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篇《人间词话》是一部被人们奉为古典文学批判里程碑式的作品。
初读《人间词话》就让人沉醉于那精简却又华美的语句中,王国维不仅将其深厚的美学功底尽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独运。
人间词话读后感1读第一版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平静、解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词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
再读几遍就会发觉,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真“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例如王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抱负和写实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
“有造境,有写境,次抱负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
然二者偏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
”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久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这,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次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所谓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怀疑与苦痛,其次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
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家参透真谛的喜悦与释然。
王国维这段话鞭辟入里,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
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楼,就已经先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学术学问如是,人生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查找、追求人生目标,先迷茫、后奋斗,继而反思,最终达目标,然后接着进行下一次的追寻。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优秀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一书籍简介:摘抄: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批评著作,但是我猜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
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开始也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
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文章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1王国维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备受推崇。
而在他的众多著作中,《人间词话》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一本。
这本书以词话的形式,阐述了王国维先生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观点,对于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人间词话》的过程中,我深深被王国维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所折服。
他对于文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文学的本质和内涵中去。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种对于文学的深刻理解,让我对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王国维先生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他对于诗词的鉴赏和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诗词的内涵和意境中去。
他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观点,而是源自于他对于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种对于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让我对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王国维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对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让我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总之,《人间词话》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对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2《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书以宋代词人周济的《宋四家词选》为底本,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文学见解和审美观点,对词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王国维先生的文学造诣和深刻见解所折服。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对词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让我对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_读后感_模板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_读后感_模板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文/方舟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他关于词的理论,语言往往短小精辟。
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也”;读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慢慢细品中由“独上高楼”而至“人憔悴”,最终达到“蓦然回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阅读中有了点滴收获——与观堂先生一起读词,词之差别与境界豁然开朗。
一、有境界与无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情最为动人。
没有真实情感的赋予,再华丽的辞藻也显得肤浅虚伪,再精巧的构思也显得空洞无味。
境界,原来全在一个“情”字上。
写词如此,写诗、散文、小说,不都是如此吗?文学如此,做事、为人,不都是如此吗?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着一颗真心,才能打动别人的真心。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而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经》虽然写实,却不觉得其晦涩或枯燥无味;《离骚》虽然想象,也不觉得其怪诞而不可理喻。
我们不可能将真正伟大的作品完全归于哪一派——它们在主体上属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种风格的补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个框架里。
诚如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个诗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写实家,因为他活于物质的世界中,必然心存实物;而只有当他人保存着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掌握文字的灵性。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为写诗的心态和情感所决定。
无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写景得以淡然悠远;而有我之境便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歌者,随心吟咏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与景交相呼应。
四、境界之大小“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
”同样,“写什么”往往决定了境界的大小。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堪称文学经典。
读完这本精妙独到的词评,令人最有感触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词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界便让我产生了共鸣。
一夜萧萧,西风凄凉,意境似乎有些悲伤。
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天涯路,这又是何等的坦荡!西风凋零了碧树,眼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众多天涯路,我该走哪一条?这时就必须登上高楼,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扰,不会被眼前飘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
这样,望尽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确定好下一步做什么,决定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点,找明方向,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寻找天涯路的过程。
而第二境界,则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还缺什么?缺的是努力。
好高骛远,光说不练,看清了路却懒得往前走,这算什么?没有实际行动,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计划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努力一天两天,不足为奇,一年两年,才是难能可贵。
尽管遇到困难,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果能够一直眼看前方不改变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境界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境界最为耐人寻味。
世事无常,实现理想之路的羁旅漂泊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历了上高楼,人憔悴,冲破了无数的难关与考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知道自己要什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寻,才有那蓦然回首时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俗话说,功到事成,追梦路上,我们心中应该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即使千百度的追寻未果,也能安然面对,坦坦荡荡。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人间词话》是一部由王国维写作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之一,创作于1908年-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篇1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
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
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
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6篇)
《⼈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6篇)《⼈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6篇) 当品读完⼀部作品后,⼤家⼼中⼀定有不少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间词话》读书笔记1 曾经,有“秋波横欲流”“魂迷春梦中”的绮丽浮靡;亦有“⽆泪可沾⼱”“飘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泪对宫娥”“回⾸恨依依”的亡国之哀。
倾尽“⼀江春⽔”,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不失其⾚⼦之⼼者也。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真所谓以⾎书者也。
” “休⾔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个笔⼒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拍遍,⽆⼈会、登临意。
”⼀个,笔⼒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弃疾。
王国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致。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 “⼈⽣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情的楞伽⼭⼈,⾯对富贵可以轻看,⾯对仕途亦会厌倦,⾯对凡能轻取的⾝外之物⽆⼼⼀顾,但,⾯对⼼与境合的⾃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如鱼饮⽔,冷暖⾃知”,这才是他的《饮⽔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然之眼观物,以⾃然之⾆⾔情。
此初⼊中原,未染汉⼈风⽓,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已。
”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学、美学、史学、古⽂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
他的《⼈间词话》⼀书,突破了传统⽂化思想的束缚,⽤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是《⼈间词话》的核⼼——“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成⾼格,⾃由名句。
”由此观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可叶茂。
恰如国画⼀般,意在“神”,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间词话》读书笔记2 《⼈间词话》是王国维先⽣接受西⽅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学所作的评论。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他关于词的理论,语言往往短小精辟。
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也”;读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慢慢细品中由“独上高楼”而至“人憔悴”,最终达到“蓦然回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阅读中有了点滴收获——与观堂先生一起读词,词之差别与境界豁然开朗。
一、有境界与无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情最为动人。
没有真实情感的赋予,再华丽的辞藻也显得肤浅虚伪,再精巧的构思也显得空洞无味。
境界,原来全在一个“情”字上。
写词如此,写诗、散文、小说,不都是如此吗?文学如此,做事、为人,不都是如此吗?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着一颗真心,才能打动别人的真心。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而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经》虽然写实,却不觉得其晦涩或枯燥无味;《离骚》虽然想象,也不觉得其怪诞而不可理喻。
我们不可能将真正伟大的作品完全归于哪一派——它们在主体上属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种风格的补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个框架里。
诚如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个诗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写实家,因为他活于物质的世界中,必然心存实物;而只有当他人保存着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掌握文字的灵性。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为写诗的心态和情感所决定。
无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写景得以淡然悠远;而有我之境便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歌者,随心吟咏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与景交相呼应。
四、境界之大小“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
”同样,“写什么”往往决定了境界的大小。
然而并非写大场面、颂大事业就是境界高人一筹。
2023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通用13篇)
2023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通用1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王静安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
“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现。
《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依旧是沧浪所谓的兴趣,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
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张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
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别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
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肯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造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
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究竟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1《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
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
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
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的执着追求和最终的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2在寒假期间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其实是不乏深奥的文学评论书,甚至涉及谈人生、谈哲学。
我跟着飞快地通读了一遍。
王国维这本书里面最广为人知的片断是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
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儿的所谓境界是指修养或者造诣。
王国维的境界说我读中学时就知道,但那时似懂非懂,如今重读此书,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021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3篇)
2021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书籍简介:摘抄: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2.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3.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翻阅《人间词话》,不难发现王国维读了很多书,写了许多书的评论,也因此《人间词话》被誉为文学批评著作,但是我猜测,人间词话只是王国维先生的读书笔记而已。
他读一本书,摘抄语句,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开始也许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但是记录着记录着,由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就成了一本评论著作。
由于我的文学功底的缺失,对本书中的一些__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是似懂非懂,有的则完全不知所云了,唯一记得最牢的是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_3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细细品尝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收获确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毕竟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不过那时候由于课业的负担,对于这些课外书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到了高校,选了“民国学人与学术”这门选修课,老师讲到了王国维;又学了宋元文学,才加上开头学习文学批判,于是又开头重读这本好书。
相较于中学时候的任凭翻阅,此时的阅读除了会有理性的思辨,也会查阅一些相关的争论著述,获得更深厚的学问。
在阅读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真的觉得很畅快;其体例很好玩,不是特殊严谨的成体系的清晰的大篇幅的学术论著,而是接受了“则”的形式,每则里面,少则几句话,多则一两段话,论述一个词学乃至文学问题。
这样散金碎玉式的文学评论方式,也和我们所学到的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方式如出一辙。
那时正在复习老师资格证,我常常是边记诵繁杂的教育学、心理学学问,一边读读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真的是一种调剂。
我阅读的是岳麓书院的版本,挺宠爱这版的,这本里面的主题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四卷(卷一:人间词话本编;卷二:人间词话删稿;卷三,人间词话附录;卷四,人间词话补录)。
在四卷里面,针对王国维的写的文学批判,施议对现实都有注解,难能宝贵的是,王静安在每一则文学批判里面涉及到的词,大部分施议对先生都在解释里面有全词的收录,便利了我们的阅读,于是,猎取学问,有一种从点到线的感觉。
另外虽然已经学过了宋元文学,不得不说,由于《人间词话》里面涉及到的主要都是大家,所以里面的许多词真的很漂亮,很有意境,读起来感觉很诗意。
学术界里面关于《人间词话》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特殊大的争论热点就是在《人间词话》当中所提到的“境界说”。
在《人间词话》的开篇第一则,便是开宗明义式地提出了这个观点: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纵观接下来的几则(主要是二到九则),虽然说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散金碎玉的分析方式,但是假如细细考虑,都是围围着“境界”在进行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篇一:《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文学院
杨钟沛
阅读书名:《人间词话》
版本信息:施议对译注王国维原著长沙:岳麓书社,20XX 年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不过那时候由于课业的负担,对于这些课外书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到了大学,选了“民国学人与学术”这门选修课,老师讲到了王国维;又学了宋元文学,才加上开始学习文学批评,于是又开始重读这本好书。
相较于中学时候的随意翻阅,此时的阅读除了会有理性的思辨,也会查阅一些相关的研究著述,获得更深厚的知识。
在阅读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真的觉得很畅快;其体例很有趣,不是非常严谨的成体系的清晰的大篇幅的学术论著,而是采用了“则”的形式,每则里面,少则几句话,多则一两段话,论述一个词学乃至文学问题。
这样散金碎玉式的文学评论方式,也和我们所学到的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方式如出一辙。
那时正在复习教师资格证,我常常是边记诵繁杂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边读读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真的是一种调剂。
我阅读的是岳麓书院的版本,挺喜欢这版的,这本里面的主题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四卷(卷一:人间词话本编;卷二:人间词话删稿;卷三,人间词话附录;卷四,人间词话补录)。
在四卷里面,针对王国维的写的文学批评,施议对现实都有注解,难能可贵的是,王静安在每一则文学批评里面涉及到的词,大部分施议对先生都在注释里面有全词的收录,方便了我们的阅读,于是,获取知识,有一种从点到线的感觉。
另外虽然已经学过了宋元文学,不得不说,因为《人间词话》里面涉及到的主要都是大家,所以里面的许多词真的很优美,很有意境,读起来感觉很诗意。
学术界里面关于《人间词话》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研究热点就是在《人间词话》当中所提到的“境界说”。
在《人间词话》的开篇第一则,便是开宗明义式地提出了这个观点: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纵观接下来的几则(主要是二到九则),虽然说是继承
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散金碎玉的分析方式,但是如果细细考虑,都是围绕着“境界”在进行阐释。
但是的确,王国维先生虽然受到了西学的影响,但是在对于境界说的阐释里面,还是缺乏系统的充分的论述,他往往是选取几个人或者几首词句,然后评述哪几个人或者哪几首词有“境界”,但是对于“境界”本体的建构和定义,还是缺乏的;不然,我们现在的文学批评界,对于“境界说”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一家之言。
当然,正是这些空白的存在,使得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了“说不尽”的美丽,也未可知。
王国维的“境界”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所用的术语“意境”。
这两者之间
肯定是既有联系又有关联的,我个人认为,“境界”的指涉
可能会更加阔达一些。
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直觉。
对于王先生的著名境界说,既有好感,
又有神秘感,也有无奈感。
另外,我认为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和“真”、“自然”这两个范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国维说:“能写真感情,
真景物者,谓之有境界。
”王国维所谓的真实,不仅仅是生
活的真实,也有自然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王国维先生在对“境界”的阐述中,有提到“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个概念。
他说: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老实说,当时我读到这里觉得有些费解。
我认为文学作为一种人学,是人主观参与的产物,总会烙上个人的烙印和主观色彩,所以都会是“以我观物”,都应该是“有我之境”。
王国维这样分类有无依据?曾大兴先生这样进行了解释:“无我之境“是摆脱一切是非得失和荣辱的计较,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既能与花鸟共忧乐,又能以奴仆命风月”的就是无我之境。
联系王国维所举的陶渊明和王国维的诗句例子,似乎可以成立,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我非常赞同和喜欢: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我觉得最可贵的是,他从文学本体的角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
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陈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
故往往遁而作他体以发表其思想感情。
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
故谓文学今不如古,余不敢信
王国维认为,一种文体在流传较长的时间时候,会出现许多的弊病,沾染许多的问题,也难以写出新意,因此会有新的文体出现。
当然我们知道,文体的革新还有许多的原因,但是王国维从文体自身和接受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也是新颖,令人赞赏。
并且他根据这样的逻辑和理论,认为不要认为“文学今不如古”,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曾大兴先生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价值(J)”一文中分析此观点,得出了王国维有“进化史论的文体观念”,我并不认同。
王国维并没有认为后世的文体和文学就比前世的文体和文学好(比如他对《古诗十九首》的态度和对元曲的态度),相反,细细考察王国维的意思,他认为文体是在
发展,但是另外的
文体兴盛于前一种文体是由于时间久远,前一种文体沾染了问题,因此新的文体具有生命力。
他并没有认为后文体就比前文体好,反倒是这其中有着很明显的文体平等的思想,让人思索。
读过《人间词话》的人可以感受到,王国维是很推崇李煜的词的。
当然,除了李煜的词本身写的就很有艺术价值之
外,广西师范大学的安朝晖先生提醒我们要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待王国维对李煜词的喜爱。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有相似之处,都具有“悲剧性”。
比如,李煜和王国维都处在时代的剧烈变动的时期,因此王国维评李煜的词为“血书”,也不难让人思索,王国维在李煜的词中,是否也在寻找自己的悲欢和慰藉了,他们已然是隔着近十个世纪,在遥相呼应。
读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发现自己对词学、词学批判的喜爱又深了一分。
回想《人间词话》的发现历程,从最初的备受冷落,到备受瞩目,也让人欷歔和庆幸。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不断阅读到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曾大兴.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价值[J].文艺研究20XX年
2、安朝晖.《人间词话》推崇李煜词的一个原因[J].中国知网
文学院
杨钟沛
篇二:《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对《人间词》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性把握。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忠孝为本,以中学经史之学为基,使学生心术以一归于纯正。
而以后以西学*
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
”
一、“学无中西”-----兼容中西的学术文化观
王国维基本的学术立场是打破中西疆域,兼通并融贯中西文化。
二、“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审美超功利的文艺观
王国维接受席勒、斯宾塞等人的游戏说,认为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游戏,应热心地以游戏态度为之。
《人间词话》第120则: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
然其游戏,则
以热心为之。
故诙谐与庄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
他在《文学小言》中说:“余谓一切学问皆能以利禄劝,独哲学与文
学不然。
哺啜的文学,绝非真正的文学也。
”他将文学家分
为两类:职业的学学家和专门的文学家。
前者是“以文学为生活”,将文学视作干禄求荣的工具;后者是“为文学而生活”,以文学为目的,甚至将生活艺术化,以血书写人生,
实现艺术。
王国维慨叹中国古代的文学美术大多数遭受功利主义的戕杀,没有独立的价值,文学创作托于忠君爱国劝善惩恶的伦理目(:《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的,则是“为人”
而作,非“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的“自为”。
诗人摆脱功利的束缚,便具有超功利的审美的艺术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