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概况(修订版)

合集下载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最新版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最新版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丁洁民,巢斯,赵昕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目录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 (1)摘要 (2)1 工程概况 (3)2 结构体系 (4)3 主要分析结果 (6)3.1 结构动力特性 (6)3.2 地震作用分析结果 (6)3.3 风荷载分析结果 (7)4 关键设计问题 (8)4.1 巨柱受力性态分析及设计 (8)4.2 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 (11)4.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12)4.4 风工程研究 (13)4.5 结构控制 (13)4.6 弹塑性动力分析 (14)4.7 考虑施工过程的非荷载效应分析 (15)4.8 抗连续倒塌分析 (16)5 结论 (17)6 参考文献 (18)摘要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为632m,位于台风影响区和7度抗震设防地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由于高度超高、建筑形态复杂、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显著,为实现其高效和安全的结构设计,需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

本文对上海中心大厦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

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定位及功能、设计团队构成、建筑形态特征以及采用的基础形式。

其次对结构体系构成和主要的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采用的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地震和风荷载分析结果。

最后对项目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巨柱受力性态分析、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风工程研究、结构控制、弹塑性动力分析、非荷载效应分析以及抗连续倒塌分析等。

关键词: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体系、混合结构1 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1地块,基地邻近有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多幢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将成为满足公众审美层面与专业审美层面的标志性、地标性建筑,成为商务活动中心,商务交流休憩中心和市民休闲娱乐中心。

该项目用地面积30370平米,地上建筑面积38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6万平米,建筑总高度为632m,结构高度为574m。

上海中心大厦 (第二版)

上海中心大厦 (第二版)

➢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还拥 有多个特色设施和服务, 如豪华酒店、多功能会议 厅、高端商务中心等,为 商务人士和游客提供全方 位的服务体验
4
建设历程
建设历程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历程充满了挑战和艰辛。 由于其超高的建筑高度和独特的结构设计,建 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和施工难点。但 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 制,建设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完成 了这座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工作
和可持续主要楼层和功能
➢ 上海中心大厦主要楼层包 括低楼层、中楼层和高楼 层。低楼层包括裙楼和地 下室,主要用于商业、餐 饮和停车等用途。中楼层 则包括办公、会议和酒店 等设施,为各类企业和机 构提供高品质的商务环境 。高楼层包括观光平台和 观景台,提供俯瞰上海市 区的绝佳视角
上海中心大厦
-
1 概述 3 主要楼层和功能 5 社会影响
目录
CONTENTS
2 建筑设计
4 建设历程
6 结论
2
1
概述
概述
它是中国第一高楼,同时也是 世界第二高楼,仅次于迪拜的
哈利法塔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中国上海 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是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地标性 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于2008年11月29 日开工建设,2016年3月12日完 成建筑总体的施工工作,于 2016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
2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01
02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造型独特,呈现出一 种旋转式的形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玉器——玲珑 塔,通过现代建筑工艺将其演绎出来。这 种旋转的设计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更加稳定, 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独特性和标志性
大厦的主体结构由混凝土核心筒和巨型斜 撑钢框架组成,这种结构体系使得建筑能 够承载超大的负荷和力量,保持稳定性。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还采用了多项绿色建 筑技术和智能化系统,以实现节能、环保

上海中心大厦汇总

上海中心大厦汇总
项目之后的又一极具全球影响 力“绿色”地标。
造型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 一个直冲云霄的“热水瓶”

采访中,斯特拉巴拉把上海中心大厦戏称为“热水瓶”。这和整座大 楼的设计有关。装有“双层幕墙系统”的大楼以120度的角度指向天 空。这可以帮助它在夏天散热,在冬天隔热。这就和热水瓶的原理差 不多。
“热水瓶你小时候用过吧?这就是双层幕墙系统的工作原理。” 斯特 拉巴拉解释道。
(6) 设置能源和环境信息综合监管平台,提高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智能化 的水平,最终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目标。
项目经理:郭珈琪 成员:钱罗曼
王于 张力
上 海 中 心 大 厦 效 果 图
上海中心大厦
1 大厦设计目的 2 设计者 3 项目概况
4
4
项目特色
5 施工过程
6 总结
一 大厦设计目的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幢综合性超高层建筑,以办建造 中心大厦是中国建筑实力的高度体现公为主,其他业态有 会展、酒店、观光娱乐、商业等。大厦分为5大功能区建 造,包括大众商业娱乐区域,低、中、高、办公区域,企 业会馆区域,精品酒店区域和顶部功能体验空间。其中“ 世界之巅”即是功能体验区,有城市展示观看台,娱乐, VIP小型酒吧、餐饮、观光会晤等功能。另外,在大厦裙 房中还设有容纳1200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四 大厦项目特色
在经过多番投标及筛选后 ,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方 案最终被确定为“龙型” 方案,该方案由美国 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提 供。从外观上看,“上海 中心”像一条盘旋上升的 巨龙,“龙尾”在大厦顶 部盘旋上翘,580米的“ 身高”将成为上海新高度 。
大厦造型来源----------中国传统的图案------龙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概况介绍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概况介绍

工程目标
建设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体 现上海城市特色的超高层建筑, 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地标。
工程意义
展示中国在超高层建筑设计和施 工方面的实力,推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和进步,提升上海在国际上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2
地质条件与基础施工
地质条件分析
上海地区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区 ,地基承载力较低,且存在较 大的沉降和差异沉降问题。
钢结构安装与焊接技术
钢结构预制与拼装技术
采用先进的钢结构预制和拼装技术,提高了安装精度和效率,减 少了现场焊接工作量。
高空焊接技术
针对高空焊接的难点,采用特殊焊接工艺和设备,确保了高空焊接 质量和安全。
钢结构防腐与防火技术
对钢结构进行严格的防腐和防火处理,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 性。
04
建筑装饰与室内环境
临时设施规范搭建
按照规范要求搭建临时设 施,包括办公区、生活区 、施工区等,确保设施安 全、整洁、有序。
施工材料堆放整齐
施工材料分类堆放整齐, 标识清晰,方便使用和检 查,同时减少材料损坏和 浪费。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 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方面的
验收标准
按照国家标准和合同约定进行验收,检查各项设备性能指 标是否达标,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靠。同时,要求施工单 位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和调试报告。
06
安全生产管理与文明施工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 生产管理体系。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主体为119层,总 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机动 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
超高层建筑群的收官之作,上海中心大厦已成为上海金融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同时,大厦 还是一座集办公、酒店、会展、商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垂直城市,在优化陆家嘴地区整体规划、完善城市空 间、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综合配套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周边的金茂大厦、上 海环球金融中心组成“品”字形关系的建筑群,构成陆家嘴金融商业贸易区新的天际线。
地下公共大街板厚为1米,设计风格较为前卫,设计语言元素以黄浦江为主题,地面为蓝色水磨石拼接地面, “江”与“水”的元素体现较为直接,表现出黄浦江的流动与节律;空间形态的灵感源于人类最早的居住所—— 洞穴,同时通过天花灯光的设置来营造出林荫道内斑驳的光影效果,蜿蜒流动的地面图案也是有意识地引导人潮 的快速流动。 地下公共大街设计
建筑特色
1
设计理念
2
主楼设计
3
裙楼设计
4
公共大街设计
5
阻尼器
螺旋上升的上海中心上海中心大厦整体呈螺旋上升形态,与裙房结合来看像是从地面“破土而出”,如一条 巨龙直冲云霄,寓意现代中国的腾飞,将现代化的设计方案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相结合;设计团队利用蜿蜒的黄 浦江勾勒出的城市线条,和不对称布局带来的各种可能性,将上海市的城市肌理融入设计,垂直空间规划来源于 中国人生活中缓冲室内与室外的“朦胧空间”,这是在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常见的元素;长长的里弄和庭院是 上海社交生活的背景,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将这种里弄的布局垂直呈现。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市地标建筑
01 建设沿革
03 建筑特色
目录
02 建筑格局 04 文化活动
05 所获荣誉
07 参观信息
目录
06 价值意义
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银城中路501号,是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 层地标式摩天大楼,为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始建于2008年11月29日,于2016年3月12日完成建筑总体 的施工工作。

(完整版)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介绍

(完整版)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介绍
功能目标
商务活动“中心” 商务交流休憩“中心” 市民休闲娱乐“中心”
1.3 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30370m2 容积率:12.51 地上建筑面积:38万m2 地下建筑面积:16万m2 绿化率:30% 建筑密度:45% 建筑总高度:632m
2.1 世界超高层建筑比较
中银大厦 315m
3.2 巨型柱
ZONE6~8典型平面 8根主巨柱
ZONE1~5典型平面 8层主巨柱+4根角柱
ZONE9
ZONE7~8
上部为十字形布置 中部为切角方形布置 底部为方形布置
ZONE6~8
ZONE5~6
ZONE1~4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外伸臂+ 环带桁架
环带桁架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 位于第2、 4、5、6、7、8区 ✓ 外伸臂桁架贯穿核心筒腹墙
巨型柱
环带桁架
环带桁架
3.1 抗侧力结构体系
核心筒
3.1 抗侧力结构体系
核心筒 +巨柱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3.1 抗侧力结构体系
核心筒 +巨柱 +外伸臂
3.1 抗侧力结构体系
核心筒 +巨柱 +外伸臂 +箱型空间桁架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巨柱
经过多轮结构体系选型分析,并与建筑布局充分协调,确定以下巨柱布置方案
1~5区普通楼层 结论:
6~8区普通楼层
加强层
巨柱的布置宜结合建筑布局及结构性能综合确定。主巨柱设置于核心筒内隔墙 对应位置,通过伸臂桁架协同抗侧力,可获得相对较大的力臂。
次巨柱主要作用是减小环带桁架跨度,故不设伸臂桁架与核心筒连接,避免伸 臂与核心筒角部连接构造的困难。

1顾建平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和运营的案例

1顾建平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和运营的案例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和运营的案例今天讲课不谈系统性理论性的东西,主要采用案例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全过程咨询工作。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概况PROJECT OVERVIEW“上海中心”位于中国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由上海城投、陆家嘴股份和上海建工共同投资开发。

项目于2008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建设周期73个月,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

是目前已建成项目中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

最早规划是1993年12月批准的,确定了小陆家嘴三栋品字形超高层建筑,经过三个十年建成,上海中心是收官之作,见证了浦东开发三十年的成就。

基地面积:30368平方米绿化率:33%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高度:632米楼层:127层(地上)5层(地下)为什么是632?三栋楼高度是考虑城市天际线140M72M“上海中心”宣传片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建设理念Construction concept理念是建设的“纲”。

纲举目张,统揽全局。

建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这不是一般功能定位的思考,而是更高层级的理念上去思考,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指导性作用的思考。

垂直の城市一座竖起来的外滩57.8m ²、3.5万人,规模不小的外国城市,接近老外滩首排建筑总面积不是一栋建筑物,而是竖起来的城市这个重要的理念深刻影响了上海中心全生命周期,不仅建设,还有运营。

上海中心不是一栋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充满活力、功能复合的城市绿色城市半亩园世界最高绿色建筑创建和谐绿色社区中国绿色三星美国LEED 白金级43土地资源利用非传统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降低能耗,环保材料利用室内环境能耗下降投资上升匹配国际高端客户理念全球未来发展趋势环保节能是人类发展未来的趋势,是当代人对子孙后代的社会责任。

这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如何做得更好?绿色建筑不是采用几项技术,而是系统性的标准,如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美国LEED 标准。

绿色建筑比同类建筑增加1%-5%投资,综合节能20%-50%。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是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超高层建筑,是上海金融中心核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大厦于2024年完工,高度达到632米,是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以及亚洲地区的最高建筑,仅次于迪拜哈利法塔和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塔。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和结构上展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特点。

首先,该建筑采用了“实心中空”的设计理念,内外表皮之间设置了数个空心管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心“环”,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风能力,使得在台风和地震等自然条件下更加稳定。

其次,大楼外表采用了玻璃幕墙,不仅提供了极佳的景观视野,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使室内环境更加明亮舒适。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还设置了一个独特的“双皮层”系统,可以减少传统空调系统的工作负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设计上的先进性,上海中心大厦在功能和用途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楼内设有商业、办公、文化、休闲等多个功能区域,包括酒店、办公室、展览中心和观景台等。

商业区域集合了众多知名品牌的店铺,为居住者和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办公区域则吸引了众多国际和本地公司入驻,成为上海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区域则举办了各种展览和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

而观景台则成为上海的新地标之一,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整个上海市区的壮丽景色。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对于上海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建筑成为上海金融中心核心区重要的地标,提升了上海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和地位。

其次,大厦内的商业和办公区域吸引了众多国际和本地企业入驻,为上海经济的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绿色建筑,采用了多项节能和环保措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示范,并成为了全球绿色建筑的典范之一然而,上海中心大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该建筑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较高,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

1.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银城中路501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 Z3-1和Z3-2地块。

与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组成了“品”字形建筑群,建筑效果如图所示。

塔楼地上124层,建筑高度632m,沿竖向共分为8个区段和一个观光层,在每个区段的顶部均布置有设备层和避难层,裙房地上7层,建筑高度为38m,地下室5层,整个建筑地上总面积约38万m2,地下总面积约14万m2。

图1 上海中心大厦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本工程为桩筏基础,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主楼基础底板厚6m,裙房基础底板厚1.6m。

◆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裙房地下为框架结构,地上为钢结构。

主楼竖向结构包括核心筒和巨型柱,水平结构包括楼层钢梁、楼面桁架、带状桁架、伸臂桁架以及组合楼板。

◆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设备避难层的核心筒墙体内暗埋内伸臂桁架,内伸臂桁架通过外围伸臂桁架与巨型柱连接。

◆钢筋混凝土巨型柱内含劲性钢柱,沿高度向建筑中部呈88°倾斜,包括8根超级柱SC1和4根角柱SC2。

◆非桁架层水平结构由楼层钢梁和组合楼板组成;1区和3区桁架层的水平结构设有楼面桁架和带状桁架;2区和4~8区桁架层的水平结构设有伸臂桁架、楼面桁架、带状桁架。

各区设备避难层之间,钢框架外围的玻璃幕墙支撑钢结构采用悬挂结构形式,每个楼层面设置1道。

屋顶皇冠钢结构位于整栋建筑顶部,由内外八角钢框架、帽桁架、竖向鳍状桁架、水平桁架组成。

上海中心各分部工程适用技术简介:◆钢筋工程
核心筒剪力墙钢筋品种规格比较多,结构竖向主筋主要为32、28、25、22、18等多种规格;横向分布筋钢筋主要为22、20、16、14等多种规格。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有12、10、8等多种规格。


钢筋直径规格大于等于20mm时采用镦粗直螺纹机械接头连接,其余采用绑扎搭接方式连接。


◆脚手架工程1-8层采用落地脚手,9-12层采用悬挑脚手,13层起采用液压顶升钢平台。

国内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经验案例

国内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经验案例

国内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经验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超高层绿色建筑典范。

1. 项目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那可是相当牛,它是中国第一高楼。

这大楼高高地耸立在上海的天际线,就像一个超级巨人。

2. 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绿色技术集成。

这大厦浑身都是绿色节能的小妙招。

它的双层表皮结构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外层玻璃幕墙和内层幕墙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缓冲层,就像给大厦穿了一件会呼吸的衣服。

夏天的时候能隔热,冬天的时候能保温,大大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量。

而且它的顶部还有风力发电装置,风一吹,就开始发电,这简直就是把天上刮的风变成了大厦的“私房钱”,能自给自足一部分能源呢。

施工技术创新。

在建造过程中,那施工难度就像打超级玛丽的终极关卡。

但是咱中国的建筑团队不怕,他们采用了先进的液压爬升模板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给大楼穿上了一个自动上升的铠甲,既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又提高了施工速度。

而且为了确保这么高的大楼在强风下稳如泰山,他们还搞了一个阻尼器。

这个阻尼器就像一个巨大的“镇楼神器”,大楼在风中摇晃的时候,它能通过自身的摆动来抵消能量,让大楼里的人感觉不到摇晃,就像坐在自家客厅一样安稳。

3. 对行业的启示。

上海中心大厦给国内建筑业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超高层可以和绿色建筑完美结合。

以前大家觉得高楼大厦都是耗能大户,现在上海中心大厦告诉大家,高楼也能很环保。

而且它的施工技术创新也让其他建筑企业看到了,面对高难度的工程,只要肯钻研,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装配式建筑的先行样板。

1. 项目概况。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可是雄安新区的第一个大型建筑项目,就像是雄安这个未来之城的开路先锋。

这个项目从开始就备受瞩目,因为它承担着展示雄安新区建设理念的重任。

2. 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装配式建造模式。

这里面的建筑大部分都是装配式的,就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盖起来。

预制的构件在工厂里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生产出来,然后运到施工现场直接组装。

这样做的好处可太多了,一方面,质量超级可控,因为工厂里的生产环境稳定,不像施工现场那么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概况(修订版)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概况(修订版)

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高楼,高度632米工程投资额:148亿元工程期限:2008年—2014年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厦,将构成上海陆家嘴天际线的塔尖。

2008年8月30日,高达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宣布正式启用。

与此同时,毗邻环球金融中心,正在准备开工建设一幢更高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

根据规划,上海中心大厦的主楼为124层,总高度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65.5米(原公布为580米),这两个高度均超过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之后,上海中心大厦将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上海中心大厦的占地面积3.0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5,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5.88万平方米——远远超过毗邻的环球金融中心(38万m2)。

不过,在总建筑面积中,上海中心大厦的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7.9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达到约17.92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停车库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0个停车位)。

另外,上海中心大厦规划有5层的裙房,高度约35米。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曾经公布上海中心大厦高度为580米,此次,报告中提及其主楼高127层,结构高度约为565.6米,而建筑高度将达到惊人的632米。

上海中心大厦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由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于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它将超过20.5米的金茂大厦和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也将成为完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摩天大楼。

2010年7月19日,上海黄浦江两岸风景。

项目地块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坐落在小陆家嘴的黄浦江沿岸,地块的正式名称是E14单元Z3-1、Z3-2地块,其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北对金茂大厦,东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陆家嘴金融城最重要的标志性功能建筑。

根据制定于1993年的《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所在地以及陆家嘴Z3-2地块,将建设3幢超高层的标志性建筑,形成“品”字形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高楼,高度632米工程投资额:148亿元工程期限:2008年—2014年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厦,将构成上海陆家嘴天际线的塔尖。

2008年8月30日,高达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宣布正式启用。

与此同时,毗邻环球金融中心,正在准备开工建设一幢更高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

根据规划,上海中心大厦的主楼为124层,总高度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65.5米(原公布为580米),这两个高度均超过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之后,上海中心大厦将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上海中心大厦的占地面积3.0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5,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5.88万平方米——远远超过毗邻的环球金融中心(38万m2)。

不过,在总建筑面积中,上海中心大厦的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7.9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达到约17.92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停车库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0个停车位)。

另外,上海中心大厦规划有5层的裙房,高度约35米。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曾经公布上海中心大厦高度为580米,此次,报告中提及其主楼高127层,结构高度约为565.6米,而建筑高度将达到惊人的632米。

上海中心大厦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由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于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它将超过20.5米的金茂大厦和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也将成为完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摩天大楼。

2010年7月19日,上海黄浦江两岸风景。

项目地块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坐落在小陆家嘴的黄浦江沿岸,地块的正式名称是E14单元Z3-1、Z3-2地块,其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北对金茂大厦,东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陆家嘴金融城最重要的标志性功能建筑。

根据制定于1993年的《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所在地以及陆家嘴Z3-2地块,将建设3幢超高层的标志性建筑,形成“品”字形布局。

其中,陆家嘴Z3-2地块是“上海中心”所在地,Z3-2地块座落在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区的东泰路、银城南路和花园石桥路交界处。

地块北侧是金茂大厦,东侧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南侧是滔滔黄浦江。

项目所在地块曾被称作“小陆家嘴核心区域最后一块待建地块”,被用作陆家嘴高尔夫练习场,目前租期已满的土地早已被收回,土地收回等准备工作也都完成,只待“上海中心”方案确定、择日动工的消息。

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是首次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重达85万吨的绿色环保建筑。

大厦旋转、不对称的外部立面可使风载降低24%,减少大楼结构的风力负荷;双层表皮内外立面间的空中中庭形成了独立的生物气候区,可以改善大厦内空气质量,创造宜人的休息环境;创新的幕墙技术与传统的直线型建筑相比眩光度降低14%;大厦螺旋顶端可以用来收集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大厦顶部将安装风力涡轮发电机,为建筑提供绿色电能。

设计方案上海中心项目的规划方案投标始于2005年4月,前后历时三年多,共进行了三轮,十多家国际及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参与了这一方案的竞标。

2006年上海市政府启动全球方案征集计划,当时包括国际著名的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等都提交了正式的设计方案,国内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也组织了集团内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此前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其官方网站公布设计的方案,其建筑被称为“Shanghai-Center”。

但这一方案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后不久就被否定。

2008年4月24日,在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中心的最后两个候选方案曝光——龙型方案和尖顶型方案。

最后中标的龙型方案,来自美国GENSLER事务所,建筑外观宛如一条盘旋升腾的巨龙,“龙尾”在大厦顶部盘旋上翘,“其优势在于顶端可以借由天线,进一步攀高”;而最后落选的尖顶型方案,来自国际顶尖级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领导的英国福斯特事务所,建筑呈笋型结构,下部宽阔,由三点支撑,到最高处变成一个尖顶,在交错的钢筋掩映下,犹如“竹笋”破土。

两个方案的建筑高度都在580米,分别比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高出近160米和88米。

而且,在两个方案中,上海中心与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一样,都将设计专门的“上海最高观光平台”。

在方案确定前,有关方面曾表示,两个方案规划总体造价相当,但建造起来各有难度,龙型方案的优势在于顶端可以借由天线进一步“长高”。

最终,上海中心确定了“龙型”外观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裙楼的入口部分采用亲切透明的设计风格,以此来迎八方客。

裙楼本身为购物聚会的理想选择。

位于大厦前显著位置的圆形下沉式广场通向裙房的地下部分,以及去往观光厅的电梯。

投资方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拟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上海建工集团合资组建项目公司开发Z3-2地块,分别占股45%、51%和4%,注册资本54亿元。

随着陆家嘴金融开发区的发展,现在对于金融企业入住供不应求。

根据整个陆家嘴地区的规划,小陆家嘴地区是1.7平方公里,总的面积也有所控制。

从黄浦江到上海中心一共是三个层面,靠黄浦江第一层面大致都在100米左右,第二个层面比如说像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包括上海船厂,最高一个层面就是环球金融、上海中心和金茂。

所以对于整个陆家嘴地区的建筑容量、高度,也是随着陆家嘴金融功能的需求发展来确定的。

上海中心大厦乃城中之城,上下共分为九个区域,每区12到15层不等。

每一区的幕墙间都有大量的公共空间,而每一区本身也分为不同的功能块来迎合租客的日常需要。

不同的电梯负责将人送到不同的楼层,地下停车场也和周围的金茂,环球金融中心联通。

规划五大业态作为一幢综合性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以办公为主,其他业态有会展、酒店、观光娱乐、商业等。

大厦分为5大功能区域,包括大众商业娱乐区域,低、中、高、办公区域,企业会馆区域,精品酒店区域和顶部功能体验空间。

其中“世界之巅”即是功能体验区,有城市展示观看台,娱乐,VIP小型酒吧、餐饮、观光会晤等功能。

另外,在本项目的裙房中还设有容纳1200人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此外,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2008年8月31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宣布对外开放位于94层、97层和100层的三个观光厅,其中,其中位于474米高的100层观光厅是一条长达55米的悬空观光长廊,“是目前世界上人可到达的最高的观光设施。

”然而,环球金融中心宣称的这个“最高”记录,将在上海中心大厦建成之后,随着后者“顶层功能体验区”的开放而被打破——不过到时,真正的“世界之巅”也不一定能属于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外层幕墙逐层收窄,赋予了大楼优雅的锥度造型。

而幕墙上的一条V型沟槽则是用来突出大楼的螺旋造型。

14万平方米柔性幕墙,共19317块,要求能够抵御13级台风,难度系数在幕墙界堪称世界之最。

外幕墙玻璃设置了重重防护。

第一道防护是使用自爆率接近于零的超白玻璃,第二道防护是在玻璃中加杜邦SGP结构性胶,这种胶承载力更大、耐久性更强,即使玻璃在剧烈的锤击试验下慢慢破裂,所有碎片也能牢牢附着在胶片上。

位于大楼顶部整合在幕墙中的风力发电机组可降低大楼能耗,同时漏斗形的护墙能将雨水收集入蓄水池中,处理后作为大厦中水使用。

中水年利用量达23.5吨,雨水年利用量约2万立方米。

从左至右:迪拜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设计高度828米(162层);莫斯科(Russia Tower)俄罗斯大厦,设计高度612米(118层);韩国仁川双子塔(Incheon Towers),设计高度613米(151层);美国芝加哥螺旋塔(Chicago Spire),设计高度609米(150层)。

世界第一高楼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最高的商业大楼,应该是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Burj Dubai)。

哈利法塔由迪拜地产巨头艾马尔地产公司(Emaar Properties)开发,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

美国SOM、比利时Besix、韩国三星组成的建筑联合体负责实施,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负责设计方案(他也是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者)。

2004年9月21日正式开工。

该楼采用多管塔状结构,基座形似花瓣,主楼为Y型结构,外形富于太空时代风格。

建造这座巨型建筑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凝土、6.2万吨钢筋及14.2万平方米玻璃。

大厦内设有56部高速升降电梯,速度最高达每秒17.4米,由地面直达162楼顶层,只需2分钟。

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

为了修建哈利法塔,共调用了大约4000名工人和100台起重机。

2009年1月17日,哈利法塔高度达到了最终的828米,是人类历史上首个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物,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高建筑物。

此前世界最高建筑物,是553.3米高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建成于1973年。

2010年1月4日晚,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黙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揭开被称为“世界第一高楼”的“迪拜塔”纪念碑上的帷幕,宣告这座著名建筑正式落成,并将其更名为“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地上为162层,楼板面积达34.4万平方米。

39层以下为乔治·阿玛尼设计的豪华酒店,43至108楼有高达700间豪华公寓供出售,76楼还有一座游泳池,111层至154层为办公室和会议室,124楼为观景平台(约442米),156层以上的楼顶塔尖内包含通讯广播设施。

哈利法塔内部设计了4个避难所,每30层一个,用于对付火灾和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

近年来,众多“在建”的超高层大楼正在迅速突破人类的超高层建筑极限。

高度609米的芝加哥“螺旋塔”,2007年6月开建,原定于2011年底完工,但是由于金融危机为退后。

螺旋塔建成后将取代澳大利亚墨尔本的Q1大厦(323米),成为世界最高的住宅大楼。

韩国准备投资30亿美元,建造613米高的松岛仁川双塔,作为新松岛市的城市开发区中心。

2007年9月,612米高的俄罗斯大厦破土动工,它是莫斯科国际商业中心的关键建筑,由福斯特事务所设计。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大楼宣布停工,预计要到2016年才能建成。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全球有4个号称高于千米的“待建大楼”(计划),全部位于中东:科威特早在2005年,策划建一座1001米高的“丝绸城”;巴林也于2006年提出要建1022米高的“穆尔詹塔”;2007年3月,迪拜房地产公司“纳克希尔”宣布,计划在迪拜建一座高达1200米的“Al-Burj塔”;2008年2月,有媒体披露,沙特亲王阿勒瓦利德掌控的帝国控股公司,计划投资建设高达1600米的“英里塔”(MileHighTower),预计投资百亿美元——“英里塔”一旦建成,将比“哈利法塔”高出近8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