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陈韦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陈韦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陈韦王发表时间:2014-04-01T16:42:24.187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陈韦王[导读] 历史课开设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鉴”。

通过带领学生回顾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学习人类传承下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笪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宁海中学陈韦王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课程类型得以拓展,除了必修课之外,还有选修课供学生课余根据兴趣加以拓展学习;改变了以往的区分为中外的通史体例,用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阐释历史;建构起专题体系。

本文从教师角度探究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新”的重点不仅在于课程标准的“新”,而且在于教学理念的“新”上,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变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参与地位。

面对全新的教材、全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如何转变自身角色,与学生良好互动、完成教学任务,是对教师的新的挑战。

历史课开设的意义在于“以史为鉴”。

通过带领学生回顾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学习人类传承下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发展方向。

成为一个有常识的人。

但历史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课知识的琐碎和繁复,因而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低、很难长期专注于课本上的文字描述。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下将历史课打造成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魅力学科,对教师来说,需要做到的有:一、准备充足的素材,凝聚学生注意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将历史课堂打造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保持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材准备得充分与否。

因此,教师要做到的第一点是在准备素材。

素材内容越丰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就越容易集中。

具体而言,素材内容既可以包括人物、事件的史实,也能够是对书上简练的事实加以拓展的历史细节。

在丰富素材内容时,也要对素材的形式多样化。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它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性学习和群体的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学习。

让学生在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中敢于提问、大胆发言,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倍感学习的乐趣,并且促其学习效率的大幅提高。

历史课堂也应该更好的探索更加高效的历史教学,打造出适应新形式的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效;学习兴趣;教师素质;主体作用一、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篇》)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要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我认为,即使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单调重复使用,时间一长学生也会感到乏味。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使其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我们坚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多种成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强化文字与图像、声音的结合,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构建图文并貌的画面,无论是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单调的讲解要有效的多。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摘要: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

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此我做了下面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

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

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氛围,把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更新备课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有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

这种想法固然错误,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在备课时我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


残 害和亵渎 , 而能感 晤历史 的进步 , 尊重 生命 、 进 增强 热 爱生命 的情感 。 二、 从重大历史 事件的发生 与发展 中认识 生命 的意
义与价值 重 大 的历史 事件对 人类 的发 展 和进步产 生 深远 的
影 响 ,在其 发生 和发展 中蕴 涵着 丰 富的生命 教育 的资 源 。人 是历史事件 的中心和 主角 , 人的主观能 动性对历 史事件 的发生 、 展和结束等产 生直接 的影 响。正是无 发 数重 大历史事件 的发生与发展 , 进和推动 了社会 的改 促 造、 变化 和进步 , 生命 的意义也 由此得到 了彰显 和实现 。 如林则 徐不顾个人 安危毅然领 导了虎 门销烟 , 捍卫 了国 家 和 民族 的尊严 ,生命 的意 义在禁 烟 的斗争 中得 到彰 显。 再如新航路开辟 , 航海 家们 历尽艰难险阻 , 找到 了通 往亚 洲 、 非洲 和美 洲 的海上通 道 , 整个 世界 逐步 连为 使 个 整体 , 极大推 动 了人 类历史 的发展 , 真正 的世 界历 史也 由此开始 , 航海 家们 的生命意义得到 了实现 。 此外 , 南京 临时 政府颁 布和推行 的法令 和措施 具有 捍卫 资产 阶级人 权 的意义 , 中国人 的生命 状况有 了改善 , 国 使 中 人 的生命 多了一些生存的意义 。 三、 深刻的历史伤痛及教训 中敬畏生命 的高尚 从 在人类 文明发展 的进 程 中, 有深刻 的历史伤 痛及教
新论视窗 l EJoU cNA I ?U I xE AK( ( A ) '
高 中历史 教学渗透 生命教 育之我见
广西桂林 市阳朔县外语 实验 中学(490 莫凤庭 5 10 )
新课 程理 念下 的历 史课 程改革 将 历史教 育 功能 的 核心 价值 , 定位 于培养 学生树 立正确 的“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 将 历史知识 的传递 与情 感 、 , 态度联 系起 来 , 激发 学生学 习兴趣及增加情 感 的投入 , 在学生学 习能力 的培 养 中实现 情感 目标 , 使学 生形成生命 的积极情感 。作为 高 中历史教 师 , 们应结 合学科 教学 特 点 , 分挖 掘历 我 充 史课程 和历史知识 中丰富 的精神财 富 , 采取有效 的手段 使其变成 生命教育资 源 , 并渗透在 自己所任教 的学科教 学 当中 , 让课 堂 充满关 注生命 的气 息 , 而有 效实 现历 从 史学科育人 的功 能。以下笔者结合 普通高 中各年级 的具 体情况 , 于 目前广西 尚未全面启动 高中历史新课 程改 基 革 的现实 , 分别从 中国古 代史 、 中国近代现代史 、 界近 世 代现代史 和校本课程 开发等层面 , 浅谈 高 中历史 教学 中 渗透生命教育 的一些肤 浅认识 。 从人类 的诞 生与生存 的艰辛中感知生命 的珍贵 人类 的诞 生与 生存过 程是 一个 漫长 而又艰 辛 的历 程, 不仅 要 战胜恶 劣 的 自然 环境 , 要克 服其 自身发 展 还 过程 中带来 的一系列变 化与不测 。在讲 高三《 远古社 会 和传说 时代 》 这一 内容 时 , 教师 可从 远古人 类 在缺衣 少 食、 没有 医疗 、 没有 生命保 障 的艰 难环 境 中生存 、 进化 、 繁衍和延续 着一代又一 代生命 的史实 , 让学 生感知人 类 的进化来 之不 易 , 验生命 的顽 强与 珍贵 , 体 唤起 学生 对 生命 的尊重 与呵护 。在奴隶社 会 , 奴隶制度是 异常残酷 的, 奴隶 主的暴 虐和残酷 同样使 人类 的生存 显得异常 的 艰辛 , 如推行 “ 人牲 ” “ 殉 ”纣 王 的严酷 刑法 以及炮 和 人 , 烙之 刑 , 古罗 马的角斗士 。这些 血淋淋 的历史 事实具有 极 强 的震 撼力 , 如果 历史教 师运 用得 当 , 直接 引发学 将 生 去还原或联想 “ 人牲 ”人殉 ” 炮烙之刑 ”人 兽搏斗 ” “ “ “ 等历史 场景 , 发现的就是奴隶 害 、 尤其 苦难 , 让人们久久难 总会 忘。 历史上 已经发生 了无数次战争 , 尤其是在 2 0世纪的 10年里 , 0 人类经历了两次世 界大战 , 战火波及了绝大多 数 国家和人 民, 造成 的损失无法计算 , 数千万人被夺去生 命。 战争所造成 的伤痛是 巨大的 , 侵略战争所造成的烧杀 抢掠更是让人永 志不忘 的。用活生生 的事实充当公正的 历史教员 , 让学生懂得生命的脆弱与渺小 , 进而更加敬畏 生命。 如讲授 “ 南京大屠杀 ” 这一教学片断时 , 笔者通过创 设情境 , 听觉 、 从 视觉等不 同感官刺激学 生 , 学生 了解 使 日本侵华战争的血腥性和残酷性 ,尤其是南京大屠杀 的 灭绝人性 , 而产 生心灵上 的震撼 , 从 激励学生牢 记 国耻 , 树立反对 战争 、 取和平的信念 , 争 同时 , 生命 的脆弱 体会 和珍贵 , 懂得敬畏生命 。 四、 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中品味生命 的魅 力 社会 的进步与繁荣离不开生命的奋斗和付出。 在历 史 的每一次进 步 中都凝 结着 大量 的人 民群 众和杰 出人 物 的心 血与汗 水 , 他们 为推动社 会 的前进 , 顶着黎 明前 的黑 暗 , 用鲜 血唤醒 民众 的觉 悟 , 用生 命去 改写历 史 的 篇章 , 有 限的生命焕 发 出无 限的光 彩 , 生命充 满无 让 让 穷 的魅力 。在讲《 中国的成立和巩 固政权 的斗 争》 , 新 时 笔者抓住 “ 国大 典” 开 这一激动人心 的历史 片段 , 引导学 生从这一庄重 的时刻去体验新 中国成立 的来之不 易 , 从 “ 翻身解放 , 获得 新生” 来认识生命 的魅力 。 在教学 中, 类 似的素材 还很 多 , 如西 藏的和平 解放 和 民主 改革 , 百 使 万 农奴获 得新生 , 走上社会 主义 康庄 大道 , 是划 时代 这 的重大 事件 ; 文化大 革命” “ 结束 , 中共 十一届 三 中全会 做 出改革 开放 、 开展社会 主义现 代化 建设 的决 定 , 这具 有 划时代的深远影 响 ,使 中国的发展驶入 了快 车道 , 中 国人的生命质量 明显 提高 ; 美国独立战争在华盛 顿领导 下, 经过八年浴血奋 战 , 于赢 得 国家和 民族 的独立 , 终 为 美 国的发展开 出了一条新 的道路 , 美利坚 民族点燃 了新 的生命 之光 。可 以说 , 数生命 为社会繁荣 和历史 前进 无 既付 出了沉重 的代价 , 又焕发 了无 限的光彩 。 五、 从世界 的未来与憧憬 中呼唤生命 的灵性 在 以信息为基础 的新技术革命 推动下 , 国际间的经 济合作更 加密切 , 和平 与发展成 为当代世界发展 的两大 主题 。经 济全球化既为发展 中国家提供 了机遇 , 同时又 使全球 的经济发展更加不 平衡 , 发展 中国家 的经 济安全 和 经济主权正面临空前 的压力和挑战 , 也给一些 国家的 社会稳 定 、 地区和平带来威胁 。人 口的增长过快 和人类 对 资源无 休止 的掠夺 ,破坏 了全球 经济的生态平衡 , 造 成淡水 资源短缺 、 全球气候变 暖 、 土地荒漠化 、 酸雨等 问 题, 它们关 系到人类社会 的生存 和发展 。人类社会 发展 观 念从注重 速度 和数量转 向注意效益 和质量 ,提 出了 “ 可持续发 展战略 ” ,要求既满足 当代人 的各种需求 , 又 要保护 生态环境 , 要求人 与人 、 与 自然 都应和谐相 处 , 人 不对后代 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 害。在讲《 世界经 济的 发展 》 这一课 时 , 笔者 以本 ・ 拉登被 击毙和美 国“ ・ 1 9 1 事

高中历史教学法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法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法之我见中图分类号:g63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26-011.营造和谐融洽氛围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

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

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

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八单元第1课时,教师可补充”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过程特点。

教师还可以先讲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的制定以及归纳新中国初建立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处理能使学生清晰掌握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

3.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

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坐标。

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随笔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随笔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随笔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经常会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随笔,希望能够对我的教学有所启示。

首先,我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我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让他们学会听取不同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其次,我意识到历史教学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

为了使历史知识更有意义,我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入一些当代事件和问题,让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会引入一些国际冲突和战争,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我还发现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如今,学生很容易获取到大量的历史信息,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信息。

因此,我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如何查找、筛选和整理历史材料,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我还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和其他工具进行信息搜索,让他们能够自主获取历史资料。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最后,我还意识到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除了传授历史知识,我还会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如历史名人、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遗产等。

我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

我也会推荐一些历史文化类的书籍和电影给学生,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作。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

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

那么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说明教师课堂高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历史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气氛好,就是高效课堂。

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正确,但仔细一想,它们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抓住高效历史课堂的本质。

从本质来看,高效课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也不仅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投入之间的比值,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

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

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高效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高效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学 生消极接 受 的教学 手段 , 新课 改的 目的是不符 的 。课 堂 与
教 学中 , 生的互 动不 能没有 “ 这 一环节 。老师 通过 问来 师 问” 创设 问题情 境 , 引导学 生思维 ; 生通过 问来反 映疑难 杂症 , 学
得到释 疑解 答 。 但是 , 问什么 , 怎么 问, 如何对 待答 的结 果, 却 需要 老师仔细 揣摩 。 ~旦处 理不好 , 不仅不 能完成 教学任 务 ,
无效 的劳动 。
( 反馈 测试要 注重 及时性 和持续 性 二) 有 时我们 的反馈 测试 做得不 够及 时, 或是做 得及 时但又
要通过 多种方 式刺激 学生 学习 的兴趣和 积极性 , 中历 高 史知识量 大、内容丰 富 多彩 。这就 要求 我们教 师把课 堂设 置
不注重持 续性 , 这样 的做法 都是和 学生 的记忆规 律是 背道而

有时我 们为 了省事 , 直接 用课后 练 习或基础 训练 当我 就 们 的作业 , 这样 效果 并不理 想 。高 中历 史 中有许 多知识 点的 理解 往往是难 点 , “ 代化 ” “ 如 近 、 官僚 资本主义 ” 概念的理 等 解, 而课 后练 习针对 性并 不强 , 不到 很好 的巩固效 果 ; 起 基础 训练有 时又太难 , 不仅起 不到锻炼 的作用 , 还容 易打击学生 的 自信心 。所 以我们老 师一 定要 精选作 业 , 免让学 生做一些 避
课 堂提 问的 目的是激 发学 生思考 的积极 性 , 使学 生养成
善于思考 的 良好 习惯 。 但有 时我们 老师 为 了追求 课堂 的学习 气氛, 整节 课频繁 提 问 , 随意 提 问, 而且提 问过 于简单或 有欠 科学。 这种提 问实 质上 是老师 的强 引灌输 、 定学 生思维 、 锁 让

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初、高中历史学习之我见

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初、高中历史学习之我见

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初、高中历史学习之我见历史是一种力量,它不仅仅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也可以为当今的学生提供深刻的启迪。

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是学习历史的第一步,是他们进入初高中历史学习的门户。

本文就从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出发,阐述我对初、高中历史学习的看法。

首先,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必须正确的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世界,重点介绍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应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看清历史,感受到历史发展的历程,增强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此外,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大事件,以及大人物改变了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在初中,学生们应接受历史学习的正规课程,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开始有深度的历史思考,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应该结合历史典故等,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思考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等。

此外,应让学生学会提出自己的历史观点,通过比较、论证,从史实中汲取正确的历史认知,拓展认识,加强记忆。

高中时期,学生可以活用前面学到的基础知识,深入学习历史,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更细致。

此外,可以开始研究历史文献,学会用历史研究的方法,从历史文献中解读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此外,高中可以开始学习历史史学,深入探究历史发展的变迁,能够从宏观层面上认识历史,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无疑是他们进入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开端,高一新生要真正把握这一机会,既要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也要学会用历史的精神去指导今天的思维,勇敢担当,以此来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历史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之我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本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深知进行及时合理的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能自觉地对课堂教学状态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进而优化教学环节,最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能。

第一:反思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习专业理论,丰富专业知识储备。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储备。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强调的是”应试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是其一大特点。

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以传授历史知识经验为主,缺少学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是建构主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理论来做好我们的教学设计,同时关注和采纳新课程改革中一些新理念、新方法,如余伟民主编的《历史教育展望》、聂幼犁主编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丛书”、白月桥的《历史教学问题探讨》等教育理论著作,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历史教学》杂志开辟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关注新课改”等专栏,《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研究”“教材分析”等栏目,对我们更新教学理念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不断丰富、充实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以更好适应新课改的有效实施。

第二:反思对比新旧教材,分析新课程的亮点特点。

认真比较新旧教材,发现其差别较大,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的认知发展,而新课程则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细碎繁琐、面面俱到的”通史”体系,建构了”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专题史体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
2 0 1 3 第9 期 ( 总 第8 1 期)
教学研 究
应当注重准确性 , 做到史实准确 、 观 点正确 , 褒贬 分 明 , 不可 随随便 便 , 信 口开河 ; 学生 回答 问题时 , 教师要 严肃认真地对 待 ,对正确答案要予 以肯定 , 对错误 的答 案要及时纠正 。 “ 活” 表现在 : 教师要有 亲切的面容 , 和蔼的态度 ;穿插 与教学 内容有关 的史料 、 历史小故事 , 讲 述要耐人寻 味 ;更重要 的是对历 史史实的叙述 教 材 要有层次感 , 做到深入 浅出 , 生动有 1 宏观 把 握 教 趣, 既有惊涛骇浪 的叙述 , 更有涓涓 材 细 流 的 描绘 。 2 . 培 养 能 力与 思想教 育 、 传 授 宏 观 把 握 教 材 就是教师备课 时 , 要 知识 的 关 系 有人说教给学生 知识 等于教给 把每 节 课 都放 在 整 个 历史长河 中去 , 居 他 们“ 加法” , 培养学 生 的思维 能力 乘法 ” 。所 以我们在设 高临下地讲述 。 要做 是教 给他们 “ 到这一点 , 必 须通读 计课 堂教学时 ,注意培养 学生的历 教材 , 掌握历 史阶段 史思维 能力 , 优化课堂提 问 , 如投石 厂 ] 特征。 激澜、 巧设 障碍 、 扩充 延伸 、 诱导 争 一 2 微 观 拓 宽 教 论 、 变换 角度等等 , 启导学生 思维的 杨 材 深刻性 、 培养思维 的独立性 、 拓展思 激发思维 的批判性 、 训 高 中学历史教科 维 的广 阔性 、 义 书曾被一些史界同 练 思 维 的灵 活 性 。 仁形象 地称为 “ 压 缩 3 . 教 学过程 中“ 疑” 与“ 释” 的关 饼 干” 。 因此 , 我们在 系 使用教 材时 , 对一 些 “ 学 而不 思则 罔 ,思而 不学 则 内容 必 须进 行 必 要 殆 。 ” 教 学过 程 中 , 教 师正 确 处 理 的充实 和具体化 , 使 “ 疑” 与“ 释” 的关 系 , 这也是 提高 学 之 生 动 形 象 和 更 易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途 径 。 上 课 时 , 可 多 理解 。当然 , 拓 宽 是 用一 些设 问句 、反 问句 来设 疑 , 让 适 当的 , 像 教材有关 学生 的思维处 于活跃状态 , 变 “ 要 内容 的顺 延 、 史料 的 我学 、 我厌 学 、 我懒 学” 为“ 我 要学 、 补充 、 理 论的深化 等 我想 学 、 我勤学” , 从 而 上 升到 “ 我 等, 这对 提高学生 的 活学 、 我巧 学 、 我 乐学 ” 的境 界 。灵 读史兴趣 、 激发学 生 活 才能 兴趣 , 巧妙 才 能 高效 , 快乐 的情感是很有好处 的。就理论 的深 才 能 极 致 。 三、 优 美 的 课 堂 语 言 化来说 ,因高考越来越把历史思维 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 内容 ,而有些 教 师语 言表达 能力 的强弱 , 直 理论 性 问题 又 使学 生 感到 高 深莫 接关系到教学 的实际效果 。正如 马 测, 无所适从 , 所 以我们在课 堂教学 卡 连 珂 所 说 的 : “ 同样 的教学方 法 , 中就应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 因为语言不 同 ,效果 就可能相差二 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 向学生进 十倍。” 因此 , 教师 必须追求教学语 行渗透 ,使学生有规可循 ,心 中有 言的艺术美。 要让学生喜欢你 的课 , 数, 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 你一进教室 , 学生 就兴 奋 , 就会觉得 3 . 深 化 标 题 间 的 内在 联 系 听你的课是一种艺术 享受 ,这确实 节课一般 涉及几 个问题 , 那 是一种高超 的教学艺 术。而这种高 么教师 在讲课 时不但要 突 出重点 、 超的教学艺术则来 自教师渊博的知 难点 ,还要 注意深化各个标题之 间 识和对专业课 的精深 理解 和熟练把 的内在联系。 我听过很多公开课 。 觉 握 , 来 自教师的禀赋和气质。 得 有些 教师对各 个 问题 平均用 力 , 教学艺术 的美是 内在 美与外在 分不 清主次 ,挖掘不出每个标题 的 美 的统一。 内在美 主要是 教师所讲 内在联 系 ; 有些 教师则解难释疑 , 详 授 的教学内容富有科 学美 ,外在美 略得 当。 主要指教 学表 达的形 式美。 如“ 字字 二、 严 谨 的 课 堂 结 构 珠玑、 抑扬顿 挫的教学语言美 ; 层次 课堂结构严谨 是上好一节课的 清晰 、 简洁明了的板书 、 板 图美 ; 有张 关键所在。 要f 故到这_ , 使学生学活 有弛 、 劳逸 结合的教学节奏美 ; 起 伏 历史, 我认为 必须 处理 好三 个关 系 : 有致 、 疏密 相间的课堂结构美 ; 启 发 1 . 课 堂气氛“ 严” 与“ 活” 的关 系 诱导 、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等。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 的课 堂气 氛 我们应该长期不懈地去努力 、 去探 索 控制能力 。良好 的课 堂气氛应该是 达到上述完美境界的途径 , 不断提 高 既严肃又活跃 。 做 到严 中有活 , 活 中 自身的素质 , 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实现 有严 ; 严而不死 , 活而不乱 。“ 严” 表 质的飞跃。 现在 : 课堂纪律要严 ; 教师传授知识 ( 作者 单位 : 江西省抚州一中)

高中历史课型的设计之我见

高中历史课型的设计之我见
社 .0 0 20.
向学 生提供材料 , 设置若 干个 问题让 学生进行个 性化解读 , 给 并 予恰 如其 分 的引导 。如讲到 《 大唐 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 》 时 笔者 出示 相应 的材料让 学生分 析解 读 , 提高 学生 的史料 分析能
力。 材料 一 :商旅 野次 , “ 无复盗贼 , 囹圄常空 , 马牛布野 , 户不 外 闭。天下 大稔 , 流散者咸归 乡里 , 斗米不过三 四钱 , 终岁断死刑才
N o. 8
! TM I E E I C Ⅱ O I A’ N U
高 中 史课型 的设计之 我见 历
张燕 芬
摘要 : 在新课 程标准下 , 中历史教 学需要根据 不 同的教 学 内容 , 高 设计 出合 适的课 型进行教 学。具体分析 , 主要有 以解读 文本 为中
心的课型 , 以主题活动 中心的课型 , 以学生探 究为 中心的课 型等形式。 关 键 词 : 史 教 学 课 型 设 计 新 课 程 历 中图分类号 : 3 .1 G6 35 文献标识 码 : C 文章编 号 :6 2 8 8 ( 0 9 0 — 1 7 0 17 — 1 12 0 )8 0 5 — 1
笔者 结合高 中历史 教学实践 阐述如何设计 不 同课 型进行历
史教学 。
1 以解读 文本 为中心的课型设 计
中学历史教学文体可分 为历史教科书 和非历史教科 书( 即文 字材料 ) 两种 文本 , 在高 中历史教学 中, 学生解读历史文本是必 让
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对文本解读 的过程 , 就是问题生成和思维形 成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可 以提 高学生 的历史 理解能力 和语言 组织能力 。 第一 种是 学生 自主解读历史 教科书文本 的课型设计 。 由于 历史教材 一般来说通俗 易懂 , 对于那些 难度不大 , 完全 可以通过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可以带领学生以现在的 角色融入历史情境 之 中, 去感 受那段 有血 有 肉的人类的故事。历史情境教学就是 教师 运 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 生通过具体形象 的感知 形成历 史表象 , 起 激 积极的情感 , 具体做法如下 : 图像 史料 创设 历史情 境 : 图像史 料是适 用于历史教学与研 究 的视 觉 图像 , 般是遗 一 迹、 碑刻 、 图画 、 票证 、 宣传 画等实 物和 影片 。 在教学 中, 图像 史料 常用于设 置历史 情境 的 图像史料 , 有影音 、 地图与各种图片。让学 生 以时人的视角 , 融入到历史中去 , 去体 味当时 的物质生活中的衣食住 行和社会 习俗 。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 调动学 生参 与课 堂 并 的 积 极性 和 主 动 性 , 生 在 玩 中 实 现 了 认 知 学 与体验。 利用 虚拟 故 事 创 设 历 史 情 境 : 拟 故 事 虚 是具 体 、 生动的 , 又建立在 当时 的历史背景之 下 , 映 了 当 时 的社 会 现 象 。用 来 创 设 情 境 反 能极 大调 动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发 学 生 感 激 知历史 、 体验历史 , 提高学生 的观察力和对历 的注意力 , 情境的设置不宜过于直接和俗化 ,

高一 历一 课 一 效一 =一 一 一 堂 一 学 一 一 教 有一 我

= 史的理解力。情境必须要生动才能吸引学生 壹
香 苎 但也不能过于隐晦, 应以能对学生起到一定
启发 作 用 为标 准 , 外 , 境 的设 置 要 符 合 历 另 情 史与逻辑 , 不能含有错误的历史信 息。 三 、 史 课 堂 教 学 要 密 切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历 回归生活 是新 课 程改 革 的基 本 理念 之 教师需 要加 强 课程 教 学 与生 活 的联 系。 生动有效 的历史课堂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 联 系 。教 师 要 关 注 社 会 、 注现 实 , 持 敏 关 保 锐和 灵 活 的头 脑 , 导 学 生 运 用 所 学 的基 础 引 知识 去关注社会实 际。教师应该在教学实施 中发 现 历 史 与 现 实 的 结 合 点 , 鲜 活 的 生 活 用 题材让课堂充 满活力 , 学生知 道现在 所学 让 与将 来 发 展 之 间 的 联 系 , 学 生 感 受 到 历 史 让 源于 生 活 。 用 生 活 中 的 故 事 来 解 释 历 史 : 际 教 学 实 中教 师 可 以找 生 活 中 的 故 事 , 起 学 生 的 思 引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也要求进一步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有全新的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本文结合高中历史的现状及特点,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程探究与实践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

历史新课程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而且对历史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即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新课改阶段,高中历史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当今实际,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如今各省市的高中历史教师都在跟随课改的步伐,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从而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没有了解到考试的真正内涵,没有从研究考试入手,一味地认为学习高中历史是为了应对高考的手段,这就没有更好地对高中历史学习进行探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可能在高考中发挥失利;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缺乏继续教育,较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对当今历史的研究,也没有进行知识创新,而导致了自身知识陈旧,在课堂上,教学方法不够创新,进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2、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是不相同的,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浅层次对历史的了解;而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和有潜力的人才,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好历史的同时,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从而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在教育对象方面,与初中生不同的是,高中生通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高中生比初中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善于思考,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反思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反思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反思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思路第二点就明确提出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行为教学机智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反思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自我更新与重建,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双重发展。

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重建,以实现持续的改进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反思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自我更新与重建,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双重发展。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每节课后我们都应该细细品味,静心沉思:这节课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知识点的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的误区有无突破?及时记录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与取舍,认真思考如果自己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并认真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一、反思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高三历史教师年度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教师年度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教师年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历史教学实践之我见一、前言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学科,旨在通过研究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作为高三历史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给学生高质量、有效的历史教育。

本文将分析我在今年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二、优点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今年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深刻理解了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选取了一些重要的章节和关键性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今年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研究等,使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例如,在学习历史人物时,我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历史人物的背景和作品展开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举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一些辅助素材,使他们能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三、不足1.授课内容过于专业化在教学中,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倾向于过度追求教学的专业性,导致学生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缺乏兴趣。

例如,在讲解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时,我可能会过多地强调细节和背景知识,使学生无法掌握事件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设问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设问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设问之我见高中历史课堂要提高效率,问题的设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但在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入、课堂的控制力以及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上当问题被抛出后,学生毫无反应一问三不知,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形。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教学目标没有得到有力的落实。

1.无疑而问无疑而问,无难可疑,这样的”问题对话”注定是无效的。

看似热闹繁华,其实是浪费时间。

所提问题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没有难度,没有一点思维价值。

提问成了一种装饰,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

老师已让学生朗读的情况下再设问,是无效设问。

而且即使没有朗读,这个问题也毫无思维含量,因为答案就明确写在书上,学生无需思考就能获得,起不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2.自问自答这是一种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教师自导自演式的“生成”教学。

课堂上教师的所谓“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教学目标分解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并串之以“试题解答”式的教学步骤来构成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将自认为的问题及其结论硬塞给学生,使学生丧失了探究的浓厚兴趣,处于疲于应答之中,导致思维出现混乱、断裂。

3.请君入瓮教师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预案,不顾学生实际,生硬地按预设的步骤,引导对话流程一丝不差地按预定进行,水到渠成般地借学生之口得出教师“满意”的答案。

教师要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要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去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科学的认识应该是在学生激烈思想交锋后自觉构建起来的,而不是建立在扼杀学生思想火花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引起学生新旧思想的碰撞,激起思想的火花,而不是通过设圈套来“请君入瓮”四、满堂发问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满堂问”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

“满堂问”是教师在教学上的“包办到底”,所有事情教师都给办好了,学生只需配合答问题,此类课程虽以“问题”形式展开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积极讨论、踊跃回答,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实质上学生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之者不 如好之 者,好之 者不如 乐之者 。”如果学 生能够做 到 乐于 去 学 ,那 在学 习的 过程 中 ,他 就有 无 穷 的动 力和 精力 ,他 的每 一根神经 都会投 入近来 ,达到最佳 的学 习状 态。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 “ 乐 ”学 。 学习 历史 的最 终 目的在于 吸取历 史教 训, 更好 地推进 今天 的现代 化建设, 而 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 。所 以教师 应该 向学 生显示 历史学科 社会生 活中 的作 用 。改革 历史考试 方 法, 用写作历史小论文 的形式, 调动 学生运用历史思想, 从而 增加课堂 教学 内容 : 联 系当今世界所发生 的学 生感 兴趣 的话 题, 运 用 历 史 分 析 的方 法 , 指 导 学 生对 世 界 形 势 发 展 加 以认 识: 布置 有趣 味性 的作业 , 化知 识为 能力 。总之 , 校 园要 强 化 历 史 学科 的 气 氛 , 让 他 们 觉 得 学 好 历 史 课 还 是有 用 武 之 地 的,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 兴趣是学 习中最活跃 的因素, 只有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 了浓 厚 的 兴 趣 , 才 能 积 极 主 动 地 去 学 习 。 所 以 历 史 教 师 应 该 在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上 多想 办 法 , 为 学 生 创 设 乐 学 的 氛 围, 把 历史课变得丰 富多彩 、生动 有趣, 使 学生真 正成为学 习的 主人,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 、 架 设 知识 桥 梁 , 调 动 学 生思 维 。 要 使 学 生 真 正 学好 历 史 ,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必 须 借 助 知 识 桥 梁, 调动学生思维, 引 导 学 生 正确 认 识 历 史 。 结 论性 内容较 多, 这 是历 史学科 的一 大特 点 。部 分老 师 认为 历史课没有 什么 内容好讲 , 只 须 向学 生 灌 输 结 论 , 他 们 记住 该记 的内容就行 了 。其 实高 中历 史课 的教 学不仅要 让学生认识教材 上的结论, 而且 要使 之理解、学会运用所学 知识初步分析历 史问题, 老 师 们 要 充 当 学 生 与 知 识 之 间 的媒 介, 帮助 学生架设 通 向教材 的结论 的桥 梁, 使他们 更好地 掌 握 历 史 知识 , 培养历史思维。 4 、平时多积累历 史史料, 提高学生兴趣 。 历 史 是 一 门包 罗 万 象 的 科 学 , 跟 什 么 都 沾 上边 。 教 师在 课堂上如果 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 的东西, 就很容易使课 堂变 得枯燥 乏味, 学 生听 了也会 感到没趣 。在课 堂上, 偶尔 “ 天 马行 空 ”, 向学 生介 绍一 些有助 于他 们 了解历 史 的 “ 课 外 话题 ”, 常能让 学生听得津 津有昧 甚至着迷 , 这 既能增长他 们 的见识, 拓 宽他 们 的视 野, 又能增加 他们对 学习历史 的兴 趣。 5 、注 意 与 现 实 的 结 合 性 。 把历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化 历 史 为 现 实 。 历 史 是 过 去 发 生的事情 , 很 多学生认为离 自己很遥远, 学起来没有兴趣, 但 大 部 分 学 生 对 时 事 政 治 比较 感 兴趣 , 往 往 在 课 堂 上 老 师 一 讲 时政热 点问题就 听得特 别认真 。教师如果 能恰 当地 把历 史 与时事相 结合, 就会激 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引起他们 的共 鸣。 四 、小 结 古人 云 :“ 授之 以鱼 , 不如授之 以渔 。”学 生学习的最 终 目的是 要能够; i l  ̄ N升 学, 以便学到更 高层次 的知识, 成 为 个对社 会有用 的人, 所 以 学 生 最 感 兴 趣 的是 学 习 方 法 , 好 的学 习方 法可 以起到事 半功倍 的效果 。这就需要 我们广 大 老 师 的 共 同努 力 。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摘要:本文依据新课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历史教学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入。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以下探讨:一、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充分挖掘课程标准、教材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因素、广泛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将贴近学生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社会热点问题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连的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

如在学习《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时,将“身边的历史”引入课堂,诸如“银行里不同币种间的汇率转换”、“肯德基、麦当劳在世界各地连锁经营、跨国公司全球运作”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实例。

以及伊拉克战争前后全球的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家用液化气价格上涨的事例。

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领悟到“历史是生活的教师”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历史知识的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把历史学习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通过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联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在将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如设问:关于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让位导致辛亥革命失败了;另一种看法是不能以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分析,还应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具体条件来评判。

其实,让位是正确的,明智的,应予以肯定。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如果上述两种观点你都不同意,那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能否自圆其说?身置这种问题情境中的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问题感和探究冲动。

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通过思考和探究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三、教学中增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自身的发展、历史科学的发展、教育科学的发展等因素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建设又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创造性地增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高中历史式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高中历史式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之我见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生成发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1.1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需要。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认为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1.2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需要。

学生的历史学习策略是他们学习课程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求。

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习惯,还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

1.3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新课程历史教学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探究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则为上述教学过程和方法创造了条件。

2.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运用2.1关注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历史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关注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就是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探究学习。

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这种探究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便于提高学习效果。

笔者以为,关注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应该体现在:(1)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信息;(2)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质疑的习惯,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3)鼓励学生利用同桌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学习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笔者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步骤:(1)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和原因;(2)布置思考探究题目:①甲午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②清政府为什么在该次战争失败?③《马关条约》的签订说明了什么?(3)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

教师要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1.宏观把握教材宏观把握教材就是教师备课时,要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如高一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包括四节内容,这四节前后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总的世界革命运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促成世界现代史首次革命高潮,这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主导,以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的一次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样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又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放入一条线索中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2.微观拓宽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

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

当然,拓宽是适当地,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

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越来越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如我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时,引用了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的有关论述:“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

然后对学生进行阶级斗争观点辅导,即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赵尔巽的观点主要错在否定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3.深化标题间的内在联系一节课一般涉及几个问题,那么教师在讲课时不但要突出重点、难点,还要注意深化各个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听过很多公开课。

觉得有些教师对各个问题平均用力,分不清主次,挖掘不出每个标题的内在联系;有些教师则解难释疑,详略得当。

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节,重点讲清概念——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紧密结合,并让学生按本书内容内在联系连线:(图略)这样就把其内在联系讲透了。

其难点是中国实施“工农武装割据”的原因,这就要按毛泽东的论述,结合中国当时实际国情,逐条分析讲述,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严谨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1.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

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

“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的关系有人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等于教给他们“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给他们“乘法”,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投石激澜、巧设障碍、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如讲述完德意志的统一后,可设问:“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的思维热点,有助于学生联系性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必定要经过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理解的空间。

3.教学过程中“疑”与“释”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从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

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

如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我不是简单地将要点和盘托出,而是提供四则材料,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拨提示。

当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深刻性,不宜过难,也不能过易;不应停留在要求学生用“是”、“不是”来回答上,也不应高不可攀,无从下手,而是难易适度,“跳一跳就能摘得到。

”设疑的目的在于释疑。

释疑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讲授法、学生思考法、师生讨论法等等。

教师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

若是概念性、知识性的问题由教师直接解答,如“什么是五色旗?”、“沙文主义是指什么?”;分析理解型的题则应引导学生回答,如“蒋介石为什么一定要发动内战?”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蒋介石的阶级属性,然后剖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及国际形势,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

”所以教师要把握一个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优美的课堂语言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正如马卡连珂所说的:“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因此,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你一进教室,学生就兴奋,就会觉得听你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确实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

而这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专业课的精深理解和熟练把握,来自教师的禀赋和气质。

如“亚洲的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的时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学生容易记错,我简练地用“革命风暴刮起后,把沉睡的亚洲人吹醒了”,一句话让学生很快记住了且记得牢。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内在美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如“字字珠矶、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美;层次清晰、简洁明了的板书、板图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等。

我们应该长期不懈地去努力、去探索达到上述完美境界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四、画龙点睛的小结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

课堂小结应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复习归纳本节所讲核心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找出便于学生记忆的方法。

如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时,可归纳为五个战场、四次会议、三次转折性战役、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

使学生不仅记忆牢固,而且知道本节的关键所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是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反思的余波。

一节课的结束不能认为是思维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

因此,在小结中,我经常用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新的情境,给课后学习布下疑阵,以诱发学生渴望知识结论的愿望。

如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后,我是这样安排的:①扼要归纳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和危害;②分别请学生把代表英、俄、德、法、日的虎、熊、肠、蛙、太阳等符号,插画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上作为课堂练习;③再挂出《时局图》烘托出当时中国的危急局势,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之情。

提出:”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怎样才能挽救祖国被人宰割的民族危机呢?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在苦苦探索着,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结果怎样?启发学生思考,为讲好后面的新课埋下伏笔,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在严谨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历史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曾呼吁:“我们要凭借有限的四十分钟、有限的历史内容教会学生无限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历史以外的各种东西。

”这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奋斗的目标。

参考资料: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年、1997年合订本2.《课堂教学艺术通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