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_彭纯子

合集下载

微信团体咨询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个案研究

微信团体咨询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Relieving College Students 爷 Social Anxiety by Wechat Group Counseling XU Si - chuan1 XIONG Gen - ling1 WANG Yi1 WAN Ping1 WANG Yuan - rui2
揖Key words铱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 Group counseling ; College students ; Social anxiety ; Wechat
0 引言
社交焦虑是指对人际处境的紧张与害怕遥 当社交 焦虑的个体被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可能受到他人的 仔细观察时, 会表现出显著的对社交情境或活动的焦 虑,并且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使自己丢脸[1]遥 对于大学生 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发现袁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 交焦虑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袁 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水 平袁提高个体自尊水平袁减少社交回避行为袁提高大学 生 社 会 交 往 能 力 [ 2 ] 遥 认 知 行 为 疗 法 ( cognitive - behavioral therapy , CBT ) 是 一 种 通 过 改 变 思 维 和 行 为 来 改 变 不 良 认知, 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 法遥 认知行为疗法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 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袁强调通过改变认知进而产生 情感和行为的改变袁 达到短期及教育性治疗的目的[3]遥 认知行为治疗通常不会超过十六次晤谈袁这一特点主要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微信团体咨询缓解大生社交焦虑的个案研究
许锶钏 1 熊根玲 1 王 艺 1 万 萍 1 王苑芮 2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1 问题提出1.1 研究背景社交焦虑障碍又称社交恐惧症,是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发生率相当高的焦虑性祌经症。

社交焦虑障碍的特点是顽固地为自己在社交或公开场合可能会发生困窘或羞辱而恐惧,产生过度的焦虑反应。

而大学生恰恰是社交焦虑的易感群体,该年龄段人际敏感性极高,是社交焦虑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矫正或改善,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社交焦虑障碍,并持续影响到成年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等。

1.2 研究意义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程度、交往焦虑程度、一般焦虑程度、消极思维习惯并增强自信与开放。

对大学生社交焦虑个体及时进行干预,有助于大学生更快地融入集体,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文献综述2.1 社交焦虑概念界定社交焦虑的提出可以回溯到1846 年Casper 报道的赤面恐怖。

1903 年, 法国精神病学家Janet 第一个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 所用词为“社交恐怖”或“社会的恐怖症”, 并将其归为神经衰弱一类。

最早提出“社交焦虑”一词的是英国精神病学家Mark&Gelder(1966), 他根据发病年龄以及害怕对象的不同, 从恐怖障碍中区分出一组称之为社交焦虑的病人, 他们的表现是害怕社交处境, 如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吃东西, 害怕参加聚会等。

1970 年, Marks 修改完善了他的理论, 提出了社交恐怖症的概念, 代替了“社交焦虑”。

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 心理学家们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进展2.2.1 社交焦虑的成因研究国外研究对社交焦虑的成因有多种说法, 有人提出是由于社交技能的缺乏(Arkowitz, 1975; Farrell, 1979; Twentymen &Mcfall, 1975; Halford & Foddy, 1982), 也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否定性的自我评价(Edelmann, 1985; Glasgow & Arkowitz, 1975;Clark & Arkowitz, 1975)。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作者:岳金玲杨金桥来源:《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11期【摘要】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性。

研究中选取有人际交往困难的20名大一新生,根据年龄、性别、参与时间等的匹配,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性体育活动干预实验。

结果显示,干预实验后,实验组被试交往焦虑得分降低明显,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多项因子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团体性体育活动;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一、文献综述社交焦虑最早使用是英国精祌病学家Mark& Glder,Mark将其从广泛焦虑中区分并命名为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

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在面对社交情境时所产生的不同的焦虑阶梯程度。

目前在大学生中社交焦虑已经成为主要心理障碍。

我国对社交焦虑多采取团体辅导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

团体具有使得成员获得认同感和安全感的人际互动和接纳性,进行针对不同情境改善不当的应对方式,跨文化的相关研究也反映出亚裔人种社交焦虑严重。

国外的研究包括社交焦虑的界定、病因、症状、干预方法、疗效评估以及测量等。

其概念经历了行为描述到行为、主观感受和认知等全面界定的过程。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界定为在人多的大众社交场合,患者会感到持续的恐惧、焦虑、难堪,进而采取回避行为并伴有痛苦体验。

国内的研究集中在测量、成因以及治疗三个方面。

定义未有明确界定,郭晓蔽认为它是对社会人际出镜的一种强烈担忧、恐惧的情绪和行为反映。

彭纯子则认为是个体面对负责的情境关系表现出害怕被评估被审视,自我心理预期为服刑结果进而产生出的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伴有回避行为。

李波等界定为人际处境的紧张与害怕,担忧自己会在情境中丢脸。

回顾文献表明,彭纯子的界定更为详尽,包含了主观体验、认知状态与行为反应等层面,并设定焦虑等级,故采用彭纯子的焦虑界定。

二、实验设计本文从心理学和体育学的角度,综合研究团体性体育活动对大学新生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

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实证研究

可以 直接作用于下丘 脑和 边缘系 统等人脑主 少见, 而大学生恰 恰是社交焦虑的易感群体, 该年龄段人际 通过音乐疗法, 敏感性极高, 是社 交焦虑发展的关键时 期, 如果得不到矫正 管情绪的中 枢, 对人的 情绪进行双向调 节, 使 人放松、 消退紧
或改善, 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 社交焦虑障碍, 并持续影响到 成年期的心 理健康、 学业成就等。 因 此, 有必要运用科学的 方
法对其进行 干预和治疗。 比 较常用的干预和 治疗社交焦虑的方法主要有催眠疗 法、 强迫 疗法、 情景治 疗、 认知 疗法、 行为 疗法、 团 体心 理辅导、
张, 增强大脑皮层的 兴奋性, 激发个体的工作能 力, 调节人的
心理适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
但是, 从以 往研究成果 来看, 对于社交焦虑的干预手段
赵 霞 。 罗 明 。 张 占奇 。 郭 赓
( 1 .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 0 0 1 7 1 ; 2 . 天津外国语 大学, 天津 3 0 0 2 0 4 ) [ 摘 要 ] 本研 究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与音 乐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对大学生社 交焦虑进行 心理 干预 , 运用 了当前
使 用最为广泛的精神 障碍和心理疾病 门诊检 查量表“ 症状 自 评 量表一S C L 9 0 ” , 对1 2 0 0 名 大学生进行 测量以进行 干预性 实验 , 实验数 据表 明干预前后 有显著性差异 , 以此证明 团 体 心理 辅导与音 乐疗法相结合 的综合模 式是一种
有效干预大学生社 交焦虑的新途径。 [ 关键词 ] 团体心理辅导 ; 音 乐疗法 ; 社 交焦虑 ; 干预模式
症状自 评 量表 —S C 【 舯, 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 精神障
碍和心理疾 病门 诊检查量表。 该量表包括9 0 个条目, 共9 个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

占总人数的比例 9.9% 69.2% 20.9%
参考文献: [1] 郭晓薇. 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 [J]. 心理学探析,2000, (0l). [2] 李波等.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 2003(, 17). [3] 汪向东等.中国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9,12,227- 310. [4] 彭纯子. 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 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自美国三所不同大学的 1140 名受检者的均值 M=38.9(SD=9.
7),经检验,两者存在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本次调查
的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高于 20 年
前的美国大学生常模。但是,本次调查的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的调查结果与国内对其他高校的调查结果
作者简介: 于茜,女,江苏镇江人,助理研究员,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 经济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焦永纪,男,河南新乡人,讲师,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经济 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
- 66 -
查,社交焦虑的最低分为 18 分,最高分为 71 分。根据常模
M=38.9(SD=9.7),规定小于等于 29.2 分为低分组,社交焦虑程
度较低;大于等于 48.6 为高分组,社交焦虑程度较高;29.2 分到
48.6 分为中间组。对 396 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的大学生的
调查结果是:低分组共 39 人,占总人数的 9.9%;中间组 274 人,
露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可能受到他人的仔细观察时,会表现出显 著的对社交情境或活动的焦虑,并且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使自己 丢脸。[2]

有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归因倾向关系的研究

有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归因倾向关系的研究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有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归因倾向关系的研究一、引言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历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体验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

吕峰、朱孔香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焦虑状态检出率为38.52%;社交焦虑受到性别、年级、文理科、生源地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彭纯子、燕良轼等人的研究发现男生与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 理科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文科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明显高于大四学生。

彭纯子等人的研究发现男生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城镇大学生更为突出,城乡大学生在社交焦虑方面没有区别。

归因方式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

海德认为,人们对过去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于情境的原因和个性倾向的原因。

情境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为外部力量,如环境条件、社会舆论、企业的设备、工作任务、天气的变化等;个人倾向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如能力、兴趣、性格、努力程度等。

已有研究发现,社交焦虑者总是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在社会交往中他们往往关注寻找社交情境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威胁性的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消极地归因。

如他们趋向于将别人皱眉头、打哈欠等中性的信号进行消极的认知,即认为这是他人对自己的讲话方式或谈论主题感到厌倦、烦躁的表现,并进一步进行自我归因,认为自己缺乏吸引力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虽然探索大学生社交焦虑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一些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

并且已有对社交焦虑产生机制的研究多关注性格、社交技能、自尊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关于个体认知因素尤其是归因倾向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归因的方式不同将直接导致积极、消极认知方式的出现,而个体的消极认知与社交焦虑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于此,本研究拟考察大学生归因倾向对社交焦虑产生的影响。

二、方法(一)被试随机选取山东师范大学459 名学生,其中男生212 人,女生247 人,平均年龄22.5 岁(SD=1.372);其中文科214 人、理科245 人;301人来自农村,157 人来自城镇。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通过海报、各学院发放通知以及网上公告等方
[ 收稿日期] 2011-01-15 [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青少年个人成长的历程: 心理危机与积极改变”( 2010C020) 。 [ 作者简介] 吴素梅( 1966—) , 女, 广西昭平人, 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
流恐惧程度。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 P RCA) 的四个 因子上, 其中会议因子上的得分达到了极显著的差 异( p < 0. 01) , 公众因子和小组因子达到了显著的 差异( p < 0. 05) , 二人因子在活动前后没有显著的 差异。结果表明, 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成 员, 其社交焦虑和恐惧情绪得到了缓解。
评估团体辅导的干预效果。团体活动反馈表包括 8 个评分项目和两道开放性问题。评分项目采用从 1 到 5 的等级评定法, 1 是极不符合, 2 是不符合, 3 是 界于不符合与符合之间, 4 是符合, 5 是极符合。8 个 题 项分别是: ( 1) 我对此 次团辅内 容感到 满意。
11 0
( 2) 我对团辅的形式感到满意。( 3) 参加这个团体我 越来越了解自己。( 4) 我对团辅领导者感到满意。 ( 5) 本活动对改善我的人际交往有帮助。( 6) 对团体 成员间的互动感到满意。( 7) 我学会了人际交往的技 巧。( 8) 我认为团体对我有正向力量, 没有产生任何 负面影响。这些项目分别反馈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 方式、内容、自我改变等方面的主观体验。
阶段
单元
目的
活动
作业
相见欢 创造轻松、开放、自由的气氛, 引发成员参与 兴趣, 消 大 风吹; 棒打 薄 情 郎; 认 识 有 缘 填写 “天 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团体辅导研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团体辅导研究

pr0毋孤砌e c伽IlseIing
on under蛩mdllates jll tlle critical period of self珂eVelolm岵nt al∞I圮eds to be
raiscd.
B船od 0Il previous stIldy'tllis代=sl敞h缸髓to explorc tlle self毛cc吓怊nce char牝俩ghcs of
stlldents.
(2)11圯aVemge to忸l辩呲of sel£acc印t卸ce scale(&~Q)of colkge snld锄ts的m m:sl吼锄to
si鲥丘c柚Ⅱy junior is 4l’380 points(sD=6.121).Gids’selfacc印tance levcl is
II
damdoc为您倾心整理(小店)(QQ@2218108823)
知识水坝@damdoc
Abshact
A Research on the S elf-acceptance
of Undergraduates with Social AnXiety and
Group Counseling
secondIy questio蛐aire iIlVestigation wi廿l 700 lulde咿们uates,including舶stlIIl粕,sophorn0”如d
juIlior is taken t0 explore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s’social anxiety皿d self-acceptance,and
wllich a邱曲t social alⅨiety is加t enough,especially t11e r髂eafch on the relatianship betwecn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 年 第 11 卷 第 4 期
·论文·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
·2 47 ·
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咨询室 杨眉
笔者在复习文献以及自己的实践研究中 发现, 社交焦虑的发生与认知障碍、不适应 行为及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有关[ 1- 13] 。因此, 与之相对应的治疗策略也应从以上三方面入 手, 为此, 笔者在对有社交焦虑的学生进行 认知—行为集体咨询与治疗的基础上, 又加 入了专门的 “情绪表达训练”, 为便于称呼, 取其英译中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 “CBEGT ” ( Cognitiv e - Behavior al - Em ot irno n Express T raining Group T herapy ) 。
7. 随时随地强 化小组同学的积极面。 8. 鼓励小组成 员相互间的帮助、支持、分担和 分享, 鼓励大家相互表达关心和理解。 9. 布置家庭作 用, 包括每次活动后的体会与感 想 ( 文字作业) 以及与当次小组活动有关的行为或情 绪表达作业。 10. 教给大家一 些具体的 处理社交焦 虑和人际 交往的技能, 如: 焦虑管理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应 激—接种训练、问题解决训练、A BC 理论、自信训 练等等。这些操作性很强的训练对 于降低大家的社 交焦虑有很明显的疗效。 11. 为弥补集体 咨询与治 疗有可能对 个别同学 照 顾不 周 的问 题, 笔者 对有 特殊 症结 的同 学 辅以 1—2 次个别咨询与 治疗,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个体化原则。 12. 笔者随时随地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 13. 十分细 致地做好结 束前的准 备。为避免给 已经相处得十分融洽的同学造成 情感上的伤害, 笔 者从倒数第三次时便开始倒计时 , 以让大家逐渐适 应即将到来的分离。在结束的那一天, 还特别强调¹ 小组结束了, 但生活仍在继续,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努

团体箱庭疗法对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团体箱庭疗法对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干预效果

社交焦虑指一个人在和其他人交往或在其他人面前表现时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对个体的社会交往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和情绪困扰[1]。

箱庭疗法是在有治疗者陪伴的情况下,来访者自由地从玩具架上挑选玩具,在特制的盛有细沙的箱子中进行自我表现的心理治疗方法[2]。

箱庭疗法有自发式和指导式。

传统的箱庭疗法认为没有理智因素干扰箱庭疗法最有效,咨询师会让来访者“与沙子一起工作”或“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与面前的材料一起工作[3]。

一些研究证明了自发式团体箱庭疗法干预社交焦虑的有效性[4]。

指导式与自发式箱庭疗法的相同之处在于,其都认为只要给予适当的条件就能激发无意识深处自我治愈的能力,不同在于自发式箱庭疗法认为这个合适的条件是在非语言的自由空间里,而指导式箱庭疗法认为治疗师更直接的介入有利于创造这样的空间[5]。

采用指导式箱庭疗法对社交焦虑个体进行干预的研究目前仅有陈顺森等人用主题性团体箱庭疗法对社交焦虑大学新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主题性团体箱庭的干预效果弱于自发式[6]。

Lorraine Razzi Freedle 等在大脑损伤患者的研究中提出了“箱庭的感觉反馈圈”,认为在箱庭治疗的过程中,箱庭似乎允许他们绕过认知限制直接获得保留的大脑功能[7]。

Jonathon D Brown 认为人们认识自我总是要经过内省等认知过程[8]。

以往研究表明了社交焦虑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据此本研究假设陈顺森等人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与指导式相比,自发式的组员未经认知过程直接达到了自我评价的改变。

因此,社交焦虑改善更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在陈顺森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干预后一个月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方法(一)被试在大学论坛、微博等上发布招募信息,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筛选被试:总分高于13分,或焦虑分高于12分,或回避分高于7分。

这个分数参照了彭纯子对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筛选标准[9]。

然后结合DSM-IV-TR[10]关于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再次筛选。

大学生社交焦虑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

大学生社交焦虑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作者:袁东玲钟潇赵文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6期摘要:为探讨以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为理论视角的朋辈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将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总分在12分以上自愿参与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成两组,15人干预组,15人等待组。

干预组参加朋辈团体积极心理辅导,每周1次共8次;等待组在期间不进行任何的心理辅导。

采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成员进行测评。

结果显示:与等待组相比,干预组在干预前的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情绪自评得分无显著差异,在干预后的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情绪自评得分显著提高。

研究表明以提升积极情绪为切入点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社交焦慮一、引言拓展-建构理论认为个体所感受到的积极情绪体验不仅反映个体的幸福,还利于个体发展,即积极情绪具有两大核心的功能:瞬时拓展功能和长期建构功能,通过这两大功能,使得个体产生螺旋式上升增进幸福感[1]。

社交焦虑指个体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着强烈的忧虑、紧张或恐惧的情绪和回避行为[2] 。

其主要研究包括社交焦虑的病因学、认知加工、测量和干预等方面。

但对处于并未达到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而其社交焦虑水平高于常模状态的社交焦虑群体的干预研究却相对较少。

因此,如何抛开传统的消极心理学视角,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实现对并未达到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而其社交焦虑水平高于常模的社交焦虑人群的干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招募四川某高校学生44人,筛选出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总分在12分以上的34名,进行访谈,了解基本情况,最终确定30名,并随机分成干预组15名,等待组15名。

(一)研究方法。

在干预前对30名成员进行前测,测后对干预组进行每周一次共八次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等待组不接受任何干预但其他方面与干预组相似。

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实证研究

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实证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0期77作者简介:邓彩艳(1981-),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康馨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三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㊁心理咨询与治疗㊂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实证研究邓彩艳(三亚学院,三亚海南572022)摘 要:[目的]探索团体箱庭疗法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㊂[方法]将16名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团体箱庭疗法进行每周一次共6周的干预,采用交往焦虑量表㊁大学生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前㊁后测㊂[结果]干预前两组在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前㊁后测得分差异显著;实验组报告在社交方面更加主动积极,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包容㊁接纳他人㊂[结论]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焦虑干预时,团体箱庭疗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㊂关键词:团体箱庭疗法;大学生;社交焦虑中图分类号:F 2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3198.2021.20.0371 问题的提出社交焦虑表现为在人际情境下害怕㊁紧张,感觉不舒服,沉默寡言甚至退缩回避㊂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接待了大量社交焦虑的来访者,更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效果维持时间并不长㊂心理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团体箱庭疗法是缓解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王媛丽,2018;张思宇,2019),能缓解大学生的交流焦虑和回避行为问题(张雯等,2010)并有延时性(冯文惠,2011;陈顺森,2011),对社交焦虑的成人口吃者有较好的疗效(李小英,2012)㊂本研究尝试采用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旨在探索团体箱庭疗法在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的优势㊂2 实验研究2.1 研究对象招募有社交焦虑的志愿者,确定16名被试,平均年龄(18 22)岁,无明显神经精神疾病及类似既往史㊂2.2 研究工具(1)交往焦虑量表(I A S):用于评定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由有15个条自,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C r o n b a c h α系数超过0.87,重测相关系数为0.80(r 值>0.60)㊂(2)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专门诊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量表,共28个题目,采用 是 否 评分,是记1分,否记0分㊂(3)团体箱庭疗法标准配置及其他物品:沙箱3个及各类沙具模型共3000个,包括人物㊁动物㊁植物㊁建筑物㊁交通运输工具㊁食物等,数码相机1部,投影仪㊂2.3 研究程序本研究采用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㊂前测分组:利用‘交往焦虑量表(I A S)“‘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志愿者前测,将确定的16名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签订‘团体沙盘协议书“㊂实施干预:对实验组进行6次干预,每周一次,每次约两小时㊂团体箱庭的流程及方式按照团体箱庭疗法的理论及实践规则进行㊂第一次无固定主题,其余五次固定主题为:我的人际困惑㊁自信与自卑㊁男生女生㊁让现实见证我成长㊁我眼中的你㊂对照组每周见面一次,闲聊1.5小时,两组在此期间不参与其他任何有意改善社交焦虑的活动㊂后测:在干预结束后一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实施后测,收集成员的自我报告㊁他人的报告㊂追踪回访:在实施干预后六个月,对实验组成员和对照组成员进行个体面谈㊂3 干预结果分析3.1 过程与分析本次团体箱庭治疗可分为冲突呈现㊁协调学习㊁理解整合阶段㊂冲突呈现阶段(第1-2次):前两次箱庭活动中成员频繁地移动他人玩具㊁为自己划分区域的情况屡见不鲜㊂第一次呈现出来的作品物品稀少,各自一方,缺乏主题,第二次的作品物品丰富,布置相对均衡,人物角色各异㊂前两次作品的主题不明显,每个成员在各自角落充分展示自己的世界,箱庭作品缺乏整体性㊁方向性和流动性㊂协调学习阶段(第3-4次):团体成员表现出更多合作及关注他人的行为;成员挪动他人沙具㊁多次动作㊁讨论时打断等违规行为减少;选择不摆的增多,在摆放沙具前会去仔细审视现有的沙盘作品,命名为‘多彩的世界“‘七夕“,作品的丰富性㊁整体性和方向性有所增强,尤其是第四次作品,主题突出,画面和谐,有桥梁有小窗,象征着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途径和方法㊂理解整合阶段(第5-6次):团体箱庭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在制作箱庭和讨论过程中,不少原来在自己世界的成员愿意与别人共同建设一个世界,对于别人挪动自己沙具的情况更能理解;有的成员在其中的几轮选择了放弃,此后他的行为开始更大程度的照顾大环境,讨论时他表示他觉得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㊂从作品本身来看,第五次作品中四通八达的道路㊁前进的汽车㊁贯穿的河流都代表了流动与希望,紧扣主题成长从未停歇㊂箱庭作品呈现出幼儿㊁童年㊁学生时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0期78期㊁成人期四个区域㊂作品中有十字路口,代表了人生的很多方向,因此成员给作品命名为‘抉择“㊂第六次作品,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条河贯穿中央,有桥梁,人物㊁动物相对而望,温和而宁静㊂用来评价对方的词语都是积极的词汇,更增加了人际交往之间的信心,作品命名为‘l o v e&h o pe “㊂3.2 统计结果与分析干预前,两组在两个量表的总分和各维度分均未呈现显著差异(P >0.5),两组同质㊂经过干预后,实验组在交谈方面㊁总分的前后测呈极其显著差异,在交往焦虑㊁交际与交友㊁待人接物㊁与异性交往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未呈显著差异㊂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比较分析(M ʃS D )项目实验组(n =8)前测后测tP对照组(n =8)前测后测t P 交往焦虑54.58ʃ12.3847.83ʃ10.262.578*0.01753.78ʃ11.4953.43ʃ10.061.2750.328交谈2.70ʃ1.891.56ʃ1.514.382**0.0052.86ʃ2.192.71ʃ2.210.5480.604交际与交友3.44ʃ2.232.44ʃ1.623.240*0.0183.14ʃ2.043.00ʃ1.831.0000.356待人接物1.01ʃ0.821.15ʃ1.212.521*0.0451.86ʃ2.042.00ʃ2.08-0.5480.604与异性交往1.85ʃ1.771.15ʃ1.212.500*0.0472.14ʃ1.351.86ʃ1.571.5490.172人际关系总分9.01ʃ5.675.30ʃ3.954.437**0.00410.00ʃ5.949.57ʃ5.651.1620.289注:*P <0.05,**P <0.01,***P <0.001㊂3.3 临床表现(1)团体成员的评估:团体箱庭结束后,实验组成员对团体箱庭效果进行了评估,99%的成员表示在团体能提高人际交往信心,所有成员都表示很喜欢这个团体,63%的成员表示团团体箱庭疗法对了解自己和分享情感非常有帮助,62.5%的成员表示团体箱庭疗法对自己理解和思考人际问题有所帮助,87.5%的成员表示非常愿意再次参加类似的活动㊂(2)团体成员的自我报告:实验组成员报告在社交方面更加主动积极,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包容㊁接纳他人㊁比之前更有自信㊂成员的感受节选如下: 很高兴能认识这些新朋友,有的很为他人着想,有的想法很深刻,从这几次活动来看,虽然我的表达不是很流畅,却依然能被理解,这种感觉很不错,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希望能继续守望相助㊂ 每一次分享都加深了默契和了解,更加懂得为他人着想㊁理解他人,促进团队感情也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技能㊂ (3)领导者的观察:从整体性来讲,从分散㊁杂乱无章㊁贫乏到均衡㊁有层次感㊁丰富多彩的团体箱庭疗法作品,可反映出参与者在活动中都能获得一种自愈的能量,通过磨合反思达到小组配合的最佳状态;从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和默契度来讲,成员能够很快接纳彼此,获得认同感;收获多样化有效果的人际交往方式方法,作品中象征能量和沟通的意向逐渐增多,分享时成员的语汇也逐渐丰富㊂(4)追踪回访:实施干预后六个月,对实验组成员进行了30分钟的约谈,重点了解团体箱庭疗法的效果是否具有维持性㊂大多数成员表示他们自觉将团体箱庭里习得的技巧㊁态度应用到社交情境中,成员感到社交焦虑情绪得到缓解㊂4 讨论4.1 团体箱庭疗法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的适宜性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前后的比较分析,无论是在交往焦虑量表总分还是人际交往总分及四个维度上,实验组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㊂通过分析箱庭系列作品的发展变化㊁被试的自我报告资料,发现被试在干预后,能够客观认识自己,模仿他人的行为,改变不合理的认知,缓解焦虑情绪,团体箱庭疗法在缓解社交焦虑情绪上具有适宜性㊂4.2 团体箱庭疗法改善个体人际交往状况的机制在制作箱庭作品的过程中,不允许言语交往,成员可以放心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不用担心尴尬㊁敌意;在分享环节,大家心平气和的表达自己的用意,一点一点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发现别人的反应和他所想象的不一样,甚至是别人的想法可能与你一致,促进个体的主动交往㊂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箱庭的过程,逐渐理解对方的想法,分享环节大家坦诚的交流促进了社交焦虑的缓解㊂5 结论团体箱庭疗法在减缓个体社交焦虑水平有显著效果,大幅降低了个体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在交谈㊁交际与交友㊁待人接物㊁与异性交往这四个维度上的困扰程度㊂团体箱庭疗法在缓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㊁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是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㊂参考文献[1]王媛丽.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过程和效果[J ].校园心理,2018,16(06).[2]张思宇.社交焦虑大学生初始沙盘特征初探及干预研究[D ].温州:温州大学,2019.[3]冯文惠.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4]陈顺森,林凌.团体箱庭疗法缓解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效果[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3):81-85.[5]李小英,箱庭疗法缓解承认口吃者社交焦虑的疗效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6]李江雪,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治疗与应用[J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3):6-9.[7]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34.[8]李江雪,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治疗与应用[J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3):6-9.。

焦点解决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焦点解决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两组在性别、年级、社交焦虑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合。在活动过程中,指导者注重从成员经验的正向意义出发,
(三)实验设计
避免成员沉溺于负向情绪的宣泄,引导成员关注问题解决方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进行为期 6 周, 法而非焦虑情绪本身,挖掘个体积极力量,从例外中发现自
每周 1 次,每次 90 分钟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 身潜能和优势,激励团体成员群策群力,从而有效解决各成
例外、建构目标、评量问句、一般化、小步骤、赞美等技术都 比较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掌握 [14]。已有研究表明,朋辈团体 心理辅导可以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提高 个体社会适应等积极能力,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积极需 要 。 [15,16]
经过以上文献调研发现,传统的社交焦虑干预模式往往以 问题为导向,而焦点解决强调聚焦个体自身已有的资源、优势 及对未来的期待,能够挖掘个体的成功经验,看到自身的闪光 点,积极优势明显。综合以上讨论,本研究以焦点解决短期治 疗理论为指导,探索有效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路径与方法, 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探讨朋辈心理互助与赋 能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拓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在学校范围的进一步应用。
团体性质为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团体,包括活动练
访谈,了解被试的人口学变量、参与动机、活动形式、问题类 习、情景演出、音乐、绘画、讨论分享、家庭作业等具体方
型及成长期待。本研究共招募 30 名被试自愿参与研究,随机 法,并将“奇偶十分钟”、“我的 WH 日记”等方法运用到
分为实验组 15 人,对照组 15 人。干预结束后,实验组流失 3 人。 家庭作业中,将团体辅导与活动后团体成员的自我探索相结
二、研究方法 (一)朋辈指导者 本研究中的 2 名朋辈指导者均为大三年级班级心理委员, 曾担任校大学生心理协会重要干部,并获得全国“百佳心理委 员”、校级“优秀心理委员”等荣誉称号,接受过团体心理辅 导、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等相关培训,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与丰 富的实践经验。为保证研究的标准化、可操作化,由指导教师 与朋辈创立、形成、发展等过程,团体规范、凝聚力创造、突发 事件应对、成员问题解决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演练。具 体操作过程中,其中一位负责活动介绍与实际带领,另外一位 负责观察、示范、道具发放、问卷施测、数据收集等辅助工作。

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
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
【期刊名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年(卷),期】2004(018)001
【摘要】目的:分析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评估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方法:1439名大学生、58名精神科神经症住院病人以及24名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分别接受交往焦虑量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的自评,其中30名大学生2周后重测.结果:交往焦虑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重测系数为0.78,信度指标良好;与社交苦恼及回避量表的相关为0.66,与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关为0.29,正常大学生与住院病人量表得分差异不显著,但两者与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得分差异显著,说明其聚合效度与区分效度良好.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的有效工具.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41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本科生课堂焦虑研究: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的信效度再检验 [J], 张家强;郭丽
2.广泛性焦虑量表-7在中国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J], 王瑜;陈然;张岚
3.多维死亡焦虑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 [J], 宋子皿;刘薇薇
4.简化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 [J], 代莹; 郑先琳; 舒烈琳; 郑娅启; 徐信兰; 欧阳润仙; 张美雪; 林艳
5.孕妇产前检查焦虑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 [J], 黄艳秋;熊司琦;金昌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IP专享】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中的应用

【VIP专享】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中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中的应用【摘要】社交焦虑作为日前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心理健康的重大心理问题之一, 在国内外已受到学术界的积极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研究大学生群体社交焦虑,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积极的干预,将有助于大学生群体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心理的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引言人际交往焦虑是指对实际的或想象的人际交往处境的一种不愉快的体验,涉及轻重不等的一系列情绪, 是大学生心理困扰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 非常渴望交往, 但其人际交往状况却不容乐观。

国内有关研究表明, 社交焦虑已成为大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一般情况下,它由咨询员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共同目标),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上的应用而组成的团体,其性质为为治疗性。

它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处理问题较重,如焦虑、抑郁等。

重点是过去经验影响及潜意识因素,通过团体特有的治疗因素,如支持、关心、感情宣泄等,或多或少改变成员人格结构,达到康复功能。

同时,对领导者要求严格。

在治疗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上,国内外有许多方法:如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认识领悟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等。

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有其优越性所在:首先团体辅导有丰富的反馈,影响广泛。

其次,它的效率高,省时省力(相对而言)同时,它的效果容易巩固;在团体中形成的行为更容易迁移。

特别有利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的人。

正文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障碍形成的原因李波等( 2004) 在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中发现, 羞耻感、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低自尊水平、朋辈关系、人格中的内向和神经质因素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作用。

团体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实验报告

团体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实验报告

团体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实验报告一、概览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的日益凸显,寻找有效且可行的心理干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团体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心理干预手段,在减轻学生焦虑、提升其自信心和促进社交能力方面展现出了显著潜力。

本实验旨在探讨团体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我们招募了40名存在一定程度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为期8周的团体音乐治疗干预,而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干预。

在实验前后,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估工具对两组的社交焦虑水平、自尊心以及社交技能进行测量和比较。

在实验组接受团体音乐治疗后,其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自尊心和社交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发现表明,团体音乐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症状,增强其自信心,进而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

我们认为团体音乐治疗是一种值得在高校中推广的心理干预方法。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和实验范围,深入探究团体音乐治疗对不同性别、专业和焦虑程度的大学生的干预效果,并探索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价值。

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和便捷的心理援助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社交焦虑的重要性与普遍性社交焦虑,作为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更在于其对整个社会群体健康发展的潜在威胁。

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交焦虑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沟通障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术成就和职业规划。

社交焦虑的普遍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社交焦虑是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心理困扰。

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交场合或考试,许多学生会有明显的焦虑反应,这些反应可能表现为心跳加速、出汗、手足无措等生理和心理表现。

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

长期的社交焦虑可能导致学生自卑、自我封闭,甚至产生孤独感和自杀倾向。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谭谦宝
【期刊名称】《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3(012)002
【摘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人际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金华等人就报道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均分最高,且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分高于其它因子分[1],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
【总页数】2页(P225-226)
【作者】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谭谦宝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长沙,41001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长沙,410083;湘潭师院教育系,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7
【相关文献】
1.湖南省农村高中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J], 尹艳火;李勇波;谢家树
2.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李朝霞;杨孝
3.大学生社交焦虑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四所高校为例 [J], 傅美娟
4.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社交焦虑现状及其相关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曾菁惠
5.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调查与分析 [J], 任顺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中心 (410011) 彭纯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410081) 燕良轼中南大学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 (410083) 马晓虹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410081) 吴文丽【摘 要】目的: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

方法: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22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约16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用SAD、I A S、EPQ、A TQ、SCL-90五个量表,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

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N与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

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

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精神病学 社交焦虑 干预研究 团体治疗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大学生Effect of Group Therapy on Soc i al Anx iety of College Studen tsPEN G Chunzi,YAN L iangsh i,M A X iaohong et al1M edical P sycho logy Center,X iangya Second Ho sp ital,Central South U niversity,Changsha,H unan 410011【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 o models of group therapy on social anxiety of co llege students1M ethod:Tw enty-tw o co llege students w ith h igh sco res in SAD(social avo 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w 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 o group s,cognitive therapy group and behavi o r therapy group1Bo th of them w ere intervened fo r8sessi ons(2hours fo r each sessi on)1T he effects w ere assessed w ith SAD,EPQ,I A S(interacti on anxiety scale),A TQ(autom atic though t questi onnaire)and SCL-901Result:A fter interven2ti on,bo th group s had decrease in social anxiety1T here w 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 een the tw o group s1Conclusion:Bo th cognitive therapy and behavi o r therapy are effective on social anxiety of co llege stu2 dents1【Key W ords】 p sych iatry social anxiety interventi on study greup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behavi o r therapy co llege students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对社交焦虑障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包括社交焦虑的界定、病因、症状、干预方法、疗效评估以及测量等,其中疗效比较中以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研究颇多[1],也有团体治疗较个别治疗优越的实证报告[2]。

国内有关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为大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3,4],已有少数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报告[5,6]。

本研究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两种团体治疗模式,治疗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并进行疗效的全面评估比较,以寻求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的最佳途径。

对象与方法被试选取:参考CC M D-3关于社交焦虑障碍的症状描述,制订结构式诊断面谈条目6项,对52个自愿报名者初筛得35人;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总分高于13分,或者分量表高于7分)再筛得22名被试,根据总分配对分为两组。

11干预方法:每周2次,每次90-120分钟,共8次,每组干预约计16小时。

采用组内训练与组外练习相结合;各组安排一名人格稳定,表达与协作能力强并曾经或者正在体会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作为咨询助理,进行适时的暴露与引领。

21干预内容:①认知疗法组(贝克认知疗法-“三栏目”技术):第一次,讲解团体治疗的性质、原则、目标与内容;以循环介绍、滑稽体操互相模仿等轻松相识,签署小组行为自律书,强调保密原则;第二次,助理以自我暴露引领被试交流如脸红、害羞等体验,使组员因有共同体验而感受到信任、被接受的安全人际氛围;介绍贝克认知疗法,以两种认知偏差(“紧张是社交失败的标志”“别人都在注意我的窘态”)解释“三栏目”技术,并进行现场书面练习。

第三次,分析两种认知偏差(“如果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个动作,大家都会笑我”“不能轻松地与人交往是不正常或有缺憾的”),并运用“三栏目”技术指导修正;现场书面练习。

第四次,讨论脸红的专题,纠正有关偏差认知;现场书面练习。

第五次,运用“三栏目”技术讨论异性交往的认知偏差以及纠正:现场书面练习。

第六次,讨论负性期待的偏差认知,反馈运用“三栏目”技术的自动化水平;现场书面练习。

第七次,讨论强化纠正社交过程中的偏差认知,包括对无关细节的过度关注与夸大的认知定势以及自我负性评估,现场书面练习。

第八次,共享运用"三栏目"技术的成功感受,疗效自我评估与总结。

②行为组(行为脱敏法)第一次,内容同上组。

第二次,讲授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放松练习2次,每次约20-30分钟。

第三次,讲授腹式呼吸的原理,练习2次,每次约30分钟。

第四次,想象异性交往的社交焦虑情境,进行两种放松训练的脱敏练习,讨论两种放松训练效果。

第五次,讨论制订日常社交焦虑的三级情境(向陌生人问路;下课与陌生同学聊天;班会发言),通过想象结合放松练习(被试自由选取两种放松练习中的一种)逐级脱敏。

第六次,模拟求职,首先逐级想象脱敏,然后现场脱敏。

第七次,师生交往模拟,先逐级想象脱敏,后现场脱敏;进行组员配对的否定行为训练。

第八次,模拟演讲,讨论,总结。

31疗效评估工具:①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SAD):社交苦恼与回避分别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量表含28个条目,其中14条用于评估社交回避行为,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采用是-否分制。

该量表在焦虑评定中应用广泛。

②交往焦虑量表(I A S):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的体验倾向,含有1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对于不涉及自陈行为的纯粹的社交焦虑本身进行测量时,优于其它量表[7]。

③自动思维问卷(A TQ):为评定与抑郁有关的自动出现的消极思想的频度,含3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

龚梅恩等的研究表明,A TQ分与焦虑情绪障碍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157)[8],可以作为社交焦虑认知改变的指标。

④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P(精神质)、E (内外向性)、N(情绪稳定性)、L(掩饰倾向)四个量表组成,采用是-否的评分方式评估人格的三个维度[9],是目前我国应用很广的人格问卷[10]。

⑤SCL-90症状自评量表[7]。

用SPSS101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果11被试一般资料:表1 SAD、I A S、A TQ和EPQ干预结果比较(X±SD)项目组别前测后测t P改变值t P SAD ICTGBTG17192±710622120±51757175±417910140±610281912911521000100010117±415711180±4108018861386 SAD2CTGBTG8192±318710110±31453108±21504190±21858113271305100010005183±31045120±2125013241749 SAD3CTGBTG12100±214512110±21885100±21735150±3166718971163100010007100±21746160±2191110171322 I A SCTGBTG55108±617853130±716339125±518637190±718971320812661000100015183±514915140±5189011521881 A TQCTGBTG77117±2412876100±2018746175±1115558160±2119141864311271000101230142±2116617140±17160115551136 P分CTGBTG50142±813852100±711550100±910551100±61580122001802183014430142±61561100±3194012571800 E分CTGBTG45142±712247100±1417854158±1111756100±10175215992158610251029-9117±12122-9100±11101010341974 L分CTGBTG38175±711145100±1117939158±911649150±13143013302107717481068-0183±8175-4150±6185111021284 N分CTGBTG58175±913258100±1013343175±1311645150±819621853414431016100215100±812212150±8190014191680 SAD1=总分 SAD2=行为分量表分 SAD3=焦虑分量表分表2 SCL-90干预结果比较(X±SD)项目组别前测后测t P改变值t P SCL总分CTGBTG105192±61150108160±6317465150±3210263100±4511731707316051003100640142±3717845160±40100013101760躯体CTGBTG0179±01531100±01640160±01360153±01641153331716115310050119±01420147±0140115931127强迫CTGBTG1153±11041162±01701104±01501104±01672155531068102710130149±01670158±0160013271747人际CTGBTG1181±01891177±01650194±01440184±01524159031624100110060186±01650192±0180011931849抑郁CTGBTG1122±01671145±01860169±01380168±01554175641172100110020154±01390176±0158110381315焦虑CTGBTG1143±01761123±01730184±01450174±01615139231556100010060159±01380149±0144015771571敌对CTGBTG0193±01960177±01960171±01540153±01621129211154122312780122±01600123±0164010421967恐怖CTGBTG0199±01601100±01960161±01380153±01442140211602103511440138±01550147±0193012711791偏执CTGBTG1120±01881128±01600178±01431107±01552141921248103410510142±01600122±0130110131325精神病CTGBTG0191±01780178±01700158±01360165±01531186711618108911400133±01620113±0125110391315 认知组12人(5男,7女),平均年龄1817±019 (17-21)岁,行为组10人(4男,6女),平均年龄1813±019(17-21)岁,两组间年龄没有显著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