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
Lincoln 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胡雪芳 201300261033同组者:张立光,宇海慧,王亦民,李晓辉,高贤龙【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使学生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原理】标记重捕法(mark-recapture techniques)通常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基本原理:在该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让标记动物与种群其它个体充分混合)进行重捕。
在重捕样本中根据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种群的总数。
即标记动物在二次抽样样品中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标记重捕法的方法很多,其中Lincoln指数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运用Lincoln指数法进行种群数量估计时,必须满足下列假设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估计比较准确:(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2)标记保留的时间不能短于整个实验的时间;(3)第二次取样之前标记个体必须在自然种群中充分混合;(4)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捕几率;(5)种群是封闭的,无迁入或迁出,或迁入与迁出的数值能够测定;(6)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或出生和死亡的数量必须能够测定。
Lincoln指数法的基本公式:p a = n r式中:p——种群总数;a——最初标记数;n——取样总数;r——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实验材料】黑色围棋子400枚,白色围棋子100枚(代替实验动物),标记笔,50mL的烧杯,80mL黑色布袋,托盘等。
【方法步骤】(1)每6人一组,每组取一布袋,每布袋装入由实验老师发的黑色围棋子若干(一般250粒左右,我们采用的是500粒),但每组所装棋子数不等。
(2)每组再分别装入白色色棋子100个左右(相当于标记的动物),并将具体数目填入表1中。
(3)将白色棋子与布袋中原有的黑色棋子混合均匀。
标记重捕法测种群密度
标记重捕法测种群密度一.实验目的1.掌握标志重捕法测种群密度的原理及应用;2.通过演示实验,体会标志重捕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际实应用中,往往不知道总数,而其它三个量可以通过具体操作解决,设总数为M,推出公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M=第二次捕捉中带标记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三.实验器材黑棋子(20个)、白棋子(数目未知)、不透明的袋子、100ml小烧杯。
四.实验过程1.将数目已知的黑棋子和数目未知的白棋子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2.封住袋子的口,上下、左右摇晃,使袋子内的黑白棋子充分混匀;3.打开袋子的口,用100ml小烧杯从袋子内舀出一烧杯棋子(注意:在舀棋子时,不能用眼睛看,防止主观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倒在桌子上,分别数其中黑棋子和白棋子的数目,重复五次。
4.将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袋子中的棋子总数。
五.实验结果实验所得数据:次数 1 2 3 4 5黑棋子数 6 5 3 7 5总棋子数29 28 29 29 31种群密度的计算:20/M=(6+5+3+7+5)/(29+28+29+29+31)得:M=20÷0.178=112(个)所以,此种群中个体的总数大约为112个。
六.影响因素以下几个因素对标志重捕法的结果准确性有影响:1.被调查的物种的活动能力。
物种的活动能力越强,活动范围越广,结果越准确;2.选择区域的随机性。
选择区域时,不能有主观因素;3.适宜的标记。
标记的个体应该是随机的;4.实验的次数。
试验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标志重捕法
课堂总结
• 重点: • 1、“标志重捕”法的基本理论和公式原理。 • 2、 “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和练习册相关练习
标志重捕法的原理:
实际应用中,往往是总数不知道, 而其它三个量通过具体操作可以解 决,设总数为M,推出公式:
第一次捕捉的数量/M=第二次捕捉 中带标记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 量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 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 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 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 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 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 数量。
学习目标
• • 1、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标志重捕”法的原理、注 意事项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等
其中今天咱们主要讲是标志重捕法。
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 ——标志重捕法
以限定范围内的全部丹顶 鹤为调查对象,假设已知 丹顶鹤数量为10000只, 捕捉1000只进行标记,重 新放回,再进行捕捉1000 只,为带标记的理论上是 多少只? 答案:100只
课本例题: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 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 志鼠15只。设该种群数量为N, 则N:39=34:15, N=39*34/15=88(只)
• 分组进行“标志重ຫໍສະໝຸດ ”法的模拟探究实验 ,思考影响结果的因素,即注意事项。
1、物种有活动能力
2、选择区域的随机性
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市场调查
• 对消费者进行标记,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品牌忠诚度等问题 • 为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市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产品推广
• 结合其他营销手段,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产品推广效果评估 • 为产品营销、品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SMART CREATE
标志重捕法原理与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标志重捕法的基本原理
标志重捕法的定义与背景
标志重捕法的发展背景
• 20世纪初,生态学家开始关注动物种群的动态变化 • 为了研究动物种群的分布、数量及迁徙规律,生态学家们发明了标志重捕法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标志重捕法在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
• 结合其他生态学调查方法,研究动物种群的数量动态、繁殖习性、栖息地选择等问 题 • 为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提供研究素材
标志重捕法在植物种群监测中的应用
植物种群数量调查
• 对特定区域的植物种群进行标志重捕,估算出种群的数 量、分布范围及生长速度 • 为植物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捕获,每次捕获后记录已标记个体的数量 • 利用多次重捕的数据,更准确地推算出种群的数量 • 适用于研究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动态等
02 标志重捕法的优缺点分析
标志重捕法的优点及其适用范围
优点
• 操作简便,成本较低 • 能够估算出种群的数量、分布及迁徙规律 • 适用于各种生活习性的动物种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 鱼类等
环境生物学研究
• 结合其他生态学调查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影响及生物种群的适应机制 • 为环境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等领域提供研究素材
实验五标记重捕法和去除取样法调查种群数量
• 5.按表整理实验数据,绘出回归线图, 求出盆中黄粉虫数量的估计值
四、作业
• 1. 根据标记重捕法实验结果,计算模拟 种群的数量估计值及95%置信区间
• 2. 根据去除取样法模拟实验的实验数据 ,绘出回归线图,计算出种群数量的估 计值
Action!!
x)
2
S XY S XX
去除取样法:实验步骤
• 1.托盘划分25-50样方 • 2.每次从托盘中随机取出4-5个样方或 一定量的黄粉虫+麸皮,计数黄粉虫的数 目
• 3.将麸皮放回托盘中,使基质保持原来 的体积。搅拌,精置3分钟后第二次取样
去除取样法:实验步骤
• 4.重复步骤2~3,计数黄粉虫的数量。 如此重复4~6次,则可明显看出每次捕获 数量逐次减少
实验五 标记重捕法和去除取样法 调查种群数量
一、实验目的
了解标记重捕法和去除取样法的 基本原理
初步掌握两方法的技术
A) 标记重捕法
实验原理
Mn N m
标记重捕的方法
• 林可指数法(Lincoln index method):一 次标记一次重捕法 • 施夸贝尔法(Schnabel method):多次标 记一次重捕法 • 乔利-西贝尔法(Jolly-Seber method):多 次标记多次重捕法
注意事项或假设
• ①标记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记 个体和未标记个体都有同样的被捕机会
• ②没有迁入或迁出
• 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林可指数法计算公式
Mn N m
标记重捕法:具体步骤
• 1)标记30头虫,放回,搅匀,3分钟后再捕捉5080头,计算总数; • 2)标记40头虫(再标记10头),放回,搅匀,3分 钟后再捕捉50-80头,计算总数; • 3)标记50头虫(再标记10头), 放回,搅匀,3 分钟后再捕捉50-80头,计算总数; • 4)平均得到总数
红外触发相机调查种群密度原理
红外触发相机调查种群密度的原理主要基于两种方法:
1.标记重捕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在使用红外触发相机时,首先选择一些动物进行标记,然后释放它们回到其自然栖息地。
之后,利用红外触发相机捕捉这些标记过的动物以及未被标记的动物,通过比较标记动物的比例来估算整个种群的密度。
2.遇见概率法:这种方法基于动物被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概率(即遇见概率)来调查种群密度。
遇见概率与动物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即种群密度越高,动物被相机拍摄到的概率就越大。
通过统计相机捕捉到的动物数量,并结合遇见概率,可以估算出整个种群的密度。
红外触发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当动物进入相机的感应范围内时,会触发相机快门进行拍摄。
这种相机通常包括传感器、触发电路和快门等主要部件。
传感器能够感知到红外光线并转换为电子信号,触发电路接收到这些信号后,会根据设定的触发条件判断是否需要触发快门进行拍摄。
红外触发相机在野生动物研究、环境监测和安全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触发相机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更精确的触发方式。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红外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使得相机能够根据更复杂的条件进行触发。
此外,随着硬件设备的进步,红外触发相机将会更加轻便、
耐用和高效,适应更多的环境和场景。
总之,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技术是一种基于特定条件进行拍摄的先进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环境监测和安全监控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情境解读19 标记重捕法(大渔网小渔网使用)
备战高考情境:标记重捕法--大渔网小鱼网【标记重捕法的基础知识回顾】标记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是根据自由活动的生物在一定区域内被调查与自然个体数的比例关系对自然个体总数进行数学推断。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1)计算公式:种群数量(N)=重捕个体数(n)×初捕标记数(M)÷重捕中的标记数(m),即:N=Mn/m。
(2)一般步骤: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重捕,计数→估算种群数量。
(3)注意问题:①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②标记重捕法中两次捕提期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③利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只,第一次捕获B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B/A=b/a,得A=aB/b由此分析可知:a.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记物脱落、被标记个体被再捕的机会降低、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捉等,造成b偏小,则A偏大。
b.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或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标记重捕法的出题角度分析】关于标志重捕发法,有三种模式的出题方法:1.正常情况下直接用公式计算就可以最后结果就可以了,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
2.最后的结果偏大偏小问题,比如说,如果第一次被标记后更难捉了或者标记后更易于被天敌捕食,那么最后结果都会造成第二次捕捉的被标记的动物偏少。
那么最后计算得到的结果就会偏大,就是个分子分母变化的问题。
实验二——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生态学实验——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一、Lincoln指数法【实验原理】1.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假设条件: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3.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间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种群是相对封闭的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 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理解Lincol 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实验器材】红豆、绿豆,小瓶盖,黑色布袋,托盘等.【方法步骤】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红豆若干2.每组袋中再装入绿豆50颗左右,将数值填入表中,并与红豆混合均匀3.用小瓶盖随机取一盖豆子,记录其中的总豆子数和绿豆数目。
将取出的豆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
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表一4.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二:去除取样法【实验原理】1. 回归方程:y=a+bx(用Excel求得)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方法,求出a,b,得出回归方程。
种群大小的估计值x=-a/b2. 假设条件1) 每次捕捉时动物受捕概率相等2) 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和迁出3) 调查期间种群内没有出生和死亡【实验目的】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理解去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的技术【实验器材】红绿豆若干,小瓶盖,黑色布袋,托盘,计算器等【方法步骤】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红豆2. 用瓶盖随机取一盖子豆子,记录盖子中的总豆子数.用绿豆代替取出的红豆再放入布袋中.3.重复步骤2 四次,将记录的豆子数填于表格二中.4.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大小表二。
高中生物标记重捕法公式(一)
高中生物标记重捕法公式(一)The mark-recapture method is a fundamental technique used in biology to estimate population size. This method involves capturing a number of individuals from a population, marking them in some way, releasing them back into the wild, and then recapturing a second sample of individuals at a later time. By comparing the number of marked individuals in the second sample to the total number of individuals captured, scientists can estimate the overall population size.生物标记重捕法是生物学中用来估算种群大小的基本技术。
这种方法涉及捕捉种群中的一些个体,以某种方式标记它们,放回野外,然后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再次捕获一些个体。
通过比较第二个样本中标记个体的数量与捕获的总个体数量,科学家可以估算整体种群大小。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mark-recapture method i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population is closed, meaning that no individuals enter or leave the populatio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is assumption allows researchers to make inferences about the population size based on the marked individuals recaptured in thesecond sample. However, in reality, populations are rarely completely closed, which can introduce bias into the estimates produced by the mark-recapture method.生物标记重捕法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假设种群是封闭的,这意味着在研究期间没有个体进入或离开种群。
“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实践的一些改进
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实践的一些改进介绍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标记重捕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研究动物种群密度时存在着广泛的应用。
标记重捕法需要在捕捉动物时给它们做出标记,然后将它们释放回到野外。
在未来的捕捉活动中,人们将捕获一个标记过的动物和一些未标记的动物,并且记录下它们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动物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改进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的方法。
原理标记重捕法的常用模型是Petersen捕捉-标记-释放比例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一次标记重捕调查在单位时间内会发生两个事件,第一个是标记事件,即将部分个体标记后释放到种群中;第二个是重捕事件,即在一段时间后捕获种群中的个体,记录下某个时间点标记的个体和未标记的个体数量,然后推算出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改进使用传统的标记重捕法存在许多问题和限制,比如: - 捕捉效率低 - 对动物的压力较大,可能会导致伤害 -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 难以处理缺失标记的情况为了优化标记重捕法,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利用无人机和无线传感器技术使用无人机和无线传感器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捕捉效率和数据采集能力。
将标记和无线传感器结合,可以在野外实时监测动物的行为和生态习性。
此外,无人机可以提供高空视角,从而更好地监测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
基于观测数据模拟观测数据模拟可以据此预测模拟动物数量的变化趋势。
通过这样的模拟,我们可以获取更精确的种群数据和密度估计值。
非侵入性标记传统的标记重捕方法通常会使用标记铭刻、标记齿轮或其他方法将标记附加到动物体表上。
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捕捉的动物伤害和压力,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和受欢迎程度。
我们可以选择更友好的标记方法,比如微芯片或DNA标记等。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识别和标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识别和标记的技术可以在不捕捉动物的情况下进行标记,这对于小型啮齿类动物、鸟类等难以捕捉的动物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
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
1. 制定计划:在决定进行标志重捕法之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和整体的计划,包括识别需要捕捉的标志、捕获区域、捕获方式和捕获时间等。
2. 尊重自然:标志重捕法需要尊重自然、尊重野生动物的生态地位和生存权利,并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安全第一:进行标志重捕法时,安全必须放在首位。
捕获工具和设备应该符合标准,操作人员应该受过专业训练。
捕获现场应该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保持谨慎态度:在进行标志重捕法时,应该保持警惕,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影响。
同时,应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5.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进行标志重捕法时,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符合国家的保护政策和原则。
同时,应该注意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利益。
鱼类标记重捕法
鱼类标记重捕法引言鱼类标记重捕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给鱼类添加标记,再通过捕获和重新捕获的方法来探究鱼类的生长、迁移和种群动态等特征。
本文将深入探讨鱼类标记重捕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一、鱼类标记重捕法的原理鱼类标记重捕法主要依赖鱼类个体的识别标记,通过重复捕获已标记的鱼类来获取关于鱼类个体和种群的信息。
其原理如下:1.1 鱼类标记鱼类标记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比如鳞片标记、鳍膜标记、背鳍切除标记、电子标签等。
这些标记可以在鱼类身上进行标记,用于个体识别和记录。
1.2 重捕方法重捕方法通常采用刷网、拖网、钓鱼等方式。
重捕时需要注意避免损害鱼类,以便能够再次捕获被标记的个体。
1.3 数据分析通过记录重捕鱼类个体的数量、大小、标记情况等信息,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推断鱼类个体生长、迁移和种群动态等特征。
二、鱼类标记重捕法的应用2.1 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标记重捕法被广泛应用于鱼类生态学研究中。
通过记录重捕的鱼类个体的属性和行动轨迹,可以揭示鱼类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选择行为、习性和繁殖行为等。
这对于生态学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2 渔业资源管理鱼类标记重捕法在渔业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记录重捕鱼类个体的尺寸和数量等信息,可以评估鱼类的生长速度和种群密度等指标,为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3 鱼类保护与恢复对于濒危鱼类的保护与恢复,鱼类标记重捕法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给濒危鱼类添加标记,可以追踪和保护这些鱼类的移动和繁殖行为,为制定相关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鱼类标记重捕法的优缺点3.1 优点•鱼类标记重捕法可以提供对鱼类个体的长期监测和跟踪,得到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可以揭示鱼类的生长速度、迁移规律和种群动态等重要生态学特征。
•可以为渔业资源管理和鱼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2 缺点•鱼类标记重捕法对捕捉技巧和设备要求较高,可能会对个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和死亡风险。
标记重捕法
试验原理:若要估测某一动物种群的个体数,先从这个地区捕捉若干只野兔,在他们身上做好标记,然后再把已作好标记的野兔放回到自然界的种群中去,让这些已经作好标记的动物和其他的这种动物混和在一起。
以后在随机的进行捕捉,根据捕回的已作了标记的个体数,就可以根据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来大致估算种群的数量。
材料用具:绿豆,赤豆,100ml,250ml的烧杯。
实验步骤:1. 取一只100ml的烧杯,装入半杯绿豆。
先从烧杯中取出40粒绿豆,换入40粒同样大小的赤豆(用赤豆来代表做标记的绿豆),然后把烧杯内的豆(包括40粒赤豆)转入到250ml的烧杯中,用手充分搅拌混合,使绿豆和赤豆充分混合到一起。
2. 闭上眼睛,从烧杯中随机取出一粒豆子,然后把大烧杯中的豆粒搅混;再闭上眼睛取出一粒豆子,如此操作几次,取出20粒豆子,然后观察20粒豆中绿豆和赤豆的比例,就可以估计烧杯中绿都和赤豆的大致比例,如果取出的20粒豆子中有4粒豆是赤豆,他的比例应该是4/20,烧杯中总共放入40粒赤豆,则烧杯中原油的豆粒总数根据公式计算:4/20=40/x,x代表烧杯中原油的绿豆的总数,按上述方法多测算几次,取平均值。
3.把烧杯中的豆全部倒在桌上,计算总数与上一步算的数量。
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用标记重捕法对结果的误差分析,关键是公式中的m值变化。
应首先从分析公式中m的值开始入手,思考此值在实际操作中是偏大还是偏小,然后代入公式计算的判别。
标志重捕法主要是根据重新捕捉的对象中被标记的个数占总捕捉数的比例来计算的。
扩展资料
误差的分析:
(1)标志物脱落-偏大
N/M=n/m中,标记的m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数量要大于实际数量。
(2)在调查期内种群数量有变化-偏小
前提条件是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同时也没有迁入或迁出,但在实际调查中种群数量可能有所变化。
假如种群还在增长,种群数量大于计算出来的值。
(3)标记个体与被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不同-偏大
例如,在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田鼠种群密度调查研究时,要求被标记个体与未被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但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通过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使得N值比实际值偏高。
(4)标记时标记物太过明显或对动物造成伤害-偏小
由于标记物太过于明显,在第二次捕捉时就很容易被抓到,这样就使得标记个体比未被标记个体更容易捕获,NM=nm中,标记的m 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数量要小于实际数量。
理论计算公式:N=M×n/m。
重捕标记法
签名:
年月日
3、结论: 通过本次的实验我们发现,在做实验时,尽量要保证只有一个变量,这样求得的数据会更接
近真实值,误差也会减小很多,我们这次就是材料的选取不是很规整,导致结果不是很接近,在 下次实验时会谨记这个原则的,也会把实验做的更好。
三、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改进措施:
成功之处:我们做的林可指数法求得结果比较接近,这是因为我们在做实验时尽量做到随机, 还有就是选取的豆子还是规则的。 失败之处:因为多次的实验,我们的豆子有失落的现象,这就导致有了迁出的现象,也就影响 计算的结果,所以导致结果差距很大,误差也大。 改进措施:在下次实验时,我们会尽量保证变量只有一个,会更认真。
S2 1/ N
M
2 i
ni
(miMi ) 2 (niMi2 )
a
然后按下式求出 1/N 的标准误Βιβλιοθήκη SE1/N)SE1/ N
S2
(
ni
M
2 i
)
1 N
t0.05
SE1/ N
S 2 1/ N
M
2 i
ni
(mi M i ) 2 (ni M i 2 )
a
(3)、重捕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二、实验内容
1、实验现象与结果
⑴林可指数法
次数
1 2 计算
M( 标 志 数)
0 29
n(重捕个体 数)
0 53
m 标志中重补个 体数
0 7
N 种群个体数 220
林可指数法: 由公式:
N Mn m
得: N 29×53/7 =220
⑵施夸贝尔法
lincoln标记重捕法取出法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姓名: 李中原学号: 200911202946系别: 生物科学班号: 二班实验日期: 2011.03.23同组同学: 李锦秀【实验原理】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原理: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即: 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假设条件:•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间•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种群是相对封闭的•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去除取样法:第i次捕捉数种群先前捕捉数累计值回归方程:y=a+bx(Excel)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方法,求出a,b,得出回归方程.种群大小的估计值x=-a/b假设条件:1.每次捕捉时动物受捕概率相等2.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和迁出3. 调查期间种群内没有出生和死亡【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3)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理解去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的技术.【实验材料】黑、白棋子,5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等.【实验步骤】标志重补法: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 每组装入黑色棋子50个左右,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白棋子混合均匀3. 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下表4. 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去除法取样法: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
2. 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烧杯中的总棋子数.用黑棋代替取出的白棋再放入布袋中.3.重复步骤2 四次,将记录的棋子数填于表格中.4.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第4组
70
24
第4组
94
17
第4组
111
10
第5组
172.5
38.788
-0.225
0.9678
0
37
第5组
37
33
第5组
70
24
第5组
94
16
第5组
110
14
二.实验结论讨论
1.我们组实验数据为第二组,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得出的种群数与实际的种群数的吻合度高达99.97%,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的测出的种群数与实际种群数的吻合度分别为94.77%、96.77%、96.86%和88.9%,说明标记重捕法在进行种群数目的测定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有其限制因素,因为标记重捕法使用的条件有限,而且考虑到一些现实因素,只能对活动范围不大的种群适用,得到的数据可以大概估计真实的种群中个体数量。
n
r
第1组
1
214
200
50
36
9
第1组
2
185
50
37
10
第1组
3
222
50
40
9
第1组
4
182
50
40
11
第1组
5
225
50
36
8
平均数
202.8
第2组
1
230
205.56
50
37
9
第2组
2
300
50
36
6
第2组
3
200
50
36
9
第2组
4
264.29
50
37
737
9
平均数
1
236
221
50
31
7
第5组
2
250
50
35
7
第5组
3
183
50
33
9
第5组
4
173
50
38
11
第5组
5
221
50
31
7
平均数
209.6
2.去除取样法
组别
估计种群大小
a
b
R^2
先前累计数
第i次取样
实际
第1组
149.73
39.84
-0.27
0.95
0
37
165
第1组
37
33
第1组
70
24
第1组
94
14
第1组
108
9
第2组
169.61
37.52
-0.22
0.99
0
38
180
第2组
38
28
第2组
66
23
第2组
89
19
第2组
108
13
第3组
183.00
33.77
-0.18
0.96
0
34
179
第3组
34
26
第3组
60
25
第3组
85
17
第3组
102
15
第4组
161.60
39.42
-0.24
0.96
0
37
第4组
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
2.用8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烧杯中的总棋子数.用黑棋代替取出的白棋再放入布袋中.
3.重复步骤2四次,将记录的棋子数填于表格中.
4.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大小。
结果
与
讨论
一.实验数据处理
1.Lincoln指数法
组别
重复
实际p
估计p
a
假设条件:即: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实验目的
(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
(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
(3)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理解去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的技术.
材料
实验仪器与设备:
4.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
回归方程:y=a+bx(Excel)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方法,求出a,b,得出回归方程.种群大小的估计值x=-a/b
假设条件:
1.每次捕捉时动物受捕概率相等
2.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和迁出
3.调查期间种群内没有出生和死亡
(二)去除取样法
2.在去除取样的试验中,我们得出线性回归方程y=37.52-0.22x ,估计种群大小有170只,与实际值的吻合度为94.44%,说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与价值。
235.08
第3组
1
229
194
50
31
8
第3组
2
250
50
35
7
第3组
3
221
50
31
7
第3组
4
214
50
30
7
第3组
5
229
50
32
7
平均数
221.6
第4组
1
229
238
50
38
8
第4组
2
200
50
36
9
第4组
3
243
50
37
7
第4组
4
185
50
37
10
第4组
5
243
50
34
7
平均数
221.8
第5组
黑、白棋子,8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计算器
实验
步骤
(一)Lincoln指数法
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
2.每组装入黑色棋子50个左右,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白棋子混合均匀
3.用8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下表
基础生态学实验报告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
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摘要
本实验通过用黑白棋子模拟种群中的个体,从而利用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原理及目的
实验原理
标记重捕法
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原理: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