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一、总则1.1 目的和背景本文档是为了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的流程和程序,从而确保银行能够合理衡量和处理风险,保护银行资产,维护金融稳定。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管理,包括贷款审批、风险评估、贷后管理等环节。

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原则2.1 客观性原则银行应当根据客观证据对贷款的损失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合理、准确。

2.2 风险敞口原则银行应当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确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比例,以确保银行资本的充足和风险的合理分担。

2.3 预防原则银行应当通过加强内控、风险管理和贷后监控等手段,提前发现和控制贷款风险,降低损失准备计提的风险。

三、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流程3.1 贷款申请和审批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贷款申请和审批流程,确保申请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贷款资料,并进行风险评估。

3.2 贷款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客观证据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担保措施、行业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

3.3 贷后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贷后管理制度,及时跟踪和监控贷款的偿还情况,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4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拖欠情况、担保价值等因素,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贷款申请表、风险评估表、贷后管理报告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贷款损失准备指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逾期或违约风险而计提的资金准备,用于弥补贷款损失。

5.2 客观证据指能够证明贷款逾期或违约风险存在的真实、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5.3 风险敞口指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面临的潜在损失或违约风险。

全文结束\。

贷款损失准备金

贷款损失准备金

贷款损失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应对贷款风险而提前设置的一项准备金,用于弥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

在金融业务中,特别是银行业务中,贷款是一项重要的业务,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借贷双方在借贷过程中都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借款人因多种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利息和本金,从而导致银行面临贷款风险。

为了减轻贷款风险对银行的影响,银行需要提前设置一定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保护银行资本。

当贷款发生违约或者无法按时偿还时,银行可以通过动用贷款损失准备金来弥补损失,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

这对于银行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合理的资本水平是银行经营的基础,也是监管机构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减少银行的风险敞口。

风险敞口是指银行面临的可能的风险损失。

通过设置贷款损失准备金,银行可以减少贷款风险对其风险敞口的影响。

当贷款逾期或违约发生时,银行可以及时使用贷款损失准备金,降低损失的规模。

再次,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提高银行的信誉度。

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声誉和信誉度非常重要。

当银行不断积累贷款损失准备金、并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这些准备金弥补损失时,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进而提高了银行的信誉度。

最后,贷款损失准备金还可以帮助银行提高经营效益。

虽然银行需要提前设置一定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但是恰当地设置和使用这些准备金,也可以为银行带来一定的经营效益。

这是因为通过合理地评估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避免因坏账和违约而带来的更大损失。

综上所述,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银行为了应对贷款风险而提前准备的一项资金准备。

它对于保护银行资本、减少风险敞口、提高信誉度和改善经营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银行应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等因素,合理地评估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以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文章结束】。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在金融机构的运营过程中,贷款损失准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概念、制定依据、计提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贷款损失准备的概念。

贷款损失准备是金融机构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而提前计提的资金。

它是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过程中因信用风险而可能发生的损失所做的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其次,贷款损失准备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规定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要求。

在中国,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主要依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等因素,合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有一般准则法和特殊准则法两种。

一般准则法是根据贷款余额的年末余额按比例计提,而特殊准则法是根据贷款分类情况进行计提。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监管部门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计提方法,以保证贷款损失准备的充分性和合理性。

最后,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风险、借款人信用状况、贷款期限和担保情况等。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机构可以适当降低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在经济下行时期,金融机构则需要提高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总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的制定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要求,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风险状况合理制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以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确保贷款损失准备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4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1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审慎监管,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动态性和前瞻性,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贷款损失准备是指商业银行在成本中列支、用以抵御贷款风险的准备金,不包括在利润分配中计提的一般风险准备。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本办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不得低于银行业监管机构设定的监管标准。

第二章监管标准第六条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

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第七条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

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第八条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第九条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行业监管机构资本充足率管理有关规定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资本属性。

第三章管理要求第十一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对管理层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及其重大变更进行审批,并对贷款损失准备管理负最终责任。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办法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赣州市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科学地组织统计上报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依法强化统计管理,规范统计人员职责,提高统计业务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小额贷款公司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小额贷款公司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各项业务统计;收集、整理、积累统计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依法进行统计管理和统计检查,为有关部门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

第三条小额贷款公司统计工作要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统一性、及时性的原则.第四条小额贷款公司统计要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逐步实现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第五条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是以会计科目和各类账户信息为基础的全面统计,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类统计报表。

第六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经省政府金融办正式批复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第二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七条各小额贷款公司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设置统计岗位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统计人员的设置和变更要及时上报人民银行和金融办备案.第八条统计人员的配备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统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必要的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二)统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培训,未经岗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经考核不适宜担任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第九条小额贷款公司统计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金融统计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二)负责起草和实施本单位统计制度、办法,负责本单位金融统计管理工作,对本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三)收集、汇总、编制、管理本单位的统计数据和报表;(四)收集、整理、积累、归档保存本单位统计资料和其他统计资料;(五)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统计数据、报表和统计资料;(六)完成有关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 (七)执行有关部门规定统一的统计指标编码和电子文件接口规则。

贷款损失准备例题

贷款损失准备例题

1、某银行在2020年底对一笔价值100万元的贷款计提了5%的贷款损失准备。

若2021年底该贷款的价值下降至90万元,且银行决定调整损失准备率为8%,则2021年底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总额为多少万元?A. 4.5万元B. 7.2万元C. 8万元D. 12.5万元(答案)B2、一家银行对某企业发放了一笔为期5年的贷款,总额为500万元,年利率为6%。

在第一年末,银行根据风险评估,决定计提2%的贷款损失准备。

则第一年末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为多少万元?A. 3万元B. 5万元C. 10万元D. 15万元(答案)C3、某商业银行在评估其贷款组合时,发现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存在较高违约风险,决定计提10%的贷款损失准备。

若该笔贷款最终只收回了800万元,则银行实际承担的损失是多少万元?A. 100万元B. 200万元C. 300万元D. 400万元(答案)A4、一家银行对其贷款组合进行定期评估,发现某笔贷款的预计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决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若该贷款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预计可回收金额为160万元,则银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为多少万元?A. 20万元B. 40万元C. 60万元D. 80万元(答案)B5、某银行在2022年初对其贷款组合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一笔贷款的违约风险显著增加,决定从原有的5%损失准备率提高至10%。

若该贷款的总额为300万元,则银行需要额外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为多少万元?A. 15万元B. 30万元C. 45万元D. 60万元(答案)A6、一家银行在评估其贷款组合时,发现某笔贷款的违约风险降低,决定减少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若该贷款的原始损失准备金额为50万元,银行决定减少至30万元,则银行可释放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为多少万元?A. 10万元B. 20万元C. 30万元D. 50万元(答案)B7、某银行在2023年底对其贷款组合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一笔贷款的违约风险保持不变,但贷款总额有所增加。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为应对潜在的信贷风险而设立的一种贷款准备金。

它是银行计提的资金,用于弥补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从定义、计提方法、作用及管理等方面,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详细分析。

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定义贷款损失准备是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预留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弥补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

它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保障银行的可持续经营和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贷款损失准备的设立标准和计提方法由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确定。

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分级法和个案法三种:1. 经验法:也称为平均损失率法,根据历史经验和风险评估结果,计算出平均损失率,并将其乘以未偿还贷款的余额,得出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2. 分级法:根据不同贷款类别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并为每个风险等级计提相应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

3. 个案法:根据对每笔贷款的风险评估结果,对个别贷款计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风险明显较大的贷款。

三、贷款损失准备的作用贷款损失准备的作用主要有:1. 防范信贷风险: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应对信贷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对银行资产的冲击。

2. 保障银行可持续经营: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可以提前准备资金,用于弥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从而保障其可持续经营。

3. 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贷款损失准备可以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减少不良贷款对银行的影响,保证其正常运营。

四、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包括风险评估、计提、使用及监督等方面:1. 风险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贷款进行分类和评级,确定合理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

2. 计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按照相应的计提方法,计算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

3. 使用:贷款损失准备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用于弥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并及时核销坏账。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剖析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剖析

缺口增加则证明近期贷款回收出现问题,形成不良资产的概率增加,缺口减少表明贷款发放不利,或新增储蓄量超出准备金的比例.调控要点需要即时汇报和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摘要: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

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

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

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

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

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容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关键词:损失准备;风险;监管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缺口分析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指标主要有损失准备缺口;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三个指标实际存在相关性,损失准备缺口是基础。

损失准备缺口即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贷款应提准备×100%,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越大,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越低。

拨备覆盖率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风险的程度,即为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 /不良贷款余额,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损失准备缺口越大,拨备覆盖率越低。

银监会自成立以来,根据审慎监管路线图,明确了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性的监管理念。

各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和自身抵御风险损失的需要,计提拨备,弥补缺口,主要商业银行1账面损失准备金缺口从2002年的13431亿元减少到2006年的4547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相应从6.9%上升到34.3%。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考试题及答案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考试题及答案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考试题一、单选题:1.并行期内,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超过预期损失准备的,低于150%拨备覆盖率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二级资本的数量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

2.商业银行可以在接到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评价结果后()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银监会提出申辩。

3.商业银行在制定资本规划时,应至少设定内部资本充足率()年目标4.商业银行董事会承担本行资本管理的()5.A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末A银行普通股股本为1200亿元人民币,符合一级资本要求的资本公积为400亿元人民币,盈余公积为300亿元人民币,一般风险准备为200亿元人民币,未分配利润为850亿元人民币,符合核心一级资本要求的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为22亿元人民币,符合其他一级资本要求的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为5亿元人民币,发行优先股20亿元人民币,优先股溢价4亿元人民币,该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总额为()6.国内某商业银行资本净额为2000亿元人民币,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10000亿元人民币,内部评级法未覆盖部分资产的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采用权重法计算)为3000亿元,内部模型法计算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10亿元人民币,采用标准法计算的操作风险资本要求为100亿元,请问,该银行资本充足率为()7.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资产销售与购买协议,信用转换系数为( )8.商业银行非自用不动产的风险权重为()9.在计算商业银行各类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时,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的信用转换系数一般为()10.假设B公司为一般公司,在A银行有贷款余额为500万元人民币,减值准备为10万元人民币,担保方式为质押-A银行银行存单,存单价值300万元人民币,试计算A银行该风险加权资产为()11.商业银行因政策性原因并经国务院特别批准的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为( )12.商业银行被动持有的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在法律规定处分期限内的风险权重为()13.租赁业务的租赁资产余值的风险权重为()14.商业银行对个人除住房抵押贷款外的其他贷款的风险权重为()15.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16.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除了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以外的其他债权风险权重为()17.商业银行对我国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8.商业银行持有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的风险权重为()19.商业银行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下列哪些属于我国公共实体部门()21.商业银行对我国公共部门实体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2.对境外公共部门实体债权,注册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评级为AA-以下,A-(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23.对境外公共部门实体债权,注册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评级为AA-(含)以上的,风险权重为()24.商业银行2010年9月12日前发行的不合格二级资本工具,2013年1月1日之前可计入监管资本,2013年1月1日起按年递减(),2022年1月1日起不得计入监管资本。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一、总则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和管理,保护商业银行资金安全,维护银行业的正常运营,适用于所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相关业务。

二、损失准备的计提原则1、损失准备的计提应当按照风险预警模型和风险管理政策进行,并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等级进行分类计提。

2、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对不同类型贷款的风险进行评估。

3、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等级,商业银行应合理计提相应金额的损失准备。

4、商业银行应细化贷款风险分类的等级划分标准,确保准确判断风险程度,合理计提损失准备。

三、贷款风险分类1、商业银行应根据贷款的还款能力、担保情况、抵押物价值等因素,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

2、风险等级应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等级。

3、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根据贷款合同、担保情况和还款能力等信息,及时调整贷款的风险等级。

四、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1、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等级,商业银行应按照一定比例计提相应金额的损失准备。

2、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应公开透明,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损失准备的计提和审核,确保计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五、损失准备的管理1、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

2、商业银行应定期对损失准备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准确反映风险状况。

3、商业银行应及时汇报贷款损失准备情况,及时应对风险。

六、监督与管理1、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督与管理,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商业银行应配合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

七、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1、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模型2、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等级划分标准法律名词及注释:1、商业银行:指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开展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等各项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等。

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摘要:一、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概述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算与计提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作用与意义四、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五、应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风险管理策略正文:一、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概述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是银行金融机构为了应对不良贷款风险而设立的一种风险管理制度。

简单来说,它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提前提取一部分资金作为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损失。

这种制度有助于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算与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算与计提是银行根据贷款风险的大小和不良贷款的历史经验来进行的。

通常,银行会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

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金=贷款余额×贷款损失准备金比例。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期计提,即银行按照固定的时间周期(如季度、年度)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另一种是实时计提,即银行根据贷款风险的变化实时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比例。

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作用与意义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具有以下作用与意义:1.防范风险: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银行应对不良贷款损失的缓冲器,有助于减轻不良贷款对银行资产的影响。

2.维护金融稳定: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有助于银行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3.提高银行透明度: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要求银行定期披露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和使用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银行透明度。

4.促进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为银行提供了更多的信贷资金来源,降低了信贷业务成本。

四、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近年来,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政策法规,为银行实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比例逐步提高:为应对不断变化的不良贷款风险,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逐步提高了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例。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临界点模型及常见管理误区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临界点模型及常见管理误区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临界点模型及常见管理误区郭斌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损失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又称“拨备”。

由于贷款业务仍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贷款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

因此,贷款损失准备管理是平衡银行安全性与盈利性的重要因素,是增强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制度依据(―)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政策我国会计制度关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规定始于1993年《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后,基本形成按贷款分类及一定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逻辑体系。

2007年银行业全面运用《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减值准备,即按贷款账面价值与可回收现金流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资产减值,但不考虑未来减值的估计。

2017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对金融资产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确认资产减值,是目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适用的最新会计准则规定。

(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规定监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等是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的基本制度。

商业银行以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为基础,对每个类别的贷款计提相应比例以上的准备金,同时通过拨备指标对银行贷款准备金的充足情况进行约束与评价。

拨备指标与不良率指标密切相关,主要有贷款拨备率与拨备覆盖率。

拨备指标越高,说明银行提取的拨备越充分,覆盖不良资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则越强,但过高的拨备水平可能存在隐藏利润的嫌疑,因此拨备指标的最低法定值随宏观经济与金融调控的需要适时调整。

2018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

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摘要】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之一。

通过比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冲突,主要表现在计提理念、计提技术等方面。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监管政策与会计准则的兼容性问题日益紧迫,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也受到考验。

为此,本文提出了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和完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监管政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从监管的角度,银行需要维持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以抵御预期风险;从会计计量的角度,银行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以准确反映贷款资产价值。

因此,贷款损失准备一直备受银行业监管部门与会计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政策主要有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2002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和2005年财政部下发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及《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这些法规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准备的定义、种类、范围、计提方法、呆账核销中的会计处理及税收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准备政策体系。

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2001年正式运行以来,加快了国际准则的建设步伐与全球推广,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等从2005年开始正式采纳和实施多项国际会计准则,其中包括与银行风险准备密切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

我国财政部为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于2006年2月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其中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密切相关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本文称为新会计准则)。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是银行业务中的一项重要规定,主要简述
了金融机构应如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以应对潜在的贷款风险。

下面为大
家详细介绍。

一、计提目的。

银行在业务经营中面临各种风险,其中风险最大的是信用风险。

为了
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保障银行资产安全,银行需要在贷款发放阶段早期
就开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目的是在预测损失时,提高银行对贷款违约风险
及其影响的意识,通过储备一定的资金,为未来的欠款提供充足的资金储备,以免因贷款违约导致银行资产负担过重。

二、计提标准。

银行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及监管规定,根据贷款资金流出的特点和实际
情况,制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标准。

1、新贷款的计提标准。

按贷款合同借款余额的比例计提。

不同的贷款类型,不同的质量状况,其计提比例不同。

2、存量贷款的计提标准。

银行有责任对存量贷款计提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对存量贷款的计提,需根据贷款类型、质量状况、余额变化情况,以及风险评估等因素确定计
提标准。

三、计提时机。

银行应当根据贷款的风险特点和实际情况,在贷款发放后的6个月内对新贷款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存量贷款的计提则应当定期进行.。

贷款损失管理制度

贷款损失管理制度

贷款损失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贷款损失管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对公司的贷款损失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特制定贷款损失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贷款业务的部门和员工。

三、贷款损失分类(一)逾期贷款1. 逾期30-90天:属于一般逾期。

2. 逾期90天以上:属于严重逾期。

(二)呆账贷款1. 经过一定程序催收无法收回的贷款。

(三)关注贷款1. 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逾期的贷款。

四、贷款风险评估(一)按照公司的贷款政策,对每笔贷款进行风险评估。

(二)适当的贷款风险评估标准应当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资产状况、还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三)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五、贷款损失准备(一)对于已经逾期的贷款,应当及时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并提取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二)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逾期时间的长短确定其比例。

(三)定期审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充足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六、贷款损失核销(一)经过合理的催收工作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应当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核销。

(二)核销程序应当经过审慎审批,确保核销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三)核销后应当及时履行相应的报告和备案手续。

七、贷款损失管理责任(一)各贷款业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管理和损失控制机制。

(二)各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贷款损失管理团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损失预测。

(三)公司领导应当对贷款损失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监督,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执行。

八、贷款损失管理信息化(一)建立贷款损失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对损失情况的及时监控和统计。

(二)建立完善的贷款损失数据库,以便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贷款损失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九、贷款损失管理培训(一)定期开展贷款损失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贷款风险识别和损失控制能力。

(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贷款风险评估、催收技巧、损失预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什么是贷款损失准备,有哪些分类?

什么是贷款损失准备,有哪些分类?

If it weren't for a long life and long obsession, who would know that these wasted years but it was a shockingdream!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什么是贷款损失准备,有哪些分类?贷款损失准备是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发生减值,按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尚未个别识别的可能性损失和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所计提的准备。

银行在期末分析各项贷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贷款损失。

一、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为贷款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是按照风险分类的结果,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本息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的市价和担保人的支持力度等因素,分析其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断贷款是否发生减值,合理计提。

二、贷款损失准备的种类商业银行一般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有三种: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

(1)普通准备金普通准备金又称一般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按照贷款余额1%a提取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相当于普通准备金。

由于普通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因此,普通损失准备金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但计入的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a,超过部分不再计入。

普通准备金是用于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的。

再好的风险识别机制和分类制度,由于可用资料和人员素质等限制,都很难做到将贷款的内在损失全部识别出来,因此就要提取一定的准备金,以用于弥补贷款的不确定损失。

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损失准备金是弥补贷款组合损失的一种总准备。

普通损失准备金所针对的贷款内在损失是不确定的,这种内在损失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还有可能部分存在,但目前无法认定。

因此,普通贷款损失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可以一定程度上用于弥补银行的未来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缺口增加则证明近期贷款回收出现问题,形成不良资产的概率增加,缺口减少表明贷款发放不利,或新增储蓄量超出准备金的比例.调控要点需要即时汇报和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摘要: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

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

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

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

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

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容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关键词:损失准备;风险;监管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缺口分析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指标主要有损失准备缺口;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三个指标实际存在相关性,损失准备缺口是基础。

损失准备缺口即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贷款应提准备×100%,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越大,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越低。

拨备覆盖率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风险的程度,即为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 /不良贷款余额,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损失准备缺口越大,拨备覆盖率越低。

银监会自成立以来,根据审慎监管路线图,明确了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性的监管理念。

各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和自身抵御风险损失的需要,计提拨备,弥补缺口,主要商业银行1账面损失准备金缺口从2002年的13431亿元减少到2006年的4547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相应从6.9%上升到34.3%。

贷款资金需求缺口计算公式

贷款资金需求缺口计算公式

贷款资金需求缺口计算公式在个人或企业经营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借贷资金的情况。

而在确定借贷资金的数额时,就需要计算贷款资金需求缺口,以确定实际需要借贷的金额。

贷款资金需求缺口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准确地确定借贷资金的数额,避免过多或过少地借贷资金。

贷款资金需求缺口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贷款资金需求缺口 = 预计投资总额自有资金预计融资额。

其中,预计投资总额是指个人或企业需要投入的总资金,包括购买设备、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等各项支出;自有资金是指个人或企业已经拥有的资金,包括现金、存款、股权等各种资产;预计融资额是指个人或企业预计需要从外部融资渠道融资的金额,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各种融资方式。

通过这个公式,个人或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实际需要借贷的资金数额,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避免过多或过少地借贷资金,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在实际运用中,个人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预计投资总额、自有资金和预计融资额,从而得出准确的贷款资金需求缺口。

需要注意的是,预计投资总额应该包括所有可能的支出,不仅包括直接投入的资金,还应该考虑到可能的附加支出,以确保计算出来的贷款资金需求缺口是充分的。

另外,个人或企业在确定自有资金时,应该考虑到所有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权、固定资产等各种资产,以确保计算出来的贷款资金需求缺口是准确的。

同时,个人或企业在确定预计融资额时,应该考虑到各种融资渠道的可行性和成本,从而确定最合适的融资方式和金额。

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灵活调整这个公式,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

通过合理地运用贷款资金需求缺口计算公式,个人或企业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避免因为借贷资金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总之,贷款资金需求缺口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准确地确定借贷资金的数额,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口增加则证明近期贷款回收出现问题,形成不良资产的概率增加,缺口减少表明贷款发放不利,或新增储蓄量超出准备金的比例.调控要点需要即时汇报和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摘要: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

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

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

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

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

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容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关键词:损失准备;风险;监管一;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缺口分析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指标主要有损失准备缺口;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

三个指标实际存在相关性,损失准备缺口是基础。

损失准备缺口即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贷款应提准备×100%,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越大,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越低。

拨备覆盖率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覆盖风险的程度,即为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应提准备-准备缺口) /不良贷款余额,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损失准备缺口越大,拨备覆盖率越低。

银监会自成立以来,根据审慎监管路线图,明确了提高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性的监管理念。

各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和自身抵御风险损失的需要,计提拨备,弥补缺口,主要商业银行1账面损失准备金缺口从2002年的13431亿元减少到2006年的4547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相应从6.9%上升到34.3%。

2003年到2004年损失准备金余额数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虽然当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大幅下降,但是由于损失准备金余额下降较大,拨备覆盖率下降了5.5个百分点;2004-2006年虽然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下降18.39%;28.99%;4.05%,但由于损失准备金余额逐年增加,拨备覆盖率因此显著上升,说明商业银行覆盖风险损失的能力增强。

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

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实际缺口往往大于账面缺口。

实际缺口考虑商业银行测算预期损失的准确性,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偏离度,修正应提金额,从而得到实际计提金额与应提金额之间的差额。

监管部门定期对贷款分类偏离度进行检查,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偏离度调整分类,增提拨备,起到了减少准备金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的差异的作用。

但是,要促进商业银行真实揭示贷款风险状况,增强评估损失准备充足性的科学性;客观性,需要进一步对影响计提准确性和产生实际缺口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计提的制度依据。

一是监管部门下发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该规定要求商业银行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计提损失准备,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分别计提2%; 25%&;50%和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 0%。

虽然该制度只是原则性指引,但这是商业银行计提损失准备的最低比例要求,计算结果通常作为应提数来考核实际情况。

二是财政部的六个制度。

由于制度对其他制度的内容都有所覆盖;更新,与国际会计准则最为接近,根据年报披露,各行在实际操作中均主要执行这两项制度,即对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的信贷资产,以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方式测算信贷资产可收回金额,实际计提金额应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信贷资产可收回金额)。

如果实际计提金额达不到这一数值,即存在缺口。

审慎的商业银行通常也会将这一数值与固定比例计提的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差别不应太大,可以互相修正。

三是国家税务局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局令[2 002]4号,简称“4号令”)。

该制度规定,“金融企业按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l%计提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即一般准备金可以免除所得税,而专项准备金虽然计入成本,但是不能免税。

2;测算准备金的方法。

根据财政部规定,商业银行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也可以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因此,目前测算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通常采取组合测算与单笔测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组合测算的范围和方法。

通常为五级分类为正常且单笔余额小于一定金额的贷款;贴现;贸易融资等按照余额的一定比例组合测算。

有的行对笔数多;金额小的个人消费贷款也按照五级分类结果进行组合测算。

(2)单笔测算的范围和方法。

五级分类为正常但单笔余额大于一定金额的贷款,欠息;逾期的对公贷款,欠息或逾期一定期限的个人贷款,按照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方法单笔进行减值测算。

3;预期减值损失和现金流折现的方法。

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信贷资产账面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该笔贷款未来现金流量越充足,预期损失将越小。

信贷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由通常信贷经营部门客户经理根据信贷资产自身现金流量的特点逐笔预测,风险管理部门审核,会计部门记账,测算公式如下:其中:P是信贷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Fm是信贷资产第m笔未来现金流量金额,i代表年度折现率,t是第m笔未来现金流量距本季度末天数,n是总笔数。

其中最关键的指标是年度折现率i和未来现金流量Fm的确定。

年度折现率的确定分为两种情况:(1)贷款年度折现率。

通常年度折现率采用贷款合同利率,其中,浮动利率贷款的年度折现率采用最近一次浮动调整后该笔贷款所适用的利率。

如果发生专项费用,其年度折现率是指将该贷款在预期存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发放时的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2)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银行卡透支年度折现率采用垫款或透支发生时的利率。

该利率难以确定的,通常采用当期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利率。

确定信贷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金额,即预计在信贷资产剩余期限内可从借款人回收的贷款金额,一般需要测算出多个方面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从借款人;保证人;其他贷偿人;处置抵押物;处置质押物;其他偿债资产收回的现金流量。

年度折现率和未来现金流量的测算过程直接关系到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准确性,是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核心问题。

其原理如上所述,但是各行在确定Fm和i时考虑的具体因素会有所不同。

三;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因素:实际缺口的产生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对发放;提供信用并承担信用风险的信贷资产计提损失准备,具体包括贷款;贴现(含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贸易融资(包括进口押汇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福费廷);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银行卡透支和法人账户透支等。

但部分商业银行实际计提过程中对仅对贷款;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表内信贷资产计提准备,对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贸易融资(包括进出口押汇);法人账户透支以及表外信贷资产未计提专项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范围未能覆盖所有承担风险的信贷资产,影响损失准备计提的充足性。

监管部门和财政部关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制度规定并不相同。

监管部门要求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情况计提损失准备,财政部要求根据资产减值状况计提。

前者规定了每类资产的计提比例,后者则主要是运用现金流折现的方法测算损失。

比例计提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标准明确,缺点是不够精确。

现金流折现方法可以逐笔测算贷款预期损失状况,对不同贷款损失的预期不同,但对贷款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不易准确,而且缺乏量化的判断标准和刚性的测算方法,对客户经理的经验;业务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主观看法的依赖更强,给故意低估和高估贷款损失留下较大空间,刻意掩盖真实风险较为容易,易产生道德风险。

抵(质)押物评估和处置的科学性也是影响计提准确性的要素。

评估人员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可能会使得抵押物价值高估,而人为提高抵押物的价值从而促进贷款的发放则是产生抵押物价值高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从账面看,损失准备缺口可能不大,然而由于抵押物价值高估,损失准备的实际缺口可能会较大。

;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

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认定过程,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估价过程,其原理是不同风险类别贷款的预期损失程度不同,相应应提取不同比例的损失准备,而该比例也是根据历史数据大致测算而来。

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计提专项准备金奠定前提和基础。

现金流折现方法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也是对贷款预期损失的认定过程,也要考虑五级分类情况,其核心评估要素与贷款五级分类时实质是相同的。

因此两种方法下,贷款五级分类对损失准备计提情况都有一定影响。

五级分类结果如果偏离真实贷款质量,必然影响准备金的充足性。

虽然现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明确规定了五个类别贷款的核心定义,但所提出的分类依据的原则性过强而可操作性较弱,定性因素较多;定量判断少,五级分类一定程度上也要依赖分类人员的主观判断。

商业银行具体分类过程中,还存在贷款分类制度执行不严;通过下达不良贷款计划控制不良贷款规模;贷款分类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信贷系统没有贷款五级分类功能模块;资产质量考核制度存在缺陷;监督问责机制不到位;监管意见不落实等方面问题,进一步造成了五级分类不准确;真实风险暴露不充分。

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虽然账面准备金缺口在缩小;准备金覆盖率在扩大,但损失准备实际计提不准确的问题仍然存在。

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情况。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区分:资本的功能是覆盖非预期损失,而贷款损失准备金则是覆盖预期损失。

但是资本和贷款损失准备之间又存在联系。

为了鼓励银行足额计提准备金,同时考虑到并非所有计提了一般准备金的贷款都会发生减值,巴赛尔旧资本协议和新资本协议的标准法都明确,一般准备金可以有限制地纳入附属资本,上限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25%。

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则规定,银行必须将内部评级法下计算的预期损失总额与所计提的各种合格准备金总额(包括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与国家风险准备金,不包括为股权暴露和证券化暴露计提的专项准备金)进行比较。

当准备金超过预期损失总额时,在0.6%风险加权资产的上限标准内,可将两者的差额计入附属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