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位一体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

工作计划

三位一体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我校针对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需要,按照《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动互促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上级文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性。一是实施整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把工作落在实处,学校明确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对思想道德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层层抓好落实。二是建立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引入激励机制。成立了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分工,并加强与领导部门密切联系、积极配合。三是规范德育行为,制定德育系列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2、广泛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一)切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入学时开展为期三天的入校教育,集中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法律法规教育,严格执行《小学一日常规要求》,使学生明确到校、升国旗、上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就餐、离校等常规要求。学校坚持以规范班、先进班、文明班集体的建设、评选、表彰为平台,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发挥课堂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要求授课教师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

学之中,按照新课程要求,把渗透德育教育(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评价教师是否成功上好一堂学科课程的标准之一,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宣讲革命历程和改革开放成果,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学校开展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传统文化、安全、感恩、诚信、环保等主题教育,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达到了“于教于乐”的育人目的。扎实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学习雷锋,争做好事”的学习报告会,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知孝敬、懂感恩的优秀小学生。开展理想教育,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加强文明交通和

安全教育,为了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能力、增强自救逃生能力,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三、关注学生身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有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建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学校针对各个年级、不同学生群体,通过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专题讲座、发放材料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和对学生心理辅导,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个别学生心理指导,努力使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一)、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及家长的培养。我校结合学生实际和存在的问题,每学期学校都会为家长布置1—2次作业,指导家长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家教作业。对家长作业学校采用“三步法”批改,首先让学生完成对家长作业的批改,其次是班主任进行二次检查和批注,最后由教导处汇总、存档,对于完成作业好的家长,在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给予表扬。

(二)、举办教学开放日。学校每年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举办学校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通过听、看、思去感悟学校教育,去观察、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学校、了解教育,了解孩子,进而做出评判,并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家长、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交流达到了三方合一

的效果,在理解交流中拉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情感。学校开放日表现出了学校的自信以及对家长的信任,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合作性,使学校教育开展得更有活力,更见成效。

五、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困难和问题

1、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大多数人认为学生教育是学校工作。“三位一体”教育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全员育人风气还不够浓厚。

2、教师对考试成绩压力大,注重对知识传授,对学生教育时间有限,活动难以开展。

3、离异家庭增多,外来务工子女增多,家庭教育质量不高,易发突发事件。

4、社会、社区对学生开放场所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参观、综合社会实践需要。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培育教师的热情、亲情、激情和职业的光荣感、事业的成就感、生活的幸福感,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