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共振 预习

合集下载

实验十八铁磁共振讲义

实验十八铁磁共振讲义

实验十八 铁磁共振(FMR)在现代,铁磁共振也和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等一样是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铁磁共振在磁学乃至固体物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微波铁氧体物理学的基础。

而微波铁氧体在雷达技术和微波通讯方面都已获得重要应用。

早在1935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兰道(л·д·лaHдay )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

十几年后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才观察到铁磁共振现象。

多晶铁氧体最早的铁磁共振实验发表于1948年,以后的工作则多采用单晶样品,这是因为多晶样品的共振吸收线较宽,又非洛仑兹分布,也不对称;并在许多样品中出现细结构.单晶样品的共振数据易于分析,不仅普遍被用来测量g 因子、共振线宽及弛豫时间,而且还可以测量磁晶各向异性参量. 【实验目的】1。

熟悉微波信号源的组成和使用方法,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

2。

了解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学习用谐振腔法观测铁磁共振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条件. 3.测量微波铁氧体的铁磁共振线宽;测量微波铁氧体的g 因子。

【实验仪器】DH800A 型微波铁磁共振实验系统和示波器等。

【实验原理】 1。

铁磁共振铁磁物质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磁矩,一般原子磁矩主要由未满壳层电子轨道磁矩和电子自旋磁矩决定。

在铁磁性物质中,电子轨道磁矩受晶场作用,其方向不停地在变化,不能产生联合磁矩,对外不表现磁性,故其原子磁矩来源于未满壳层中未配对电子的自旋磁矩。

但是,铁磁性物质中电子自旋由于交换作用形成磁有序,任何一块铁磁体内部都形成许多磁矩取向一致的微小自发磁化区(约个原子)称为“磁畴”,平时“磁畴"的排列方向是混乱的,所以在未磁化前对外不显磁性,在足够强的外磁场作用下,即可达到饱和磁化,引用磁化强度矢量M ,它表征铁磁物质中全体电子自旋磁矩的集体行为,简称为系统磁矩M .处于稳恒磁场B 和微波磁场H 中的铁磁物质,它的微波磁感应强度H 可表示为0b=ij H μμ (1)ij μ称为张量磁导率,0μ为真空中的磁导率.,10000⎪⎭⎪⎬⎫⎪⎩⎪⎨⎧-=μμμjKjKij (2)μ、K 称为张量磁导率的元素.=-j μμμ'''=K -jK K ''' (3)μ、K 的实部和虚部随B 的变化曲线如图1(a 、b )图1 a 实部变化曲线 b 虚部变化曲线μ'、K '在0B γωγ=处的数值和符号都剧烈变化称为色散.μ''、K ''在0ωγ处达到极大值称为共振吸收,此现象即为铁磁共振.这里0ω为微波磁场的旋转频率,γ为铁磁物质的旋磁比.g h B⋅=πμγ2 (4)上式中:2419.2741102B eeJ T m μ--==⨯⋅,称为玻尔磁子,346.626210h J s -=⨯⋅,是普朗克常数.μ''定义为铁磁物质能的损耗,微波铁磁材料在频率为0f 的微波磁场中,当改变铁磁材料样品上的稳恒磁场B 时,在满足00B B ωγ==时,此时磁损耗最大,常用共振吸收线宽ΔB 来描术铁磁物质的磁损耗大小。

顺磁共振与核磁共振实验预习报告

顺磁共振与核磁共振实验预习报告

第一章导论(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1.理论意义①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③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②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③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②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

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7.案例研究方法;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1.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铁磁共振L

铁磁共振L

铁磁共振摘要:利用上次实验所学关于微波的知识,学习微波在铁磁共振中的应用,观察速调管的振荡模式,谐振腔的谐振曲线,单晶样品的共振曲线,用逐点法测量了多晶样品的共振曲线。

关键词:铁磁共振,共振曲线,谐振曲线一、引言铁磁共振是铁磁物质在一定的外加恒定磁场和一定频率的微波磁场中当满足共振条件时产生强烈吸收共振的现象。

它可以用于测量体磁体材料的g 因子、共振线宽、弛豫时间等性质。

通过本实验,熟悉微波传输中常用的元件及其作用,掌握传输式谐振腔的工作特性,了解谐振腔观察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1、铁磁共振原理铁磁物质总磁矩M 在稳恒磁场B 作用下,绕M 作进动,角频率为B ωγ=,由于内部存在阻尼作用,M 进动角逐渐减小,当进动角频率等于外加微波磁场角频率0ω时,M 吸收其能量用以维持进动,此时即发生铁磁共振。

此时,铁磁体的磁导张量可表示为0000z i i μκμκμμ-⎛⎫ ⎪= ⎪ ⎪⎝⎭(1) μ和κ都是复数。

当固定铁磁体所处微波磁场的频率为0ω,改变稳恒磁场H 的大小,当发生共振时,磁导率张量对角元μ的虚部μ''与稳恒磁场H 的关系曲线上将出现共振峰,如图1所示。

图1 铁磁共振曲线μ''的最大值r μ''所对应的磁场r H 称为共振磁场,μ''=r μ''/2所对应的两点间的磁场间隔12H H -称为铁磁共振线宽,记作H ∆。

通常H ∆和铁磁体的弛豫时间τ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2Hτγ=∆ (2)2、传输式谐振腔 (1)谐振腔的谐振条件谐振腔发生谐振产生驻波的条件为: ...)3,2,1(2==p pl gλ (3)其中l 是谐振腔的长度,λ g 是波导波长:()221a g λλλ-=(4)λ是微波在自由空间的波长。

式(3)说明,矩形谐振腔产生驻波的条件是腔长为半波导波长的整数倍。

(2)品质因数谐振腔的固有品质因数0Q 定义为:损耗功率谐振时总的储能0ω=Q 。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铁磁共振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传输式谐振腔法研究铁磁共振现象,测量YIG 小球(多晶)的共振线宽和g 因子。

实验原理:当外加稳恒磁场B 时,铁氧体对微波的吸收剧烈变化,在0r B ωγ=处吸收最强烈,成为共振吸收,此现象极为铁磁共振。

这里0ω为微波磁场的角频率,γ为铁磁物质的磁旋比2mBg H πμγ=。

铁磁共振试验通常采用谐振腔法,该法灵敏度高,但测量频率较窄。

本试验用传输式谐振腔,其传输系数与样品共振吸收的关系简单,便于计算,但难以用抵消法提高灵敏度。

将铁氧小球置于谐振腔微波磁场的最大处,使其处于相互垂直的稳恒磁场B和微波磁场Hm 中,保持微波发生器输出功率恒定,调节谐振腔或微波发生器,使谐振腔的频率ω与微波磁场的频率0ω相等,当改变B 的大小时,由于铁磁共振,在谐振腔始终调谐时,在输入功率0()in P ω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功率为:22100)(4)(L e e in out Q Q Q P P ⋅=ωω20()out L P Q ω∝(L Q 为腔的品质因数)。

因而L Q 的变化可通过out P 的变化来测量。

然后通过P-B 曲线可得B ∆。

必须注意的是,当B 改变时,磁导率的变化会引起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变化(频散效应),故实验时,每改变一次B 都要调节谐振腔(或微波发生器频率),使它与输入微波磁场的频率调谐,以满足上式的关系,这种测量称逐点调谐,可以获得真实的共振吸收曲线,如图2.3.2-5,此时,对应于B 1、B 2的输出功率为 20021)1(4+=r P P P P式中P 0、P r 、和P 1/2分别是远离共振点、共振点和共振幅度半高处对应的输出功率。

因此根据测得曲线,计算出P1/2,即能确定出B。

试验时直接测量的不是功率,而是检波电流I。

实验内容:1. 调节微波发生器,使谐振腔与发生器输出微波信号调谐,利用仪器的波长表测出谐振频率f。

2.用非逐点调谐测出检波电流I,和励磁电流得到B,作I-B曲线,计算g 因子。

核磁共振预习报告

核磁共振预习报告

三、实验装置
边缘震荡器 边缘振荡器调节在刚刚起振的边缘。样品不 共振时线圈的品质因数Q 值高,振幅大。当 样品达到共振吸收功率时,Q 值降低,振幅 就有较大的下降,振荡信号经检波、放大后 得到的实际上是振荡幅度的包络线,也就是 共振吸收曲线。 振荡器为经检波的高频信号直接输出,经放 大器后送到数字频率计读出射频场频率
实验6-1 核磁共振 预习报告
一、自我介绍
二、基本原理及实验内容
(一)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学描述 通常将原子核的总磁矩在其角动量
r p
方向上的投影??
称为核磁矩,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写成
?? ?
? ? P?或?? ?
gN
?e 2mP
? ?P
式中 按照
量? ?子g N力? 学2me,P 称原为子旋核磁角比动,量e的为大电小子电P ?荷;I?Im?为1?h质子质量;g
四、实验方案
(二)求氟核19F的核磁矩、朗德因子g、?值
观察并记录聚四氟乙稀样品中氟核的磁共振信号,测出样品处在与水样品相同磁
场位置时的氟核的共振频率.因已测得B0,所以由以下公式可算得氟核的物理量
?F
?
? VF
VP P
gF
?
?F ?n
h
? zF ? mzF g F ? n
(三)测量电磁铁B-I 曲线
S(t)表示共振曲线上t时刻的幅度,则在T2 时刻有
S(T2 ) ? 1 S(0) e
即可求出核磁共振的横向弛豫时间T2 。 磁场的不均匀度为 ? B模.近代物理实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 近代物理实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核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为
?B
?
gN
e 2mP

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

用传输式谐振腔观测铁磁共振铁磁共振在磁学和固体物理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微波铁氧体物理学的基础,而微波铁氧体在现代雷达和微波通信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铁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一样,成为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

早在1935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兰道(Lev Davydovich Landau 1908—1968)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

经过若干年在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后,才观察到铁磁共振现象。

多晶铁氧体最早的铁磁共振实验发表于1948年。

以后的工作则多采用单晶样品。

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

2.通过观测铁磁共振,进一步认识磁共振的一般特性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1.微波谐振腔在微波技术中谐振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所谓微波谐振腔就是一个封闭的金属导体空腔,一般为矩形或圆柱形。

腔壁反射电磁波辐射,使电磁波局限在空腔内部。

谐振腔的入射端开一小孔,使电磁波进入谐振腔。

电磁波在腔内连续反射。

若波形和频率与谐振腔匹配,可形成驻波,也即发生谐振现象。

如谐振腔无损耗,则腔内振荡便可持续下去。

(1)矩形波导管矩形截面的空心导体管构成矩形波导,它是传播微波最常用的传输线。

矩形谐振腔实际上是一段封闭的矩形波导,即在波导入射端和出射端加装了反射电磁波的金属片。

理论分析表明:在波导管中不存在电场纵向分量和磁场纵向分量同时为零的电磁波。

在波导管中传播的电磁波可以分为两大类:(1)横电波又称为磁波。

简写为TE波或H波;磁场可以有纵向和横向分量,但电场只有横向分量。

矩形波导管传播的基本波形是TE10波。

(2)横磁波又称为电波,简写为TM波或E波;电场可以有纵向和横向分量,但磁场只有横向分量。

至于电场和磁场的纵向分量都不为零的电磁波,则可以看成横电波和横磁波迭加而成。

在实际应用中,总是把波导管设计成只能传播单一波形。

我们使用的矩形波导管只能传播TE10波。

(2)TE 10波在波导管截面为a ×b (a>b)的矩形波导管的一端输入角频率为ω的电磁波,使它沿着z 轴传播。

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观察单晶铁氧体的铁磁共振信号;2. 测量微波多晶铁氧体的铁磁共振线宽;3. 测量微波多晶铁氧体的g因子。

二、教学要求1. 了解铁磁共振(FMR)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通过测定多晶铁氧体的磁共振谱线,求出共振线宽、g因子;三、教学内容1. 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2.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先让其对照仪器,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确定实验调节步骤,分析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 在此基础上,将实验原理、实现的技术手段、要求的相应硬件装置及主要操作要领作一提炼性讲解4. 现场提问,提问内容例如:①么叫磁共振?什么叫铁磁共振?什么叫电子顺磁共振?②铁磁共振与其他磁共振实验的区别是传输什么?相同点是什么?③实验中要求直接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才能判断微波与谐振腔达到谐振?怎样测量微波频率?④什么是“扫场法”,什么是“扫频法”?各自优缺点是什么?⑤如何观测铁磁共振信号?⑥什么共振曲线有宽度?可从粒子能级有宽度解释。

⑦本实验是怎样测量磁损耗的?⑧何精确消除频散效应?实验中如何处理频散效应的?⑨铁磁共振实验仪器各个组成部件的作用是什么?5.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①正确调节铁磁共振实验仪;②观察单晶铁氧体的铁磁共振信号,观测多晶铁氧体的铁磁磁共振谱线,记录实验数据。

6. 检查学生实验数据、实验仪器的规整情况和签到情况;检查结束实验完毕。

四、重点与难点1.掌握铁磁共振的经典物理解释以及通过观测铁磁共振信号可以测量哪些物理量;2.铁磁共振实验仪器设计结构和工作原理;3.铁磁共振实验仪的调节。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六、思考题、讨论题与作业。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铁磁共振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领域中,铁磁共振是一种重要的现象,它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铁磁共振实验,探究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理解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2. 掌握铁磁共振实验的操作方法;3. 探究铁磁共振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实验仪器和材料:1. 铁磁共振实验装置;2. 核磁共振样品;3. 磁场调节器;4. 电源;5.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实验原理:铁磁共振是指在外加交变磁场作用下,铁磁性物质中的磁矩发生共振现象。

当外加磁场频率与物质的共振频率相等时,磁矩会发生共振,从而产生特定的信号。

实验步骤:1. 将核磁共振样品放置在实验装置中,并调整磁场强度和方向;2. 通过电源提供交变磁场,并逐渐增加频率直到共振发生;3. 通过计算机软件记录和分析共振信号。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核磁共振样品发生共振的现象。

通过调整磁场强度和频率,我们成功地使样品的磁矩发生共振,并记录到了相应的信号。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铁磁共振是一种基于共振现象的物理现象,它可以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等领域;2. 通过调整磁场强度和频率,可以控制铁磁共振的发生;3. 铁磁共振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实验应用:铁磁共振在医学成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了铁磁共振原理,通过对人体组织中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诊断和疾病监测。

结论:通过本次铁磁共振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铁磁共振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医学成像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8 铁磁共振

实验8  铁磁共振

实验八 铁磁共振0 前言铁磁共振(FMR)是指铁磁介质在恒定外磁场中,对微波电磁场的共振吸收现象。

是铁磁物质中未偶电子,也即是铁磁物质中的电子自旋共振。

铁磁共振不仅在实验中已可以观察到,而且在研究铁磁体的共振吸收和旋磁性的基础上,人类发明了铁氧体的微波线性器件;铁磁共振也是研究铁磁体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

1 实验目的1. 初步掌握用微波谐振腔方法观察铁磁共振现象。

2.掌握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3.测量铁氧体材料的共振磁场r B ,共振线宽B ∆,旋磁比γ以及g 因子和弛豫时间τ。

2 实验原理根据磁学理论可知,物质的铁磁性主要来源于原子或离子的未满壳层中存在的非成对电子自旋磁矩。

一块宏观的铁磁体包含有许多磁畴区域,在每一个区域中,自旋磁矩在交换作用的耦合下彼此平行排列,产生自发磁化,但各个磁畴之间的取向并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外磁场的作用下,铁磁体内部的所有自旋磁矩才保持同一方向,并围绕着外磁场方向作进动。

当铁磁物质同时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即恒磁场0B 和微波磁场1B 的作用后,磁矩的进动情况将发生重要的变化。

一方面,恒磁场0B 使铁磁场物质被磁化到饱和状态,当磁矩M 原来平衡方向与0B 有夹角θ时,0B 使磁矩绕它的方向作进动,频率为hB g B H 0μν=;另一方面,微波磁场1B 强迫进动的磁矩M 随着1B 的作用而改变进动状态,M 的进动频率再不是H ν了,而是以某一频率绕着恒磁场0B 作进动,同时由于进动过程中,磁矩受到阻尼作用,进动振幅逐渐衰减,如图(8—1)所示,微波磁场对进动的磁矩起到不断的补充能量的作用。

当维持微波磁场作用时,且微波频率ν=H ν时,耦合到M 的能量刚好与M 进动时受到阻尼消耗的能量平衡时,磁矩就维持稳定的进动,如图(8—2)所示。

铁磁共振的原理图如图(8—3)所示。

在恒磁场0B (即0H )和微波磁场1B (即h )的作用下,其进动方程可写为: dtM d = -γ(M ×H )+ T ------------------------------- (8-1) 上式中em e g 2=γ为旋磁比,g 为朗德因子,B (即H )为恒磁场0B (即0H )和微波磁场1B (即h )合成的总磁场,T 为阻尼力矩,此系统从微波磁场1B 中所吸收的全部能量,恰好补充铁磁样品通过某机制所损耗的能量。

7-5铁磁共振

7-5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徐雪霞微波铁磁共振(FMR )是指铁磁介质处在频率为f 的微波电磁场中,当改变外加恒磁场H 的大小时,发生的共振吸收现象。

铁磁共振观察的对象是铁磁介质中的未偶电子,可以说它是铁磁介质中的电子自旋共振。

铁磁共振不仅是磁性材料在微波技术应用上的物理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

一、 实验目的1、了解铁磁共振(FMR )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测定多晶铁氧体YIG 小球的磁共振谱线,求出共振线宽、朗德因子和弛豫时间.3、 观察单晶铁氧体YIG 小球的磁共振谱线(选做).二 、实验原理由磁学理论可知,物质的铁磁性主要来源于原子或离子在未满壳层中存在的非成对电子自旋磁矩。

一块宏观的铁磁体包括许多磁畴,在每一个磁畴中,自旋磁矩平行排列产生自发磁化,但各个磁畴之间的取向并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外加饱和磁场的作用下,铁磁体内部的所有自旋磁矩才趋向同一方向,并围绕着外磁场方向作进动,这时的总磁矩或磁化强度可用M 表示。

其进动方程和进动频率可分别写为:⎪⎭⎪⎬⎫=⨯-=H H M M γωγ)(dt d (1) 式中mc ge 2=γ为旋磁比,由于铁磁性反映了电子自旋磁矩的集体行为,取电子的朗德因子g =2。

上述情况未考虑阻尼作用。

在外加恒磁场作用下,磁矩M 绕H 进动不会很久,因为磁介质内部有损耗存在,实际上铁磁物质的自旋磁矩与周围环境之间必定存在着能量的交换,与晶格或邻近的磁矩存在着某种耦合,使磁化强度矢量M 的进动受到阻力,绕着外磁场进动的幅角θ会逐渐减小。

则M 最终趋近磁场方向,这个过程就是磁化过程,磁性介质所以能被磁化,就说明其内部有损耗,如果要维持其进动,必须另外提供能量。

因此一般来说外加磁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外加恒磁场H , 二是交变磁场h (即微波磁场)。

显然,此时系统从微波磁场吸收的全部能量恰好补充铁磁样品通过某种机制所损耗的能量。

这正是铁磁共振可以用来研究铁磁材料的宏观性能和微观机制之间关系的物理基础。

铁磁共振(1)

铁磁共振(1)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组别:69组 院系:0611 姓名:林盛 学号:PB06210445 实验题目:铁磁共振实验目的:学习用传输式谐振腔法研究铁磁共振现象,测量YIG 小球(多晶)的共振曲线和g 因子。

实验原理:铁磁共振:在微波波段,只有铁氧体对微波吸收最小。

当满足一定条件时,铁磁性物质从微波磁场中强烈吸收能量的现象称为铁磁共振。

当外加稳恒磁场B 时,铁氧体对微波的吸收剧烈变化,在0r B ωγ=处吸收最强烈,成为共振吸收,此现象极为铁磁共振。

这里0ω为微波磁场的角频率,γ为铁磁物质的磁旋比。

2m BgH πμγ=铁磁共振试验通常采用谐振腔法,该法灵敏度高,但测量频率较窄。

本试验用传输式谐振腔,其传输系数与样品共振吸收的关系简单,便于计算,但难以用抵消法提高灵敏度。

将铁氧小球置于谐振腔微波磁场的最大处,使其处于相互垂直的稳恒磁场B 和微波磁场m H 中,保持微波发生器输出功率恒定,调节谐振腔或微波发生器,使谐振腔的频率ω与微波磁场的频率0ω相等,当改变B 的大小时,由于铁磁共振,在谐振腔始终调谐时,在输入功率0()in P ω不变的情况下,输出功率为:22100)(4)(Le e in out Q Q Q PP ⋅=ωω20()out L P Q ω∝(L Q 为腔的品质因数)。

因而L Q 的变化可通过out P 的变化来测量。

然后通过P-B 曲线可得B ∆。

必须注意的是,当B 改变时,磁导率的变化会引起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变化(频散效应),故实验时,每改变一次B 都要调节谐振腔(或微波发生器频率),使它与输入微波磁场的频率调谐,以满足上式的关系,这种测量称逐点调谐,可以获得真实的共振吸收曲线,如图2.3.2-5,此时,对应于B1、B2的输出功率为20021)1(4+=r P P PP式中P0、Pr 、和P1/2分别是远离共振点、共振点和共振幅度半高处对应的输出功率。

因此根据测得曲线,计算出P1/2,既能确定出B ∆。

微波顺磁及核磁共振实验预习报告

微波顺磁及核磁共振实验预习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预习报告微波顺磁共振实验预习报告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光信081班姓名陈亮学号08620114时间 2011年05月10日微波顺磁共振实验预习报告摘要:电子自旋的概念是Pauli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为ESR,又称顺磁共振(Paramagnetic Resonance)。

它是指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

ESR己成功地被应用于顺磁物质的研究,目前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未成对的电子,可以获得其它方法不能得到或不能准确得到的数据。

如电子所在的位置,游离基所占的百分数等等。

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共振跃迁应用引言:1925年,S.A.Goudsmit和G.Uhlenbeck用它来解释某种元素的光谱精细结构获得成功.Stern 和Ger1aok也以实验直接证明了电子自旋磁矩的存在。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为ESR,又称顺磁共振(Paramagnetic Resonance)。

它是指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

这种共振跃迁现象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称为电子顺磁共振。

1944年由前苏联的柴伏依斯基首先发现。

它与核磁共振(NMR)现象十分相似,所以1945年Purcell、Paund、Bloch 和Hanson等人提出的NMR实验技术后来也被用来观测ESR现象。

电子顺磁共振基本原理:根据泡利原理:每个分子轨道上不能存在两个自旋态相同的电子,因而各个轨道上已成对的电子自旋运动产生的磁矩是相互抵消的,只有存在未成对电子的物质才具有永久磁矩,它在外磁场中呈现顺磁性。

电子自旋产生自旋磁矩μs=g eβ其中β是玻尔磁子;g e是无量纲因子,称为g因子。

铁磁共振

铁磁共振

中国石油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成 绩:班级: 姓名: 同组者: 教师:铁磁共振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

2、通过观测铁磁共振,进一步认识磁共振的一般特性和实验方法。

3、学会测量微波铁氧体的铁磁共振线宽和g 因子的测量。

【实验原理】一. 微波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由磁学理论可知,物质的铁磁性主要来源于原子或离子在未满壳层中存在的未成对电子自旋磁矩。

其进动方程和进动频率可分别写为:⎪⎭⎪⎬⎫=⨯-=B dt d γωγ)(B M M (B6-1)式中g m ee2=γ为旋磁比,g 为电子的朗德因子,理论上g =2。

上述情况未考虑阻尼作用。

当外加微波磁场H m 的角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与磁化强度矢量M 进动的角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等时,铁磁物质吸收外界微波的能量用以克服阻尼并维持进动,这就发生了共振吸收现象。

由(B6-1)式可知,发生铁磁共振时的恒磁场B 0与微波角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满足00B γω= (B6-2)从量子力学观点看来,当电磁场的量子ћ ω0 刚好等于系统M 的两个相邻塞曼能级间的能量差∆E 时,就会发生共振现象。

此时000B g B E B μγω===∆ 或00B γω= (B6-3)其中,eB m e 2=μ12410274.9--⋅⨯=T J ,为波尔磁子。

二. 磁性材料的磁导率和铁磁共振线宽磁学中通常用磁导率μ来表示磁性材料被磁化的难易程度。

在恒定磁场下,μ可用实数表示;在交变磁场下,μ要用复数表示:图B6-1 磁化强度矢量绕外磁场的进动图B6-2 铁磁共振曲线μμμ''-'=i (B6-4)其中实部μ'为铁磁介质在恒定磁场中的磁导率,它决定磁性材料中储存的磁能,虚部μ''反映交变磁场时磁性材料的磁能损耗。

三. 微波(样品)谐振腔截面为a×b (a>b),长为l 的一段波导管,两端用金属片封闭,为了微波的进入和少量泄露(以便检测),这两片金属片或其中的一片开有小孔(耦合孔)。

铁磁共振4 (2)

铁磁共振4 (2)

实验报告 5 -6 系04级姓名王奎学号PB04210486 日期:2006-5-3 实验题目:铁磁共振实验目的:学习用传输式谐振腔法研究铁磁共振现象,测量YIG小球(多晶)的共振线宽和g因子。

实验原理:铁磁共振实验是了解铁原子中电子的磁共振现象。

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矩。

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ΔE = γhB0 (1)其中:γ为旋磁比,h为约化普朗可常数,B0为稳恒外磁场。

如果此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hν(2)其中:ν为交变电磁场的频率。

当该能量等于粒子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时,即:hν = γh B0(3)2πν = γ B0(4)低能极上的粒子就要吸收交变电磁场的能量产生跃迁,即所谓的磁共振。

铁磁共振实际上是铁原子的电子自旋顺磁共振,电子能级裂距约为核磁能级裂距的1840倍。

所以能级间跃迁所需的能量要比核磁共振需要的能量大的多,因此我们用微波(约9GHZ)来提供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

在实验中微波的频率ν是固定的,其提供的能量hν也是固定的。

为使铁原子中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能等于该值,我们改变直流磁场的电压值,使外磁场磁感应强度B变化,因而使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γhB随之改变,使其扫过微波能量值hν,使等式hν = γhBr成立,产生铁磁共振。

Br为谐振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值。

实验设备: 微波发生器,隔离器,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器,微安计,谐振腔,铁氧体小球,精密衰减器,磁铁,示波器 实验处理: 1.测谐振频率:打开微波电源,先预热半个小时,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有56μA 的指示。

然后旋转波长表的螺旋测微器,微安表电流指示逐渐减小,当电流达最小值时,读取螺旋测微器刻度值,对照刻度值与频率的关系对照表,得微波频率值。

实验刚开始时,测得结果见下:实验即将结束时,又测量一遍,微安表示数为55μA ,测量结果见下:由此可求出谐振频率为: 12111(899889998998.48998.689988998.28998.48998.28998.212128998.68998.48998.8)8998.4()i i f f MHz ===⨯+++++++++++=∑第一次测量之后,旋转波长表的螺旋测微器,使微安表示数为56μA 。

铁磁共振报告

铁磁共振报告

实验题目:铁磁共振实验目的:学习用传输式谐振腔法研究铁磁共振现象,测量YIG小球(多晶)的共振线宽和g因子。

实验原理:(略,详见预习报告)实验仪器:微波发生器,隔离器,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器,微安计,谐振腔,铁氧体小球,精密衰减器,磁铁,示波器实验步骤:一.谐振频率的测量1.打开微波电源,先预热半个小时左右;2.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示数为50μA 左右;3.旋转波长计的螺旋测微器,当电流达最小值时,读取螺旋测微器刻度值,重复六次,记录六个刻度值;4.根据刻度值与频率的关系对照表,得到相应的微波频率值,并记录;二.I—B曲线的测量1.将电磁铁连入电路,调节励磁电流从0开始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0~2.5A)变化,分别找到上升和下降电流变化最快的B所对应的I 值(上升两个,下降两个);2.从零开始在上升的两个点外的区间每隔0.05A读一次电流表示数并记录,在此两点间的区间每隔0.01A读一次电流表示数并记录,(0~2.4A试验中励磁电流最大只可以调到2.4A);3.从2.5A开始下调励磁电流,在下降两点外的区间每隔0.05A读一次电流表示数并记录,在此两点间的区间每隔0.01A读一次电流表示数并记录(2.4~0A)。

三.用示波器观察共振图像将励磁电流调至使电流表示数最小的位置,此时发生共振,将示波器接入电路,调节示波器,可出现共振图像,观察并记录波形。

四.整理仪器注意先将励磁电流调到零,再关闭电源。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用波长计测微波频率ν得平均微波频率=1/6(8998.4+8999+8998.6+8998.2+8998.6+8998.4)MHz=8998.6 MHz2.用非逐点调谐法测出I-B曲线数据如下表利用origin 作出图像如下: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B/mTI/uA(1) 上升曲线由图像得最低点为(339.1, 20.2) 最高点 I 0= 55.1uA I r =20.2uA 由I 1/2=2 I 0 I r /( I 0 +I r )得I 1/2=2×55.1×20.2÷(55.1+20.2)uA=29.6uA 做I=29.6得直线与图像交于两点 (321.4, 29.6) (343.4, 29.6)△B=343.4-321.4=22 mT B r =(343.4+321.4) /2=322.4 mT 已知2r B πυγ=,结合B g μγ=可知2r B g B πυμ=;查表知:226.58210MeV s -=⨯⋅ ,1115.78810B MeV T μ--=⨯⋅则g 因子99.110788.5104.32210582.6106.899814.32113226g (2)下降曲线由图像得最低点为(335.2, 20.0) 最高点I 0= 59.7uA I r =20.0uA 由I 1/2=2 I 0 I r /( I 0 +I r )得I 1/2=2×59.7×20.0÷(59.7+20.0)uA=30.0uA 做I=30.0得直线与图像交于两点 (322.6, 30.0) (340.7, 30.0) △B=340.7-322.6=18.1 MHz B r =(322.6+340.7)/2=331.7 MHz 则g 因子94.110788.5107.33110582.6106.899814.32113226g3.用示波器观察共振图像图像如下:图二示波器观察到的共振图像分析:在输入电流固定的情况下,电磁铁产生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固定,简谐磁场叠加在感应磁场上,大小随周期变化,这时就会出现手动调整输入电流时的整个过程所得的图形即李萨如图形,由于磁场大小上升和下降时有剩磁的差别,所以正反向存在差别。

PB06210489_铁磁共振_20086485102

PB06210489_铁磁共振_20086485102
ΔBdown=(309.38-283.47)mT=25.91mT,Br=297.80mT, IR=24.6uA
由公式 ωh/2pi=rhBr
r2=ω/(2pi*Br)=9.005*109Hz/(2pi*297.80mT)=4.82*109Hz
g1=hv/(B*uB)=6.626*10-34*9.005*109/(299.35mT*0.927*10-23)= 2.15
304
29.5
0.8
138
49.5
1.88
308
33.6
0.85
142
49.5
1.9
312
39
0.9
151
49.2
1.92
315.2
42.9
0.95
160
49.2
1.94
318.4
46
1
169
49
1.96
322
48.9
1.05
179
49
1.98
326
51
1.1
182
48.8
2
330
52.1
1.15
192
253.6
43.8
2.45
399
55.8
1.54
257.2
43.2
2.5
402
55.8
用非逐点法调谐测出检波电流I随B的变化曲线。下降时的实验数据如下:
励磁电流
输出电流 (dowm)
磁感应强度B/mT(dowm)
励磁电流
输出电流 (dowm)
磁感应强度B/mT(dowm)
0
0
50.1
1.56
262.8
频率平均值ωave=(9005*9+9004*3)/12≈9005MHz=9.005*109Hz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

铁磁共振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早在1935年,著名苏联物理学家兰道(Lev Davydovich Landau 1908—1968)等就提出铁磁性物质具有铁磁共振特性.经过十几年,在超高频技术发展起来后,才观察到铁磁共振吸收现象,后来波耳得(Polder )和侯根(Hogan )在深入研究铁磁体的共振吸收和旋磁性的基础上,发明了铁氧体的微波线性器件,使得铁磁共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后,铁磁共振和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等一样,成为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用以分析其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微波铁磁共振现象是指铁磁介质处在频率为?0的微波电磁场中,当改变外加恒定磁场H 的大小时,发生的共振吸收现象.通过铁磁共振实验,我们可以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线宽、张量磁化率、饱和磁化强度、居里点等重要参数.该项技术在微波铁氧体器件的制造、设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二、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学习微波装置调整技术.2.掌握铁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观察铁磁共振现象.3.测量微波铁氧体的共振磁场B ,计算g 因子.三、实验原理1.磁共振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矩.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02B h E πγ=? (1)(其中,γ为旋磁比,h 为普朗克常数,0B 为稳恒外磁场).又有e m e g2=γ,故0022B g B h m e g E B e μπ=?=?.(其中,g 即为要求的朗德g因子,其值约为2.πμe B m eh 4=为玻尔磁子,其值为1241074.29--??T J )若此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外E υh (2)其中,υ为交变电磁场的频率.当该能量外E 等于粒子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E ?时,即:υh 0B g B μ= (3)低能级上的粒子就要吸收交变电磁场的能量产生跃迁,即所谓的磁共振.2.铁磁共振铁磁共振实际上就是铁氧体原子的电子自旋顺磁共振,在相同的外磁场中电子能级裂距约为核磁能级裂距的1840倍.所以能级间跃迁所需的能量要比核磁共振需要的能量大的多,因此我们可以用微波(约υ=9GH Z )来提供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在实验中微波的频率是固定的,其在谐振腔中样品处的能量υh 也是固定的.要产生磁共振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02B h E πγ=?必须等于该值.我们改变励磁电流值,使外磁场磁感应强度0B 变化,因而使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02B h E πγ=?随之改变,当其接近于微波能量值υh 时,电子就要吸收微波磁场的能量,产生铁磁共振,表现为检波器的输出电流减小,电流最小值对应的外磁场B 为谐振时的磁感应强度值γB ,此时等式υh B g B μ= 成立,B 由特斯拉计测出,υ由波长表可读出,h 、B μ为常数,则 g Bh B μυ=. 3.输出电流最小值对应的磁场强度为磁共振时的磁场强度值的原理由图一图一检波二极管输出的电流正比与其输入微波功率,改变外磁场B实际上改变粒子两能级间的能量差0Bh时,粒子不吸收微g Bμ,当它不等于粒子处微波能量υ波能量,微波可完全越过粒子到达二极管,使其输出一个较大的电流.继续调节B,当粒子两能级间的能量差0Bh时,粒子吸收微波能g Bμ等于粒子处微波能量υ量使输出电流减小,其最小值对应的外磁场γB即为磁共振时的磁场强度值.四、实验步骤1.开启速调管,将电源工作方式选择在等幅状态下,预热十分钟.2.把谐振腔移出电磁铁,并把微安表接在晶体检波器的输出端.3.通过调节速调管电源上的电压及频率调节钮使得微安表读数最大,使得通过谐振腔后的功率输出最大,即通过式谐振腔处于谐振状态.并调整可变衰减器使得微安表的指针位于刻度表的2/3量程处左右.4.调节波长表使得微安表读数达到最小值,读取波长表的刻度值,得微波频率υ.5.把装置推入电磁铁,保持样品处于磁场中央,调节电磁铁电流,使得微安表读数最小,这时处于共振状态,记录下此时的磁场强度B.6.记录数据,计算g因子的值.五、实验仪器及注意事项1.实验仪器a.样品为铁氧体,提供实验用的铁原子.b.电磁铁,提供外磁场,使铁原子能级分裂.c.微波,提供能量,使低能级电子跃迁到高能级.d.波导,单方向传导微波,使其通过样品.e.波长表,测量微波的波长.f.谐振腔,其谐振频率与微波的频率相等,进入的微波与其谐振,样品放在波峰处,该处的微波磁场与外磁场垂直.g.固体微波信号源,产生9GH Z 左右的微波信号.h.隔离器,使微波只能单方向传播.i.衰减器,控制微波能量的大小.j.输出端,含有微波检波二极管,其输出电流与输入的微波功率成正比.k.直流磁场电压源,给电磁铁提供励磁电流,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即可改变磁场的大小.l.微安表,指示检波电流的大小.2.注意事项1.预热后立马开始实验.2.注意特斯拉计的正确使用.3.样品腔要与电磁铁两极平行.六、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共振磁场强度γB (I=1.97A , υ=9.557GHz ) 5515∑==i B B mT .0344=由不确定度公式得,A 类不确定度a μ=])([)15(51512∑=--?i i B B =4.5mT B 类不确定度b μ=0.1mT22a b B μμ+=?=4.5mT所以,B B B ?+==344.0±4.5mT .2.g 因子计算次数1 2 3 4 5 B (mT )356.2 345.7 350.0 330.3 337.985.9110274.9100.34410557.910626.6243934===---B h g B μυ g 的不确定度13.00ln )(ln 221=?=?==?∑=B B B dB g d x x f g i n i i μ 所以,013.085.91±=g 相对误差%0.75%100=?-=理论理论g g g E (取g 理论值为2.000).七、误差分析本实验的g 因子误差为0.75%,在正常范围内.g 因子的误差主要来源是谐振频率的测量误差和共振磁场的测量误差.谐振频率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波长计自身误差和读数误差.在一定的读数范围内微安表的数值都为最小值,所以最小值点对应的频率值会有偏差,但由此造成的误差并不大.共振磁场强度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特斯拉计的读数误差和电磁场的不稳定.特斯拉计读数时波动较大,且由于测量端面与磁场方向并不严格垂直,都会造成误差,而各次特斯拉计在磁场中的位置不同也会使读数变化较大.而电磁场随时间而变小,故要尽可能迅速地测量.八、实验心得第一次自主性实验,虽然仍有前人的经验经历可以参考,但与之前做的物理实验相比,这次实验的自主性大大加强了,从中学到了很多,收获颇丰.一开始很好奇,小课题和其他普通实验有什么区别,以为自己要做大量的实验采集大量的数据做统计分析.这一番下来,其实不然.个人觉得我们的这组小课题并不是实验规模的扩大,而是对查阅文献、实验故障排除的能力训练.实验初期是对课题资料的搜集,网上、图书馆资料很多,但真正对实验有用并且我要能理解的就不多了.我找了科学出版社的一本《铁磁学(下册)》和一本《凝聚态磁性物理》,看了“磁化强度的一致进动和铁磁共振”和“旋磁性和铁磁共振”等章节,但针对性都不强.之后在网上找了很多类似实验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视频,方才对实验原理、步骤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进入正式实验阶段后,才发现实验仪器状态和原先预想的有很大的偏差.可能是以前小实验中,指导老师会帮助调试仪器,做几个实验数据回去处理分析就好了.而这次,仪器要自己调试,一上手就大手大脚地来,结果微安表根本没有读数显示,就怀疑是仪器问题或是方法不对.在得到老师微安表出错几率很小的反馈后,开始细心地调节仪器.这其间,我们也拆下过检波器,直接与信号发生源相连,确认了微安表与检波器可以正常工作.在反复地调节下,终于完成了测量,真有种“千年的等待,只为这一瞬的绽放”的感觉.从资料搜集到开展实验再到报告总结,这个过程让我知道了自己在查找文献、具体实验等方面锻炼的欠缺.最大的收获就是实验一定要有耐心,要对自己和仪器有信心.在确认实验方法正确的前提下,要学会检查仪器是否正常.每一点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引起实验结果很大的偏差甚至得不到任何结果,所以实验操作一定要到位.这次实验可以说是给以后真正的科研做的铺垫.它不仅仅是对我实验技能的培养,更是让我对实验态度有了一个新认识.。

1.铁磁共振71-78

1.铁磁共振71-78

实验8 微波铁磁共振实验铁磁共振(FMR )具有磁共振的一般特性,铁磁共振观察的对象是铁磁物质中的未偶电子,因此可以说它是铁磁物质中的自旋共振。

但是铁磁物质中由于电子自旋之间存在着强耦合作用,使铁磁物质内存在着许多自发磁化的小区域——磁畴(每个磁畴约占39cm 10-的体积、约含1510个原子),每个磁畴都有一定的磁矩,由电子自旋磁矩自发取向一致产生。

在外磁场作用下,各磁畴趋向外磁场方向,表现出很强的磁性。

微波铁磁共振是指铁磁物质处在频率为0f 的微波电磁场中,当改变外加恒磁场的大小时,发生共振吸收现象。

各种磁共振一般都处在广义的微波波段。

因此,微波磁共振是探测物质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广泛用来研究物质的特性、结构和弛像过程。

谐振腔是常用的微波元件之一,在微波技术中一般用作谐振腔波长计、微波电子管的组成部分或测量腔等。

通过实验可以对谐振腔的结构、谐振条件、振荡模式和品质因数等有一定的了解。

【实验目的】1.熟悉微波信号源的组成和使用方法,掌握有关谐振腔的工作特性的基本知识。

2.了解用谐振腔法观测铁磁共振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条件。

3.通过观测铁磁共振和测定有关物理量,认识磁共振的一般特性。

4.观测铁磁共振曲线,测量共振磁场和共振线宽,计算出材料的g 因子和弛豫时间。

【实验原理】一.传输式谐振腔一个封闭的金属导体空腔可以用来做微波谐振腔。

由一段标准矩形波导管,在其两端加上带有耦合孔的金属板,就构成一个传输式谐振腔。

1. 谐振条件:谐振腔发生谐振时,腔长l 必须是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即2g l λρ=⋅其中g λ=f c =λ 这里,f 为谐振频率(可记为f 0)。

上述三式在设计谐振腔时常要用到。

2.振荡模式:谐振腔中某种振荡状态(某种确定的电磁场分布)称为振荡模式。

3.品质因数:品质因数Q 的一般定义是 0W Q W ω=耗储 Q 值的高低表示谐振腔效率的高低和频率选择性的好坏。

一个含有样品(例如微波铁氧体样品)的传输式谐振腔,在定义样品的磁品质因数sm Q 和电品质因数se Q 后,可以写出有载品质因数Q L 的表达式,这里W 磁耗和W 电耗分别表示样品每秒的磁损耗和电损耗。

核磁共振预习报告

核磁共振预习报告

核磁共振实验摘要 利用扫频法和扫场法观察氢核的核磁共振现象,并测量g 因子。

比较掺入顺磁物质浓度不同的水样品,观察它们的吸收信号有何差异。

用HF 样品,调共振频率,分别测量H 核和F 样的共振频率H v 、F v ,并测定其g 因子。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扫频法 共振频率 g 因子引言 泡利于1924年提出核自旋假设,1930年为埃斯特曼在实验上证实。

这一原子核基态的特性表明原子核不是一个质点而有电荷分布,还有自旋角动量和磁矩。

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

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将具有奇数个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置于磁场中,再施加以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就会发生原子核吸收射频场能量的现象,这就是人们最初对核磁共振现象的认识。

此后,核磁共振技术迅速发展,还不断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以及众多生产技术部门,成为分析测试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手段。

正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要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学习用扫频法观察氢核的核磁共振现象,并测量g 因子。

同时比较掺入顺磁物质浓度不同的水样品,观察它们的吸收信号有何差异。

观察甘油等样品的氢核共振吸收信号,以及用HF 样品观察氟核的核磁共振信号,并测定其g 因子。

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或者其一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核自旋,其磁矩与核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可写成p g N ⋅⋅=μμ (1)式中μ为磁矩,p 为自旋角动量,g 为比例因子(g 因子表征核的本性,对氢核H g =5.5826947),而常数c m qh N ⋅=2/μ称为波尔核磁矩,其中q 为电子电荷,h 为普朗克常数,m 为质子质量,c 为光速。

当核自旋系统处于恒定直流磁场B 中时,由于核自旋系统和B 之间的相互作用,核能级发生塞曼能级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物理实验题目微波顺磁共振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物理071班
学号07180132
姓名骆宇哲
指导教师斯剑宵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预 习 报 告
实验名称 铁磁共振 班 级 物理071 姓名 骆宇哲 学号 07180132 同 组 人 实验日期 10/04/29 室温 气温
铁磁共振
摘 要: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铁磁物质内部磁化强度的运动形态以及铁磁物质与电磁
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它在材料科学和微波设备的应用方面有一初步了解。

关键词:铁磁共振 共振线宽 g 因子
引 言: 铁磁共振和顺磁共振、核磁共振一样是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采用扫场法进行微波铁磁材料的共振实验。

即保持微波频率不变,连续改变外磁场,当外磁场与微波频率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可发生射频磁场的能量被吸收的铁磁共振现象。

微波铁磁共振在磁学和固体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微波铁氧体物理学的基础。

微波铁氧体在雷达技术和微波通信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FMR 和NMR 、EPR 一样,也是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它在磁学乃至固体物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其共振原理与NMR 、EPR 也很相似,若将YIG 小球(实验样品)置于稳恒磁场B 0中,YIG 系统的总磁矩M 就要绕着B 0作拉莫尔旋进,其旋进角频率为ω0=γB 0。

如果在垂直于B 0方向同时加一微波旋转磁场B 1,当B 1的旋转方向与M 的进动方向一致,且B 1的角频率ω又等于M 的旋进角频率ω0,即微波磁场的角频率与稳恒磁感应强度满足
000B B g B μωγ== 时,YIG 小球便会从微波磁场中强烈地吸收能量,这种现象便是FMR ,上式就是共振条件。

式中
B μ为玻尔磁子,γ和g 分别为旋磁比和朗德因子。

2、实验仪器
①仪器:直流恒流源,电磁铁,标准电阻,数字电压表,三厘米微波源,通过式谐振腔,单向器,可变衰变器,晶体检波器,检流计,微波频率计,定向耦合器,YIG 样品。

②装置:
a.样品为铁氧体,提供实验用的铁原子。

b.电磁铁,提供外磁场,使铁原子能级分裂。

c.微波,提供能量,使低能级电子跃迁到高能级。

d.波导,单方向传导微波,使其通过样品。

e.波长表,测量微波的波长。

f.谐振腔,其谐振频率与微波的频率相等,进入的微波与其谐振,样品即放在波峰处,该处的微波磁场与外磁场垂直。

g.固体微波信号源,产生9GHZ 左右的微波信号。

h.隔离器,使微波只能单方向传播。

i.衰减器,控制微波能量的大小。

j.输出端,含有微波检波二极管,其输出电流与输入的微波功率成正比。

k.直流磁场电压源,给电磁铁提供励磁电流,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即可改变磁场的大小。

l.微安表,指示检波电流的大小。

m.微波电源,为固体微波信号源提供电源。

3、实验步骤
①用波长表测微波频率ν
a.打开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电源预热半小时。

b.将微波谐振腔的信号输出端接入微安表。

c.调节波导上的衰减器,使微安表有一定的读数(一般50μA)。

d.调节波长表使微安表读数达最小值,读取波长表的刻度值,由刻度值和频率对照表求得微波频率。

e.波长表调离谐振点,使微安表读数回到原来近似值。

②用非逐点调谐法测出曲线:(用多晶样品)
a.将谐振腔有样品的部分放入磁场中心位置。

b.将线圈的“磁场”接线端接入磁共振实验仪的“磁场”端。

c.调节磁共振实验仪“磁场”旋钮改变励磁电流的大小(0—最大,约2.5A),每改变一次,记下一组励磁电流(A)和波导输出电流(μA)的值,测一条曲线。

查表将励磁电流值(A)转换为对应的磁感应强度B(mT)。

(中间点可用插值法估算)。

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衰减量和波长表。

d.反过来调节励磁电流由高到低(最大—0),测出另一条曲线。

e.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两条I(μA)---B(mT)曲线,由两条曲线分别求B及g因子。

最后求出B及g因子平均值。

(,γ=g/),,查教材后《物理学常量表》。

图三
③用示波器观察共振波形
a.将微波谐振腔的信号输出端接入磁共振实验仪的“检波输入”端。

b.将线圈的“扫场”接线端接入试验仪的“扫场”端。

c.按下实验仪的“扫描/检波”按钮。

d.按下示波器的“X-Y”按钮。

e.调节磁场电流达共振点(极小值)处,观察示波器的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