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全国名校】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下,我们应该认识到,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甄别传统文化、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两者必须等量齐观....,同时进行。
②新赛季CBA 联赛于2016年10月29日打响,在为期6个多月的跨年比赛中,400余场高水平的对决将让各地的篮球迷们志得意满....。
③杨绛的文字平淡清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其文不蔓不枝....,极具张力,发人深省。
④复习备考时,由于基础不够扎实,有些同学在考试时,对无论是简单的题目还是稍难一些的题,都一点把握也没有,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⑤影片《你的名字。
》,片名还带个句号,让人有些莫名其妙....,据说它是新海诚目前最好的作品,将代表日本角逐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⑥未来,在迎接消费大潮到来的同时,中国要沉下心来,勇于开拓创新,不要规行矩步,要注意避免走英国、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老路。
A . ①②⑥B . ①④⑤C . ②③④D . ③⑤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融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B . 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自启动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重点从有教师经历、懂双语、新招录的人员中遴选支教干部。
吉林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火箭班)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吉林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火箭班)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清晨,我漫步在幽辟的小路上,只见两旁梧桐树枝桠斜出,一树树的花朵,像是①。
..一阵风吹过,飘浮在湿润空气中的梧桐花香便四处弥散,沁人心脾。
置身花香之中,一种乡....愁油然而生。
....老家院子里有一棵梧桐树,像一位安详慈爱的老母亲。
每年呢喃的紫燕从南方将春天衔....来,别的树都(竞/竞)相开花发芽,(焕发/散发)出勃勃生机。
可是,梧桐树却不动声色,单等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凋谢了,它才发出嫩芽,绽放出一树浓郁的紫,②,引..来无数蜜蜂和蝴蝶流连嘻戏其间,给花艳景明的季节凭添了些许风韵。
当落霞在天空渐渐(消......逝/消失),一树繁花在微风中摇曳,暗香伴着袅袅的炊烟浮动在小小的庭院里。
1.文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幽辟沁人心脾 B.呢喃油然而生C.凋谢流连嘻戏 D.凭添安详慈爱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竟散发消逝B.竟焕发消失C.竞散发消失D.竞焕发消逝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小金钟挂在树枝上②散发出阵阵香气B.①小金钟挂在树枝上②阵阵香气散发开来C.①挂在树枝上的小金钟②散发出阵阵香气D.①挂在树枝上的小金钟②阵阵香气散发开来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封建社会近三千年的历史,王朝更迭,内乱外扰,政治局面一直风雨如晦,很少有光.风霁月的时候。
...②红地毯的最高潮来自于压轴明星赵雅芝和夫君的亮相,赵雅芝依旧美艳照人,夫妇俩一唱..一和,羡煞旁人。
..③在“朗读者”第七期节目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与故乡、父亲....1告别的情景。
④与同时期那些名噪一时的作品相比,他的作品无重大、敏感的主题,并未立即产生大的轰....动,显得过于平静。
【100所名校】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 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提起诸如宾利等英国汽车品牌,大家如数家珍,但一些如雷贯耳....的汽车品牌已不属于英国。
②西方强国通过殖民与掠夺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已成为明日黄花....,不可能复制也不会重现。
③以前在乡间公路上,常会看到很多筚路蓝缕....的老乡坐在旧房前,如今乡村到处焕然一新。
④对于彩灯制作的工作,他一丝不苟....,脚踏实地,雕琢作品的同时也雕琢着自己的匠心。
⑤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在此次冬奥赛事的直播、转播和报道方面独占鳌头....。
⑥巨额买进,天价卖出,这种翻云..覆雨..的大手笔体现出一个有实力、有气魄的投资家的远见。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阴山岩画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分布地域广泛.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天体等。
B. 根据世界环球飞行组织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人类共完成了350多次轻型飞机环球飞行,却还没有一次从中国起飞完成环球飞行的纪录。
C. 为实现对新生儿遗传病的早干预,早诊断、早发现,中国遗传学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制订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
D.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钦州港经开区深化改革,努力设立办事更便捷、审批更高效、管理更规范、服务更满意的发展环境。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缺少创世神话,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宇宙发生说,也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思维认为宇宙是一永恒的存在。
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存在,也是古代中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
屈原的《天问》最明显地表达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对宇宙起源、构成的兴趣。
中国哲学的主流看法虽然认为天地万物不是永恒存在着的,而是有其发生历史的,但天地万物的发生不是由一个外在于宇宙的人格力量创造出来的。
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万物如果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应该是自生、自然的。
如汉代道家宇宙论认为,天地是从虚空中逐渐生成了气,又由气的凝聚而生成天地。
所以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化生出来的。
宇宙不是创造出来的,那么存在着宇宙之内的主宰者吗?回答不是否定的。
商周时代承认帝或天为宇宙之内的至上神,但早期中国文明中的“上帝”并不是创造宇宙和人的神,而是在宇宙之内的主宰者,不是宇宙之外的创造之神,而是宇宙之内的事务主宰。
就人不是上帝所创造这一点来说,使得在中国文明中“人”的地位必然高于基督教文明中“人”的地位,“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的古老观念,表示在气论的背景之下,人可以获得高于宇宙内其他一切事物和生命形式的地位。
正如中国哲学中易学哲学所主张的,人是与天、地并立的“三才”之一。
中国哲学本来就有“与天地参”的传统,人能参与天地化育、参与大化流行,故“参与”论是十分中国的。
人既能参与天的生成,又能与天相感相通。
在宋代理学中,也出现了一种主张,如邵雍和朱熹,他们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或天地不是永恒的,它在消灭之后会有一个新的宇宙或天地来代替它;同样,在它之前也曾经有一个旧的宇宙或天地存在,而被它代替了。
这意味着,一切生成的东西,都会走向消亡。
这种生成与消亡借助“气”的聚散来说明,是非常自然的。
而在它消亡之后,也一定会有另一个天地按照自然的途径再生成出来,这个循环是没有穷尽的。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新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第五中学高三最后一模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第五中学高三最后一模新高考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努力追踪改革启动前后十年间的历史进程,()路遥对改革进程的把握相当准确,全书第一部叙写的是“文革”末期中国农村的困境——集体主义生产方式差不多走到绝境,“抓革命、促生产”的管控已成强弩之末,农村社会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折页就预示着改革的必然到来。
所以第二部便有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先富起来的农民办小企业的气象,随后的第三部则展现了改革从乡村向城市的扩展。
同时,路遥对叙事节奏的掌控也颇为恰切,把纷繁复杂的改革进程纳入井然有序的叙事序列,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连步展开。
透过路遥极富感情魅力的笔触,使读者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改革确实是民心所句,大势所趋。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有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也有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张力。
B.既有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张力,也有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
C.既有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也有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才力。
D.既有善于掌控宏大叙事的文学才力,也有极富广度和深度的历史洞察力。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儿童发展到八岁以后这个阶段,会出现一种新的感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B.她意志纯洁,严于律己,公正不阿——所有的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亦如元。
D.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己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吉林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吉林省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
文学首先是人学。
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
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
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
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第二,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
孙悟空如此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第三,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
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
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下,我们应该认识到,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甄别传统文化、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两者必须等量齐观....,同时进行。
②新赛季CBA 联赛于2016年10月29日打响,在为期6个多月的跨年比赛中,400余场高水平的对决将让各地的篮球迷们志得意满....。
③杨绛的文字平淡清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其文不蔓不枝....,极具张力,发人深省。
④复习备考时,由于基础不够扎实,有些同学在考试时,对无论是简单的题目还是稍难一些的题,都一点把握也没有,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⑤影片《你的名字。
》,片名还带个句号,让人有些莫名其妙....,据说它是新海诚目前最好的作品,将代表日本角逐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⑥未来,在迎接消费大潮到来的同时,中国要沉下心来,勇于开拓创新,不要规行矩步,要注意避免走英国、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老路。
A . ①②⑥B . ①④⑤C . ②③④D . ③⑤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融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B . 南疆学前双语教育干部支教工作自启动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重点从有教师经历、懂双语、新招录的人员中遴选支教干部。
2018年高考(60)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
2018年高考(60)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
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8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人类智慧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本文特指自然科学)和艺术之间在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联系方式,考察二者在不同阶段相互联系的特征对于理解二者的关系很有意义。
古代文明中,艺术与萌芽时期的科学的结合是通过神话传说和宗教来完成的,有关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后来的古希腊的史料几乎都是神话与宗教。
据记载,古埃及的医学史涉及一个有关“贺鲁斯之眼”的神话,这个神话使埃及人将“贺鲁斯之眼”崇敬为守护与康复的象征,以至于“R”这个象征着贺鲁斯眼睛的神秘符号便出现在后来医生的处方笺上。
金字塔的修建可以看成是神话幻想和科学的完美结合,这些埃及王朝的法老们幻想能够使之再生的陵墓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获得最抽象的艺术效果。
古代的宇宙论思想也与神话直接相关,很多民族的神话传说里都认为大地是被某种有力的能够负重的动物驮在背上的,并以这些动物因为过于劳累导致腿脚抖动来解释地震的成因。
古代科学与艺术神话的这种从内容到形式近乎自然的融合,既与当时的科学发展状态有关,也与神话的性质和形成背景有关。
文艺复兴后,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绘画和文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将绘画艺术和科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人物之一是意大利的达•芬奇。
他创作了一系列详细记录人体结构及功能的笔记和素描,具有艺术作品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形象思维是借用形象来思考问题,是具体形象的变幻;逻辑思维是借用概念来思考问题,是逻辑的推演。
我们读诗、词、曲、散文、小说,实际上是在接收、玩味纸上的形象。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到底在说什么,他只给你“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这两个形象,你去想吧。
人们想了一千多年,有琢磨不尽的美。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逻辑思维之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形象思维之下,却有无穷的解。
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没有逻辑推理,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没有一个动词,我们看到的只是形象。
从“枯藤”到“断肠人”连用十一个具体形象,如拼图一样拼出一幅天涯旅人图,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美。
这是形象思维的力量,逻辑思维办不到。
唐诗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高峰,实际上是形象运用的高峰,之后就跌落下来了。
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
”总体而言,唐之后无好诗,是因为诗中的形象力下降,宋人的诗形象少得可怜,只剩下说理了,那些形成理障的作品,读来味同嚼蜡。
作品中的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但它已不是自己而另有了象征。
枯藤也早不是那个枯藤,昏鸦也早不是那个昏鸦,而是它们背后的情绪。
人除了个体的思维,还参与群体思维,互相交流磨合,钱学森称之为“社会思维”。
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形象模块”,一一对应内心的某种情绪。
比如绘画中,蓝色为冷,红色为热,黄色为暖。
生活中,东风表欢悦,西风表悲愁。
作者在抒情时不直接说出那个“情”字,而取一个形象来指代,美就这样产生了。
辛弃疾本来要说愁,但说出口的却是“天凉好个秋”,孟郊本来要说中榜后的狂喜,说出口的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都是用相应的形象来进行象征、比喻。
2018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听力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00 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 小题;每小题1.5 分,满分7.5 分)听下面5 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A. There will be a math exam tomorrow.B. Today is the man’s birthday.C. The man doesn’t like math exams.2. What colour is the woman’s dress?A. Blue.B. White.C. Black.3. When did the man’s daughter set a new world record?A. In 1999.B. In 2005.C. In 2009.4. What does the man mean?A. He moved the desk alone.B. He had some classmates move the desk.C. His classmates helped him move the desk.5. What time is it now?A: 3:10. B: 3:15. C. 4:10.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5 分,满分22.5 分)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 秒钟的作答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
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
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
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
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
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
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作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
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二、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
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
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
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
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
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
”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
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
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
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
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
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
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
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
”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
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
”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
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
“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
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
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
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相关链接】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
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
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与陈并称“二老”的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B.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
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5.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6.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5分)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医心明晓东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
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
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
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