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准备工作 ●
野外工作
▲ 工程地质测绘 ◆ 结构面调查 ◆ 风化带调查 ◆ 斜坡和边坡调查 ◆ 节理裂隙统计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准备工作 ●
野外工作
▲ 环境地质调查 ◆ 地质灾害调查 ◆ 污染调查 ◆ 放射性及有毒有害物质调查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准备工作 ●
野外工作
▲ 水文地质测绘 ◆ 河溪调查
河流(溪沟) 河流(溪沟)调查表
矿区: 编号 调查地点 地质构造 水文工程地质 情况 河床坡度 水 位 标 高 (m) 物 理 性 质 实测 河流名称 调查日期 地形地段 图示: 所在图幅名称 天气 气(C°)温
4 主要成果资料
(1)区域水文地质实际材料图 ) (2)区域水文地质图 ) (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实际材料图 ) (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 ) (5)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柱状图 ) (6)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素描图 ) (7)泉水统计一览表 ) (8)井水统计一览表 ) (9)河(溪)统计一览表 ) (10)岩溶统计一览表 ) (11)暗河统计一览表 ) (12)裂隙统计一览表 ) (13)地灾统计一览表 ) (14)矿区水、工、环调绘小结 )矿区水、 以上成果资料并非报告的附图附表。 以上成果资料并非报告的附图附表。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1 收集资料
● 收集气象水文资料 ● 收集地形地貌资料 ● 收集地震资料 ● 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 收集区域工程地质资料 ● 收集区域环境地质资料 ● 收集附近矿山水工环地质资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梯形堰
8~10cm h' 15~20cm H h
104°30′ 104°30′
8~10cm
B
H
----堰高(cm),一般H=10cm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准备工作 ●
野外工作
▲ 水文地质测绘 ◆ 井点和钻孔调查
出水量计算:
Q' Q= t
式中:Q—出水量(L/s); Q‘—提出水量(L); t—停止提水后恢复至提水前水位 所需时间(s)。
预查、普查阶段对水、 1 预查、普查阶段对水、工、环地质的要求
1.1 预查阶段 1.2 普查阶段
2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1 收集资料 2.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水文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 ●环境地质调查
2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2.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2.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坑道编号 地面附近水文地质情况 施工期间 自 至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所在位置
坑口坐标
X:
Y:
Z:
断面尺寸(m) 水文地 质分带 出水情况 垮坍及支护
调查日期 断层带性质
年 岩石裂隙

日 备注
方位、坡度和深 度(m)
岩层层位及 岩石性质
编录人:
日期:
检查人:
日期: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
准备工作 野外工作
▲ 人文环境调查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
准备工作 野外工作
● 室内工作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调查人:
日期;
检查人:
日期:
流量计算公式: 三角堰:Q=0.014h2.5 矩形堰:Q=0.01838(B-0.2h)h1.5 梯形堰:Q=0.0186Bh1.5 式中:Q——过堰流量(L/s); h——过堰水深(cm); B——堰槛宽度(cm)。
三角堰
8~10cm h' 15~20cm H 90° h 8~10cm
水深(m) 河宽(m) 流速(m/秒) 流量(m /秒) 河水用途 备注 调查人: 日期:
3
访 问
最高 最低 色 嗅 味 水温(C°)
透明度
河水灾害
检查人:
日期: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
准备工作 野外工作
▲ 水文地质测绘 ◆ 水库、堰塘、湖泊等地表水体调查
矩形堰
8~10cm h' 15~20cm cm H h 90° B 90° 8~10cm
H ----堰高(cm),一般H=10cm h'----水面堰高(cm) h ----过堰水深(cm),h=H-h' B ----堰口槛宽度(cm),一般B=20cm 注:一般选用厚0.8~1.0cm的白铁皮制作
● 观测和描述岩芯的裂隙 ●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和RQD ●观察和描述岩石风化程度 ●确定钻孔中特殊层位
●编制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柱状图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3.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 划分水文地质区段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记录表
● 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和RQD 岩芯柱长>20cm为长柱状; 岩芯柱长20~10cm为柱状; 岩芯柱长或块径10~5cm为块状; 岩芯块径5~2cm为碎块状; 岩芯块径<2cm为碎屑状)。
某岩组>10cm完整岩芯长度之和(m) 岩石质量指标( RQD) = ×100% 某岩组钻进总进尺(m)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水文、工程地质测量、 水文、工程地质测量、环境地质调查
钱光胜 二○○八年四月 ○○八年四月
水工环地质编录重点提示
1.预、普查阶段的工作要求 . 2.钻探人员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 3.钻孔水文工程地质编录及编图 . 4.坑道水文、工程地质编录及编图 .坑道水文、 5.资料收集重点 . 6.水、工、环地质调绘 . (1)调绘范围的确定 ) (2)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 (3)流量观测及计算要求 ) (4)浮漂法测流要点 ) (5)工程地质调绘内容 ) (6)环境地质调查内容 )
● 观测和描述岩芯的裂隙
该段岩芯裂隙或岩溶总宽度(m) 裂隙率或岩溶率 = × 100% 该段岩芯长度( m)
该段岩芯裂隙条数(条) 裂隙频率= 该段岩芯长度(m)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 观测和描述岩芯的裂隙 ●统计与描述岩芯块度和RQD
● 准备工作 ▲确定调绘比例尺及范围 ▲准备地形图或地形地质图 ▲野外踏勘 ▲人员组织 ▲准备工具用品 ▲准备记录表格和图示图例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准备工作 ●
野外工作
▲ 水文地质测绘 ◆ 泉点调查
水文地质点调查表
一、点号:野外编号 二、点位:平面坐标 行政区辖 三、点性: 1、类型 (1)泉: □上升泉 □下降泉 □老民井 □压水井 □其它 2、地貌特征 □沟头 □沟旁 □古河道上 江边 □漫滩 □斜坡 □其它 3、地质部位、岩性 (1)地质部位:□断层 □裂隙 □地层界线 □地层内部 □构造轴部 □其它 (2)岩 性:a、出露地层代号 b、岩性 4、地下水特征 (1)泉水流出特征:□股状涌出 □线状涌出 □面状涌出 (2)露头其它特征:□泉华堆积 □冒热气 □水草丛生 □其它 (3)井(孔)水位:井口标高 水位标高 (4)井、孔、泉的流量 (5)地下水的色 (6)地下水取样编号 5、地下水动态访问 (1)丰水年与枯水年流量差别 (2)雨季与旱季的流量差别 (3)旱季泉水是否干涸 (4)暴雨后流量是否急剧增加 (5)被访问者姓名 四、剖面示意图 ;性别 ;是否变浑浊 ;年龄 L/S;水位变幅 L/S;水位变幅 m m ;溴 L//S;水温 ;味 ;现场测定 PH 值 水位埋深 与地表水关系 ℃;气温 ;透明度 ℃ □其它 □农灌井 (2)井(孔):□勘探孔 □供水管井 □大沉井 X: 县(市) 区 统一编号: Y: 乡 村 其它记录或井(孔)柱状示 意图: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3.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 划分水文地质区段 ● 划分工程地质软弱带(层) ● 统计裂隙率
测线穿过的裂隙的总宽度(m) 线裂隙率= × 100% 测线长度(m)
测面内裂隙总面积(m 2 ) 面裂隙率= × 100% 2 测面面积(m )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3.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 划分水文地质区段 ● 划分工程地质软弱带(层) ● 统计裂隙率 ● 编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素描图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3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3.4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3.5 坑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3.6 摄像
3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工作方法
3.2 水、工、环地质调绘
● 准备工作 ●
野外工作
▲ 水文地质测绘 ◆老窑、溶洞调查

暗河调查
流量计算: 流量计算:
KAL Q = t
式中:Q——流量(m3/s); K——浮漂系数,一般河道K=0.8~0.9,普通水深为0.3~ 1.0m时K=0.55~0.75,长满草的河道K=0.45~0.65; A——水流横断面面积(m2),边岸用三角形计算,中间 用梯形计算; L——上、下断面的距离(m); t——浮漂经流上、下断面的历时(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