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一、科学与人文各自的目标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是“是什么”;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就越真。

所以,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是独立于人的情感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是“应该是什么”;人文是带有强烈的"终极关怀"的感情色彩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

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

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同时人文虽是求善,但人文却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了,《四书·大学》早已指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8者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而"格物"是研究客观世界,"致知"是认识客观世界,"格致"就是科学,故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

此即,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方向及其结果的应用应该有利于社会、国家、民族与人民,求真也应求善。

求善也须求真。

二、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作用科学给人类以力量,并有助于我们去掌握方法,把握工具并改造世界创造历史;而人文则决定这一目的和探索人类的终极目标。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需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发展新的科学和人文与社会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积极拉动我国经济,和科学的提高执政能力,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结合,经济增长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先从输电线路工程上的一个实例引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输电杆塔的设计,设计人员通常根据结构规范的要求,或设计为角钢结构塔或设计为钢管结构塔或设计为混凝土电杆,而忽视了杆塔的易于攀爬性。

特别是许多超高压输电线路中,有的把塔的脚梯设计在主材的一侧,很短很细,仅供人脚的宽度,没有与脚足够的接触面积,攀爬时费时费力,虽然满足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却没有想一想作业人员如何才能安全、快速、省力的爬到塔顶处理实际问题,尤其是超高压塔,塔体很高,需要有安全的可靠的平台供人在中间累的时候歇息。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设计符合了科学原理,却没有考虑人的使用问题,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了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能够使人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所以科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下面借此引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是求真; 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 就越真。

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摘要: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在希腊人文精神中,科学与人文从未分开,但是近代以来的专业分工以及学科分化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割裂。

科学与人文有不同的内涵,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既有现阶段对立性的一面,也有本源和终极意义上一致性的一面。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才能促进两种文化共同进步,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本文就科学与人文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论述,进而讨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然性,从而体现两者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科学;人文;对立统一;融合1 引言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中国海洋大学举办了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来自不同领域的众多学者围绕科技、人文等问题热烈互动。

管华诗[1]在致辞中表示,科学与人文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双翼,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对于科学与人文的概念问题,吴国盛[2]认为“人文”一般有三种所指:一是对最高价值、终极关怀的诉求;二是把人作为最高价值的人本主义;三是文史哲艺学科的研习。

“科学”也有三种指称:一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知识;二是特别属于希腊-欧洲文明的人文形式和知识传统;三是近代以来以牛顿数理科学为典范的自然知识体系。

虽然近代以来科学界与人文界存在众多分歧,但更多理性之人认识到,二者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并将统一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本文试图从科学与人文的内涵和外延出发,论证两者的辩证关系和发展方向。

2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关系,可以分为下面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对象、理论特征、研究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的直接的对立性关系。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它所揭示的是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中所蕴含的实质性内容。

自然辩证法考试——人与自然、科技关系

自然辩证法考试——人与自然、科技关系

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联系和区别?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

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石。

第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

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

第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

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2、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答它深刻揭示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和人文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科学是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而人文则是一种通过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现象来揭示人类行为和思
想的方法。

虽然它们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首先,科学和人文是互相促进的。

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的支持,因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了解人类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而人文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的支持,因为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人文研究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

其次,科学和人文是相互调和的。

科学研究的结果常常需要人文的解释和理解,而人文研究的结论也需要科学的支持和验证。

例如,对于一个文化传承的现象,人文学者需要通过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来解释它的产生和变化,而科学家则可以通过生物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来解释其发生的机理和原因。

最后,科学和人文是共同构建人类文明的。

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人文学者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而人文的价值观和思想可以引导科学家更加谨慎地处理科技发展,避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综上所述,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和人文的相互促进、相互调和和共同构建人类文明,不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科技与人文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领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科技的发展为人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而人文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则对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因此,科技与人文应该被视为同等重要的领域,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首先,科技的发展为人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交流,这为人文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另外,科技的应用也为人文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其次,人文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对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许多伦理和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失去控制权,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道德争议等。

在这些问题上,人文的思考和价值观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道德底线。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没有道德,但科学家有。

”科学家应该在科技发展中秉持人文的价值观,遵循伦理准则,以确保科技的应用符合人类的利益和道德要求。

反方辩手观点:科技与人文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它们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科技注重的是技术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而人文则关注的是人类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将科技与人文混为一谈,可能会导致科技的功利化和人文的边缘化。

首先,科技的发展注重的是技术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科技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生产力,而不是追求人类精神的升华。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关注的是机器的智能程度和效率,而不是人类的情感和意识。

将科技与人文混为一谈,可能会导致科技的功利化,忽视人类的精神需求。

其次,人文关注的是人类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人文领域的学科如文学、哲学和艺术,强调的是人类的情感、思考和创造力。

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时间和深度的思考,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追求效率的特点与人文的价值取向并不相符。

自然辩证法论文:怎么看待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论文:怎么看待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论文题目:科学与文化的关系班级:硕研12-6班姓名:***学号:**********科学与文化的关系陈万昊硕研2012级6班2012020601摘要:随着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加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强,科学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与文化的冲突、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中存在许多亟待探讨的课题。

本文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论述科学发展、文化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一致性,阐述了科学和文化的互动和整合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科学社会文化人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

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按照科学系统论的观点,科学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是开放的;科学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形成自身的结构、功能并发生进化。

与科学系统关系最密切的外部环境系统是文化系统,它是科学系统的母系统,对科学的生存和进化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级层次,文化系统又是该系统的子系统。

由于文化背景具有时空特性,不同的“文化层面”和“文化模式”将产生不同形态、不同模式的科学,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各自科学发展的殊途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本文试图从科学和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一、科学与文化的发展互动对科学和文化研究,还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

科技与人文之间的辩证关系

科技与人文之间的辩证关系

科技与人文之间的辩证关系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论述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一、科技“”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

早期,指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力大大增强。

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即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因此科技是由科学精神为二、人文人文由一系列的哲学和道德观点构成的,它强调人(个人的和集体的)的价值和行为;人类关怀、生命关怀是人文的核心问题;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

三、科技与人文互相渗透、缺一不可从“科技”和“人文”这两个词的字面解释上看,前者指“运用已知的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进行发明创造”,属于求实的范畴,其中隐含了“客观”的成分;而后者指“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属于求善的范畴,其中隐含了“主观”的成分;所以,两者看似是互不干涉的、是可以各自平行存在着的,甚至感觉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科技”与“人文”一直以来是互相渗透并且缺一不可的。

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一下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不应该认为科技仅仅是植根于理性的思辨;它和美学、伦理、宗教信仰、经济、社会、政治科学都是休戚相关的。

纵观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多科学技术,其实是人类思想的体现,例如,金字塔、东正教堂、欧洲的大教堂,等等,这些都是当时人类文明进步和技术成就高度结合的完美体现。

至于现代技术,更是基于人类对美好、便捷生活的向往和高度发展的科学原理,其次,再来看一些历史事件:西班牙医生、解剖学家塞尔维特不惧怕在火刑柱上牺牲,而坚持自己肺循环的发现;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布鲁诺,不惧怕被逮捕入狱、不惧怕火烧死刑,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意大利物理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不惧怕人身自由将会受到限制,仍然写成了《世界雨个最伟大的对话》;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的主要编辑者狄德罗,不惧怕被教会关押,一生提倡科学和理性。

人文和科学的关系

人文和科学的关系

人文和科学的关系人文和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非常紧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将人文和科学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然而,在深入思考人文和科学的本质后,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和科学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人文和科学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文和科学的概念。

人文是指人类的文化、思想、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它关注人类的精神和文化层面。

科学则是指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知识体系,它关注的是客观规律和自然现象。

人文和科学的研究领域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重要途径。

二、人文和科学的互动关系人文和科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首先,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的支持。

科学家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

例如,物理学家需要有一定的哲学和历史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其次,人文的研究也需要科学的支持。

例如,历史学家需要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文献的数字化和存储,以便更好地进行历史研究。

再者,科学和人文的相互渗透也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生物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既关注人类的生物学基础,又关注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人文和科学的融合人文和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了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和科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例如,数字人文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和人文学科相结合,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再例如,人文医学的发展,将医学和人文学科相结合,实现了对病人整体的关注和治疗。

人文和科学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科的交叉和发展,也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四、人文和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人文和科学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人文学科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人类精神的提升和价值的实现。

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生活的改善和科技的进步。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有人认为科学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力量,取代了人文,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人文可以对科学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第一步:科学与人文的定义科学是一种由观察、实验和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它致力于在自然界中寻找普遍性规律和解释现象。

而人文则是涉及人类文化、审美、历史等方面,主要关注人类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的问题。

第二步:科学与人文的互动科学与人文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离的。

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例如,在阐述科学成果时需要语言表达的技巧,科学发展也需要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思考。

同样,人文研究也需要科学知识的支持,例如,考古学需要科学技术支持,历史学也需依赖史料分析等方法。

第三步: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合作科学与人文领域在某些时候也可能会产生冲突。

例如,一些科学研究可能会侵犯人的权益,这时候人文领域就要起到保护作用。

同时,人文领域也可能会产生与科学知识相冲突的观点,这时候也需要科学的证据加以验证。

不过,科学与人文还有着很多的合作空间。

例如,一些交叉学科的研究,如科学史、文化人类学等,就需要融合科学与人文的知识来进行探究。

此外,科学知识的发展也可能为人文领域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为人文学科的发展带来新动力。

第四步:科学与人文的平衡科学与人文都有其独立的价值,但也都需要相互补充和支持。

我们应该把握好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不能单独强调其中一方,而将另一方忽视。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式,探求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拓宽知识的视野,促进人文和科学的双方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对立或平行,而是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走向真正的融合需要科学家、人文学者和全社会一起努力,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从而造福人类文化的进步。

最新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最新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一、科学与人文各自的目标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是“是什么”;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就越真。

所以,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是独立于人的情感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是“应该是什么”;人文是带有强烈的"终极关怀"的感情色彩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

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

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同时人文虽是求善,但人文却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了,《四书·大学》早已指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8者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而"格物"是研究客观世界,"致知"是认识客观世界,"格致"就是科学,故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

此即,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方向及其结果的应用应该有利于社会、国家、民族与人民,求真也应求善。

求善也须求真。

二、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作用科学给人类以力量,并有助于我们去掌握方法,把握工具并改造世界创造历史;而人文则决定这一目的和探索人类的终极目标。

科学和人文的辩证关系

科学和人文的辩证关系

科学观念: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一篇关于通识教育的几个问题和对现在哲学上关于科学方法及科学发展观的误解的批判的文章。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困惑和误解(这些误解始终阻碍着在通识教育中急需的科学和人文要素的相互补充和建设性综合)作者认为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哲学基础都被广泛的误解了:由于文化落后而产生的哲学偏见经常声称这两点是根本上不相容的,很不幸这个观点没有被逐渐遗忘。

科学仍被用荒谬的机械的还原论来认识,但这只是一副科学的漫画(由很大程度上对现代科学和最新的哲学上的科学发展观无知的人文学科的代表所画),这些人文学科的捍卫者们经常增加了现有的矛盾因为他们对人文学科的哲学基础持有一种同样扭曲的观点。

人们犯的错误可被分别分类为“还原性”和“诱惑性”谬误,它声称科学要么忽视(或许它的科学方法并不能帮助忽视它)要么辩解人类的最基本价值观,科学在这被指控为还原性谬误。

通常同一组别的思想家认为人心有许多方面,他们特别关注道德,宗教和艺术这些包含不可约束的精神因素的方面,因此它们永远不能被科学方法解释,无论这些方法有多么先进。

作者称这些为诱惑性谬误因为这些谬误通常被那些沉溺于威廉詹姆斯所说的“空想的”即一厢情愿和感情用事的思想的人所犯。

诱惑性论点和其相对照的还原性论点之间的僵局只能被一个建设性合成(保留和发展任何我们可能从浮夸的废话或者严格的苦行中所发现的有效的建议和重点)所克服,无论是“something more 加之”的哲学还是“nothing but 只不过”的哲学都不能做到,只有一个被“what is what 什么是什么”的问题所坚定指导的方法能够避免以神秘解读事实,同时避免事实偏离了实践证明它们所应有的样子。

这样一种哲学观念,如果还没有被完全完善的话,将是会非常幸运能去完善它的。

特别是在美国思想的大熔炉中,我们发现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中有价值的因素正逐渐联合为一个新的整体:实用主义(Peirce, James, Dewey,Mead, Otto, Kallen, and Hook);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Perry, Holt,R. W. Sellars, Drake, and Santayana);科学的经验主义(Bridgman, Hull, Tolman, Lundberg, N. Wiener, P. Frank,6.Morris,Northrop, Carnap, Reichenbach, Nagel, and others);自由主义(美国的人文主义)集中制派别,所有的这些思想潮流让人们认为这像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在二十世纪的续集。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1. 导言人类有很多种能力,有的人长于思考科学问题,有的则善写诗意文学。

我们已经意识到,人类的能力非常广泛和多样化,但我们很少探究各种能力间的重要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是,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2. 科学是什么?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科学家之间共同发展出来的,用于寻找关于自然世界中的规律性的解释。

这种方法通常表现为将想法用严格的逻辑结构建立起来,使用客观的数据来验证或证伪一个假设。

3. 人文是什么?人文可以理解为那些关于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的学术研究领域。

它们通常与艺术、文学和哲学有关,也和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有关。

人文研究注重人类的个体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和精神方面重要的问题。

4.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虽然科学和人文在方法和研究主题上有所不同,但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优点和不足。

科学有着成熟的方法和严格的验证,但它通常局限于探索物质世界,而无法处理主观经验和价值观问题。

相比之下,人文具有更广泛的文化表现形式,再加上它能够处理主观感觉、情感和价值观念。

5. 科学和人文之间的辩论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一直广受争议。

科学家和文艺工作者之间的许多辩论都涉及到如何看待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认为,科学和人文之间有天然的对立关系。

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科学上,那么我们就会好奇地了解自然世界,但在文化和价值方面可能会失去判断力。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关注人文,我们可以了解我们已经构建的文化,但却可能在决策时缺乏数据支持。

6. 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合作最佳情况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辩论可以转变为一种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可以为人文提供支持,而人文可以为科学在它的物质调查之外提供广泛的视角。

例如,可以将人文对历史的了解与数字内容分析相结合,这种合作可以加强我们对过去事件和文化的深入理解。

7. 结论:最终,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探索中,科学和人文领域之间的合作必将越来越重要。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何谓文化,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写道:“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义上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就是人化,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在上世纪50年代末,文化被分化为两种概念,一种是人文学者的文化,一种是科技专家的文化,即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

文化被概念分化的原因也来自各个方面。

由于近代科技革命带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以自然科学研究为基础,关注客观的自然界,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追求真实性,科学理性至上的科学文化应运而生。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共同构成了科学文化的内核。

理性与规范是科学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批判与创新是科技文化的根本使命,效率是科技文化的组织功能要求,它们构成了科技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基本架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科教强国”等一系列以科技为主题的国策,大力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

人文文化相较于科学文化更为古老,自人类存在起人文文化便开始萌发,并在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

人文文化以人文科学为基础,以伦理、哲学、艺术、宗教等为指向,以人为本,探索人类实践活动中所蕴涵的人文问题,求善,求美。

人文文化体现在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生观等方方面面。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华大地上马克思主义思想被引入和深入学习,经过众多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最终得以在我国确立。

进入新世纪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了我国人文文化的主导。

并且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传统人文文化也被当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将我国的人文文化推向各地,成为了人文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

由此可见,我国的人文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并且不断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科学与人文含义辨析

科学与人文含义辨析

收稿日期:2009-01-17作者简介:熊华勇(1963—),男,湖北襄阳人,襄樊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科学与人文含义辨析熊华勇(襄樊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摘要:在历史层面,广义的人文指整个人的世界,即人化世界或文化世界;狭义的人文指向人的价值理性、价值关怀,与科学相知相融。

人文、科学,二者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整体。

即使在教育过程中,它们也水乳交融,不可割舍。

关键词:人文;科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9)06-0035-05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人文精神大讨论直到现在仍余波未尽,争吵得沸沸扬扬。

从宏观上言,这是受人类对其永恒主题———人之所以为人之探索这个内在特性所规定;微观上看,这一方面是由于现实中,从校园内到社会上,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不断的有违背人性、缺乏人文精神的恶性事件出现,如自杀、他杀、报复环境、报复社会等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观念偏颇,理论概念认识不清,导致了指导思想不端正。

这其中,来自现实的原因可能更重要一些,但学术上的原因也不可忽视。

因为现实的原因落在实践的层面,学术上的原因落在理论的层面、认识的层面;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理论的错误会直接导致实践的乖戾。

在目前尚在持续的有关科学与人文话题的讨论中,“科学”、“人文”两个概念的厘定仍是问题的焦点。

本文拟就这两个概念的含义谈谈个人看法。

一、现状概览始于1993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直接导源于1978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非人性非人化的事件和现象,是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之矛盾在学术界的集中反映。

这场讨论所开启的学术繁荣局面又反过来促进了争鸣交流的进一步深入。

目前学术界正在热烈讨论的“科学与人文”话题,应可看作这场讨论的余绪和又一高潮,它有力配合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学术服务于实践的宗旨。

但目前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科学与人文应“整合”应“融合”。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科技对人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文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首先,科技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文学科研究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使得人文学科能够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还原历史场景、模拟社会行为,为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

其次,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形成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如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等。

这种交叉融合不仅拓宽了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科技对人文学科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

通过网络平台,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思想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与更多的人分享和交流。

这样的传播方式不仅提高了人文学科的影响力,也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综上所述,科技对人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为人文学科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也推动了学科的传播和推广。

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反方辩手观点,科技对人文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文领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下降。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追求物质和技术的进步,忽视了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这导致了人文学科的研究和教育受到冷落,人文价值逐渐被边缘化。

其次,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面临大量的信息,但往往缺乏深度和思考。

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的刺激和娱乐,而忽视了对于人文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

科技与人文的辩论辩题正方,科技对人文的影响更为深远。

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人文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技的发展为人文领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比如,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各种人文知识,同时也为艺术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其次,科技的发展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

例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古籍的保存和翻译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科技的发展也为人文领域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

比如,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创新,为人文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名人名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观点,说明了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人文领域,科技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文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可能性。

反方,人文对科技的发展更具价值。

虽然科技对人文领域有一定的影响,但人文领域对科技的发展更具有价值。

首先,人文精神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未来的想象,而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其次,人文领域的发展为科技提供了更多的内在动力。

比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都会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造力,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动力。

最后,人文领域的发展也为科技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人文学科的发展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想支持和应用场景。

经典案例,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中,不仅注重科技的应用,更注重人文情感的体验。

他曾说过,“设计不仅是外观,更是内在的东西。

”这说明了人文情感对于科技产品设计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虽然科技对人文领域有一定的影响,但人文领域对科技的发展更具有价值。

只有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力量,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进步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人文科学

自然辩证法与人文科学

自然辩证法与人文科学自然辩证法与人文科学是两个看似相反却密切关联的学科领域。

自然辩证法是指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强调事物的发展演变和相互依存性。

而人文科学则是以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人文科学的关系及其对人类认识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辩证法思维。

辩证法思维是一种从整体上看待世界的方法,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推理。

在自然辩证法中,重要的概念包括矛盾、发展和统一。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和冲突,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发展指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演化过程;统一则指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平衡状态。

二、人文科学的基本特点人文科学是一门探讨人类行为、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的学科。

它包括哲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人文科学研究人类内心的感受、意义的创造、道德与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人们了解和解释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三、自然辩证法与人文科学的关系虽然自然辩证法和人文科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人文科学研究的基础。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活动也受制于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

因此,人文科学必须借鉴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深入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其次,人文科学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重要的人类实践数据。

自然科学研究需要适应和解释人类社会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正是由人文科学提供的。

比如,在环境保护领域,自然辩证法需要借助人文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解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自然辩证法和人文科学共同促进人类认识的进步。

两个学科领域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可以推动我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入。

通过自然辩证法和人文科学的研究,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变化,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幸福作出更有效的贡献。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五大区别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五大区别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五大区别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区别可以归为对象、主体、场景、知行和知识等五个方面。

人文学科“老生常谈”的程度在不同场景和语境下会有相当大的出入。

忽视/无视生产力的基础和推动作用,以及阈于传统和“地方”,会加重“老生常谈”。

关于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区别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近日看到一文:学术追求创新,但人文学科的问题大都是“老生常谈”!文章的观点颇有意味。

无独有偶,在郑永年看来,无论是“国学”还是“西学”,大部分人还是做着没有附加值的重复性劳动;主要也是指人文学科。

本文就因此说起,探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5点区别。

自然科学的含义较为明确,“人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相对来说显得模糊。

一般来说,人文和社会科学都以“人”及其认知和行为为研究对象,相对而言,人文科学关注个人内心的各种心理活动,如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再由个人抽象到人作为“类”,简言之,研究人性。

人是社会动物,人组成社会,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

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人生的舞台,反过来,也正是个人的参与构建起社会。

社会科学以由个人的知与行集成的经济、管理、政治、文化等活动为研究对象。

个人与社会不可分割,故有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合并起来的“人文社会科学”之称。

相对而言,以个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带有较多主观色彩,社会科学因其对象涉及更多主体间性以及较大的时空跨度而较为客观。

本文主要讨论人文科学。

在称谓上,人文科学与人文学科,前者侧重学术内容的整体性,后者则相对松散。

为一致起见,本文沿用“老生常谈”文中的“人文学科”。

另,人文学科的价值毋庸置疑,本文不再就此赘述。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区别可以归为对象、主体、场景、知行和知识等五个方面。

其一,对象差异和由此所致的不同认识过程作者论述道,自然科学是“从未知到已知”。

自然界无穷无尽,实乃“无界”,在人类知识的边界之外全都是未知世界,因而自然科学永远有未知在前头,《科学(实际上含技术——笔者):无尽的前沿》,是范内瓦·布什在70余年前大作的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一、科学与人文各自的目标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是“是什么”;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就越真。

所以,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是独立于人的情感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是“应该是什么”;人文是带有强烈的"终极关怀"的感情色彩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

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

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同时人文虽是求善,但人文却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了,《四书·大学》早已指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8者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而"格物"是研究客观世界,"致知"是认识客观世界,"格致"就是科学,故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

此即,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方向及其结果的应用应该有利于社会、国家、民族与人民,求真也应求善。

求善也须求真。

二、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作用科学给人类以力量,并有助于我们去掌握方法,把握工具并改造世界创造历史;而人文则决定这一目的和探索人类的终极目标。

人类的诞生到世界的消亡本身就是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过程。

从价值观取向来看,人类信奉和依赖的价值体系是多方面的,如:理论认识上的真、艺术追求美、社会政治上的权、经济上的富、社会及个人引为上的善、宗教信仰的圣等等。

现代科技文明的突飞猛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都为现代社会物质的追求提供了便利。

而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脱离人本来谈价值,当然更无法脱离科学价值本身谈人文。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特别是近代以来,科技文化日渐彰显,逐步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工具理性膨胀,可是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的负效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时,人们呼吁对科技发展实行社会控制。

要实现这种控制,就必须依靠人文学科来指明方向。

从经济发展来看,也需要人文设计,人文咨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和人文理念深度融合,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是“动物式”的觅食,它也是一种人文活动,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层面。

经济活动中大量的问题,例如,怎样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兼顾公平等等,必须借助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来解决。

从民族素质来看,一个民族的落后,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更深层的还有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落后。

我们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只是“技”不如人,在伦理道德观念意识方面要先进得多,甚至由此导出要赶上发达国家,主要在科技教育方面用力就够了。

其实,一个具有深刻人文传统的民族,并非不能成为“科学”的民族,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学技术实力当然必不可少,但同样不可忽视的就是其人文实力,它体现了该民族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该民族精神成熟的程度,这种人文实力不可能期望完全从科技教育得到。

它必须依赖于人文教育。

三、人文与科学的其他差别1、对象之异可以一言以蔽之:人文科学的对象是人(并特别指人的精神、思想、心灵,泛指直接相关的人的文化),而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或泛指一般却也是具体的并非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或曰物质世界。

这样说来虽似简单,然而,其他种种不甚简单的区别盖源于此。

2、视角之异一个苹果,画家会注视它的形态、色调,生物学家或营养家则关注的是它的肉质、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成分。

同样面对人,哲学家关注的是人的信仰和观念,文学家关注的是人的万象生活,画家关注的是人的神态以及人体的线条、色彩;然而,解剖学家关注的是人的骨骼、脉络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分子生物学则深入到人的基因结构。

人文与科学用不同的视角看人和物。

3、方法之异文学是形象的,绘画是直观的,音乐是通过音律去直观和表达形象的,……它们都不靠概念说话,它们用形象、色彩、音律来说话,而这正是心灵“说话”的方式。

灵魂不能如力学公式那样表达,神凝不能如数学方程式那样求解。

人文靠直觉,虽然也有逻辑,但那不是三段式逻辑,它最好被称为生活的逻辑,它不是演绎的工具。

科学靠概念、靠抽象、靠逻辑,科学虽然也靠直觉,并且非常重视直觉,但高奏凯歌的总是逻辑。

人文科学家永远珍爱直觉,而只有少数(自然)科学家偶然出自心底地歌颂直觉的胜利。

视角不同,切入的方法、手段乃至术语也不同。

4、形式之异十个画家给你画画,画出来的准保是十个样子,也许个个像你,却又个个不同。

十个指挥家指挥第九交响乐,同一篇乐章,演奏出来的将是细听起来不同的十支曲子。

“灵魂随着神灵游历”(柏拉图语)。

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成千上万,同一主题的自然科学概念与命题却只有一个(若有多个,则必须彼此等价,在彼此等价的意义下,即逻辑的意义下,也就只有一个)。

也许在拓扑的意义下,那十个不同的画像仍是一个,然而,拓扑恰好是科学的尺度。

5、追求之异这是对目的之异的进一步阐释,人文追求善与美,科学追求真。

人文也追求真,却视终极关怀为人文关怀,为至善至美。

科学与美,甚至与善也有关系,但其立足在真,最终之存在形态亦为真,至真至实。

6、风格之异以上所述各异大体决定了风格之异,但仍值得单独一提,“科技以不断推翻陈说、标新立异而高歌猛进;而文化却不能完全丢掉自己立于其间的历史和传统,相反,它步步退却(寻根),不断返回存在的本源去发现生活的意义”(贝尔语)。

人文科学有极高的主客体同一性,它是在自己研究自己,虽然异彩纷呈,却总是在追问那个本来的人,因而其风格是故事般的,史诗般的;(自然)科学则是主客体明显分离的,是人在研究他之外的东西,斩钉截铁,一锤定音,是科学的风格。

7、时间区别之异严格地说,现代一词主要是用来刻画(自然)科学的,科学技术不断地追求现代化,如生产、产业、经济的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

然而,对于人文科学来说,主要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当然,也有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之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之分。

但是,这并非贱贵之分、衰兴之分,并且,现代的人们以一种特别的尊敬去欣赏古典文学,以极大的热情再奏古典音乐,并且,这种阅读、欣赏、演奏决不只是单纯的怀旧,而是溶合于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至于自然方面,如果分别就科学与技术来说,科学还时而出于对逻辑的尊重间或地回首一下它的过去;技术真的就是一往无前,不断地更新换代了。

在科学技术领域更关注落后与先进之分、陈旧与时尚之分。

人们不会像欣赏古典音乐、古代绘画那样去欣赏古典的印刷术,欣赏古代的结绳计数法,如果真有欣赏,那可能是远离科学而以人文视野观之了。

令人担忧的趋势:科技崇拜与人文失落科技力量作用于现实世界,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艺术家既带来新鲜素材,又带来艺术观念、形式、手段的变化。

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

影视艺术是与现代科技最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

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乐器、画具、雕塑材料、建筑材料的产生、演化就与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

乐器制作工艺的进步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与录音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5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的发展对音乐艺术又形成了一次巨大冲击。

绘画材料的运用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一些新材料乃至日常生活用品本身成为绘画内容。

今天的电脑绘画技术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手段。

找回失落的人文科技的巨大力量使20世纪的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也成为20世纪人类的图腾。

对科技的崇拜导致人们对于科技力量的误解,以为享用那些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最新科技产品,就能获得莫大的快乐,但事实上,享受科技与获得幸福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科技产品的确能够带来感官快乐,但人的幸福观的真正来源还是他本人的人文素养,也就是他所接触的人文文化的熏陶。

对于人类的幸福而言,科技与人文,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在于把二者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次序和位置。

如果只重视科技发展,忽视人文建设,必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李恩来博士在《明天的我——生物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未来》一书中对这种情况表示深深的担忧。

虽然20世纪的生物学与医学固然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克隆技术、生育控制、器官移植、抗衰延年、变性整容等方面的发展和突破,使人类在征服自然和自我进步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李恩来认为,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已经引起了一些激烈的法律和伦理学方面的社会争论。

如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克隆人技术打破传统生育观念和生育模式,使人伦关系发生模糊、混乱和颠倒,性别选择技术带来性别比例的失调,优生学新技术干扰了传统的婚姻与亲子关系,造成家庭结构的不稳定,等等。

远不止如此,现代机器对人性的异化,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戕害,核子武器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还有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粮食不足、生态失衡,等等。

人类似乎越来越不能在这个数字化的地球上奢谈什么诗意地栖居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了。

一切似乎都在应验英国科学家皮尔逊的责难:科学的成长消灭了生活的美和诗意。

正是在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20世纪,人类也品尝到人文失落的苦涩。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的现代都市人,尽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烦恼与焦虑没有丝毫减少,有时反而更多。

一些人文学者悲观地预测,人最终将完全臣服于技术。

还有未来学家这样描绘将来的人类:四肢由于运动减少而将退化,大脑由于过度思考而异常发达,大脑重量将占到体重的1/3左右,所有的饮食需求将通过一根插到胃部的营养输送管来提供,而人类的双脚将退化成鹰爪状,以便能站在一根钢制的横梁上。

当今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

现代科技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娱乐享受,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的信仰危机、道德沦丧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不少西方学者看来,伴随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消费文化,已经变成一种令人生畏的意识形态,“多数大众性娱乐最终会沦落为‘反生活’的东西……它们最终会导致这样一种世界观:进步就是占有更多物质财富,平等就是大家都向低的道德水准看齐,自由就是无止境地但又不负责任地追求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