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剖宫产专家共识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手术部位的三维图像和手术器械的位置 ,帮助医生更加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
机器人辅助手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操作稳定、精准度高的优点,未来在剖宫产手 术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医保政策
医保政策对于剖宫产手术的推广 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未来医保 政策将更加注重手术的安全性和 经济性,鼓励采用新技术和新方 法。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22
目录
• 剖宫产手术概述 • 剖宫产手术操作规范 • 剖宫产手术中的母婴安全保障 • 剖宫产手术后康复与护理指导 • 剖宫产手术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 • 剖宫产手术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剖宫产手术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通过切开母体 腹部及子宫,用以分娩出婴儿的 手术方法。
卫生健康政策
卫生健康政策将更加注重剖宫产 手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手 术质量管理和术后康复指导,提 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满意度。
科技创新政策
科技创新政策将鼓励医疗机构和 科研单位加强剖宫产手术相关技 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新技术的 临床应用和转化。
THANKS。
应对措施
采取左侧卧位、吸氧、静 脉补液等措施,必要时紧 急剖宫产终止妊娠。
多学科协作
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 科团队协作,确保胎儿窘 迫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方法
预防措施
加强子宫收缩,减少术中出血; 控制性降压,减少术后出血。
处理方法
采用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等手段 促进子宫收缩;必要时输血治疗。
定制化手术器械和植入物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应用,未来剖宫产手术将可以定制更加符合患者需求的手术器械 和植入物,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新产程标准和处理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
1122
新产程标准与第一产程异常处理
2. 子宫收缩过强
指宫缩频率≥5次/10分钟或持续宫缩2分钟。处理:停用缩宫素,必 要时硫酸镁快速静脉滴注。
3. 羊水污染
动态胎心监护,联系新生儿医师并做好新生儿复苏。胎心监护不 改善急诊剖宫产。
新产程标准和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1
新产程标准和处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产程正确处理对减少手术干预, 促进安全分娩至关重 要。结合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 美国妇 产科医师协会、 美国母胎医学会等提出的相关指南及专 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专家对新产 程的临床处理达成以下共识 ,以指导临床实践。
.
2
新产程标准和处理专家共识
.
3
新产程标准和处理专家共识
.
4
新产程标准和处理共识背景
20世纪50年代,Friedman通过评估纽约Sloane 医院收治的500例初 产妇产程数据而建立。Friedman产程图有3个要点:
(1)第一产程潜伏期至活跃期的拐点是宫口扩张3~4 cm时; (2)活跃期宫口扩张:初产妇1.2 cm/h,经产妇1.5 cm/h; (3)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2 h,经产妇≥ 1 h。
临床医师在产程管理时应该及时应用上述新的产程 处理理念, 在母儿安全的前提下, 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 , 以促进阴道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 最大程度为孕产妇 的安全提供保障。
Huixia Yang, Yue dong,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4 July;49(7):486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剖宫产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产科手术,可用于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
为了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___于2014年制定了《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提出了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等方面的建议。
缝合是剖宫产术的关键环节,手术并发症与切口缝合密切相关。
目前,对于剖宫产切口的缝合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规范。
因此,结合___相关缝合技术与材料选择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本共识,以规范剖宫产术的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
剖宫产术的缝合可分为子宫切口缝合、壁层腹膜、腹壁肌肉及筋膜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的缝合。
其中,子宫切口缝合的目标是恢复解剖结构、止血、降低切口感染风险。
现有证据表明,子宫切口双层缝合优于单层缝合,连续单纯缝合优于锁边缝合。
子宫切口缝合推荐使用连续单纯双层缝合。
具体方法是,从术者对侧开始,Allis钳夹好切口顶部,对齐子宫切口上下缘,多使用1-0可吸收线,从一侧子宫切口顶端外0.5~1.0 cm开始全层连续单纯缝合子宫肌层全层,尽量不穿透内膜,注意对合,针间距约1.5cm,针与切缘间距约0.5 cm。
缝合至切口顶端,最后一针扣锁缝合或单独缝合打结,注意超过切口顶端0.5~1.0cm。
子宫切口第二层缝合从术者侧向对侧将子宫体部浆肌层(含子宫肌层外1/3~1/2及反折腹膜)使用1-0可吸收线做连续缝合,进针应在第一层针距间,缝到对侧后与第一层保留的缝线打结(也可以单独打结)。
缝合完毕后常规检查切口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需缝合止血。
目前国内大多使用1-0合成可吸收缝合线作为子宫切口缝合材料。
该材料具有抗张强度大、柔韧性好、操作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反应小等优点,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切口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铬制肠线、丝线等。
在同等条件下,含抗菌剂的可吸收缝线更受推荐,因为它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并减少线结反应和切口疼痛。
2016年WHO《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全球指南》和2017年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关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指南》均推荐各类手术中使用含抗菌剂的缝线,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新产程标准与处理
对产程: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原发性宫缩乏力引起潜伏
期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发生时间不同,分别导致第一、二
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又称低张力性子宫收缩乏力。 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均正常,仅收缩力弱,压力低于180Montevideo单位
,宫缩2次/10分钟,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子宫没有隆起,按压时有凹陷。 分类:a.原发性宫缩乏力,产程早期出现的宫缩乏力; b.继发性宫缩乏力:早期正常,进展到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后宫缩强度减弱
1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致胎儿娩出期。
1.胎头下降延缓:a.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1cm/h b.经产妇胎头下降速度<2cm/h
异常 2.胎头下降停滞:第二产程胎头先露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h;
3第二产程延长:a.初产妇>3h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时:a.初产妇>4h
b.经产妇>2h
b.经产妇>3h
的
致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
影
响
对胎儿:子宫收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对胎盘血液循环影
响大,易发生胎儿窘迫。产程延长使胎头及脐带受压过久,手术助 产机会增加。易导致新生儿窒息、产伤、颅内出血及吸入性肺炎
子宫收缩过强: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 ,若产道无异常,常发生急产。急产:初产妇总产程<3小时分娩者。若存在产道梗阻及 瘢痕子宫,宫缩过强,可发生病理性缩复环,甚至子宫破裂。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a.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失去节律性、无间歇,呈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常见于宫缩剂 使用不当。腹部拒按,烦躁不安,胎心音听不清,胎位查不清。若合并产道梗阻,出现病 理性缩复环甚至子宫破裂。 b.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平滑肌持续不放松,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环形狭窄。原因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宫缩剂使用不当、粗暴实施阴道内操作。狭窄环位于胎头狭窄部 及子宫上下段交界处如胎儿颈部、腰部,不随宫缩上升,与病理性缩复环不同。产妇可出 现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胎心时快时慢,胎先露下降停滞,手取胎盘时,在宫颈内口上 方可直接触到此环。第三产程可造成胎盘嵌顿。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解读
推荐17
• 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分娩方 式的选择应个体化咨询。
• 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可行选择性再次剖 宫产术(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ERCS)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
• 尚无证据证明对不符合指征的孕妇实施剖宫产仍 可使母婴受益
分娩方式的决策需要权衡剖宫产术与阴 道分娩的利弊
• 剖宫产利: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相对较 低
• 剖宫产弊: • ①子宫切除、产后抑郁、静脉血栓栓塞风
险增加。
• ②可能对再次妊娠和分娩产生不良影响。 • ③子代发生神经系统损害、肥胖以及呼吸系统
推荐16
• 推荐明确记录决定剖宫产术的指征。
• 剖宫产术的决策过程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 暴,包括母儿健康和孕妇的自主权。
• 明确记录剖宫产术的决策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剖 产率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和客观的评估, 有助于医疗机构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优化剖 宫产术的使用,促进产科医疗质量的提升。
推荐11
• 术后应采用多模式镇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 用
• 建议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和按时给予非阿片类 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
• 术后充分的镇痛有利于产妇早期活动,促进术后 恢复,并照顾新生儿,且降低血栓形成。
• 鞘内应用吗啡(不含防腐剂)是剖宫产术后单次 用药镇痛的“金标准”。
急性胎儿窘迫 先兆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 严重产前出血 胎盘早剥和 脐带脱垂
推荐6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止血后应再次检查手术野,确保无活动性出血点。
05
术后管理与康复指导
疼痛评估及镇痛方法选择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 数字评分法(NRS)进行定期评 估,记录疼痛程度和变化趋势。
产褥感染
手术时间过长、术前阴道检查 次数过多或术中出血较多等因 素,可能增加产褥感染的风险 。
脏器损伤
如膀胱、输尿管、肠管等周围 脏器损伤,虽然发生率较低, 但后果严重。
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原因可 能导致切口愈合不良。
预防措施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率,从根本上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操作流程
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消毒、铺巾、切开腹壁、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缝合子 宫和腹壁等步骤。
术后恢复与并发症预防
术后恢复
术后需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时处理疼痛、出血等问源自,鼓励产妇尽早下床 活动以促进恢复。
并发症预防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术后感染、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等。
麻醉风险
如过敏反应、呼吸抑制等 ,需进行详细的麻醉前评 估和准备。
产后风险
如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 ,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
案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
分享成功的剖宫产手术案 例,总结经验和教训。
失败案例
分析失败的原因,提出改 进措施和避免类似情况的 方法。
疑难案例
讨论疑难病例的处理方法 和手术技巧,提高医生的 诊疗水平。
专家组成员及单位介绍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
未来剖宫产手术将更加注重微创、无痛、快速康复 等方面的发展,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剖宫产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剖宫产手术适用于多种情况,如胎儿窘迫、头盆不称、产道异常、前置胎盘、 多胎妊娠等。
禁忌症
剖宫产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如孕妇存在严重的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子宫破裂等禁忌症,则不宜进行剖宫产手术。同时,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孕 妇要求等,也需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讨论。
医保报销政策
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剖宫产 手术的医保报销力度,降低产妇
的经济负担。
优生优育政策
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的优生优育政 策,鼓励产源自选择剖宫产手术,以 保障母婴健康。
医疗资源配置
政府将加大对妇产科医疗资源的投 入和配置,提高剖宫产手术的服务 能力和质量。
产妇安全保障体系完善
术前评估与准备
医院将加强对产妇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如全面的身体 检查、风险评估和术前宣教等,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术中监测与应急处理
医院将完善剖宫产手术的术中监测和应急处理机制,如实 时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手术并发症等,确保产 妇的生命安全。
术后康复与护理
医院将重视剖宫产手术后的康复和护理工作,如提供科学 的饮食指导、心理支持和运动康复等,促进产妇尽快恢复 健康。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通过切开母体腹部及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方 法。
目的
剖宫产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无法或不适合进行自然分娩的情况下 ,保证母婴安全,避免难产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剖宫产手术发展历程
早期剖宫产手术
早期的剖宫产手术技术相对简单,主要用于处理难 产及胎位不正等问题。
2021年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绘制产程图(全文)
2021年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绘制产程图(全文)近年来,产程的重新评价已然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对产程的认识从大数据的角度有近乎颠覆性的更新。
以数据为基础,2014年ACOG 和SMFM率先联合发表的共识文件“安全避免初次剖宫产”,明确了活跃期的起始点在宫口扩张6cm;修改了活跃期停滞和第二产程停滞的定义,对潜伏期延长的剖官产指征、引产失败的定义等进行了明确。
同年,国内也发表了“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同期刊发述评文章“关注和采纳正常产程和产程异常的新标准”。
以上专家共识的更新主要基于Zhang等的一系列大数据研究,而张氏产程曲线以进展缓慢,无明显拐点为特点与Friedman的“s”形产程曲线有显著的不同,是否还继续绘制以Friedman产程曲线为基础的旧产程图成为我国产程管理实践中亟待解答的问题。
产程图的绘制目的从古至今,难产一直威胁着女性,特别是育龄期女性的健康乃至生命,影响着子代的生存及人类繁衍质量,但到目前为止难产的定义仍然较为模糊。
比定义或诊断难产更为困难的就是预测难产的可能,进而实施干预以避免不良母儿结局的发生。
1954年Friedman首先应用图表的方法来研究和预测产程不得不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72年Philpott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警戒线及处理线,其初衷是在卫生保健资源匮乏的非洲,针对基层产科工作者制定简单、明确用于快捷发现异常分娩风险的评估系统。
基本原理是根据Friedman的产程研究结果:活跃期宫颈扩张率不得低于1cm/h,如果产妇在宫颈扩张1cm入院,则预计9小时后达到10cm,两点连线形成警戒线,在警戒线右侧相距4小时处绘制一平行于警戒线的斜线为处理线。
当产程数据触及或越过警戒线的意义在于提示产程可能异常,4小时的时间转到有条件处理难产的医疗机构分娩;触及或越过处理线的意义在于提示采用干预措施,以减少因产程异常导致的不良结局。
1994年在进行一项多中心研究产程图对改善母儿结局的作用后,产程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为产程管理的工具。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05
母婴安全保障策略探讨
胎儿监测技术应用推广
胎心监护技术
通过连续监测胎心率和宫缩情况 ,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
超声监测技术
利用超声检查对胎儿进行全面评 估,包括生长发育、胎盘、羊水 等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
综合多项指标对胎儿进行全面评 估,包括胎动、胎儿呼吸运动、 胎儿肌张力等,及时发现胎儿异
专家共识为剖宫产手术提供了 详细的操作规范,有助于医生
提高手术技能。
优化围术期管理
共识强调围术期管理的重要性 ,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测、 术后康复等,有助于降低手术 风险。
促进多学科协作
剖宫产手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专家共识有助于促进多学科 协作,提高手术综合治疗效果 。
提高患者满意度
规范的手术操作和围术期管理 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部分医生对剖宫产手术适应症掌握不 够严格,导致手术率过高。应加强培 训和宣传,提高医生的认知水平和责 任意识。
部分产妇对剖宫产手术存在恐惧和焦 虑心理,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
剖宫产手术后镇痛和康复措施不够完 善,影响产妇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应 优化镇痛方案,加强康复指导和护理 。
麻醉药物选择
选用对母婴影响小的麻醉 药物,关注药物代谢与排 泄,避免对新生儿产生不 良影响。
输血指征及风险控制措施
输血指征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对术中出血 进行准确评估,避免不必要的输
血。
风险控制措施
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输血风险,如术 前备血、自体输血、血液保护技术 等。
输血反应处理
对输血反应进行及时识别和处理, 确保产妇安全。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一、发布“新产程专家共识”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的剖宫产率节节攀升;2009年美国的剖宫产率为32.9%,其中以“产程异常(labo r arrest)”为剖宫产手术指征者占1/3,而“孕妇要求(maternal request)”的剖宫产只占3%[5];也就是说,美国绝大多数孕妇愿意阴道试产,但由于分娩过程中“产程异常”的过度诊断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升高。
针对这一问题,2012年,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 n d Human Development, NICHD)、ACOG和SMFM召开了降低剖宫产率的专题研讨会,重点针对如何避免初次剖宫产,会后发表了总结报告“Preventing the first cesarean delivery(避免初次剖宫产)”[5]。
2014年,ACOG和SMFM联合发布了专家共识“Safe prevention of the primary cesarean delivery(安全避免初次剖宫产)”[1]。
该专家共识的内容包括潜伏期延长、活跃期的起始点、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引产失败的定义和剖宫产的指征,通过规范“产程异常”的诊断标准和产时剖宫产术指征,以降低初次剖宫产率。
而更改产程标准的依据很多是来自于Zhang等[6]近年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颠覆了临床应用50多年的Friedman产程图[7]。
当前,我国同样面临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初次剖宫产率的问题。
为了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程异常”的过度诊断,同时也与国际接轨,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参考了ACOG和SMFM的专家共识,发布了“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2]。
“新产程专家共识”推动了8年制《妇产科学》教科书第3版(2015年)和5年制《妇产科学》教科书第9版(2018年)有关产程标准的修改,2016年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妇产科学》也采用了新产程的标准来撰写有关的章节。
2020版产科麻醉专家共识
⑵如果母体、胎儿情况尚好,预计出血量较大,可先选择椎管内麻醉, 胎儿娩出后视出血情况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⑶如果胎儿情况较差需要尽快手术,或母体有活动性出血、低血容量休 克,有明确的凝血功能异常或DIC,选择全身麻醉。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 c.手术的各项措施(如消毒、铺巾等)准备好之后开始麻醉诱导。 • d.快速诱导:丙泊酚1.5~2.5mg/kg+罗库溴铵0.6~1.0mg/kg +瑞芬太尼 1μg·kg-
1 。(如果血流动力学不平稳,也可静注0.2~0.3mg/kg依托咪酯或者1~1.5mg/kg氯胺 酮。) • e.麻醉维持: 吸入麻醉药或者静吸复合。
产科全麻的实施
• e.诱导:丙泊酚1.5~2.5mg/kg+罗库溴铵0.6~1.0mg/kg+瑞芬太尼 1μg·kg-1 。
(一)静脉麻醉药
氯胺酮: • 对于有哮喘和轻度低血容量的孕妇具有优势,高血压及严
重血容量不足的孕妇禁用。 • 用法:静注1~1.5mg/kg • 剂量过高:精神症状以及子宫张力的增加,也会对,苏醒更快,精神方面的不良反
应更少。
丙泊酚: • 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
• 可透过胎盘,临床不推荐大剂量(>2.5mg/kg)使用。
• 用于剖宫产时,并未发现引起新生儿长时间抑制的报道。 依托咪酯 • 0.2~0.3mg/kg麻醉诱导,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者。
硬膜外麻醉/腰麻
药物选择
二、 腰麻伍用阿片类药物及其它
舒芬太尼2.5~5μg、芬太尼10~25μg。
可以用葡萄糖配置成重比重液,葡萄糖浓度不宜超过8%。
剖宫产专家共识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之马矢奏春创作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元: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年10月第49卷第10期近年来, 剖宫产手术在处置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 剖宫产手术的平安性不竭提高, 但与此同时, 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 呈现继续上升的状况.文献报道显示, 国内大都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 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可招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陈说中指出, 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 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伐及术后管理等, 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一、剖宫产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2.头盆不称:绝仇家盆不称或相仇家盆不称经充沛阴道试产失败者.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 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身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份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 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 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 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 胎儿已死亡, 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 不能接受阴道分娩者.10.妊娠巨年夜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身体质量>4 250 g者.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 CDMR)界说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 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 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 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 应提供心理咨询, 帮手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 并缩短产程.(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 但孕妇的要求应该获得尊重, 并提供次选的建议.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1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淋病、尖锐湿疣等.15.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年夜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 是影响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1.择期剖宫产术: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 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 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 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因妊娠39周前的剖宫产手术, 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除双胎或多胎妊娠及前置胎盘等外, 择期剖宫产手术不建议在妊娠39周前实施.2.急诊剖宫产手术:是指在威胁到母儿生命的紧急状况下的剖宫产手术.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分娩.并需要产妇与家属配合, 以及产科、新生儿科和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三、剖宫产手术的术前准备(一)术前谈话内容术前谈话需结合孕妇及家属的文化布景、受教育水平和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意向.产科医师需充沛告知孕妇及家属术中及术后可能呈现的不良结局, 对CDMR更应解释清楚.1.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和需要性:向孕妇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 解释经阴道分娩的危险性, 采用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的需要性, 获得孕妇及家属的同意.2.剖宫产手术前、术中和术后母儿可能呈现的并发症:(1)手术对母体的影响:①术后切口继续不适感;②切口感染、裂开, 脂肪液化, 皮下血肿, 切口延期不愈等;③产后出血, 休克, DIC;④子宫切除;⑤羊水栓塞;⑥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⑦输尿管、膀胱等周围脏器损伤;⑧孕产妇死亡;⑨由于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分歧, 有针对性地说明相关的发生风险, 如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在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发生子痫、心肝肾的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在手术中可能会呈现心脏骤停等.(2)手术对新生儿的影响: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②新生儿低血糖症、败血症、新生儿住院超越Sd的风险增加;③发生新生儿产伤.(3)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和生育的影响:①再次妊娠分娩时剖宫产手术的可能性增加;②再次妊娠或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③再次妊娠时呈现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甚至胎盘植入的风险;④再次妊娠时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风险.(4)远期并发症: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憩室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夫妻双方及主管医师签字.(二)术前准备1.术前应具备以下化验检查项目:(1)血、尿惯例, 血型;(2)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 感染、梅毒等);(4)心电图检查;(5)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6)胎儿超声检查;(7)其他,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2.酌情备皮:手术前日先剃去腹部汗毛及阴部阴毛.注意把持要轻柔, 防止损伤皮肤, 发现皮肤有感染、疖肿等应先行处置后再行备皮.3.留置导尿管:按无菌导尿法拔出保管导尿管, 通常为Foley双腔气囊尿管.4.备血:手术前日为患者抽血进行血交叉检查, 通过血库准备适量鲜血, 以备手术中应用.如为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超越1000ml者, 需在具备充分血源的医疗单元实施.5.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依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剖宫产手术(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性用药, 可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6.术前评估:对重症孕妇做好充沛的术前评估, 做好术前讨论并记录, 决定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如合并严重盆腔感染孕妇是否应该做腹膜外剖宫产等).四、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应根据孕妇与胎儿的状态、医疗机构的条件以及麻醉技术来做出决定.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包括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的联合麻醉、或连续性硬脊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等.1.与孕妇及家属的麻醉前谈话:介绍麻醉的需要性、麻醉方式及可能的并发症, 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2.禁食水:麻醉前6—8 h禁食水.3.麻醉前的生命体征监护:监测孕妇的呼吸、血压、脉搏, 监测胎心率等.五、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的重要步伐1.腹壁切口的选择:(1)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相比, 横切口手术后孕产妇切口不适感的发生率更低, 外观比力美观.腹壁横切口包括:①Joel-Cohen切口.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年夜约 3 cm处, 切口呈直线.缺点是位置偏高, 外观不太美观.②Pfannenstiel切口.切口位于耻骨联合上2横指(3 cm)或下腹部皮肤皱褶水平略上, 切口呈浅弧形, 弯向两侧髂前上棘.其切口位置偏低较为美观, 切口张力小, 术后反应轻微, 切口更容易愈合.(2)腹壁纵切口:位于脐耻之间腹白线处, 长约10~300px.其优点为盆腔流露良好, 易掌握与把持, 手术时间短;其缺乏之处为术后疼痛水平较重, 切口愈合时间较长, 外观不够美观.2.膀胱的处置:一般情况下, 当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 不推荐剪开膀胱腹膜反折而下推膀胱;除非是子宫下段形成不良或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者.3.子宫切口的选择:多选择子宫下段中上1/3处的横切口, 长约250px.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建议钝性分离翻开子宫, 这样可减少失血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孕妇避开胎盘附着部位酌情选择切口位置.4.产钳的应用:当胎头娩出困难的时候, 可考虑应用产钳助产.5.缩宫素的应用: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20U直接行子宫肌壁注射和(或)缩宫素10 U加入500ml晶体液中静脉滴注.可以有效增进子宫收缩和减少产后出血.6.胎盘娩出方式:建议采用控制性继续牵拉胎盘而非徒手剥离娩出胎盘, 可减少出血量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不建议胎儿娩出后立即徒手剥取胎盘, 除非存在较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或5min 后仍无剥离迹象.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7.缝合子宫切口:单层缝合子宫方法的平安性和效果尚不明确.目前, 建议采纳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注意子宫切口两边侧角的缝合, 缝合应于切口侧角外0.5~1.0 cm开始;第一层全层连续缝合, 第二层连续或间断褥式缝合包埋切口;要注意针距、缝针距切缘的距离及缝线松紧度.8.缝合腹壁:(1)要清理腹腔, 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和器械.(2)酌情缝合脏层和壁层腹膜.(3)连续或间断缝合筋膜组织.(4)酌情缝合皮下组织.(5)间断或连续皮内缝合皮肤.9.新生儿的处置: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惯例处置.六、剖宫产术后管理1.术后惯例监测项目:(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 2 h内每30分钟监测1次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 尔后每小时监测1次直至孕产妇情况稳定.如果生命体征不服稳, 需增加监测次数和时间.对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泵的产妇, 应每小时监测1次呼吸频率、镇静效果和疼痛评分, 直至停止用药后的2h.(2)宫缩及出血情况:术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应监测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 若出血较多应增加监测次数, 需要时监测血惯例、尿惯例、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 直至出血量稳定在正常情况.2.预防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是必需重视的, 剖宫产术后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因此建议采用预防办法.鼓励尽早下床活动, 可根据产妇有无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个体化选择穿着弹力袜、预防性应用间歇充气装置、弥补水分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办法.3.进食进水的时机:产妇进食进水的时机应根据麻醉方式酌情安插进食进水..4.尿管革除时机:剖宫产术后第二天酌情革除留置的导尿管.5.术后切口疼痛的管理:术后给予含有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镇痛泵, 可缓解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疼痛.6.术后缩宫素的应用:术后惯例应用缩宫素.7.血、尿惯例的复查:惯例复查血惯例, 酌情复查尿惯例.8.出院标准:(1)一般状况良好, 体温正常;(2)血、尿惯例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4)子宫复旧良好, 恶露正常.七、减少剖官产手术的办法1.孕期宣教:了解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手术的优缺点、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 产前模拟分娩, 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可减少CDMR.2.分娩期人性化护理办法:导乐陪伴继续支持可能会降低剖宫产率.3.引产时机:无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妊娠达41周应给予引产处置, 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4.分娩镇痛:可减轻分娩疼痛, 增强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介入本共识制定与讨论的专家组成员:张为远(首都医科年夜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慧霞(北京年夜学第一医院)、余艳红(南方医科年夜学南方医院)、刘兴会(四川年夜学华西第二医院)、段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贺晶(浙江年夜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钟梅(南方医科年夜学南方医院)、胡娅莉(南京年夜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范玲(首都医科年夜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孜(北京年夜学第三医院)、蔺莉(首都医科年夜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少为(北京医院)、路军丽(首都医科年夜学附属北京向阳医院)、邹丽颖(首都医科年夜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本共识撰写的执笔专家:张为远(首都医科年夜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余艳红(南方医科年夜学南方医院)。
最新急诊剖宫产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急诊剖宫(2016年版)一、急诊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版)1.胎儿因素:急性胎儿窘迫2.产程因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活跃期停滞和胎头下降停滞(四)标准住院日为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00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急诊血常规+血型、生化全套;2.急诊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近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抗菌药物选择第二代头孢类;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4.输血:必要时输血;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6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3.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二代头孢类,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4.少量阴道出血。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孕妇原因延期手术;2.子宫复旧不良,并发阴道流血过多;3.并发产后发热、产褥感染;4.产后尿潴留;5.切口延期愈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年10月第49卷第10期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
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
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
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
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
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
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 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
(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
(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
(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
(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
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1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淋病、尖锐湿疣等。
15.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是影响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1.择期剖宫产术: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
因妊娠39周前的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除双胎或多胎妊娠及前置胎盘等外,择期剖宫产手术不建议在妊娠3 9周前实施。
2.急诊剖宫产手术:是指在威胁到母儿生命的紧急状况下的剖宫产手术。
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分娩。
并需要产妇与家属配合,以及产科、新生儿科和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
三、剖宫产手术的术前准备(一)术前谈话内容术前谈话需结合孕妇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意向。
产科医师需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对CDMR更应解释清楚。
1.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和必要性:向孕妇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解释经阴道分娩的危险性,采取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的必要性,获得孕妇及家属的同意。
2.剖宫产手术前、术中和术后母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手术对母体的影响:①术后切口持续不适感;②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皮下血肿,切口延期不愈等;③产后出血,休克,DIC;④子宫切除;⑤羊水栓塞;⑥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⑦输尿管、膀胱等周围脏器损伤;⑧孕产妇死亡;⑨由于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不同,有针对性地说明相关的发生风险,如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在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发生子痫、心肝肾的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等。
(2)手术对新生儿的影响: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②新生儿低血糖症、败血症、新生儿住院超过Sd的风险增加;③发生新生儿产伤。
(3)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和生育的影响:①再次妊娠分娩时剖宫产手术的可能性增加;②再次妊娠或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③再次妊娠时出现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甚至胎盘植入的风险;④再次妊娠时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风险。
(4)远期并发症: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憩室等。
3.签署知情同意书:夫妻双方及主管医师签字。
(二)术前准备1.术前应具备以下化验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梅毒等);(4)心电图检查;(5)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6)胎儿超声检查;(7)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2.酌情备皮:手术前日先剃去腹部汗毛及阴部阴毛。
注意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发现皮肤有感染、疖肿等应先行处理后再行备皮。
3.留置导尿管:按无菌导尿法插入保留导尿管,通常为Foley双腔气囊尿管。
4.备血:手术前日为患者抽血进行血交叉检查,通过血库准备适量鲜血,以备手术中应用。
如为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超过1000 ml者,需在具备充足血源的医疗单位实施。
5.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剖宫产手术(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性用药,可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6.术前评估:对重症孕妇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做好术前讨论并记录,决定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如合并严重盆腔感染孕妇是否应该做腹膜外剖宫产等)。
四、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应根据孕妇与胎儿的状态、医疗机构的条件以及麻醉技术来做出决定。
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包括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的联合麻醉、或连续性硬脊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等。
1.与孕妇及家属的麻醉前谈话:介绍麻醉的必要性、麻醉方式及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2.禁食水:麻醉前6—8 h禁食水。
3.麻醉前的生命体征监护:监测孕妇的呼吸、血压、脉搏,监测胎心率等。
五、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的重要步骤1.腹壁切口的选择:(1)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相比,横切口手术后孕产妇切口不适感的发生率更低,外观比较美观。
腹壁横切口包括:①Joel-Cohen切口。
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 cm处,切口呈直线。
缺点是位置偏高,外观不太美观。
②Pfannenstie l切口。
切口位于耻骨联合上2横指(3 cm)或下腹部皮肤皱褶水平略上,切口呈浅弧形,弯向两侧髂前上棘。
其切口位置偏低较为美观,切口张力小,术后反应轻微,切口更容易愈合。
(2)腹壁纵切口:位于脐耻之间腹白线处,长约10~300px。
其优点为盆腔暴露良好,易掌握与操作,手术时间短;其不足之处为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外观不够美观。
2.膀胱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当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不推荐剪开膀胱腹膜反折而下推膀胱;除非是子宫下段形成不良或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者。
3.子宫切口的选择:多选择子宫下段中上1/3处的横切口,长约250px。
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建议钝性分离打开子宫,这样可减少失血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孕妇避开胎盘附着部位酌情选择切口位置。
4.产钳的应用:当胎头娩出困难的时候,可考虑应用产钳助产。
5.缩宫素的应用: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20U直接行子宫肌壁注射和(或)缩宫素10 U加入500ml晶体液中静脉滴注。
可以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产后出血。
6.胎盘娩出方式:建议采取控制性持续牵拉胎盘而非徒手剥离娩出胎盘,可减少出血量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
不建议胎儿娩出后立即徒手剥取胎盘,除非存在较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或5min后仍无剥离迹象。
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7.缝合子宫切口:单层缝合子宫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尚不明确。
目前,建议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
注意子宫切口两边侧角的缝合,缝合应于切口侧角外0.5~1.0 cm开始;第一层全层连续缝合,第二层连续或间断褥式缝合包埋切口;要注意针距、缝针距切缘的距离及缝线松紧度。
8.缝合腹壁:(1)要清理腹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和器械。
(2)酌情缝合脏层和壁层腹膜。
(3)连续或间断缝合筋膜组织。
(4)酌情缝合皮下组织。
(5)间断或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9.新生儿的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六、剖宫产术后管理1.术后常规监测项目:(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 h内每30分钟监测1次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此后每小时监测1次直至孕产妇情况稳定。
如果生命体征不平稳,需增加监测次数和时间。
对于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泵的产妇,应每小时监测1次呼吸频率、镇静效果和疼痛评分,直至停止用药后的2h。
(2)宫缩及出血情况:术后15 min、30 min、6 0 min、90 min、120 min应监测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若出血较多应增加监测次数,必要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直至出血量稳定在正常情况。
2.预防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是必须重视的,剖宫产术后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采取预防措施。
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可根据产妇有无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个体化选择穿戴弹力袜、预防性应用间歇充气装置、补充水分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措施。
3.进食进水的时机:产妇进食进水的时机应根据麻醉方式酌情安排进食进水。
.4.尿管拔除时机:剖宫产术后次日酌情拔除留置的导尿管。
5.术后切口疼痛的管理:术后给予含有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镇痛泵,可缓解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疼痛。
6.术后缩宫素的应用: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
7.血、尿常规的复查:常规复查血常规,酌情复查尿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