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均匀设计表

合集下载

均匀设计

均匀设计



1,3列பைடு நூலகம்
试验点划分越细,均匀性越好
1,4列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表适用于因素水平数较多的试验,但在具体的试 验中,往往很难保证不同因素的水平数相等,这样直接利 用等水平的均匀表来安排试验就有一定的困难。下面采用 拟水平法将等水平均匀表转化成混合水平均匀表。

采用拟水平法将等水平均匀表转化成混合水平均匀表
例: A,B,C三因素;A,B:3水平;C:2水平
均匀设计:可将U6*(64)改造成U6(32×21)

根据使用表,将A和B放在前两列,C放在第三列 ,并将前两列的水平进行合并:{1,2}→1, {3 ,4}→2, {5,6}→3。同时,将第三列的水平合 并为二水平:{1,2,3}→1,{4,5,6}→2,于 是就得到了下面的设计表。这是一个混合水平的 设计表 。
均匀设计
内容

均匀设计的定义及特点 等水平均匀设计表 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对比
均匀设计 :

一种试验设计方法,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 散布的试验设计方法。 它可以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安排多因素、多水平的析 因试验,是在均匀性的度量下最好的析因试验。 通过均匀表来安排试验 应用:试验因素变化范围较大,需要取较多水平时

均匀设计的基本步骤
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实验指标。 2、选因素。 3、确定因素的水平。 4、选择均匀设计表。 5、进行表头设计。 6、明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 7、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的对比:
正交设计具有正交性。既可以估计出主效应,也
可估计出交互效应。均匀设计不可能估计出主效应和 交互效应,但是可以估计出回归模型中因素的主效应 和交互效应。 正交设计用于水平数不高的试验,因为它的试验数至 为水平数的平方。均匀设计的试验次数随水平数增加 连续增加。 正交设计的数据分析较简单,均匀设计的数据分析复 杂。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1.1试验设计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产、低消耗,特别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工艺条件或配方。

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

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随后,F.Yates,R.C.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

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

田口玄一的方法对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

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是王元和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

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不少好的成果。

试验设计在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1)提高产量;2)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3)大大缩短新产品试验周期;4)降低成本;5)延长产品寿命。

8. 均匀试验设计表解析

8. 均匀试验设计表解析

2
2 4 6 8 10 1 3 5 7 9 11
4
4 8 1 5 9 2 6 10 3 7 11
5
5 10 4 9 3 8 2 7 1 6 11
6
6 1 7 2 8 3 9 4 10 5 11
7
7 3 10 6 2 9 5 1 8 4 11
8
8 5 2 10 7 4 1 9 6 3 11
9 10
9 7 5 3 1 10 8 6 4 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1
8
8 5 2 10 7 4 1 9 6 3
9 10
9 7 5 3 1 10 8 6 4 2 10 9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列号 试验号
U11(1110)均匀设计表
3
3 6 9 1 4 7 10 2 5 8 1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U9(96)均匀设计表
1
1 2 3 4 5 6 7 8 9
列号
试验号
2
2 4 6 8 1 3 5 7 9
3
4 8 3 7 2 6 1 5 9
4
5 1 6 2 7 3 8 4 9
5
7 5 3 1 8 6 4 2 9
6
8 7 6 5 4 3 2 1 9
1 2 3 4 5 6 7 8 9

列号 试验号

140.0 140.5
136.5 137.0 137.5 138.0 138.5 139.0 139.5
220

230
240
250

选择U9(96)均匀设计表 同时根据U9(96)设计使用表可将两因 素分别安排在第一列、第三列。试验方 案及结果见下表:

常用均匀设计表

常用均匀设计表

常用(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均匀设计表表1)5(35U试验号 1 2 3 1 1 2 4 2 2 4 3 3 3 1 2 4 4 3 1 55 5 5表2)5(35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 D2 1 2 0、3100 31230、4570表3 )6(4*6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6 541表4)6(4*6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 号D 2 1 3 0、1875 3 1 2 3 0、2656 412340、2990表5 )7(47U试验号12341 123 6 2 24 65 3 3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77777表6 )7(47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D 2 1 3 0、2398 3 1 2 3 0、3721 412340、4760表7 )7(4*7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5 7 2 2 6 2 6 3 3 1 7 5 4 4 4 4 4 5 5 7 1 3 6 6 2 6 2 77531表8 )7(4*7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 D2 13 0、1582 32340、2132表9 )8(5*8U 试验号 1 2 3 4 5 1124782 2 4 8 5 73 3 6 3 3 64 4 8 7 15 5 5 1 2 8 46 6 3 6 6 37 7 5 1 4 2 887521表10 )8(5*8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D 2 1 3 0、1445 3 1 3 4 0、2000 412350、2709表11 )9(59U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 8 7 5 2 1 999999表12 )9(59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D 2 1 3 0、1944 3 1 3 4 0、3102 412350、4066表13 )9(4*9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7 9 2 2 6 4 8 3 3 9 1 7 4 4 2 8 6 5 5 5 5 5 6 6 8 2 4 7 7 1 9 3 8 8 4 6 2 99731表14 )9(4*9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 D2 1 2 0、1574 32340、1980表15 )10(8*10U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1 1 2 3 4 5 7 9 10 2 2 4 6 8 10 3 7 9 3 3 6 9 1 4 10 5 8 4 4 8 1 5 9 6 3 7 5 5 10 4 9 3 2 1 6 6 6 1 7 2 8 9 10 5 7 7 3 10 6 2 5 8 4 8 8 5 2 10 7 1 6 3 9 9 7 5 3 1 8 4 2 10109876421表16 )10(8*10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D 2 1 6 0、1125 3 1 5 6 0、1681 4 1 3 4 5 0、2236 5 1 3 4 5 7 0、2414 6123 5680、2994表17 )11(611U试验号 1 2 3 4 5 8 1 1 2 3 5 7 10 2 2 4 6 10 3 9 3 3 6 9 4 10 8 4 4 8 1 9 6 7 5 5 10 4 3 2 6 6 6 1 7 8 9 5 7 7 3 10 2 5 4 8 8 5 2 7 1 3 9 9 7 5 1 8 2 10 10 9 8 6 4 1 11111111111111表18 )11(611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D 2 1 5 0、1632 3 1 4 5 0、2649 4 1 3 4 5 0、3528 5 1 2 3 4 5 0、4286 6123 4560、4942表19 )11(4*11U 试验号 1 2 3 41 1 5 7 112 2 10 2 103 3 3 9 94 4 8 4 85 5 1 11 76 6 6 6 67 7 11 1 58 8 4 8 49 9 9 3 3 10 10 2 10 2 1111751表20 )11(4*11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 D 2 1 2 0、1136 32340、2307表21 )12(10*12U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2 3 4 5 6 8 9 10 12 2 2 4 6 8 10 12 3 5 7 11 3 3 6 9 12 2 5 11 1 4 10 4 4 8 12 3 7 11 6 10 1 9 5 5 1 6 6 12 5 11 4 10 9 2 8 7 7 7 1 8 2 9 3 4 11 5 6 8 8 3 11 6 1 9 12 7 2 5 9 9 5 1 10 6 2 7 3 12 4 1 2 9 3 11 11 9 7 5 3 1 10 8 6 2 121211109875431表22 )12(10*12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 D 2 1 5 0、1163 3 1 6 9 0、1838 4 1 6 7 9 0、2233 5 1 3 4 8 10 0、2272 6 1 2 6 7 8 9 0、2670 7126789100、2768表23 )13(813U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1 1 2 5 6 8 9 10 12 2 2 4 10 12 3 5 7 11 3 3 6 2 5 11 1 4 10 4 4 8 7 11 6 10 1 9 5 5 10 12 4 1 6 11 8 6 6 12 4 10 9 2 8 7 7 7 1 9 3 4 11 5 6 8 8 3 1 9 12 7 2 5 9 9 5 6 2 7 3 12 4 1 3 11 11 9 3 1 10 8 6 2 12 12 11 8 7 5 4 3 13131313表24 )13(813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 D 2 1 3 0、1405 3 1 4 7 0、2308 414570、31075 1 4 567 0、38146 1 2 4 5 67 0、44397 1 2 4 5 6 7 8 0、4992 Uniform Design tables 网站地址Uniform Design tables:均匀设计表factor:因素level:水平run:试验次数。

第7章_均匀设计

第7章_均匀设计

Page 23
第7章 均匀设计
Uniform Design 用Excel“规划求解”工具寻求例7-2的最优方案
目标单元格输入回归方程: “=275.85-9.16*C3-21.90*C4 -21.14*C5+1.40*C6+ 1.16*C3*C4+0.73*C5^2”
Page 24
例如:某试验有A,B,C三个因素;A,B为3水平;C为2水平。 若用正交设计:可用L18(21×37)或拟水平选L9(34)。 用均匀设计:可将U6*(64)改造成U6(32×21)。 改造方法:将A和B放在前两列,C放在第3列。然后将前两列 的水平合并为3水平,第3列的水平合并为2水平。即 前两列:{1,2}合并为1,{3,4}合并为2,{5,6}合并为3。 第3列:{1,2,3}合并为1,{4,5,6}合并为2。 于是可得一个混合水平的设计表:U6(32×21)。
0.986 0.973 0.964 2.047 9
由于x3,x4不显著,去掉x3,x4再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 程为: y=20.393+1.72x1-10.33x2 x1对应的P-value<0.01,非常显著; x2对应的0.01<P-value<0.05,显著。 (3)优方案确定 据第一个回归方程,系数为正取上限 ,系数为负取下 限 ,故优方案为: A9B5C9D8
Page 5
第7章 均匀设计
Uniform Design
U 6 (32 21 )
试验号 1 2 3 4 5 6
列号 1
(1)1 (2)1 (3)2 (4)2 (5)3 (6)3
2
(2)1 (4)2 (6)3 (1)1 (3)2 (5)3
3
(3)1 (6)2 (2)1 (5)2 (1)1 (3)2

第六章 均匀设计

第六章  均匀设计

学会直接套用书上附录7中的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
6.1均匀设计表
6
试验号
1 2 3 4 5 6
1(A)
(1)1 (2)1 (3)2 (4)2 (5)3 (6)3
2(B)
(2)1 (4)2 (6)3 (1)1 (3)2 (5)3
3(C)
(3)1 (6)2 (2)1 (5)2 (1)1 (4)2
由等水平均匀表U6*(64)的1、2、3 列生成混合水平均匀表U6(32×21)
9
6.3均匀设计的应用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均匀设计的应用
具体例子见书P118~121例7-1、7-2,主要要求掌握 应用的基本步骤及直观分析法,掌握回归分析法在均匀 设计中的应用。
10
6.3均匀设计的应用
P118~119例7-1结果分析
y 18.585 1.644x1 11.667x2 0.101x3 3.333x4
列号 1 1 2 3 4 5 6 7 2 3 6 1 4 7 2 5 3 5 2 7 4 1 6 3 4 7 6 5 4 3 2 1
表6-2 U 7 (7 4 ) 的使用表
因素数 2 3 4 1 1 1 列号 3 2 2 D 0.2398 3 0.3721 3 4 0.4760
* 表6-4 U 7 (7 4 ) 的使用表
1
第六章 均匀设计
均匀设计是中国数学家方开泰和王元提出来的,它是采 用一套精心设计的均匀表来安排试验,这种表与正交表相 比,只考虑试验点的“均匀散布”,而不考虑“整齐可 比”,因而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次数,特别适用于试验因素 及其水平较多的情况。
6.1均匀设计表
6.1.1等水平均匀设计表(附录P215~220)

均匀设计

均匀设计

Regression Residual Total
a. Predic tors: (Con stant), X 3 方 , X1X2, X4, X1, X2, X3 b. Dependent Variable: Y
Coefficientsa Standardi zed Coefficien ts Beta -2.146 -2.715 -4.106 .329 4.695 3.658
在淀粉接枝丙烯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试验中,为了提高树脂吸盐水的能力,考察 了丙烯酸用量X1,引发剂用量X2,丙烯酸中和度X3和甲醛用量X4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 9个水平,如下表所示:
根据因素和水平,我们选取均匀设计表U9﹡(94)或U9﹡(95)。但由于它们的使 用表可以发现,均匀表U9﹡(94)最多只能安排3个因素,所以选用U9﹡(95)来安排 该实验。根据U9﹡(95)的使用表,将x1,x2,x3,x4,x5分别放在U9﹡(95)表的1, 2,3,4,5列,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即丙烯酸用量>引发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甲醛用量。
例7-2 利用废弃塑料制备清漆的研究中,以提高警惕清漆漆膜的附着 力作为试验目的。结合专业知识,选定了以下四个因素,并确定了每 个因素的考察范围。 因素及水平见下表U10﹡(108):
Coefficientsa Standardi zed Coefficien ts Beta .368 .798 -.315 .333
t 5.896 -7.115 -6.483 -8.120 7.344 8.430 7.456
Sig. .010 .006 .007 .004 .005 .004 .005
a. Dependent Variable: Y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1.1试验设计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产、低消耗,特别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工艺条件或配方。

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

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随后,F.Yates,R.C.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

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

田口玄一的方法对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

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是王元和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

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不少好的成果。

试验设计在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1)提高产量;2)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3)大大缩短新产品试验周期;4)降低成本;5)延长产品寿命。

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

混合水平的均匀设计表

• 2.水平数相同时偏差的比较
• 两种设计水平数相同,但试验数不同的比较。其中当均匀设计的试验数为6时,相应正 交设计的试验数为62,例如 的偏差0.1875,而L36(62)的偏差为0.1597,两者差别 并不很大。所以用均匀设计安排的试验其效果虽然比不上正交设计,但其效果并不太差 ,而试验次数少了6倍。
“方开泰,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科学出版社(1994).”
正交试验可以进行部分试验而得到基本上反映全面情况的试验结果,但是,当试验中因 素数或水平数比较大时,正交试验的次数很多。如5因素5水平,用正交表需要安排52=25次试 验。这时,可以选用均匀设计法,仅用5次试验就可能得到能满足需要的结果。
▪1978年,七机部由于导弹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个五因素的试验,希望每个因素的水平数要多 于10,而试验总数又不超过50,显然优选法和正交设计都不能用,方开泰与王元经过几个月的 共同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试验设计,即所谓“均匀设计”,将这一方法用于导弹设计,取得了成 效。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如U6(64)表示要做次6试验,每个因素有6个水平,该表有4列。
U6(64)
列号
1
2
3
4
试验号
1
1
2
3
6
2
2
4
6
5
y在 第 k次 试 验 的 结 果 。
L ij
n k 1
xik
_
x
i
xik
_
x

8. 均匀试验设计表

8. 均匀试验设计表

二、均匀设计试验结果的分析
1、直观分析 2、回归分析
实例:某酒厂在生产啤酒过程中,选择 底水(X1)和吸氨时间(X2)进行一比 较试验,两因素均选9个水平,试验考核 的指标为吸氨量(Y)。
试验因素水平为:
因素
水平
底水(X1) 136.5 (g)
吸氨时间(X2) 170
(min)
137.0
说明:王元、方开泰的研究表明,由于均匀 设计表列间的相关性,用Un(mk)最多可 以安排(k/2)+1个因素。这里(k/2)取 整,如(5.8)则取5。
U5(54)最多可安排3个因素,最大4个因素。 U6(66)最多可安排4个因素,最大6个因素。 U7(76)最多可安排4个因素,最大6个因素。 U8(86)最多可安排4个因素,最大6个因素。 U9(96)最多可安排4个因素,最大6个因素。 U10(1010)最多可安排6个因素,最大10个因素。
180
137.5
190
138.0
200
138.5
210
139.0
220
139.5
230
140.0
240
140.5
250
选择U9(96)均匀设计表 同时根据U9(96)设计使用表可将两因
素分别安排在第一列、第三列。试验方 案及结果见下表:
因素 列号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X1(底水)
3
3 6 9 1 4 7 10 2 5 8
4
4 8 1 5 9 2 6 10 3 7
5
5 10 4 9 3 8 2 7 1 6
6
6 1 7 2 8 3 9 4 10 5
7
7 3 10 6 2 9 5 1 8 4

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表

、第七章均匀设计表均匀设计表U n(q p)说明:n均匀设计表的试验方案数q列的水平数p均匀设计表的因子数均匀设计表根据水平数q和试验方案数n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为水平数等于试验方案数的U n(n p)型均匀设计表,另一类为水平数小于试验方案数的U n(q p)型均匀设计表。

本附录的均匀设计表均来源于方开泰教授的均匀设计网站:在这里向方开泰教授对于均匀设计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本附录从中摘录了部分常用的基于中心化偏差的均匀设计表供供大家使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U n(n p)型表:仅列出因子数不超过7,试验方案数不超过30的部分设计方案。

U n(q p)型表:仅列出水平数不超过6,试验方案数不超过30的部分设计方案。

均匀设计表在使用时,按照相应的因子数p、水平数q和试验方案数n选定之后,加上相应均匀设计表U n(q p)的第一列即可。

(一)U n(n p)型均匀设计表U5(5p)~U6(6p)·{U8(8p)U9(9p)U10(10p)U12(12p)U15(15p)U16(16p)*U18(18p)U20(20p)U24(24p)U25(25p)U27(27p)—U30(30p)(二)U n(q p)型均匀设计表·U9(3p)U12(3p)》U15(3p)U18(3p)"U21(3p)U24(3p)¥U8(4p)!U12(4p)U16(4p)U20(4p)U24(4p)U10(5p)U15(5p)U20(5p)U25(5p)U12(6p)U18(6p)U24(6p)U30(6p)。

常用均匀设计表

常用均匀设计表

.常用(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均匀设计表表1)5(35U试验号 1 2 3 1 1 2 4 2 2 4 3 3 3 1 2 4 4 3 1 5555表2)5(35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 D2 1 2 0.3100 312 30.4570表3 )6(4*6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65 41表4)6(4*6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 号 D2 13 0.1875 31230.26564 1 23 4 0.2990表5 )7(47U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777 77表6 )7(47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D 2 1 3 0.2398 3 1 2 3 0.3721 412340.4760表7 )7(4*7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5 7 2 2 6 2 6 3 3 1 7 5 4 4 4 4 4 5 5 7 1 3 6 6 2 6 2 775 31.表8 )7(4*7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 D2 13 0.1582 323 40.2132表9 )8(5*8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87521表10 )8(5*8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D 2 1 3 0.1445 3 1 3 4 0.2000 4123 50.2709表11 )9(59U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487155 5 1 2 8 46 6 3 6 6 37 7 5 1 4 28 8 7 5 2 1 999999表12 )9(59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D 2 1 3 0.1944 3 1 3 4 0.3102 412350.4066表13 )9(4*9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7 9 2 2 6 4 8 3 3 9 1 7 4 4 2 8 6 5 5 5 5 5 6 6 8 2 4 7 7 1 9 3 8 8 4 6 2 997 31表14 )9(4*9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 D 2 1 2 0.1574 32340.1980.表15 )10(8*10U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1 1 2 3 4 5 7 9 10 2 2 4 6 8 10 3 7 9 3 3 6 9 1 4 10 5 8 4 4 8 1 5 9 6 3 7 5 5 10 4 9 3 2 1 6 6 6 1 7 2 8 9 10 5 7 7 3 10 6 2 5 8 4 8 8 5 2 10 7 1 6 3 9 9 7 5 3 1 8 4 2 10109876421表16 )10(8*10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D 2 1 60.1125 3 1 5 6 0.1681 4 1 3 4 5 0.2236 5 1 3 4 5 7 0.2414 61235 680.2994表17 )11(611U试验号 1 2 3 4 5 8 1 1 2 3 5 7 10 2 2 4 6 10 3 9 3 3 6 9 4 10 8 44819675 5 10 4 3 26 6 6 1789 5 7 7 3 10 2 5 4 8 8 5 2 7 1 3 9 9 7 5 1 8 2 10 10 9 8 6 4 1 11111111 111111表18 )11(611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D 2 1 5 0.1632 3 1 4 5 0.2649 4 1 3 4 5 0.3528 5 1 2 3 4 5 0.4286 61234560.4942表19 )11(4*11U 试验号 1 2 3 4 1 1 5 7 11 2 2 10 2 10 3 3 3 9 9 4 4 8 4 8 5 5 1 11 7 6 6 6 6 6 7 7 11 1 5 8 8 4 8 4 9 9 9 3 3 10 10 2 10 2 1111751.表20 )11(4*11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 D2 1 2 0.1136 323 40.2307表21 )12(10*12U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2 3 4 5 6 8 9 10 12 2 2 4 6 8 10 12 3 5 7 11 3 3 6 9 12 2 5 11 1 4 10 4 4 8 12 3 7 11 6 10 1 9 5 5 10 2 7 12 4 1 6 11 8 6 6 12 5 11 4 10 9 2 8 7 7 7 1 8 2 9 3 4 11 5 6 8 8 3 11 6 1 9 12 7 2 5 9 9 5 1 10 6 2 7 3 12 4 10 10 7 4 1 11 8 2 12 9 3 11 11 9 7 5 3 1 10 8 6 2 121211109875431表22 )12(10*12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列号 D 2 1 5 0.1163 3 1 6 9 0.1838 4 1 6 7 9 0.2233 5 1 3 4 8 10 0.2272 61267890.26707 1 2 6 7 8 9 10 0.2768表23 )13(813U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1 1 2 5 6 8 9 10 12 2 2 4 10 12 3 5 7 11 3 3 6 2 5 11 1 4 10 4 4 8 7 11 6 10 1 9 5 5 10 12 4 1 6 11 8 6 6 12 4 10 9 2 8 7 7 7 1 9 3 4 11 5 6 8 8 3 1 9 12 7 2 5 9 9 5 6 2 7 3 12 4 10 10 7 11 8 2 12 9 3 11 11 9 3 1 10 8 6 2 12 12 11 8 7 5 4 3 1 1313131313 13131313表24 )13(813U 的使用表因素个数列号 D 2 1 3 0.1405 3 1 4 7 0.2308 4 1 4 5 7 0.3107 5 1 4 5 6 7 0.3814 6 1 2 4 5 6 7 0.4439 71245 6780.4992Uniform Design tables 网站地址..hk/UniformDesign/Uniform Design tables:均匀设计表factor:因素level:水平run:试验次数。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第一章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1.1试验设计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做试验,以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在工农业生产中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质、优产、低消耗,特别是新产品试验,未知的东西很多,要通过试验来摸索工艺条件或配方。

如何做试验,其中大有学问。

试验设计得好,会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本世纪30年代,由于农业试验的需要,费歇尔(R.A.Fisher)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先驱工作,从此试验设计成为统计科学的一个分支。

随后,F.Yates,R.C.Bose,O.Kempthome,W.G.Cochran,D.R.Cox和G.E.P.Box对试验设计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该分支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在应用上日趋广泛。

60年代,日本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试验设计中应用最广的正交设计表格化,在方法解说方面深入浅出为试验设计的更广泛使用作出了众所周知的贡献。

田口玄一的方法对我国试验设计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巨大的影响,70年代我国许多统计学家深入工厂、科研单位,用通俗的方法介绍正交试验设计,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的安排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出版了许多成果汇编,举办了不少成果展览会。

在广泛使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洪流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总是用原有的各种试验设计方法不能圆满地解决,特别是当试验的范围较大,试验因素需要考察较多等级(在试验设计中这些等级称之为水平)时,用正交试验及其它流行的试验方法要求做较多的试验,常使得试验者望而生畏。

许多实际问题要求一种新的试验方法,它能有效地处理多水平的试验,于是王元和方开泰于1978年提出了均匀设计(见文献「1-3」),该设计考虑如何将设计点均匀地散布在试验范围内,使得能用较少的试验点获得最多的信息。

10多年来,均匀设计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不少好的成果。

试验设计在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1)提高产量;2)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3)大大缩短新产品试验周期;4)降低成本;5)延长产品寿命。

第7章 均匀设计11

第7章  均匀设计11

表12 U14(148)、U15(158)使用表 因素数 2 3 4 5 1 1 1 1 6 3 3 2 4 4 3 7 4 7 列 号
2.均匀设计表特点
① 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试验,即 每一列无水平重复数。 ② 任意两个因素的试验点在平面的格子点上,每行每 列上仅有一个试验点 。 ③ 均匀设计表任两列组成的试验方案,一般并不等价。
5 5 3 1 6 4 2 7
6 6 5 4 3 2 1 7
表7 试验号
1
U6(66)
列 号 4 4 5 5 6 6
1 1
2 2
3 3
2 3
4 5 6
2 3
4 5 6
4 6
1 3 5
6 2
5 1 4
1 5
2 6 3
3 1
6 4 2
5 4
3 2 1
表8 U6(66)、 U7(76)使用表 因素数 2 1 列 3 号 D 0.2398
(3)1
(6)2
3
4 5 6
(3)2
(4)2 (5)3 (6)3
(6)3
(1)1 (3)2 (5)3
(2)1
(5)2 (1)1 (3)2
改造要求:混合均匀表有较好的均衡性, 即两列的水平组合要均衡
混合水平均匀表的任一列上,不同水平出 现次数是相同的,但出现次数≥1
例2
要安排一个2因素(A、B)5水平和1因素 (C)2水平的试验。
也不能用来估计误差。
⑦ 按均匀试验表安排进行试验,没有正交表的整齐 可比性,试验数据只宜于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 据处理。 ⑧ 均匀设计表中的因素水平不能像正交表那样随意改 动顺序,而只能按照原来的顺序进行平滑。 即将原来的最后1个水平与第1 个水平衔接起来,构成一个封闭 圈,再从任一处开始定为第1水

8. 均匀试验设计表解析

8. 均匀试验设计表解析

8
8 5 2 10 7 4 1 9 6 3
9 10
9 7 5 3 1 10 8 6 4 2 10 9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列号 试验号
U11(1110)均匀设计表
3
3 6 9 1 4 7 10 2 5 8 1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均匀试验设计——数学用表
内 容
均匀试验设计方法 均匀试验结果的分析
一、均匀试验设计方法


1、均匀设计表 均匀设计表是中科院学部委员王元和方 开泰教授经数月研究而提出的一个适合 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的一套规 格化的表格。 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试验因素的水平数 等于试验比较的数目。

U3(32)均匀设计表
1 2 3 4 5 6 7 8 9
结果的统计分析



1、先将X1、X2各水平作线性变换。
Z1j=(X1j-136)/0.5, Z2j=(X2j-160)/10 其中j=1、2、3、•••、9 Z11=(X11-136)/0.5=1, Z12=(X12-136)/0.5=2,余类推。 计算结果表明,经线性变换后的因素水平值恰 好是均匀设计表U9(96)中相应列的水平字码, 见前述结果表。
0.115 0.23

经多次多项式回归拟合得如下回归方程:
2 2 ˆ 169210 y .80 14340 .71x1 16426 .51x4 387741 .60x5 304332 .50x6 213.23x12 1012 .869x5 202045 .70x6
经计算:R=0.9890998; S=581.39; F=12.777; p<0.10; F0.10=9.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校园交达电脑最新版)均匀设计表
表1
)
5(35U
试验号 1 2 3 1 1 2 4 2 2 4 3 3 3 1 2 4 4 3 1 5
5
5
5
表2
)
5(35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2 0.3100 3
1
2 3
0.4570
表3 )6(4*
6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表4
)
6(4*
6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 号
D
2 1
3 0.1875 3
1
2
3
0.2656
4
1
2
3 4 0.2990
表5 )7(47U
试验号 1 2 3 4 1 1 2 3 6 2 2 4 6 5 3 3 6 2 4 4 4 1 5 3 5 5 3 1 2 6 6 5 4 1 7
7
7 7
7
表6 )7(47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2398 3 1 2 3 0.3721 4
1
2
3
4
0.4760
表7 )7(4*
7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5 7 2 2 6 2 6 3 3 1 7 5 4 4 4 4 4 5 5 7 1 3 6 6 2 6 2 7
7
5 3
1
表8 )7(4*
7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582 3
2
3 4
0.2132
表9 )8(5*
8
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
8
7
5
2
1
表10 )8(5*
8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445 3 1 3 4 0.2000 4
1
2
3 5
0.2709
表11 )9(59U
试验号 1 2 3 4 5 1 1 2 4 7 8 2 2 4 8 5 7 3 3 6 3 3 6 4
4
8
7
1
5
5 5 1 2 8 4
6 6 3 6 6 3
7 7 5 1 4 2
8 8 7 5 2 1 9
9
9
9
9
9
表12 )9(59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944 3 1 3 4 0.3102 4
1
2
3
5
0.4066
表13 )9(4*
9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3 7 9 2 2 6 4 8 3 3 9 1 7 4 4 2 8 6 5 5 5 5 5 6 6 8 2 4 7 7 1 9 3 8 8 4 6 2 9
9
7 3
1
表14 )9(4*
9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2 0.1574 3
2
3
4
0.1980
表15 )10(8*
10
U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1 1 2 3 4 5 7 9 10 2 2 4 6 8 10 3 7 9 3 3 6 9 1 4 10 5 8 4 4 8 1 5 9 6 3 7 5 5 10 4 9 3 2 1 6 6 6 1 7 2 8 9 10 5 7 7 3 10 6 2 5 8 4 8 8 5 2 10 7 1 6 3 9 9 7 5 3 1 8 4 2 10
10
9
8
7
6
4
2
1
表16 )10(8*
10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6
0.1125 3 1 5 6 0.1681 4 1 3 4 5 0.2236 5 1 3 4 5 7 0.2414 6
1
2
3
5 6
8
0.2994
表17 )11(611U
试验号 1 2 3 4 5 8 1 1 2 3 5 7 10 2 2 4 6 10 3 9 3 3 6 9 4 10 8 4
4
8
1
9
6
7
5 5 10 4 3 2
6 6 6 1
7
8
9 5 7 7 3 10 2 5 4 8 8 5 2 7 1 3 9 9 7 5 1 8 2 10 10 9 8 6 4 1 11
11
11
11 11
11
11
表18 )11(611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5 0.1632 3 1 4 5 0.2649 4 1 3 4 5 0.3528 5 1 2 3 4 5 0.4286 6
1
2
3
4
5
6
0.4942
表19 )11(4*
11
U 试验号 1 2 3 4 1 1 5 7 11 2 2 10 2 10 3 3 3 9 9 4 4 8 4 8 5 5 1 11 7 6 6 6 6 6 7 7 11 1 5 8 8 4 8 4 9 9 9 3 3 10 10 2 10 2 11
11
7
5
1
表20 )11(4*
11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2 0.1136 3
2
3 4
0.2307
表21 )12(10*
12
U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 2 3 4 5 6 8 9 10 12 2 2 4 6 8 10 12 3 5 7 11 3 3 6 9 12 2 5 11 1 4 10 4 4 8 12 3 7 11 6 10 1 9 5 5 1 6 6 12 5 11 4 10 9 2 8 7 7 7 1 8 2 9 3 4 11 5 6 8 8 3 11 6 1 9 12 7 2 5 9 9 5 1 10 6 2 7 3 12 4 1 2 9 3 11 11 9 7 5 3 1 10 8 6 2 12
12
11
10
9
8
7
5
4
3
1
表22 )12(10*
12
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5 0.1163 3 1 6 9 0.1838 4 1 6 7 9 0.2233 5 1 3 4 8 10 0.2272 6
1
2
6
7
8
9
0.2670
7
1
2
6
7 8
9
10
0.2768
表23 )13(813U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1 1 2 5 6 8 9 10 12 2 2 4 10 12 3 5 7 11 3 3 6 2 5 11 1 4 10 4 4 8 7 11 6 10 1 9 5 5 10 12 4 1 6 11 8 6 6 12 4 10 9 2 8 7 7 7 1 9 3 4 11 5 6 8 8 3 1 9 12 7 2 5 9 9 5 6 2 7 3 12 4 1 3 11 11 9 3 1 10 8 6 2 12 12 11 8 7 5 4 3 1
3
13
13
13
表24 )13(813U 的使用表
因素个数
列号 D 2 1 3 0.1405 3 1 4 7 0.2308 4 1 4 5 7 0.3107 5 1 4 5 6 7 0.3814 6 1 2 4 5 6 7 0.4439 7
1
2
4
5 6
7
8
0.4992
Uniform Design tables 网站地址
Uniform Design tables:均匀设计表factor:因素
level:水平
run:试验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