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搜集有关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进行课堂分享。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展示形式新颖。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观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场所,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拓宽知识视野。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特点,了解其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国防意识。
2.学生在观察和实验操作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技能。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交流、协作,提高团队效率。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学的魅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3.实践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实物,并描述观察结果。
教师及时批改练习,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一】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1、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及作用。
2、初步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用具:显微镜,凸透镜(两只),凹透镜(一只)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2.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3.眼镜的度数如何计算二、引入新课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
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
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新课教学(一)显微镜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2. 基本结构: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每组凸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
3. 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
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4.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①拿显微镜时,要一手紧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不要单手提拿,以防目镜或其他零件滑落。
②显微镜不可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③不要随意取下目镜或拆卸显微镜的各种部件,以防灰尘落入内部或发生丢失损坏等。
④使用显微镜时,操作要正规,养成两眼同睁、两手并用的习惯,边观察边计数和绘图等。
⑤要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发现有灰尘或操作中不慎使镜头和载物台沾上染料、水滴等,应及时擦去。
光学和照明部分的镜面只能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切勿用手指、手帕和绸布等擦摸,以免磨损镜面。
机械部分可以用布擦拭。
⑥显微镜使用完毕,转动粗调螺旋上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取下标本片,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离开通光孔,然后再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使接近物镜,垂直反光镜,下降集光器,关闭虹彩光阑,复原倾斜关节和报片器位置,把显微镜放回镜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_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过程与方法1.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 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能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准备教师用: 显微镜、望远镜、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用: 白纸、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焦距分别为5 cm、10 cm)、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或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看能否观察到植物的细胞结构?生回答: 不能.如果我们想要清晰地观察到植物的细胞结构该使用哪种工具呢?生回答: 显微镜.若要在教室里面看清教室外20米远处树叶的脉络, 又要使用哪种工具呢?生回答: 望远镜.【设计思路】由简单的观察实验引入新课, 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顺理成章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显微镜和望远镜.二、讲授新课1.显微镜教师活动: 展示进显微镜下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 相互讨论一下, 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优胜劣汰”之后, 选择一个最佳方案.组一: 用放大镜来把小物体放大.组二: 不好, 我们刚才使用过放大镜, 微小物体放得不够大. 我们现在有个新的想法: 用两个放大镜, 把小物体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由于刚才使用过放大镜, 在此基础上, 学生会产生“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的想法”, 并对此进行尝试.请同学们开始分组实验, 记录好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发表意见.师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 用短焦距的作物镜, 用长焦距的作目镜; 物镜成的像要与物来比较; 目镜成的像要与物镜成的像来比较, 物镜成的像就是目镜的物. )组一:我们发现刚才的想法是正确的, 用两个放大镜来观察小圆点, 小圆点被放得更大了.组二补充:我们观察的是小箭头, 小箭头不光被放大了, 而且是正立的.组三补充:我们不光看到了正立的、放大的箭头, 还看到了倒立、放大的箭头.师提问: 你们是怎么看到的? 说出你们是怎么做的.组三: 我们实验时发现, 改变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然后再拿出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就能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师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那么怎么样才能成正立放大的像或倒立放大的像呢?生回答: 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师提问: 短焦距的凸透镜和长焦距的凸透镜, 它们在位置的摆放上有什么要求呢?生回答: 短焦距(f =5cm)的凸透镜到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应控制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5 cm<u<10 cm);长焦距的凸透镜(f=10 cm)到短焦距凸透镜所成像的距离应控制在一倍焦距以内(即u<10 cm).师: 短焦距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 长焦距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很成功, 显微镜就是利用两个凸透镜可以使微小物体放得更大这个原理制成的.组织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显微镜, 进一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各元件的作用.学生观察, 分析, 交流归纳显微镜的原理:第一次(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二次(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认识显微镜.mp4>>.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显微镜的发展历程.mp4>>.【设计思路】通过自制显微镜的历程, 使同学们在掌握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同时, 感受科学家们科学研究历程的艰辛和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获得成功的喜悦.2.望远镜(1)引入用显微镜把物体放大可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 那么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呢?生回答: 望远镜.(2)结构多媒体展示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 了解其结构. 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分目镜和物镜)(3)原理提问: 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凸透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探究:①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 注意成像情况.②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 注意成像情况.学生活动: 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活动: 讲解望远镜的光路图及工作原理.3.视角在刚才的实验中,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 它的像离物镜很近, 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引入视角) 多媒体展示: 视角.(1)视角: 是从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视角越大, 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PPT展示并提问:(1)改变物体与我们眼睛之间的距离, 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相同吗?(2)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观察大小不同的物体, 他们的视角相同吗?生回答:(1)不同. 距离越远, 视角越小.(2)不同. 物体越大, 视角越大.师: 视角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思考、归纳、交流、回答:(3)视角的大小跟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有了望远镜我们就可以增大我们的视角, 观察到遥远的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就可以让我们慢慢的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教师活动: 展示交互动画<<视角>>.4.探索宇宙多媒体展示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及已经探索到宇宙的相关信息.教师活动: 讲述伽利略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相关事迹, 及伽利略的其他事迹.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哈勃及其天文学发现.mp4>>.【设计思路】让学生感悟科学家们的伟大贡献, 体会宇宙的浩瀚, 激起探索欲望.三、课堂小结四、课堂检测(见附件)课后作业: 自己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和探索浩瀚宇宙的相关知识. 查阅后写一份观后感.附录当堂达标测试题1.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 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2.显微镜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组凸透镜组成.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_____、_____的像. 目镜使“物体”成______、______的像.3.望远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附近成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 用来把这个像_______.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 是为了_______.4.我们不能看清一个物体, 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 物体离我们越近, 视角越______, 看物体越清楚.5.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镜有发散作用, 目镜有会聚作用B. 物镜有会聚作用, 目镜有发散作用C. 物镜得到放大的像, 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D. 物镜得不到像, 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6.小明观察远近不同和高矮不同的两根竹竿, 眼睛感到最高的是( )A. 15 m远1.7 m高的B. 15 m远1.5 m高的C. 10 m远1.7 m高的D. 10 m远1.5 m高的答案: 1.显微镜望远镜 2.物镜、目镜、倒立、放大、正立、放大3.焦点、放大镜、放大、会聚更多的光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4.大5.C6.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B类学生回答.
A类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课后利用透镜制做望远镜和显微镜。没有透镜的同学,可以找一些透镜的替代品!
用两凸透镜按照这样的方法组合,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我们不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细小得物体。这时你看自己的头发丝,你会有什么新发现?恭喜大家,你们制造出了一个显微镜。现在手边只有一只凸透镜能不能制作凸透镜呢?以组为单位动手做一下。
举手发言.(学生抢答)
自学并积极思考,进行分组实验,并相互讨论,交流,作出判断讨论、(B类学生作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内容、方法
合作探究
分层巩固
求异探新
小 结
板书设计
作业
大家在这个透明的塑料盒上滴一滴水,在把旁边带有小箭头的纸片放到它的正下方,看箭头有什么变化?这个水滴的作用和什么是一样的?我们再试着用大凸透镜作为目镜来观看水滴,缓慢调节透镜和水滴的距离,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把箭头换成头发丝,观察一下?在我们缺少凸透镜的条件下,怎么制作显微镜呢?
课题
§5.5显微镜和望பைடு நூலகம்镜
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C: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B: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A:在B层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应用显微镜、望远镜。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三、导学望远镜
1、学生自学望远镜,讨论说出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及如何使用望远镜?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八上物理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5新人教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过程与方法1.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能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显微镜、望远镜、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白纸、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焦距分别为5cm、10cm)、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教学过程】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显微镜和望远镜) 看清教室外20米远处树叶的脉络,又要使用哪种工具呢?回答:望远镜二、新课讲授1、显微镜课件展示(菠菜)植物细胞装片细胞结构图分组探究,发现显微镜工作原理。
(在各组相互交流环节中,注重方法和过程的讨论,鼓励学生吸收优点、改正不足、完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透镜组合两次成像的探究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刚才我们观察的植物细胞装片的细胞结构。
你想不想知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台显微镜?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一下,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优胜劣汰”之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由于刚才使用过放大镜,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的想法”,并对此进行尝试请同学们开始分组实验,记录好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发表意见。
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用短焦距的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物镜成的像要观察感受:好神奇啊!想(激起浓厚的兴趣)组一:用放大镜来把小物体放大。
组二:不好,我们刚才使用过放大镜,微小物体放得不够大。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
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
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因此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
本节内容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要求。
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
二.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已由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的过程,但成像规律尚不熟练。
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
要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材处理上,突破现有教材对有关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知识的平铺直叙,力图“体现教师不应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 、“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光学系统和主要结构。
2.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其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4.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我将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有效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总结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光学仪器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c.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新课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两部分:
a.显微镜操作题: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片标本,描述细胞结构,并分析显微镜在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b.望远镜操作题:在课后自行观察星空,记录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并探讨望远镜在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或望远镜),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仪器的历史发展、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是本章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实物模型、图像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操作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观察,这是本章节的实践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动手操作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2.同理,教师讲解望远镜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包括物镜、目镜、镜筒、调焦装置等组成部分,突出其远距离观察功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5《微镜与望远镜》教学设计
显微镜与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与望远镜》,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因此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
本节内容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要求。
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同时辅助多媒体,使原理更便于理解。
五、板书设计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组成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实像再次放大。
成像原理:成倒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像放大。
影响人们看清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视角。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教师提问:1.要看比较小的物体,比较小的字,应该用什么仪器?2.放大镜能让我们看到比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却不能看到,所以生物上借助什么仪器?从而引出了显微镜。
同时太近的物体可以用显微镜,那较远处的物体如何才能看到呢?进而引出望远镜。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知识建构显微镜探究:老师请同学们用实验桌上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来观察头发丝的粗细,说出你的发现。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定义、结构及原理;(2)学会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观察;(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2)培养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3)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的原理及结构:(1)光的传播原理;(2)透镜的放大作用;(3)显微镜的组成部分。
2. 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1)光的折射原理;(2)透镜的放大作用;(3)望远镜的组成部分。
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收镜。
4.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1)清洁;(2)调整;(3)存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维护保养。
2. 教学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原理;(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望远镜、标本、星空图等;2. 学具:笔记本、笔、清洁工具等;3.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户外观察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显微镜?什么是望远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简要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历史发展。
2. 新课导入:(1)讲解显微镜的原理及结构;(2)讲解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3)引导学生对比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异同。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练习;(2)引导学生观察标本和星空;(3)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3.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显微镜•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的构造和零件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望远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望远镜的构造和零件名称•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重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引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兴趣。
第二步:介绍显微镜(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零件名称,如目镜、物镜、载物台等。
3.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调光等。
第三步:展示显微镜的应用(15分钟)1.向学生展示显微镜在生活中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观察显微生物、纤维结构等。
2.提醒学生使用显微镜时注意的事项,如用纸巾擦拭镜片、轻拿轻放等。
第四步:介绍望远镜(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引导学生认识望远镜的各个零件名称,如镜筒、物镜、目镜等。
3.讲解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包括调焦、观察远处物体等。
第五步:展示望远镜的应用(15分钟)1.向学生展示望远镜在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应用。
2.提醒学生使用望远镜时注意的事项,如避免阳光直射镜片、保护望远镜等。
第六步:小结与巩固(10分钟)1.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进行小结。
2.强化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理解。
3.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时的准确度和仪器使用技巧。
3.练习成绩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进一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形成物理观念。
2.尝试应用已学的透镜成像知识来解释物理现象,获得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3.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活动,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不同焦距的凸透镜两个、橡皮、刻度尺、量角器等。
新课导入问题1:你知道哪些能起到放大作用的光学仪器?谁的放大本领最厉害?问题2:(回顾)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七年级生物课上已经有了使用光学显微镜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回顾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光学显微镜原理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一、显微镜1.演示用两个凸透镜两次放大的现象。
提问:(1)图中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将物体放大的原理是什么?(2)再用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去观察,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像。
(3)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什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过渡:这就是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逐步认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易于理解与记忆。
2.讲授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3.通过光路图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图,讲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强调像的变化。
4.梳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成像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条理化的梳理,辅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5.拓展: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及意义。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
二、望远镜1.引入:课件展示视力表。
提问:你能看清第几行?想要看清更小的字,你有什么办法?答:走近看,用望远镜看,用手机拍照然后放大……教师:这些方法其实是有共通之处的,接下来我们从望远镜入手,了解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望远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八年級
課題
顯微鏡和望遠鏡
課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
技能
瞭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過程
方法
1.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2.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學會評價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於觀察、實驗
2.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於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顯微鏡望遠鏡的原理。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通過凸透鏡、望遠鏡的原理。顯微鏡、望遠鏡的結構是如何滿足組合出的凸透鏡成象原理的。看清物體與視角的關係。
教學用具
顯微鏡和望遠鏡或掛圖多媒體課件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玻璃片、水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生物課上是怎麼樣使用顯微鏡的?是由哪幾部分組成?你們知道為什麼顯微鏡能比普通放大鏡放大倍數大得多嗎?
3再利用一塊放大鏡(凸透鏡)在上面觀察水滴中的箭頭,看到一個被放大得更大的箭頭。
(四)探究影響視角的因素
1、請問同學們,老鷹真會變大嗎?那為什麼會有這些錯覺呢?是什麼東西在作怪?
2、原因是視角在作怪,視角是物體的頭尾與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視角越大,看物體更清楚,視角的大小不僅和物體的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神話故事《葫蘆娃》中有一位葫蘆娃有特殊的本領,他有千里眼,能看到很遠以外的東西,試問:大家想不想擁有和呀一樣的本領呢?我們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實現大家的願望,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共同學的——望遠鏡!
二、合作探究
(一)顯微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
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
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
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
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
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二、新课教学[生甲]显微镜的构造?[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结合课本图3.5-1投影。
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板书)原理:物镜f目镜u[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们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师]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
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
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
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生甲]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生乙]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生丙]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生丁]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师]看投影课本图3.5-2,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生甲]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生乙]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生丙]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生丁]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生戊]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生己]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生庚]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
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
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
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二、望远镜(板书)原理:物像:u 2f倒立缩小的像。
目镜:u[生甲]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生乙]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生甲]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
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生乙]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
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
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生丙]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显微镜构造:①物镜原理f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望远镜构造:①物镜原理u 2f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四、布置作业P67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注意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做一下,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烧热的玻璃珠碰到身体。
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
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如果两个放大镜焦距相同,就没有放大作用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二、新课教学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结合课本图5.5 1投影.让学生讲解.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一、显微镜(板书)原理:物镜f目镜u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他后来不断改进,用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二、望远镜(板书)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望远镜的种类有哪些?看投影课本图5.5 3,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原理:物像:u 2f 倒立缩小的像.目镜:u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三、探索宇宙(学生阅读)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