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传播方式。
2.掌握新闻报道中的基本要素:什么、谁、在哪里、什么时候、怎么样。
3.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事件进行陈述和描述。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和语言表达。
•难点:理解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和客观真实性。
三、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新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新闻的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新闻有哪些特点?新闻是如何传播的?2. 学习新知识•介绍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什么、谁、在哪里、什么时候、怎么样。
•给学生看示范新闻报道,帮助他们理解基本要素的运用。
3. 练习•分组让学生编写小短片新闻报道,要求包含基本要素。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并进行修改完善。
4. 总结•整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并让学生总结重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真实新闻案例和让学生参与编写新闻报道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理解不够,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引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清晰地认识到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在后续教学中会在此方面进行更多的引导和训练。
以上就是本次《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奥秘,科学技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千年梦圆在今朝》4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神奇,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新闻,要求能够是准确表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新闻。
本单元写作的题目是《我的奇思妙想》,要求写出发明物品的样子及功能。
分析例文,总结写作方法技巧,再练习写一写并修改。
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本单元语文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如何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
认识数字的大写,学会填写汇款单。
认识新生词语的含义,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积累理解一组对联。
交流重点是练习交流解决难题的方法及理解新词,学会用作比较的方法写一段话。
理解并积累对联。
本次读书吧的内容是读《十万个为什么》,重点是学习内容的有趣和表达的生,学会质疑释疑。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三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阅读时,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2.本次口语交际是说新闻,重点是准确表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新闻。
3.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奇思妙想》,要写出你的发明的物品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功能,这项发明带给你什么快乐。
写之前学会仿照课文提示列一下提纲。
4.语文学习园地重点学会积累好词好句,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完成练习。
三、单元课时安排5.琥珀…………………………………………………………………2课时6. 飞向蓝天的恐龙…………………………………………………2课时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2课时8. 千年梦圆在今朝…………………………………………………1课时口语交际:说新闻……………………………………………………1课时习作:我的奇思妙想…………………………………………………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5. 琥珀教学目标: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5《琥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2-3】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
出示琥珀艺术品图片。
2.揭题,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3.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件出示4】出示琥珀有关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4.介绍作者【课件出示5】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
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
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琥珀》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反思教学背景《语文园地》是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2. 理解人物形象与寓言主题之间的关系; 3. 掌握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技巧; 4. 以合作学习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2.思考人物形象与寓言主题之间的联系。
难点1.分析和解读寓言故事的含义;2.在讨论中提出深入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讨论故事背后的寓意。
2. 概念讲解介绍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3. 课文教学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感受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并分析寓言主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拓展延伸安排相关延伸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等,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探讨。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导入和概念阐释方面较为顺利,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课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寓言主题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细致引导和讲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合作较好,但有的小组存在一些分歧,需要老师及时干预。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我认为在下节课的准备中,我应该更加重视对寓言故事的核心主题的理解,更加耐心、细致地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我还需加强对小组间协作的指导,以便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寓言故事教学的重要性和魅力。
我将继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以上就是本单元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一、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选编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课文与自然、科技有关。
《琥珀》的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重点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文中展示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证据,介绍了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
《千年梦圆在今朝》记叙了中华民族追寻飞天梦的历程。
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主要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惯。
在提问题的基础上,本单元还提出了“试着解决”的进一步要求。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1.《琥珀》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2.《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梳理问题;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4.“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
三、作分析本单元的作是“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指导学生用文字描述心中所想,既吻合儿童富于想象的生理特点,又能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乐趣。
研究本单元的课文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教师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翻开学生思路,为本次作作铺垫。
4、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教学要围绕语文要素,继续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能记录、梳理问题。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二》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二》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简单的指示和提问;2.能够用简短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3.学会礼貌用语,能够进行简单的交际。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2.能够用简短的句子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简单的问题;2.能够流利地用口语回答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口语交际二》;2.教学PPT;3.学生课前作业答案;4.笔记本和黑板。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第二步:新课讲解(1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本单元《口语交际二》的内容;2.师生一起阅读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3.讲解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礼貌用语。
第三步:语言实践(20分钟)1.老师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使用礼貌用语;2.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模拟真实情景进行对话练习;3.老师在实践中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步:小结反思(10分钟)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用所学内容;2.学生发表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想和体会,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练习;3.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使用礼貌用语时还存在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积极,但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速较快,导致表达不清晰,需要加强口语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到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上有所提高,但仍需持续加强口语训练,让学生更加自信和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性训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口语表达技巧。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家乡”,通过阅读和写作,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和《黄山奇松》。
这些课文都是描写家乡的自然风光、物产丰富和民俗风情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家乡有更深的认识和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在写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词汇贫乏、句子结构简单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给予适当的写作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物产丰富和民俗风情;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美好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物产丰富和民俗风情;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写作技巧的运用,如何把家乡的美描绘得生动具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3.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家乡的美,给予写作技巧上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字典、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回忆和谈论家乡的特色。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对家乡的描绘。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包括4篇课文:《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珍珠鸟》和《两只鸟蛋》。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民间故事,也有家庭生活,还有关于动物的描写。
这些课文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表达不够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或场景图片,让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能朗读课文,流畅、准确;3.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4.能正确书写生字词、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关心老人,尊重长辈的情感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准确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理解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课文《谁最争气》2.生词:争气、可好3.核心知识点:理解课文情节,认识主要人物二、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观看相关视频,引出“争气”的概念。
2.课文学习: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生词学习:介绍新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能够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课堂表现:请学生表演《谁最争气》片段,展示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理解2.写作活动:小结《谁最争气》故事情节二、教学过程1.复习与引入:复习前一节课学习内容,并引入写作活动。
2.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写作小结,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互相交流: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写作内容,讨论不同观点。
4.总结与展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下一步可以加强对于故事情节的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时,要多加强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文素养。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二》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二》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二》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口语交际训练材料。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材通过提供一个关于邀请别人参加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表达邀请的意图、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但是,他们在口语交际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际时的自信心不足、交际内容不具体、语言表达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交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练习、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难点:学生能够清楚、连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口语交际。
2.模仿教学法:通过模仿优秀口语交际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图片或道具,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优秀口语交际实例,用于学生模仿。
3.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口语交际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情境图片或道具,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幅生日派对的场景,邀请学生来说说他们是如何邀请朋友参加派对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案+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找到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2.了解新出现的词语及其含义,并能灵活运用熟知的事物解释陌生领域的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新出现的词语及其含义,学会用比较熟知的事物解释陌生领域的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和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的解决方法。
预设:(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2)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3)请教他人。
2.追问:你还知道哪些解决不懂问题的方法?预设:当遇到有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可以和同桌交流思路、想法。
3.让学生默读“交流平台”,结合交流成果,师生共同梳理解决不懂的问题的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1.自由读一读识字加油站中的两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生字的识字方法为熟字减偏旁;第二组生字的识字方法为熟字加偏旁。
)2.结合发现的规律,试着从生字表中找出范例来识记。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换偏旁、编故事、编顺口溜、猜字谜、图解识字等)三、词句段运用(一)新出现的词语和词语的新含义。
1.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两组词语,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词语是新出现的;第二组是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2.小组讨论两组词语的含义。
教师出示课件明确这些词语的含义。
3.小组讨论两组词语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词语出现或产生新的含义的原因。
明确:第一组词语是在信息时代下为适应新事物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词。
第二组词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衍生了新的含义。
4.思考并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新词,以及这些新词的含义及其出现的原因。
如“给力”一词,一般表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含义。
它是随着国内外、大陆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出现的新词汇。
“菜鸟”一词,一是指新手,二是指在某方面应用水平较低者。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千年梦圆在今朝》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千年梦圆在今朝》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3.学习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诵读和理解。
2.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内容1. 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的学习1.朗读诗歌。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表达的哲理和思想。
2. 学习活动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音韵之美。
2.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3.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联系生活1.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千年梦圆在今朝》,不仅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还增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学生思考:在介绍诗歌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传承: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综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课堂管理不够严谨、学生表现参差不齐等问题。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目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3.了解科学世界里的奥秘,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保持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能自主阅读科普作品,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策略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写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教学课时机动第1课时(读前指导课)▶课时目标1.对科普作品感兴趣,能初步感知《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2.能自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试着用课上学过的方法去理解。
▶教学过程板块一提出问题,导入阅读主题1.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2)生齐读。
2.引导提出问题。
(1)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为什么水不会燃烧?……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2)生尝试提出问题。
3.推荐科普作品。
师引导: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
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读科普作品)【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提问”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科普作品这一阅读主题自然就水到渠成。
板块二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1.猜测书名。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二》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二》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快乐读书吧二》的内容和主题;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3.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3.让学生明白读书的乐趣,鼓励他们勤奋学习。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引导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1.课文《快乐读书吧二》的课本或彩印资料;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3.教学录音机或其他音频播放设备;4.学生课桌椅整齐摆放。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引入《快乐读书吧二》这篇课文,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探讨理解课文的关键。
第四步:理解课文(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具体内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步:互动问答(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六步: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快乐读书吧二》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然而,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提问环节可以更具针对性,激励学生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得到了增强,课文的重点内容得到了学生掌握。
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资源,引入更多趣味性教学元素,提升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快乐读书吧二》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习作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习作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二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及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习作创作。
2.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任务:–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探讨寓意。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3.习作:–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进行习作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4.展示和分享:–学生进行习作展示,相互分享,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总结与评价:–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习作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思考和想象力,但也有部分学生表达能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另外,在课堂组织和管理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有效。
综上所述,本节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和教学反思,希望对今后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
教材通过不同的文章和语文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精读、略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语、文言文等内容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能够理解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和理解本单元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能够理解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2.教学难点:对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文言文的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作业模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习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习作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题目为《我的奇思妙想》,旨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2.能够通过构思、写作、修改等过程,完成一篇简短的习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话题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奇思妙想的兴趣,为习作铺设基础。
第二步:指导写作(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习作的要求和主题,提醒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不必拘泥于现实。
2.学生可以在草稿纸上构思,确定自己要表达的奇思妙想,并展开写作。
第三步:修改润色(10分钟)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修改对方的作文,以提高写作质量。
教师也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欣赏同学们的作品,互相学习。
第五步: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次习作活动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来评价教学效果,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胆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尝试新的想法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优秀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习作:我的奇思妙想》的内容,感受其中的奇思妙想。
2.能够通过本文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习作:我的奇思妙想》的内容,展开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创意。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2.板书:《我的奇思妙想》。
3.学生准备好的笔、纸等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一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奇思妙想的兴趣。
2.展示课文:教师朗读《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
3.讨论交流:与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写作实践:让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并通过写作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故事、插画、或是其他形式。
5.展示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课堂延伸1.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奇思妙想的乐趣。
2.写作分享:组织写作分享会,让学生相互赏析作品,提高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为切入点,通过展示课文中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奇思妙想的表达形式多样,有的通过文字,有的通过图画,有的通过小故事,引导学生跨越常规思维,充分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
同时,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奇思妙想不够确切,需要继续引导和展开。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学习到了更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并体会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关注并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让他们在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讲述新闻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并能用清晰、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通过丰富的新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闻知识,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表达新闻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语言不够规范、条理不够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学会如何讲述新闻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练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学会如何讲述新闻事件。
2.难点:培养学生用清晰、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达新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新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练习口语交际。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倾听、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表达示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新闻素材:收集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新闻素材,如校园新闻、社会新闻等。
2.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新闻的基本要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新闻素材,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内容。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练习如何表达新闻。
学生可以选取一篇新闻,用清晰、连贯、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故事的情节,理解抒情诗的意境,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抒情诗的意境。
2.认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描绘情感、情景。
2.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等。
2. 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引言引出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习任务1.听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分析诗歌内容,探讨抒情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示自己的认识。
4. 拓展延伸请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诗歌或故事,并进行感悟和分享。
5. 归纳总结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重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总结课上学到的知识,写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七、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八、教学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九、教学记录记录学生上课表现、答题情况以及课堂讨论情况等,总结教学反思。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感受美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围绕着“科普知识”这一主题,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4篇课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和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5.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策略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XXX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导入,明确文体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
(出示课件)2.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
师:这就是琥珀。
(板书课题)(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
(出示课件)(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
师:《琥珀》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随着作者的推测,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设计意图】为避免课堂教学沉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兴趣,再让学生了解、欣赏有关图片,初步感知琥珀的美丽。
此板块旨在扫除教学中潜在的理解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出示课件)(1)认读生字。
①生开火车认读;自由练习认读。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脂、拭、渗”读翘舌音。
师出示多音字“扎”。
(2)师:你认为哪些字在认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示例:“珀”读“pò”,不要读成“bó”;“脂”读“zhī”,不要读成“zhǐ”;“湃”读“pài”,不要读成“bài”。
3.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说文解字识记“餐”字。
(课件出示“餐”的说文解字)课件出示:,餐,吞食。
采用“食”作部首,采用“”作声旁。
指导书写“餐”字。
(视频出示“餐”字的书写笔顺)(2)比较形近字识记:脂—指;晌—响;测—侧;详—祥。
4.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出示课件)师指名认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相机提示:“热辣辣”的“辣”读là)5.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词语)郊7.整体感知。
(1)理清思路。
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
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文思路。
课件出示:课文先写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再写琥珀被发现,最后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2)概括主要内容。
(3)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有什么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抓住主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板块三合作朗读,尝试提问1.朗读课文。
(1)四人一组合作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组内讨论交流: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2.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收获可真不少。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反复诵读文本,能使学生深入课文,发现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2.能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进入角色1.导入新课。
(1)师导入: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琥珀》,现在请大家大声读课题。
(板书课题:琥珀)(2)课件出示琥珀的化石。
(3)看图交流。
师引导: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只小动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预设:琥珀是透明的,里面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
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
(4)师过渡:这是你们的想象,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测的呢?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角色转换。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比较“想象”与“推测”。
①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想象”是什么意思?(预设: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②(板书:推测)师引导:“推测”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怎么理解“推测”?(预设:“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地想)③师:你们的想象和推测,与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象和推测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转换,假如你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象和推测出来的。
你认为在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预设:要特别认真;要细心、严谨。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想象”和“推测”的,转换为一个“主导者”——亲自进行一番“想象”和“推测”,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板块二大胆想象,情境朗读1.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课文,描述你们想象的一系列情景。
(板书:大胆想象)师:你们愿意描述哪一个自然段?你们想描述事情的经过、当时的环境还是故事的结果?你们为什么这样想?“科学家”在描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2)生默读,边读边想象。
(3)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2.大胆想象,全班交流。
(1)学习第3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②生读后交流:描写炎热的天气,为琥珀的形成做铺垫。
③师:这里想象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连它快乐的心情都想象出来了——它在快乐地飞舞。
请你读出小苍蝇的快乐和天气的炎热来。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②生想象交流。
③指导朗读。
师:你们想象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高兴)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吗?④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吃掉这只美味的小苍蝇,是多么高兴的事呀!为此,我会这么读。
(用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⑤师启发生带着想象朗读: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你会怎么读?预设:带着稚气的语气读。
⑥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
⑦生自由朗读。
(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②师引导: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呢?③预设: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
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女生齐读。
(4)学习第7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
②生朗读。
③师引导: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发生得很凑巧的词语吗?④师指名回答,相机强调突出“刚、突然、刚好、一齐”。
⑤师小结:这是多么凑巧的一件事情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真实地再现这一凑巧的事情。
⑥生齐读第7自然段。
(5)学习第10自然段。
师过渡:请大家继续想象,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出现?①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关于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③预设: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师: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无法形成琥珀的。
④师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
(6)学习第11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②师:为什么要写地壳的变化呢?③预设:地壳的一系列变化,也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全班齐读。
3.现场竞答,找寻根据。
(1)师引导: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想象的句段,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琥珀形成的一系列画面。
现在再请“科学家们”推测以下几个问题。
看看你们的推测科学吗?有充分的依据吗?(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科学家研究琥珀有哪些价值?(3)现场竞答。
①课文中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预设1: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
预设2:还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
这些条件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②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预设1: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没有受到风沙、空气的腐蚀。
预设2:发现琥珀的人能很好地将琥珀保护好并展现在世人面前。
4.“科学家”互访,质疑答疑。
(1)师引导:团结合作力量大。
以上三个问题,大家答得特别好。
现在请“科学家”进行互访:你可以向其他“科学家”发问,从课题到字句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问。
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2)生小声读课文并试着发现问题;“科学家”互访,提出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现场竞答,“科学家”互访,互提问题,共同讨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
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突破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板块三总结写法,鼓励创新1.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师引导:你们的想象都很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测写成了这篇文章——《琥珀》。
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他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2)生自由读课文。
(3)预设:《琥珀》中既有事实,又有想象,写得特别生动。
2.角色转换,鼓励创新。
(1)师引导:柏吉尔听了你们的评价,一定特别高兴。
同学们,我们再次进行角色转换。
这次不是让你们当科学家,而是当作家。
(2)师创设问题:听了科学家有关琥珀的想象和推测之后,要是让你写,你会怎么写?你一定会按照柏吉尔的写法来写吗?这只小蜘蛛一定是为了吃掉小苍蝇而不幸被淹没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吗?有没有别的可能?(3)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