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3年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3年水土保持规划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2023年水土保持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1. 资金不足:水土保持工程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修复、植被恢复、水源整治等方面的费用。
然而,由于财政预算有限或者优先级不高,很可能导致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拨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及向国际组织申请援助等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2. 政策配套不完善:水土保持规划通常需要依托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实施,例如土地流转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
但是,当前的政策体系可能存在缺陷或者还未完善,导致水土保持规划无法顺利实施。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支持。
3.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水土保持需要有效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生态修复设施、水利工程、灌溉设施等,以及相应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和投资的高昂性,很可能出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的问题。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
4. 缺乏科技支撑: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依托科技的支撑,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等。
然而,目前缺乏相关科技研究和应用,导致水土保持工作难以高效、精准地开展。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加强科技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5. 环境意识不足:很多地方和个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意识。
导致在实施水土保持规划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合作、不支持的情况。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动整个社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增加财政拨款,确保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充分。
2.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城市水土保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现代社会,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紧缺给城市水土保持带来了更大压力。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在加强立法和监管方面下功夫,推广生态建设,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做出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城市水土保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是保障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挑战、对策、城市化、土地资源、立法监管、生态建设、公众意识、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土壤、地貌和水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到城市环境质量、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城市水土保持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水土保持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水土保持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广泛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保护和管理。
2. 正文2.1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城市水土保持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建设,增加了土地利用强度,加剧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荒漠化现象。
土地资源紧缺也是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
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压力和危险性也在不断加大。
这些挑战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要求,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挑战一: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快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导致了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土地流转。
随着农民对于农村土地的流转逐渐增多,土地使用权流转导致农村土地被多次分割,使得水土保持工作难以管控。
此时,应当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统筹规划,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督,同时鼓励农民收回土地的管理权,以便更好地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第二,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
当前,农村中固定的种植方式正在逐渐被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所替代,其中包括封育轮作、耕作与非耕作等方法。
不同的生产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因此在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中,必须谨慎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同时,加大对生产方式的监管力度,确保水土资源能够长期得到保护。
第三,农村环境污染。
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环保法规和控制制度,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通过统筹规划,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加强耕地保护、荒地复垦,重点打造优质耕地,设置生态林带并加大林业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水土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
第二,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积极推广合理化种植技术和智能化种植机械,实施扶助政策,引导农民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第三,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其中,应当加强污染源监督,建立污染物排放的定期检测制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严格开展环保税收等措施,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形成管理制度体系。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和水资源,防止土壤流失、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系列措施。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环境污染等。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完善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推行便民出行方式、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环境监测等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导致了土地的覆盖改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稳定性,使土壤流失加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用地规划,合理安排各类土地的用途,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土地,保护好农田和生态功能区。
要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鼓励和推广土地的综合利用,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出,减少土地的损耗和浪费。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流量增加,给城市水土保持带来了另一个很大的挑战。
大量的硬化地面和建筑物导致了雨水的难以渗透和排水,引发了城市内涝和水质污染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来进行缓解。
绿地具有吸收雨水、稀释污染物、调节气温等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水土环境。
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绿地的投入和建设,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和质量,建设生态廊道和湿地公园等,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城市交通的发展对水土保持也有很大的影响。
大量的汽车和摩托车产生的尾气和噪音污染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都造成了影响。
为了减少交通对水土保持的负面影响,可以推行便民出行方式,如鼓励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应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提升道路的排水能力,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道路积水和雨水径流对土壤和水体的冲刷和污染。
城市环境污染也是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之一。
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和处理、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等都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维护土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良好生态系统。
但是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化带来的地下水量下降、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等,这些挑战不仅对城市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是非常必要的。
(一)城市化带来的地下水量下降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建筑和道路的修建,使得土地面积减少,而城市内却需大量的用水,进而导致地下水位的快速下降。
为了保持城市的水土资源,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加强城市用水需求的管理,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合理规划城市用水管线和喷灌系统,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2. 加强地下水监测:加强城市地下水位监测,及时调整城市的建设规划和用地计划,以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储备。
(二)森林砍伐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许多城市中的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破坏。
而森林砍伐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如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对森林保护力度:加强对森林的监管力度,落实生态公益林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护城市森林资源。
2. 推广生态林业:鼓励和推广城市生态林业,通过理念和技术的改进,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土地利用变化由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地资源的不断流失和土地生产能力的下降。
同时,随着城市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空气质量等都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强化土地管理:在城市计划和管理中,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明确土地功能,减少土地浪费现象,实行土地分类制度,控制城市扩张速度,降低土地开发强度。
2. 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加大城市绿化投入力度,加强植树造林,落实城市绿化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的管理机制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加城市空气质量和城市绿化面积。
浅议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项目。
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城市不建设、不开发,如果能在科学的条件下,既完成对城市环境的最佳改造,又不至于破坏城市生态,这才是发展的最佳策略。
本文主要探究的就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标签:城市水土保持;问题;对策1、认知城市水土保持重要的意义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生态是现代化衡量的重要项目,无论城市未来如何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都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是城市居民生存的根本,如果连生态都遭受破坏,那么最后遭殃的还是居民,所以认知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是必须的。
1.1、城市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由于日益加快的城市发展,使得城市生态已遭受不少的破坏,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水土流失的现象。
城市水土流失,一个方面是对水造成流失,由于城市建设的加快,造成城市地面逐步硬化,而地面硬化,减少降水入渗到地面,这样一来不便于地下水资源的补充,破坏了地下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是土方调运不合理造成的土的损失,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注意对表土的保存,开挖过程中表层熟土随意堆弃。
项目绿化时又从其他取土场取土,造成了表土的流失。
城市周边取土场面积增加,土地生产力降低。
1.2、城市水土流失目前的状况目前,各大城市的水土流失都面临严峻的现状,植被在不断减少,土地荒漠化在加剧,水资源遭到污染等等,都是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因此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往往忽略了生态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现状在加剧,严重干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既然城市水土流失危害大、现状严峻,那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正确的,这一项新提出的主题,当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2、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现状2.1、我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特点与现状分析现如今的城市现代规划多为混合式布局,对水土保持的问题有所轻视,导致城市内部高楼建筑密度过大,人均绿地减少,城市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目前,在我们的生活里由于工业的过度发展,带给我们的是地下水污染,植物覆盖率低,严重影响了整个城市土壤的水土保持效果,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与工作。
城市水土保持的新机遇与新对策

(0019年第18期)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发展与创新|・241・城市水土保持的新机遇与新对策何玉宇(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50)摘要:自我国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餉水土保持规划后,在第一次针对保持区域展开规划时,不仅明确分出了水资源与土壤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也分出了需要着重展开治理的区域,,这时就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因此就需要全新的对策来促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
基于此,在本篇文章中将会针对城市水土保持鈴现状展开概述,而后针对城市水土保持的新机遇展开分析,进而结合新机遇制定出城市水土保持未来发展的新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新机遇:新对策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18-0241-02我国相关部门自2011年开始展开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这项工作,一共耗时3年的时间完成了较为系统、全面且质量较高的保持规划,这不仅为水土保持相关行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促进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实际效率。
这不仅将水土保持规划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与目标完全明确出来,也开始构建了关于水土保持的辅助平台。
而在实际应用全国的水土保持规划时,一定要充分做好其中的六大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为水土保持规划的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1城市水土保持的概述、现状及目的1.1城市水土保持的概述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指的就是预防水资源或土壤出现流失现象,并对其展开一系列的保护、改善与充分利用,通过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并以此为土壤起到一定程度的维护作用,还能够在真正意义上预防洪水、风沙与干旱等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从而将土壤与水资源在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起到的效益作用完美发挥出来。
此外,在全国开展城市水土保持,既可以为我国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还可以以此为我国发展的持续性提供支持帮助。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包括城市化进程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水土环境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和滥用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改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等。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城市水土保持的基础。
政府应当加大对城市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力度,并确保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
例如,要规范城市规划和建设行为,加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监管,禁止违规填海等破坏性行为。
其次,改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是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的用地结构,避免过度集中化,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压力。
同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限制房地产开发规模,防止土地滥用和过度开发。
第三,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城市水土保持的核心。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技术的应用水平。
例如,采用适合城市环境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推广生态护坡技术,减缓土壤侵蚀等。
第四,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是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该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城市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例如,可以组织定期的环境保护讲座,给予市民有关水土保持的信息和知识。
同时,政府应该注重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平台。
例如,可以建立水土保持志愿者队伍,动员市民参与城市水土保持的实际操作和监督。
综上所述,城市水土保持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有效提升城市水土保持的水平。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改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等,都是解决城市水土保持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保护城市的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诸多前提条件之上,其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关键。
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设计;问题引言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需要着眼长远,也需要从当下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诸多的综合性因素来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从而获得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所以说,推进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前提是多方面的,需要从队伍建设、技术应用、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着手。
1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的意义1.1对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是国土空间管控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工作,有利于构建水土保持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建立“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
水土保持工作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决策部署,落实细化相关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
1.2对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中将“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将“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作为2035年主要目标,将“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作为重要举措并提出重点要求。
落实这些目标及要求,要全面强化预防保护,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等水土保持工程,明确各类措施实施区域与“三区三线”空间的关系,为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留出空间。
通过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可以落实不同区域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升水土保持功能。
1.3对解决当前水土保持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的任务越来越重。
然而,与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要求相比,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水土保持。
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不当,城市面临着土壤侵蚀、滑坡、地质灾害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
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不当是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城市用地大量开发和建设,导致大面积的裸露土地,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解决这一挑战的对策是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保留农田和绿地,减少裸露土地的面积。
可采取植被恢复措施,通过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
城市规划不合理也是城市水土保持的挑战之一。
一些城市建在易受滑坡和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给城市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对策之一是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避免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监测系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城市的安全。
城市发展导致自然水循环受到破坏,给城市带来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地铺设水泥和沥青,破坏了自然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
为应对这一挑战,可以推广雨水收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法,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还可以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减少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城市垃圾处理也是城市水土保持的挑战之一。
城市垃圾的大量产生导致了废弃物无处可去,容易污染土壤和水体。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还可以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采用科学的焚烧和填埋方法,减少垃圾对水土资源的损害。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土地利用不当、规划不合理、水资源短缺和垃圾污染等挑战。
要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城市的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建设、生活废水排放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都对城市的水土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
加强城市水土保持,保护好城市的水土资源,已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水土保持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土地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城市扩张、工业用地、居住区用地的增加,都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短缺,这就加剧了城市水土保持的难度和压力。
2. 地质灾害频发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和加快,许多原本处于自然状态的山地、丘陵等地区被开发为住宅区、工业区等,这种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往往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诸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城市的水土保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 火灾和水患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开发,城市火灾和水患频繁发生。
火灾和洪水的发生不仅对城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加剧了城市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4.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大规模的工业用水需求,导致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城市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导致了城市土地的水土流失、湿地的减少等问题。
二、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1. 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为了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节约用地,优化土地使用结构,减少土地的无序开发,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和郊区土地的保护,确保农田、山区等耕地的完整性。
2. 加强水资源保护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
同时要加大水库、湖泊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保护城市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
3. 加强土地保护与恢复为了解决城市土地水土流失的问题,必须加强土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土地的护坡、植被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当前水土保持面临机遇和挑战

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宏大战略,这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本文在细述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机遇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挑战,希望能唤起大家的危机感。
关键词:水土保持机遇挑战当前我们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机遇,包括政策的重视与建设资金的投入等方面。
但同时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我国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当前,我国正实行着西部大开发的宏大战略,这对处理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等情况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遇。
首先,《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突出体现了当前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与决心。
水土流失作为其中心问题,更是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对西部各地区水土保持的工作力度与投资力度日益增大。
今天的水土保持工作正迈进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从专业人士的思考与认识变成了社会全体公民的行动,国家的投入与社会的关注,必将有效改善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
其次,水土保持是顺应我国建设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二十一世纪,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的紧急任务,相应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自然资源的妥善开发利用日渐受到重视。
我们不能允许高度现代化城市的周围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这种状况出现,不能接受现代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在恶劣不堪的环境之中。
在我国西部水土严重流失地区,水土保持是对投资环境改善的重要步骤,是加快发展经济,缩短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经之路。
现在,党中央适时根据我国食量丰盛的现状,积极采取退耕还林、以粮代赈等措施,努力搞好植被建设,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这无疑是一个空前的机遇。
最后,从民生角度来说,水土保持对减轻土地损耗、对减少水旱及风沙等灾害有着长远的意义,利国利民。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曲线救国”,是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的一大保证。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日渐深入实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必将被社会更广泛地认可,这是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思想基础。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水土保持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
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的使用,导致城市的土地被大量封固,无法透水透气,从而给城市的水土保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造成城市水体的污染和水质恶化,导致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加重。
3. 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给土地带来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导致城市土地的肥力下降,
土地水分的不均衡,从而加剧了城市水土保持的难度。
基于以上挑战,可以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 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建设,采取绿化覆盖、水源涵养、湿地保护等措施,优化城市
的水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同时,城市应当加强对水源的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活动对
水源的污染。
2. 对于城市的硬地面和泥土地面,需要加强地面防护措施,采用透水铺装等技术手段,增加水分渗透率,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3. 加强城市的废弃物治理,采用科学的垃圾分类和处置方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
对土地的污染,从而保证城市的土地质量。
4. 针对城市建筑物所产生的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应当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建立城
市雨水管理系统,尽量提高雨水的利用率,防止水体的污染和震荡。
总之,城市水土保持问题是一个复杂性问题,要保证城市水土的良好状况,需要我们
在城市化进程中积极采取措施,综合治理各种环境污染,通过科技手段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持地貌的完整性和土壤的肥沃性,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保障生态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挑战:1.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用地、林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绿地面积减少,地表裸露,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 地质灾害频发: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质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频繁发生,给城市水土保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 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建设工程和路基工程会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二、对策:1.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为了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需要加强土地利用和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程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保护良好的农田和林地资源。
2. 修复地质环境: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城市水土保持需要加强地质环境的修复工作,采取措施加固山体,修复土壤,加强地下水的调蓄能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推进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对城市水土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推进生态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植被,修复湿地,保护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4. 加强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用地数量和规模,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避免水土流失的问题。
5. 科技支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水土保持的水平,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流失情况,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为城市水土保持提供科技支撑。
6.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推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水土保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采取各种保持措施,保护城市水土资源,从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但是,城市水土保持面临许多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城市环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城市扩张带来的影响城市的不断扩张,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占用,原生态环境被破坏,城市景观逐渐失真。
城市的发展需要增加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水、电、煤、油等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而且,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城市道路和居民区的排水系统不健全,使得洪水泛滥、地面滑坡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环境污染引发的问题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导致大量尾气排放,野蛮发展的城市工业企业高污染排放、不规范的废物处理,都成为城市环境的污染源。
城市环境水质下降、土地污染严重,引发大量不良事件,如河水漂浮、黑臭水体的通报、土壤整治等一系列问题。
(三)应急处理、灾害防范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灾害防范。
城市区域的地形、土壤特性和人口密度基数非常重要,突发的暴雨灾害、泥石流等等还可能导致一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遭受影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一)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目前,很多城市建设缺乏数据分析,导致规划和管理上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等问题。
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加强建设环节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城市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要求。
强化土地利用审批,在城市建设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对所建设的生产设施、公共设施、住宅等进行规划和指导。
(二)提升城市环保标准政府应积极推动城市排放标准的提高,引导企业环保治理,加强废物管理,严格监管环保执法,加大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度,加强公众的责任感。
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宏大战略,这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本文在细述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机遇的基础上,阐述了其挑战,希望能唤起大家的危机感。
关键词:水土保持机遇挑战当前我们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机遇,包括政策的重视与建设资金的投入等方面。
但同时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我国当前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当前,我国正实行着西部大开发的宏大战略,这对处理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等情况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遇。
首先,《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突出体现了当前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与决心。
水土流失作为其中心问题,更是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对西部各地区水土保持的工作力度与投资力度日益增大。
今天的水土保持工作正迈进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从专业人士的思考与认识变成了社会全体公民的行动,国家的投入与社会的关注,必将有效改善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
其次,水土保持是顺应我国建设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二十一世纪,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的紧急任务,相应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自然资源的妥善开发利用日渐受到重视。
我们不能允许高度现代化城市的周围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这种状况出现,不能接受现代的高速公路与铁路建设在恶劣不堪的环境之中。
在我国西部水土严重流失地区,水土保持是对投资环境改善的重要步骤,是加快发展经济,缩短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经之路。
现在,党中央适时根据我国食量丰盛的现状,积极采取退耕还林、以粮代赈等措施,努力搞好植被建设,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这无疑是一个空前的机遇。
最后,从民生角度来说,水土保持对减轻土地损耗、对减少水旱及风沙等灾害有着长远的意义,利国利民。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曲线救国”,是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的一大保证。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日渐深入实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必将被社会更广泛地认可,这是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思想基础。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经济发展同时,我国的环境以及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破坏。
尤其是我国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恶化的当下,我国要有意识地对城市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目前最主要的一项工作中就是要进行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
本文就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城市建设;问题;解决措施引言为了能够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有必要提升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对此国家提出了水土保持“新机遇,新对策,新措施”的口号。
为了能够充分响应号召,有必要首先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开展解决措施。
1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中,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内涵城市水土保持是从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出发,采取与城市功能分区相配套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理城市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水土资源,改善与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协调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所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的防治、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还包括对广大郊区原有侵蚀环境的整治。
2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主要问题2.1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加速是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将破坏土地生态,造成水土流失。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扰乱了土地状况,破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水资源和原有地貌,同时生产出大量弃渣,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对城市垃圾的不当处理会导致土壤侵蚀;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废渣、弃土、弃渣处理不当,可能堵塞河流,造成环境污染,也是造成或加剧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2.2水土保持技术缺乏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不同于山区水土保持工作,考虑到城市的实际使用需要,不可以在城市内过多的采用植被覆盖的方式维系水土,而这一方式在我国还处于主流地位,导致水土保持和城市使用效率无法同时兼顧,与此同时,采用植被覆盖的方式维系水土还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大幅提升,图1为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土保持工作成本的比较,以维系一亩土地水土所需的成本为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因我国单纯采用植被覆盖的方式对土壤进行维系,所需成本较高,这部分成本包含初期建设成本及后期管理成本,而欧美发达国家因采用先进的技术,所需成本有所下降。
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治理措施

农田水利NONGTIANSHUILI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治理措施王月民(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人民政府,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土流失问题,也对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全面保护,有利于发挥自然生态的修复作用。
不过,现阶段的水土保持工作还需要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求,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针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水土保持;发展形势;治理措施一直以来,水土流失问题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生产都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也造成了相应的阻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旦出现生态失衡问题,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所以需要对水土流失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将水土保持工作全面落实,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由此可见,研究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1.1 社会资本介入土地开发 在我国农村中,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以及承包权是相互分离的,不少土地处于流转局面,农业生产以及养殖业等所使用的土地方式往往为承包、租赁等方式。
随着社会资本的不断介入,有效弥补了以往水土流失处理工作的不足,投入了较多的运营维护资金,也使用了相应的治理技术。
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民会更加重视土地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容易对土地进行不合理应用,从而会加重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影响土地承包人的切身利益。
1.2 生产建设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自从颁布了水土保持法以来,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监管,对生产建设项目也加大了控制力度,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之所以出现这样问题,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在生产建设中,未能够根据水土保养方案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又或者采用的措施不够有效,仍然存在乱挖乱弃现象,在个别项目中还会将弃土、弃渣直接倒入江河湖海;第二,在对山地进行大规模开发的过程中,未能够对生产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未能落实,在不少地区中依然会采用炼山造林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水土流失问题。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一直是发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不规范、不合理的城建项目已经严重危及到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的破坏造成城市水土流失严重,这其中引起了许多城市问题,例如城市内涝、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环境破坏等。
这一系列由水土流失造成的“城市病”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严重,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并给予对策建议,为城市治理提供力量。
关键词:水土保持;城市建设;政策;问题;解决措施引言最近几年,我国城市人口的急剧提升,而城市内的基础设施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因此各个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严重的破坏了城市原有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急剧减少,从而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愈发早该。
因此,就目前而言,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工作重点。
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为有效地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相关负责人必须明确保持工作的主要内容,即:①水土保持工程在进行开发时,必须采取整地开发的方式,提升控制泥沙的处理工作;②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复绿治理,并对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③建设水源保护林,加强山地生态风景区的管理;④改善小流域内的河道;⑤制定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明确责任制度,严肃处查违法行为。
2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首先,水土流失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速度。
煤炭、工矿以及炼焦等企业生产将会导致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其次,提升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城市开发建设以及人类活动,导致了城市传统地貌被各种透水性较差的硬化地面所取代,提升了地面热辐射以及地表径流。
城市当中的机动车辆、工厂与家电等不单单会产生大气污染,同时也会释放出各种废热气,导致了城市的温度显著提升。
最后,堵塞的管道、淤积的道路以及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工程项目在建设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堆积物,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最终对城市蓄排水利工程形成淤积,有效降低了城市防洪的水平以及工程效益,对城市环境与生态都会产生影响。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与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凸显。
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水土流失及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邓岚和宋桂琴,2001;姜德文,2014a),造成城市内涝加剧,城市水功能削和雾霾危害加重,广泛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工作与弱,城市生态环境恶化,PM2.5生活,甚至威胁到其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各界、广大民众愈来愈关注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祁生林等,2006)。
“十八大”“三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都明确中国城镇化要坚持生态文明。
而水、土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基质,是构建城市和谐生态环境的基础,承载着生态文明之梦,所以水土保持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建设涉及土地利用变更,大量生活区、工业园区、交通道路、广场、地下管道等工程项目,造成地表及地下的多维空间的改变,空间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政策的地理表达,具有多尺度、综合性的特征和相应的规划体系。
已成为政府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管理资源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平衡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等广泛目标的基本工具(王向东和刘卫东, 2012)。
2014年12月5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
而水土保持规划是生态环境规划系列中的重要类别之一(王向东和刘卫东,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三条规定“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第十五条规定“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中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与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凸显。
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水土流失及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邓岚和宋桂琴,2001;姜德文,2014a),造成城市内涝加剧,城市水功能削和雾霾危害加重,广泛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工作与弱,城市生态环境恶化,PM2.5生活,甚至威胁到其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各界、广大民众愈来愈关注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祁生林等,2006)。
“十八大”“三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都明确中国城镇化要坚持生态文明。
而水、土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基质,是构建城市和谐生态环境的基础,承载着生态文明之梦,所以水土保持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建设涉及土地利用变更,大量生活区、工业园区、交通道路、广场、地下管道等工程项目,造成地表及地下的多维空间的改变,空间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先导,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政策的地理表达,具有多尺度、综合性的特征和相应的规划体系。
已成为政府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管理资源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平衡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等广泛目标的基本工具(王向东和刘卫东, 2012)。
2014年12月5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
而水土保持规划是生态环境规划系列中的重要类别之一(王向东和刘卫东,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三条规定“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第十五条规定“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中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因此,“多规合一”的体系中应接入城市建设水土保持规划。
然而,目前“多规合一”正在试行阶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对接。
本文将从与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出发,分析目前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城市保持措施,及如何从规划时期开始,全面考虑水土保持,将水土保持规划完美对接纳入到“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实现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
1. 城市水土流失成因与特点城市水土流失在过程上与自然水土流失是相同的,但在外营力、侵蚀强度、影响范围等外在表现上明显不同(唐克丽, 1997),它是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发生在城市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它包括水、土两类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并给城市带来了河道淤积、雨洪灾害、非点源污染等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曾祥坤等, 2009)。
城市水土流失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前者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土地的超强度开发、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和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邓岚和宋桂琴, 2001)。
城市水土流失具有人为性,多样性,广泛性,灾难性的特点,其形成因素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1城市工地密集,扰动地表,加速水土流失在城市化迅猛发展过程中,各类建设项目密集上马,数量众多,工程建设过程频繁的进行土方开挖、堆置、填筑、运移活动。
施工过程对原有地表覆被破坏,使土壤裸露;新的堆土、堆渣多无覆盖,遇降雨时便泥浆滥流,水土流失严重(姜德文, 2013)。
张丽萍等(2002)归纳总结城市扩建诱发水土流失的主要三种类型:(1)城市扩建占用大量土地,一方面在施工地,大量开挖面、堆土造成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建筑材料的获取地,山、土体开挖,造成新的坡面,及大量堆放弃土石碴造成的水土流失。
(2)城市化发展,道路、管道建设是重要环节,建设过程中,开挖边坡,构筑人工边坡,破坏原始下垫面结构,土石堆放,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资源流失。
(3)随着城市的扩展,劳动力的转型,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边缘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一些坡地由林草地转化为菜地、果园等,在土地利用转型的过程中会诱发水土流失。
1.2 对河流水系不合理利用,加重城市内涝与水质污染城市及其规划区原有许多水塘、蓄(排)水沟、排洪排涝渠、洼地、湖泊等,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商业利益驱动,这些设施被大量占用、填埋、毁损,致使城市失去了自然蓄水、调节、滞洪、分流的能力,城市雨水被大量外排,地下水得不到补给,使原本就极为缺水的城市更加缺水,缺水城市也愈来愈多,有的还引发地面沉降等灾害。
城市工地密集,多为裸露施工,降雨时大量泥沙进入河湖水系,造成淤积。
同时,随着城市河湖水系水量减少使河湖的纳污能力下降,加剧了水体污染(姜德文,2013)。
1.3 地面高度硬化、绿地减少,造成内涝、地面塌陷等次生灾害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土地为稀缺资源,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造成城市环境建设用地规划不合理,与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相比,城市绿地的面积很少,而这些用地大部分已被硬化,降水极易形成地表径流。
雨季,城市看海、地下建筑被淹的内涝事件频发;同时,大量的地表径流遇孔洞或裂缝下泄易形成潜蚀,造成地面塌陷(刘信儒等, 2006)。
大量城市建设中楼房、广场、道路均实现硬化,一些城市河流做了防渗处理,降水不能下渗补给地下水,打乱水文循环过程,土壤缺水,城市园林植物需要大量灌溉;而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却又存在大量抽取,过度利用的情况,造成地下漏斗,引起地面沉降,加剧次生地质灾害。
1.4风蚀扬尘加剧空气污染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无孔不入的便是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
城市扩展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施工、管道铺设等的大规模开展导致地表裸露,大量建筑垃圾松散堆放,在大风天气下会产生大量的扬尘,物粒径小于2.5μm的部分就是空气PM2.5中扬尘来源的污染物。
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中15% 左右的PM2.5的来源是城市扬尘(温新欣et al., 2009),所以,城市扬尘是城市空气颗粒物中非常重要的颗粒污染物。
扬尘伴随其他颗粒物和水滴形成雾霾,笼罩城市,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危害城市居民的健康。
大部分研究中的扬尘是一种混合尘源,具体来源包括因地被剥离而裸露的泥土以及在高楼大厦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改道、旧城改造过程、建筑垃圾运输、建筑垃圾堆放产生的扬尘。
扬尘颗粒可大可小,分布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广大范围内(余新晓等, 2015)。
因此,风蚀扬尘虽然看上去水土流失量不大,但是对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却涉及广泛。
1.5 城市垃圾堆放引发水土流失及污染物质扩散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又称渣土)等,其中成分复杂,在城市垃圾的填埋和焚烧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土壤、大气和水质的污染。
目前,我国现有2/3的城市被各种垃圾所包围,城市垃圾快速增长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四大环境污染之一(刘峻杰, 2007)。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
填埋法是将垃圾倾倒在指定场所,填埋到一定深度后压实,并在其上覆盖一层泥土的方法。
土地填埋由于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比较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低,适用性强,因而是当今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采用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
但填埋法操作过程中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
垃圾填埋场一般选择在自然的沟道、洼地等区域,在垃圾倾倒过程中,原地貌植被被覆盖而遭到破坏,同时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还会影响周边植物生长,这样裸露松散的垃圾堆体加上周边裸露的地表,结合小流域地形,水土流失极易发生,垃圾颗粒及渗滤液随水土流失过程而迁移,产生二次污染。
垃圾渗滤液如下渗会污染下伏土壤及地下水,若随径流流出会污染下游河流、水体、土壤;同时,垃圾填埋场的细颗粒物质还会随风飘散,污染空气(王春凤, 2011; 张国英等, 2003)。
1.6 不合理布局、施工引发地质灾害山区、丘陵区城市,开发建设时对地质灾害发生潜力估计不足,或是城市规划未估计到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城市建设中,平整场地和基坑开挖时人工削坡、坡面加载重物等造成大量的高陡、不稳定人工坡面。
这些边坡一方面因改变了原始的结构面组合与临空面关系,边坡所受应力和应变发生变化,增加了坡面地质条件的不稳定性,若遇较强降雨,径流渗入坡体,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一方面,因施工勘察资料不准确,边坡施工方案或方法不当,或边坡稳定措施不到位等,又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徐刚, 1997)。
同时,一些城市规划、建设于河流低阶地或河漫滩或溪流出山口,阻塞河道行洪,一旦遇到强降雨,山洪暴发,而河道阻塞,也易引发洪涝灾害。
2. 城市水土保持对策城市水土保持具有多功能,多目标的特点,城市水土一方面是宝贵资源,同时处理不当又是环境污染源和致灾元素,城市水土保持要“防尘、防沙、保土”,还要保水蓄水、排水排洪兼顾。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和措施系统中不只是要有防沙保土的规划和措施,还要有保水蓄水,排水排洪的规划和措施。
水土保持思想要渗透到城市规划、城市环保、城市园林规划、城市给排管网规划等领域,搞好城市各方面的协同规划(万方秋等, 2003)。
2.1完善水土保持、灾害防治与资源利用并重的雨洪工程体系水是水土流失的首要应力,降水、径流不仅本身能造成土壤侵蚀,而且还能够与重力结合产生系列灾害性问题。
同时,雨水又是一种优质的淡水资源,不仅可作为饮用水来源,还可用于喷洒道路、灌溉绿地等。
据估算西安市绕城高速公路内1年可收集的雨水量在1亿m3左右(宋进喜等, 2009),大约相当于西安市水资源总量的4.3%。
所以,对降水、径流的有效控制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还为城市发展提供水资源。
我国古代建筑地面铺设时已考虑到了雨水下渗、涵养水源;现代,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雨水收集利用,其方式主要有利用屋面进行雨水积蓄、修建蓄水池、安装集水槽等(靳新红, 2015)。
所以,应在未来城市扩建、改建、修缮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对与水资源的收集利用,与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
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转变,由传统的“单一快排”的防洪涝向“生态化、资源化”转变,城市规划时要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工程设施规划进去,同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中建立健全雨洪综合控制利用管理体系以及经济激励与惩罚体系,以满足城市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具体措施上,建立雨洪源头控制——雨洪调蓄——雨洪排放的系统生态化雨洪控制体系;由雨洪生物滞留系统、雨洪渗透系统和雨洪调蓄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化雨洪控制体系(姬锐锐, 2013)。
利用透水铺装、植被渗沟、下凹绿地和湿地水体等景观要素,重建接近自然的水循环过程,将雨水分散蓄留、逐步净化和缓慢吸收,增强城市对暴雨的适应能力,同时利用城市湖泊、城市河流等调蓄排洪系统,营造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城市雨洪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