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科学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⑴控制变量法:所研究的问题如果涉及到多个因素,我们在研究其中两个因素间的关系时,一定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如以下探究均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的关系,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

⑵理想化模型:磁感线、光线、杠杆等物理名词,并非指某个具体的实物,而是人们根据大量实物提炼抽象出的一种理想化模型。

建立理想化模型,有助于我们忽略事物的次要因素,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基本特征来研究问题。

⑶类比法:相同事物之间往往存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电压和水压、电流和水流等,可以将抽象化晦涩的事物投影具体内容形象的事物,以协助我们认知。

⑷转换法:我们看不见磁场,可利用小磁针受力转动、细铁屑分布,间接研究磁场。

我们看不见电流,但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推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分子的热运动我们是看不见的,但通过扩散现象,我们可以间接认识分子的运动。

转换法与类比法的区别就是:转换法两事物之间存有内在联系、轻易关系;而类比法的两事物之间通常没内在联系,只是形式上相似。

⑸等效法:引入合力(包括浮力产生的原因)用到了“等效法”。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把几个力等效合成为一个力,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⑹比值定义法:利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可以定义一个代莱物理量,例如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作速度。

利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除了:密度、应力、功率、比热容、热值等。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5.类比法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10、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初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科学方法分析

初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科学方法分析

看题 中强 调 的是 哪
下 面 我们 将 一 些 初 中常 用 的 科 学 方 法进 行 一 下
控制 变 量 法 是 物 理 学 研究 中常 用 的 一 种 方 法
, ,
所 谓 控制 变 量 法
就是 在研 究和 解 决 问 题 的过 程 中 对影 响事 物变 化规 律 的 因 素 或条 件 加 以 人为 控制 使其 中的 一 些 条件 按 照 特定 的 要 求发 生 变 化或 不发 生
,
有利 于

扭转 重 结 沦 轻 过 程 的倾 向 有 助 于 培养学 生 的 科学 素养 使 学 学习 初 中物 理课 本 中 蒸 发 的 快慢 与哪 些 因 素有关 小 与哪 些 因 素有 关 川素有 关
、 ,
二,

滑 动 摩 擦 力的 大
液 体 压 强 与哪 些 因 素 有 关
研究 浮 力 大小 与哪 些 滑 轮组 的 机械 效 率 与哪 甘体 的 电 阻 洲那些
, 、 、 、 、 、 、 , 、 、
如 在 研 究 电阻 的大小 与 哪 些 因 素有 关 时 察 电流 表的示 数
、 、 、
,
我 们 同时 用 到 了 观 察 法
,

转 换法 把 电阻 的大小转 换 成 电 流 的 大小 通过 研 将分 别得 出的 电 阻与 材 可 见 物理
, 、
究 电 流 的大 小来 得 到 电阻 的大小 卜 归纳 法

料 长度 横 截 面 积 温 度有 关 的信息 归 纳 在 一 起 和 控 制变 量法 在 研 究 电 阻 与 长度有 关 时 控 制 了 材料 横 截 面 积 不 变 等 方法 中的科 学方 法题 无法 细致 地 分类 一 过 程 来分 析 解答 分析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一.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的物理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1、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5、比热容概念的引入;6、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变化的关系;7、机械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9、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0、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11、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12、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二.等效替代法:就是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用一个物体代替另一个物体,或用一个量代替其它量而不会改变物理效果。

1、用合力替代各分力;2、用总电阻替代各分电阻;3、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压力;4、测量滑动摩擦力时,测量拉力;5、曹冲称象;6、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三.理想模型法;就是把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理想化处理。

1、杠杆模型;2、原子结构模型;3、磁感线;4、光线5、液柱或液片6、匀速直线运动四.转换法:就是对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

1、用小磁针研究磁场方向;2、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比较磁性的强弱;3、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电阻大小;4、通过电流的效应判断电流的存在;5、比较动能大小的实验;6、比较电阻大小的实验;7、用扩散研究分子运动;8、温度计原理;9、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表明物体受力的作用;10、研究发声体震动的实验;五.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科学推理得出结论。

1、真空不能传声;2、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还有比较法、归纳法、放大法、积累法等。

物理科学方法阐述及其例题解析

物理科学方法阐述及其例题解析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阐述及其例题解析一、初中物理科学方法在初中学习阶段,学过的常用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比较法、实验推理法、比值定义法、归纳法、估测法、图像法、放大法、分类法、观察法、多因式乘积法、逆向思维法、思维导图法等。

1. 控制变量法: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2. 理想模型法:在用物理规律研究问题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

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如: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3.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如: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4. 等效替代法: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如: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5. 类比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如: 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6. 比较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比较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异同。

7. 实验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如: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实验;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等。

8.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1、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声学)2、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热)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力)4.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5.弹性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的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三.转换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就是转换法。

1.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2.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3.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4.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个数的多少来反应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有什么区别呢?转换法: 电流大小----à灯泡亮度;磁场----à小磁针偏转等效替代法: 分力----à合力小石块体积----à排开水的体积;小结:“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科学方法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科学方法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科学方法分析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

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科学方法一、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

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

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三、理想化法: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

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

常用观察方法有: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

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

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

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 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汇总1.示范实验法: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来探究物理规律。

2.比较实验法: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研究其规律性和差异性。

3.组合实验法:将多种实验装置和器材组合在一起进行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多种物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4.接力实验法:将一个实验现象分成多个步骤,由不同的小组或学生依次进行,以实现实验效果的连续性。

5.逐步逼近实验法:通过逐步加大或减小一些变量的值,逼近一些目标值,研究这个变量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6.自由探索实验法: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素材,让学生自由探索并进行实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7.观测实验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研究物理规律和定律。

8.近似实验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简化或近似的方法,使实验过程更易进行和观察。

9.模拟实验法:使用模型或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验,以便观察和研究一些现象和规律。

10.反证法:通过假设与实验结果相反的条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11.计算实验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预测实验结果,并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12.分析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研究物理规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1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研究其差异性和影响因素。

14.推理实验法:通过实验结果的推理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和定律。

15.数量实验法:通过测量实验现象中的各种数量参数,研究其相互关系和物理规律。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15种实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的要求,选取适合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17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解释

17种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解释

一、控制变量法1.定义:在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关系时,将一些因素固定不变,分别只研究该量与一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化。

2.举例:(1)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将电阻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将电压固定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研究压力效果有关因素时,先让受力面积不变,研究与压力大小关系;然后再让压力不变,研究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二、转换法1.定义: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2.举例:(1)动能大小无法直接测出,但我们可以通过木块被撞出去的距离来比较动能大小。

(2)磁场看不见,撒上铁粉,通过铁粉的有序排列“看见”磁场并进行研究。

三、放大法1.定义:通过放大、扩大、变大或增加某些因素,从而使问题看得更加清楚,更容易解决。

2.举例:(1)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插到装满水的瓶口,显示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2)电流表通过指针将偏转幅度放大,从而可以划分刻度值。

四、换元法(替代法)1.定义:通过将问题中的元素进行替换或代换,从而解决问题。

2.举例:(1)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进行研究。

(2)研究透镜时,用冰块去代替玻璃制作简易的透镜。

五、等效法1.定义: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上的效果完全一样,因此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就可以完全替代。

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替代法。

2.举例:(1)为了让手暖和,在没有热水袋的情况下,可以双手互搓,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2)用两个5Ω的电阻串联,去当做一个10Ω电阻用。

六、分类法1.定义:将许多事物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

2.举例:(1)将汽化现象按照发生地点和剧烈程度,分为蒸发、沸腾两类。

(2)将电路根据连接情况,分为串联、并联电路两种。

七、比较法1.定义:找到两种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

2.举例:(1)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比较实像和虚像的异同点。

八、类比法1.定义:由两种事物的一部分相似之处,推测其他部分也可能相似。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等,但这些知识都散布在初中物理课本各处,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下面就此做一个汇总。

1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物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往往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的物理量的方法。

举例:(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2)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5)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 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举例:(1)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2)确定物体的重心,把重力的作用点看作在重心上。

(3)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4)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5)用排液法测物体的体积。

3 建立模型法建立模型法就是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摒弃次要条件,突出主要因素,从而方便对物体本质的研究。

举例:(1)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2)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的“磁感线”;(3)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4 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十、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它 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 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实例: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内能与机械能;
十一、模型法 建立模型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用物理模型, 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 象的假说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
热体的电流

2
Q I Rt
③控制通过发热体的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
电流、通电时间,改变发热 的热量与导体两端电压成
体两端电压
正比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
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 法”。 如:分子的运动(通过观察花粉证明水分子的热运动)
积累法是指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 , 常常将微小的量 , 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 ,我们先测量 100 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 100。
五、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 寻求其共同效果。 如用合力替代 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 总电阻时 ,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 由于我们无 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
例如:1. 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 (阿基米德原理) 2. 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 , (二力平衡原理) 3. 大气压强的测量 (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
银柱的压强)(托里拆利实验) 4. 在研究物体吸热能力 (比热容)时,我们通过温度计示数判断热量的多少。 5. 通过铁钉数量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等, 四、累积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汇总
控制变量法。

如:弦乐器发音音调与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滑动f大小因素,导体电阻大小因素
等效替代法:如:等效电路,等效电阻,合力与分力,排水法测体积,研究平面镜成像中的“虚像”转换法:如: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转换成测变化的温度说明内能的变化;电热与电流,电阻因素时测液柱上升的高度;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测砝码上升高度;电流表,电压表,小磁针偏转反应电流大小,电压高低,磁场方向
理想模型法:如;光线,磁感线,力的图示,研究连通器原理中的液片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科学推理法: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研究实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
类比法:如: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图象法:如:(不好意思,我不好画图象)
观察法:如: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电流表与电压表使用异同,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等。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科学方法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科学方法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科学方法分析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

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科学方法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科学方法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科学方法巴甫洛夫认为: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

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

近几年的中考中,科学方法的考察已逐渐成为热点内容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科学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比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又如: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温度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再如: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

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比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完整word)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完整word)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压强的大小的因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功、电热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磁场对通电导体力的大小的因素等等实验,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例如,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等效,都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三、转换法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系的实验中,用乒乓球的振动放大和转换音叉的振动;利用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等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利用磁场的吸铁性来研究磁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四、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

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科学方法分析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

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二、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

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

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中学物理课本中,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

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例题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A.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解析:选B.三、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

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

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四、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

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五、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

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

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

我们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

例题某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其中不准确的是(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B.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C.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地,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D.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

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解析:选C。

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

六、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

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

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

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

中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应用了这个方法,比如有:液柱、(比如在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简化后的模型依然保留原来的特点和知识);光线、(在我们学习光线的时候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液片、(在我们研究连通器的特点,求大气压时我们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个液面,研究该液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也是将问题简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光沿直线传播(在我们学习中我们知道真正的空气是各处都不均匀的,比如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在比如因为空气各处不均匀形成了风,而在光是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我们将问题简化,只取一个简单的模型,一条光线在均匀的介质中传播)。

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磁感线(磁感线是不存在的一条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条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

)例题在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的是()A.建立速度概念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C.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D.分析物体的质量解析:B、C.七、科学推理法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八、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九、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

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

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

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

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

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也是利用这种方法。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

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

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十、比较法(对比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