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下
基础化学实验Ⅰ(下)
基础化学实验Ⅰ(下)实验一、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1. 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指定质量称样法和递减称样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答:称量有三种方法:直接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递减称量法。
指定质量称量法:此方法称量操作的速度很慢,适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最小颗粒应小于0.1mg )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
在直接配制标准溶液和试样分析时经常使用指定质量称样法。
递减称量法:此称量操作比较繁琐。
主要用于称量过程中样品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空气中的CO 2发生反应的试样。
2. 使用称量瓶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试样不致损失?答:将称量瓶取出,在接收器的上方,倾斜瓶身,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
当顷出的试样接近所需量时,一边继续用瓶盖轻敲瓶口,一边逐渐将瓶身竖直,使粘附在瓶口上的试样全部进入称量瓶中,然后再盖好瓶盖,称量。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1.HCl 溶液与NaOH 溶液定量反应完全后,生成NaCl 和水,为什么用HCl 滴定NaOH 时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而用NaOH 滴定HCl 溶液时却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答:HCl 溶液与NaOH 溶液,相互滴定两种指示剂均可采用,但是考虑到终点颜色的观察敏锐性一般黄色到橙色,无色到红色容易观察,因此采用上述方法。
2.滴定读数的起点为什么每次最好调到0.00刻度处?答:因为滴定管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管内刻度不完全均匀的现象,每次滴定都从0.00刻度开始,能消除系统误差。
实验三、混碱分析1. 双指示剂法的测定原理是什么?答:用HCl 溶液滴定Na 2CO 3 为例。
H 2CO 3 为二元酸,离解常数分别为p K a1=6.38; p K a2=10.25,用HCl 溶液滴定Na 2CO 3 溶液时c K b1>10-9 ,c K b2=10-8.62 > 10-9,且K b1/K b2=10-3.75/10-7.62=103.87 ≈104,能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NaCl ,第二步的反应产物为CO 2 ,其饱和溶液的浓度为0.04 mol·L -13.8)25.1036.6(21)p p (21pH :11a a 1=+=+=K K 第一化学计量点 9.3)40.136.6(21)p p (21pH :1a 2=+=+=c K O H CO .............................................CO H NaCl HCl NaHCO 22323+↑+=+a 第二化学计量点用HCl 溶液滴定Na 2CO 3有2个滴定突跃:第一个突跃在化学计量点pH=8.3的附近,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第二个突跃在化学计量点pH=3.9的附近,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基础化学实验)
(一)基本操作实验一仪器认领、洗涤和干燥一、主要教学目标熟悉无机化学实验室的规则要求。
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落实责任制,学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三、教学重点:仪器的认领四、教学难点:仪器的洗涤五、实验内容:1、认识无机化学常用仪器和使用方法(1)容器类:试管,烧杯……(2)量器类:用于度量液体体积:如量筒,移液管……(3)其它类:如打孔器,坩埚钳……2、仪器的洗涤,常用的洗涤方法(1)水洗:用毛刷轻轻洗刷,再用自来水荡洗几次,向学生演示洗涤的方法(2)用去污粉、合成洗涤剂洗:可以洗去油污和有机物。
先用水湿润仪器,用毛刷蘸取去污粉或洗涤剂,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荡洗。
(3)铬酸洗液洗仪器严重沾污或所用仪器内径很小,不宜用刷子刷洗时,用铬酸洗液(浓H2SO4+K2Cr2O7)饱和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有油污和有机物的去污能力很强,注意:①使用前,应先用刷洗仪器,并将器皿内的水尽可能倒净。
②仪器中加入1/5容量的洗液,将仪器倾斜并慢慢转动,使仪器内部全部为洗液湿润,再转动仪器,使洗液在仪器内部流动,转动几周后,将洗液倒回原瓶,再用水洗。
③洗液可重复使用,多次使用后若已成绿色,则已失效,不能再继续使用。
④铬酸洗液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毛刷蘸取洗,Cr(VI)有毒,不能倒入下水道,依性质而言CaCO3及Fe(OH)3等用盐酸洗,MnO 2可用浓盐酸或草酸溶液洗,硫磺可用煮沸的石灰水洗。
3、仪器干燥的方法:晾干:节约能源,耗时吹干:电吹风吹干气流烘干:气流烘干机烤干:仪器外壁擦干后,用小火烤干烘干:烘箱,干燥箱有机溶剂法:先用少量丙酮或酒精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倒出,再用少量乙醚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后晾干或吹干。
丙酮、酒精、乙醚要回收。
实验二 酒精灯的使用、玻璃加工和塞子钻空一、主要教学目标:(一)解煤气灯酒精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二)初步学习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和塞子钻孔等操作。
化学实验基础(解析版)
化学实验基础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名称为“球形干燥管”的是( )A.B.C.D.【答案】D【解析】A项,是长颈漏斗,故A不符合题意;B项,是漏斗,故B不符合题意;C项,是分液漏斗,故C不符合题意;D项,是干燥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B.C.D.【答案】A【解析】化学图形中蕴藏着丰富的化信息,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强化化学信息意识。
选项A,蒸发皿用于蒸发溶液,可直接加热,A项正确;选项B,分液漏斗用于随时添加液体、萃取和分液操作,B项错误;选项C,蒸馏烧瓶用于反应容器或蒸馏,需垫石棉网加热,C项错误;选项D,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D项错误。
3.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答案】C【解析】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错;使食盐水中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使用的仪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对;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转移到滴定管中,D错。
4.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CO还原Fe2O3实验时,为防止污染环境,实验完毕,常先停止通CO,再停止加热B.做水的蒸馏实验时,要在烧瓶内加几粒沸石以防止暴沸C.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要立即用NaHCO3溶液冲洗D.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止仪器炸裂【答案】B【解析】A项,做CO还原Fe2O3实验时,实验完毕,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以防止铁被氧化,A错误;B项,做水的蒸馏实验时,沸石可以防止暴沸,所以要在烧瓶内加几粒沸石以防止暴沸,B正确;C项,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若是少量,则立即用大量水持续冲洗,若是大量,则应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持续冲洗,最后在涂上NaHCO3溶液,C错误;D项,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玻璃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导致仪器发生破裂,D错误。
《基础化学》实验(四个内容)修改版2
《基础化学》实验(四个内容)修改版2每个实验室共6个实验台,12组请按照学号由小到大顺序2人一组入座第一实验室电子天平的称量、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目的】掌握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称量方法。
了解电子天平的结构,熟悉其使用规则。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练习滴定操作。
掌握滴定管的正确使用和准确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实验原理】电子天平的称量原理(见绪论)。
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实验中常用的酸碱标准溶液是HCl溶液和NaOH溶液。
由于浓盐酸容易挥发,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因此HCl标准溶液和NaOH标准溶液只能用间接法配制,即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标定其准确浓度。
也可以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标定HCl溶液常用无水碳酸钠,标定反应如下:Na2CO3+2HCl = 2NaCl+H2O+CO2↑化学计量点的pH为3.89,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HCl标准溶液的浓度可用下列计算:c(HCl)=2m(Na2CO3)M(Na2CO3)・V(HCl)式中 m(Na2CO3)为称取 Na2CO3固体的质量;M(Na2CO3)为Na2CO3的摩尔质量;V(HCl)为标定所消耗HCl溶液的体积。
标定NaOH溶液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标定反应如下:c(NaOH)=m(KHC8H4O4)M(KHC8H4O4)・V(NaOH)化学计量点的pH约为9.1,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可用下式计算:式中 m(KHC8H4O4)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M(KHC8H4O4)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V(NaOH)为标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
【实验用品】器材:电子天平(AL104),称量瓶,烧杯(50mL),洗瓶,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滴定台,锥形瓶(250mL),洗耳球。
初中化学下册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实验材料:
1. 盐酸
2. 碳酸氢钠
3. 酚酞指示剂
4. 锥形瓶
5. 均匀玻璃搅拌棒
6. 烧杯
7.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倒入烧杯中。
2. 用酚酞指示剂加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直至颜色变成粉红色。
3. 将盐酸溶液慢慢地加入到含有碳酸氢钠和酚酞指示剂的烧杯中,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 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当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时,产生气泡,并且颜色由粉红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盐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酚酞指示剂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可以用来指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
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戴好实验室护目镜,穿好实验室工作服。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将废液处理好。
3. 实验操作要小心谨慎,不要将盐酸溅到皮肤上,避免受伤。
拓展实验:
1. 尝试使用其他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观察不同酸碱反应的现象和特点。
2. 使用不同酸碱指示剂进行颜色变化实验,比较它们的反应敏感性和变化情况。
化学实验教案初中下
化学实验教案初中下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备氢气,并且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实验器材:锌粉、稀盐酸、试管、氢气收集瓶、火柴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加入适量的锌粉。
2. 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注意要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皮肤。
3. 观察试管内的变化,观察会发现试管中产生了气泡,并且试管壁会变热。
4. 将一氢气收集瓶倒置在试管口,并用火柴点燃氢气收集瓶内的氢气。
5. 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特点,同时可以用湿润的玻璃片将试管口关闭,观察试管内是否会出现水滴。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锌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 2HCl → ZnCl2 + H2。
氢气是一种具有燃烧性的气体,在氧气的存在下会燃烧,产生水。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皮肤或衣物上。
2. 在实验室中使用火柴时要特别小心,避免火灾发生。
3. 在制备氢气时,要注意试管内产生了氢气,不要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4.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气体积累引起危险。
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氢气的生成以及氢气的燃烧特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延伸实验:可以尝试用不同量的锌粉和盐酸进行实验,观察氢气的生成量和燃烧时间的变化。
也可以尝试将氢气收集后用针管进行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和特点。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比较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认识其特征。 2.认识常见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3.通过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准备】 1.酸的化学性质: (1)酸+活泼金属→___盐__+_氢__气____。 (2)酸+某些金属氧化物→___盐__+_水____。 (3)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
(1)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B_D___(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M_g_+_2_H_C_l_=_=_=_=_M_g_C_l_2+_H_2_↑__(_或__N_a_H_C_O_3_+_H_C_l_=_=_=_=_N_a_C_l_+_C_O_2↑__+_H_2_O_)___(只写出一 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溶__液__由__红__色__变__为__无__色____。 (3)有一支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在__金__属__活__动__性__顺__序__中__铜__位__ _于__氢__后__面__,_所__以__不__与__稀__盐__酸__反__应____。
(2)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 枚生锈铁钉、氧化铜粉末,再 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盐酸),观 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镁条与锌粒有_气__泡__产生, 镁条反应更_剧__烈__,铜片 _无__明__显__现__象__
铁钉上铁锈逐渐_消__失__,溶 液变成_黄__色__;黑色粉末逐 渐_消__失__,溶液变成_蓝__色__
2.碱的化学性质: (1)碱+非金属氧化物→___盐__+_水____。 (2)碱+某些盐→___新__盐__+_新__碱____。 3.中和反应: 酸+碱→___盐__+_水____。
基础实验化学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测定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以标准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出酸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量筒、滴定管夹、滴定管、洗瓶、滴定台等。
2. 试剂:0.1mol/L盐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甲基橙指示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滴定管: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分别用待测酸溶液和标准碱溶液冲洗3次,再用待测酸溶液或标准碱溶液润洗2-3次。
2. 准备锥形瓶:用待测酸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
3. 滴定:将锥形瓶放在滴定台上,加入10ml待测酸溶液,然后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
4. 滴定操作:用碱式滴定管滴加标准碱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记录滴定终点。
5. 计算酸的浓度:根据滴定所用的标准碱溶液体积和浓度,以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待测酸的浓度。
五、数据处理1.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待测酸溶液的体积、标准碱溶液的体积、反应方程式等。
2. 计算酸的浓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待测酸的浓度:c(酸)= c(碱)× V(碱)/ V(酸)其中,c(酸)为待测酸的浓度,c(碱)为标准碱溶液的浓度,V(碱)为滴定所用的标准碱溶液体积,V(酸)为待测酸溶液的体积。
3. 计算相对误差: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 |(实验值 - 理论值)/ 理论值| × 100%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酸的浓度为0.0968mol/L。
2. 分析:实验过程中,滴定终点判断准确,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完整。
计算出的酸的浓度与理论值基本一致,相对误差较小。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一、苯甲酸重结晶性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实验:将粗苯甲酸1g加到100ml的烧杯中,再加入50ml蒸馏水,在石棉网上边搅拌边加热,使粗苯甲酸溶解,全溶后再加入少量的蒸馏水。
然后,使用短颈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100ml烧杯中,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滤出晶体。
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短颈漏斗思考:1、该实验为什么在粗苯甲酸全溶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答:为了减少趁热过滤过程中损失苯甲酸。
2、被溶解的粗苯甲酸为什么要趁热过滤?答:若待冷却后过滤,就会有苯甲酸提前结晶析出。
3、为什么滤液需在静置条件下缓慢结晶?答:静置条件是为了得到均匀而较大晶体。
4、冷却结晶时,是不是温度越低越好?答:因为温度过低,杂质也有可能会结晶出来。
二、烷烃的性质(1、燃烧2、取代3、高温分解)氯代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1、混合气体颜色变浅2、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3、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4、可能有晶体析出三、烯的性质(1、燃烧2、加成3、被氧化4、加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3)浓硫酸:催化剂、脱水剂、吸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
(不能用水浴)(6)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物质中,哪些应该在通风橱内操作? ()答案:氯化氢2.高温实验装置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答案: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要求在防火建筑内或配备有防火设施的室内进行,并要求密闭,减少热量损失3.取用化学药品时,以下哪些事项操作是正确的?()答案:其余选项都是4.用剩的活泼金属残渣的正确处理方法是:()答案:在氮气保护下,缓慢滴加乙醇,进行搅拌使所有金属反应完毕后,整体作为废液处理5.试剂或异物溅到皮肤上,处理措施正确的是:()答案:其余选项都是第二章测试1.关于蒸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答案:通过蒸馏可以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
2.简单蒸馏时,蒸馏物的体积一般在蒸馏瓶容积的()答案:1/3-2/33.液体的沸点高于140℃时用()冷凝管答案:空气4.简单蒸馏时,温度水银球对应蒸馏头侧管下线位置偏高,会导致测得沸点()答案:偏低5.蒸馏不能分离以下哪种混合物:()答案:乙醇(95%)与5%水的混合液第三章测试1.关于Rf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同一物质的Rf值是一常数2.薄层层析上行法操作程序,按正确顺序排列:()a.加盖密闭,展开剂借毛细作用慢慢上移b.当展开剂的前沿距薄板另一端约1 cm左右时,取出薄层板,用铅笔轻轻画下溶剂前沿,然后让板上的溶剂自然挥发c.把一定量的展开溶剂倒入层析缸d.将薄层板点样端朝下以一定角度小心地放置在层析缸中,层析缸中溶剂的液面应在离样品原点0.5 cm以下答案:3、4、1、23.点样量的多少分析错误的是()答案:点样量随薄层厚度和分离目的而定,在0.25 mm厚度的薄层上,作定性分离时,一般点样量为点样量可达几十毫克~几百毫克4.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1 薄层板的制备 2选择吸附剂 3展开4 点样5 记录6 显色,7 展开剂的选择答案:2,1,4,7,3,6,55.薄层色谱可用于:()答案:其余选项都是第四章测试1.关于柱层析中的洗脱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一般要求该溶剂的极性应大于样品极性2.装柱时若柱中形成气泡或裂缝,会造成:()答案:样品分离不均匀,造成组分重叠,影响分离效果3.现有少量下列几种物质,纯度都不是很高。
基础化学(实验部分)》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组长:总学分值:总学分:1学分,其中理论0学分,实验实践1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1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0,实验实践16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酿酒工程的全日制本科生,开设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实践教学16学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科学。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方面起着课堂讲授不能替代的作用。
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普通化学实验是学习普通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农科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2、教学目的与要求: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学会正确地使用基本仪器测量实验数据,正确地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掌握一些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检验方法;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整洁、卫生的良好习惯,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继续学好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与难点:(字数原则上控制在260字左右)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进实验室前安全教育及仪器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及防护应对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保证自身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教学内容:1.讲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的用水用电及实验室危险品操作要点。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基础化学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A)磨口大端直径 19mm,磨口长度 26mm (B)磨口小端直径 19mm,磨口大端直径 26mm (C)磨口大端直径 26mm,磨口长度 19mm 3. 在苯甲酸的碱性溶液中,含有( (A) MgSO4 (B)CH3COONa (D)磨口平均直径 19mm,磨口长度 26mm
)杂质,可用水蒸气蒸馏方法除去。 (C)C6H5CHO (D)NaCl )
学号: (单/双)周星期一 二姓 上/下)午三名:
指导教师:
四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 2 分,共 30 分)
1. 有关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可把气瓶内气体用光,以防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 (B)各种压力表可相互通用。 (C)可燃性气瓶(如 H2 、C2H2 等)应与氧气瓶分开存放。 (D)检查减压阀是否关闭,方法是逆时针旋转调压手柄至螺杆松开为止。 2.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通常用 D/H 两个数字表示磨口的规格,如 19/26,表示( ) 。 ) 。
2
搅拌溶解。稍冷,加入 10 mL 新蒸过的苯甲醛。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 流约 40 min,直至反应液透明澄清。 回流结束后,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 20mL,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倒入分液漏斗, 用乙醚萃取三次。水层保留待用。 合并三次乙醚萃取液, 依次用 5 mL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 10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 10 mL 水洗涤,再用干燥剂干燥。 安装好蒸馏装置,缓缓加热蒸出乙醚,然后升高温度蒸馏,当温度升到 140℃时改用空气冷凝管,收集 198℃~204℃的馏分,得到产品①。 将保留的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 30 mL 浓盐酸和 30 mL 水的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 白色固体,抽滤,得到粗品。用水作溶剂重结晶,得到产品②。 14. 本实验的主反应是( ) :
基础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基础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化学实验课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然而,实验课后的习题是检验我们对实验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基础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1)盐酸 + 氢氧化钠→ 氯化钠 + 水(2)硫酸 + 氢氧化钾→ 硫酸钾 + 水(3)硝酸 + 氢氧化钙→ 硝酸钙 + 水2.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有:(1)反应生成的盐是由酸和碱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
(2)反应生成的水是由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氧离子组成的。
(3)反应过程中,酸的酸度和碱的碱度逐渐减弱,直至中和为止。
二、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铁 + 氧气→ 二氧化铁(2)铜 + 硝酸→ 硝酸铜 + 氧气(3)锌 + 铜离子→ 锌离子 + 铜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有:(1)反应中存在电子的转移。
(2)氧化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增加,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减少。
(3)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
三、溶液的浓度计算1.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浓度计算公式:(1)质量浓度(C)= 溶质的质量(m)/ 溶液的体积(V)(2)摩尔浓度(C)= 溶质的摩尔数(n)/ 溶液的体积(V)(3)体积浓度(C)= 溶质的体积(V)/ 溶液的体积(V)2. 浓度计算的注意事项有:(1)质量浓度的单位通常为克/升(g/L)。
(2)摩尔浓度的单位通常为摩尔/升(mol/L)。
(3)体积浓度的单位通常为升/升(L/L)。
四、气体的性质和计算1. 气体的性质有:(1)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体积可以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初中化学下册实验教学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实验教学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化学物质的制备方法;
2. 掌握硫酸铜的制备过程;
3. 熟悉化学实验操作规范。
二、实验原理:
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多种用途。
制备硫酸铜的方法是将铜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烧杯、试管、玻璃棒、玻璃棉等实验器材;
2. 铜片、稀硫酸等试剂。
四、实验步骤:
1. 将适量铜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2. 用玻璃棒搅拌反应溶液,观察反应过程;
3. 反应结束后,将溶液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硫酸溅到皮肤上;
2. 废弃液体要按规定处理,不能随意倒掉;
3.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实验制备得到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可以用来做其他实验或化学反应。
七、实验延伸:
1. 利用硫酸铜溶液进行其他化学实验,如检测还原剂等;
2. 研究硫酸铜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及应用。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硫酸铜的制备方法,并了解了硫酸铜的一些基本性质,对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有了更深的认识。
基础化学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项⽬蒸馏及常量法测沸点液体有机混合物的纯化和分离,溶剂的回收,经常采⽤蒸馏的⽅法来完成。
蒸馏包括常压蒸馏(简单蒸馏)、减压蒸馏、⽔蒸⽓蒸馏等。
减压蒸馏、⽔蒸⽓蒸馏将在后⾯的学习中介绍。
蒸馏、分馏、减压蒸馏和⽔蒸⽓蒸馏都是有机制备中常⽤的重要操作。
⼀般⽤于以下⼏个⽅⾯:(1)分离液体混合物,仅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差别时才能达到有效的分离;(2)测定化合物的沸点;(3)提纯,除去不会发的杂质;(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进⾏浓缩溶液。
沸点是液体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常数。
根据被测液体的量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两种,⽤蒸馏的⽅法来测定液体沸点⽅法叫常量法,此法⼀般需要样品量不少于10mL,适合对热易分解、易氧化的化合物。
当样品量较少时,需要采⽤微量法测定沸点。
本次实验利⽤蒸馏操作进⾏常量法测液体沸点。
⼀、实验⽬的1.了解蒸馏的原理及沸点的意义;2.掌握蒸馏装置仪器选择、连接和拆卸;3.掌握常量法测定沸点、分离提纯⼄醇以及简单蒸馏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所谓蒸馏就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变为蒸⽓,⼜将蒸⽓冷凝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
蒸馏装置是由蒸馏(热源、蒸馏瓶、温度计)、冷凝(冷凝管)、接收(接液管、接收器)三个部分组成(如图7.1)。
图7.1蒸馏装置图当液态物质受热时,由于分⼦运动使其从液体表⾯逃逸出来,形成蒸⽓压,随着温度的升⾼,蒸⽓压增⼤,待蒸⽓压和⼤⽓压相等时,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沸点。
每种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在⼀定的压⼒下均有固定的沸点。
在蒸馏液体混合物时低沸点组分“优先”沸腾,被蒸出来,沸点⾼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的则留在蒸馏瓶中,由此,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的。
但在蒸馏沸点⽐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些,故难于达到较好的分离和提纯的⽬的,因此,蒸馏对于沸点相差较⼤(如相差30℃)的液态混合物进⾏分离和提纯,效果较好。
伴随蒸馏的过程中,由此可测得液体混合物不同组分的沸点。
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分层练习)(解析版)九年级化学 下册
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分层练习)1.(2023·江苏南通·统考中考真题)“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涉及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溶解粗盐B.过滤杂质C.蒸发结晶D.熄灭酒精灯【答案】D【解析】A、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加速溶解,该选项操作正确;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该选项操作正确;C、蒸发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选项操作正确;D、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D。
2.(2023·江苏南京·中考预测)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D.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答案】A【解析】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是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应是研钵。
故选A。
3.(2023·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的操作,正确的是()A.溶解B.过滤C.蒸发D.熄灭酒精灯【答案】A【解析】A、在烧杯中溶解粗盐,用玻璃棒搅拌,故A正确;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尖端紧挨烧杯内壁,故B错误;C、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不用烧杯,故C错误;D、不能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D错误。
故选A。
4.(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A.溶解粗盐B.过滤食盐水C.蒸发食盐水D.转移蒸发皿【答案】D【解析】A、粗盐溶解时,应该在烧杯中进行,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溶解物质,故A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C、蒸发食盐水时,应该在蒸发血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故C错误;D、转移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防止被热的蒸发皿烫伤,故D正确。
初中下册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下册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燃烧和氧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反应和氧气的存在对燃烧的影响,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和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燃烧器具(如酒精灯)、木条、钢丝网、试管、火柴、橡皮塞、烧杯、盛有水的容器。
实验步骤:1. 将试管立起来,用橡皮塞封住试管口,将试管装满水后再倒入烧杯里。
2. 在试管里点燃木条,并观察燃烧现象。
3. 将钢丝网放进试管中,点燃木条,并观察燃烧现象。
4. 将试管里的水倒入装有水的容器中,将试管口朝下插入水中并让其靠在燃烧器具上。
5. 用火柴点燃木条,燃烧后将试管口封住,观察燃烧现象。
实验原理:1. 木条在试管中燃烧时,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燃烧反应,使木条燃烧产生火焰。
2. 当试管中放入钢丝网时,燃烧过程中木条被烧尽后,钢丝网继续燃烧,但火焰较小。
这是由于试管中氧气被燃烧消耗掉,导致燃烧反应受到限制,火焰无法继续燃烧。
3. 当试管里的水被倒入容器中后,将试管口插入水中,并用火柴点燃木条时,由于试管里充满水,氧气无法进入试管,燃烧反应无法进行,木条不会燃烧。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小心使用火源,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2. 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燃烧现象,及时掌握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和场地清洁整理干净,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没有氧气就无法进行燃烧反应。
实验中水的存在可以阻止氧气进入试管,从而使木条无法燃烧。
延伸实验:可以进行氧气探测管的制作和氧气的收集实验,进一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作用。
(注:本实验仅供初中化学教学参考,具体实施时请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部分实验一 硫酸铜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无机制备的一般方法2、学习台秤、加热、抽滤等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CuSO 4·5H 2O 俗称蓝矾、胆矾或孔雀石。
是蓝色透明三斜晶体。
在空气中缓慢风化。
易溶于水,难溶于无水乙醇。
加热时失水,当加热至258℃失去全部结晶水而成为白色无水CuSO 4。
无水CuSO 4易吸水变蓝,利用此特性来检验某些液态有机物中微量的水。
CuSO 4·5H 2O 用途广泛,如用于棉及丝织品印染的媒染剂、农业的杀虫剂、水的杀菌剂、木材防腐剂、铜的电镀等。
同时,还大量用于有色金属选矿(浮选)工业、船舶油漆工业及其他化工原料的制造。
本实验以工业氧化铜和硫酸为主要原料制备CuSO 4·5H 2O ,其中的不溶性杂质在过滤时可除去,可溶性杂质Fe 2+和Fe 3+,需用氧化剂(如H 2O 2)将Fe 2+氧化为Fe 3+后,调节 pH 值在3~4(注意不使溶液的pH >4,若pH 值过大,会析出碱式硫酸铜的沉淀,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再加热煮沸,使 Fe 3+水解成为 Fe(OH)3沉淀而除去。
将除去杂质的CuSO 4溶液进行蒸发,冷却结晶,减压过滤后得到蓝色CuSO 4·5H 2O 。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台秤、煤气灯、铁架台、布氏漏斗、吸滤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滤纸、pH 试纸试剂: 工业CuO 、 H 2SO 4(3mol ·L -1)、H 2O 2(3%)、NH 3H 2O四、实验步骤趁热抽滤于小烧杯中称取工业小火−−→−−−→−−−−→−−−−−−→−∆+∆⋅+-min20ml 20O H min 5)(ml20~17SO H L mol 32421g 4CuO−−−−−→−−−→−−−−→−−→−=⋅++-4pH OH NH molL 2ml3O H %323122搅拌溶液于蒸发皿沉淀弃去−−−−−→−−−−→−↓−−→−=⋅+∆-2~1pH SO H L mol 13min104213)OH (Fe )OH (Fe 溶液于蒸发皿沉淀弃去趁热抽滤称重母液回收抽滤出现晶膜结晶冷却浓缩→⋅−→−−−→−−−→−∆O 2H 54CuS O五、实验结果CuSO 4·5H 2O 的产量: CuSO 4·5H 2O 的产率:实验二 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的方法2、学习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的使用二、实验原理NaOH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 2,不符合直接配制的要求,只能间接配制,即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实验Ⅰ(下)实验一、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1. 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指定质量称样法和递减称样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答:称量有三种方法:直接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递减称量法。
指定质量称量法:此方法称量操作的速度很慢,适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最小颗粒应小于0.1mg )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
在直接配制标准溶液和试样分析时经常使用指定质量称样法。
递减称量法:此称量操作比较繁琐。
主要用于称量过程中样品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空气中的CO 2发生反应的试样。
2. 使用称量瓶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试样不致损失?答:将称量瓶取出,在接收器的上方,倾斜瓶身,用称量瓶盖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
当顷出的试样接近所需量时,一边继续用瓶盖轻敲瓶口,一边逐渐将瓶身竖直,使粘附在瓶口上的试样全部进入称量瓶中,然后再盖好瓶盖,称量。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1.HCl 溶液与NaOH 溶液定量反应完全后,生成NaCl 和水,为什么用HCl 滴定NaOH 时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而用NaOH 滴定HCl 溶液时却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答:HCl 溶液与NaOH 溶液,相互滴定两种指示剂均可采用,但是考虑到终点颜色的观察敏锐性一般黄色到橙色,无色到红色容易观察,因此采用上述方法。
2.滴定读数的起点为什么每次最好调到0.00刻度处?答:因为滴定管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管内刻度不完全均匀的现象,每次滴定都从0.00刻度开始,能消除系统误差。
实验三、混碱分析1. 双指示剂法的测定原理是什么?答:用HCl 溶液滴定Na 2CO 3 为例。
H 2CO 3 为二元酸,离解常数分别为p K a1=6.38; p K a2=10.25,用HCl 溶液滴定Na 2CO 3 溶液时c K b1>10-9 ,c K b2=10-8.62 > 10-9,且K b1/K b2=10-3.75/10-7.62=103.87 ≈104,能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NaCl ,第二步的反应产物为CO 2 ,其饱和溶液的浓度为0.04 mol·L -13.8)25.1036.6(21)p p (21pH :11a a 1=+=+=K K 第一化学计量点 9.3)40.136.6(21)p p (21pH :1a 2=+=+=c K O H CO .............................................CO H NaCl HCl NaHCO 22323+↑+=+a 第二化学计量点用HCl 溶液滴定Na 2CO 3有2个滴定突跃:第一个突跃在化学计量点pH=8.3的附近,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第二个突跃在化学计量点pH=3.9的附近,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2. 采用Na 2CO 3作基准物质标定0.l mol·L -1 HCl 溶液时,基准物质称取量如何计算?答:标定反应Na 2CO 3+2HCl =NaCl +HCl +H 2O 1-CO Na l HC HCl CO Na L 1000mL 213232⋅=M V c m 1-CO Na CO Na l HC HCl L 1000mL 23232⋅××=M m V cV HCl =20∼40mL 时,则 0.11g g 10590L 1000mL g/mol 99105mL 20L mol 10211-1CO Na 32≈=⋅××⋅×=−...m若配制250mL,分取25.00mL 用于标定HCl 溶液浓度则应称量1.1g ∼ 2.2g ;通常V HCl =20∼30mL ,若配制250mL ,分取25.00mL 用于标定HCl 溶液浓度则应称量1.1g ∼ 1.6 g3.“总碱量”的测定应选用何种指示剂?终点如何控制?为什么?·答:指示剂选用:“总碱量”的测定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时即为终点。
因为用和HCl 溶液滴定Na 2CO 3时,其反应包括以下两步:Na 2CO 3 + HCl NaHCO 3 +NaClNaHCO 3 + HCl NaCl + H 2CO 3H 2O+CO 2当中和成NaHCO 3时,pH 值为8.3;在全部中和后,其pH 值为3.7。
由于滴定的第一等当点(pH8.3)的突跃范围比较小,终点不敏锐。
因此采用第二等当点,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溶液由黄色到橙色时即为终点。
终点控制:滴定快到终点时应慢滴快摇,要充分摇动锥形瓶,以防形成CO 2的过饱和溶液使终点提前到达。
当颜色由黄变橙,且颜色稳定,即为终点。
实验四、含氮量测定1.NH 4NO 3、NH 4C1或NH 4HCO 3中的含氮量能否用甲醛法分别测定?答:NH 4NO 3中铵态N 可以直接用甲醛法测定,但是其中NO 3里面的N 无法直接用甲醛法测定;NH 4C1中的含氮量可以直接用甲醛法测定;NH 4HCO 3中的含氮量不能直接用甲醛法测定,因为NH 4HCO 3中的HCO 3- 干扰测定。
NH 4HCO 3 + HCHO →(CH 2)6N 4H + + H 2CO 3产物 H 2CO 3易分解且酸性太弱,不能被NaOH 准确滴定。
2.为什么中和甲醛中的游离酸使用酚酞指示剂,而中和(NH 4)2 SO 4试样中的游离酸却使用甲基红指示剂?答:若试样中含有游离酸,加甲醛之前应事先用甲基红为指示剂,用碱预中和至甲基红变为黄色 。
因为(NH 4)2SO 4试样溶液的pH ≈4.63,若用酚酞作指示剂NH 4+将部分被NaOH 滴定,影响结果的准确度, 故中和试样中游离酸时应选择甲基红(4.4~6.2)做指示剂;二甲醛溶液中常含有微量酸,但不存在NH 4+会被部分滴定的情况,因此用酚酞作指示剂会和测定方法统一起来,做到标测一致,减少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3.(NH 4)2 SO 4试液中含有PO 43-、Fe 3+、Al 3+等离子,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答:PO 43-产生酸效应使测的结果偏低;Fe 3+、Al 3+离子在中和残余酸时,容易产生水解现象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五、水的硬度分析1.在中和碳酸钙基准溶液中的HCl 时,能否用酚酞取代甲基红?为什么?答:不能,主要是因为酚酞在终点时呈现红色,该颜色影响终点时EBT 蓝色的观察,从而影响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导致结果准确性降低。
2.阐述Mg 2+-EDTA 能够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答:由于指示剂EBT 对Mg 2+变色灵敏,而对Ca 2+不敏锐,所以当测定水硬时,试液的Mg 2+浓度较低或没有Mg 2+时,需要加入Mg 2+-EDTA 提高指示剂EBT 变色的敏锐性。
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Ca 2+与EDTA 的络合常数为10.69,比Mg 2+与EDTA 的络合常数8.7大,溶液中开始时存在大量的Ca 2+,溶液中加入Mg 2+-EDTA 后,Ca 2+置换Mg 2+,形成Ca 2+-EDTA ,游离出的Mg 2+与指示剂络合形成酒红色化合物,到滴定终点时,过量的半滴EDTA 与Mg 2+结合从而释放出游离指示剂(蓝色),可以敏锐的指示滴定终点。
3. 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如果没有缓冲溶液存在,将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 答:EDTA 滴定分析中采用的标准滴定溶液是Na 2H 2Y ,在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的酸度逐渐增加,EDTA 的酸效应逐渐增强即副反应系数增大,导致逐渐减小,致使,滴定反应不完全,不能准确滴定。
为此要达到准确滴定的目的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酸度,故需要加入缓冲溶液。
Y(H)α,,、MgY CaY K K 8lg MY<′K c实验六、混合溶液中铅铋含量的测定1 滴定Bi 3+、Pb 2+离子时溶液酸度各控制在什么范围?怎样调节?为什么?答:因PbY: lg K PbY=18.04,(pH)min=3.3;BiY: lg K BiY=27.94,(pH)min=0.7故:可通过控制酸度分别滴定测定条件:pH=1 时测定Bi 3+,指示剂 二甲酚橙(XO ),终点Bi-XO(紫红)→XO(亮黄);在滴定Bi 3+后的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5~6 时测定Pb 2+ , 终点Pb-XO(紫红)→XO(亮黄)2. 为什么不用NaOH 、NaAc 或者NH 3·H 2O ,而用六亚甲基四胺调节pH 到5~6?答:测定金属离子Pb 2+的适宜的滴定酸度pH=5~6,按照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选择:所需要控制的溶液的酸度应该在p K a ± 1范围内,NaOH 、NH 3·H 2O 不符合要求,单从p K a 分析可以NaAc 和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液体系,但是NaAc 与Pb 2+生成Pb(Ac)3-,Pb(Ac)α增大,减少,影响反应的完全程度,故用六亚甲基四胺调节pH 到5~6。
,PbYK 实验七、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铁1. SnCl 2还原Fe 3+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控制SnCl 2不过量?答:在还原Fe 3+时HCl 溶液浓度应控制在4 mol/L ,若大于6 mol/L ,Sn 2+会先将甲基橙还原为无色,无法指示Fe 3+的还原反应。
HCl 溶液浓度低于2 mol/L ,则甲基橙褪色缓慢。
控制SnCl 2不过量的措施是采用甲基橙指示SnCl 2还原Fe 3+,原理是:Sn 2+将Fe 3+还原完后,过量的Sn 2+可将甲基橙还原为氢化甲基橙而褪色,不仅指示了还原的终点,Sn 2+还能继续使氢化甲基橙还原成N,N-二甲基对苯二胺和对氨基苯磺酸,过量的Sn 2+则可以消除。
在溶液中加入一滴甲基橙,再滴加SnCl 2溶液,当溶液由橙变红,再慢慢滴加SnCl 2至溶液变为淡粉色,再摇几下直至粉色褪去。
如刚加入SnCl 2红色立即褪去,说明SnCl 2已经过量,可补加1滴甲基橙,以除去稍过量的SnCl 2,此时溶液若呈现粉红色,表明SnCl 2已不过量。
2. 以K 2Cr 2O 7基准溶液滴定Fe 2+时,加入H 3PO 4的作用是什么?答:滴定反应为:6 Fe2++Cr2O72-+14H+ →6 Fe3++2 Cr3++7H2O;滴定突跃范围为0.93 ~ 1.34V,使用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时,由于变色点电位为0.85V,终点提前到达,引入较大误差。
因而需加入H3PO4。
加入H3PO4可使滴定生成的Fe3+生成无色的Fe(HPO4)2-而降低Fe3+/ Fe2+电对的电位,使突跃范围变成0.71~1.34V,指示剂可以在此范围内变色,同时也消除了FeCl4-黄色对终点观察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