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电子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3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3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就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电阻的测量方法,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这一复杂的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准备了多种教具和学具,包括电阻测量仪、导线、灯泡等,以及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电阻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变化。
四、活动过程活动开始,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从而引入电阻的概念。
接着,我会逐一介绍电阻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如何测量电阻。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断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电阻会变化,如何准确地测量电阻等问题。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难点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这一复杂的概念。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真正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引入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电阻的影响。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第十七章第3节《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
第十七章第3节《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炽灯(一只)、万用表小灯泡(2.5V 0.3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组(两节)、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报告单。
分组:两人一组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4)会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知道处理实验数据的简单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小灯泡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2)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2)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会设计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加深对电阻概念的正确理解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是一种属性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情境创设:学生活动温故知新,为设计意图上节课我们学习欧姆定律,哪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位同学能说一说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电阻是导体的本身的性质,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我们平常使用的灯泡中的灯丝是否有电阻?灯泡的电阻有多大?我们通过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成反比新课作铺奠。
表达式:I?UR 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求知欲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什么方法知道灯泡的电阻?新课讲授:(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小灯的电阻? 2.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用万用表演示测电阻的方法。
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建议学生利用第三种的方法(伏安法)测量电阻。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3.设计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实验的原理让学生设计电路图。
展示学生设计电路图,通过下面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电路图合理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
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灯泡内的灯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吗?学生:有,因为灯丝是钨丝,是金属导体,当然有一定的电阻。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打开探究之门。
二、新课讲解(一)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师:如何知道灯丝电阻的大小呢?学生:由欧姆定律I=U/R可以推出R=U/I,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正在工作的灯丝的电压、电流,即可用R=U/I算出其阻值。
教师:很好,这种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请大家画出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然后互相交流。
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的同学不一样。
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巡视,这时可能会发现,不论同学们灯泡、电表摆放的位置如何,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只画出电流表、电压表、灯泡,另一种较完整,接进了滑动变阻器。
学生:只要能测出电灯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灯中的电流就可以算出电阻的值。
用电流表、电压表就行,不用变阻器也可以。
教师:另一部分同学,你们为什么要将电路接入变阻器呢?学生: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阻的定义、单位及换算;欧姆表的使用方法;电阻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2.难点:误差分析及处理;电阻测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阻测量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挑战任务: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5.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PPT展示: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电阻测量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增强视觉效果。
-在线互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讨论、答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课后作业与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布置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家中的废旧电子设备,拆解并测量其中某个电阻的阻值,观察电阻的实际形态。
-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家庭电路的电阻测量,了解家中电器设备的电阻情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布置拓展性作业,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搜索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分析为什么不同材料的电阻差异较大。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活实例: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鼓励表扬: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探究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了解电阻器、电位器等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4.布置小组合作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案(优质)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2.基本电学实验常规;与实验相关的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导线若干(共24组)等。
【教学过程】查,发现一只模糊不清的电阻线断了,需要更换。
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阻值呢?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上面这一过程。
问题:利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能不能进行测量一下呢?(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收音机这一实物,进行展示,点明需要更换标注模糊的电阻,并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测量电阻。
这样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1)实验原理:(2)实验电路图: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用电器【设计实验】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明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案。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归纳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电压表”、“电流表”的作用入手,分析测电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的提问;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心中“欧姆表”的疑问,从而得出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并提出问题:实验中我们需要多测几组电流和电压值,要如何操作?有更简便易行的办法吗?(设计意图:利用前面的实验经验,学生很容易画出电路图,但是较难考虑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 第3节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3、用伏安法测量一未知电阻的阻值,需要的器材有、、、
、、和。
请你在下面画出电路图。
4、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在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时,我们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伏安法测电阻
小组讨论:1.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学
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2.开关闭前,为什么要把变阻器调到电路中电流最小的位置(滑片在阻值最大处)?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测量时为什么要逐渐降低电压而不是升高电压?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没有关系,但是从实验数据来看,每一次计算出来的电阻并不是完全相等,而是随着电压的降低而减小,对此怎样理解?
课堂小结3.电阻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测量电阻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
二、实验原理:R=U/I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电路图:
五、实验表格
六、实验结论:
1.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能求。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我在学习电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等,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他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以上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手机充电等,引导学生感受电阻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属于电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范畴。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电学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要求:不少于300字,能够结合实际例子,体现对电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进行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可用的材料,如电池、导线、小灯泡等,自制一个简单的电路,测量不同长度、材料或横截面积的导线电阻,并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适时讲解:在学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讲解,梳理电阻的测量方法、串并联电阻的特点等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惑。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电阻的测量方法及串并联电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5.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中的重要作用。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阻对能量的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简单电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电阻的测量涉及到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此外,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可能较为浅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现象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建立起电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7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4.各小组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总结电阻测量方法的正确性;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作业小结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总结归纳与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这些亮点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和实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完成实验;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对待实验数据和结果要真实、客观;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同时,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实验室,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阻的测量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3.生活实例引入:列举与电阻测量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家用电器的维修、汽车电路检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测量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测量电阻,如何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灯泡。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4.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准确测量电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电阻的概念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理解电阻测量的前提。
在引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他们对电阻的兴趣。
这个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阻的基本认识。
电阻的测量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环节,我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电阻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电阻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测量原理、欧姆表的使用方法、电阻的测量实验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阻测量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阻的测量原理2.欧姆表的使用方法3.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阻的测量原理和欧姆表的使用方法。
2.演示法:进行电阻测量实验,展示实验操作过程。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欧姆表、电阻器、导线、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电阻测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电阻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电阻的测量原理,介绍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欧姆表的表盘解读、测量电阻的步骤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第十七章第三节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的兴趣培养。
4.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教学器材:
待测电阻、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一个电阻被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2A,它的阻值是多少?
二、新课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有一个小灯泡,但不知道它的阻值有多大,哪位同学能帮老
师测出它的大小呢?
3.学生讨论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电路图(讨论后写在黑板上)
4.比较几种方法的优劣,得出最优方案。
(1)画出最优方案的电路图。
(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U 电流I 电阻R
第一次测
量
第二次测
量
第三次测
量
5、交流评估:
三、小结: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完成物理课本82页第2题
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知识掌握牢固。
4.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元件,如灯泡、电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电阻测量的兴趣。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电阻,以及为什么需要测量电阻。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的测量》。
(二)讲授新知
1.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让学生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4.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操作失误,缺乏自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发现电阻测量的方法。
2.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不足,给予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
(2)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经验,进行小组内讨论,总结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技巧。
3.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测量电阻的经验和方法。
5.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电阻的数值。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电阻的变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课题电阻的测量班级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4.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通过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正确读数、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 通过本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在实验中注意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教具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2.5V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想想议议1.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
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2.如何运用欧姆定律找到间接测出导体的电阻的方法?思考、然后回答:复习引入新课新一、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测电阻课讲授实验原理:R=IU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电路图实物图交流合作:1、实验操作应该分那几步进行?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快乐展示:1、实验操作应该分那几步进行?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的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记录在表格中。
3、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改变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出R的阻值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前,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要调到零刻度。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的接法及量程的选择。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篇一:九年级物理全册 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7.3 电阻的测量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识回顾】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公式是及推导公式 . 。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各是什么?及其注意事项。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是什么?【互动探究】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用什么仪器来测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2.实验方案:通过表测量出,通过表测量出,利用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电阻。
3.设计出实验电路图:4.为了减小误差,要多次测量和,你设计方案中如何能方便的进行多次测量?(提示: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需要增加一个仪器,通过它,就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多次测量,通过讨论找到最优的方案) 5.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电源.若干导线.开关.电阻.6.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图,用铅笔芯代替导线将下面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的电路【当堂检测】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时开关应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位置。
2.闭合开关后,调节,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表格中(请设计出表格)3.为减小误差,我们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r,思考下面问题:1.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2.你测的这三次的电阻分别是多少?当电压值和电流值变化时,测得的电阻值有没有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拓展延伸】1.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算出每次的小灯泡的电阻值;(2)从你计算出的小灯泡的电阻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3)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后,还能不能多次计算再取平均值?说说你的理由。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教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电阻的测量。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值,并理解电阻的测量原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2. 学生能够使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值。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阻的测量实验,并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欧姆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器材(包括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和测量原理,讲解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如何使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值。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值,并记录实验数据。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电阻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测量1. 欧姆表测量电阻原理:欧姆定律操作方法:调节欧姆表旋钮,使指针指向无穷大,然后闭合开关,调节旋钮,使指针指向适当的刻度。
2. 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操作方法:连接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等器材,调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记录电压和电流的数值,计算电阻的值。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欧姆表测量一只电阻的值,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手册上。
答案:待学生完成实验后,记录测量结果。
2. 请用伏安法测量一只电阻的值,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手册上。
答案:待学生完成实验后,记录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原理,掌握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操作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如点亮一个灯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当加入一个电阻时,灯泡的亮度是否发生变化。
2.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电动助力系统,让学生了解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电阻是什么?它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4.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电阻测量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准确测量电流和电压,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等。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思考过程,并引导学生得出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2.教师可以强调电阻测量的重要性和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掌握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方法,了解测量原理。
3.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阻测量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电阻的测量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7.3 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2. 教学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实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如照明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变化?这与什么物理量有关?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压、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测量,并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7.3 电阻的测量一、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电压(V)电流(I)电阻(R)二、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2. 调节滑动变阻器3. 测量电压、电流4. 计算电阻值三、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2. 防止电流过大损坏元件3.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伏安法测量一本教材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电阻值。
答案:待测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答案:为了确保电流表的读数在适当范围内,避免电流过大损坏元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电阻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魅力,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应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电阻测量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探究问题,勇于面对挑战。
5.作业小结:布置了包括理论知识题和实际操作题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巩固和拓展。此外,教师还及时批改并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作业小结
本节课的作业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应包括理论知识题和实际操作题,以检验学生对电阻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作业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并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引入电子设备中的电阻测量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小组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在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优秀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加深对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的理解。
1.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自行设计科学的、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
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小灯泡、电阻等。
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
投影: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学生练习,两个学生板演)解:根据欧姆定律I=U/R得,R=U/I=7.2 V/0.4 A=18 Ω师:欧姆定律I=U/R可变形为R=U/I,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生:电阻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师:肯定同学的回答。
强调:对于变形公式R=UI,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的关系,但是R=UI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
知识点1实验原理设计师:同学们面前的定值电阻是我们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常用到的,如果我们想知道这种定值电阻的电阻是多大,怎么办?生:用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值,再根据R=UI计算电阻。
师:很好,请大家画出测量定值电阻的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然后互相交流,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的同学不一样。
(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巡视)师:为什么要在电路中接入变阻器呢?生: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师: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计算定值电阻的阻值。
为什么还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用呢?引导学生分析:前一个电路只能测一组电流值和电压值,而后一个电路中,利用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由于定值电阻的阻值一般不变,这样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IR知,电流改变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也会改变。
因此,就可以测出几组不同的电流值和对应的电压值。
生: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测出一组数据计算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测几组不同的值,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验中,多测几组不同的电流和相应电压的数据,就可以得到多个电阻值,从而可以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去掉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然误差,提高物理量的测量精确度。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的方法,因此电路中连入滑动变阻器是十分必要的。
师:大家说,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以进行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减小测量误差。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实验器材,看准备的器材够不够,然后设计好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表格,自己连接电路,暂时不要闭合开关,等检查确保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知识点2实验过程设计(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做实验)教师根据情况提醒学生:(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2)接线前了解器材的规格,如电源的电压、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
(3)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如果不在,要先请老师调零。
看清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连接时不能接反了。
(4)接线完成后,要检查电路。
组内的同学可以分工协作,分别画电路,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完成各自独立的任务后,组内同学可以互相交流、检查,集中大家的智慧,改进实验电路连接,完善实验步骤。
师:合上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在什么位置上?生: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变阻器滑片先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当闭合开关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可以保护电流表和其他电器。
师:所以滑动变阻器还可以限制电路中的电流,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现在请大家来关注小灯泡。
小灯泡上标明的标定电压是多少?这个电压叫额定电压,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你能想到什么问题?生:(学生读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额定电压是指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应该不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这样才不会损坏小灯泡。
师:电压表测量的是小灯泡两端电压,小灯泡两端电压的最大值能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在量程选择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考虑?生:(学生讨论后回答)电压表能测量的最大值稍微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就可以了。
师:(肯定同学们的回答)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同学们对电源电压的选择有没有什么考虑呢?生:(学生讨论后回答)电源的电压应该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不然的话,小灯泡上的电压就可能达不到额定电压。
师:在连接电路时,电压表的量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看电源电压,二看实验的要求,这个实验电压表量程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即可。
电压表的量程可以根据已知的电阻来估算电压表测量的最大电压,也可以先用大量程的电压表,如果实验中发现量程过大,可以再换用小量程的电压表。
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讨论,调整你的电源电压及电压表的量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放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注意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不是唯一确定,要根据你连接的接线柱的情况来定。
大家再仔细检查,调整,确保位置正确。
(互相检查电路连接)师:好了吗?请大家合上开关,并迅速打开,进行试触,在合上开关的瞬间,一人观察电流表,一人观察电压表,看有什么情况。
可能情况:电压表、电流表指针反偏。
电压表、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过大或者过小,或者没有示数。
小灯泡不亮,但是电压表、电流表有示数。
小灯泡很亮,电压表、电流表指针大幅偏转。
组织学生讨论原因及解决办法。
学生阅读教材提出的注意事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
(1)实验前想好要让电流变小,滑片如何移动,闭合开关前使电流最小。
目的是保护电路,不至于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2)小灯泡两端的额定电压是保证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值,当小灯泡两端电压高于额定电压值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就会比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值大,这对小灯泡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会烧坏小灯泡,因此从设备安全的角度考虑,测量时要使电压逐次降低,而不是升高。
知识点3学生实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知识点4分析论证、交流师:通过大家的测量、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不同时,电路中的电流也不同,计算出的电阻值逐渐减小。
师: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电压越小,小灯泡的电阻越小。
师:前面我们学习电阻时,已经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电压、电流变化,这里小灯泡的电阻为什么变了呢?回忆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指出:由于测量时间过长,小灯泡亮得太久,或者电流大时,灯丝的温度也会升高,导致小灯泡的电阻发生变化。
师:现在随着温度的变化,电阻变化较大,差值较大,能不能说,导体的电阻随着电流(电压)变化呢?生:不能,金属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变化,温度升高,电阻值增大。
师:那么,这个实验能不能求电阻的平均值呢?生:不能,因为灯丝的电阻本身就是个变化的量,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的电阻不同,所以不能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师:前面设计实验时,我们说,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压、电流,多次测量减小误差,那么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生:保护电路;调节灯丝两端电压,测量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阻值。
师:如果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能不能求平均值?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生: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减小测量误差。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探究欧姆定律时,有同学提出关于电压表接法的问题吗?教师画电路图,请同学们根据已学的知识讨论这两种接法对电阻的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提示电压表、电流表都有电阻,电压表电阻极大,电流表电阻极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甲图,由于电压表中也有微弱电流,所以电流表示数比电阻中的实际电流稍大,导致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乙图,由于电流表两端也有较小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比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稍大,导致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同学们整理仪器,养成良好的习惯。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并板书。
(投影展示)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R=U/I实验电路:实验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V。
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源:V;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大致估计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和最大电压值,选择合适的量程接入,如不能估计,则要选择量程较大的接线柱接入。
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3.合上开关,并迅速断开开关(试触),在开关合上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变化,判断电表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接反),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连接是否合适(量程大,还是小)。
4.根据试触的情况,调整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确保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正确。
5.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改变被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记下5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将测量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填入数据表格对应的空格内。
注意: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量时,应先将滑片移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位置上,先测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值,再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测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弄清楚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使其电阻值增大或减小)。
在读取电流表、电压表数值时,要先弄清楚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以及该量程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