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一等奖-湖北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
成 果 名 称 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研 究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机制、政策法规及理论研究 加强大学生电类工程能力的培养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的整合研究与 实践 长江三峡地层沉积相微缩剖面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研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野外地学实验室开放建设及辐射功 能研究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填图系统(教学版) 基于 INTERNET 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体系及其评估模型 地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体系与素质特征 《现代晶体化学》 (教材) 基于 INTERNET 外语远程教育研究“4+2”“理学学士 —— 教育硕士 ”六年贯通制新型骨干师 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理论物理基础教程》与理论物理课程改革 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中国文学学科和课程创新体系研究 高校学生文学素养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一等奖( 100 项) 主要完成单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黄冈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主要完成人常治斌、孙传琼、任柏林、毛高波、邹玉胡文宝、张光明、刘昌明、许成祥、周克厚何幼斌、罗顺社、李维锋、李建明、胡明毅 华北庄、徐金燕、刘纯朝、黄义武、马成松 罗炎林、林其伟、翁惠辉、孙启军、熊俊俏 库夭梅、温小波、黄辨非、杨晓林、许巧情 高振中、李建明、白光第、彭德堂、王正允 周思柱、徐小兵、杨雄、吴文秀、帅玉妹 张光明、刘绍平、刘纯朝、陈建明、徐秀廉 赵温霞、章泽军、曾广策、李方林、李昌年 杜远生、刘世勇、杨坤光、李昌年、欧阳建平 吴冲龙、刘刚、汪新庆、赵温霞、李伟忠 赵晶、王菁、张峰、于志平赵鹏大、吕新彪、欧阳建平、杜远生、李正元 吴信才、杨伦、郭际元、郑贵洲、黄晓萍 陈敬中、孟大维、吴秀玲、何涌、赵珊茸 肖惜、余健明、阮全友、陈奇敏、段少敏 祝心德、孙锡凤、万洪文、张文华、郭能 刘连寿、陈立华、汪德新、李家荣、郑小平 王道俊、王坤庆、但武刚、董英、卢子洲 周晓明、黄曼君、王又平、吴建波、张岩泉 王先霈、胡亚敏、徐敏、王耀辉、曹慧东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面向 21 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与语言教育研究 基于软件工程课程群的教学改革的研究 师范院校性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水电站仿真培训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校产学研模式构建 三峡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高校写作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三峡大学、 湖北大学为 试点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 与实践 基于评估、认证和督导一体化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 究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探索 现代嵌入式实践教学平台在面向创新的信息类专业实践 教学中的应用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 基于网络的自动化专业远程实验教学 理工科专业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研究与 实践面向 21 世纪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 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工程图学教学体系与配套技 术的研究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化工学院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王玉德、赵国华、邢来顺、刘伟、廖林子 王学东、王战平、李玉海、段尧清、杨斌 邢福义、汪国胜、卢卓群 胡金柱、叶俊民、陈利、杨进才、杨青 彭晓辉、汪海燕、霍玉娜、刘荣才、谭邦和 张珩、杨艺虹、刘永琼、艾军、杨建设李咸善、吴成明、邓长虹、胡翔勇、刘淑军 蔡德所、王德广、刘秀珍、蔡顺德、罗先启 吴卫华、胡绍华、金林、王作新、赵琳 谭德福、汪鋆植、卢训丛、张长城、周平 桑大鹏、梁艳萍、金道行、刘月新、闵泽平 张联盟、谢峻林、伍洪标、冯小平、陈玲琍 严新平、康灿华、赵玉林、张安富、钟庆 傅正义、陈文、黄学辉、张荣国、顾少轩 罗帆、刘明菲、刘舒燕、吕浩、王超 刘泉、李方敏、徐成、吕锋、薛立功雷家珩、巫辉、郭丽萍、庞金兴、蔡宏伟 袁佑新、黎洪生、陈静、谭思云、雷升印 陈磊、张荣国、张安富、张开鹏、谢峻林 张昌、汤文华、程向东、郑万兵、汪秀清 马必学、李望云、刘晓欢、刘小芹、姜新桥 赵大兴、宋小春、陆载涵、尹杰、杨勇勤工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食品化学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辅助系统 材料冶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机械电子类课程改革与创新实验项目研究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 全数字化电力拖动教学及实验系统研制开发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综合实践的研究我国卫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研究理工科力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和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的研 究与实践以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为平台, 走国际化办学道路, 培 养学生创新能力 材料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名教师、名教材、名课程”为依托,建立创新性的外 科学教学体系 大学物理实验创新教育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文理交叉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理工科大学结合专业课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基地建设的研究 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新体系及探究式教学 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材料学与新材料设计跨学科互动式虚拟基地建设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九江学院 上海市卫生局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熊健民、吴方艳、马丹、吴振彪、郑琼兵 黄泽元、齐玉堂、肖安红、王月慧、姚理 吴灵英、王春维、侯永清、房桂兵、丁斌鹰 盛建龙、沈巧珍、王周福、刘静、朱伯铨 陈奎生、高全杰、曾良才、傅连东、容芷君 丁卫东、刘明、麻友良、赵英勋、张炳焕 梁述明、程耕国、刘惠康、莫建民、杨永立 祁小梅、左相国、盛建龙、张四友、祝洪喜 杨叔子、李培根、吴昌林、戴同、张福润文历阳、厉岩、涂明华、方亚 陈传尧、何锃、李振环、王杏根、李国清朱光喜、严国萍、赵云娣、肖看、黄瑞光 李德群、陈立亮、张宜生、魏伯康、刘光葵 段献忠、尹仕、翁良科、冯爱明、马冬卉 陈孝平、杨为民、陈义发、梅斌、陈安民 熊永红、唐超群、任忠明、张炯、是度芳 曾金华、刘声远、邓耀祖、郭莲军、洪竟兰 刘伟、蔡兆麟、黄树红、舒水明、黄俭明 吴廷俊、石长顺、申凡、顾建明、刘洁 刘献君、余东升、雷小川、林林、张俊超 杨克敌、孙秀发、聂少发、陈国元、鲁文清 余龙江、吴元喜、刘凌、刘幸福、陈祖建 江建军、王耘波、冯则坤、聂进、黎步银非生物类本科生生物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研究欧阳星明、胡迎松、唐九飞、万琳、赵怡竹汪小燕、严国萍、王福昌、鲁昆生、王殊马勇、刘名俭、魏卫、黄其新、蔡靖方陈贻汉、顾豪爽、韦群、马为川、李梅潘纪平、宋克夫、陈敦源、童向飞、薛梅傅廷栋、曹凑贵、张献龙、关桓达、孙东发王绪朗、李崇光、孙彦泉、钟涨宝、余国瑞罗正荣、陈昌意、徐跃进、杨仁海、吴虹李忠云、张端品、冯永平、程华东、江珩包满珠、高翅、陈龙清、裘鸿菲、胡惠蓉许绮川、易国顺、夏俊芳、张衍林、刘作清陈焕春、毕丁仁、彭克美、程国富、张金洲谢季坚、邓泽清、余家林、朱倩军、刘承平李文鑫、黄进、娄延常、吴平、黄明东熊贵光、于国萍、张观明、周殿清、胡承正汪存信、季振平、陈彰评、席美云、潘祖亭刘涤尘、李裕能、向铁元、张元芳、向农陈向东、方呈祥、唐晓峰、郑从义、沈萍李进才、白光义、徐乃庄、时向东、邹林大谢志雄、沈显生、刘曼西、杨艳燕、陈建秀、杨志荣张焕国、黄传河、王丽娜、刘玉珍、许卫平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互动型数字逻辑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电子通信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与成果推广旅游管理专业 " 三段式 " 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与实践创新研究物理学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及教育技术的整合与深化适应 21 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要求的培养方案研究农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农林科本科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整合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农林科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园林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农业工程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农林类本科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教材建设(教材)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物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理科化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电气信息工程专业中基础核心课程模块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锐意改革 ,利用现代化理念和手段 ,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微生物学教学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材更新机制的研究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结构、 主干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 容研究理科化学类专业化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拓展教学空间,构造多维平台,综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深化教学改革, 求实创新, 不断提高动物生物学教学水平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大学化学实验》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现代三维测量系列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区域性院校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研究与实践新闻传播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人体寄生虫学实践教学立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 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手段研究 高师学生综合教学技能研究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光学课程系统改革 机电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创新基地建设的研究 《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高师中文专业课落实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 创业教育与高职学生就业研究 财经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拓展模式研究 饭店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性教学特色模式研究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咸宁学院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二等奖( 115 项) 郧阳医学院 郧阳医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长江大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杨小亭、赵明登、槐文信、詹才华、李大美 邓大松、李珍、张奇林、殷俊、向运华 马玉龙、黄驰、周新花、郑洁修、于萍 於可训、陈国恩、叶立文、赵小琪 黄诗笺、卢欣、刘思阳、谢志雄、郝广勤 刘耀林、詹长根、刘艳芳、唐祥云、唐旭 席美云、曹瑰华、蔡凌霜、王福来、邓立志 刘光临、谈广鸣、赵英林、程志毅、胡鹃 冯文灏、李欣、李建松王永棣、张国忠、余祥庭、陈建民、沈定文苏成雪、张昆、强月新、周茂君、刘建明 蒋明森、杨孟祥、何立、董惠芬阮绪芝、曾凡龙、严世荣、李文春、王燕 杨江林、况成云、李晓兰、柴云、庄红平 余新武、李江林、王元汉、张国勇、汪自云 陈春生、冯广艺、陈强 程庆华、徐大海、田永红、王一举、孙先松 黄清世、罗炎林、张强、周传喜、管锋 严赞开、蔡哲斌、李克华、李爱国、黄剑平 黎东升、许家林、朱忠贵、张华林、李炳莲 李嘉宝、黄忠顺 万由祥、孔新舟、张勇、黄新云 漆腊应、方洁、邓俊、何康民、卢鸿 曾翔云、王远坤、王金国、卢永良本科师范教育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衔接性研 究 体育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国外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环境生态意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途径研 究 新型地质工科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编写面向 21 世纪《岩石学》教材构建现代化岩石学课程 教材新体系(教材) 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与途径研究 概率统计面向 21 世纪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环境工程专业“ 1.5+1.0+0.5 ”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与实践《模拟电子技术》远程教学系统 多媒体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创新与实 践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系统 电磁学及其计算机辅助教学( “立体化”教材)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及主干课程的改革与实验研究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素质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构建 21 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模式与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列课程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声乐教育与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旅游学学科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研究 21 世纪高师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及计算机课件研究 高校公共课《马克思主义者哲学原理》创新教育研究孝感学院武汉体育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黄石理工学院襄樊学院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襄樊学院 襄樊学院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咸宁学院陈丁堂、高华、丁远坤、丁么明、邓银城 汤起宇、胡亦海、刘星亮、程序、吕万刚 赖旭龙、金振民、鲍征宇、曾广策、王华 王焰新、罗泽娇、张首丽、庞岚、王群英 吕新彪、王华、张吉军、兰廷泽、郭秀蓉 桑隆康、路凤香、邬金华、廖群安姚光庆、王华、兰廷泽、关振良、赵彦超 谢兴武、刘安平、李宏伟、沈远彤、赵晶 胡亨魁、徐超、郭建林、鄢达成、汪瀚李文联、李文群、童雷、丁世学、张建华 史惠风、刘光耀、陈洁、梁艳红、付光辉 李文联、刘伦钊、马永军、李文群、张建华 刘建清、沈振煜、程敏、尹梦、叶飞 陈义成、王建中、谢晓梅、王岚 王健、郭敏、黄爱峰、鲁长芬、王维 李家清 辛凌、张隆胜、杨虹、游巧荣、刘东虹 陈传忠、郑勤、曹东平、周红旗、鄢润国 刘贤龙、黄超、谢民育、左国新、赵慧 彭小玲、吴凡、郭永玉、田晓宝 胡静、谭传凤、徐东文、王长华、李星明 罗邦成、梅全雄、阎承梓 方卫兵新世纪的创新教育——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 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系列教材(教材) 传感器系统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研究 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中产学研合作教育——宜化模式的研 究与实践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面向 21 世纪工科物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探讨 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应用图形计算器辅助数学教学的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体育公共课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研究 中国大学课外学分制度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财政学专业改造与学科创新研究 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农业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 高等数学习题课立体化教材(教材) 动画专业课程研究 工科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与实践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态势及教学规范化研究 面向二十一世纪 《机械设计》 课程内容及结构体系改革研 究船舶轮机设备及管理素材库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数学课程网络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武汉化工学院 武汉化工学院 武汉化工学院 武汉化工学院 武汉化工学院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孟立军、杨卫东、张文华、韦成良、李磊 李步海、李磊、孟立军、杨力行、杨金洲 喻汉平、舒位光、王礼平、王观凤、陈红 刘羽、吴高安、杨嘉谟、姚裕安、肖群枝 吴高安、夏先平、胡中功、杨先麟、欧阳琼 黄祝明、吴锋、胡亚联、余仕成、李端勇 鲍世聪、刘羽、石和彬、黄志良、张芳 江世宏、娄联堂、王志宏、沈明宇、熊小龙 周学君、钟阿林、韩芳、王斌、向学军 任丽萍、王志刚、杨宇飞、刘东、田颖华 夏成才、胡先锋、廖启新、吴茗、邹秉国 李大明、杨灿明、庞凤喜、艾华 袁天荣、彭岚、刘圻 陈池波、张开华、王益松 张小柔、吴传生、王卫华、王展青、彭斯俊 朱明健、粟丹倪、周艳、肖文、周锦琳 张荣国、郭丽萍、雷家珩、彭善堂、刘军 张安富、钟庆、万明芳、胡晓敏 谢峻林、陈文、文进、顾少轩、何峰侯玉英、李志明、杨光、陈晓岑、韩少军 陈辉、高海波、孙俊、尚前明 刘秋圃、王攀、万君康、王培根、毕小龙 王仲君、王卫华、唐湘晋、王展青、梅顺治 何方、方卫、任赛赛、丁山 刘同员、陈智勇、李勇、唐春芳、范克全 徐晓英、万明芳、胡又平、彭慰慈、韩庆奎高校经管专业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体系的研究 面向 21 世纪纺织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工科院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民族传统体育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的创新及在教学中的推 广应用高职动画教育中的“产品”实践教学模式 化工原理虚拟设备及仿真实验系统 大学生数学建模与大学数学教改研究与实践 哲学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化工单元操作 CAI 研究及网络化 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岗位聘任制的改革与实践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建立 机械类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 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以护理服务为切入点早期接触临床教 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 系列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 革研究与实践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相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学研产结合构建高水平测控课程创新实验室 自动化专业 PLC 实验教学研究 电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科技学院 武汉科技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新乡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夏火松、常亚平、刘嵩、王珍义、黄明山 潘鄂菁、武继松、陈益人、肖军、丁国强 杨洪林、徐红、王君姚正国、邓正源、倪东业、阎孝英、贺泽江段林杰、朱新兰、梁俊、杨珺、谢丽 陆载涵、鄢烈祥、宋小春、吴选军、龙毅 蔡光兴、李子强、邢廷卫、许松林、朱永松 李春梅、孙厚权、徐彬、林兴发、余莉 雷达、李云雁、韦一良、范国枝、方立中 黄万琪、张红菱、舒剑萍、程清洲、陈靖 吴克明、盛建龙、张惠灵、段宁、王光辉 冯向东、刘太林、范华汉、胡适耕、肖奕 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刘邦华、师洪吴昌林、杨家军、姜柳林、谭琼、张卫国陈先华、马建辉、厉岩、赵纯红、刘功明 周世权、胡建华、徐翔、童幸生、徐自立刘声远、王建枝、金肆、张业平、陈正跃 何岭松、朱文凯、武新军、王俊峰、康宜华 周纯杰、黄为、周永鹏、王明哲、刘正林 杨泽富、谭丹、李军、王彬、孙开放 顾纪鑫、雷小川、许明武 唐齐鸣、田映华、易江、王红、梁敏、。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体会与探索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体会与探索摘要:遥感作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多媒体教学方法、遥感影像数据库收集和实践教学方面,谈了对该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和探索。
关键词:《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会探索遥感是现代空间信息学的主要技术之一,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提供作物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它是精确农业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作为一种高效的探测、获取、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的先进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建设、林业、环境、农业等各个部门[1]。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在获取地球表面和深部的时空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随着全球化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激化,数字地球战略的竞争,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问题迫切需要依靠遥感技术进行解决。
目前,我国农业遥感技术主要在农作物面积监测、估算农作物的长势与产量预报、农作物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3~5],当前社会对遥感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领域中遥感应用的人才需求量更显的突出。
新疆有着农业遥感应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年晴天天数长、作物类型种植规整和机械化程度高为农业遥感的监测提供了良好条件,作为农业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的一本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工作,谈谈对本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和探索。
1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授课内容本课程内容多、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学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模块确定后,应对讲授内容作必要的取舍,原则是: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前沿技术兼顾。
具体做法如下。
(1)属于描述性的、重复性的(与中学课程内容)且学生看得懂的内容,授课时可以不讲或略加指点让其自学。
如绪论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这样处理,因为其后学习的内容与之必然有联系,绪论章节就是其总课程内容的概述;辐射章节中什么叫电磁波以及电磁波的特性问题,都是在中学课本中学过的,此类内容就可用粗略的提一下,帮助同学们回忆这部分内容就够了,这样的处理既可避免重复,又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省的授课时间可以更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遥感类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
一、引言随着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遥感已经成为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在高校教育中,遥感已经成为各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进步,遥感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遥感课程体系建设1. 遥感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遥感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将遥感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学习。
从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到遥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都需要学生系统掌握和理解。
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随着遥感数据的快速增加和多样化,学生需要掌握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在课程体系中,应该加入大量的遥感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遥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4. 遥感技术与社会发展遥感技术与社会发展是遥感课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遥感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改革实践1. 多媒介教学手段在遥感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介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实物模型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
2. 实践教学环节遥感课程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遥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践,或者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遥感技术的应用。
3. 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可以探索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四、总结遥感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随着社会对遥感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遥感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遥感课程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体验。
注重过程评价深化《遥感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改革
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平 时 作 业 : 核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 理 考
解, 共提 交 三 次 作业 , 占总 成 绩 1 %。 5
数 据 的特 征 、 图像 增 强 方 法 、 息提 取 的 方 信
法等基础上 , 理论 与 实 际 相 结 合 , 过 实 际 通 应用来加 深对理论 知识的理 解。 以看 出 可
£U I [
I U
[0
Ci E c i n aO H a ha d ao lo tn e I n u tnn v j rd
科 教 研 究
注 重 过 程评 价深 化 遥 感 原 理 及 应 用 课程 考 核 改 革 ①
夏清’ 郑泽忠 ( . 南科技 大学 四川 绵阳 6 1 1 ; 2 电子科技 大学 资源 与环境 学院地表 空 间信息技 术研究 所 四川成 都 6 1 3 ) 1西 2 00 . 1 7 1 摘 要: 通过 分析 目前 学生的 学习状 态, 出注重过程考核的考 试方式 , 提 以0 9级学生 为考 核改革对象 , 其 与0 级 学生在考试成 绩 学习 将 8 表现进 行对比 , 可以看 出, 级 学生的综合统 计结果 明显 优于0 0 9 学生, 8叛 新的考核方 式改革 , 更适合 学生 。 关 键 词 : 程 评 价 深 化 考 核 . 过 中图分类 号 : 42 0 G6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7 —9 9 ( 0 ) 8b-O 1 -0 1 3 7 5 2 1 0 ( ) 0 8 2 6 2 课 程 考 核 是 高 校 教 学 工 作 的重 要 组 成
法 和 题 型 单 一 , 书 本 知 识 , 乏 实 践 考 成 绩 以 实 验 课 程 提 交 的 实 验 报 告 构 成 , 重 缺 占 核 , 少 反 馈 机 制 , 注重 考 试 结 果 而 无 法 总 成绩 的 3 %, 末 考试 成 绩 占7 %。 缺 只 0 期 0 考试 内
“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ADDIE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
“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ADDIE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价作者:王金亮赵丽红郭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49期[摘要]“遥感技术与应用”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对遥感知识点与能力培养融合度不够、因对于教学评价缺乏持续改进机制而没有形成闭环反馈通道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引入ADDIE模型,阐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的具体教学过程,并通过分组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了ADDIE模型的引入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有显著作用,进而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学设计;ADDIE模型;遥感技术;分组实验[基金项目] 2022年度江西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研专项课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遥感课‘课程思政’的ADDIE模型教学设计与实践”(2021B2SZ11)[作者简介]王金亮(1988—),男,江西婺源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赵丽红(1982—),女,江西上高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与遥感应用研究;郭熙(1974—),男,江西永丰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壤遥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49-0129-04 [收稿日期] 2022-12-16当前遥感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和技能更新快,理论方法和应用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以及随着空间技术发展,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国防等建设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意义[1-2]。
掌握遥感技术也成为多种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可以掌握遥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等行业的能力。
基于OBE理念的“遥感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遥感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艾金泉田申杨玉成何海清来源:《科教导刊》2023年第26期摘要“遥感软件应用”课程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课程,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遥感工程问题的能力。
文章针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教学改革,包括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实践表明,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不但强化了学生多源遥感数据的处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国产软件和数据的使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遥感工程问题,实现了课程目标。
关键词遥感;课程教学;成果导向式学习;以赛促教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3.26.037Reform and Practice of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oftware"Based on OBE ConceptAI Jinquan, TIAN Shen, YANG Yucheng, HE Haiqing(School of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Abstract The course of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oftware" is the core cours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other majors. It not only nee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but also needs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remote sensing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article proposes a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sults oriented education (OBE)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ing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chanism.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OBE concept not only strengthens students' ability to process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 but also improves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teamwork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domestic software and data, enabling them to solve practical remote sensing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achieve course objectives.Keywords remote sens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come-Based Education; promote education by competition人工智能、大數据、云计算和虚拟仿真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遥感、地信等产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带来了前未有的挑战和机遇[1-3]。
高师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显 得过深 。此外 , 该教材 2 0 年 出版后 , 未修订 再 相关 知识 。遥 感是 各 专 业 开设 最 早 的 专业 基础 课 之 01 并
版, 而近 年蓬勃 兴起并 得到 广泛应 用 的一些 遥感探 测
一
,
但 由于相 关课 程开 设时 间 、 生选课 、 学 课程设 置上
学生 预备 知 识普 遍 欠 缺 , 习遥 感 课 程往 往 学 技术 、 方法 和装备 , 中 自然 无法 涉及 , 书 如高 分辨率 的 的差异 ,
维普资讯
潘竞 虎 , 军 : 赵 高师 遥 感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的实验课 教 材 。 与《 感 导 论》 套 的 上机 动 当中 , 养 和 提 高 学 生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能 力 。此 . 遥 配 密 学 将 实验 教材 , 教学软 件 为 自行 开 发 的平 台 , 未 采 用 国 外 , 切与校 院 系团 、 组 织的联 系 , 课外实践 工作 并 鼓 引导 际主流 的 E ds P IE ra、 C 、 NVI 软 件 , 操 作 性不 强 , 与学 生活 动结 合 , 励 学 生 申报 学 生学 术 基金 ; 等 可
在一 定 的课 时 内既要 讲清 S O 5 快 鸟 等卫 星 影 像 , O PT、 E S—MO S数 据 处 理 , 顾 此 失彼 。而对 教师来 说 , DI 高 光谱遥感 技术 等 。
楚 基础 知识 , 又要 介绍 遥感 技术 最新 的前 沿研究 发展
5 教学手 段不 够 丰 富 , . 学生 参与不够 。遥感 理论
求不能很 好地适 应 , 在 的主要 问题 如下 : 存
小学 。对 高师地 理教 育而 言 , 化实践 教学迎合 了中 强
要求 1 内容 过深 , 分 内容 陈 旧 , 后 于遥 感技 术 快 小学 教学 改革对 高师培 养合 格人 才 的需求 , 师范 . 部 滞 速 发展 的现状 。我校 各专 业普遍 适 用的《 感导论 》 院校 培养具 有创 新精 神 和创新 能力 的高素质人 才 。 遥 ,
面向国家需求的世界一流遥感人才培养 体系创新与实践
面向国家需求的世界一流遥感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的一种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国家安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满足国家对遥感领域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我国遥感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创新遥感人才培养体系并加以实践。
一、遥感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当前,我国在遥感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需要创新遥感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遥感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传统的遥感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技术的独立应用能力,而在实践中,遥感技术需要与各行业相结合,为各行各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遥感人才培养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将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并注重与各行业的交叉学科。
2.实践课程的加强遥感技术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实践课程的加强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课程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在班级或研究生科研课题中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3.国际教育资源的运用在全球范围内,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遥感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引进国际教育资源,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开设境内外联合培养课程等方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资源,提高遥感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二、遥感人才培养体系实践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工作的维度也在不断拓宽,需要实践中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实操能力、跨学科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
1.行业企业需求及个性定制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活动与各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关注行业企业对于遥感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综合素质的要求和实施细节,围绕重点项目、重点技术、重点方向有目的地定制人才培养计划。
2.建立生态化遥感人才培养平台针对遥感领域的各层级的人才需求,建立生态化的遥感人才培养平台,涵盖多种人才培养方式,包括培养、研修、派遣、科技对接等多种方式,为遥感领域人才的储备、往返流动和资源整合提供支撑。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6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28C hi na Ed uca t i o n I nno va t i o n Her a l d 远程教育研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扩招、课程调整等一系列新情况的产生,高校教学质量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话题。
教育部于2003年提出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规划,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质量工程”,其内容之一就是开展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并将精品课程定位为“五个一流”,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与一流管理”。
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决议,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自2003年开始我校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学改革整体范畴,并于每年4月组织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和评比工作。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中理论教学41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是以资源环境与其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 S)、多媒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对农业资源环境进行调查与合理利用,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于2007年4月成功申报为我校精品课程,通过一年多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该课程的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简要的介绍。
1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定位精品课程“五个一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流教师队伍。
基于这样的认识,农业资源与环境系借助我校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积极组建精品课程主讲教师队伍。
目前《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组共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比率达100%。
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内知名的学者和教授,也有积极活跃于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中青年教师,两位教授均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现已形成的这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素质良好、年龄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基本具备了精品课程所要求的“一流教师队伍”的特点。
课程思政融入《遥感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遥感概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郑著彬;陈淑茵;任静丽;李建忠;刘春晓
【期刊名称】《地理空间信息》
【年(卷),期】2024(22)2
【摘要】课程思政在遥感概论课程中的教学案例较为少见,且在教学策略、方法与评价、反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遥感概论》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结合课程思政理念与课程目标,提出了遥感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挖掘了适宜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与案例;(2)搭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并构建了遥感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融入课程思政后的遥感概论课程教学满意度在90%以上,学生通过课程既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又获得了极大的学习满足感和获得感;(3)有近95%的学生能够通过课程项目训练,亲身感受到家乡和祖国的变化,深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页数】5页(P128-132)
【作者】郑著彬;陈淑茵;任静丽;李建忠;刘春晓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7
【相关文献】
1.课程思政融入《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路径探索——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
3.课程思政融入《人力资源
管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4.“课程思政”融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广告学概论”课程为例5.课程思政融入《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应用于地球系统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等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既需要全面覆盖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又需要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及其内容。
一、遥感基础课程1. 遥感原理与方法:本课程主要讲授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地球观测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到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本课程以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为主线,介绍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以及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应用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实践项目,掌握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和技术,培养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3. 遥感卫星和传感器技术:本课程介绍国内外常用的遥感卫星和传感器技术,包括主要遥感卫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参数等。
学生将了解到不同遥感卫星和传感器在地球观测中的特点和能力,对各类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有基本的了解。
二、专业应用课程1. 地球系统科学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了解地球系统变化与环境演化的基本过程,为遥感技术在地球观测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本课程主要介绍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方法,包括遥感数据的空间分析、地理统计分析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大数据处理、空间模型构建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技术,培养空间数据分析和建模的能力。
3. 遥感与环境监测:本课程以环境监测为背景,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到基于遥感数据的环境参数监测方法、环境变化检测与分析技术等内容,了解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作用。
首届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首届测绘地理信息教案成果奖获奖项目一等奖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创新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践郭际明,宁津生,闫利,姚宜斌,徐亚明,许才军,黄声享,王甫红,邓非,张鹏,汪志明武汉大学精英型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程效军,陈义,童小华,刘春,楼立志,鲍峰,沈云中,王解先,谢欢,姚连璧同济大学新型测绘专业实践教案体系的探索与构建张卫强,张晓森,王永生,郭延斌,陈旭,刘刚,包迎春,邹瑜,张鹤,洪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卫星导航定位系列课程建设张小红,李征航,黄劲松魏二虎,王甫红,徐晓华,刘万科,朱智勤,吴云,邹贤才武汉大学摄影测量教案实验软件系统及应用李浩,岳建平,杨彪,徐佳,梅红河海大学1 / 7多层次、开放型的现代地图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龙毅,沈婕,盛业华,朱长青,周卫,张书亮,张宏,吴明光,杨昕,刘晓艳南京师范大学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创新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体系王光霞,於建峰,吕晓华,陈毓芬,江南,刘玉峰,季晓林,李少梅,李科,徐青,王晓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基于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案新模式花向红,许才军,汪志明,邹进贵,陈雪丰武汉大学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规范及专业教案基本要求的研制赵文亮,张东明,李聚方,吕翠华,邹自力,陈传胜,周园,薄志毅,刘广社,全志强,李生平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东华理工大学高职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高职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等奖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立体化体系建设研究张新长,黎夏,刘小平,张青年马林兵,黄德全中山大学2 / 7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邓敏,刘慧敏,朱建军,刘兴权,黄健柏,周晓光,刘智勇中南大学,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专业交叉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张双喜,许才军,申文斌,罗志才,朱良保,操华胜,陈雪丰武汉大学面向创新能力的现代测量学课程教案模式构建与实践郝向阳,翟翊,西勤,赵夫来,王同合,杨玉海,龚有亮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案体系与模式构建郑贵洲,吴信才,郭际元,王琪,晁怡,黄菊,吕建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卓越测绘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朱建军,邱斌,戴吾蛟,李志伟,范冲,邹峥嵘,邓敏中南大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系列课程与教案团队建设罗志才,宁津生,许才军,申文斌,操华胜,赵珞成,罗佳武汉大学强化能力,突出特色,创建地图制图专业综合实习新模式孙群,刘海砚,吕晓华,魏斌,肖强,徐青,刘诗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体验区研究、建设与实践李满春,李飞雪,刘永学,陈振杰,符海月,陈刚,南京大学3 / 7程亮测绘通识与非测绘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测量学分段教案模式改革与实践高飞,李晓莉,吴兆福,陶庭叶,张志慧,黄世秀,余敏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规划类院校的技术实践教案研究石若明,王晏民,朱光,杜明义,朱凌,王文宇,沈涛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产学研用合作的农业院校地理信息教案改革与实践胡月明,徐剑波,陈飞香,杨永忠,肖德琴,谢刚生,谢健文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房地产测绘院,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数字时代《地下工程测量学》教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陈俊杰,张合兵,徐克科,朱刘娟,王宏涛,齐修东,王庆林河南理工大学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实践教案体系建设与实施郝亚东,王琴,许加东,李永川,何宽,朱恩利,李建辉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做相融,全真训练”测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张东明,赵文亮,吕翠华,李明,徐宇飞,李云晋,陈国平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三等奖4 / 7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遥感学科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创新与建设姜挺,张永生,徐青,龚志辉,冯伍法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适应多学科渗透交叉需要的海洋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周立,焦明连,董春来,刘付程,谢宏全淮海工学院实习基地与科研平台融合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胡友健,吴北平,陈刚,曾云,黄海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工程“信息化测绘”实践教案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袁占良,郭增长,徐克科,牛海鹏,张合兵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双语教案研究与实践徐爱功,吉长东,王崇昌,夏春林,马振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陈健飞,陈颖彪,吴志峰,夏丽华,王芳广州大学测绘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刘立龙,文鸿雁,谢劭峰,任超,朱军桃桂林理工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袁铭,杨朝辉,王颖,钱新强,高苏新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苏州市测绘院有限责5 / 7任公司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测绘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探讨郭增长,齐修东,袁占良,葛小三,雷伟伟河南理工大学师范院校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多模式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探索和实践赵长胜,林卉,张连蓬,苏艳芳,吴庆忠徐州师范大学跨学科背景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王金鑫,周振红,郭同德,田智慧,郭恒亮郑州大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案模式改革王辉连,景海涛,胡圣武,王新闯,王世东河南理工大学测量学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实践杨晓明,袁天奇,周建业,翟燕,马开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农林院校专业创新人才实践教案体系张晓东,杨建宇,张超,赵冬玲,苏伟中国农业大学测绘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竞赛平台构建与创新人才能力培养实践李明峰,郑加柱,周立,蔡先华,卢华兴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淮海工学院,东南大学测绘实践教案改革与实践教案环境建设邹峥嵘,邓才华,戴吾蛟,戴水财,邱斌中南大学测绘程序设计的教案与实验互动平台李英冰,胡春春,康雄华,赵前胜,曾文宪武汉大学共享型测绘教案资源库建设吕翠华,张东明,赵文亮,陈国平,王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6 / 7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李玲,李天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程教案改革与实践依托测绘生产技术服务项目,校企业合作开尹辉增,李立增,聂振钢,边占新,骆宪龙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7 / 7。
《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果, 同时 结 合实 际分 析 现 阶段 教 学 过程 所 存 的问 题 及解 决 途 径 。
l 课 程 实践 教 学 体 系组 成 环 节
环 节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完 善 和 改 革 , 要 集 在 中 实 践 教 学 形 式 、 践 教 主 实 学 内容 、 践 教 学 设 备 等方 面 。 实
41 实践 教 学 内容 的 完善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时数 3 学 时 , 何 . 2 如 在 有 限 时 数 内 充 实 教 学 内 容 , 于 提 高 教 学 效 果 非 常 重 要 。所 以 对 对 于 每一 个 实 践 项 目在 内 容 方 面 将 不 断 充 实 。实 验 1 根 据 目视 将 解 译 知 识 为 遥 感 影 像 建 立解 译 标 志 。实 验 2 感 图像 预 处 理 为影 遥 像 后 期 处 理 打 下 基 础 。 实验 3图像 增 强 处 理 为 实 现 更 高 精 度 的 图 像 分 类 提 供 支 持 。 实验 4为 遥 感 图 像 计 算 机 处 理 内 容 , 目前 存 在 的 问 题 同 样 是 缺少 最 新 的 熟 悉 地 区 的 数 据 , 展 目标 是 通 过 两 个 发 项 目 的实 践 , 学 生 能 够 掌 握 遥 感 图 像 计 算 机 处 理 的初 步 操 作 方 使 法 。实 验 5遥感 图像 的 目视 解 译 与 制 图 为 综 合 性 实 验 项 目 , 目前 利 用 的实 验 方 法 是 目视 解 译 与 手 工 制 图 , 展 目标 是 进 行 计 算 机 发
个 。如 表 1 。
表 1 遥 感 概 论 课 程 主 要 实 验 项 目及 内容
序 号 项 目名 称 主 要 内 容
l
图像 显 示
遥感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创新与实施-2019年教育文档
遥感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创新与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及“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育部所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中,实训起着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和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技术和核心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解决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哪些工作环节、哪些工作岗位、哪些工作情景的应用及如何应用的问题,逐步实现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项目化教学法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通过实际的项目让师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共同实施完成教学活动,为受训者提供一个整合智能、知识、技术、文化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力地贯彻和践行了“工学结合”的理念,是高职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就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行业要求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项目,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实训方案,按照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目前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应用,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材、项目案例、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训条件等主要原因,项目化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在国内院校中还没有普及。
近几年笔者对遥感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研究目标《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上机实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和掌握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解译及遥感信息提取与综合分析方法,学习和熟悉常用的遥感软件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遥感发展历史及趋势”为例
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遥感
发展历史及趋势”为例
黄铁兰;朱腾;魏志安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24()7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路径。
基于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遥感技术及应用,选择“遥感发展历史及趋势”这一节内容作为切入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大教学目标融为一体,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以实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总页数】5页(P65-68)
【作者】黄铁兰;朱腾;魏志安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应用型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广告学概论》课程为例2.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下高校食品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以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3.海洋特色高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
践4.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以“中枢免疫器官”为例5.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市场失灵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遥感课程设计总体方案
遥感课程设计总体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遥感的定义、原理及其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2. 掌握遥感图像的基本类型、成像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
3. 掌握运用遥感技术分析地表特征、监测环境变化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遥感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基本的处理和解读。
2. 能够结合地理知识,运用遥感技术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遥感项目的研究和报告撰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遥感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理信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与遥感技术相结合,提高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1. 遥感基本概念与原理- 遥感的定义、发展历程- 遥感技术原理及其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应用2. 遥感图像类型与数据处理- 遥感图像的分类、成像方式-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和分类方法3.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 地表覆盖分类与变化监测- 环境变化遥感监测- 资源调查与城市规划4. 遥感软件操作与实践- 遥感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介绍-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实践- 小组项目: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 课程总结与评价- 遥感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探讨- 学生项目展示与评价- 课程总结与反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将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学生掌握遥感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遥感能力。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遥感基本概念、原理及遥感图像类型等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遥感知识体系。
遥感 课程思政
遥感课程思政遥感课程是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和让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同时,遥感课程还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从思想政治角度学习和理解遥感技术。
首先,遥感技术是一种现代科学技术,它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遥感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农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这些应用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实际的改善。
其次,遥感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遥感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学习遥感课程,学生可以掌握遥感图像的解译技巧,学会从遥感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思辨能力不仅在遥感领域有用,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积极作用。
再次,遥感课程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
学习遥感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内外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学习到国内外遥感技术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
通过对国内外遥感技术的比较和分析,学生会对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充满期待,同时也会对国家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感到责任重大。
这种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遥感技术,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遥感课程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遥感课程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遥感课程也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思想水平。
这种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与实践之间关系的能力不仅在遥感领域有用,也能在其他学科和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遥感课程思政的核心是通过遥感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此外,遥感课程还可以通过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认知和思想水平。
这样的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精品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从《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教学、教材的优化及考核等方面对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精品课程实践教学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具备遥感及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及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
课程实践、实习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
这就要求我们要将课程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为加强《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分析了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改革的落实情况。
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调整
据教育部推出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我们改进了教学方法。
现有教学实践证明,在遥感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因而我们精心设计了《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网站,网站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手段上,完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调整便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
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背景下,通过学生参
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直接申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计划项目,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见解的机会,这种开放性课堂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性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更为扎实,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用然后知不足”的理念有了深切体会,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 实验教学的改进
实验教学是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课程中的有关内容为主线,时间安排也一般与课堂教学穿插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有关资源遥感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方法,并熟悉ENVI工具软件的使用和操作等。
通过课程实验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使学生领会如何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课程实验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根据配套的上机实验教材和遥感影像数据资料,教学软件采用了ENVI遥感专业软件,进行较为系统的遥感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可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利用ENVI软件进行南京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分类地图的制作,使学生掌握该软件主要功能的同时也再次加深了对遥感基础理论的印象;多渠道收集遥感影像资料,利用学生野外实习的机会,比较影像数据与
实际地物,分析其影像特征,给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
同时,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保证每人一台设备;教学时,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能及时指导解决。
实验教学的改进,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问题性、开放性、自主性及过程性的研究,从而达到研究性教学的要求。
3 教材的优化
教材的编写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更新,因而在教材的编写中首先要根据最新科技发展状况及时加入一些新内容,删除一些过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本专业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的动态。
如:MODIS作为新一代遥感技术,其遥感数据与其他单独的遥感平台(如NOAA和Landsat)所获得的数据相比,具有免费、较高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等优势和特点,在近年来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对此方面的信息,教材应及时更新、接收,来指导学生利用最新的遥感技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其次,教材要根据专业实际的教学环境编写,使教学内容的实施上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方便学生学习。
同时,调整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避免较多的重复,与整个教学体系融为一体。
本课程教材的优化,可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4 考核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考核方式以理论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一般也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突出,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因此,我们建立了以学生期末成绩为主,注重多种考试考查方法相结合,增加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考查内容及比重,综合考虑实验、实习中的平时操作能力和掌握能力的考核模式(如笔试成绩占60%,实习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20%)。
如,认知为主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基本概念、意义等)的考核放到期末的纸质试卷中;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如遥感技能及ENVI软件的相关操作)要以“技能、能力”鉴定为本,这方面考核则放到平时的实验教学中。
考核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减轻,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平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作出更为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加强了考核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
5 结语
通过研究《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教学、教材编写的优化及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情况,发现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得到极大提高。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课程体系已较为成熟,实验教学设备方面也已能满足学生实践操作内容的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充实的是软件及遥感数据,并增加学生在参观实习、上机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综合运用课程理论知识及相关软件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勇,陈建成.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8(9):11~15.
[2]于冬梅.研究性学习在遥感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9(20):68~71.
[3]赵银娣.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68~169.
[4]王海江,等.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体会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1,8: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