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轨迹的概念

合集下载

【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概述-清华课件】相轨迹法

【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概述-清华课件】相轨迹法

通常,我们选取 x(广义位移)和 x (广义速度)作为状态变量,即令
x1 = x x2 = x
则式(9.1)成为
(9.4)

⎪⎪
⎨ ⎪
dx
2
⎪⎩ dt
dx1 dt
=−
= x2
f (x1,
x2
)
(9.5)
式(9.5)即成为式(9.2)的形式。 相平面法的主要工作是作相轨迹图,有了相轨迹图,系统的性能也就表示出来了。
9.3.1 相轨迹的作图法
1.解析法
例 单位质量的自由落体运动。
当忽略大气影响时,单位质量的自由落体运动方程为
x = g
x = d (x) = d(x) ⋅ dx = x d(x)
dt
dx dt dx
所以
x d(x) = g
dx
即 xdx = gdx
两边积分,得 x 2 = 2gx + C (C 为常数) 以 x(即 x1 )为横坐标,以 x 即( x2 )为纵坐标作相平面图,如图 9-30 所示。
图 9-30 单位质量自由落体相轨迹图 由分析结果可知,其相平面图为一族抛物线。在上半平面,由于速度为正,所以位移 增大时,箭头向右;在下半平面,由于速度为负,所以位移减小,箭头向左。设将质量体从 地面往上抛,此时位移量 x 为零,而速度量为正,设该初始点为 A 点,该质量体将沿由 A 点开始的相轨迹运动,随着质量体的高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小,到达 B 点时质量体达最高点, 而速度为零,然后又沿 BC 曲线自由落体下降,直至到达地面 C 点,此时位移量为零,而速 度为负的最大值。如果初始点不同,该单位质量将沿不同的曲线运动。例如设图 9-30 的 D 点为初始点,表示质量体从高度为 D 的地方放开,质量体将沿 DE 曲线自由落体下降到地面 E 点。 例 质量-弹簧系统的运动 图 9-31 所示为某工作台的力学模型,由于工作台在真空环境中,其阻尼为零,运动 方程为

相平面

相平面

u为外作用。是个常量

x
f


x,
x

(1)

式中

x

dx
dt

x

d2x dt 2

dx dt


x

用第一个方程除 第二个方程
d x dt


f (x, x)
运动状态方程组


d x f (x, x)
dx

x
相轨迹斜率方程
相轨迹方程可用于描绘运动的相轨迹,也是相平面分析的工具。
线性二阶系统的相轨迹
线性二阶系统的自由运动亦可写成


x a x bx 0
b<0时,根的分布如图,两条等倾线既是相轨迹,又将相平面分成 四个区域。只有初始值落在负斜率的等倾线上,运动将趋于原点。 即使这种情况,如受到微小的扰动,将偏离该轨迹,发散至无穷。
原点称为 鞍点。
线性二阶系统的相轨迹


x a x bx 0
当b=0时,系统的特征根为 s1 0
相轨迹的斜率方程为 d x a dx
s2 a
相轨迹是过初始条件的斜率为-a的直线。
用积分法求得相轨迹


x x(0) ax x(0)
a>0,收敛并最终停止在x轴
a<0,发散至无穷。
奇点与普通点
相轨迹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为:
e)


1 T
(e

KM )
f2 (e,
e)


1 T
(e

KM )
因此
f1(e,e) f2(e,e)

自动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自动控制理论——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Aa A a
3 滞环特性
K ( A sin t a ) x2 (t ) K ( A a ) K ( A sin t a )
x2 x2

3 2 2
a
0
a
x1
0
2

2
t
滞环非线性环节的 描述函数为
N ( A) C1 j1 1 e A12 B12 e j1 A A
一 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 描述函数是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 的基波分量与输入正弦信号之间的关系。
• 描述函数只能用于对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和自持振荡的近似分析。
含有非线性环节的系统结构图
r


G1 j
x1
N A
x2
x 2
G2 j
y
H j
• 非线性部分用描述函数 N ( A) 表示; • 非线性部分用描述函数 G ( j ) 表示; G( j) G1 ( j)G2 ( j)H ( j) • 自持振荡只与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和参 数有关,分析自持振荡时,设 r 0 。
x1
t
a)
单值继电特性在正弦输入作用下的输出波形
(2).非单值继电特性
x2
x2m x2m
x2
非继电特性的 描述函数为
a
x2m
0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x1
0
x2m

t
4 x2m j N ( A) e A
b)
A
A


0
A
x1
t
a)
非单值继电特性在正弦输入作用下的输出波形
7-5 用描述函数研究非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非线性系统分析方法8-1 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意义、方法,常见非线性特性种类。

二、重点内容非线性概念,常见非线性特性。

三、教学内容:1 非线性系统概述非线性系统运动的规律,其形式多样,线性系统只是一种近似描述。

(1)非线性系统特征—不满足迭加原理1)稳定性:平衡点可能不只一个,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结构参数、初始条件及输入有关。

2)自由运动形式,与初条件,输入大小有关。

3)自振,自振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的运动形式,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受初始扰动表现出的频率,振幅稳定的周期运动。

(2)非线性系统研究方法1)小扰动线性化处理(第二章介绍)2)相平面法-----分析二阶非线性系统运动形式3)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及自振。

2、常见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1)死区:(如:水表,电表,肌肉电特性等等)饱和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进入饱和后等效K ↓⎪⎩⎪⎨⎧↓↑↓↓,快速性差限制跟踪速度,跟踪误统最多是等幅振荡)(原来不稳,非线性系振荡性统一定稳定)原来系统稳定,此时系(%σ死区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动不大时)]此时可能稳定(初始扰[原来不稳定的系统,,振荡性声,提高抗干扰能力差),能滤去小幅值噪跟踪阶跃信号有稳态误等效%(e K ssσ 可见:非线性系统稳定性与自由响应和初始扰动的大小有关。

2) 饱和(如运算放大器,学习效率等等)3) 间隙:(如齿轮,磁性体的磁带特性等)间隙对系统影响:1) 间隙宽度有死区的特点----使ss e ↓2) 相当于一个延迟τ时间的延迟环节,%σ→↑ 振荡性减小间隙的因素的方法:(1)提高齿轮精度 ; (2)采用双片齿轮; (3)用校正装置补偿。

5) 摩擦(如手指擦纸) 摩擦引起慢爬现象的机理改善慢变化过程平稳性的方法1)2)3)⎧⎪⎨⎪⎩、良好润滑、采用干扰补偿、增加阻尼,减少脉冲,提高平衡性摩擦对系统运动的影响:影响系统慢速运动的平稳性6)继电特性:对系统运动的影响:1)K (2K %3)ss e σ⎧⎧⎪⎨⎩⎪⎪⎧↑⎪⎪⎪⎧↓⎨⎨⎪⎨⎪⎪↓⎪⎩⎩⎪⎪⎪⎪⎩一、二阶系统可以稳定、理想继电特性 等效: 一般地,很多情况下非线性系统会自振带死区))、带死区继电特性 等效: 快态影响(死区+饷)的综合效果振荡性、一般继电特性:除3、2中听情况外,多出一个延迟效果(对稳定性不利)8-2 相平面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相平面概念及分析方法。

相轨迹

相轨迹

等倾线方程 x n2 x K 2n
设: 0.5, n 1
则有: x 1 x K 1
代入不同K值,在x x平面便画出一 族直线,直线上相轨迹切线的斜率为K。
x 1 x K 1
当等倾线为直线时,应用等 倾线 画相平面图是很方便的。
x
K 0
K 1 K K 1 K -2
K -3
x x
由于在相平面上对应每一个给定的初
始条件,根据解析函数的微分方程解的唯
一定理,可以证明通过由初始条件确定的
点的相轨迹只有一条。因此,由所有可能
初始条件确定的相轨迹不会相交。只有在
平衡点上,由于

d x dx 0 0
为不定,可以有
无穷多个相轨迹逼近或离开它,可见这种
点相应之下有点“不平常”,因此称为奇
Xi 0
由题:e a时, K接e;
-
e a时, K接地;
em1
K s2
Xo s
当: e a时, mt 0 et mt 则:et 0
et c1
当: e a时, mt et 则:et et
ede e de
ede ede
e2 e2 c22
相轨迹由两部分组成: 当: e a时, et c1
C2
相平面图的一些性质:
1、以x为横坐标,x为纵坐标,在上半平面,相轨 迹向右运动;在下半平面,相轨迹向左运动;
2、相轨迹的各条曲线均不相交,过相平面的每 一点只有一条相轨迹;
3、自持振荡为封闭曲线;
4、相轨迹若穿过x轴,必然垂直穿过。作图时考 虑对称性,往往使作图简化。
能用解析法作相平面图的系统只局限于比 较简单的系统,对于大多数非线性系统很难用 解析法求出解。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_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8章_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2 2 4
B1 1 3 2 N ( A) A A 2 16
8.2.3 典型非线性特性得描述函数
1.饱和特性的描述函数
X(t) X(t)
kA sin t 0 ω t 1 x(t ) ka b ω t 1 2
X(t)是单值奇函数,所以A1=0
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总是输入信号幅值A的函数, 一般也是频率的函数,因此,描述函数一般记为
N ( A, j )
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或等效幅相频率特性与输入 的正弦振荡的振幅A有关,这是非线性特性本质的反 映。它与线性环节的情况正好相反,线性环节的幅 相特性(频率特性)与正弦输入的幅值无关。
8.2.2描述函数
4 B1 [ kA sint sinω td (ω t ) ka sinω td (ω t )] π
1
e(t)

0
4kA 4ka sin2 d π π
1


2
1

0
4kA 1 1 4ka ( sin 2 1 ) cos 1 2 4
2k a a a A[arcsin( ) 1 ( )2 ] A A A
8.1.4
继电器特性
8.1.4
继电器特性
(t ) 0 m a e(t ) a, e 0 , 0 , (t ) 0 a e ( t ) m a , e x(t ) bsign[e(t )], e(t ) a b , e(t ) m a, e (t ) 0 (t ) 0 b , e(t ) m a, e
(6)气动或液压滑阀的搭接段。 放大器的输出饱和或输出限幅
8.1.3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十七讲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十七讲

ɺɺ + x + x = 0 x ɺ
ɺ x1 = x2 ɺ x2 = − x2 − x1 dx2 x2 + x1 =− =α dx1 x2 1 x2 = − x1 1+ α
等倾斜线方程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理论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相轨迹的画法 α取不同值时,可在相 取不同值时, 取不同值时 平面上画出若干不同的 等倾线, 等倾线,在每条等倾线 上画出表示该等倾线斜 率值的小线段, 率值的小线段,这些小 线段表示相轨迹通过等 倾线时的方向, 倾线时的方向,从相轨 迹的起点按顺序将各小 线段连接起来, 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 了所求的相轨迹 。
tAB = tB − tA = ∫
x
.
xA
0 o
x
D
.
x 3 x 2 x 1θ A
θB θ CD θ BC
x
θ AB
x
θ
p
B
A
C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理论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x = x1 p cosθ + ox1 ɺ x = x1 p sin θ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理论
第七章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二、由相轨迹求暂态响应 点移动到X 【问题的提出】:相轨迹上坐标 XA点移动到 B点 问题的提出】 所需的时间。 所需的时间。 解决方法之一】 【解决方法之一】
dx1 x2 = ɺ x2 = x1 dt xB dx 1 tB − tA = ∫ xA x 2
x x 【解】 mɺɺ + kx = ɺɺ + x = 0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第八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l、基本内容和要求(l)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的定义。

本质非线性和非本质非线性。

典型非线性特性。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两种分析非线性系统的方法——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

(2)谐波线性化与描述函数描述函数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用频率特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近似方法。

谐波线性化的概念。

描述函数定义和求取方法。

描述函数法的适用条件。

(3)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4)用描述函数分析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的一般结构。

借用奈氏判据的概念建立在奈氏图上判别非线性反馈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非线性稳定的概念,稳定判据。

(5)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平面法的概念和内容。

相轨迹的定义。

(6)绘制相轨迹的方法解析法求取相轨迹;作图法求取相轨迹。

(7)从相轨迹求取系统暂态响应相轨迹与暂态响应的关系,相轨迹上各点相应的时间求取方法。

(8)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以二阶系统为例说明相轨迹与系统性能间的关系,奇点和极限环的定义,它们与系统稳定性及响应的关系。

用相平面法分析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相轨迹的组成。

改变非线性特性的参量及线性部分的参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重点(l)非线性系统的特点(2)用描述函数和相轨迹分析非线性的性能,特别注重于非线性特性或线性部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8-1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1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意义实际系统都具有程度不同的非线性特性,绝大多数系统在工作点附近,小范围工作时,都能作线性化处理。

应用线性系统控制理论,能够方便地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

如果工作范围较大,或在工作点处不能线性化,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不能很好地分析非线性系统。

因非线性特性千差万别,无统一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

非线性元件(环节):元件的输入输出不满足(比例+叠加)线性关系,而且在工作范围内不能作线性化处理(本质非线性)。

非线性系统:含有非线性环节的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组成:本章讨论的非线性系统是,在控制回路中能够分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两部分串联的系统。

非线性系统分析相平面法相轨迹的性质

非线性系统分析相平面法相轨迹的性质
相平面和相轨迹
相平面:
由系统变量及其导数(如 c,)c
构成的用以描述系统状态的平面。
相轨迹:
系统变量及其导数随时间变化 在相平面上描绘出来的轨迹。
例1 单位反馈系统
G(s) 5 s(s 1)
n 2.236 0.2236
r(t) 1(t)
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
相轨迹的性质:相轨迹的斜率
任一个二阶 微分方程可
dx& 5 dx 3
x
dx& x& x 0
dx
x& 0
相轨迹的性质:相轨迹的奇点
x 0, x& 0
x&
只有奇点,不能够
确定斜率,这个时
x
候有多条相轨迹交
与此点
再谈奇点
➢非线性系统可能有多个奇点
dx& f (x, x&) 0
dx
x& 0
&x& 0.5x& 2x x2 0
dx& 0.5x& 2x x2 0
dx
x&
0
x 0 x 2 x& 0 x& 0
➢奇点特性可以用其附近的小信号分析
相轨迹的性质:相轨迹正交于x轴
dx& x& x x
dx
x& 0
dx& dx
x&
x
相轨迹的性质:相轨迹运动的方向
随着时间推移,
x& 0 x增加,相轨迹
向右边移动
随着时间推移,
x& 0 x减少,相轨迹
向左边移动
x& x
x
0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原点是惟一的平衡点。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总复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的系统,用于控制和调节被控量。

根据不同的角度,控制系统可以分为恒值系统和随动系统、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等。

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系统。

建模时可以采用求传函或脉冲传函的方法,分析时可使用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等方法。

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的系统。

建模时可以采用描述函数法或相平面法,稳定性分析时可以求奇点和极限环,运动时间可以通过振幅和频率计算得出。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基本术语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基本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包括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没有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则通过反馈控制来实现对被控量的调节,复合控制系统则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组合。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表达式描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的模型。

建模时可以采用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

图形表示可以采用结构图、信号流图等方法。

基本要求研究自动控制原理需要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控制方式、数学模型等知识。

同时,需要了解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典型输入信号,并能够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和概念。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和小偏差线性化方法。

3.掌握使用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并熟练掌握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等概念。

相平面02

相平面02

7.2 相平面法相平面法是一种在时域中求解二阶微分方程的图解法。

它不仅能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振荡,而且能给出系统运动轨迹的清晰图像。

相平面法一般适用于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7.2.1 相平面的基本概念1. 相平面和相轨迹设一个二阶系统可以用下面的常微分方程),(=+xxfx(7-1)来描述。

其中),(xxf 是x和x 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

在一组非全零初始条件下()0(x 和)0(x不全为零),系统的运动可以用解析解)(tx和)(tx 描述。

如果取x和x 构成坐标平面,则系统的每一个状态均对应于该平面上的一点,这个平面称相平面。

当t变化时,这一点在x-x 平面上描绘出的轨迹,表征系统状态的演变过程,该轨迹就叫做相轨迹(如图7-8(a)所示)。

相平面和相轨迹曲线簇构成相平面图。

相平面图清楚地表示了系统在各种初始条件下的运动过程。

例如,研究以方程22=++xxxωξω(7-2)描述的二阶线性系统在一组非全零初始条件下的运动。

当0=ξ时式(7-2)变为2=+xxω(7-3)初始条件为)0(xx=,)0(xx=,方程(7-3)对应有一对虚根,即ωjp±=-2,1式(7-3)的解为图7-8 相轨迹)sin(ϕω+=tAx(7-4)式中,2220ωxxA+=,arctanxxωϕ=设x为描述二阶线性系统的一个变量,取x为描述系统的另一状态变量,即)cos(ϕωω+==tAdtdxx (7-5)从式(7-4)、式(7-5)中消去变量t,可得出系统运动过程中两个状态变量的关系为222)(Axx=+ω这是一个椭圆方程。

椭圆的参数A取决于初始条件x和x 。

选取不同的一组初始条件,可得到不同的A,对应相平面上的相轨迹是不同的椭圆,这样便得到一个相轨迹簇。

0=ξ时的相平面图如图7-9所示,表明系统的响应是等幅周期运动。

图中箭头表示时间t增大的方向。

2.相轨迹的性质相平面的上半平面中,0>x ,相迹点沿相轨迹向x轴正方向移动,所以上半部分相轨迹箭头向右;同理,下半相平面0<x ,相轨迹箭头向左。

第8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第8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线性二阶系统只在阻尼比=0时给予阶跃作用, 将产生周期性响应过程,这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 状态。
实际上,一旦该系统参数发生微小变化,该周 期性状态就无法维持,要么发散至无穷大,要么 衰减至零。
而非线性系统中,除了稳定和不稳定运动形 式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系统可能发生 自持振荡----在没有周期
很小时 作为线性特性处理
较大时 将使系统静态误差增加, 系统低速不平滑性
理想死区特性的的数学描述为:
k(x a) y 0
k(x a)
x a | x | a xa
死区特性可能给控制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它会使 控制的灵敏度下降,稳态误差加大;死区特性也 可能给控制系统带来有利的影响,有些系统人为 引入死区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一定条件下,可进行线性化处理,作为线性系 统来分析。这类系统统称为非本质非线性系统。
但当系统的非线性特征明显且不能进行线性化 处理时,就必须采用非线性系统理论来分析。 这类非线性称为本质非线性。
本章主要介绍分析非线性系统的两种常用方法: 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具有非线 性特性的元件或环节,则此系统即为非线性系统。
x(t) Ae ntsin(d t ) d 1 2n
式中,A、为由初始条件确定的常数。时域 响应过程是衰减振荡的。
可求出系统有一个位于相平面原点的平衡点(奇 点),不同初始条件出发的相轨迹呈对数螺旋线 收敛于该平衡点,这样的奇点称为稳定焦点。
欠阻尼二阶线性系统的响应和相轨迹
3、过阻尼运动(>1)
1.相平面的基本概念
考察二阶非线性时不变微分方程:
..
.
x f (x, x)

描述该系统特性必须有两个变量 x 和 x ,

相平面法_HJ

相平面法_HJ
dx dx dx x x f ( x, x ) d x dt dx
f ( x, x ) x
11
x 例 系统方程 x x 0 ,用等倾斜线法绘制系统相轨迹图。 dx x ) ( x x) x ( x x 解 dx x
为一常数。
根据上式可在相平面上绘制一条线,相轨迹通 过这条线上的各点时,其切线的斜率都相同, 称之为等倾线。如果取不同的值 1 , 2 ,则可 在相平面上绘制一系列的等倾线。
9
( x10 , x20 ) 1
x2
2
3
x1
4
图8-27 用等倾线法绘制相轨迹
相平面中所有等倾线上的短线,组成了相轨迹的切线场。
§8.4
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Poincare在1885年首先提出来的, 它是一种求解一、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图解 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系统的运动过程 形象地转化为相平面上一个点的移动,通 过研究这个点移动的轨迹,就能获得系统 运动规律的全部信息。由于它能比较直观、 准确、全面地表征系统的运动状态,因而 获得广泛应用。
将(4)式代入(2)式整理得
( 4)
1
28
r r (1 r 2 ) 1
有r 0和1 r 2 0两种情况
(1) r 0
x1 0, x2 0 系统的平衡点(奇点)
b P ( x1 , x 2 ) 1 x 2 ( 0,0 )
系统特征方程为
I A (a d ) (ad bc ) 0
2
特征方程的根为
1, 2
a d (a d )2 4(ad bc ) 2
根据特征方程根的性质,可将奇点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自控 试卷

自控 试卷

1. 自控概念: 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2. 反馈控制方式的原理、特点和目的:原理: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原理。

反馈控制方式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特点是不论什么原因,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而出现偏差时,必定会产生一个响应的控制作用,去减小或消除这个偏差,使被控量和期望值趋于一致。

目的:拟制任何内外扰动对被控量产生影响的能力,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3.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2)准确性,要求过渡过程结束后,系统的稳态精度比较高,稳态误差比较小.或者对某种典型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

(3)快速性,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过渡过程时间短、超调量小。

系统的稳定性足够好、频带足够宽,才可能实现快速4. 传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性质:(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m<=n 且所有条数均为实数(2)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4)传递函数G(S)的拉氏反变换是脉冲影响g(t)5. 减少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1)增大系统开环增益或扰动作用点之前系统的前向通道增益(2)在系统的前向通道或主反馈通道设置串联积分环节(3)采用串级控制抑制内回路扰动(4)采用复合控制方法6. 附加开环零点的作用:附加开环负实数零点,将使系统的根轨迹图发生趋向附加零点方向的变形,而且这种影响随开环零点接近坐标原点的程度而加强。

如果附加的开环零点不是负实数零点,而是具有负实部的共轭零点,那么它们的作用与负实数零点的作用完全相同。

范德波尔

范德波尔
线性系统的解:
非线性的解:
x(t ) x0e
t
x0 e t x(t ) ( x0 x0 e t) 1
稳定性:
与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和初始状态有关。只有小范 围稳定的定义
1 0
x0 1 x0 1
x0 t t0 x0 1
当 x0 1 时,非线性系统的响应与 线性系统的响应一样,都是收敛 x0 时,线性系统的响应 1 的。当 收敛,而非线性系统的响应发散。
x(t ) 0 x0 x0
间隙输出相位滞后,减小稳定性裕量,动特性变坏自持振荡。 无特别说明,间隙特性曲线的斜线的斜率为45度角
三、非线性的特点: 例: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
x(t ) x(t )
x(t ) x(t ) x 2 (t ) x(t )1 x(t )
则平衡点为:对所有的
0
x2 (t )
t t0
,当下式成立,状态
x10 , x20 称为
二阶系统在 t 时刻的一个平衡点。
特性:在平衡点处的相轨迹满足
x1 f1t , x10 , x 20 0 x2 f1 t , x10 , x20 0
dx2 0 0 , dx1 0 0
说明:1。线性系统的平衡点只有一个,非线性可以有多个。
2。非线性系统的响应以初始状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系统的自持震荡
频率响应畸变:
输入为正弦信号,输出含有高次谐波信号系统不发生共振不能用迭加原理
例:范的波尔方程
(t ) 2 x (t ) 1x(t ) x(t ) 0 0 x
dx2 dt dx1 dt
平衡点可称为奇点
相轨迹的特点:

(振动理论课件)1-2相轨迹与奇点

(振动理论课件)1-2相轨迹与奇点
非线性振动的定性分析方法
• 非线性振动的定性分析方法是由运动方程出发,直 接研究解的性质以判断运动性态的方法。
•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振动系统可能发生的稳 态运动,如平衡状态或周期运动,以及稳态运动在 初始扰动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
• 在工程问题中,稳态运动往往对应于机械系统的正 常工作状态。这种工作状态必须是稳定的,因为只 有稳定的运动才是可实现的运动。
保守系统的稳定性
➢ 拉格朗日定理 若保守系统的势能在平衡状态处有孤立极小
值,则平衡状态稳定。
保守系统的稳定性
➢ 线性保守系统
线性保守系统为最简单的 保守系统,其恢复力为位 移动的线性函数
f (x) ax
对应的势能函数 V (x) 1 ax2 2
相轨迹方程 y 2 ax2 2E
保守系统的稳定性
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
y 2 2g (1 cos) 2E
l
§1.4 静态分岔
1.4.1 静态分岔
➢ 分岔现象—振动系 统的定性行为随着 系统参数的改变而 发生质的变化
考察系统
x ax x3 0
ε的变化经过0时,系
统相轨迹的性质发生 了质的变化(奇点的 个数、类型)。
§1.4 静态分岔
➢ 设所研究的保守系统的力场依赖于某个参数μ,运动方
程为
x f (x, ) 0
势能函数为
x
V (x, ) f (x, )dx
0
参数变化时,相轨迹随之变化。
若μ经过某个临界值时,相轨迹的拓扑性质即奇点的个数和 类型产生突变,则μ称为分岔参数,μ的临界值称为相轨迹
的分岔值 ,这种相轨迹拓扑性质随参数变化发生突变的现 象称为分岔。
§1.4 静态分岔 1.4.1 分岔点的确定

7.4相轨迹

7.4相轨迹

7-4 相 轨 迹一、相轨迹的概念设二阶系统可以用下列常微分方程描述),(x x f x= 或),(xx f dtxd =式中),(xx f 一般是x 和x 的非线性函数。

该系统的时域解,可以用x 与t 的关系曲线来表示。

也可把时间t 作为参变量,用x 与x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

下面以线性二阶系统为例加以说明。

设线性二阶系统如图7-34(a)所示,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导数如图7-34(b)所示。

即可把系统的阶跃响应用图7-34(c)所示的x 与x 之间的关系曲线来描述,由图可见,xx -曲线同样很直观地表示了系统的运动特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t x 曲线更形象,可获得更多的信息。

显然,如果把方程),(x x f x =看作是一个质点运动方程,用x 表示质点的位置,那么x 就表示质点的运动速度。

用x 和x 描述方程的解,也就是用质点的“状态”(位置和速度)来表示该质点的运动。

在物理学中,这种不直接用时间变量而用状态变量来描述运动的方法称为相空间方法,也称为状态空间法。

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把具有直角坐标xx -的平面称为相平面。

相平面是二维的状态空间(平面),相平面上的每个点对应着系统的一个运动状态,这个点就称为相点。

相点随时间t 的变化在xx -平面上描绘出的轨迹线,表征了系统运动状态(相)的演变过程,这种轨迹称为相轨迹。

对于二阶系统,它的状态变量只有两个,所以二阶系统的运动可在相平面上表示出来。

对于三阶系统,它有三个状态变量,必须用三维空间来描述其相迹,这就比较困难了。

对于三阶以上的系统,要作其相轨迹就更加困难;然而原则上可以将二维空间中表示点运动的概念扩展到n 维空间去。

相平面法是一种用图解求下列两个联立一阶微分方程组的方法。

首先把二阶常微分运动方程),(x x f x= 改写成两个联立一阶微分方程,令1x x =,21x x =∙则有12212(,)dx x dt dx f x x dt ⎧=⎪⎪⎨⎪=⎪⎩ 或 (,)dxx dtdx f x x dt⎧=⎪⎪⎨⎪=⎪⎩ (7-20)用(7-20)式的第一个方程除第二个方程,可得xx x f dx xd ),(1=(7-21) 解(7-21)式就可得相轨迹方程,作出相迹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 相 轨 迹一、相轨迹的概念设二阶系统可以用下列常微分方程描述),(x x f x= 或),(xx f dtxd = 式中),(xx f 一般是x 和x 的非线性函数。

该系统的时域解,可以用x 与t 的关系曲线来表示。

也可把时间t 作为参变量,用x 与x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

下面以线性二阶系统为例加以说明。

设线性二阶系统如图7-34(a)所示,其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导数如图7-34(b)所示。

即可把系统的阶跃响应用图7-34(c)所示的x 与x 之间的关系曲线来描述,由图可见,xx -曲线同样很直观地表示了系统的运动特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t x 曲线更形象,可获得更多的信息。

显然,如果把方程),(x x f x=看作是一个质点运动方程,用x 表示质点的位置,那么x 就表示质点的运动速度。

用x 和x 描述方程的解,也就是用质点的“状态”(位置和速度)来表示该质点的运动。

在物理学中,这种不直接用时间变量而用状态变量来描述运动的方法称为相空间方法,也称为状态空间法。

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把具有直角坐标xx -的平面称为相平面。

相平面是二维的状态空间(平面),相平面上的每个点对应着系统的一个运动状态,这个点就称为相点。

相点随时间t 的变化在xx -平面上描绘出的轨迹线,表征了系统运动状态(相)的演变过程,这种轨迹称为相轨迹。

对于二阶系统,它的状态变量只有两个,所以二阶系统的运动可在相平面上表示出来。

对于三阶系统,它有三个状态变量,必须用三维空间来描述其相迹,这就比较困难了。

对于三阶以上的系统,要作其相轨迹就更加困难;然而原则上可以将二维空间中表示点运动的概念扩展到n 维空间去。

相平面法是一种用图解求下列两个联立一阶微分方程组的方法。

首先把二阶常微分运动方程),(x x f x= 改写成两个联立一阶微分方程,令1x x =,21x x =•则有12212(,)dx x dt dx f x x dt⎧=⎪⎪⎨⎪=⎪⎩ 或 (,)dxx dtdx f x x dt ⎧=⎪⎪⎨⎪=⎪⎩ (7-20)用(7-20)式的第一个方程除第二个方程,可得xx x f dx xd ),(1= (7-21)解(7-21)式就可得相轨迹方程,作出相迹来。

为了便于理解,先讨论大家比较熟悉的线性二阶系统的相轨迹及其特点,以及绘制方法,然后再讨论非线性系统。

另外,不少非线性元件的特性都可分段用直线来表示,故整个非线性系统的运动,可以分段用几个线性方程来描述。

因此,熟悉线性系统的相迹,对讨论非线性系统的相迹也是很有好处的。

二、线性系统的相轨迹及其特点 1、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设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如下022=++n n x x ωξω(7-22) 取xx -为相平面坐标,上式可写成为 2(2)n n dx x x dtdx x dtξωω⎧=-+⎪⎪⎨⎪=⎪⎩或 xx x dx xd n n )2(2ωξω+-= (7-23)由时域分析法讨论可知,式(7-22)所示自由运动形式由特征方程式的根分布特点所决定。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0=ξ的无阻尼等幅振荡 解析法求相轨迹方程:方法①,求解微分方程(7-22)式得)(t x ,将)(t x 求导数得)(t x,最后消去)(t x 和)(t x 中的中间变量t ,即可得相轨迹方程)(x f x = 及相轨迹图。

方法②,对式(7-23)进行积分,求出相轨迹方程)(x f x= 。

这种方法只有当方程可以进行积分时才能采用。

下面分析用这两种解析法求相轨迹方程。

方法①:当0=ξ时,微分方程(7-22)的解为)sin()(ϕω+=t A t x n (7-24)对上式求导数得)cos()(ϕωω+=t A t xn n (7-25)式中22020n x x A ω +=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常量。

将(7-24)式左、右两边乘以n ω,然后平方并与式(7-25)的平方式相加,即消去t ,得相轨迹方程(椭圆方程):122222=+nA xA x ω显然相轨迹是一个椭圆。

方法②:当0=ξ时,方程(7-23)式为xx dx x d n 2ω-= (7-26)对上式积分,同样可得相轨迹方程122222=+nA xA x ω (7-27)当取不同初始值0x 、0x时,式(7-27)在相平面上呈现一簇同心椭圆,如图7-35(a )所示。

相轨迹随时间变化的方向:在xx -平面的上半平面内,0>x ,x 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相轨迹方向自左至右指向x 增加方向;在xx -平面的下半平面内,0<x ,x 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故相轨迹方向应自右至左指向x 减小方向。

所以相轨迹的方向如图7-35(a )中箭头所示。

图7-35(a )相轨迹的斜率:相迹与横坐标轴的交点)0,0(≠=x x,由式(7-23)可知,∞=dxxd ,所以相轨迹垂直地穿过横坐标轴。

由于在相平面上对应每一个给定的初始条件,根据解析函数的微分方程解的唯一定理,可以证明通过初始条件确定的点的相轨迹只有一条。

因此由所有可能初始条件确定的相轨迹不会相交。

只有在平衡点上,由于00=dx x d 为不定,可以有无穷多个相轨迹逼近或离开它,可见这种点相应之下有点“不平常”,因此称为奇点。

图7-35(a)中的坐标原点即为奇点。

当0=ξ时,只有唯一的孤立奇点,而且奇点附近的相轨迹是一簇封闭曲线,这种奇点通常称为中心点。

图7-35(a )(2)10<<ξ的欠阻尼衰减振荡 系统特征根为d n j P ωξω±-=21、 方程(7-22)的解为)cos()(ϕωξω+=-t Aet x d tn可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求得系统欠阻尼运动时的相轨迹方程⎪⎪⎭⎫⎝⎛+=++x x xC x x x d n dn d n ωξωωξωωξω arctan2exp )(0222 (7-28) 式中0C 由初始条件所决定。

方程(7-28)在相平面上是一簇绕坐标原点的螺旋线。

相轨迹移动方向是从外卷入原点,不管初始状态如何,最终相轨迹总是卷向坐标原点,如图7-35(b )所示。

显然,坐标原点是奇点,而且奇点附近的相轨迹均向它卷入,这种奇点称为稳定的焦点。

图7-35(b )(3)1>ξ的过阻尼运动 系统特征根为两个负实根 1221-±-=ξωξωn n p 、令 )1(21-+--=ξωξωn n q)1(22----=ξωξωn n q同理,由方程(7-22)可解得相轨迹方程12)()(102q q x q xC x q x+=+ (7-29) 式中0C 由初始条件确定的常数。

方程(7-29)代表了一簇通过坐标原点的“抛物线”。

当给定不同初始值时,其相轨迹如图7-35(c)所示。

显然,坐标原点是一个奇点,这种奇点称为稳定的节点。

图中1和2为两条特殊的相轨迹。

图7-35(c)(4)01<<-ξ的负阻尼发散振荡 系统特征根为具有正实部的一对共轭复数根,方程(7-22)的解)(t x 为发散振荡,因此,对应的相轨迹是发散的螺旋线如图7-35(d)所示。

由于随∞→t 时,∞→)(t x ,∞→)(t x,因此相轨迹远离坐标原点。

显然坐标原点为不稳定的焦点。

图7-35(d)(5)1-<ξ的单调发散运动系统特征根为二个正实根,其相轨迹如图7-35(e)所示。

同理,坐标原点为不稳定的节点。

图7-35(e)(6)系统微分方程为 02=-x x n ω系统特征根为实根n ω±,由于2nx dx dx xω=对上式积分[与式(7-26)类同],得相轨迹方程122222=-Ax A x n ω (7-30)式中2022x x A n -=ω 。

方程(7-30)是一簇等边双曲线,如图7-35(f )所示。

坐标原点为奇点,其附近相轨迹像马鞍形,故称这种奇点为鞍点。

由图7-35(f )可见,图中曲线1和2为两条特殊的相轨迹。

图7-35(f )综上所述,二阶系统的运动形式与系统特征根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特征根分布,对应着不同的运动形式,以及不同的奇点类型。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图7-35所示。

2、特殊二阶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系统微分方程分别为(1)M x= 由方程可见,系统的两个特征根位于[]s 平面的坐标原点。

因为这dxxd x x=,则有 Mdx x d x= 对上式进行积分,得系统的相轨迹方程A Mx x =-221 式中0221Mx x A -= ,相轨迹是一簇抛物线,如图7-36(a)、(b)、(c)所示。

图7-36(a)、(b)、(c)(2)M xx T =+由上式可见:系统的两个特征根分别为0、T1-。

另外,M x= 满足方程M x x T =+ ,因此,M x= 为一条相轨迹。

由于dxxd x x=,将它代入方程M x x T =+ 并整理成如下形式 xT x M dx xd -=显然上式是系统相轨迹的斜率方程。

令a dxxd = ,a 为常数,则有等倾线(即等斜率线)方程 1+=Ta M x当a 取不同数值时,可获得不同的等倾线(这里是一簇水平线)。

当∞→a 时,0=x,表明相轨迹垂直穿过x 轴。

当T a 1-→时(在0>T 的条件下),∞=x,表明相平面无穷远处的相轨迹斜率为T1-。

当0=a 时,M x= ,显然M x = 既是一条相轨迹又是一条等倾线。

因为相轨迹互不相交,故其他相轨迹均以此线为渐近线。

该系统的相轨迹大致图形如图7-36)()()(f e d 、、和图7-36)()()(i h g 、、 所示。

在描述非线性系统运动特性的相轨迹中,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奇点”外,还有一种奇线—— 一种封闭的相轨迹曲线,通常称为极限环。

它表示实际系统具有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自振。

在极限环附近的相轨迹,可能卷向极限环或从极限环卷出。

因此,极限环将相平面分隔成内外两个部分。

极限环内部(或外部)的相轨迹,决不可能穿过极限环而进入它的外部(或内部)。

如果在极限环附近,起始于极限环外部或内部的相轨迹均收敛于该极限环,则该极限环称为稳定极限环。

系统呈现稳定的自振,如图7-37(a )所示。

如果极限环附近的相轨迹都是从极限环附近发散出去,则极限环称为不稳定极限环。

这时,环内为稳定区,环外为不稳定区。

如果相轨迹起始于稳定区内,则该相轨迹收敛于极限环内的奇点。

但是如果相轨迹起始于不稳定区,则随着时间增加,该相轨迹将发散出去,如图7-37)(b 所示。

如果起始于极限环外部各点的相轨迹,从极限环发散出去,而起始于极限环内部各点的相轨迹却收敛于极限环,如图7-37)(c 所示。

或相反,如图7-37)(d 所示,则这种极限环称为半稳定极限环。

非线性系统也可能没有极限环,也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极限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