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哲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大学马哲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哲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神答案:B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D.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答案:A, B, C5.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 B, D三、判断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

()答案:正确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它们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六、案例分析题10.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动分工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哲考试重点精华版

马哲考试重点精华版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角度进行回答1他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有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他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他的研究对像和主要内容讲;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核心是马克思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的条件;现实的追求为什么: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起让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种品质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组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1工业革命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4阶级斗争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是一种精神生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与思维;或物质与精神何为世界本源谁为第一性问题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学说和理论体系..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题包括的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2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世界物质的统一性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食物和现象的变化记起过车的哲学范畴..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静止:静止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及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源行;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意识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的本质:1意识人脑的机能..2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3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实践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的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互区别的能动活动..是与主观精神活动相区别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地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活动包括:1物质产生劳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2处理社会关系人与社会相互作用3科学实验人与自我唯心主义把社会本质归结为一种精神社会生活的实践性: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其普遍性有三层含义: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体与部分1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2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后就不具有它原来的功能和意义..事物的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是指新事物的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使之丧失历史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1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他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2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他即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在社会历史了领域内新事物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过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3同类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同性;又叫矛盾的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既共性;特殊性既个性..1对立:个性比共性丰富;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2统一:个性与与共性有机的统一与现实事物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3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毛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接;相铺相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2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质变与量变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量变:是事物增减和场所变更;是一种连续逐渐的不显着的变化..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发展中的肯定与否定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之否定阶段事项原点出发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与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现象和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象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特征..内容和形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稳定性..人类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利用规律..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1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1自然规律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2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其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通过实践可以改造客观世界如何解决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事物条件和物质手段..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和唯一性的标准..认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通过三种形式:从感觉、知觉到表象.. 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与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两个基本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现实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1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3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4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2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的在于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他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既具有解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1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2人类认识物质的能力是无限的;绝对的2真理的相对性既具有相对性的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有限性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正确反映广度有限性2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都是相对正确的;在认识深度上和精度上是有限的;近似的深度有限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1真理与缪误时对立的2真理的发展是通过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3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系的..真理与谬论的转化条件1真理是具体的..他有适用条件和范围..2真理是历史的发展的3真理是全面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Why这是由有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真理的本性事主客观相符合;因此真理的本性要求检验真理的东西必须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2实践是把主观于客观活动联系起来具有直接现实性之优点..逻辑证明是实践证明的必要补充为什么逻辑证明不能作为证明真理的唯一标准1逻辑证明来源于实践2逻辑证明证明的结论还要等到实践中去做进一步检验..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的特性1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存在的;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2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4价值具有多维性..价值评价的特点1贫家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2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与相关知识性认识..价值评价的作用: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第三单元生产方式分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唯心史观两大缺陷: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未研究产生动机的原因忽略人民群众的活动夸大个人作用历史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发展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形式的思想基础..社会意识形式: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宗教、艺术和科学等..它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形式..它对社会心理有改进有影响并规定其发展方向的反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时间差”表现二:社会意识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三: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表现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划分出了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并把它当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进而将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实体性因素: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生产水平尺度;划分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的劳动资料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运筹性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渗透性因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注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主要指现代科技“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这是一个历史命题..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1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从古代到近代:“生产→技术→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生产”2科学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杠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此命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对当今时代生产力诸要素的地位问题做了科学的回答..2肯定了人类历史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即由体力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的时代进入到脑力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的时代..3要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生产关系⒈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⒉生产关系的构成:所有制关系地位关系分配关系(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一:状况性质、水平、发展要求表现二:发展变化及其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表现:二者的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23,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4,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相对未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中的“基础”;只是指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而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由政治和观念两部分组成..政治: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观念:意识形态;包括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其三;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这是因为;不同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的性质并不是直接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服务方向:保护自己;排除异己方式:对社会生活进行控制效果:上层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第四章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语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通过暴力手段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原始积累并非资本主义确定的的必经过程..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劳动:具体劳动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价值:新航品德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货币: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商品世界分为两级:一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二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货币不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的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生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商品交换一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塔基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作用表现为: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4,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大学必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大学必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无产阶级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5、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依据:唯物主义把世界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9、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0、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哲学观点: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1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5、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16、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7、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18、矛盾的定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9、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0、度的定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大一马哲重点知识点

大一马哲重点知识点

大一马哲重点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一种学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基础。

在大一学习马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点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则相反,它认为意识或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在学习马哲的过程中,我们要认清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

第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指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规律指事物的发展是一种渐进过程,包括肯定、否定和肯定其否定三个阶段。

了解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历史发展的观点,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了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或决定了历史的发展。

在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时,我们要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不仅受个人意志的影响,还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第四,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

马哲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都伴随着阶级斗争的存在。

在学习中,我们要深刻理解阶级斗争的本质和作用,认识到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五,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它强调劳动人民的自由、平等和解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为导向。

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理想境界,强调社会财富的公有制和人类共同富裕。

在学习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思想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

总结一下,大一马哲重点知识点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等内容。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课件整理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开展,一方面大大开展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锋利化2、阶级根底: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P3),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起来的,尤其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理论的直接来源。

4、科学前提(自然科学):19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5、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开展到科学。

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开展的理论体系。

P136、马克思主义的涵1〕从创造者看,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从继承者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毛、邓等人的理论。

3〕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看,列入马克思主义畴的理论,必须是在根本观点、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马恩相一致。

4〕从它的容看,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其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经是理论根底,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社。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革命性:1、彻底的批判精神2、鲜明的政治立场〔为无产阶级革命效劳〕2〕科学性:1、认识并利用规律2、深刻性3、经受实践检验并随实践开展科学性和革命性都以实践性为根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并不是所有的新提法、新论断、新举措、新形式都可以称为与时俱进,必须表达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最高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近期理想〔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0、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P25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3〕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立中的实际问题。

马哲复习重点(知识点)

马哲复习重点(知识点)

1、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列宁是从物质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4、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5、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辩证唯物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7、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8、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10、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11、马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辨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2、实践观点是马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1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14、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两方面特点:摹写性和创造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本质。

15、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18、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复习重点、试题-马哲试题

复习重点、试题-马哲试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答案】B【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教材6页。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 B.存在性C.物质性 D.可知性【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35页。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精神的C.发展的 D.实践的【答案】D【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答案】B【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

大一马哲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马哲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马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A. 辩证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D. 矛盾的观点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客观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多样性D. 可分性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的本质是()A. 物质的属性B. 物质的反映C. 物质的运动形式D. 物质的外在表现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A. 反映B. 创造C. 决定D. 改造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社会革命C. 科学技术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A. 创造者B. 旁观者C. 领导者D. 被领导者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根本途径是()A. 个人奋斗C. 社会革命D. 无产阶级专政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A. 一个理想的社会B. 一个空想的社会C. 一个必然实现的社会D. 一个遥远的社会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性C. 革命性D. 系统性答案:ABC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 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答案:AC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和集体的矛盾答案:AB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包括()A. 政治解放B. 社会解放C. 思想解放D. 经济解放答案:ABD1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条件包括()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 社会关系的合理化C. 人的全面发展D.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3)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本体论与认识论两方面。

本体论: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103)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相对静止(111)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4、规律(120)指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意识(1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联系(143)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7、发展(147)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8、矛盾(150)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159)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质变(159)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1、否定之否定(16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客观真理(236)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248)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14、生产力(254)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一、哲学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唯物主义。

划分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3.划分哲学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4.哲学常见三种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7.马克思主义的组成: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9.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10.马克思最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1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4.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三、唯物论17.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8.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9.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尊重客观规律。

2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

23.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

24.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25.意识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根本途径是实践26.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7.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

28.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意识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四、辩证法29.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正确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关系:①辩证统一的关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显示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意义关系: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意义: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坚持在实际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发展.我们党的一切决策都要以代表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作到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决策形成之后,还必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只有遵循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去从事各项工作,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和意义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①:两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包含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5、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及其关系的认识结合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4、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6、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7、价值: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观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

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8、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9、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

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10、共产主义:一种建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和政治学说。

或建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和政治运动,它说明历史是无情的阶级斗争,最终必然是无产阶级在任何一个地方的胜利,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与此相应的是所有人在社会和经济上的平等,最终导致一个无阶级的社会。

大学马哲必考题(最全的马哲考试题)

大学马哲必考题(最全的马哲考试题)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哲考试内容

马哲考试内容

绪论1、三大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无产阶级的立场。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内容: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和这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问题。

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①希腊朴素唯物论:泰勒士“水”是万物的始基。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培根,鲁克。

霍尔巴赫③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④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⑤客观唯心主义:老子4、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6、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哲名著导读考试重点

马哲名著导读考试重点
7.扬弃
揭示新旧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其有否定与肯定双重意义的哲学概念。黑格尔明确地把扬弃一词作为同时具有否定与肯定双重意义的概念加以使用。恩格斯对扬弃进行唯物主义的阐述,认为“扬弃”就是既克服又被保存。克服是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新旧事物之间的这种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哲学上就称为扬弃。
具体原因是:第一、为了维护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第二、为了教育和挽救那些蒙蔽的同志,第三、为了揭露党内杜林派的宗派活动,第四、为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恩格斯是怎样阐述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就是:第一、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自由的前提。第二、自由是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为基础。第三、自由就在于根据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13.平等
人们在社会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平等作为一种观念即平等观,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和阶级的内容。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斗争的产物。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详细内容:三、简答题
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评介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
14.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的内容有哪些?
二、名词解释
1.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是杜林的一个折衷命题,杜林承认世界统一的,但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他把世界统一性的前提同世界统一性自身混为一谈了。诚然,世界必然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但存在或不存在只能说明世界的有或无,它同揭示世界的本质和基础的统一性问题不是一回事
2.先验唯心主义

大一期末马哲考试内容

大一期末马哲考试内容

考试题型一、单选题,10题,20分二、多选题,5题,10分三、判断题,5题,10分四、材料分析题,20分五、论述题,2题,40分论述题题目政治经济学部分1、论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定义: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等换原则相互交换。

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作用:积极作用: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主要是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消极作用:1、可能导致垄断产生,阻碍技术进步;2、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3、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但是可能出现比例失调,造成浪费。

2、论述为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3、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成果或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 试述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3. 试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4.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5.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有哪些?
★★★6. 试述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实践意义。

★★★★★7. 矛盾的两个属性是什么?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各有什么作用?
★★★★★8. 试述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意义。

★★★★★9. 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及其意义。

★★★10. 试述质量互变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11. 试述辩证否定观(扬弃)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2. 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13.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4. 简述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5. 试述意识作用的具体表现。

16.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7.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过渡的条件。

18. 真理的客观性内容有哪些?
★★★★★19. 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和实践意义。

★★★20为什么说真理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21. 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22.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述真理之检验标准及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3 试述价值和真理的辩证关系。

★★★★★24. 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25. 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26. 试述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7. 试述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

29. 什么是人民群众?试述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具体表现。

★★★★★30. 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如何构成及具体表现。

★★★★★31.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劳动的二重性?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2. 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具体表现。

★★★33. 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34. 劳动力商品的特性是什么?
★★★36. 试述资本现象及其本质。

★★★37. 试述对于剩余价值的不同理解及相应意义。

38. 简述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39. 试述工资的本质。

★★★★★40. 资本家如何瓜分剩余价值?
41. 垄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2. 试述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44. 什么是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及其表现形式?
45. 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哪些?
46.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及后果。

★★★47. 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48. 简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必然性。

★★★★★49. 资本家如何一步步掩盖对于剩余价值的剥削?相应地,价值规律如何具体表现出来?
50. 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51. 试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

★★★★★52. 试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53. 为什么说“要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