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
从《阿甘正传》中明白的人生哲理
![从《阿甘正传》中明白的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4f574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b.png)
从《阿甘正传》中明白的人生哲理从《阿甘正传》中明白的人生哲理【一】阿甘是个弱智,其实他心里面是知道的,从他知道Jenny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便急迫询问小阿甘是否聪明这一点可以看出。
但阿甘的妈妈从小就告诉阿甘,他和常人没啥两样,再加上Jenny给他带来的生理上的奇迹和生活的鼓励,他敢于接受自己的缺陷,并知道该怎么处理它。
不是像Daniel一样抱怨残废,而是跟上帝握手言和。
也许正因为阿甘是个弱智,他才不那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在阿甘母亲的教导下,阿甘拥有健全的三观。
当他看到Jenny被人欺负的时候(尽管有的是误会)他可以勇敢挥拳,当Daniel和妓女在一旁寻欢作乐时,他却因妓女的烟味而直截拒绝,特别是在他不断奔跑的岁月里,有人在一旁嚷着追随他,有人出钱让他代言,等等外界的打搅,他从不理睬,所以当一群人跟着他跑到最后,当阿甘想回家的时候,所有人都懵圈了......但阿甘却明白自己在干什么,"I'm jut like running!"阿甘在服兵役时认识了最好的,尽管这位朋友一直在他耳边念叨自己老家的虾子菜肴多么丰富,多么美味,阿甘却一直在认真做手头的事;后来阿甘练习乒乓球也十分专注。
因此,阿甘不仅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做事时的专注度也很高。
不过,上述并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对我而言。
最重要的是,阿甘教会了我如何生活。
我本性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而且容易相信别人。
这不仅让我总得罪人,还因为没有理解别人所言的深意而犯蠢,总之,从前我认为自己真的很傻。
后来,我为了不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总显得那么愚笨,就阅读了大量情商与人际交往的书,我想也许这会让我脱离人际交往的苦海,成为一个交际高手。
必须成认这确实让我的交际手段上了一个水平,但这并不是我的目的,我不是想成为什么交际花。
我不想因处理人际而烦恼过度,"I jut wanna be happy.”但是当我知道所谓交往的种种法那么,当我对人情世故了解得越深入,我就越习得那些高明的交往手段,但我一点都不快乐,我依旧觉得很累。
《阿甘正传》意识形态解读
![《阿甘正传》意识形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b59bf9084868762caaed53c.png)
题目《阿甘正传》的意识形态解读首先,这么一部世界闻名的经典之作,就不需要再喋喋不休的说它有多成功和它取得了多少的大奖以及它众所周知的电影情节什么的。
影片中最突出和成功的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的运用,所以这里重点要说的是《阿甘正传》里旗帜鲜明的意识形态。
关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的电影批评理论。
20世纪6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和《电影力》的左倾政治取向,引起了电影理论和批评的改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深刻影响了西方电影批评理论。
1969年,他发表的《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强调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功能是向个体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个体接受现存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在生产关系体系内“自愿”接受社会角色,以非武力或非强迫的方式迫使个体服从现存社会关系。
1970年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电影基本装置的意识形态效果》和让·路易·柯莫里的《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意识形态电影理论的确立。
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强调,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无论就电影的生产机制、电影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以至电影的基本装置而言,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电影赏析阿甘正传
![电影赏析阿甘正传](https://img.taocdn.com/s3/m/8bb017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b.png)
电影赏析阿甘正传电影赏析《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经典电影。
该片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一个智商仅为75的男子阿甘·甘弗(Forrest Gump)的非凡人生旅程。
这部电影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寓意而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电影《阿甘正传》深入揭示了人们的毅力和勇气。
主人公阿甘·甘弗出生时罹患智力障碍,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在电影中,阿甘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无论是从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到成为一位成功的军人,再到经营自己的虾肆,阿甘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的故事鼓舞着观众,在困境中寻找力量,勇往直前。
其次,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展现主人公阿甘与珍妮(Jenny)之间动人的爱情线,探讨了情感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
珍妮是阿甘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并在成年后再次相遇。
尽管珍妮经历了艰辛和痛苦,但她从未忘记阿甘对她的深爱。
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感动人心,彰显了爱的力量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通过这段感人的爱情线,观众们被引导去思考生命的真谛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此外,电影《阿甘正传》还深入探讨了美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阿甘的人生经历贯穿了二十世纪的各种重大事件,如越南战争、宗教狂热以及反战抗议等。
通过展示阿甘与这些事件的交织,电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民众的情感变化。
这些历史事件的融入使得电影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度,并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电影《阿甘正传》在影像上也极具艺术性和美感。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运用了多种手法和镜头语言,独特而精准地表达了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例如,在阿甘跑步穿越美国各个城市的镜头中,通过快速的剪辑、多角度的拍摄和动态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成长历程中的喜怒哀乐,并带给观众震撼和感动。
总结来说,电影《阿甘正传》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精湛的表演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经典之作。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e0983d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6.png)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张盛【摘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
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美国梦乐观主义世纪以来的年。
世界传播事业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
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
其中电影也许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
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
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
“美国梦”和。
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
那什么是。
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
愚人电影”反智电影。
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年的第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项提名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
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阿甘的智商只有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随后开赴越南战场。
在军营里他结识了。
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
布巴在越战中丧生。
丹中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
回国后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
一系列机缘巧合后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
电影评析:深度解读《阿甘正传》的内涵与情感
![电影评析:深度解读《阿甘正传》的内涵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8ff7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f.png)
标题:深度解读《阿甘正传》的内涵与情感简介《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讲述了一个智商低下的男子阿甘·富勒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在生活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该片带给观众的内涵与情感。
1. 情感表达《阿甘正传》以其温馨而动人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电影通过细腻而真实地展现人物之间复杂而纯真的情感交流,引发观众对爱、友谊、家庭和生命意义等主题的反思。
其中,阿甘与他最好的朋友巴巴对峙是关于友谊与勇气、支持与互助之间微妙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之一。
这些情感表达为观众提供了触动心灵、引发共鸣和深思熟虑的机会。
2. 内容分析《阿甘正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了历史事件与社会问题。
从种族歧视、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到政治腐败和媒体对人性的冷漠等议题,该片通过阿甘这个普通人物的视角,深入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
电影中几位关键角色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他们在历史时刻中所处的环境背景,都给观众提供了思考与讨论社会问题的契机。
3. 主题解读《阿甘正传》探索了一系列核心主题,并带来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观的深度反思。
其中,爱、命运与缘分是最为显著且广泛讨论的主题之一。
电影通过展示阿甘与他周围人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实现自己潜力的动人故事,传递出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慈爱与希望的信息。
同时,《阿甘正传》还挖掘了独立、忍耐和坚持不懈等品质在个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总结《阿甘正传》作为一部深具情感表达、内容分析与主题解读的经典电影,通过真实而温暖的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对人类情感、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无论是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深入分析的内容还是挖掘的主题,都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深度且有益的体验。
这部电影不仅记录着一个普通人物阿甘的传奇故事,更传达了珍视生活、欣赏每个瞬间以及拥抱自己潜力的重要性。
(字数:约550字)。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2b924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a.png)
《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2024年,美国又将迎来大选年,两党之间的厮杀不可避免。
如今的美国,左派主张极端环保和滥发福利,对基础制造业造成了严重打击;右派则缺乏明确的战略,只是一味地反对左派。
相比之下,川普都算是一枝独秀了。
但在右派曾经强大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堪称经典,那就是《阿甘正传》。
这部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影片,实际上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右翼电影,宣扬的都是美国主流传统价值观。
它探讨的话题即使在今天看来都颇具刺激性,但却以一种不讨人厌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实在是令人惊叹。
我从不认为《阿甘正传》是一部高明的电影,它所包含的几个主题单拎出来都不过是陈词滥调的教诲。
然而,正是将这些俗套的故事巧妙地剪辑在一起,才让它感动了观众30年。
既然《阿甘正传》能够化腐朽为神奇,那么我就尝试着将其拆开,一探其中的究竟。
让我们来谈谈片名“Forrest Gump”。
在影片中,我们得知Forrest这个名字来自于美国南军将领、KKK党领袖Nathan Bedford Forrest。
而Nathan Bedford Forrest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枕堡屠杀了数百名联邦军士兵,其中大部分是黑人士兵。
这一事件被北方视为战争罪行,加剧了北方平叛的民意基础和决心。
由此可见,Forrest这个名字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而阿甘这个角色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阿甘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吗?从表面上看,他似乎并没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
他的家乡阿拉巴马州是一个保守的南方州,曾经发生过州长华莱士堵在阿拉巴马大学门口,不让黑人上学的事件。
而阿甘当时就在校门口,并且与同学有过这样的对话:“浣熊?如果它们进了我家,我妈肯定会拿扫帚把它们赶出去。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阿甘的观点与当时的社会氛围相符,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种族主义倾向。
然而,从社会角度来看,阿甘无疑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他生活的绿荫镇在种族问题上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阿甘第一次上校车时,车上没有黑人学生,他上的是全白人的学校。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https://img.taocdn.com/s3/m/d37643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8.png)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2009级马伶徽《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在美国获得了票房奇迹,这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影片让我们在享受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复杂与意识形态,《阿甘正传》符合了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势,同时也博得了民众的呼声,所以他幸运的挤进了美国最伟大的电影行列,创造了成功的社会神话。
《阿甘正传》改变自原著小说,省略了小说中的部分情节,讲述内容从上世纪50代开始,到80年代结束。
通过一个小人物阿甘的视角,来体验社会的冷暖百态,而这些经历的背后也无不透视着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暗含在影片之中,并向全世界传播。
首先是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导演多处将新闻纪录片中的历史镜头与剧中察觉的细节上得以体现,白人学生公然喊出“我们不愿意合校”的口号,而阿甘作为一个傻里傻气的局外人,却做出相反地举动,给黑人学生捡书,之后还在战争中认识了黑人朋友。
对于民权运动的间接交待也体现在影片的其他情节中。
珍妮梦想成为新左翼民谣歌手琼·贝丝,而贝丝本身是坚定的民权运动积极分子。
珍妮演唱的歌曲《答案在风中》也是60 年代的民权运动主题歌之一。
其次是越南战争,阿甘参与到越南战争中,但导演很巧妙地避过了战争,我们在影片中只看到战火,听到炮弹声,却从未出现一个越南士兵;以及战争结束后阿甘上台争对战争进行演讲时,音响突然出现故障,巧妙地避过了政治敏感话题,这些设计都是导演精明之处。
再来则是六十年代伴随规模空前的黑人民权运动同时发生的是反文化运动,它包括了发生在60 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
珍妮的男朋友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里是反文化运动的发起地。
这场运动的主力是嬉皮士。
他们通过装扮对美国社会表示不满与反叛,而影片中阿甘与珍妮相遇时,珍妮的装扮已经是典型的嬉皮士风格。
另一方面,嬉皮士运动与吸毒紧密相关, 吸大麻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对抗主流文化的武器,影片中珍妮和男朋友吸毒的画面已经反映出来。
《阿甘正传》影片赏析
![《阿甘正传》影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628b05de80d4d8d15a4f3c.png)
《阿甘正传》赏析
• 一、历史背景 •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 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 及和平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政治暗杀、白宫 丑闻此起彼伏,性解放、摇滚乐、吸毒等嬉 皮文化在战后一代中流行,传统的思想观念 和伦理道德受到怀疑出神入化的球技。 2、肯尼迪总统的握手、约翰逊总统、尼 克松总统、列侬节目采访。
#
3、越战战斗场面 。 4、丹中校的断腿。 5、反越战的大规模 群众示威场面。
#
五、象征: (1)烟花:烟火的美转瞬即逝,预示着珍妮与阿甘 如同烟火一样的幸福。(01:48:00) (2)羽毛:阿甘是宁静的,如同这片羽毛,无意何 方,只是随风自在地飘着。阿甘做任何事都是那么 自然而然,无论是跑步,打球,捕虾,甘就这样照 着自己轨迹前进着,一路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伟大 的历史时刻,甘的生命像是一场无为而为的奇迹, 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别人眼中的梦想。 (3)奔跑:阿甘的奔跑几乎是流动在阿甘血液中最 重要的一种精神,阿甘由逆境跑入顺境,由平凡跑 入不平凡,全在于他跑得快而跑得久。
#
丹中尉——走出越战阴影
(1)在越南战争中,阿甘救出了丹中尉,可是他双 腿中弹,成了一个没腿的怪物。他怨恨阿甘,因为 他觉得自己应该带着荣誉死去,而不是苟延残喘。 (2)丹中尉与阿甘一起捕虾,由于他们毫无畏惧, 敢于同命运抗争,最后他们幸运的躲过风暴,成为 百万富翁。他的心灵上的伤治愈了,后来他的身体 的残疾也通过高科技材料的假肢而克服了。
#
3k党 05:25
《阿甘正传》分析
![《阿甘正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ef2477a26925c52cc5bf5e.png)
《阿甘正传》分析一、故事分析:整个故事可以分为七个部分,这七个部分是弗勒斯大半生的总结。
1、儿童时代:儿童时代的故事很简单,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介绍弗勒斯自身的条件:身体问题和智力问题。
弗勒斯的腿部健壮有力,但是脊椎弯曲,身体的缺陷让他不得不用矫正器矫正。
弗勒斯的智力是75,低于人类平均智力80的标准,为此他无法正常的在公立学校念书,母亲为了让儿子能够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不惜对学校的校长进行性贿赂。
因此弗勒斯才得以上学,才有了后来与珍妮的故事,这是第二方面的事情。
2、学生时代:上小学的时候弗勒斯因为自己的缺陷受尽同学的欺凌,但是也训练和加强了他跑步的能力,当他挣脱掉矫正器时,一个崭新的弗勒斯便诞生了,这也是他日后充满传奇生活的开始。
凭借在跑步上的优势,弗勒斯顺利的进入大学,然后顺利的毕业。
3、服役时期: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越战时期,应征入伍后,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不嫌弃他、比他的话还多的出身于捕虾行业的巴布,两人关系紧密。
不久越战爆发,两人被一起派到了战场,成为丹中尉的手下。
一次战斗中,弗勒斯所在的部队遭到袭击,巴布战死,丹中尉失去双腿,弗勒斯也因为在救战友的时候受伤,但却因此受到奖励。
另一个是回国服役时期,受伤的弗勒斯与丹中尉一样,被送回国内。
在此期间他受到总统的接见,被授予奖章,并再次见到了珍妮和已经堕落绝望了的丹中尉。
弗勒斯在医院里意外的发现了自己的另外一项特长:乒乓球,因此他还参加了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事件等。
4、退役捕虾时期:退役后的弗勒斯遵照答应过巴布要与其一起捕虾的承诺,来到巴布的老家,买下一艘船,开始捕虾生活,后来丹中尉也遵守承诺,来给弗勒斯当大副,但是他们却捕不到虾,直到一场飓风将其他的船都毁坏后,他们才靠捕虾成为了百万富翁。
但是后来母亲病重,弗勒斯不得不回家,母亲去世后他一直在家,一天珍妮出现了,但是没过多久又不告而别。
5、跑步时期:珍妮离开后不久,弗勒斯开始了一个他不知道理由的跑步行动,就是这个没有理由没有计划的跑步,让他成为了全美国的明星,也为再次见到珍妮奠定基础。
电影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意义
![电影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2210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7.png)
电影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意义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常常能引发观众对于生活、人性与存在意义的思考。
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使得电影成为了一种探讨哲学问题和揭示人生意义的媒介。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中的哲学思考,并探讨其对人生意义的启示。
一、存在与无常:《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通过阿甘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人生中的成功、挫折和友情。
影片中的哲学思考主要集中在生命的存在与无常之间。
阿甘不仅是一个精神上的英雄,也是一个体现了坚强意志的普通人。
他在电影中所经历的各种困境与逆境,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复杂性,揭示了人生的无常性。
这种哲学思考使得观众意识到,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荣誉与污名,都只是瞬间而过的,而真正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信念,无论生活带给我们什么,都能勇往直前。
二、自由意志与命运:《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这部科幻悬疑片通过时间穿梭的情节,探讨了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影片中的主人公能够通过过去的改变来影响未来,然而却发现这种改变并不能带来预期中的结果,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种哲学思考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类是否拥有真正的自由意志的质疑。
从电影中我们了解到,命运是一个复杂而又不可预测的概念,时间的扭曲和改变只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纷乱。
然而,主人公在面临失败和挫折后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理想,这种对自由意志的坚守使得观众意识到,哪怕是在命运的牵制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来改变人生轨迹。
三、人性与道德:《辩护人》《辩护人》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韩国剧情片,通过一位律师在面对冤错案件时的辩护过程,探讨了人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影片中的主人公面临一个人有限资源下的道德选择: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辩护,还是坚守正义为弱者发声。
这种哲学思考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的善恶、正义与利己之间的矛盾和权衡的思考。
主人公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选择了为弱者发声,这种坚守道义的行为让观众深入思考,人性中是否还存在着一些真正的善良和正义,而且这些力量能够推动我们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https://img.taocdn.com/s3/m/a4f39506e009581b6ad9eba4.png)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生理残疾者——阿甘,通过自身一系列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阿甘非智慧化形象体现了“美国精神”的回归,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揭露。
本文通过对电影的多个方面分析,尝试着分析其背后的隐喻象征的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文化内涵。
《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一部严肃与轻松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历史背景分析影片的历史背景是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
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和平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政治暗杀、白宫丑闻此起彼伏,性解放、摇滚乐、吸毒等嬉皮文化在战后一代中流行,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受到怀疑和冲击。
二、主题分析《阿甘正传》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颇具煽动性的励志传奇,是一条穿越时空重温历史的隧道。
曲折的爱情故事励志传奇故事展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k党、猫王、黑人入学、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反战集会、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约翰•列侬等。
3k党05:25猫王10:30黑人入校22:30肯尼迪总统遇刺30:55越南战争49:00反战集会01:05:20水门事件01:24:00乒乓外交01:14:00约翰•列侬01:14:25三、叙事技巧分析《阿甘正传》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倾向一定程度的回归和认同,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古典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它的诗情气韵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理解恰好是一种诗性人生态度的表现,这主要是从电影的叙事技巧方面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阿甘正传》开篇,影片就采用了回忆式的叙事技巧,利用交叉蒙太奇的方法构造出了这部影片。
因为影片大部分故事的展现是通过阿甘的回忆做为插入来实现的,从而叙事距离得以有效生成。
影片通过对这种叙述方式的采用,让故事自行展现,在作者与故事之间造成一种叙事的距离,有利于作平静、淡泊的铺陈、描叙;另一方面,被追忆的往事由于与主人公状态的时间距离也造成了一种叙事距离,这使追怀、反思的情调得以形成。
电影《阿甘正传》的当代美国文化主题解读
![电影《阿甘正传》的当代美国文化主题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1765c48c281e53a5802ff78.png)
电影《阿甘正传》的当代美国文化主题解读作者:刘曲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3期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政治讽刺小说,该片以其超凡的艺术魅力和票房实力征服了全球影迷,成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反智题材电影的代表,《阿甘正传》以轻松的方式和温情的叙事形式不仅纵向刻画了主人公阿甘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又富于同情心的正面形象,更横向包罗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形势、历史变迁、主流思潮、道德观念以及世界局势等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说,《阿甘正传》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影片本身而成为了当代美国文化的经典寓言。
因此,对该片的文化主题解读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影片的经典价值,也能更全面透彻地了解美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价值观。
在冷战的乌云笼罩下的六十、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从肯尼迪总统遇刺到尼克松“水门事件”,从越战失利到国内反战运动、极端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以及不得已而为之的国际建交,美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迷惘。
兰斯·莫罗在《盒子里的民俗》中曾提到:“冷战的结束带给美国的除了形式上的胜利,剩下的只有空虚。
共产主义阵营和苏联的瓦解令美国人失去了他们一向用以衡量自己品性的道德对立面。
长期的经济衰退、日本以及欧洲经济竞争者的兴起、非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都扰得美国人无法继续他们长期以来的自鸣得意以及战后的体面和优越感。
”[1]影片《阿甘正传》正以此段历史为叙事背景,借以小人物阿甘的成功经历重塑了美国传统主流价值观,呼唤了封存已久的美国梦的回归。
一、重温美国梦冷战的枷锁带给美国社会畸形的发展取向,在那个暴力喧嚣、物欲横流的年代,人类的乖张性格得以肆无忌惮地伸展,难辨忠奸、善恶混淆的人际关系遮挡了人们的双眼。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阿甘纯洁善良的个性犹如一缕清新的气息,带给所有人以真实的美好和梦想的期待。
阿甘成为了美国公众心中再次认同的美好品行的化身,成了“本世纪末的最后一个好人”。
电影解读:《阿甘正传》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电影解读:《阿甘正传》的主题与情感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7e2a0f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a.png)
电影解读:《阿甘正传》的主题与情感表达概述《阿甘正传》是一部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于1994年执导的美国剧情片,该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
影片以阿甘·冯特为主角,通过他独特而充满善意的视角,展现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社会的许多重要时刻,并探讨了人生的意义、爱与亲情等主题。
主题分析1.坚持追逐梦想:《阿甘正传》中,阿甘凭借坚毅不拔的品质和非比寻常的运气,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出色成就,例如成为足球明星、参军并荣获勋章、经营成功公司等。
这一主题强调了向往梦想并努力追求它们的重要性。
2.爱与友谊:影片中,有两个角色对阿甘非常关键:他深爱着的朋友珍妮和他一生最好的朋友布巴。
通过两位朋友之间发展的情感线索,电影传达了深沉的友谊和无私的爱意。
这种爱与友谊善良而真实,在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自强不息:阿甘出生时患有智力障碍,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并始终努力不懈地提高自己。
电影通过阿甘在各个方面的成就,传达了自强不息的价值观。
观众们被激励鼓舞,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4.历史与社会反思:《阿甘正传》以美国社会历史为背景,通过让主人公参与和亲历多个历史事件(如19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肯尼迪暗杀等),给观众提供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的反思。
同时也提醒人们关于种族歧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情感表达1.温情与感动:《阿甘正传》是一部带有浓厚温馨氛围和令人感动的电影。
通过展示主角阿甘那纯真无邪的心灵、对他人的关怀以及他经历的励志故事,观众会产生共鸣并被其中的情感所深深打动。
2.喜悦与笑声:尽管电影中涉及一些情感沉重的主题和事件,但也有许多幽默、有趣的场景。
阿甘傻傻地追赶校车、跑着赢得橄榄球比赛、装着“企鹅”跳舞等场景都为观众带来欢乐与喜悦。
3.悲伤与反思:电影展示了阿甘面临的挫折、失去亲人和朋友所带来的痛苦。
通过这些情节,观众不仅感受到纯真善良角色背后隐藏的复杂内心世界,也对人生中遭遇困难和不幸时可能产生的情感进行反思。
电影《阿甘正传》的赏析
![电影《阿甘正传》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dd0ca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8.png)
跑过的驿站,浮萍的思念——评电影《阿甘正传》的主题意蕴一片羽毛飘过阿拉巴马州的上空,寻找自己的驿站,在生命的机遇中落在了福斯特.甘的脚下。
电影长镜头的运用,和谐的场景,真诚的独白开始了奔跑且富有诗意的人生旅程。
整部影片采取主人公独白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当时历史下的美国,利用小人物的成长历程折射出美国社会史。
写实的镜头,多种蒙太奇的应用不仅增强了这部影片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演真情的流露,情感的抒发,得到观众的共鸣。
这部影片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巴士站台,通过巴士以与等待的人来切换不同的场景,进而展开导演叙述的故事。
通过这些不同乘客的场景串联,观众感觉到了关联性蒙太奇的魅力,重复蒙太奇巴士驶过来的镜头反复出现,强调了导演要表达的现实,同时也对观众是一种无形的暗示。
影片同时采用两个线索叙述故事,其一是主人公阿甘从智商低能儿艰难求学到上大学并取得很多荣誉到参军再到参加越南战争,由于表现突出退伍,再到后来的捕虾业的成功以与长达三年长跑的一生。
再者就是珍妮为了求得名誉和出名狠心离开阿甘吃尽苦头自己去漂泊闯荡最后回归本性的一生。
两条线索虽然发生在不同的空间,但镜头的叙事是无界限的,通过导演的镜头转换,使其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一种相互关联的场景,交叉剪接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联想的氛围和想象的无限空间。
坚定布巴的理想。
列兵阿甘参加了越南战争,为越南共和国与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场战争。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
战争总是残酷的,当阿甘一次次穿梭于死亡线上奋不顾身的场景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时候,不仅是对战争的一种抵触,也是彰显人物真善美的一面,布巴“捕虾”的愿望就在这次的战争中留给了阿甘。
在白宫内阿甘接到了退役书,在拉巴特湾,他买下渔船,继续着布巴的理想,“珍妮号”捕虾船在飓风中幸存,阿甘和丹中尉开创了巴布的理想并坚定的发扬光大。
这是一种信念的坚守、情谊的坚守更是对人性美的坚定。
《阿甘正传》讲解
![《阿甘正传》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84b9f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2.png)
《阿甘正传》讲解《阿甘正传》是一部广受欢迎的电影,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
该电影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一个智商极低但心灵纯净的男主角阿甘的传奇故事。
本文将对《阿甘正传》的剧情、主题和影片所传达的深意进行详细解读。
一、剧情梗概《阿甘正传》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
主人公阿甘·甘普斯是一个智力低下的男孩,但他有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和超乎寻常的运气。
影片以阿甘自述的方式,通过回忆的镜头,将观众带入了他的成长历程。
阿甘的童年时光并不如意,常被人戏弄和歧视。
然而,他与多萝茜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多萝茜鼓励着阿甘,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甘展现出了非凡的跑步天赋,并通过橄榄球奖学金进入了大学。
在大学期间,阿甘加入了美国陆军,并主动参与了越南战争。
在战场上,他救了许多战友的生命,并成为了一位荣誉勋章获得者。
在返回美国后,阿甘拥有了一大笔财富,成为冻冻果汁公司的创始人。
阿甘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起伏,但是他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
他从未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善良影响了周围的人们。
尽管他一直爱着多萝茜,但他最终选择了放手,让她去追逐自己的幸福。
最终,阿甘回到了家乡,和他的儿子一起生活。
他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而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创造非凡人生的道理。
二、主题分析1. 勇气与毅力:《阿甘正传》通过阿甘的坚持不懈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强调了勇气和毅力的重要性。
无论面对什么困境,阿甘都会在不懈努力的同时保持乐观的态度,从而克服各种困难。
2. 爱与友谊:电影中的多萝茜是阿甘与她建立深厚友谊的象征。
友谊的力量在整个故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阿甘对多萝茜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与其他人的友谊,展现出了爱和友谊的可贵之处。
3. 人生的意义:电影深刻地探索了人生的意义。
阿甘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观众,人生并不在于追求权力和财富,而是要关注内心的纯净、乐观和善良。
《阿甘正传》观后感:人生、自由和奋斗的感悟
![《阿甘正传》观后感:人生、自由和奋斗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1606b86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d.png)
《阿甘正传》观后感:人生、自由和奋斗的感悟
《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美国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经典电影,讲述了一个残疾人阿甘从小不懂事,却有着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最终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的故事。
《阿甘正传》是一部充满哲理的电影,让我们可以从中,对人生、自由和奋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首先,本片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出发,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真谛。
阿甘从小脑筋笨拙,没有任何学历,但他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敬仰,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收获了许多人们的尊重。
他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决心,人生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全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
其次,本片突出了自由的重要性。
阿甘正传中,阿甘的行动和思想都是自由的,他从不受特定的观念和宗教的束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努力去实现。
他的例子说明,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最大的成就。
最后,本片也突出了奋斗的重要性。
阿甘从来都不放弃,他总是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他依然勇往直前。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获得成功。
总之,《阿甘正传》是一部让人从中感受到人生、自由和奋斗的经典电影。
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只有有勇气和决心,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成功。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401d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1.png)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电影《阿甘正传》,探讨了其中体现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
在介绍了电影和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后,文章首先探讨了主人公阿甘形象与保守主义理念的联系,指出他的坚忍与忠诚符合保守主义价值观。
文章分析了家庭观念在电影中的展现,强调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进一步讨论了关于自律与责任的思考,以及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文章探讨了传统与变革的平衡问题,并总结了保守主义主张在电影中的体现。
最后展望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的意义,强调了保守主义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传统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对《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保守主义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电影《阿甘正传》,保守主义政治哲学,阿甘,家庭观念,自律,责任,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传统,变革,保守主义主张,当代意义1. 引言1.1 介绍电影《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美国经典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较低但天性善良的主人公阿甘·冈普尔,通过他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电影中,阿甘凭着顽强意志和积极态度,成为了一名越战英雄、一位顶尖运动员和一家盈利丰厚的企业家。
他的成功并非来自运气,而是源自他对家庭、社会和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与信仰。
阿甘坚守传统的家庭观念,主张自律与责任,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秩序和国家大局之上。
在电影中,保守主义的理念通过阿甘的形象得到了生动展现。
他代表了一种保守主义的信念,即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坚守,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
阿甘的故事告诉观众,只有通过自律、责任和传统的价值观,才能在变革和挑战中保持稳定与成功。
这使得《阿甘正传》成为了一部反映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经典之作。
1.2 阐明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原则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对传统和社会秩序的尊重、对自由和责任的平衡、以及对权威和权力的重视。
在保守主义看来,传统是民族和社会的智慧结晶,应当被珍惜和传承,而社会秩序则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运行的基石,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
阿甘正传赏析
![阿甘正传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3a2a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c.png)
阿甘正传赏析嘿,今天咱们来唠唠《阿甘正传》这部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电影。
每次看这部电影,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每次都能发现新的好东西。
我第一次看《阿甘正传》的时候,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
我窝在沙发里,抱着一大包薯片,准备好好享受一下。
电影一开始,那个有点傻愣愣的阿甘就出现在屏幕上了。
他戴着牙套,走路姿势有点奇怪,看起来和周围的孩子不太一样。
但你知道吗?就是这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家伙,有着一颗无比纯净的心。
就说阿甘跑步那事儿吧。
他小时候因为要躲避那些欺负他的孩子,就开始跑,这一跑可不得了,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开关。
他跑啊跑,那速度快得像一阵风,把那些骑着自行车追他的人都甩开了。
后来啊,他这跑步的本事还派上了大用场。
他在大学里加入了橄榄球队,他跑起来的时候,就像一颗炮弹一样,直直地冲向对方的防线。
那些高大强壮的球员想拦住他,可他就像有魔法似的,总能突破防线。
我看着他在球场上奔跑,那专注的眼神,就像世界上只有前方的目标一样。
每次他成功得分,队友们把他举起来欢呼的时候,我也跟着激动得不行,手里的薯片都顾不上吃了。
还有阿甘和珍妮的爱情,那可真是让人揪心又感动。
阿甘从小就喜欢珍妮,就像小狗喜欢它的主人一样,特别纯粹。
他对珍妮的爱,是那种不管珍妮走到哪里,他都会在她身边的感觉。
珍妮呢,是个有自己梦想和追求的女孩,她的生活有点波折。
但阿甘不管这些,他就一直守在珍妮身边。
有一次,珍妮在舞台上唱歌,下面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对她动手动脚。
阿甘看到了,他那个着急啊,直接就冲上台去,把那些人打得落花流水。
他那时候的样子,就像一个超级英雄,要保护自己心爱的女孩。
珍妮在他怀里的时候,我能感觉到阿甘的那种幸福,就像他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
我有个朋友,他的经历有点像阿甘呢。
他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人,学习成绩也一般般。
但是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画画。
他画得可认真了,每天都拿着画笔在纸上涂涂画画。
就像阿甘专注于跑步一样,他专注于他的画。
《阿甘正传》分析27页PPT
![《阿甘正传》分析2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5db08b312b3169a551a465.png)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阿甘正传》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甘正传》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分析《阿甘正传》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之所以经典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励志片,更是因为影片中所蕴含的家庭价值观念、种族性别问题及传统价值观念与美国保守主义主张相契合,《阿甘正传》由此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保守派进行政治斗争的战略性工具。
通过对影片中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分析,指出保守主义的发展一直影响着美国电影的发展,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电影对美国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发挥着巨大功能。
标签:《阿甘正传》;保守主义;关系《阿甘正传》的经典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励志片,更是因为在其娱乐化效果的掩盖下蕴含着更加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内涵。
当时的美国保守主义利用该影片中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回归表达他们对于美国近代史传统的解释,并确定他们在1994年国会大选中的政治基础。
尽管该片拍摄的最初目的并不是为美国保守派发声,但美国保守主义者却巧妙利用《阿甘正传》的表述线索编织了一个“保守主义神话”和一种表达普遍美国价值观的语言。
纵观对《阿甘正传》的解读,影评居多,却很少有人从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角度分析该影片,指出《阿甘正传》中所蕴含的美国保守主义观点,同时分析美国保守主义是如何巧妙利用这部电影向民众传达其意识形态,由此引出美国电影与保守主義的关系。
一、《阿甘正传》与美国保守主义的契合点在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运动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和丹·奎尔把美国道德标准和家庭观念的滑坡作为一项重要的竞选议题。
美国20世纪90年代保守派关于家庭价值观念、传统价值观念和种族性别的主张在《阿甘正传》这部影片中似乎有所体现,下面将从家庭价值观念、种族性别问题和传统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分析《阿甘正传》与当时美国保守派主张的契合点。
家庭价值观念。
《阿甘正传》提倡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阿甘和珍妮都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生活也十分艰辛,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传统家庭破裂的突出问题,以及传统家庭的破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此我们不难看出,该部电影表现了对美国单亲家庭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对传统家庭价值观进行了引申与呼唤。
在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和丹·奎尔将美国道德标准和家庭观念的滑坡作为一项重要的竞选议题。
1992年5月17日,乔治·布什在圣母大学就双亲家庭的破碎发表演说;两天后,丹·奎尔在加州共同体俱乐部就同一主题再次发表讲话。
奎尔的讲话“恢复基本价值观念:巩固家庭”强调了1992年洛杉矶中南部的暴乱,以及暴乱与美国家庭破碎之间的联系。
他指出“(洛杉矶暴乱体现出来的)难以驾驭的社会混乱局面……与家庭结构的瓦解、个人责任感及诸多社会领域秩序的缺乏有着直接的关系”[1]。
他断言,“家庭失败时,社会也就失败了”。
丹·奎尔指出,只有当我们重拾“家庭、努力工作、诚实和个人责任感”等价值观念时,我们的文化才能丰富起来,社会才更加美好。
近代保守主义创始人柏克称,刚出生的婴儿实际上与上代在思想上并没有联系,家庭是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在家庭中人们学习道德行为。
家庭在维系人与上代的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
保守主义从一开始就强调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阿甘正传》对家庭价值观念的呼唤与美国保守派主张是具有契合点的。
种族与性别问题。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保守主义者将社会的动荡和传统家庭的破裂归罪于黑人和女权主义者。
丹·奎尔指出,当前美国的文化危机就是由这些目无法纪的黑人和过分激进的女性引起的。
在共和党发表的演讲中,政治保守派试图重新确立以白人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秩序。
影片《阿甘正传》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对当时的流行文化给予深刻批判,突出了女性和黑人作为造成文化混乱的群体的一面,强调了白人男性的不可战胜。
这与保守派政治家们在关于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主张是相契合的。
随着1994年中期国会竞选的临近,保守派们充分利用了《阿甘正传》中的事件描述从而获得了更多的白人男性的选票。
而纵观美国保守主义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其对白人男性地位的维护似乎从未改变过。
就目前正在进行的美国大选而言,共和党的政策主要迎合的对象就是白人男性,其所获得的选票也以白人男性为主,妇女和黑人却很少。
传统价值观念。
《阿甘正传》采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代表传统文化的阿甘和代表流行文化的珍妮不同的人生经历。
阿甘的美德是美国人民传统美德的缩影,而阿甘的成功和幸福也都归于他的美德和良好的价值观念而非智力,而与阿甘相比,代表流行叛逆文化的女主人公珍妮的经历却十分悲惨。
但是在电影最后,她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死在了阿甘的怀抱中[3]。
阿甘代表的是传统文化,珍妮代表的是当时的流行文化,阿甘获得成功,而珍妮却死于叛逆,由此可以看出,影片对流行文化的批判,对回归传统价值观念的呼唤。
在政治保守派看来,支撑美国繁荣和崛起的正是传统价值观,因此重塑传统价值观念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阿甘正传》一经上映,美国的保守主义者将阿甘视为与自由派进行文化价值观论战的关键人物。
他们利用《阿甘正传》强调主流社会坚持要我们拥护的普遍价值观,指出自由派的不道德行为,从而引发社会共鸣,为他们在1994年国会中期竞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1994年国会选举中投共和党票的美国人中,保守主义者们充分利用了《阿甘正传》中生动描绘的历史神话,表现了自己政治立场的特色,并成功引发民众共鸣获得民众的认同。
尽管《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表明,《阿甘正传》表现的是人性,是尊重、宽容和无条件的爱,但保守派却巧妙利用《阿甘正传》的故事情节编织了一个与保守主义相关联,一种引发民众认同美国传统价值观的语言。
《阿甘正传》在1994年共和党国会竞选胜利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表明了电影在体现政党意识形态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二、美国电影与保守主义的关系通过对《阿甘正传》与保守主义契合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电影与美国国内政治的密切联系,保守主义者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电影在表达其意识形态方面所具有的強大功能,保守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很自然地利用了这种武器,美国电影与保守主义也就具有了密切的关系。
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
作为世界电影的最高奖项——奥斯卡奖,其电影奖项的评选与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影片要想获得奥斯卡奖,其主题、内容和故事必须符合美国的传统政治理念、主流思想和主流社会思潮;“配合当局一定时期的一定政策积极宣传;传递的信息必须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不可违反传统的价值观。
纵观奥斯卡奖的八十多年历史,它一直是直接或间接地为政治服务的。
”[4]奥斯卡最主要的意识形态价值观,是对秩序的强调,这是保守主义的核心观念所在,也是奥斯卡与保守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连接点。
例如,2006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获得者《撞车》,它同样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主流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和黑人等少数族裔的边缘地位。
在电影描述的社会秩序中,基本上是白人处于中上,其他族裔的处于中下层位置。
而《魔戒》则完全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神话故事,在影片中,英雄都是白人男性,美好的国度和海外仙境在西方;蠢蠢欲动的黑魔头索隆在东方,为索隆所驱使的猛犸军团也带有鲜明的东方特色。
片中西方中心主义和男权意识的传统价值观异常浓厚。
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的美国电影。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保守主義借助多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进行传播。
与过去单一的传播形式相比,电影其宣传作用更富有感染力,通过更加直观的影像表现形式,形成全民的集体无意识,政治无意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相信电影中的言说,形成稳定的美国保守主义的价值观。
克里斯汀·麦茨认为,基于电影的实质是满足观众的欲望,影片自身的结构应该是反映了观众下意识的结构。
由此看来,唯有受到大众欢迎的电影才真正做到非常准确地触及了观众的欲望,这就是经典卖座片。
经典卖座电影通过虚构的故事来映射现实生活,通过掩盖能指、突出所指,从而让观众的郁结或愿望在观影的过程中得到化解和达成想象的满足。
《阿甘正传》通过对近代历史的演绎,以高明的表现手法重新书写了历史文本,修改了历史记忆,成为建立在真实基础之上的谎言。
通过电影的引导,获得观众的某种认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通过对影片主人公的认同,也认同了他的选择和好恶。
认同阿甘的同时,观众也认同了阿甘的选择,并享受了阿甘的收获[5]。
美国政治保守派利用《阿甘正传》电影本身与保守主义的观点相结合,完成了一个保守主义神话的编织和一种普遍美国价值观语言的表达,成功地改变了观影者对于近代美国历史的记忆,并成功获得了选民的认同与支持。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意识形态,保守主义自柏克开始一直是秩序和传统的捍卫者,而美国的保守主义并非只在电影当中体现,它体现在一切大众文化形式以及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电影是最直观、最具表现力的一门艺术形式,其感染力也首屈一指。
电影艺术在展现视、听盛宴的同时,调动了人的全方位感官,其传递意识形态的功能是无与伦比的。
保守主义者利用电影这一最具表现力的意识形态工具向人们传达着其对于家庭、性别、种族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并从中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同,《阿甘正传》这部美国经典影片也充分体现了美国电影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
而纵观美国保守主义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其关于家庭、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基本价值观念仍与《阿甘正传》中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契合,这也是影片《阿甘正传》历久弥新的经典之所在。
参考文献:[1]J.海兰·旺.《阿甘正传》中关于种族、性别以及政治的回忆[J].吕奇莹,译.世界电影,2001(6).[2]宋雅浪,传统与自由:柏克政治思想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9.[3]李鹏.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社会的价值回归[J].电影评介,2009(13).[4]陈旭光,苏涛.论美国电影的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策略[J].艺术广角,2005(3).[5]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