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监测与评价.ppt

合集下载

第七章土壤质量监测

第七章土壤质量监测

Li 32.5 15.48 29.1 1.62 11.1~76.4
Na 1.02 0.626 0.68 3.186 0.01~2.27
①A层指土壤表层或耕层。
元素
算术 均值 标准差
几何 均值 标准差
95%置信度 范围值
K 1.86 0.463 1.79 1.342 0.94~2.97
Ag 0.132 0.098 0.105 1.973 0.027~0.409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Cr 61.0 31.07 53.9 1.67 19.3~150.2
Cu 22.6 11.41 20.0 1.66 7.3~55.1
F 478 197.7 440 1.50 191~1012
Hg 0.065 0.080 0.040 2.602 0.006~0.272
Mn 583 362.8 482 1.90 130~1786
生物类污染物:病原微生物 放射性污染物:90锶、137铯
五、土壤质量标准
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或范围, 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
我国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 量指标(GB/T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 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NY5020—2001);有的省(市) 还制定了这类地方标准。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课件

土壤调查与制图(农业资源与环境)绪论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概况第三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的专业地位土壤调查与制图第一节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作用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岀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调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根据其目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发展土壤科学而进行土壤调查。

为研究土壤分类而进行的土壤考察。

为测绘或编制土壤图,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在进行制图方法的研究时必须进行土壤调查,如为航片建立标准方案。

为进行专项土壤性质研究或某一单项目的而进行土壤调查二类:为宏观或区域上解决生产布局。

1. 全球资源评估进行全球发展决策,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 : 500万世界土壤图。

2. 为评价、估算全国土壤资源生产潜力,从全国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岀发,而进行的全国土壤调查。

3. 为国土整治,区域治理,改善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改良、培肥土壤,调整生产结构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制图(区域)。

如为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而进行的土壤调查,为南方丘陵红壤利用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为沿海滩涂开发所进行的土壤调查等。

4. 为建设项目、进行的调查5. 为单项种植业或开垦荒地所进行的土壤调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关注土壤资源的同时,还须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

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2. 特点对象宏观性土壤资源/土地资源,量大面广,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研究宏观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之于土壤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研究。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 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危害;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环境土壤学》课件

《环境土壤学》课件
时维持土壤结构和肥力。
土壤结构包括土壤颗粒大小、孔隙度和团聚体等,影 响水分和空气的流动,以及养分的保持和传递。
土壤生态系统由土壤生物、土壤环境、土壤结 构和土壤养分等组成,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土壤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氧化还 原电位和土壤气体等,对土壤生物的生存和活动 产生影响。
交通运输
汽车尾气、轮胎磨损等 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
壤。
土壤污染的类型
重金属污染
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富集。
有机物污染
如石油、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化合物污染 土壤。
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
污水灌溉和垃圾填埋等导致病原菌和寄生虫 在土壤中滋生。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土壤生态保护与修复
通过生态工程和生物修复等技 术手段,恢复受损土壤生态功 能。
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 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

环境土壤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环境土壤学开始萌芽,主要关注土壤污染问题。
20世纪中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土壤污染和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土 壤学得到快速发展。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其中微 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植物包括根 系和地衣等,动物包括蚯蚓、蚂蚁和蜘蛛等。
土壤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 同地区的土壤生物群落存在差异。
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等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也有 重要影响。
特点
环境土壤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环境 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 个领域;同时,环境土壤学强调实践 应用,旨在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汇报PPT模板框架

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汇报PPT模板框架

1.调查方法——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记录表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本项目地块:
现场踏勘图
XXXX有限公司 23
XXXX Co. Ltd

序号 1 2 3 4 5
污染识别
访谈对象
1.调查方法——人员访谈
访谈内容
人员访谈一
人员访谈二
人员访谈记录表
XXXX有限公司 24
XXXX Co. Ltd
三 污染识别
2.调查地块关注区域
现场照片
XXXX有限公司 10
XXXX Co. Ltd
一、项目概况 二、地块概况 三、污染识别 四、初步采样分析 五、结果分析评价 六、结论与建议
XXXX有限公司
Contents
目录
二 地块概况
1.调查地块区域地形地貌
调查区域地形地貌图
XXXX有限公司
12
XXXX Co. Ltd
二 地块概况
2.调查地块地层岩性
调查地块关注区域图
XXXX有限公司 25
XXXX Co. Ltd
三 污染识别
地块
3.关注污染物
地块内潜在污染源分析
不同历史时期
类别
可能产生的污染物
废水
废气 固废
废水
固废
XXXX有限公司 26
XXXX Co. Ltd
一、项目概况 二、地块概况 三、污染识别 四、初步采样分析 五、结果分析评价 六、结论与建议
二 地块概况
2.调查地块地层岩性
钻孔柱状图
地质剖面图图
XXXX有限公司
14
XXXX Co. Ltd
二 地块概况
3.调查地块水文地质情况
水文地质图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城郊农田重金属污染形势更加严峻:
浙江某地小型铜冶炼过程及其污染
含铜原料
研磨
浮选
铜矿粉
铜球制作 废气排放
铜冶炼
废水排放
矿业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
锦州市由于铬废渣 的堆放,使地下水 严重污染,1800 眼水井由于污染而 报废
12
10
阜新
02 沈阳
铁岭
沈阳冶炼厂铬渣堆放 量达25万吨,经降水 淋滤渗入地下,使地 下水中六价铬含量达 到87.1mg/L,超饮用 水标准 1140倍, 14
2.2 采样准备
项目类别 项目 重点项目 监控项目与频次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 常规 基本项目 监测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监测频次 每3年一次

镉、铬、汞、砷、铅、铜、锌、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镍、六六六、滴滴涕 特征项目 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 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影响产量项目
全盐量、硼、氟、氮、磷、钾
固体土壤(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粒间孔隙(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土壤是四(或五)种物质组成的三相多孔体
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物质交换
土壤的八大功能
• • • • • • • • 1、土壤的生产功能; 2、土壤的环境功能; 3、土壤是生物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库; 4、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根基; 5、土壤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 6、土壤具有保存自然文化遗产的功能; 7、土壤是景观旅游资源; 8、土壤的材料和功能支撑。
土壤环境监测
• 对土壤中各种无机元素、有机物质及病原 微生物的背景含量、外源污染、迁移途 径、质量状况等进行监测的过程。 • 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 ②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 • ③环境应急监测; • ④研究性监测; • ⑤特定项目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二、评价标准
• 根据土壤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评价标准。 由于土壤受外界干扰的因素很多,不能划定统一 的评价标准.可结合实际选用如下的各类标准。 • (1)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 为基本标准,该标推未规定者按下列标准。
• (2)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区域土壤背 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远离工矿、城镇和道路, 无明显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平 均含量。 • (3)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区域性土 壤自然含量,是指在清水灌区内,采用与污水灌 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同一类 型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评价包括土壤环境质 量现状调查、参数选择、评价标准确定、 选取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分级和土 壤环境质量评价等。通过评价,掌握土 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 一、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土壤调查包括从资料调查和现场实测。资料调查主要是 从有关管理、研究和行业信息中心以及图书馆和情报所 收集材料,内容包括: • 1自然环境特征,如气象、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资料; • 2土壤及其特性,包括成土母质(成土母岩和成土母质类 型);土壤类型、组成、特性; • 3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城镇、工矿、交通用地面积等; • 4水土侵蚀类型、面积及分布和侵蚀模数等; • 5土壤元素背景值资料; • 6当地植物种类、分布及生长情况。
• (4)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对 照点含量是针对末污染地区内自然条件、 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大致相同的土壤作对 照点的污染物含量作为对照点含量。 • (5)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积累的相关 数量作为评价标准;以作物积累污染物而 遭受不同污染程度时土壤中相应污染物的 含量,作为标准评价土壤质量等级。
土壤有如下特点
• ①土壤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 • 土壤和水、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之间以及土壤内部系 统之间都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是土壤环境 发展、并随外界条件发生改变而演变的主要原因。土壤 具有吸水和储备各种物质的能力。 • ②土壤具有生产植物产品的功能。这些植物产品的数量 和质量主要由土壤环境质量来决定。而土壤环境通过植 物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土地生态评价》课件

《土地生态评价》课件
社会福祉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兼顾社会福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合理规划 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5 土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保护
01
确保土地资源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需求。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评价方法与技术
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技术手段
土地生态评价需要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 获取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和生态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02 土地生态现状评价
02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土地资源生态修复
03
对受到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
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平衡维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 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环境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 染,降低污染物排放,保 护环境质量。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其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的土地 利用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其生态和经 济效益。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价值
01 02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资源现状
01
02
03
土地类型与分布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

22
农田土壤混合样采集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 :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 5 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 (2)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 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均匀的地块,设分点 5 个左右; (3)棋盘式法: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 均匀的地块,设分点 10个左右;受污泥、垃圾等固 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 20 个以上; (4)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 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 15 个左右,多用于农业污染 型土壤。各分点混匀后用四分法取 1kg 土样装入样品 袋,多余部分弃去。
8
4.土壤背景值调查 在环境科学中,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 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 素的含量。 土壤背景值的调查就是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 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了解元素的丰缺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 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 据。
33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制备、保存和预处理
一、土壤样品的制备 1 、制样工作室要求 分设风干室和磨样室。 风干室朝南(严防阳光直射土样) ,通风良 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30
机械干扰土采样方式示① 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表层 5 cm 土样,采样点数不少于 3 个。 ② 如果是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 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 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 相对远处样品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采样点不少于 5 个。 ③ 如果是爆炸污染型,以放射性同心圆方式布点,采样点 不少于 5 个,爆炸中心采分层样,周围采表层土(0~ 20 cm) 。 ④ 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 2~3 个背景对照点,各点(层) 取 1kg 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 合物,改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 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资源的依据措施,这个过程叫土壤调查.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3.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基础图件.4.土壤草图: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图.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明确调查任务、组建调查队伍、确定制图比例尺、统一“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及成果要求,同时要收集并分析已有的基础资料与图件、研究前人工作的成果;还要准备调查工具、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做好物质准备。

7.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⑴详比例尺:1:200-5000; 适用范围是小型的农林牧实验场或村级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变种.⑵大比例尺:1:1万-2.5万; 适用范围是国营农场、乡镇级或县级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土种(复区).⑶中比例尺:1:5万-20万; 适用范围是县级、市级或中等河流流域的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土属、亚类(复域).⑷小比例尺:<1:20万;适用范围是省级全国级和大河流流域; 制图单位是土类(复域).8.各成土因素的调研内容:⑴气候因素:①近代气候②古气候;⑵地形因素:①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②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⑶母质研究:①风化类型②形成类型③母质分类;⑷时间因素与古土壤:①由地壳变动产生的埋藏或裸露古土壤②由环境变迁产生的残余土;⑸地表水与地下水:①地表水②地下水③泉水;⑹生物因素:①植物②动物:微型动物,中型动物,大型动物③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滤过性生物;⑺人为因素9.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①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 ②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域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③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10.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11.主要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12.定界剖面:为确定土壤类型和制图单位边界而设置的剖面.13.检查剖面: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定的剖面.14.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统称为土层.15.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16.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17.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18.障碍层:指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19.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20.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⑴土壤剖面点设置:常规布点法①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通常是亚类或土属,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设置主要剖面;②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⑵.统计抽样法工作路线的设置: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21.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⑴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⑵定点: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在通视条件好、实地有明显地物的地方使用;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③地物追踪法.22.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⑴地表的描述①地形:土壤剖面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地貌部位,地表形态描述;②母质类型:母质名称和特征;③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侵蚀的程度(强度、中度),排水状况(易、不易);④植被状况:群落植被、覆盖度、指示植被;⑤农业利用状况: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产量,在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⑵土壤剖面形态的描述:①土壤颜色(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仪);②土壤结构(三向延伸:块状、核状、粒状、碎屑状;两向延伸:柱状、棱柱状;单向延伸:片状、鳞片状);③土壤质地(沙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指感法);④土壤新生体(诊断层出现);⑤石灰反应(冒泡程度:①无泡沫,无响声:“0 ”碳酸盐含量<0.2%②无明显气泡;有响声:“+”碳酸盐含量0.2-3%③有微弱气泡,无响声:“++”碳酸盐含量3-6%④有强烈气泡,有响声:“+++”碳酸盐含量>6%);⑥土壤PH值;⑦其他要素23.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作物的观点?举例说明①地理观点: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 ②作物观点: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生态条件,特别是不同根系的生态条件要求.如一些块茎与块根作物一般要求疏松的土壤质地,以满足薯块膨大和根系呼吸的要求,而一些谷类农作物往往要求较细的土壤质地,以满足后期籽粒灌浆的水肥要求.另一方面是农作制度,有的为灌区,有的为水土保持区,有的为水稻区,这些不同的农作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地,特别是表层质地要求是不一样的.24.土壤组合制图: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勾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25.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板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26.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板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27.大比例尺土壤制图中概查的任务:①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状况;②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③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补测的内容;⑤若以航片为工作底图,建立航片影像的判读标志.28.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绘制土壤剖面不能沿等高线画土壤类型边界,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直角等几何图形;②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褶皱、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29.试述大比例尺野外制图的方法:以景观分异类型为参考,实地勾绘和检查制图单位界限:⑴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先概查,再详查;⑵大比例尺制图通常为1:5000—1:2.5万,调查范围是县级以下的基层生产单位;⑶大比例尺要求工作底图精度高,信息量大,制图单位为土种、变种或复区,要求的精度也比较高;⑷大比例尺则用交绘法、射线法、环绕法等寻找土壤边界.30.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⑴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①标本记载表②土壤草图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④拼图补;⑵室内分析化验;⑶.土壤图的绘制;⑷其它图件的绘制;⑸编写报告31.评土比土的意义:通过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①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②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上的评价,评价生产能力水平,以及解决用土改土的问题.32.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方面:⑴土壤界限:①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②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③土壤边界是否闭合;⑵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33.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⑴勾画航片的工作面积:按不同航线进行排片,然后取中心片选刺像主点同时在此片上转刺周围片子的像主点,最后勾出此片的像主点与周围各片像主点的中线,所围出的面积即有效面积. ⑵意义:保证调查精度,通过查找有效面积以使各种误差不超过限度.34.遥感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①几何型特征(形状、大小、阴影、地形、误差);②光学特征(吸收能力越强,反射能力越弱);③成土因素学说理论(土壤地带性基础、土壤分布规律、植被与农业利用的特点).35.试述应用遥感方法进行土壤调查方法和步骤: ⑴判读方法:①总体观察判读②对比分析③综合标志分析⑵步骤: ①准备工作:a.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最近拍摄的航片,至少一套);b.遥感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c.熟悉航卫片土壤土地判读标志;②野外概查与建立判读标志;③室内预判:根据判读的原则和对航片判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判读;④检查验证与调绘:在实地对已勾绘的图斑进行核对;⑤成图与总结。

第七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居民生活、商业、机关 开采、挖掘 工业 农业
熟悉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1、城市固体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一般分为:
(1) 生活垃圾
(2) 城建渣土
(3) 商业固体废物
(4) 粪便
2、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和污染趋势的一般方法 1)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入量 2)计算土壤污染物的输出量 3)计算土壤污染物的残留率 4)预测土壤污染趋势 2.农药残留模式 农药最终残留量:R=Ce-kt 农药残留率:f=C1/C0 农药数年后的残留总量:Rn=(1+f+f2+....+fn-1)C0
第七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表 层。
土壤发育过程:地球表面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过程, 形成颗粒细碎的土壤母质,母质再 经过成土作用发育成土壤。
影பைடு நூலகம்土壤形成的因素
1.成土母质的影响 2.气候的影响(水分、温度) 3.生物的影响 4.地形的影响 5.成土时间的影响 6.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4.评价标准的确定 1.土壤环境背景值 2.土壤临界含量 3.其他标准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5.评价模式与指数分级 1.单因子评价 2.多因子评价 3.质量分级 4.评价图编制
单因子评价
单因子评价:分别计算各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1.Pi=ρi/si
2.根据累积数量计算
1)确定Xa、Xc、Xe
重污染级: Pi >3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土壤概查:是指对一个较大区域,如大的河流流域或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等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与制图。

2、土壤详查: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3、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

4、单个土体:土壤作为一个三维实体,其最小体积的“一个土壤”就叫做“单个土体”。

5、聚合土体: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单个土体都具有的统计相似性,这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相当于美国的土系或土型;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土种或变种。

6、人工剖面:根据土调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

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7、自然剖面:因各种工程建设,使土壤的垂直断面裸露出来,并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调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8、土壤自然性态:指那些在田间表现很不稳定,极易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而变动的土壤性质。

9、遥感技术:通常把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称为传感技术。

10、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调查制图,简称遥感土壤调查制图,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对成土因素、土壤景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成土过程、土壤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特性,并测绘土壤分布图和进行面积量算的整个过程。

11、航摄倾角或者相片倾角:在航空摄影中,航摄机的主光轴相对于铅垂线来说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主光轴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之为**12、航空相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航空相片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其代表的地面线段的长度之比称为**13、大气传输特性:大气对通过的电磁波产生吸收、散射和投射的特性,称为****14、直接解译标志:指它是地物本身属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即凭借图像特征能直接确定地物的属性。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土壤的自净作用
➢ 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群落的降解、转化及生 物固定作用; ➢ 植物根系的吸收、转化、降解与合成; ➢ 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配位和沉淀作用; ➢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 土壤的机械阻留作用; ➢ 土壤的气体扩散作用。
两个基本概念
土壤退化: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和土壤侵蚀等引起 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
⑤ 根据污染物的数量、性质、环境特点、土壤性质、环境标准, 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的规律,分析污染物积累趋势、 估算土壤容量、预测土壤质量变化及规律;
⑥ 给出明确结论和污染防治措施
6-1 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 的主要因素
土壤的主要特征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圈、 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交接地带;
不均匀的水型污染土壤的田块,一般取10个以上样点; ▪ 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地块,采样
点较多; ▪ 扇型采样:适宜于在工厂周围的大气型污染的田块。
(3)样品制备: 土样运回实验室,摊在塑料薄膜或搪瓷盘内,风干后,去
除杂物,用木棍在木板上碾细,过10目尼龙筛。将过筛样品 用四分法取100g左右,用玻璃研钵研磨,再过100目尼龙筛, 然后分装,备用。
占用土地资源; 采用被石油烃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挥发进入大气的
石油烃通过沉降作用进入土壤等造成土壤的污染。
END
Thank you!
6-3 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现状调查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土壤退化现状评价
现状调查 1、土壤环境调查的范围 ▪ 包括水、大气等污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一般包括水、
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背景与重要性土壤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产、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

因此,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成为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与指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通常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野外调查包括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标本记录。

室内分析则通过实验室测试手段,对土壤样品中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学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以获得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估。

3.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指标(1)土壤污染物指标:包括重金属元素、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2)土壤理化指标: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土壤容重等。

(3)土壤生物学指标: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等。

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流程(1)数据归一化处理:对采集到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进行指标间的比较与评价。

(2)指标加权与综合评价: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土壤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与风险分级:根据评价结果,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风险分级管理。

(4)监测报告与建议:撰写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善与保护建议。

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科学决策支持:为农业生产、土地整治和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决策支持。

(2)环境管理与治理: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确保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

(3)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农业管理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公众健康保护:及时发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6.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挑战与展望(1)指标体系的完善: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提高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

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

土壤酶活性
• 土壤酶活性,影响土壤养分转化和有机物分解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关系,评价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
土壤生物多样性
• 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
• 土壤植物多样性,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服务功能
04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质量单项评价方法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生物性质
谢谢观看
量空间变异
量人为影响
理提供依据
05
土壤质量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利用
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可视

01
土壤质量监测数据预处理
• 土壤质量监测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和
缺失值
• 土壤质量监测数据转换,统一数据格式
和量纲
02
土壤质量监测数据分析
• 土壤质量监测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了
解数据基本特征
• 土壤质量监测数据探索性分析,发现数
01
02
土壤质量监测发展趋势
土壤质量监测面临挑战
• 土壤质量监测向多指标、多尺度、
• 土壤质量监测需要应对土壤污染
多方法综合监测发展
和生态退化问题,提高监测能力
• 土壤质量监测向信息化、智能化、
• 土壤质量监测需要加强监测结果
自动化方向发展
应用,提高土壤监测效益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土壤质量灰色关联综合

评价法
• 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综合评价土
• 土壤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
• 土壤质量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壤质量
合评价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土壤质量
• 土壤质量指数分级,评价土壤质

土壤环境调查与分析-PPT课件

土壤环境调查与分析-PPT课件

非金属无机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类 、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规定

必测项目:《土壤环境质量》规定的11项 选择必测项目: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 影响范围广、毒性较重的污染物 选择项目: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因污 染导致改变的土壤形状指标和农业生态环境指标 后两类包括铁、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水分、 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物油、苯并(a)芘、 全盐量
五、监测方法
常用方法 重量法 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原子萤光 分光光度法、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法 气相色谱法 测土壤水分 浸出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测定, 如Ca2+、Mg2+、Cl-、SO42- 重金属如Cu、Cd、Cr、Pb、 Hg、Zn等
有机氯、有机磷及有机汞等农药
六、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面积超标率(%)
污染物分担率(%)
=
超标点面积之和 = 100 监测总面积
某项污染物指数 100 各项污染物指数之和
2.评价方法 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评价为主 在纵向、横向比较时,利用综合评价指数 土壤污染分级——以p综为依据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土壤样品的类型、采样深度及采样量 1.混合样品 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对种植一般农作 物的耕地,只需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对于 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耕地,采集0~60cm耕作层 土壤。每个土壤单元设 3~7 个采样区,单个采样 区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个田块,也可以由多个田块 所构成,其范围以 200m×200m 左右为宜。将 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 制成混合样。混合样量往往较大,需要用四分法弃 取,最后留下1~2kg,装入样品袋。

土地生态评价ppt课件

土地生态评价ppt课件

四、 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包袱评价
1、生态足/痕迹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人类需要的能够 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 地域空间(生态/物生产性面积 )
计算步骤
(1)划分消费项目,计算消费量 (2)将各消费量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3)汇总生态足迹 (4)计算区域生态承载力,并与生态足迹比较,分 析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1)活力 2)恢复力 3)组织结构 4)维持生态系统服务 5)管理的选择 6)减少投入。 7)对相临系统的危害 8)人类健康影响
4、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活力;组织结构; 恢复力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程序(参照人类健康检查程序 )——①医生检查并确定症状;②检测症状的主 要指标;③做出初步诊断,进行进一步检测;④ 根据以上检测报告综合判断;⑤开处方提出治疗 方案。
条件价值法
对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
因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公共商品 因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就不能通过其来估算商品的 价值,就只能通过条件价值法估算商品的价值。
费用支出法
含义:指以人们对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费 用来表示其经济价值。 费用支出法是从消费者角度来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的经济价值,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
一、地生态系统 二、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三、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 四、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包袱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概念
指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 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 重点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为 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提供服务。
国内进程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环境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土壤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掌握土壤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土壤污染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1)采样方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首要任务是采样,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采样时要根据监测目的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固定位置采样法、随机采样法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采样工具的无污染性,避免对土壤样品产生二次污染。

(2)分析方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需要测定多种指标,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机物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室测试。

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确保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对于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3.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了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需要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固体颗粒大小、土壤水分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土壤的质量状况,帮助评价土壤的适宜性以及对植物生长和环境的影响。

4.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等方式,对土壤质量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黑色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是良好的农田土壤,而红色土壤可能含有较多的铁氧化物,土壤质量较差。

(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定量指标,结合评价模型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的评价模型有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得出土壤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结果。

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应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应用广泛,涉及农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土壤矿物质大部分由氧、硅、铝和铁等元素组 成。这些土壤矿物质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岩石圈 元素的平均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相似。氧、硅、 铝、铁、钙、钠、钾和镁八大元素在岩五圈中 的含量约占99.64%,在土壤中约占96.89%, 其余诸元素含量甚微,低于十万分之一甚至百 万分之一,统称为微量元素。
9
ii土壤有机质 占土壤比重的1%~10%。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
土壤矿物质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按 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7
原生矿物质是经过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 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这类矿物质主要 有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 物和磷酸盐类矿物。 次生矿物质是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后形成 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 这类矿物质包括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 铝硅酸盐类。
1 n 1`
n
(xi
i 1
x)2
23
②对元素测定值呈对数正态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的元素,用几何
平均值(x)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用几何标准
偏差(D)表示数据分散度,用 M 表示95%置信度数据
的范围值。
D 2 MD 2
M n x1 x2 xn
式中M——土壤中某污染物的背景值;
xi——土壤中某污染物的实测值; n——土样数量。
12
4.土壤的基本性质 吸附性 酸碱性 氧化-还原性
13
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1.土壤污染源 自然污染 人为污染
化肥、农药的污染: 污水灌溉: 大气、水体污染物质的迁移: 固体废弃物污染:
15
2.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
16
i土壤污染物的性质 土壤污染物的性质与其存在的价态、形态、浓度、
第四讲 土壤的监测与评价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土壤环境的监测 第三节 土壤环境的现状评价 第四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2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知识
一、土壤的组成 二、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3
一、土壤的组成
1.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体物质: 液体物质: 气体:
4
2.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种不同大小
D
n i 1
(lg
xi
)2
n i 1
lg n
xi
2
n1
24
上节课内容回顾
土壤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背景值
25
4.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区域的环境容
22
①对元素测定值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元素,
用算术平均值(x)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用算 术平均值标准偏差(s)表示数据的分散度,用(x 土2S)表示95%置信度数据的范围值。
x
1 n
n i 1
xi
式中x——土壤中某污染物的背景值;
xi——土壤中某污染物的实测值; n——土样数量。
S
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分解有机质 分解矿物质 固定氮素
iv土壤水分 土壤水是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的总称。
毛管孔隙:由于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 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 0.1mm的土壤孔隙。
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植物直接 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元素,包 括扩散污染物质(无机或有机污染物),影响土 壤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9
3.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
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值。 背景值是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
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产物、土壤、 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 在环境科学中,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 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 素的含量。
颗粒的相对含量。
土壤的机械组成的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度 颗粒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为标准。
国际制采用三级分类法,即根据砂粒 (0.02~2mm)、粉砂粒(0.002~0.02mm) 和黏粒(<0.002mm)
5
表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砂土 壤土
黏土
粗砂土 细砂土 面砂土 砂粉土 粉土 粉壤土 黏壤土 砂黏土 粉黏土 壤黏土 黏土
20
有关背景值的调查研究,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做了许多工作。 美国
1961年 1984年 日本 1978~1984年 中国 1982年 1990年:《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
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于土壤背景值的表示方法国内外没有统 一的规定,常用表达方法有下列几种:用土壤 样品平均值x表示;用平均值和标准偏差(S) 表示(x士S,x土2S);用几何平均值(M) 和标准偏差(D)表示(M士D)。
18
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的8种是农业上 使用的杀虫剂,即艾氏剂、氯丹、DDT、狄氏 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和毒杀酚。
虽然目前已经禁止生产和使用,但以往的 长期、大量地使用,使这些污染物在土壤和水 里残存了几十年。因此,这类污染物还会在很 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影响着土壤质量,值得特 别的关注。
质和腐殖质。 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胶
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5%以上, 是具有多种功能团、芳香族结构的酸性高分子化合物, 呈黑色或暗棕色胶体状。
腐殖质作为土壤有机胶体来说,具有吸收性能、缓冲性能以及 与土壤重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等。
10
iii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
砂粒 (0.05-1mm)
>70 60-70 50-60 >20 <20 >20 <20 >50
-
颗粒组成% 粗粉粒
(0.05-0.05mm) -
>40
<40
-
黏粒 (<0.001mm)
<30
>30
30-35 35-40 >40
6
3.土壤的化学组成 i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 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
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 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存在形态可以通过各种化
学作用不断发生变化。 污染物的存在价态不同,其毒性也往往不同。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取决于
环境的地球化学条件。
17
ii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比较隐蔽: 土壤被污染后很难恢复: 土壤污染后果严重: 土壤污染持久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