脾胃虚寒者慎用:由于枳壳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因此脾胃虚寒、体寒者应当慎用。
•注意剂量:使用枳壳时应当注意剂量,不宜过量,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枳壳燥湿祛痰缓解咳嗽
枳壳燥湿祛痰缓解咳嗽枳壳,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性味苦、温,归脾、胃、大肠经。
在中医理论中,枳壳具有燥湿祛痰、理气化痰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咳嗽等相关症状。
下面将对枳壳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论述。
一、枳壳的药理作用枳壳主要含有挥发油、苦味成分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以下药理作用:1. 燥湿祛痰:枳壳具有燥湿的作用,对于体内湿气过重、痰湿不化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湿气重时,容易导致咳嗽、咳痰、胸闷等情况,枳壳通过燥湿作用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2. 理气化痰:枳壳还能够理气化痰,对于痰湿郁滞、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枳壳可以促进气机的流通,帮助痰湿排出体外。
3. 止咳平喘:由于枳壳具有燥湿祛痰的作用,可以缓解咳嗽症状,尤其对于湿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效果更佳。
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枳壳的使用方法枳壳一般可采用多种方式使用,如煎服、泡水、研末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使用方法:1. 枳壳煎服:将适量的枳壳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过滤后得到药汁。
可每日分2-3次温服,每次10-15毫升。
2. 枳壳泡水:将枳壳粉末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冲泡,盖好待5-1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可饮用。
可每日2-3次,每次3-5克。
3. 枳壳研末:将枳壳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蜜糖搅拌均匀,制成糊状物。
可每日分2-3次食用,每次5-8克。
三、枳壳的注意事项虽然枳壳有诸多益处,但在使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等,可引发上火或胃肠不适。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慎用枳壳,以免影响胎儿或婴幼儿健康。
3.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意见。
4. 请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使用,不得随意改变用量。
总结:枳壳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燥湿祛痰、理气化痰等功效,能够缓解咳嗽等相关症状。
中药枳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对于枳壳,我想可能有些人一开始就有所了解,还有些人可能对它并不是很了解的。
没关系,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枳壳。
枳壳是一种植物,多被用来制成中草药。
换句话说就是枳壳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枳壳是一种类似于橙子的果实,大多都是把果皮晒干而用。
早在我国古代,对于枳壳的奇效就有一定的记载。
大家通过对上一段落的阅读,应该不难想到橙子的皮也是极有作用的。
有一定的美容养颜作用,对于护发养发还有一定的疗效。
那么大家一定会奇怪枳壳有何作用呢?下面我就来告诉大家一些中药枳壳的功效与作用。
破气,行痰,消积。
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
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
痔肿可炙熨。
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⑥《纲目》:治里急后重。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对于中药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中药枳壳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但中药枳壳中含有一些化学成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福消受的,对于一些孕妇应该要小心食用,孕妇需要有一定量的运动,这样不管对于孕妇本身还是胎儿都是极有好处的。
中药中枳壳的功能主治
中药中枳壳的功能主治1. 简介中枳壳,又称枳实、枳皮,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为芸香科植物枳壳的干燥成熟果皮。
中枳壳的性味为苦、涩,归脾、胃经。
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并以其独特的功能主治在中医药领域被广泛使用。
2. 功能主治中枳壳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疏肝理气:中枳壳能够通过疏肝理气的作用,舒缓肝郁气滞引起的不适症状。
例如,对于胸胁痛、胸闷气短、烦躁易怒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降逆止呕:中枳壳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对于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呕吐症状。
•健脾开胃:中枳壳能够健脾开胃,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具有良好的调理效果。
•止泻固肠:中枳壳有着止泻固肠的作用,对于腹泻、难治性慢性泄泻等症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消食化滞:中枳壳能够帮助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对于消化不良、食积导致的胸腹胀闷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燥湿止带:中枳壳有较强的祛湿作用,对于湿热带下、带下量多、色黄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用法用量根据具体的情况,中枳壳的用法用量略有差异:•煎汤:常用15~30克,煎服。
•研粉:将中枳壳研成粉末,每次3~9克,用开水冲服。
•制剂:中枳壳还可以制成药片、浸膏、口服液等制剂,按照说明书使用。
4. 注意事项•中枳壳性寒,可引起脾胃虚寒者腹泻,因此脾胃虚寒者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使用药物时应根据临床症状,遵医嘱合理使用。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5. 小结中枳壳作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疏肝理气、降逆止呕、健脾开胃、止泻固肠、消食化滞、燥湿止带等。
在使用中枳壳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应咨询医务人员的建议使用。
炒枳壳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
炒枳壳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枳壳,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性味苦、辛,归经入胃、肺、大肠经。
下面是关于枳壳的详细介绍。
性味归经:枳壳的性味为苦、辛,归于胃、肺、大肠经。
功效及应用:1. 通风化痰:枳壳具有通风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痰湿阻滞、胸闷、咳嗽等症状。
对于痰湿困阻、寒痰壅滞性咳嗽、胸闷、气浊等症状,枳壳能够通过它苦辛的气味排除湿气、破散痰涎,从而达到通风化痰的效果。
2. 理气消滞:枳壳还可以用于调理气机,消除胸腹胀满、症瘕结块等症状。
枳壳有疏肝解郁、调理气机的功效,对于肝气郁结、肝胃不和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枳壳还具有泄热解烦、止痛的功效,对于胸膈疼痛、胃脘疼痛等症状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3. 利水退黄:枳壳对于湿热黄疸、水肿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枳壳性温,有利水通淋的作用,对于排除体内湿气、清除水肿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枳壳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止泻固涩:枳壳还具有止泻固涩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枳壳有收敛涩肠、止泻固肠的作用,对于腹泻、脾虚泄泻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应用临床:1. 枳壳与黄芩、白术、陈皮等药物可合用,治疗痰湿阻滞、胸闷、咳嗽等症状。
2. 枳壳与木香、厚朴、茯苓等药物可合用,治疗脘腹胀满、症瘕结块等症状。
3. 枳壳与黄芪、泽泻、白术等药物可合用,治疗湿热黄疸、水肿等症状。
4. 枳壳与黄柏、豆蔻、补骨脂等药物可合用,治疗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
总结:枳壳性味苦辛,归于胃、肺、大肠经,具有通风化痰、理气消滞、利水退黄、止泻固涩的功效。
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以提高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枳壳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病症选择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枳壳(中药)(百度百科)
枳壳(中药)(百度百科)枳壳,中药名。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
常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中文学名:枳壳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芸香目科:芸香科属:柑橘属种:酸橙分布区域: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等地采收时间: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用量: 3~10g 毒性:无毒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目录生理特性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
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
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
质坚硬,不易折断。
气清香,味苦、微酸。
产地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1、枳壳: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后筛去碎落的瓤核。
2、麸炒枳壳:取枳壳片,照麸炒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炒至色变深。
性味苦、辛、酸,微寒。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主治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相关配伍1、《全幼心鉴》初生便闭:甘草、枳壳(煨)各一钱。
水半盏,煎服。
2、《南阳活人书》胸满不痛:桔梗、枳壳等分。
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3、《简便方》消风顺气:老人大肠秘涩。
防风、枳壳(麸炒)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
用法用量3~10g。
禁忌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1、《开宝》: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2、《活人书》:治痞宜先用桔梗枳壳汤,非用此治心下痞也。
3、《本草纲目》:治里急后重。
渝枳一号枳壳枳壳生枳壳《雷公炮炙论》枳壳:雷公云∶凡使,勿使枳实,缘性、效不同。
枳壳的功能主治与作用图片
枳壳的功能主治与作用图片一、枳壳的功能主治枳壳,又称枳实,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以下是枳壳的常见功能主治:1.行气止痛–枳壳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能够舒筋止痛。
–对于胸腹胀痛、脘腹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于痞满、胸闷、胀满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2.理气和胃–枳壳具有理气和胃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改善胃肠功能。
–对于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能够提高消化液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3.化痰祛湿–枳壳具有化痰祛湿的作用,对于湿痰停滞、胸闷咳嗽具有一定疗效。
–能够舒缓呼吸道症状,减少咳嗽、咳痰等不适感。
二、枳壳的使用方法枳壳可以采用多种使用方法,常见的包括:•煎剂:枳壳可以煎剂入药,每次用量为3~10克,通常可以用于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胸腹胀痛等症状。
•捣末外用:枳壳可以捣成末状,外用于皮肤瘙痒、湿疣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止痒、祛湿作用。
•制成丸剂或药酒:枳壳还可以制成丸剂或药酒,常用于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治疗。
三、枳壳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枳壳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禁忌人群:孕妇忌用枳壳,因为枳壳具有活血行气的作用,容易引发子宫收缩,影响胎儿发育。
2.剂量控制:在使用枳壳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控制剂量,不可过量使用。
3.其他禁忌:患有消化性溃疡、肠炎、便秘等肠胃疾病的患者,以及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枳壳。
四、枳壳的作用图片由于本文为Markdown文档,无法插入图片,建议查阅相关图书及网络资源,通过搜索关键词“枳壳”可以得到相关的图片和详细信息。
总结:枳壳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行气止痛、理气和胃、化痰祛湿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枳壳时,需要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对于希望查看枳壳的作用图片的读者,建议查阅相关图书及网络资源,以获取相关的图片信息。
中药枳壳的功能主治
中药枳壳的功能主治简介枳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是金鸡纳枳科植物枳壳的干燥成熟果皮,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枳壳味苦、辛、微寒,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下面将介绍中药枳壳的功能主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中药材。
功能主治以下是枳壳的功能主治:1.调节胃肠功能:枳壳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脘腹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尤其适用于脘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病症。
2.祛除湿气:枳壳有较好的散寒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湿痹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它可以促进阳气的发散,减少湿气的滞留,改善湿气引起的身体不适。
3.解除痰饮:枳壳有涌吐痰饮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病症。
它可以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道黏液的分泌和排出,缓解痰饮的症状。
4.清热解毒:枳壳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症引起的症状,如口舌生疮、疮疖溃烂等。
它可以清热解毒,净化体内湿热,促进伤口的愈合。
5.舒肝解郁:枳壳可舒肝解郁,缓解情绪焦虑和抑郁。
它可以激活神经系统,减轻紧张情绪,帮助人们恢复平静。
6.利水消肿:枳壳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腹胀等症状。
它可以刺激尿液的分泌和排出,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除。
综上所述,枳壳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祛除湿气、解除痰饮、清热解毒、舒肝解郁和利水消肿等功能主治。
使用注意在使用枳壳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量:一般成人每次服用5~10克,可以煎汤服用,或者加入中药方剂中。
儿童用量应适量减少。
2.煎煮方法:将枳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约煮20分钟,待水煮至1/3时即可。
煮好的药液可以分次饮用。
3.注意禁忌:孕妇、月经期妇女和体质虚弱者慎用枳壳,避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4.注意副作用:枳壳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因此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使用,避免过量。
总结枳壳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祛除湿气、解除痰饮、清热解毒、舒肝解郁和利水消肿等功效。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枳壳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枳壳,又名枳实,是常见的一味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枳壳是枳树的果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云南、贵州等地区。
枳壳具有辛、苦、温的特性,可入肝、胃、脾、大肠经,具有破气、化湿、止泻、祛瘀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枳壳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枳壳的禁忌事项。
一、枳壳的功效与作用1. 祛风破气:枳壳具有破气作用,常用来治疗肝胃气滞所致的症状,如胸闷、脘腹胀满、嗳气等。
它能够疏通气机,促进气机的流通,达到舒胸解闷的作用。
2. 化湿止泻:枳壳还具有化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湿浊导致的腹泻、腹胀等症状。
脾胃湿浊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便溏等,枳壳可以帮助化解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浊症状。
3. 祛瘀通经:枳壳对于瘀滞血气或经络阻塞引起的痛经、舌下瘀斑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消除瘀滞,缓解痛经。
4. 开胃健脾:枳壳能够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欲,有助于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使脾胃更加健康。
5. 降低血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枳壳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6. 镇咳化痰:枳壳在中医药学中还有镇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冠心病合并痰饮、慢性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7. 驱蚊止痒:枳壳有较强的驱蚊止痒作用,可用于制作防蚊液或取枳壳煮水洗浴,对驱避蚊虫叮咬、止痒有一定的效果。
二、枳壳的禁忌事项1. 孕妇忌用:枳壳具有一定的促动宫颈的作用,对孕妇而言会形成一定的危险,所以孕妇忌用。
2. 贫血病患者忌用:枳壳具有寒凉的性质,容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散,使体内阴阳失调,贫血病患者本身阳气较虚弱,服用枳壳可能加重贫血病情。
3. 脾胃虚寒者忌用:枳壳性质辛温,有破气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而言,服用枳壳可能导致脾胃受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诸寒症患者忌用:由于枳壳具有寒凉的性质,所以对于有寒凝症状的人群而言,例如寒性腹痛、脾虚泄泻等症状,慎用枳壳。
5. 皮肤糜烂者禁用:枳壳在外用时,容易产生刺激性,对于皮肤有糜烂、溃疡等症状的人群而言,禁止使用枳壳。
枳壳,是气药,风药,水药
枳壳,是气药,风药,水药
气微寒,味苦酸,无毒。
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麸炒)
枳壳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酸无毒,得地东南木火之味,入足少阳相火胆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
气味俱降,阴也。
太阳经行身表,附皮毛而为卫者也,太阳为寒水,风入寒水,则风湿相搏,风痒麻痹矣;其主之者,酸可治风,苦可燥湿也,关节皆筋束之,太阳主筋所生病,苦寒清湿热,故利关节也。
劳则伤少阳之气,于是相火刑金而咳嗽矣;枳壳味酸,可以平少阳,味苦可以泻相火,火息木平而咳止矣。
背膊,太阳经行之地,火热郁于太阳,则背膊闷倦;苦寒下泄,可以泻火热也。
手厥阴经起于胸中,厥阴为相火,火炎胸中,则痰涎滞结;枳壳寒可清火,苦可以泄胸膈之痰也。
入小肠膀胱而性苦寒,故可以逐水消胀满。
风为阳邪,入大肠阳经,两阳相烁,则血热下行,而为肠风,心包乃风木之经,代君行事而主血;枳壳清心包之火,可以平风木而治肠风,。
为燥金,味苦能燥,所以安胃。
《经》云:“胃过于苦,胃气乃浓,益以苦能泄也。
”风入太阳,气壅而痛,枳壳味苦能泄,所以止痛也。
枳壳的药性有哪些
枳壳的药性有哪些这个枳壳是平时用来治病的严重药物,在中医上这个药物也是很常见的,枳壳对人的身体功效和作用很大,选择这个枳壳也是在古代都开始留下了一些医药知识,枳壳对一些咳嗽疾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而同时还可以选择利用这个枳壳来改善一些不良状态,这个枳壳具有超强的药性,疾病治疗的时候利用这个枳壳也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枳壳的药性到底有哪些呢?枳壳始载于《雷公炮炙论》。
《本草图经》在枳实条下云:“枳壳,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为佳,……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
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
”《本草衍义》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
”《纲目》将枳实、枳壳合并于“枳”条下,云:“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
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
”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均认为枳壳、枳实为同一来源,以果实大小及成熟程度来区分,再参考“枳实”条下“品种考证”内容,宋以后原植物主要为酸橙,与今药用情况相同。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
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
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可也,不分亦无伤。
《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
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
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
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
枳壳的主要功能主治是哪些
枳壳的主要功能主治是哪些简介枳壳,中药名,为苦楝科植物枳壳的成熟果实。
枳壳性味苦寒,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药学中,枳壳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
主要功能主治以下是枳壳的主要功能主治:1.舒肝解郁:枳壳具有舒肝解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如胸闷、烦躁、情绪不稳等。
其苦味成分能刺激肝经,疏肝气,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
2.理气止痛:枳壳有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胸腹胀满、脘腹疼痛、胃痛等症状。
常使用枳壳与其他药物配伍,如木香、延胡索等,增强止痛效果。
3.消食化积:枳壳还有消食化积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呕吐等症状。
枳壳入药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食物,改善消化不良问题。
4.止泻固肠:枳壳对肠道蠕动有一定调节作用,具有止泻固肠的功效。
适用于慢性腹泻、脾虚泄泻等症状。
可以与葛根、橘红等中药搭配使用,以加强止泻效果。
5.祛湿利水:枳壳可以通过利尿作用,促进水液代谢,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达到祛湿利水的效果。
适用于水肿、湿疹、淋浊等湿痰困滞的症状。
6.温经止血:枳壳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闭经、痛经、崩漏等症状。
适用于经期不调以及气滞血瘀性疾病的治疗。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下是使用枳壳的方法与注意事项:1.用量:常用剂量为3-9g,可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2.煎服:将枳壳加水煎煮,煎煮时间约20-30分钟,然后去渣留汤,分2-3次服用。
3.配伍禁忌:不宜与人参、黄连、大黄等药物同用,以免影响疗效。
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枳壳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5.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影响枳壳的药效。
总结枳壳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舒肝解郁、理气止痛、消食化积、止泻固肠、祛湿利水、温经止血等功能主治。
使用枳壳需注意适量使用,配伍禁忌,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慎用问题。
对于枳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枳壳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枳壳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枳壳的简介枳壳,即枳实壳,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属于芸香科植物枳树(学名:Zanthoxylum),多生长于我国南方及西南地区。
枳壳外形呈圆锥形,颜色多为黄褐色或棕黑色,有特殊的香气。
它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2. 枳壳的主要成分枳壳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挥发油、柠檬酸、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活性成分为枳壳赋予了多种药理作用。
3. 枳壳的作用和功能枳壳具有以下主要作用和功能:•理气止痛:枳壳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具有镇痛和止痛的作用。
它常用于缓解胸腹胀满、腹痛、胃痛等症状。
•行气消食:枳壳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的作用,有助于消化食物,缓解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胀等问题。
•祛湿导滞:枳壳有较强的祛湿作用,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改善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如湿疹、水肿等。
•化痰止咳:枳壳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的排出,减少痰液引起的咳嗽症状。
•祛寒散寒:枳壳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寒冷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4. 枳壳的主治枳壳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胸腹胀满:枳壳能够理气消食,缓解胃肠胀气引起的不适感。
•胃痛腹痛:枳壳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引起的胃痛和肠道绞痛。
•消化不良:枳壳能够增加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食欲不振:枳壳具有促进食欲的作用,适用于食欲不振、胃口差的人群。
•湿热症状:枳壳有祛湿作用,适用于湿热引起的湿疹、水肿等问题。
•咳嗽痰多:枳壳能够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液较多的咳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和疾病仅为枳壳的常用主治范围,并非可以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5. 如何使用枳壳枳壳可以制成不同剂型供人们使用,包括:•煎剂:将枳壳煮沸后取汁,用于饮用或外敷。
•研粉:将枳壳研磨成粉末,可以用于制作胶囊或饮片。
•蒸馏液:通过蒸馏枳壳提取的液体,可以用于制作药酒、药膏等。
使用枳壳时,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
枳壳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枳壳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枳壳简介•枳壳,又称橘红、陈皮等,是中药材之一,为芸香科植物枳实的果皮。
•枳壳呈红褐色、带有香气,质地坚硬,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2. 枳壳的功能主治•枳壳具有行气、燥湿、理气降逆、消食胀、理气止痛等作用。
•枳壳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力,有助于消化和排泄。
•枳壳可以帮助改善气滞胃痛、胸闷腹胀等症状,尤其适用于饮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
•枳壳还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湿痰证、痰饮气滞等症状的治疗。
•枳壳还可用于治疗胃肠道的胀气、腹泻、呕吐等症状。
3. 枳壳的作用•枳壳具有提高食欲、促进消化和排泄的作用。
•枳壳有助于祛除湿气,对湿疹、水肿等湿热证候有良好的效果。
•枳壳可以缓解肠胃不适引起的胀气和腹胀感。
•枳壳还可用于调理肠道功能,改善便秘症状。
•枳壳还可用于改善失眠症状,帮助入眠。
4. 枳壳的用法用量•枳壳可入药,通常使用破碎或煎煮后入药。
•口服:每次可取3-10克,煮水冲服,每日1-3次。
•注意:孕妇、儿童和体质虚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枳壳的食疗应用•枳壳可以用来制作枳壳茶,有助于促进消化和缓解胃胀气。
•枳壳还可以用来炖制瘦肉汤,具有补气养胃的效果。
•枳壳还可以用来制作枳壳糖水,有助于祛湿、消炎和抗过敏。
6. 注意事项•枳壳具有一定的药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服用过量枳壳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请谨慎使用。
•枳壳具有一定的苦涩味,不宜长期大量使用,避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以上是关于枳壳的功能主治与作用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求,请咨询您的医生或中药师。
中药中枳壳的功能主治是
中药中枳壳的功能主治是1.中枳壳的概述中枳壳,又名枳实、枳实壳,是中药材之一。
它以枳树的成熟果实的外皮为药用部分,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中枳壳具有多种功能主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中枳壳的性味归经•性味:味苦、气辛,性寒•归经:归胃、肺、大肠经3.中枳壳的功能主治中枳壳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湿消食:中枳壳具有较强的利湿消食作用,可用来治疗脾胃湿热、食积不化等症状。
例如,对于腹胀、泄泻等病症,中枳壳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
•祛痰止咳:中枳壳可以祛痰的效果,特别适用于痰湿咳嗽、痰多不化等症状。
中枳壳具有较好的化痰作用,可以使咳嗽有所舒缓,痰液易于咳出。
•通大肠:中枳壳可以通大肠,促进排便,特别适用于便秘、大便燥结等症状。
中枳壳可以增加大肠蠕动,促进排便,减轻便秘的症状,改善排便困难的情况。
•治疗水肿:中枳壳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排除体内湿气,减轻水肿。
对于脚踝肿胀、浮肿等症状,中枳壳能够发挥较好的疗效。
4.中枳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中枳壳一般外用研末或煎汤服用。
剂量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肺胃湿寒者慎用。
–用药期间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5.中枳壳的药理研究中枳壳的药理作用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中枳壳具有抗炎、抗菌、镇咳、降脂、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关研究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6.中枳壳的相关方剂中枳壳作为中药材,常常与其他药材合用,形成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散、厚朴生姜散等。
这些方剂通常用于治疗与中枳壳相关的病症,起到协同疗效。
7.总结中枳壳作为中药材,具有利湿消食、祛痰止咳、通大肠、治疗水肿等多种功能主治。
使用中枳壳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合理使用中枳壳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中枳壳的药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其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上就是中药中枳壳的功能主治的相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枳壳的药性有哪些
这个枳壳是平时用来治病的严重药物,在中医上这个药物也是很常见的,枳壳对人的身体功效和作用很大,选择这个枳壳也是在古代都开始留下了一些医药知识,枳壳对一些咳嗽疾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而同时还可以选择利用这个枳壳来改善一些不良状态,这个枳壳具有超强的药性,疾病治疗的时候利用这个枳壳也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枳壳的药性到底有哪些呢?
枳壳始载于《雷公炮炙论》。
《本草图经》在枳实条下云:“枳壳,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为佳,……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
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
”《本草衍义》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
”《纲目》将枳实、枳壳合并于“枳”条下,云:“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
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
”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均认为枳壳、枳实为同一来源,以果实大小及成熟程度来区分,再参考“枳实”条下“品种考证”内容,宋以后原植物主要为酸橙,与今药用情况相同。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
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
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
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可也,不分亦无伤。
《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
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
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
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
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
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
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
《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
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
自除矣。
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
""今世多用以治妇人胎气不安,或至八、九月为易产之剂,动辄资用,殊不知妇人怀孕,全赖气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则胎自易产,且娠妇至八、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软弱,饮食减少,动息喘促,何莫非虚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药耶?
这些就是这个枳壳常见的药性,有药物利用价值,很多的人会选择这个枳壳来治疗一些疾病,而枳壳也是可以用来制作美食,在制作美食的时候里面加点这个枳壳的话也是可以得到这个枳
壳的功效,这样做的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容易的去接受这个枳壳的味道,但是光用枳壳来治病的话发挥的功效还不是最好,这个时候最好是加上一些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