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方法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方法的运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情景策略;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二、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
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又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O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0 0 0 0
△△△△△△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0同样多的4个△和比0多2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