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
高考语文意境类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意境类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二、诗词鉴赏意境类知识点知识梳理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因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
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翻译】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远处的青山忽远忽近,小路纵横交错着,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卖酒的招牌。
山城中桃树李树正风雨中沐浴着春愁,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词解析】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考点——意境 PPT精品课件
——意境
什么是意境?
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 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 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 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 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从意境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诗或这句诗?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 合诗歌简要赏析。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 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 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 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雄浑壮阔 闲适恬淡 孤寂冷清 高远深邃
苍茫辽远 清幽明净 恬静优美 淡雅幽远
牛刀小试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请在练习本上写下你的答案。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 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落月、啼鸟、满天霜、江边的枫 树、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描绘了一幅秋夜幽寂清冷的图景。
写出羁旅者孤单寂寞、愁绪满怀的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7 诗歌鉴赏 古典诗词意象特有的情感内涵(上)
主标题:古典诗词意象特有的情感内涵(上)副标题:理解意象的特定内涵,准确理解诗歌主旨。
关键词:意象,内涵,主旨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诗歌的意境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诗歌的意境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诗歌的意境(2009-02-05 19:28:13)标签: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意境复习高三高二要点教育所谓“意境”,旧时诗论家也称“境界”,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宋元戏曲史》)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境”即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
常见的诗歌意境有:(!)雄奇阔大,如曹操的《观沧海》,写景雄奇壮美,抒情奔腾震荡;(2)苍凉悲壮,如李白的《关山月》,写景峻拔萧疏,抒情慷慨悲凉;(3)深邃沉郁,如杜甫的《登高》,沉郁顿挫,曲回郁结;(4)闲适淡泊,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寂幽趣,远尘避世;(5)凄婉幽伤,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哀伤凄冷,如泣如诉;(6)清新飘逸,如杨万里的《小池》,生动活泼,细致素雅。
一、[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事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
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曲的对照理解,涉及对典故的判断和理解,对诗歌意境、主题和语言艺术的理解鉴赏能力。
[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主标题:怎样鉴赏诗歌的境界副标题:掌握鉴赏境界的方法,正确理解诗歌境界。
重点词:境界,方法,鉴赏难度: 3重要程度: 3内容:第一,要擅长睁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别的思想活动,是人们进行创建活动的必需要素,也是诗歌鉴赏中一定具备的一种能力。
“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绘声绘色、有板有眼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即是想像思想。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刺勒歌》 ) ,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非常、活力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但是不只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非常壮阔的自然美的眼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计、劳动,是何等的欢喜和美好! 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村歌 ! 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建想像的表现。
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忧如被带入奇特漂亮的北方大草原,领会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同,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好的和睦。
第二,抓住意象,并频频推测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 。
意象关于境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者进入诗歌的境界老是从感觉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象的选用与描述,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表露,所以,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频频推测、体会意象,是领会作者思想感情进而顺利进入诗歌境界的重点。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绘了富裕特点而又互有联系的光景,并以归纳而奇妙的艺术构想构成一幅洋溢着阴冷气氛和昏暗色彩的秋郊斜阳图。
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适自适的人家,旅途劳累的老马,衬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想念故土徘徊悲苦的情怀。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分析意境型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分析意境型答题技巧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古诗歌鉴赏分析意境型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回答变体: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归纳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通常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比如孤独冷清、恬淡迷人、雄浑壮丽、萧瑟悲凉等,特别注意必须能够精确地彰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稚鳕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及诗歌创作时曾说道:“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恳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停留,北存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逍遥二幅,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整体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恳请融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后)[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漫谈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主标题:漫谈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副标题:理解意象内涵,把握诗歌意境。
关键词:意象,意境,内涵难度:2重要程度:2内容:一、意象所谓“意象”,就是指诗歌中渗透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
不同的事物在诗人的作品中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含义,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探讨并了解这些被赋予了独特内涵的意象,对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1杨柳一一惜别怀远。
古代诗人抒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
相传长安东有一霸桥,汉人送客至此,便折柳赠别。
因为“柳”与“留”谐音,挽留之不成,则成惜别,故“折柳” 便成了汉代惜别的风俗,具有了“惜别怀远”之意。
于是,在以后的诗歌中也都取此寓意。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出征将士看到杨柳,就想到离别,由于不愿离别,所以连杨柳也怨恨起来,以致在笛声中透露出了这种感情。
又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人春夜难眠,忽闻笛声悠悠,吹奏着“折杨柳曲”,于是便顿生思念故园之情。
又如隋代无名氏的《别诗》更具“怀远” 之情感:“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2、杨花、柳絮、飞蓬、孤雁一一飘零相离。
因为此物具有随风飞舞、漂泊无定的特点,与远离故乡、漂泊他乡的游子极具相似性,于是古代诗人常用来抒发“飘零相离”之愁绪。
如“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再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虽非游子,他是身负朝廷使命出塞的大臣,而此景此情与游子何异?此处以“蓬”、“雁”自比,曲折地表达出内心的抑郁孤寂、飘零相离的感情。
3、明月一一思念愁绪。
古诗中,用月亮烘托“思念”是常用笔法。
人隔两地难以相聚,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故将情侣之爱恋、朋友之离愁、母子之相思、兄弟之别恨等情怀寄与明月,带至远方,以慰藉心灵,自宽自解。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境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意境一、常见题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提问变体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二、答题步骤及思路切入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③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三、诗歌意境用语(一)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深远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空寂、寂静、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二)可供两两组合的词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三)常见意境术语举例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3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鉴赏诗词意象意境
2023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鉴赏诗词意象意境1.诗歌阅读与鉴赏。
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葛立方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淅淅西风澹澹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1) 荷花的别称有莲花、水芝等,再写一个荷花的别称。
(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幅清新、流丽、色彩淡雅的水墨画。
词人通过层层点染,步步铺陈,描绘了夏日雨过天霁时水中莲叶荷花的美景。
B.上片写雨中荷花,下片写雨后天霁,都以静态描摹。
C.作者以“红衣”喻指荷花,以“船”喻指酒器,以红衣般的荷花瓣儿喻“酒船”,写出荷花瓣的鲜艳硕大,和结句的“流霞举”相照应。
D.这首词,通篇都在写景,而情处处融于景中。
(3) 这首词善用叠字,前人周密说“妙手无痕”。
结合全词分析其艺术效果。
2.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 许浑是唐代诗人,他最出名的诗歌是律诗《咸阳城西楼晚眺》,其中“ ,”一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2) 诗中第二句的“急”字貌似寻常,实则别有韵味,请简要分析。
(3) 这首诗一、二句和三、四句分别组成了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诗歌阅读与鉴赏。
四块玉·闲适关汉卿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1) 关汉卿,号。
后人列为之首。
代表作品有《》。
(2) 下列各项中对“闲适”这一主题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山僧野叟客人,用简陋的瓦盆酒具喝酒,体现了闲适的乡村山野生活。
B.“旧酒投,新醅泼”,小令通过旧酒新酿体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
C.率性而行,平等友好的吟诗唱和体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和闲适这一主题。
D.“旧酒投,新醅泼”写重新酿新酒来给空闲的乡村生活增添乐趣。
(3)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精讲-古诗阅读之意象意境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如王维《渭城曲》中的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思乡类意象:或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者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从美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 开朗,意味伸长,从深邃无底而又美妙的自然境界体味人生。
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 耐寒,以此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 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 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 竹 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 标志。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比如“咬定青 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柳
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海浪 人生的起伏 东风 春天、美好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
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 压抑、愁苦、寂寞 海浪的
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汹涌 狂风 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雪 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绦污秽的力量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高中语文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 诗歌鉴赏 诗歌意境
诗歌意境★★★★○○○○○【命题说明】诗歌意境是诗歌必考的题目,有时放到诗歌选择题中考核,有时单独命题,以简答题的方式出现。
1.判断意象的象征意――――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A.套用法。
就是把平时积累的意象的象征意识记住,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供大家考试中若遇到可直接用。
当其中一个意象,自己没有积累到,或即使积累到了,但考试时忘记了。
这时,就可用联想法和谐音法。
B.联想法。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在特点上有某种联系。
如梅因傲冬而开,故常取其不畏邪恶之意;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谦虚,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其有气节意;等等。
C.谐音法。
当用联想法,仍不能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时,这时就可用谐音法。
就像今人把“8”与“发”联系在一起一样,古代的很多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也有这种联系。
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常取其“不愿朋友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莲”因与“恋”谐音,故取其作为爱情的象征。
概括诗歌意象注意全面,注意概括总体的特征,有时题目就是围绕某种特征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注意挖掘意象的传统意义和诗歌中心主旨的联系.分析意象的作用题目,首先分清主次,主要意象是情感抒发的载体,诗歌的核心内容或线索,次要意象注意起烘托、渲染等作用。
2.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本诗写到的事物有:
邮票、母亲、船票、新娘、 坟墓、母亲、海峡、大陆。
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本 诗的意象?
——不是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读诗三步走
1、读题目
2、寻找五感可以感觉到的 事物
3、分析它们的深层含义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诗的意象有哪些?)
(此首曲出现了“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1 0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 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 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 哀愁。这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第二节:铺叙俄罗斯河山风景 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
第三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 快乐详细描写农家生活的场景
《祖国》的作者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俄罗斯原野 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 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运用丰富的意 象: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 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 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打谷场丘堆满丰收 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 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 场面,写出了诗人忧郁和欣喜,叹惋和赞美等复 杂的感情,仿佛对俄罗斯的乡村大地,作了一次 有趣的巡礼。描写出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的画 面、绝妙的民俗图。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 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的真挚感情 。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考点主标题: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题型研究副标题:把握意境考查的基本题型,掌握解题方法。
关键词:意境,题型,方法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高考诗词鉴赏板块中,常常涉及炼字、意象、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问题,感觉敏锐思维灵活的同学会发现,这些问题总是或隐或显地与“意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如果在古诗词鉴赏分析中能够将很多琐碎问题“化归”为“意境”问题,思考问题的线索会清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便捷很多。
那么,“意境”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表现的?最后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这些都是语文高考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重要“考点”。
一、品评诗词,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王国维说有意境“自成高格”。
怎样的作品才可以算是“有意境”的“高格”之作?05年上海卷提供了两首诗,这两首诗同是描写庐山瀑布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试卷接着提供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中的一段话:“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试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苏东坡的话之乎者也地挺长,但真正与试题有关的只有四句诗,赞扬李白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嘲笑徐凝的诗是飞沫也懒得洗涮的“恶诗”。
该考题猛一看是任意发挥的试题,其实是以“情”“景”为参照,品评诗词,分析有关诗歌是否其具有人们所说的“意境”的典型题例。
“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中难度较高、综合性最强的考点。
二、还原景象,概括意境的风格特征01年全国卷即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借助想象还原诗词情境”的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7诗歌鉴赏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主标题: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副标题:把握鉴赏意境的方法,准确理解诗歌意境。
关键词:意境,方法,鉴赏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第一,要善于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
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题型研究副标题:把握意境考查的基本题型,掌握解题方法。
关键词:意境,题型,方法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高考诗词鉴赏板块中,常常涉及炼字、意象、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问题,感觉敏锐思维灵活的同学会发现,这些问题总是或隐或显地与“意境”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如果在古诗词鉴赏分析中能够将很多琐碎问题“化归”为“意境”问题,思考问题的线索会清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便捷很多。
那么,“意境”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表现的?最后表现出了怎样的效果?——这些都是语文高考诗词鉴赏中关于“意境”的重要“考点”。
一、品评诗词,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王国维说有意境“自成高格”。
怎样的作品才可以算是“有意境”的“高格”之作?05年上海卷提供了两首诗,这两首诗同是描写庐山瀑布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试卷接着提供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中的一段话:“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
……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试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苏东坡的话之乎者也地挺长,但真正与试题有关的只有四句诗,赞扬李白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嘲笑徐凝的诗是飞沫也懒得洗涮的“恶诗”。
该考题猛一看是任意发挥的试题,其实是以“情”“景”为参照,品评诗词,分析有关诗歌是否其具有人们所说的“意境”的典型题例。
“分析诗词是否具有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中难度较高、综合性最强的考点。
二、还原景象,概括意境的风格特征01年全国卷即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借助想象还原诗词情境”的能力。
试卷就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提供了四个选项,其中: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A选项中“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是对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的情景的解说; B选项则用描述性的语言将“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还原为细雨蒙蒙、帆船因之而沉重、小鸟因之而笨拙、天地因之而朦胧、远树因之而湿重的情景……考生如果不能以自己的想象作为参照,就无法鉴别试题选项正确还是错误。
在鉴赏诗词意境过程中,“借助想象还原诗词情境”属于最基础的一步。
“概括意境的特征”则是更为重要的考点。
三、分析情景,品味情景交融的内涵“情”与“景”作为“意境”中的两大重要的话题,具体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寻找诗词中的意象99年全国卷诗词鉴赏题的第二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道题表面看是要求学生分析这几首诗的写法,其实是要求学生分析判断这几首诗组合意境的是哪些“景”物。
2、分析“景”的特点06年湖北卷要求阅读《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糗粮,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问: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
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题目问“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这里所谓的“情景”其实是对《汉宫秋》中的两处“景”——一处是“这迥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一处是“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加以分析概括。
前一处概括为“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后一处概括为“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
3、分析意境中此“景”与彼“景”之间的关系如02年北京卷选择题选项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要求辨析“天垂四野、黄河奔远”与鹳雀楼之间的关系;07年上海卷选择题选项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考查的是“棋声”与周围环境间彼此的关系和作用。
这一考点较多地出现在选择题中。
4、对“景”中之“意”——意境中的气氛、意境中的思想、意境中的情感、意境中的哲理、意境中的情趣加以分析。
如0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北京卷认为王之涣的诗更胜一筹,不为别的,只为王诗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所以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5、结合“景”与“情”,分析情景交融的关系如0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又如06年湖北卷古诗词鉴赏题第二问:《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四、着眼“手法”,分析意境的表现技巧有人认为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四个方面。
“情景交融”诗意境的基本特征,也是制造意境的基本手段。
在艺术手法方面就“意境”而设的考点主要有两个:1、生动写景的方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声色兼备、远近搭配……由于“景”是意境中两大主要元素之一,所以对意境的表现技巧的考查相当一部分是就“写景的方法”命题。
对中学生而言写景的方法除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对比的手法、修辞的手法、实写虚写的手法之外,大多指的是写景的角度——是从动的角度还是静的角度?是从声音角度还是色彩角度?是写远景还是近景?是写主体景物还是侧重背景描写?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将很多角度结合起来,写出景的色彩、景的层次、景的韵致。
05年全国卷是这一考点的典型题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该诗中表现水面平静的句子是一二两句。
第一句以“平”实写水面无痕,第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淡磨明镜”来想象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以此渲染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所以题目中的“怎样表现”四个字需要从虚实与修辞的角度思考。
第(2)题更是直接从“静”与“动”角度回答问题。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一次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优美而富于生气的意境。
2、提炼意境的技巧——用“诗眼”状飞动之趣,绘繁彩之境中国诗人善于“活用一字尽得风流”。
在意境表现上也是这样。
不妨看看04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声色兼具的“闹”字,不仅写出了花的多、花的艳,而且写出了花的神态花的生机,整个意境也就声色兼具、神情并茂了。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通过“诗眼”或“炼字”来考查意境的题目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值得再一次提醒的是,高考诗词鉴赏中相当一部分题目设问灵活,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05年重庆卷),“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05年山东卷),“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06年辽宁卷),题干中没有出现“意境”两个字,甚至没有“景”“情”等字样。
但是只要该诗句涉及“景”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将它“化归”为“意境”问题,继而可以从“意境”的角度加以思考和回答。
另外,高考考题中还有很多对意境“存而不论”的情况,题目字面上并没有就“意境”设问,但是“意境”问题作为理解诗词、回答问题的材料和背景,是学生思考和答题的必经之路。
可见,“意境”问题是古诗词鉴赏中重要的、不可回避的、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