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教育家理念,倡导教育家办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学习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家办学
——学习“深入理解纲要精神,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家办学”
有感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第一”是要以学生的健康为第一;“三个基础”是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走向社会、终身学习为基础;“三个重点”是指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呼唤主体精神,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要做最好的校长,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要做到“大爱无疆、大德楷模、大智由学、大道若愚、大言以新”,要有“开心、童心、爱心”,要能够“目耕、口耕、笔耕,立德、立功、立言”。
温家宝总理2003年教师节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教师代表时提出要“教育家办学”,后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这个话题,尤其是从2006年以后连续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到了“教育家办学”的问题,温家宝总理认为“要大张旗鼓地讲教育家,宣传教育家,中国得有成千上万的杰出的教育家来办学。”“教育家办学”已经从民间呼声上升成了国家战略。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教育家”?
提起教育家,我们马上会想到孔子、蔡元培、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伟大人物,他们是教育家,是大教育家,可是这样的教育家几百年才出一个,可遇而不可求,如果只由他们这样的教育家来办学,恐怕不现实,因此,如何界定教育家是“教育家办学”课题的基点。
《辞海》认为“家”是“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技能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西方教育词典》则认为教育家“指教育领域中知名的研究者或理论家,和具有比教师威信更高的人(他们可能不再当教师,或甚至从未当过教师)。”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家是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育实践、教育研究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教育家既包括教育思想家,也包括教育实践家,或者集两者于一身。
具体而言,作为一个教育家必须具备六大特质:首先必须有教育思想,对什么是教育,怎样进行教育,什么是人,如何培养人,什么是学校,如何建设学校有自己的认识;其次,必须有教育追求,作为教育家,必须有终身从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愿意将自己的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否则,纵然你对教育有独到见解,但没有从事教育事业的意愿,也是毫无意义的;第三,必须有教育实践,教育家必须是一个长期或者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能将自己的教育理想通过不同的形式付诸于教育实践,并用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第四,必须有教育创造,一个教育家必须在教育理论或者教育实践中有所建树,否则,难当“家”的称谓。第五,必须有教育成就,教育家必须是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这种成功即可以是理论研究的成就斐然,也可以是教育教学实践的成就
卓越。第六,必须有社会影响,任何一个从事专业活动的人,他的成绩如果得不到社会性的认可,那他就不会被人们认可为“家”。由此,我们可以把教育家分为四种类型:
首先是战略型教育家。这些教育家工作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自己卓越的教育思想,通过谋划教育发展战略、制定教育政策,引领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是最好的代表,当代如原教育部副部长柳斌等。
其次是管理型教育家。这些教育家一般工作于一个微观的教育组织,比如一个教育局、一所学校甚至是一个班级,在这样一个微观的教育组织中贯彻国家的教育意志,同时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如民国时期清华学校校长梅贻琦先生,辽宁省盘锦市的魏书生先生、中国人民学校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等。
第三是教学型教育家。这些教育家的舞台在三尺讲台,他们工作于教育的第一线,为培养人才而孜孜以求,成绩卓然,如古代孔子弟子3000、贤人72等,当代的霍懋征、丁榕、张万祥等都是代表。
第四是理论型教育家。这些人有渊博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教育的内在规律,长期从事教育研究,并以教育论文发表、教育专著出版、专项课题研究以及为国家提供教育政策咨询、建议和提案为自己的主业,是国家的教育智库,如当代的顾明远、潘懋林、叶谰、鲁洁、班华、肖川等。
以这样的标准选拔,我国有一大批教育家从事着教育工作,应把他们推上领导岗位,发挥优势,大力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为什么要教育家来办学?
一、先进的教师理念.吸引群贤毕至
学校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其之所以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最基本的依赖力量,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必备条件,而优秀教师更是学校的生命支柱。学校校长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持何态度,有何作为,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构成及其作用的发挥,并继而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成败。
1.教育家具有先进的教师理念。1931年,梅贻琦先生出任清华学校校长,他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大师论”,“所谓学校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学校之所以为学校,全在于有投有好教授”。1936年,梅贻琦在总结清华办学25年时又明确强词:“师资为学校第一要素.吾人知之甚切,故亦图之至亟也。”竺可桢先生1936年出任浙大校长后,同样搅教师为办好学校的首要园素.他又非常肯定地指出“教授是学校的灵魂”。“学校实施教育,教授人选最为重要”。一个学校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所以他认为作为一个学校校长其任务“最重要者在能请良好的教员,梅贻琦、竺可桢在这些讲话中.反复、克分强调了教师在学校中的极端重要地位,是他们科学、先进的教师理念之具体阐述.也是其学校理想、治校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成为指导清华、浙大日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2.教育家求贤若渴,广延名教授。梅贻琦、竺可桢先进的教师理念,并非仅仅是停留于口头的应景空话,而是努力贯彻于自己的办学实践中。梅贻琦先生在领导清华、西南联大时,都十分注重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
来校任教。在延聘名家大师前,总是先行委托其至亲好友疏通,再由学校颁导或院长、系主任登门拜请,三顾茅庐。竺可横先生在主持浙大l3年同,尽力征聘国内外著名教授。他尊重浙大的一些元老教授,还厚扎敬聘一些学者名儒,又从国内外罗致新的人才,不管留学的国籍、国内毕业于何校,各种不同的学派,他都兼容并蓄,不拘一格.使当时浙大教授阵容相当整齐。
3.教育家爱才、护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梅贻琦先生始终认为教授是学校的主体。他曾经由衷而形象地说,校长只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在经费紧张的情势下,梅贻琦先生想方设法提高清华学校教师的生活待遇.在较大幅度提高工资的同时,还使每位教授可以独有一幢新住宅。西南联大时期,面对贫困交加的教师,他倡议组织了清华服务社,用学校人才和技术优势获得定的经济效益.以改善教师的困苦生活。在梅贻琦先生的努力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和西南联大人才济济,群星璀璨,汇聚了当时各门学科的著名专家和权威学者,法国、美国也有一些世界知名的专家在清华执教。因曰寇侵华,抗战爆发,浙江学校西迁办学颠沛流离长达9年,其后则是饥饿与反饥饿、内战与反内战、迫害与反迫害殊死斗争的3年,在这艰难危厄的时期,竺可桢先生尽其所,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关心、爱护、保护教师,真心实意地爱惜和尊重各类学问家,同时尽最大可能,提供和创造学术研究的环境,使各方著名学者都愿意与他共事,使浙大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凝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教授从原来的70名增加到1948年的223名,科学研究实力大大增强。1944年10月,英国文化参赞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