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及完善
治理之道: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探索
治理之道: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探索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和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探索,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呢?首先,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中,社区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社区应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培养,提升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另一方面,社区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责任感。
其次,公共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之一。
针对当前社会犯罪形势的变化,我们需要加强公共安全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构建起社会各个群体的共治共享机制,营造共同维护安全的社会氛围。
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其次,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公共安全监控的水平。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改善视频监控、刑侦科技和边境治安管理等方面能力,提高安全防控水平。
再次,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需要依靠法治体系的建设。
在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
通过法律教育的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二,要加强法治机构和法治队伍建设。
只有通过加强司法力量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才能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社会。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可以有效地弥合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社会组织自身也要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社会组织的自我约束和服务社会的职责。
最后,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还需要加强各方合作。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术界等各方应共同参与,形成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
通过搭建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共同应对社会治理面临的各种挑战。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一、问题描述在当前城市管理中,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城市服务、管理的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社区管理体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社区职能不够明确当前社区职能较为混乱,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导致社区管理不够规范、有效。
一方面,社区管理涉及到的职能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居民文化活动、社会福利、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但是却缺乏专业、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手段。
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层面也缺乏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可能会重复管理社区某些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社区管理困难社区管理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社区管理过多,造成社区居民自治意识不够强烈;第二,社区管理者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和方法;第三,社区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工作条件和资源。
3. 规模化社区管理需要更多资源随着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基数变大,社区管理的资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且规模化社区管理难以区分各个小区的特点,无法满足不同区域的管理需求。
二、改革措施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 建议完善社区职能分工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根据自身职能范围,明确社区管理的职责范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同时,应该加强社区价值观和理念的宣传,引导社区居民形成自治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2. 建议加强社区管理人员培训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区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可以成立市属社区管理学院,为社区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 建议完善社区管理资源配置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社区管理资源的投入,完善社区管理的物质条件和资源配备。
同时,可以将规模化社区管理分散到小区级别,让各个小区管理实行“一岗双责”,提高社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三、总结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政府、居民、企业等各方合作共同推进。
从社区管理体制层面,我们可以明确社区职能分工、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素质,完善社区管理资源配置等措施,以期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探究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探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探索新的社区管理模式,以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一、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社区管理参与度低、治理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
具体表现为社区管理缺乏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部门之间协作不畅、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社区的治理效果,也制约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新模式的必要性需要探索新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
新模式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专业化和科学化,可以针对不同的城市社区状况进行管理和服务;二是多元化和综合化,能够整合社区资源,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三是精细化和智能化,便于对社区进行细致的管理和运营;四是公开透明,提供信息公开和参与决策的机会,增强社区居民的治理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新模式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发展已经逐渐取得一些成果。
一方面,一些先进的城市社区管理案例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如上海“社区矫正中心”的管理模式、北京“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等。
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在社区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些新技术和新理念开始应用到城市社区管理中,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共享社区”、“智慧社区”等理念的提出,为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程度,有助于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新模式的未来走向未来,城市社区管理的新模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第一篇: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浅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摘要:在我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后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社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载体,必须具备满足社区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多种功能和与此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体制是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一定社区的管理体制是特定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的产物,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根据需求进行改革完善。
在现阶段,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建立并完善规范、科学、高效的社区管理体制,才能充分激发城市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有效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不断推动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构建的的整体进程。
本文在回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反思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点并据此探析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社区;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创新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两级政府、一级管理”,其特点是完全由政府主导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当发轫于农村的经济改革进入了城市后,我国开始实行“ 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原有的部分政府权力开始下放到街道办;经济体制解体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对城市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冲击,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城市传统单位制管理模式面临严重挑战。
在新的城市社会环境下,相应地,单位制社区向社会化社区转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单位制的变迁给城市社区建设带来严重挑战,在城市社区建设中探索适宜社会发展要求的城市社区治理便成为现实性的问题。
基于此,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体制转轨所产生的问题与矛盾,民政部提出进行“社区建设”,其基本内涵就是“在政府倡导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强化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区管理制度创新
社区管理制度创新一、前言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社区是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场所,社区的管理制度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社区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社区管理制度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社区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现状分析1. 传统社区管理制度的存在问题在传统的社区管理制度下,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社区管理存在权责不清、职责不明确的情况。
现行的社区管理体制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出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
其次,社区管理机构存在着管理薄弱、监督不力的情况。
现有的社区管理机构缺乏足够的管理资源和专业技能,使得社区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再者,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信息不畅、沟通不畅的情况。
信息不畅通和沟通不畅导致了社区管理工作中信息闭塞、反应迟钝等问题。
2. 社区管理制度面临的挑战另外,当前的社区管理制度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社区管理要面对社区矛盾日趋复杂、社区治理环境不断变化等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社区管理需要更加贴近、更有力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而传统的社区管理制度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显然显得力不从心。
三、创新改革针对传统社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 加强社区管理机构建设首先,应该加强社区管理机构建设。
社区管理机构是社区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要想改善社区管理的现状,必须先从社区管理机构下手。
加强社区管理机构的建设,不仅需要加大对社区管理机构的投入,提高社区管理机构的工作经费,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社区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社区管理机构应该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社区管理的要求。
2. 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其次,应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及完善.doc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及完善1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及完善摘要: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对推动基层自治与促进社区和谐意义重大,但社区管理体制创新需要政府权力边界厘定、社区职能定位明晰及社会互动机制形成等基本条件。
文章在对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及其所辖的黉门街社区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实践探索梳理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对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和激发居民参与民主自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成都市武侯区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功能作用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肩负着更大责任,需要对社区资源、力量及作用进行再认识。
物质投入和意识判断的过程都需要从现阶段中国城乡社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才能使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一、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条件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但从和社区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进行分析的研究角度出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政府权力边界厘定2007年党的十七大要求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时期,在人治向法治治理过渡时期,在发展是硬道理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时期,政府职能如何转变角色和适应形势意义重大。
一句话,政府权力应当尽快告别“全能”的职能定位,积极主动地向“有限”政府过渡,虽然这中间存在诸多利益羁绊和体制障碍,但趋势是十分明确的,当务之急是厘定权力边界,为有限政府权力的转型创造先决条件。
权力边界划分的核心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思路是给权力与权利排序。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报告。
因此,有必要对该模式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二、有益探索〔一〕主要做法以完善社区组织设置为关键,搭建“一委一居一站〞组织新架构,让党务、居务、政务在社区分设共建、各得其所,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自治、社区治理效劳站综合效劳、各类非营利社会组织效劳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制,实现社区党务、居务和政务相对别离,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治理效劳站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格局;形成社区党委决策、居委会监督、治理效劳站执行的运行机制。
②图1为新型社区治理结构图。
1 职能分化表现为三大组织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配合。
社区党建方面,新架构强化了党组织对社区工作的统筹领导,在全区38个社区成立社区党委,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全覆盖。
④通过设立社区工作联席会、社情民意建言会、社区事务评议会和温馨家园效劳站的“三会一站〞党建工作新机制,在推动基层民主的同时,为社区群众做好各项效劳工作,使社区党委成为社区工作的“主心骨〞。
在居委会自治建设方面,由居民“直选〞和“海选〞完成换届的居委会,剥离了居委会113项行政事务,回归自治职能;每个社区推选出的10—20名民意代表,可以充分发挥居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让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群众的“代言人〞。
⑤新设立的社区治理效劳站,那么承当政府延伸至社区的各项公共治理与效劳职能。
效劳站下设社区治理组、社区效劳组和社区保障组,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效劳,受理办结各类行政事务,同时接受社区党委的领导和居委会的监督。
使社区治理效劳站成为社区居民的“效劳员〞。
2 运行机制建邺区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将社区运行机制的根底定义为“统〞“议〞“行〞“评〞四个字。
“统〞,就是指社区党组织对内统领委、居、站的各项工作,对外整合各种资源;“议〞,就是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建立有效的民情民意收集机制、对辖区重大事项的知晓机制、小区事务的参与治理机制;“行〞,就是居委会将反映社区民情民意的相关事务,交由社区治理效劳站或社会组织来具体承办执行;“评〞,就是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对效劳站的工作进行考核、监督、评估,将评议的结果排名公示,并纳入区级考核体系。
解读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与经验
解读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与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成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一环。
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各地纷纷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实践,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寻求适合本地特色和需求的社区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本文将对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与经验进行解读,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强化社区自治模式社区自治是现代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核心要素。
强化社区自治模式,要求更多的权力在社区居民手中,让居民参与决策、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
这样一来,居民能更好地了解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解决这些问题。
强化社区自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还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拓宽社区参与渠道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治理创新,需要拓宽社区居民的参与渠道。
除了常规的居民代表大会和居民议事会外,还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社区联络员等方式,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参与平台,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三、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社区治理创新。
在社区治理中,需要注重传承和弘扬社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区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同时,也需要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参与各种文艺、体育等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包括配齐社区服务设施,培养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的社区服务制度等。
同时,还需要注重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加强社区治理创新评估与总结城市社区治理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不断尝试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行政管理,体制,社区]浅谈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革的今天,如何深化社区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之一。
只有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管理模式,加强社区管理,创新社区行政管理体制,以实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1. 1、社区办事处职能越界根据我国法律条文规定,社区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其拥有对社区居民日常相关的公共行政事务的处理和管理权,对居委会工作行使指导职能,以及完成上级行政职能部门安排的其他任务。
但是,就国内目前社区办事处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与法律规定的机构性质大相径庭,其职能性远远超出了法律的范畴,职责范围扩大,接近于一级“准政府”,负责社区内大大小小事务,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治安管理、社区计划生育、社区民政福利、社区管理建设、社区经济管理、社区劳动就业等,远远超过了政府赋予社区办事处“有关居民工作”的范畴。
1. 2、社区办事处职能错位社区办事处在社区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方而存在严重的交集,造成了二者之间职能错位的现象。
社区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从事有关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但是,就目前而言,国内大部分社区办事处则额外承担了更多涉及经济方而的管理职责,如针对社区内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对社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社区内部个体经营户进行经济管理等。
社区办事处作为政府下属机构,则会通过社区办事处的职能干涉企业日常经营制度,如通过管理企业内部决策、经营模式等获得相应的经济利润。
因此,随着社区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社区办事处的自主权逐渐扩大,与企业保持较为紧密的利益关系,造成了社区办事处职能错位等现象。
社区办事处职能错位不仅会使自身消耗更多精力处理其他事物,造成本职工作的疏忽,更会因为涉及企业经济问题造成内部经济的贪污腐败。
1. 3、社区行政管理过程权责不一随着城市管理任务的加重,市政府、区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增加,管理层次划分细致,各项工作任务都在社区办事处中进行派达。
如市政府规定交通、环保、工商、公安、税务等职能都需要依靠社区办事处为依托,设置了各类派出机构,对社区内部人员进行管理、宣传,但最终还是需要依靠社区办事处完成职能的分配。
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近年来,社区治理成为越来越多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关注的话题。
因为现代社会中,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社会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于治理的期望等等问题,都促使着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地更新和探索。
在传统社区治理中,政府作为管理者,有着较大的权力和责任。
但由于传统社区的封闭性和管理层次的单一性,政府往往无法协调和解决互相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许多社区治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其效果和效率也极为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社区治理模式逐步朝着多元化、参与性和协同性的方向发展。
在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中,政府、社区居民和企业等多重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共享治理权力,共同协商和解决社区问题。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社区的多样性需求,更好地促进社区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在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多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社区治理模式。
第一种,企业社区治理。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渐提高,企业纷纷开展了社区参与和社会贡献活动。
企业社区治理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通过实践社会责任、扶持社区发展的一种务实而有效的模式。
除了通过企业社区治理来增强公司的一体化社会责任意识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社区治理活动提升品牌形象,获得政府和消费者更大的认可和支持。
第二种,公共社区治理。
公共社区治理主要是指政府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这种治理模式通常是由一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成,通过各种行动,增强公民的自治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获取公共资源、维护公共秩序、塑造社会环境等等。
公共社区治理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社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公众对于政治的认同和信任感。
第三种,数字社区治理。
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
数字社区治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数字技术手段将社区治理问题同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社会网络,数字社区治理使居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更紧密的联系和互动方式,可以让更多人参与社区治理,并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城市社区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方式。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渐从单位制、街居制走向社区制。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城市社会的空间结构急剧变化,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强,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也面临着新旧体制共处的局面。
由于传统体制在实践中弊端日益暴露,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社区管理体制,建立新型城市社区管理新体制成为本研究的出发点。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社区”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而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名词始于1986年。
当时,民政部为推进城市社会福利工作改革,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并将后者区别于民政部门代表国家办的社会福利,就另起了一个名字,称之为“社区服务”,由此引入了社区概念。
1991年,民政部为了开拓民政工作又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
1998年,国务院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意在推动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
200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由此带来了社区建设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广泛推行。
80年代晚期开始,对计划经济下的控制型社区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对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自治型社区治理体制进行探索,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学术界和基层社会共同的探讨方向。
1999年,民政部在10个城市确定了11个城区为“社区建设实验区”,经过几年探索,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如北京九道湾模式、哈尔滨南岗模式、上海卢湾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杭州模式、深圳莲花北模式、武汉百步亭模式、成都锦江模式等等。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考察,这些模式可概括为:行政主导型、半行政半自治型、企业主导型、自治型等。
与传统控制型社区管理模式相比,这些模式在提高社区自主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制度创新的深度上尚有缺欠。
社区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
社区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社区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
但在当前的社区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社区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社区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优化社区人员管理社区管理团队是社区管理的核心。
优秀的社区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意识。
因此,社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素质水平。
此外,社区工作人员管理的方式也需要予以优化。
现行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主要以考核为导向,容易导致内容单一、流程繁琐。
应该从实际工作出发,设计更加完善的管理规范,让工作人员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和权利,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二、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社区服务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内容。
然而,现行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范围单一等。
因此,社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打造适合本社区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增强服务的可持续性。
同时,社区管理部门还应该积极主动,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服务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
三、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是社区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治理机制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自治作用,使其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主体。
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构建多元化的社区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推动和发挥各方力量。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区居民的思想统一和价值观念的提升。
三是完善社区居民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居民参与度,提高社区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四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四、提高社区治理能力社区治理能力的提高是社区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区管理部门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社区管理生态的变化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方式。
社区治理创新探索
社区治理创新探索社区治理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社区治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社区治理创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加强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社区治理创新的核心。
社区居民应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
政府应为社区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便利条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建立健全的居民自治组织和制度。
同时,多种形式的居民参与机制也应被探索和尝试,例如居民代表制度、志愿者制度等,以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
二、加强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提供好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平台,让居民能够及时了解社区服务信息、进行投诉和建议等。
三、推进社区共建社区共建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政府应加强社区规划建设,注重社区的环境整治和美化,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此外,还应积极发展社区业务,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增加社区居民的收入来源。
四、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应注重培养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风尚,引导居民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文化享受和文化认同感。
此外,社区还可以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开展大众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加强社区安全管理社区安全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政府和社区应加强社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对社区治安、环境卫生、消防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居民参与巡逻、宣传等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摘要:社区管理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建设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的基本路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社区是居民集中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它涉及到生活、就业、教育和娱乐等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之间应如何协调、如何统筹、又如何制度化和法制化,是社区管理体制的第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事业单位与政府脱离,单位组织与个人之间也出现了分离,使得城市社区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功能与企业剥离。
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也使得一部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化出来,所有这些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直接由社区承担下来,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还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不断摸索。
传统城市街道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有:政治行政色彩较浓,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经济功能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缺少人文建设,居民缺乏归属感等等。
二、建设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实现途径(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要顺利进行社区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准备。
加强宣传教育可采取召开教育大会、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发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努力使改革精神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这种共识主要包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
充分认识重要性是指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新的突破口,是全方位拓展社区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它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关系到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区管理创新与模式探索
社区管理创新与模式探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离不开社区,社区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打造一个宜居、安全、和谐的社区,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社区管理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实现社区管理的创新与进步,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一、社区服务的创新社区服务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是社区管理的重要改进方向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也逐步向信息智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社区服务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或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提供派出所、医院等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居民生活。
另外,社区服务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助老服务、物业服务等。
二、社区治理的创新社区治理是社区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建立一个权责清晰、行政规范的社区治理体系,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具有关键作用。
近年来,一些社区通过引入业主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等形式,增加了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
此外,社区治理还需要完善社区维权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三、社区文化的创新社区文化是社区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是社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区文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建立起来,例如文化活动、艺术表演、社区广播等。
这些都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四、社区安全的创新社区安全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加强社区安全管理,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社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区可以加强治安巡逻,增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此外,社区安全还需要借助科技手段,例如视频监控、安全防范系统等,提高社区安全防范能力。
五、社区绿化的创新社区绿化是社区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提高社区人居环境质量,是社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区可以通过营造花园、绿化带、花境等,打造一个美丽的社区景观。
此外,社区还需要加强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管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城市社区管理体系的探讨
建立健全城市社区管理体系的探讨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连接市政府与居民的桥梁。
然而,在城市社区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混乱、社区服务不足等。
为了建立健全的城市社区管理体系,应探讨如何提升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二、现状分析1.城市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目前,城市社区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机会不足,信息交流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手段单一等。
这些问题导致社区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2.社区工作者改进趋势社区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目前,一些城市已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引入社区志愿者、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等。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三、建立健全城市社区管理体系的探讨1.完善社区管理机制首先,应该明确社区居民的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
为此,可以建立社区协商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加强与市政府和上级组织的联系,完善社区自我管理机制。
并建立专业的社区管理团队,提升社区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2.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是城市社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居民服务项目,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创新,增强居民身份认同感。
同时,可以适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区管理效率。
3.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为了建立高效、快捷、顺畅的信息沟通平台,社区管理者应该探索多元化的信息化手段,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例如,建立居民投诉平台、社区交流群、社区新闻网站等,积极组织开展居民通道维护、公告发布、社区活动安排等工作,增加社区居民方便性和快捷性。
4.强化社区物业管理社区物业管理是城市社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应该探索建立社区物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社区物业工作和服务效率。
同时,加强物业管理机构的培育和管理立体化工作,建立物业权益保障机制,保障社区居民合法利益和良好生活环境。
总结社区工作2023:探索与创新
总结社区工作2023:探索与创新2023年已经到来,社区工作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创新。
经过多年的发展,社区工作已经成为了社会治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中,社区工作在探索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社区工作的探索社区工作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推行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现代社会中,社区治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社区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2.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工作不断探索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将智能化、可视化、数字化管理方法,与社区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推行社区管理模式,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效率。
3.强化社区居民自治意识。
社区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的实践和意识,让社区居民更多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4.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工作在探索中注重发挥社区文化的积极作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创造有利于社区居民全面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二、社区工作的创新社区工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推行智能化社区。
社区工作利用新兴科技,推行智能化社区,打造数字化社区。
通过智能化社区管理系统,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实现信息化管理。
2.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
社区工作在创新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服务质量,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探索社区垃圾分类新模式。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社区垃圾问题越来越突出。
社区工作在创新中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4.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工作在创新中注重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活动,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推动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之,社区工作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的幸福指数。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思考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管理变得愈发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为了适应现代化治理的需要,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需要进行与完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社区自治、组织架构、人才培养以及信息化建设。
首先,社区自治是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治理视域下,社区自治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支持。
社区自治包括居民参与决策、社区议事规程制定、社区服务提供等一系列活动。
为了实现社区自治,需要建立健全的居民自治组织。
这些组织可以通过选举产生,负责代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提供反馈机制,确保社区治理的透明与合理性。
其次,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也需要进行完善。
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往往以属地化为主,缺乏有效的横向协调与纵向管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跨部门联动的管理体制。
具体来说,可以设立对社区管理具有横向协调职能的机构,负责社区管理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利益冲突,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与协同性。
第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现代化治理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管理技能,又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
因此,应该设立针对社区管理的专业学科,并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治理理念、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社区管理人才。
同时,还需要为社区管理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以提高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应对能力。
最后,信息化建设是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关键。
现代化治理需要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流通,而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将社区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整合为一体,包括社区人口信息、安全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性与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完善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
社区自治、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关键要素。
在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促进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进步。
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研究
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研究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意义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作为社区存在的治理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社区治理模式的概念、现状以及创新与完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社区治理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第二章社区治理模式的概念及现状社区治理模式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社区内部与社区周边的关系,以及社区管理、公共政策、和谐安全等领域的运作方式。
可以说,社区治理模式是社区建设的指导思路、管理模式和基本抓手,也是解决社区问题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从社会文化方面而言,一些传统观念难以改变,比如邻里之间的疏远、懈怠,这些都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和效果;从管理水平而言,一些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管理模式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同时,一些社区内部存在权力操控和公平分配问题等等,这些都制约了社区治理模式的完善和提升。
第三章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建立多元参与和协作机制,增强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同时,打造各个要素的协同效应,落实社区治理局部追责机制。
1. 建立多元参与和协作机制社区治理模式的强大动力在于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合作。
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能力,才能够不断充实社区居民的诉求和需求,以及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
因此,必须建立多元参与和协作机制。
这包括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政府官员等多种参与主体的协力合作,以达到各项公共事务的高效运作。
2. 增强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归属感社区的自治性是社区治理的传统优势。
而社区自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保证居民的主体性和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因此,要从政策、制度、文化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组建合作组织,营造社区自治的氛围。
关于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几点重要思考
关于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几点重要思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社区管理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往往存在着问题,例如信息不对称、服务内容单一、管理模式陈旧等。
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如何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需要我们进行一些重要的思考与探讨。
一、引入智能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而在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社区信息的快速汇总和传递,让居民可以随时了解到社区的最新动态;可以引入智能化的安防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社区安全,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促进社区内的资源共享和互助。
引入智能化技术成为了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优化服务内容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往往只是局限于基本的物业管理和保洁服务。
而对于居民来说,他们对社区管理服务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
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已经需要将服务内容进行优化。
可以针对居民需求,引入更多的便民服务,比如家政服务、人员代步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等,让社区管理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也可以引入更多的智能化设施,比如共享设备、智能停车系统等,提高社区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三、推动服务专业化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往往由物业管理公司或者社区居委会来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推动社区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成为了创新的重要方向。
可以设立专门的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引入专业化的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也可以引入市场化的运营机制,通过竞争激励和绩效考核,提高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创新还需要加强居民的参与。
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往往是单向的,管理者向居民提供服务,而居民对于社区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被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及完善摘要: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对推动基层自治与促进社区和谐意义重大,但社区管理体制创新需要政府权力边界厘定、社区职能定位明晰及社会互动机制形成等基本条件。
文章在对近年来XX市武侯区及其所辖的黉门街社区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实践探索梳理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措施,对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和激发居民参与XX自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XX市武侯区2011年2月19日,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功能作用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肩负着更大责任,需要对社区资源、力量及作用进行再认识。
物质投入和意识判断的过程都需要从现阶段中国城乡社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才能使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一、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条件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但从和社区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进行分析的研究角度出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政府权力边界厘定2007年党的十七大要求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时期,在人治向法治治理过渡时期,在发展是硬道理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时期,政府职能如何转变角色和适应形势意义重大。
一句话,政府权力应当尽快告别“全能”的职能定位,积极主动地向“有限”政府过渡,虽然这中间存在诸多利益羁绊和体制障碍,但趋势是十分明确的,当务之急是厘定权力边界,为有限政府权力的转型创造先决条件。
权力边界划分的核心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思路是给权力与权利排序。
依据《行政许可法》第13条的核心精神,权力与权利排序的基本思路是先老百姓,后市场,再到行业或中介,再后是政府事后监管,最后是政府的事前干预。
以上排序是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排序或者在实践中不能完全贯彻这个排序,那么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就将是一句空话。
因为这反映着政府能否积极转变职能,社区体制创新能否获得政府支持,政府与社区之间能否进行有序衔接和互动等问题。
(二)社区职能定位明晰我国《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当前的社区管理创新应当积极且尽快地回归宪法精神,即一方面要明确社区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宪法性质定位,杜绝行政化倾向;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居民选举、机构设置、依法处理及上情下达等原则,避免孤立化趋势。
(三)社会互动机制形成服务型政府是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保障,值得说明的是,服务型政府不是政府权力主导的政府,而是通过官民之间、部门之间以及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的诚信政府,以诚信政府带动和示X诚信社会。
因为互动、沟通和交流可以构筑社会信任的大厦,可以保障政府权力的正常有序运行,可以保障民众权利的顺利充分实现。
与其说是社会中两大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畅通,不如说这种良性互动是促进公权力和私权利和谐共处的桥梁纽带。
社会互动机制以官民两大主体之间的诚信状态引领社会各主体进入和谐状态,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武侯实践近年来,XX市武侯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成果及表现之一就是黉门街社区的网格化管理,表面看来该社区同全国其它地域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相类似,但实质上却有着很大不同。
通过分析总结武侯区黉门街社区的生动实践,能为全国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某些借鉴价值。
(一)武侯创新的基本做法黉门街社区位于XX市武侯区城南一环路内,占地面积0.7平方公里,居民院落44个,住户4300多户。
按照全覆盖原则,以街为条、院落为块、工作量饱和为度,黉门街社区将区域内4000余住户和街面划分成8个责任片区(管理网格),将社区工作站和社区综治工作站人员11人,以及3个流动人口协管员和2个税收协管员加以整合,形成16人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员队伍,他们既是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信访代理员、综治维稳信息员,又是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员、民情专递员、社会事务服务员,实行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一岗多职、一员多能”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整个管理队伍的整体效能。
综合服务管理员“下沉”到网格中,形成“网中有格,按岗定格,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责任片区包干责任制。
如第二责任片区,负责人竹志水和杨正权,责任区域是黉门街6号330户和人南三段6号476户,合计806户,群防群治群管力量有守楼护院12人、巡逻人员3人、综治卡点8人、信息员12人。
1.整合社区机构、人员及岗位设置。
(1)整合社区机构职能。
按照“精简、效能、统一”原则,对社区现有机构进行整合。
将原有社区工作站、流管站、综治站整合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将社区工作站、流管站、综治站承担的政务服务及管理职能划转到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
社区机构由“两委三站一室”调整为“两委一站一室”的运行模式(即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综合服务管理站、警务室),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做好相关工作,使社区“两委”与社区“一站一室”在综合服务能力上实现“两提升”,在管理职能上得到“双加强”(见图1)。
(2)整合社区基层力量。
按照“统筹管理、统筹使用”原则,对社区现有工作人员进行整合。
将原有社区工作站人员、流管站人员、综治站人员、劳动协管员、民政协管员、计生协管员、文体协管员、社区大学生志愿者、街道下派社区等人员(不含残联专委)整合进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统称综合服务协管员,实行“定岗、定责、定人”,统一管理,统筹使用(见图2)。
(3)规X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
按照因事设岗、合理配置原则,规X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标准,实现“一岗多责、一人多专”。
整合后,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和社区警务室(除片警外)人员规模数总体上控制在社区原有人员规模数以内,原则上不新增人员。
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原则上设站长、专职副站长各1名;前台窗口原则上配置综合服务协管员2名(服务对象、服务户数多的社区可增配1名);后台网格片区综合服务协管员的配置按照网格服务户数作为配置标准,具体配置标准由各街道根据社区服务面积、服务对象、服务户数等因素研究制定;确因工作需要,可配置信息综合服务协管员和设施综合服务协管员;社区警务室配置专职协警1名;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站长、专职副站长、专职协警不纳入后台网格服务。
2.建立“前后台互动、网格化服务”运行机制。
(1)实行前后台运行制度。
按照“在贴近服务中做细管理,在精细管理中提升服务”的要求,建立“前后台互动、网格化服务”运行制度。
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合理区分界定,进一步规X和明确分别由前后台承办的工作事项及办理流程、办理要件、办理时限、表单填报等,建立前后台业务流转保障机制,确保各项业务有序衔接、高效办理。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后台无法解决或难以办理的事项以及入户调查采集的部分信息(信息员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统一上报至街道、区或市职能部门。
与此同时,街道、区或市职能部门也会以审核批准或信息反馈的形式至后台办理员或前台窗口,使院落居民信息或问题与社区和街道、区或市职能部门等多方之间形成闭型良性循环,保持信息通畅和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2)强化前后台岗位职责。
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站长、专职副站长负责组织协调、安排布置、检查落实各项工作;窗口综合服务协管员负责所有即办事项办结、承诺事项接件及各项政策咨询等窗口综合服务;后台网格综合服务协管员负责网格责任片区内所有承诺事项办理、民意信息采集、入户调查以及政策宣传等各项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综合服务协管员负责前、后台办理事项信息分类、汇总、录入;设施综合服务协管员负责社区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室、爱心超市等设施服务与管理;专职协警负责协助片警处理社区警务室日常工作、做好群众接待、警务服务等工作。
(3)严格政务事项准入制度。
按照“便民高效、职能归位”原则,严格政务准入。
区级各部门和各街道下沉常规性、常态化的政务服务类事项,须严格执行《武侯区区级部门业务下沉工作办法》(成武府发〔2008〕199号)文件规定,按照“部门提交下沉申请—区规X化服务办公室或区民政局组织审核—准予下沉”的程序,严把政务下沉“准入关”,并由区纪委(监察局)实施效能问责,督促区级各部门和各街道加强对下沉社区的政务服务事项的监督管理,保证事项有序下沉。
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综合执法、城市管理以及未纳入社区的其它行政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事项一律划转街道或职能部门,不得再交由社区承担。
(4)健全临时性工作应急制度。
各街道可根据社区人员和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临时性、非常规性工作应急处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和社区人员力量整合预案,将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牵头责任人,对社区人员实行统筹管理、统一指挥,实现社区工作人员力量的有效整合,确保临时性、非常规性工作能够顺利高效有序开展。
(5)建立网格化服务协作制度。
在“前后台互动、网格化服务”前期,对于部分专业性强、政策性强的工作事项,可建立专项业务工作小组长负责制,由社区现有各业务专干任组长,组长既是网格分片综合服务协管员,又是专项工作责任人,统一负责社区专项业务工作的上传下达、培训与指导;可通过建立后台业务工作互补协作制度,加强后台网格服务业务交叉培训,采取“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一专配多辅、一专带一批”、“对上条块结合、对下网格服务”等方式,切实解决磨合期内部分人员暂不能实现“一岗多责、一人多专”的问题,使工作事项能够有序开展。
(6)完善窗口规X化管理制度。
由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民政局协助,按照统一、节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窗口管理标准,制定出台管理服务规X,提升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参照区规X化服务办公室对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部门服务窗口的管理模式,统一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的着装规X和行为规X,全面提升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和对外形象。
(二)武侯实践的借鉴价值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在努力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和强化责任网格过程中,把社区工作站的专兼职人员进行整合,通过统筹管理,条块结合,延伸服务,极大提高了社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将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最末端,“下沉”院落调解和汇总基层矛盾纠纷,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彰显服务理念,推进社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