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1.人体发育学的起源是学科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2.中国残联协会小儿脑瘫康复委员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时间1992年3.格塞尔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他提出的儿童行为发育包括哪些方面遗传学的程序可能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整体顺序1.适应性行为2.大肌群运动行为3.小肌群运动行为4.言语行为5.个体和社会行为4.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2)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3)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精神世界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6.皮亚杰的认知发育理论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行为2.前运算阶段(2~7岁):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儿童开始凭借表象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获得了逻辑思维能力,但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中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青少年能进行抽象思维,依据假设推论可能性7.三山实验,容器倒水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具有哪些特性8.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适应包括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吸收过程,吸收环境信息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婴儿改变自身的动作,或产生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环境。
两者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功能的平衡,是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的或是终结,而是另一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
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适应达到与环境平衡9.新生儿,青春期的所属阶段及主要特征新生儿期主要特征:1.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2.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醒状态的调节3.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青春期的主要特征:1.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2.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3.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思维活动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思维逻辑的阶段4.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人体发育学
曹建国 深圳市儿童医院 副教授/主任
课件目录
制作人员
人体发育学
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概论 第二章 胎儿期发育 第三章 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 第四章 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 第五章 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 第六章 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 第七章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 第八章 学龄前期与学龄期 第九章 青春期发育 第十章 成人期
主编简介
陈翔,男,45岁,浙江温州人,医学博士,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温州医学院康 复系副主任,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 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 研究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科学学会会员。 1996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小儿神经专业博士研究 生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赴美国新泽西医 科与牙科大学神经系进修访问1年。 迄今发表论文近60余篇,参加编写出版著作11部, 其中主编4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主 持和参加各项课题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卫生部 基金2项,省厅级课题12项)。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A1型题]1.生长发育取决于( E )A.生物学因素B.社会学因素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E.上述各项因素2.人体发育学属于( c )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3.人体发育学是在( A )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D.发育行为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E.发育行为学与儿童神经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4.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 D )A.比奈B.格塞尔C.赫伯特·斯宾塞D.弗洛伊德E.特曼5.《儿童的思想与起源》的作者为( E )A.皮亚杰B.布鲁纳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E.瓦隆6.美国的《发育与行为儿科学杂志》发行于( D )世纪60年代以前世纪60年代以后世纪70年代以后世纪80年代以前世纪80年代以后7.《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 A )A.艾华B.陈大齐C.陈鹤琴D.黄翼E.朱智贤8.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于( E )年年年年年9.格塞尔提出的儿童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 B )A.知觉、定向行动、姿势、移动、运动等发育B.知觉、定向行动、手指操作能力、注意、智力等发育C.知觉、定向行动、模仿能力等发育D.知觉、定向行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等发育E.知觉、定向行动、相互理解沟通能力等发育10.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B )个方面个方面个方面个方面个方面11.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为( B )A.面颊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B.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C.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D.口唇期、肛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E.面颊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1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的年龄应是( E )~1岁~2岁~3岁~2岁~3岁1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完善对沮丧阶段的年龄应是( E )~40岁~60岁 C.青春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14.身高受( E )A.性别的影响最大B.种族的影响最大C.地区的影响最大D.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E.遗传的影响最大15.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 C )个月内最敏感个月内最敏感 C.半年内最敏感个月内最敏感年内最敏感16.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 E )~2岁以前~3岁以前~4岁以前~5岁以前~6岁以前17.正常婴儿巴宾斯基征可呈现阳性的年龄为( C )个月以下岁以下岁以下个月以下岁以下18.正常健康小儿前囟约半数闭合时间为( B )岁~岁岁~岁岁19.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是( E )A.原始反射的发育B.生理反射的发育C.立直反射的发育D.平衡反应的发育E.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20.拉起时头挺起并稳定的年龄为( D )周周周周周21.能够直腰坐的年龄为( D )月月月月月22.能讲述简单的故事情节的年龄为( C )岁岁岁岁岁23.婴儿最早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语的年龄为( D )~7个月时~8个月时~9个月时~10个月时~11个月时24.长久记忆又分为( B )A.注意和记忆B.再认和再现C.再认和记忆D.理解和记忆E.再现和记忆【X型题】25.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的4个主要阶段是( ABDE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后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E.形式运算阶段26.认知过程中的感性部分应包括( ABCD )A.感觉B.知觉C.注意D.记忆E.思维27.属于成人期范畴的是( BCDE )A.青春期以后岁以后 C.青年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28.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应包含( ABCDE )A.由上到下B.由近到远C.由粗到细D.由低级到高级E.由简单到复杂29.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应包括( BCD )A.男孩身高增长高峰约早于女孩2年B.男孩身高增长高峰约晚于女孩2年C.男孩每年身高增长值大于女孩D.在青春期前的1~2年中生长速度略有减慢E.在青春期后的1~2年中生长速度略有减慢30.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应包括( BCDE )A.遗传因素B.营养因素C.疾病因素D.母亲因素E.社会因素31.儿童体重的增长为( ACE )A.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B.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体重的3倍~10岁每年增长约2kg ~10岁每年增长约3kg E.非等速增长32.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ABC )A.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领先于其他系统岁时脑重为出生时的4倍C.出生时神经细胞数量已与成人相同D.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在2岁左右完成岁左右突触的密度约为成人的1倍半33.脑发育的关键期具有以下特点( ABDE )A.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B.易于受环境的影响C.不易于受环境的影响D.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半年内最敏感E.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5~6岁以前34.脑的可塑性是指( ABD )A.经验可改变脑的结构B.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C.不可变更性与可代偿性D.可变更性与可代偿性E.经验不可影响脑的功能35.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是( CDE )A.拥抱反射B.紧张陛颈反射C.降落伞反射D.颈立直反射E.躯干立直反射36.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是( CDE )A.由脊髓低级中枢控制B.由脑干部位的低级中枢控制C.由脊髓及脑干部位的低级中枢控制D.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E.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37.出生后逐渐稳定的反射包括( CDE )A.角膜反射B.吞咽反射C.腹壁反射D.肱二头肌反射E.腱反射38.新生儿早期社会行为的特点是( AB )A.对人类语声较其他声音更敏感和偏爱B.喜欢注视真正的人面C.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反应D.较多的注视自己的镜像E.眼神和发音表示认识父母39.可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B )A.神经系统损伤B.运动系统损伤C.免疫系统损伤D.循环系统损伤E.呼吸系统损伤40.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 AB )A.运动障碍B.姿势异常C.智力落后D.行为异常E.癫痫41.属于行为障碍或异常的是( ADE )A.口吃B.多发性周围神经炎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儿童擦腿综合征E.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2.构音异常常见有( CE )A.音调、响度、音质、共鸣的异常B.说话中有停顿C.舌根音化D.说话中有阻塞现象E.省略音化43.学习障碍儿童( BDE )A.大部分从外表上看与正常儿不同B.视觉一空间知觉障碍C.注意力较集中D.协调运动障碍E.情绪不稳定44.体格发育评定包括( CDE )A.智商B.发育商C.发育水平D.生长速度E.身体匀称度45.筛查性测验包括( ABE )A.丹佛发育筛查法B.绘人测试C.格塞尔发育量表D.贝利婴儿发育量表E.图片词汇测试46.运动发育评定包括( ABE )A.格塞尔发育量表B.贝利婴儿发育量表C.康纳斯父母症状问卷D.瑞文渐进模型测验E.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第二章胎儿期[Al型题]1.胎儿期是指受孕到出生,共多少天( C )天天天天天2.母亲几个月可感觉到胎动( C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什么记忆( A )A.听觉记忆B.视觉记忆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E.模仿记忆4.胎教中首选的方法( D )A.运动胎教B.光照胎教C.言语胎教D.音乐胎教E.其他5.中枢系统的髓鞘化的发育规律是( A )A.从脊髓向脑干以上中枢发展B.从脑干向脊髓发展C.从皮层向脊髓发展D.髓鞘化最后完成年龄在1岁以内E.髓鞘化最后完成部位是视神经纤维6.胎儿的听觉传导途径是( D )A.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Corti氏器,在此产生音感受(也称正常气导途径)B.头颅骨-鼓室听骨链-内耳(又称骨导途径)C.直接经圆窗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D.经过腹壁的肌肉而进人羊水,再经此介质传经头颅骨-鼓室-前庭窗-迷路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产生声音的感觉E.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超声听觉感受器,在此产生声音感受7.多大胎龄的胎儿具有听觉功能,可以接受、听到透过母体的频率为1 000Hz以下的外界声音,可进行胎教( C )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8.胎儿期( E )天天天天天9.正常孕期( C )周 B.>37 N至<42周 C.>37周至≤42周 D.>42周 E.≥37周至<42周10.胎儿期( A )A.受精后第9~40周B.受精后第8~40周C.受精后第1~40周D.受精后第4~40周E.受精后第12~40周11.哪个孕期最容易受放射线、药物、感染及代谢毒性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利胚胎发育成长,可致胎儿畸形( B )A.胚芽期B.胚胎期(受精后3~8周)C.胎儿期D.胚胎期(受精后2~8周)E.胚芽期(受精后o~3周)12.中枢系统的髓鞘化从解剖学上看是系统发生中古老的结构,按照一定顺序发育而成( A )A.从脊髓向脑干B.从脑干向脊髓C.从运动向感觉D.从视觉向听觉E.从大脑向小脑13.描述巴宾斯基反射哪项不正确( D )A.指触动胎儿足底时,足趾成扇形张开、足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B.直到出生后第12个月才消失个月的胎儿已出现D.直到出生后6个月消失E.巴宾斯基反射阳性表明锥体束受损或皮层发育不成熟14.胎儿的记忆描述哪项不正确( E )A.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它是在脑内储存和提取信息,从而使用信息的过程B.婴儿记忆产生于出生后几个小时内C.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听觉记忆D.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觉记忆能力E.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视觉记忆能力15.宫内Apgar评分包括( E )A.胎心监护B.多普勒测胎血流分布C.多普勒检测子宫胎盘的灌注情况D.胎儿肌张力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E.胎盘的血流代替皮肤颜色16.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Manning评分)包括( E )A.无激惹试验(NsT)试验B.收缩激惹试验(csT)C.胎儿呼吸运动D.躯体运动、胎儿张力、羊水量以及胎盘状态E.宫内Apgar评分17.胎儿绒毛膜和羊膜腔穿刺取样基因检测可用于( E )A.基因检测产前诊断地中海贫血B.基因检测产前诊断21-三体综合征C.羊水甲胎蛋白测定产前诊断神经管缺陷D.脐血穿刺检测有核红细胞、乳酸脱氢酶了解神经系统损伤等E.羊水雌三醇含量判断胎盘功能【X型题】18.胎儿的最初的动作形式主要是( AB )A.胎动B.反射C.笑D.吸吮E.排尿排便19.正常孕期包括哪些时期( ABC )A.胚芽期B.胚胎期C.胎儿期D.着床期E.分娩期20.宫内胎儿发育的检测指标( ABCDE )A.胎动B.胎儿神经系统检查C.胎心率检查和胎儿心电图D.母亲和胎儿实验室检查E.胎儿宫内评分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B )~3个月~4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C )~3个月~4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A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B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B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C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C )~2周~4周~6周~8周~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C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D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A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De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D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D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A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B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B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C )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C )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E )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B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C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E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D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E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E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A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B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 C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C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D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一、人体发育学的定义和目的: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人体发育学的目的是了解人体发育的规律,探究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发育过程以及其相互关系,为医学、生物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二、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方法:人体发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人体发育的规律。
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各个阶段的发育变化,可以揭示人体发育的规律性。
实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一些假设,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体发育的机制。
访谈法是一种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交流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了解人体发育过程中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发育的影响。
同样,人体发育学还可以借助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生物化学、医学影像学等来研究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变化。
三、正常发育规律:人体发育的正常规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理发育、生态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发育等。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简要介绍:1.生理发育:生理发育是指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它涉及到身高、体重、头围、牙齿的生长等一系列指标。
在不同的阶段,人体各个部位的发育都有其固定的规律和周期。
2.生态发育:生态发育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发育过程。
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气候、社会文化等。
研究发现,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人体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等。
3.心理发育:心理发育是指人的心理能力的发展过程。
它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变化。
心理发育的规律性研究对于教育学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4.社会发育:社会发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发育过程。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就业等。
社会发育的规律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社会发育有助于了解人口组成、社会结构等问题。
总之,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通过研究人体发育的正常规律,可以为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并为改善人类的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概述
二、人体发育学研究范围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通常把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能力有个体差异,表现在年龄和特殊能力的类型上。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智力表现为对复杂事物的
认识程度、领悟能力和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时的正确性、速度及完善程度。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体发育学研究范围
结合体。
一、人体发育学基本概念
发育是一种固有的变化过程,是身体、认 知、情绪、社会等各种功能有机地统合 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
一、人体发育学基本概念
成长( growth)
成长指体格的增大,反映了量的变化,而质的变化被称为发育。发育的 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所能观察到的只是成长的过程,两者接近于 同义。因此,发育也是指包含成长在内的到达成熟的过程,是量变和质 变的过程。
心理功能的发育大致由三大阶段 组成: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性格 形成阶段、成年期稳定阶段以及 老年期至死亡的衰退阶段。
二、人体发育学研 究范围
(三)智能发育
智能包括能力( ability)与智力 ( intelligence)。能力和智力是 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就。从 医学的角度看,能力的鉴别有助 于了解脑功能和器质性疾病方 面的问题。
二、人体发育学研究范围
人体发育学包括发育理论、发育法则、发育分析、各期发育的特点(儿
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内容,是正确理解中风偏瘫患者、脑 外伤患者和脑瘫患者以及其他疾病患者与伤残者的康复治疗的基础。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需要采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的 领域等多学科交叉结的方法,探讨和研究如何把人从胎儿期到死亡的生 物、心理和社会过程结合起来。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讲解学习
人体发育学(考试重点)讲解学习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二、名词解释2.生长: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3.发育:发育是个体内在的,潜在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的特征,是身体认知,情绪,运动等各种功能有机的统一并伴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质的改变。
4.成熟:成熟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的完全的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三)简答题生长发育的分期:①胎儿期②新生儿期③婴儿期④幼儿期⑤学龄前期⑥学龄期⑦青春期⑧成人期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①运动发育包括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在先,精细运动发育在后,两者相互交融,共同发展;②原始反射的发育存在与消失是以后自主运动发育的基础;③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应的发育是人类建立和保持正常姿势运动的基础;④每个小儿都有运动发育的“关键龄”,关键龄时运动发育会有质的变化;⑤头部运动先发育成熟,上肢运动发育比下肢早,会走之前手的功能已发育较好;⑥头颈躯干的运动发育早于上肢与下肢的发育;⑦所有小儿运动发育的顺序相同,但发育速度存在个体差异;⑧粗大运动主要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运动;⑨精细运动主要指手的运动。
第二章胎儿期(二)名词解释1.胎儿期: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三)简答题胎儿期认知发育:①视觉的发育②听觉的发育③味、嗅、触觉的发育④记忆力⑤言语⑥学习的可能性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人体发育学习题(答案参考)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一)选择题[A1型题]1.生长发育取决于()1.EA.生物学因素B.社会学因素C.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D.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E.上述各项因素2.人体发育学属于() 2.C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3.人体发育学是在() 3.A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D.发育行为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E.发育行为学与儿童神经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4.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 4.DA.比奈B.格塞尔C.赫伯特·斯宾塞D.弗洛伊德E.特曼5.《儿童的思想与起源》的作者为() 5.EA.皮亚杰B.布鲁纳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E.瓦隆6.美国的《发育与行为儿科学杂志》发行于()6.EA.20世纪60年代以前B.20世纪60年代以后C.20世纪70年代以后D.20世纪80年代以前E.20世纪80年代以后7.《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 7.CA.艾华B.陈大齐C.陈鹤琴D.黄翼E.朱智贤8.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于()8.E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3年E.2004年9.格塞尔提出的儿童适应性行为,主要包括()9.BA.知觉、定向行动、姿势、移动、运动等发育B.知觉、定向行动、手指操作能力、注意、智力等发育C.知觉、定向行动、模仿能力等发育D.知觉、定向行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等发育E.知觉、定向行动、相互理解沟通能力等发育10.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 10.BA.2个方面B.3个方面C.4个方面D.5个方面E.6个方面11.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为()11.BA.面颊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B.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C.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D.口唇期、肛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E.面颊期、性器期、潜伏期、表露期和生殖期1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的年龄应是()12.EA.0~1岁B.0~2岁C.0~3岁D.1~2岁E.1~3岁13.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育理论的完善对沮丧阶段的年龄应是()13.EA.20~40岁B.40~60岁C.青春期D.成年期E.老年期14.身高受()14.EA.性别的影响最大B.种族的影响最大C.地区的影响最大D.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E.遗传的影响最大15.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被认为生后()15.CA.3个月内最敏感B.5个月内最敏感C.半年内最敏感D.9个月内最敏感E.1年内最敏感16.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一般在()16.EA.1~2岁以前B.2~3岁以前C.3~4岁以前D.4~5岁以前E.5~6岁以前17.正常婴儿巴宾斯基征可呈现阳性的年龄为()17.CA.6个月以下B.1岁以下C.2岁以下D.18个月以下E.3岁以下18.正常健康小儿前囟约半数闭合时间为()18.B。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2 正常发育的标准
有助于判断个体发育是否正常。
3 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
遗传、环境、营养和行为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的正常与否。
4 研究人体发育的意义
可以促进人类健康和发展,提高医学科技水 平。
挑战和未来
挑战
其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人体发育的研究时间跨度非 常长。
观念和理论的不断更新也是人体发育研究难度的一 大挑战。
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方法用于研究人 体发育的本质和机制。
无论是在医学上还是教育上,了解人体发育规律的 价值将以更多的方式展现。
生后0-4周,出生后体重下降, 器官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各系统 开始成熟。
人体发育受到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包括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
胎儿发育过程需要一定的营养,缺乏必要的营养 会影响胚胎发育。
环境因素
包括母体内因素、母体外因素等影响胚胎发育的 因素。
行为因素
包括母亲吸烟、饮酒、应激等生活习惯影响了胚 胎发育。
正常发育的标准
人体发育的正常标准是指人类在正常条件下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程度。参考正常标准可以预测发育 情况和确定健康问题。
阶段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幼儿期 学龄期 青少年期
身高(cm)
体重(kg)
45
2.6
50
3.5
70-100
8-10
120-170(男)/115-165(女) 26-60(男)/20-50(女)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 论(正常发育规律)
本章介绍了人体发育学的宗旨、定义、标准和阶段,以及影响人体发育的因 素。了解人体发育的规律和研究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和发展。源自人体发育的阶段胚胎期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
母体因素
孕期营养、妇女的健康状况等。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程度等。
环境因素
辐射、环境污染等。
经典实验
1
洛桑塔尔婴儿纵向研究
研究了从4个月到3岁的婴儿的身体和认知发育,发现环境的作用开始在早期表现。
2
哈洛洛维孤儿研究
研究了孤儿在早期、被领养和发育缓慢、发育不良的情况,发现缺乏正常的亲密关系 对儿童的发育产生长期影响。
3
工夫鼠研究
研究了轻微的婴儿刺激对其发育的影响,发现身体触摸和声音刺激可以促进高级神经 系统发育。
影响衡和适量的营养是儿 童身体发育的重要保障。
运动
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和发育、增 强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力。
睡眠
健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 儿童身体健康和学习。
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
胎儿与新生儿期
从受精卵到出生的发育过程。 正常发育对环境和营养要求十 分关键。
儿童期
包括幼儿期、少儿期。在婴幼 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和意识有 了很大的发展,儿童期则更侧 重思维、社交和情感的发展。
青春期
从12-18岁的发育期。这是一 个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快速发 展阶段,对性健康和生育健康 关系重大。
老年期
1
3 -6岁
2
学会了大量的基本语言、阅读、写作
和社会交往技能。
3
12 -18岁
4
初步完成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成熟,进 入激情张扬的青春期,面临性教育、
心理健康和性行为等挑战。
0-3岁
大脑发育的重要期间,通过感官和经 验学习,可以发展基本的十几项技能。
7-12 岁
了解和运用神经认知等高级思维技巧, 包括逻辑、想象、计划和问题解决等。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概论OK
第一节一、概 念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和 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其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 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 表示,是量的增加。 ②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 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重 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 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变。 ③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稳定 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 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中国
3.20世纪30年代 黄翼著有《儿童心理学》、《神仙故事 与儿童心理》、《儿童绘画之心理》等著作, 还进行了儿童语言发育及儿童性格评定等研 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4.20世纪50~60年代 在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影响下,我国学者着 重探讨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向问题。60 年代,朱智贤编写的《儿童心理学》对中国儿 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实验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幼儿期和童年期 的儿童。研究课题以认知发展为多,还进行了 关于6岁儿童入学问题、儿童道德品质形成问 题以及儿童脑电等研究。
陈鹤琴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
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鹤琴的教育思 想影响很大。因而陈教授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 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曾请陶行知作了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这个社歌体 现他在儿童教育上的一贯主张。歌中所谓“发现小孩”、 “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 孩”,才能教育小孩,是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
人体发育学 复习资料
人体发育学复习资料《人体发育学》目录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研究范围三、发展简史四、基本理论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第二节正常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二、生长发育的规律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四、体格发育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六、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三节异常发育一、运动功能障碍二、行为障碍或异常三、言语和语言障碍四、学习障碍五、精神发育迟滞六、孤独症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第四节发育评定一、概述二、体格发育评定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四、运动发育评定第二章胎儿期发育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二、胎儿发育进程三、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四、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五、胎儿期认知发育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一、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二、胎教第三节胎儿发育的监测一、胎儿发育监测的途径二、胎儿监测方法及内容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反射发育二、姿势运动发育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粗大运动发育评定一、评定内容及方法二、常用的评定量表第四章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一、手功能发育二、视觉功能发育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第二节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冈素及异常发育一、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精细运动的异常发育第三节精细运动发育评定一、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和方法二、常用康复评定量表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一、语言概述二、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三、前言语行为四、言语的发生发育五、语言发育的特点第二节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二、言语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三节言语语言功能发育评定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二、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三、其他评定第六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一、认知功能概述二、认知功能的发育三、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第二节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一、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二、异常发育第三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一、认知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二、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量表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育规律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四、基本情绪的发育五、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第二节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二、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第三节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评定方法二、评定内容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第一节学龄前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九章青春期发育第一节生理及心理发育一、生理发育特点二、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二、生长发育的异常第三节生理及心理发育指导一、合理营养二、注重体育锻炼三、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四、促进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第十章成人期第一节青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二、中年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三、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四、中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一、生理发育特点与心理社会特征二、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三、心理发育的指导一、重点难点(复习要点)格塞尔设计的《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是最著名的行为发育测量方法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1岁左右头胸围交叉,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头胸围交叉出现早婴儿最先出下中切牙,一般6岁左右先出第一磨牙(又称6龄齿),12岁后出第二磨牙,17岁后出第三磨牙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是人的整个发育过程的初始环节和重要阶段胚胎期(受精后3-8周)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外胚层发展成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成肌肉,骨骼,泌尿,血液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展成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和腺体正常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
发育重点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名词解释1.生长发育2.生长3.发育4.成熟5.生长发育障碍6.注意7.记忆8.思维9.想象10.情绪情感11.依恋12.能力13.气质14.性格15.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16.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17.脑性瘫痪18.学习障碍19.智力落后20.智商21.发育商22.智力简答题1.生理功能发育。
2.心理功能发育。
3.社会功能发育。
4.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5.人体发育学的临床意义。
6.新生儿期的主要特点。
7.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8.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9.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0.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1.脑发育的关键期。
12.脑的可塑性。
13.出生时即有,暂时存在的反射。
14.出生后逐渐建立,终生存在的反射。
15.运动发育的主要特点。
16.语言理解的发育。
17.构音能力的发育。
18.内部语言的发育。
19.儿童语言处理过程的发育特征。
20.注意的质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简述其特点。
21.思维的发育。
22.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23.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24.智力落后的主要病因。
25.智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26.重症身心发育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二章胎儿期名词解释1.胎儿期2.胎动3.畸胎4.早产儿5.胎教简答题 1.什么是胎教2.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3.胎儿的运动形式。
4.胎儿期的行为发育主要包括哪些 5.早产的定义及不良后果。
6.胎儿宫内发育的器官发育最关键时期。
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2.觅食反射3.握持反射4.拥抱反射5.放置反射6.踏步反射7.侧弯反射8.紧张性迷路反射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10.立直反射11.降落伞反射12.平衡反应13.平衡简答题1.平衡功能中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2.平衡功能中视觉系统的作用。
3.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4.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5.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6.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最新整理)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正常发育规律
2021/7/26六、神经与心理发育
四、运动发育评定
3
第二节 正常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四、体格发育 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六、神经与心理发育
2021/7/26
4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2021/7/26
5
❖ 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在这 一过程中随着人体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不 同的发育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 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 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 期、青春期和成人期。
2021/7/26
24
第二节四、体格发育
(六)上臂围
❖ 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 2cm。在无条件测身高体重的情况下,一般可通过 测量上臂围筛查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 ﹥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 ﹤12.5cm为营养不良。
⑤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性和 自制力,但还很不稳定;
⑥个性逐渐形成,性格特征也开始显露。
2021/7/26
12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七)青春期
❖ 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 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
2021/7/26
6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一)胎儿期
❖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共40周,胎 儿的周龄即胎龄。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 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 ,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
人体发育学总论试题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下列关于人体发育学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发育是个体内在固有的潜在的功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表现出其相应特征的过程B.成人期直至老年期,人体功能出现衰退,很难用人体发育的术语来理解,因此不属于人体发育学的研究范围C.从胎儿期到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功能逐渐成熟的阶段,因此是人体发育学研究的重点D.人体发育学研究应采用生取向以人体生命轨迹为研究对象,包括生长和衰退这两种变化的过程。
2.人体发育学属于()A.儿童精神医学的分支领域B.儿童行为医学的分支领域C.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D.儿童心理学的分支领域E.儿童保健医学的分支领域3.人体发育学是在()A.发育心理学与发育行为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B.发育心理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发育心理学与儿童精神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D.发育行为学与儿童保健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E.发育行为学与儿童神经病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4.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为()A.比奈B.格塞尔C.赫伯特·斯宾塞D.弗洛伊德E.特曼5.《儿童的思想与起源》的作者为()A.皮亚杰B.布鲁纳C.弗洛伊德D.埃里克森E.瓦隆6.美国的《发育与行为儿科学杂志》发行于()A.20世纪60年代以前B.20世纪60年代以后C.20世纪70年代以后D.20世纪80年代以前E.20世纪80年代以后7.《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A.艾华B.陈大齐C.陈鹤琴D.黄翼E.朱智贤8.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于()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3年E.2004年9.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研究人体的发育规律,一般着重的发育方面是?()A.运动发育B.心理发育C.生理发育D.社会心理发育E.运动和心理社会发育10.有关人体发育研究中三个重要术语发育生长和成熟的概念,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发育是各种功能有机的综合,并伴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固有的变化过程。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什么是人体发育学?人体发育学是对人体从受精卵发育为胚胎到成为成年人的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是人体生理学和人体形态学的交叉部分,涵盖了胚胎学、儿科学、青春期生理学、成年期生理学和老年期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人体发育的阶段人体发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受精卵阶段:从受精卵形成到胚胎着床前的阶段。
2.胚胎阶段:从胚胎着床开始到出生前的阶段。
3.婴儿期:出生到一岁的阶段。
4.儿童期:一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5.青春期:十二岁到十八岁的阶段,是生殖系统开始发育的阶段。
6.成年期:青春期结束后到老年期开始之前的阶段。
7.老年期:六十岁及以上的年龄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在不同阶段,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也有着不同的发育和变化。
人体发育的调控人体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神经内分泌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生物遗传素材对发育的控制作用,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文化因素等,神经内分泌因素则是指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垂体-下丘脑-性腺轴对生殖器官发育和性成熟的影响。
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研究人体发育学对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人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和过程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其次,研究人体发育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年龄段人体的特征和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医疗保健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科学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最后,研究人体发育学还可以为生殖医学和干细胞研究提供有用的基础知识。
人体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奥秘的过程,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发育规律和特征,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幸福做出贡献。
第一章 人体发育学概述
第二节 人体发育学的基本观点及意义
一、人体发育学的基本观点
1. 人生周期 一次生命的周期过程——从受精卵→胎内发育→出生后
发育→成长→成熟→衰老→死亡。只有一次。 2. 人体发育的整体观 人体发育是综合整体的,应协调地、综合地去看待和研
究人体发育的全过程。不能忽视身体、精神、社会发育 任何一个方面。 3. 渐进发育理论 人体发育的过程中,某一发育阶段从时间和空间上是在 前一阶段的基础上产生的。各阶段不是顺序的延续,而 是呈台阶样发展的,是个渐进的过程。
三、人体发育学的发展简史
时间
17世纪 18世纪
事件/著作 代表人物
影响
西方社会
《人类理解论》白板 学说
洛克
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但 否定了遗传作用。
《爱弥儿》
卢梭
提出儿童身心发展呈阶段性, 不同阶段发展速度快慢不一。
1877年 《一个婴儿的传略》 达尔文 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奠基人
19世纪后 半期
《儿童心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二)生长发育相关概念
能够区分三 者的差别
发育(development ):是身体、认识、情绪、社会等
各种功能有机地统合并伴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反映 质的变化,是一种固有的变化过程,涵盖成长和成熟两 个过程。
生长(growth):指体格的增大(身体大小的增加),
5. 社会功能发育——社会知觉、人际吸引、人际沟通、 人际相互作用的发育。
• 社会知觉: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认识。
• 人际吸引: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情感联系而产生的一种特殊 的人际关系形式。
• 人际沟通: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通过言语及非言语等方式进 行观点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人体发育学相关概念
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发育学:发育学是研究事物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伴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物体。
2、成长与成熟:成长是指体格的增大,反应了量的变化。
成熟在生物学上市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在有机结合成长过程中成为完全发育状态,即机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在心理学上是指内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3、生长与发育:生长是指成长过程中机体内在的增大。
发育是指包含成长在内的到达成熟的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4、能力与智力:能力是指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5、社会知觉与人际吸引:社会知觉是指对人、对己和对群体的知觉,指的是交往过程中人们之间相互认识和理解。
人际吸引是指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6、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综合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
(二)简答题1、人体发育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5个方面?答:主要包括1、运动功能发育2、心理功能发育3、智力发育4、社会功能发育5、人格特征发育2、研究人体发育学有哪4个方面的意义?答:1、促进各相关学科从传统的非人体发育研究转到对人的行为的总体全面研究上.2、把与年龄相关的人生阶段和事件互相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富有意义的整体。
3、形成人体发育科学的新观念。
4、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发育理论(一)名词解释1、互相渗透模式:人体的发育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离不开环境,于环境相互作用,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2、成熟理论:格赛尔研究总结了不同的年龄阶段行为和动作发育德规律性,以此来判断儿童神经生理学发育的成熟度,提出发育成熟理论,以此作为评判儿童行为和动作发育德诊断依据。
3、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指人的原始本能和驱动力,在出生时与生俱来即主宰人类。
自我是指心理中有计划、有理性的一部分,使个人能与环境维持适应状态的一种心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育与行为
生长发育障碍
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因素或环境因素, 影响正 常的成长发育过程,称为生长发育障碍,其既可表现为 形态结构的生长障碍,也可表现为功能障碍。
生长发育监测
03 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 ①基因以及内在环境的诸多因 素;②各种生理功能的建立 社会学因素 如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 的影响等。 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二者是双向的
(四)幼儿期
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 ②智能发育迅速; ③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
渐多; ④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 ⑤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仍
然相对较高; ⑥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
有限,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
(二)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特征,
作用机制及后果。 (三)发育评定
对生长发育的水平、趋势、速度、过程、规律和特点等进行观察与研究 并做出评定。
04 基本理论
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
格塞尔提出儿童行为发育的5个方面: ①适应性行为(知觉、定向、手指操作、注意、智力等) ②大肌群运动行为(姿势、移动等) ③小肌群运动行为(抓握与放开、手指精细动作、手眼协调等) ④言语行为(模仿能力、交流能力、理解沟通能力等) ⑤个体和社会行为(对他人的反应、对民族文化压力的反应、对
(2)发育的主要机制是适应:适应包含了“同化”、“顺应” 和“平衡”的过程
(3)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表象性思维”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逻辑思维能力 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抽象思维、推论
三种理论的主要特点
②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 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 功能发育,重点涉及儿童的感知发育、思维发育、 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 改变。
③成熟(maturation)是指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成 为稳定的、完全发育状态,心理学的成熟是指内在 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和完善状态。
(八)成人期
青年期(18~25岁)
成年期(成2人5~期 60岁)
18岁以后为成人期
老年期(60岁以后)
主要特征是: ①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 ②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更年期,心理功能相对稳定, 承担最为重要的社会角色; ③老年期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全面衰退,社会功能减弱,直至 生命结束。
(七)青春期
一般从10岁到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 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 峰;
②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 ③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思维活动已能摆脱 具体事物的束缚,进入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 ④个性的形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 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⑤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 的出现,心理上发生变化。
感知运动 阶段
感知运动阶 段、前运算 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 阶段
形式运算 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
人格发育有八个阶段
具体的八个阶段为: 1.信任对不信任阶段(0~1岁) 2.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1~3岁) 3.主导性对内疚阶段(3~6岁) 4.勤奋对自卑阶段(6~12岁) 5.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 6.亲密对孤立阶段(20~40岁) 7.创造对停滞阶段(40~60岁) 8.完善对沮丧阶段 (老年期)
同一性对角色 混乱阶段
认知发育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 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02 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属于康复医学范畴的康复治疗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以人体结构和功能发育为理论基础, 与人体发育学有密 切关系。
1.以监测与评定为前提,促进正常发育; 2.融合相关学科的研究,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 3.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4.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技 术的发展。
02 研究范围
1.正常发育规律 2.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3.发育评定
人体发育学的重点是研究人体发生、 发育、成熟直至衰亡过程中从量变到 质变的现象、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相 关的发育评定,为正确理解各类异常 和疾病,制定正确的预防、保健、治 疗及康复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涵盖如下几方面
(三)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主要特征 是:
①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 ②言语功能的发育 从出生时就能发出哭叫 之声,到1岁末时大部分婴儿能说几个有意义 的词; ③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自我意识萌芽, 情绪有所展; ④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二、正常发育规律
01 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02 生长发育的规律 03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04 体格发育 05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06 神经与心理发育
01 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在 这一过程中随着人体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不 同的发育阶段。
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
其研究包括人体的 发生、发育、成熟 及衰退这一人生轨 迹的全过程。
02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 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其包括以 下三个概念:
①生长(growth)是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 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 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 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
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能在母 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 期的,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 新生儿期,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主要特征是:
①适应子宫外生活的生理学特征 ②适应独立生活的行为学特征及觉 醒状态的调节 ③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
①可变更性:是指预先确定脑细胞的特 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视觉系统细胞被 移植到脑的其他部位,这些细胞和新的细 胞在一起可起新的作用。
②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奈替另一些细 胞的功能,局部细胞缺失可用邻近细胞代 偿,但过了脑发育的关键期,缺陷将成为 永久性。
谢谢欣赏!
人体发育学
QQ邮箱:1025454989@
主讲人:喻多多
01 概述
Content
目
02 正常发育规律
录
03 异常发育
04 发育评定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概念
01 定义
02 生长发育 03 生长发育的生物学
与社会学因素
01
概念
01 定义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 (developmental science)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 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六)学龄期
自入小学前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主 要特征是:
①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 官系统外形均已接近成人;
②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智能发育更加成熟; ③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 ④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前提高; ⑤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 性和自制力,但还很不稳定; ⑥个性逐渐形成,性格特征也开始显露。
家庭、集团、社会习惯的反应及态度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口腔周围是快乐的中心,婴儿主要通过吸吮、
咀嚼、吞咽、咬等口刺激活动获得性的满足。 2.肛门期(1~3岁)儿童从排泄获得快感,肛门周围成为快感的中心。 3.性器期(3~6岁)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表现为喜
(五)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主要 特征是:
①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②各类感觉功能已渐趋完善; ③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④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思维 活动主要是直观形象活动; ⑤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 ⑥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 ⑦对自己的性别初步有所认识。
表 1-1 三种理论的主要特点
理论
婴儿期 (0~1岁)
幼儿期 (1~3岁)
学龄前期 (3~6岁)
学龄期
青春期
(6~12岁) (12~20岁)
精神分析理论 口唇期 (弗洛伊德)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心理社会发育 信任对不信任
理论(埃里
阶段
克森)
自主性对羞怯 疑虑阶段
主导性对内疚 阶段
勤奋对自卑阶 段
02 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是不断进行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有一 定特点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遵循一定规律,不以同一速度生长和停止生长,即有先有后,快慢不一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生长发育的“轨迹”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在一对同卵双生子之间 也存在着微小的差别 (五)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 受性激素等因素影响,青春期体格生长出现第二高峰,有明显的性别差 异。
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
婴儿期(0~1 岁)
幼儿期 (1~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