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教学设计1: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
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
掌握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⑵、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三、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四、教学方法双导学探五步教学法(配备课件学习)五、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以图片“岳飞坐像”和《满江红》导入也可以用本课开头导引框:“契丹族”由来的传说导入2、出示学习目标:一、说出与辽、宋、西夏、金等政权建立相关的民族、首领、都城、时间等内容。
二、了解陈桥兵变、澶渊之盟、郾城大捷等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战役。
三、了解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他们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他们为我国边境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认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相互之间的和战促进了民族融合。
3、学生自学课本:(8—10分钟左右) 4、出示学习导航:⑴、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建立时间、民族、杰出首领、都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一、契丹的兴起1、契丹国(辽) 916年阿保机都:上京2、阿保机的儿子辽太祖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3、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进攻北宋,寇准主战,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可以用幻灯和多媒体课件做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图片和契丹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西夏 1038年元昊都:兴庆;1044年元昊向宋称臣。
四、金的建立:1、女真族就是唐朝靺鞨的一支;2、金 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 都:会宁五、辽和北宋的灭亡:1、1125年金灭辽;2、1127年金灭北宋。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分裂1.1 教学目标:了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北方的影响。
理解南北朝分裂的原因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2 教学内容:五胡乱华的起源及发展。
南北朝的形成与分裂。
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及南北朝的分裂原因。
比较法:分析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4 教学活动:观看五胡乱华与南北朝分裂的相关视频资料。
进行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比较的小组讨论。
第二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2.1 教学目标: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理解大运河修建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2.2 教学内容:隋朝的统一过程及其政治、经济措施。
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其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隋朝的统一过程及大运河的修建背景。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大运河遗址,加深对大运河历史意义的理解。
2.4 教学活动:分析隋朝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参观大运河遗址,了解其历史价值。
第三章:唐朝的繁荣与民族政策的演变3.1 教学目标: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原因。
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表现。
唐朝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原因。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朝民族政策对国家统一的具体影响。
3.4 教学活动:研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表现。
讨论唐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第四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民族融合4.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十国分裂的原因及其政治、经济特点。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进程及其影响。
4.2 教学内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及其政治、经济特点。
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其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五代十国的分裂原因及其经济特点。
比较法:分析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进程。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五胡内迁与北方政权更迭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掌握北方政权更迭的基本情况,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 教学重点:五胡内迁的原因及过程,北方政权更迭的顺序和特点。
3. 教学难点:五胡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北方政权更迭的原因分析。
4. 教学准备: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方的民族分布情况。
(2)新课导入:讲述五胡内迁的原因和过程。
(3)讲解北方政权更迭的顺序和特点。
(4)分析五胡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历史特点。
6. 课后作业:结合历史地图,复述五胡内迁的过程和北方政权更迭的顺序。
第二章: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南朝政权1. 学习目标: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南朝政权的历史沿革,认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2.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南朝政权的历史沿革。
3.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南朝政权的政治特点。
4. 教学准备: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
(2)新课导入:讲述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3)讲解南朝政权的历史沿革。
(4)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历史特点。
6. 课后作业:结合历史地图,复述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南朝政权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对北魏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改革的主要内容。
3. 教学难点: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改革对北魏发展的影响。
4. 教学准备: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新课导入: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时期1.1 学习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掌握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分析。
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2.1 学习目标:1.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2.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1.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介绍;2. 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分析。
2.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三章:隋唐时期3.1 学习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 掌握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介绍;2. 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分析。
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四章:五代十国时期4.1 学习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地方割据;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五胡内迁与北方民族大融合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 教学内容:五胡内迁的原因和过程;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和影响;历史实例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
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了解五胡内迁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背景;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教师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1. 学习目标:了解南北朝更替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 教学内容:南北朝更替的原因和过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和表现;历史实例分析:北魏统一北方。
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了解南北朝更替的背景;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教师讲解北魏统一北方的具体过程及其意义。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1. 学习目标:了解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理解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 教学内容: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表现;历史实例分析:文成公主入藏。
3. 教学活动: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开展小组讨论,分析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师讲解文成公主入藏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第四章: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1. 学习目标:了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理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 教学内容: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影响;历史实例分析:宋金和议。
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了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教师讲解宋金和议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人:王建辉【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掌握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的兴起与建国;2.记住“陈桥兵变”、“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和宋金议和等重大历史事件,理清本课的发展线索;3.探究复杂的民族关系,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2)契丹与北宋的关系(3)金的建立(4)岳飞抗金学习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正确认识辽、宋、西金、金之间复杂的民族关系【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吗?请两位同学分别起来讲一讲。
然后,根据学生的讲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时期呢?期间还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第一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0页——P51页前两段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害羞下列问题)(一)契丹的兴起: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2.契丹族强大的原因有哪些?(1)契丹人与汉人接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逐步学会农耕生活34.哪一个皇帝在位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造成了什么结果?(二)北宋的建立1.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2.五代后期,黄河流域地区面临着怎样的形势?(统一趋势不断加强)34.注意几个问题:(1)记住三个成语故事:①陈桥驿兵变②黄袍加身③杯酒释兵权(2)北宋建立的意义是什么?(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3)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它统一的只是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是局部统一。
第二部分:辽、宋、夏的和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51页最后一段和P52页的前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北宋建立以后,两次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什么政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1.1 学习目标:了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背景和特点,认识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1.2 教学内容:1.2.1 时代背景:北朝的分裂与民族融合;1.2.2 特点:政权林立,民族矛盾突出,战争频繁,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1.3 教学活动设计:1.3.1 引入:通过地图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特点;1.3.2 讲解:详细讲解北朝的分裂与民族融合的过程,分析政权林立、民族矛盾、战争频繁和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的特点;1.3.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二章:北魏的统一与衰亡2.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的统一过程,认识北魏在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重要地位,分析北魏衰亡的原因。
2.2 教学内容:2.2.1 北魏的统一:道武帝的改革,击溃后燕,统一北方;2.2.2 北魏的衰亡:内部矛盾加剧,民族政策失误,六镇起义,北魏分裂。
2.3 教学活动设计:2.3.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北魏的统一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北魏的历史地位;2.3.2 讲解:详细讲解道武帝的改革措施,分析北魏统一的背景和原因;2.3.3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北魏衰亡的相关史料,分析北魏衰亡的原因;2.3.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北魏的历史地位;第三章:东西魏的更替与民族融合3.1 学习目标:了解东西魏的更替过程,认识民族融合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分析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3.2.1 东西魏的更替:西魏建立,东魏灭亡,北齐取代北周;3.2.2 民族融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促进民族融合;3.2.3 影响: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推动我国历史发展。
3.3 教学活动设计:3.3.1 引入:通过地图展示东西魏的更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民族融合的发展;3.3.2 讲解:详细讲解西魏的建立和东魏灭亡的原因,分析民族融合的背景和过程;3.3.3 史料分析:让学生阅读民族融合的相关史料,认识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的影响;3.3.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评价民族融合的历史意义;第四章:北齐与北周的争霸4.1 学习目标:了解北齐与北周的争霸过程,认识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分析北齐与北周争霸的影响。
(完整wor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重难点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片段。
提问: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你知道萧峰是什么人吗?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中提到过哪些政权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部电视剧中曾出现过辽、西夏、大宋、大理等政权.萧峰、段誉、虚竹等人,生活在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大约从10世纪初到1276年南宋灭亡,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华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伐并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政权吧!-、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展示唐朝疆域图和五代十国时期形势图提问:当时五代有哪些?在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主要有哪些政权对峙?过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北宋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状况,但是依然存在各种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
(一)自主学习填写宋、辽与西夏、金的建立各种政权建立的表格(二)民族大家庭1、契丹族(辽)图片展示契丹的兴起地图与青牛白马传说的图片。
提问:请同学讲述这个故事。
我们通过这首诗,看出契丹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行营到处即为家,四时畋猎是生涯.(游牧和渔猎的生活)思考和分析:契丹族兴起和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隋唐时期,躲避战乱的中原人来到契丹地区,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契丹地区经济的发展;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慢慢强大起来。
(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2、党项族展示西夏地图与党项族人民图片。
讲述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党项首领,元昊,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少数民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一个民族的人么?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女真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啊?(游牧,狩猎)介绍女真族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设计6: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首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
了解岳飞抗金的故事,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的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三、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
四、教学方法1.总括法。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讲述法。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3.图片示意法。
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分析讲解法。
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5.引导评价法。
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五、教具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六、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听说过“青牛白马”的故事吗?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9课,看导入框中的内容: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
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一、教案简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分布和更迭;(2)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3)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差异与融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和尊重;(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时期的民族冲突与融合;(3)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2)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2. 教学难点:(1)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2)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3)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2)引导学生关注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让学生总结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2)分析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3)阐述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看法;(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理解。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教案标题: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和特点;2. 掌握相关概念和术语的定义和解释;3.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概念和特点;2. 民族政权并立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3. 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的影响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图片等;2. 学生参与活动的材料:小组讨论题、合作学习任务等;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2. 提出问题:你了解什么是民族政权并立吗?它对社会和历史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1. 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不同民族政权的并立、权力分配、互动关系等;2. 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与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案例;2. 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和分析事件或案例,讨论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3.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与总结:1. 每个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2.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民族政权并立的重要性和意义;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小论文,包括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独立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2.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人教版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第一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乱华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北方的影响;掌握南北朝的建立背景及主要王朝更迭。
2. 教学重点: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南北朝的建立和主要王朝的更迭。
3. 教学难点: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冲突。
第二章:北魏与南朝的互动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掌握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 教学重点: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3. 教学难点: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细节。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1. 学习目标:了解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掌握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3. 教学难点: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第四章: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开拓1. 学习目标: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3. 教学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第五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1. 学习目标:了解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重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六章:辽、宋、夏、金的并立与冲突1. 学习目标: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掌握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2.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七章: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1. 学习目标: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及意义;掌握元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3. 分析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背景。
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3.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对峙与文化交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背景。
2. 通过地图展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分布,帮助学生掌握政权更迭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对峙与文化交流,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该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章:唐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 分析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与歧视排斥。
3.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 组织学生探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战乱教学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裂与战乱情况。
3.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裂与战乱。
3.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地图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布,帮助学生掌握政权分裂与战乱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该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四章: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范
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范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从10世纪初到_世纪中期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金人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教师点拨,让学生了解在纷繁的史实中理清知识脉络,抓住中心内容进行学习的方法并参予到其过程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③这一时期民族政权间战争频繁,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要唯〝汉〞独尊.独好.【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②辽.宋.夏的和战③金和南宋的对峙.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_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①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②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教学难点:①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②评价岳飞抗金.【教学方法】1.总括法: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讲述法: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3.图片示意法: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4.分析讲解法: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5.引导评价法: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课前准备】 (预习.导学)教师: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制作.材料收集等.学生:收集青牛白马的故事和黄袍加身的故事.岳飞抗金.澶渊之盟的相关材料,结合南宋.金对峙形势的挂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岳飞像等相关图片.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并完成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天龙八部》片断激趣: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引导: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虚竹他们生活在一个多个政权权并立的时代,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9_年到_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吧.投影展示: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新课〗1.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学生自读教材,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民族政权,2.展开具体教学活动: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板书]1.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课件展示导入框中的苏颂诗句:〝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它们反映了北方契丹民族的由来.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你能据此想出来吗?学生叙述想象,师同时展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文字图片.[学生讲述]契丹人居无定所,随水草而迁徒,过着渔猎游牧生活.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契丹兴起的短片.学生自学第一段后,回答问题:契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契丹是怎么强大起来的呢?学生根据自学内容积极回答.(略)[教师引导]到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的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段历史的内容.2.唐亡后的中原政局和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板书][教师介绍]课件展示由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灭亡后,中原地区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它们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幽云十六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的.幽云十六州的被割让,为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这里面还有一个〝儿皇帝〞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讲一下.[学生讲述]后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如果学生不能讲述,教师就简要地概述一下该故事)[教师过渡]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在唐灭亡后出现了政权混乱局面,先后经历了五个短暂的政权的统治,在第五个政权后周统治期间,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是谁顺应趋势完成了中原地区的统一呢?北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北宋建立后,又是怎样削除五代时期的割据势力的?同学们听过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吗?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板书][学生看书]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分裂.播放: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短片教师进一步说明(指图)北宋.赵匡胤.东京和结束分裂[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然后讨论赵匡胤的集权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教师小结]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辽政权逐步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势力不断扩大.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北宋一代,虽然忧患不已,但其内部始终是统一的.[教师过渡]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宋辽西夏这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应该如何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请看屏幕(播放短片)二.辽.宋.夏的和战[板书]1. 宋辽澶渊之盟[板书]播放短片如时间允许可讲述以下内容.宋辽澶渊之盟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统一中国,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第二次对辽战争.开始时,宋军进展顺利,节节得胜.形势的发展对宋军很有利.但是,由于东路曹彬贪功轻进,被辽军击败.宋军东路战场一败,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变化.农历五月,辽军在蔚州大败宋军中路,杀死宋军二万多人,迫于形势,西路潘美.杨业只好率师回到代州.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教师引导]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但宋真宗时,辽却大举攻宋,,双方形成对峙状态,其中最厉害的要数澶州之战了,当时的情形怎样呢?结果又如何?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澶州之战过程.结果.并针对这个盟约进行讨论,谈谈认识.学生读课文,初步了解,明确结果是:澶渊之盟.屏显澶渊之盟内容和结合教材中的动脑筋,学生小组讨论.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学生回答]生甲:宋辽议和是在宋军败辽的情况下开始的,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生乙:宋每年送辽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恶化了北宋的财政,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促成因素之一.生丙: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生丁: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提示: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教师小结]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宋辽关系,我们只掌握澶渊之盟及其影响即可.下面,我们来学习北宋与其西北的西夏政权之间的关系.2.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板书]出示西夏建国图片._世纪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它与宋的关系怎样呢?[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完之后对主要内容复述.学生读书据课文回答.[学生复述]宋辽讲和后,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也开始壮大._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学生可自由发挥)[教师讲解]元昊(10__1_8),也叫李元昊或赵元昊,银州(今陕西末脂)党项族拓跋部人.西夏的政治家.西夏国的建立者李继迁之孙.他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帮助镇压黄巢起义军,唐封其为〝夏绥银节度使〞,赐姓李.宋太宗时,赐李继迁姓赵.元昊于1_8年称帝,国号大夏.元昊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字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对北宋多次进行战争,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因士卒死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境内人民传唱着怨恨元昊的歌谣.于10_年与宋订立和约,元昊表面取消帝号,实际上在国内仍然称帝.关于宋夏战争的具体情况,请看投影.[教师提示]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投影显示]辽.西夏.北宋之间和战关系示意图.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知道了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金朝变革习俗等重要史实.这一时期虽然政权更迭和战乱频繁,但仍然体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教学的中心,教学中可通过课堂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并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宋金战争的性质及影响.不同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等问题历史认识.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学生对本课的中心人物岳飞较为熟悉,是本课教学的兴趣和感知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课堂活动和问题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民族关系的认识上,对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的认识相对肤浅,需要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三.设计思路:本课共分三个子目介绍了内容:〝靖康之变〞介绍了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北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介绍了在岳飞等将领的领导下,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金朝变革女真习俗〞介绍了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的了解,因此将本课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将三个子目内容整合为以下三部分;政权对立篇——金和南宋的建立宋金关系篇——金与南宋的战和民族融合篇——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和金南北对峙的局面.知道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了解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女真抗辽斗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从而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的思想教育.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宋金和战与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金革旧俗和民族融合.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金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3.解决措施: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查找相关内容的资料,理解疑难问题.课堂上,出示教师设计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注意适时利用图片.影视资料等加强直观性.形象性.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归纳总结.课件辅助.学法指导:自主收集.合作探究.故事讲述.分组讨论.列表归纳等.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指导:⑴收集史料:女真兴起.靖康之变.宋金对峙和战与金革旧俗等史实,岳飞抗金的故事.做好讲述有关史实的准备.⑵质疑探究:宋金战争性质.和议的作用;民族融合.2.关注小组课前准备情况,提出修改意见.3.制作教学辅助课件.八.教学内容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反馈展示视频.音频设问导入女真兴起金的建立金灭辽.北宋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合作探究金革旧俗展示《精忠报国》歌曲的影视资料.这首歌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生活在那个朝代?他的主要历史事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随着这首歌一起来了解那段政权并立.战乱纷争的宋金时代的内容.一.政权对立篇——金和南宋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文59-60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政权?民族?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金?南宋图片展示:女真族兴起的地区和环境.组织学生讲述女真族生活状况.提出问题:女真族的杰出首领是谁?有何历史贡献?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板书.提出问题:金与辽的关系如何?出示:《金灭辽形势图》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契丹的兴起:(1)时间:10世纪初(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西夏的建立:(1)时间:_世纪前期(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3.北宋的建立:(1)时间:960年(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的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5.南宋建立:_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历史背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优秀范合集。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政权并立1.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
1.2 教学内容:五胡十六国的建立与更迭南北朝的分裂与对峙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轴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历史变迁分析讨论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文化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南北朝时期的政权谈判第二章:唐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调整2.1 学习目标:掌握唐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2.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唐朝的民族政策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民族政权并立3.1 学习目标: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意义。
3.2 教学内容: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更迭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轴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变迁分析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格局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斗争第四章: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演变4.1 学习目标:掌握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宋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宋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宋朝的民族政策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4.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宋朝的民族政策第五章: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特点5.1 学习目标: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元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5.2 教学内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5.3 教学活动:分析讨论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元朝的民族政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元朝民族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六章:明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的变化6.1 学习目标:掌握明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了解明朝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对政权稳定的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3)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梳理各个民族政权的发展脉络;(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介绍;2. 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教学工具;3. 角色扮演道具、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 新课内容:讲解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和亲、战争、贸易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七、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或相关资料,填写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间线;2. 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举例说明和亲、战争、贸易等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认识。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一章: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分裂1.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与互动。
1.2 教学内容:民族政权的定义与特点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与影响案例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与纷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与原因。
案例分析法: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与纷争。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民族政权的重要性。
1.4.2 讲解:详细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与影响。
1.4.3 案例分析: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与纷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
1.4.4 总结:强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章:民族政权的交流与融合2.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意义。
2.2 教学内容: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方式与内容民族政权融合的原因与影响案例分析:金与南宋的外交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方式与内容。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与南宋的外交关系。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
2.4.2 讲解:详细讲解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方式与内容。
2.4.3 案例分析:分析金与南宋的外交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
2.4.4 总结:强调民族政权交流与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意义。
第三章:民族政权的更迭与统一3.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政权更迭,理解统一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政权更迭统一的原因与影响案例分析:元朝的统一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政权更迭。
案例分析法:分析元朝的统一过程及其影响。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3.4.2 讲解:详细讲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政权更迭。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人教版优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掌握少量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盛行。
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成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
掌握南宋的成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讲和及对峙场面的形成。
经过学习,掌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别时代的基本脉络。
二、能力目标经过学习和思虑本课所表达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量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域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善、民族交融一直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讲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育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虑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学习和思虑本课所表达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量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域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经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可以用外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剖析,建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构成部分,进而改正确地对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课要点.契丹的盛行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成立金和岳飞抗金●教课难点.正确评论澶渊之盟.正确评论岳飞抗金●教课方法.总括法。
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因为其构造的特别性,能够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叙述法。
对于一些不常有的史实,可由教师叙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图片表示法。
对于契丹的盛行,能够用该民族生活风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盛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剖析解说法。
对于本课的两个要点内容,需要教师剖析解说。
.指引评论法。
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能够经过增添一些资料,由教师指引学生进行正确评论。
●教具准备:投影仪及有关图片●教课方案教师教课活动学生活动展望与对策复习导入导入语例示一:[投影显示]学生经过课前准备,当老师的小助手用多种方式帮助大家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
组别:政史系教研组
授课老师:刘启华
科目:历史
课题: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间:2013年4月3日下午第一节
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古诗文诵读,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这首诗: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和汴州是什么关系?作者在诗中记叙的是那段历史?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隋唐。
(安史之乱)使繁荣昌盛的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后来虽然把安史之乱平定下去,但却使地方上掌握兵权的将领(“藩镇”节度使)割据混战起来。
混战的结果是唐朝灭亡,藩镇纷纷称帝,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契丹的兴起与陈桥兵变
问题一:
你知道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吗?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什么政权?你知道“赵匡胤穿黄袍──改朝换代”的歇后语出自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吗?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
阅读第一节《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学生阅读45页“导入框”和本目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做标注,然后讨论回答:
1、契丹族的政权怎样建立起来?(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政权建立情况怎么样?(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3、赵匡胤怎样称帝并加强了自己的统治?(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4、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
教师过渡讲解: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辽宋夏的和战:
问题二:同学们知道“杨家将”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吗?这一时期,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你知道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怎么一回事吗?北宋与辽、西夏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边境和平的?
学生阅读46-47页内容《辽宋夏的和战》,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第2题: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他们说的都对。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
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
(B——北宋与辽)
3、西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
过渡讲解: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
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金和南宋的对峙
问题三:辽和北宋是被哪一个政权灭亡的?你知道这一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其杰出首领是谁?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
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词句。
其中“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南宋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金斗争中取得过哪些胜利?你还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尽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由来吗?
阅读第三节47-49页课文和50页“自由阅读卡”《金和南宋的对峙》,先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组讨论并回答1-3题:然后根据“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讨论回答第4-8题;
1、金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后期迁到中都)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3、南宋政权是怎样建立的?(1127年,北宋灭亡后,它的“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
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
)
4、女真族的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生活在寒冷地区,擅长骑马射箭,勤劳勇敢。
)
5、岳飞墓前的跪像是谁?(秦桧)为什么让他跪在那里?(因为他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人民十分痛恨他。
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爱戴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痛恨陷害功臣的罪人。
)
6、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为正义而战,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
7、宋金和议规定双方的分界线在哪里?(淮水到大散关)
8、宋金和议签定后,金迁都到哪里?(中都——今北京)
【学习探索】
1.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开发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请你制作并完成下列表格,以掌握这一史实。
2.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为了维持边境和平,北宋每年都要给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你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吗?其利弊各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北宋的皇帝,又会采取什么策略呢?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
2.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的是()。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
二、填图题
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标出辽、北宋、西夏的疆域,并填出图中相应的地名。
辽、北宋、西夏形势
【知识网络】
【资料下载】
北宋中期,面对土地兼并剧烈、军费开支庞大、阶级矛盾尖锐、外患骚扰严重等一系列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政治家提出了革出积弊的主张。
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新法。
王安石早年曾任知县、知州等职,比较了解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而且具有革新精神。
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富国强兵”,重在发展生产、开发财源、增强兵力。
他颁布了平均赋役的均输法、免役法,发展生产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
田均税法,还有政府控制市场、调节物价的市易法等。
在强兵方面,有给将领训练士兵权力的将兵法、寓兵于民的保甲法以及保马法、设置军器监等。
此外,还有改革科举、整顿学校等措施。
从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到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新法共实行了十六年。
新法的推行,使农民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限制了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部分活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变法,北宋政府的收入增加了,储备了大量物资,加强了国防力量,“积贫积弱”的局面初步得到改变。
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豪强、富商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再加上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确曾出现过一些弊端,也受到不少地方官员的阻挠和破坏。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其子哲宗继位。
时哲宗年仅十岁,由其祖母高太后临朝听政,重用保守派人物司马光、文彦博等,原变法派人物相继遭贬,新法也大都被废除。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