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a7934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f.png)
怎么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ae781bc92cc58bd63186bd18.png)
什么是比喻?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
比喻句语言的优美,并非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是作者美的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是美好心灵美好情愫的彰显。
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样,同学们很容易与几种句式混淆。
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以下几种辨别比喻句的方法:1、缩句法。
比喻句一般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这种简单的比喻句好找。
请大家看这个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体是“山”,喻体是“老人、巨象、骆驼”,喻词是“像”。
但是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可以缩写成“水池闪耀光辉,好像是宝石。
”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2、换词法。
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与含有“是、变成、成为”的句子容易混淆。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
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
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我们把“是”换成“像”,变成“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句意没变,就是比喻句。
又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换成“他像救死扶伤的医生。
”句意改变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3、添加法。
当句中只缺少喻词时,我们添加上喻词,就可以辨析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了。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加上喻词“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这样,就可以确定此句为比喻句了。
4、删词法。
比喻句中的喻词是不能删掉的,非比喻句的喻词却可以删掉。
如“气垫船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
”删掉“好像”,变成“气垫船离弦的箭一样飞驰。
”不通,是比喻句。
反之,“那个人好像是他的妈妈。
” 删掉“好像”,变成“那个人是他的妈妈。
”通,则不是比喻句。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https://img.taocdn.com/s3/m/1ac7eb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c.png)
小学生如何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和拟人句在语法结构上有所不同,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
个方面来正确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1.理解意义:比喻句是通过比较来表达其中一种含义,它并非字面意思;而拟人句是将非生物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行为或特征,使其像具
有人的能力一样表现出来。
2.词语形式:比喻句常常使用“像”、“如同”等比喻连接词,直接
进行比较;拟人句则常常使用具有人的特征的词语,如“笑”、“哭”等。
3.句子结构:比喻句常常是直接将一些形容词或动词与被比较的对象
进行比较;拟人句则常常用主谓宾结构,主语是被拟人化的物体或概念,
谓语表达其人类的行为或特征。
4.上下文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常常是作为修饰或描写语言来使用的,通过理解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可以更好地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通过理解以上几点,小学生可以准确地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并在阅
读或写作中正确使用。
如果仍然有困惑,最好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和解释。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一)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4f5c163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9.png)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一)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比喻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两种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某个概念。
然而,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能并不容易。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判断比喻句并理解其含义。
1. 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比喻句通常会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他是一个铁人”,其中”他”和”铁人”是两个不同的对象。
如果句子中存在这样的对比,很有可能它是一个比喻句。
2. 使用“是”或“像”•比喻句通常会使用”是”或”像”等词语来连接两个不同的事物,例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如果句子中出现这样的词语,那么很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3. 对象具有非文字性质•比喻句通常会将一个具体的、非文字性质的对象作为比喻的对象,例如”他心如止水”中的”心”和”止水”。
如果句子中的对象不是文字性质的,那么很有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4. 意义超出字面意思•比喻句通常会给出一个字面上的描述,但其实真正的意义往往超出了字面意思,例如”他是一颗明珠”中的”明珠”并非真正的珠宝,而是形容他的价值。
如果句子的意义超出了字面意思,那么很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5. 上下文推断•有时候,比喻句可能并不明显,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句子与前后文进行联系,从而判断是否为比喻句。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通过上下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断出”笑容”并非真的像阳光一样,这是一个比喻句。
6. 借助工具•在判断比喻句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词典或辞典来查找生词的释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比喻意味。
综上所述,判断比喻句并理解其中的含义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使用”是”或”像”等词语、注意对象的非文字性质、理解超出字面意思以及借助上下文推断和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比喻句并深入理解其含义。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19adcabc580216fc700afdb6.png)
怎样判断比喻句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
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
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比喻,通俗的讲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不同质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有的学生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一定都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像”“似”“仿佛”等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就不是。
怎样判断比喻句精编版
![怎样判断比喻句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55c862a0116c175e0e487b.png)
⋯⋯⋯⋯⋯⋯⋯⋯⋯⋯⋯⋯⋯⋯⋯⋯⋯⋯⋯⋯⋯⋯⋯最新料介绍⋯⋯⋯⋯⋯⋯⋯⋯⋯⋯⋯⋯⋯⋯⋯⋯⋯⋯⋯如何判断比喻句有同学以为凡是带有“像”、“似”、“忧如”这种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忧如”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一定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要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 ,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
比方:“一片片彩霞,倒映在清亮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彩霞”,喻体是“鸡冠花”,固然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事物,但它们有相像的地方:颜色同样,都是红色;形状也相像。
联系彩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假如样子相像,“似”就是连结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忧如是大火球。
句子中“忧如”就是连结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可以将“像”、“似”、“忧如”这种词作为主要依照,主要应剖析句子中能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实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比如:“天河”显得很清楚,忧如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固然有“忧如”,但不是比喻句,由于缺乏喻体,“忧如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详细描绘“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比喻,平常的讲就是打比方。
即用详细的、形象的、熟习的事物去说明描绘不一样质的、高深的、生分的事物。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令人简单理解,能变抽象为详细,高深为浅易,还可以令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有的学生以为凡是带有“像”“似”“忧如”这种词的句子就必定都是比喻句,其实,这种见解是不全面的,或许说是不正确的。
判断比喻句的口诀
![判断比喻句的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e090495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a.png)
判断比喻句的口诀
比喻句说得夸张,像极了画家的笔触,用来比较一个人或事,更能让人记忆深刻。
但是,要辨别比喻句和其他修辞手法,也需要一些技巧。
下面是判断比喻句的口诀:
一般还是跟A(被比较物)比,
好像,就像,仿佛等词不离,
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
比喻句通常是明显的将一个事物或人物比拟成另一个事物或人物,从而突出其某种特征或特点。
比如,像狗一样忠诚,就是将人的忠诚度比喻成狗的忠诚度,以突出其忠诚的特点。
但是,有些情况下也需要注意,比如有的比喻句不是以“像”、“仿佛”等词语来说明被比较物,但仍然可以看出是在比较某种特征。
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还需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综合分析。
以上是判断比喻句的口诀,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 -。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a18cc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d.png)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1. 比较: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首先要看是否有进行比较的元素。
2. 直观感受:比喻句往往会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像是用画面、声音、味道或感触来形容某个事物,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能够产生直观感受。
3. 非常规表述:比喻句常常使用一种非常规的表述方式,即用某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不相关的事物,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非常规表述的特点。
4. 具体形象:比喻句通常使用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某种意义,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看是否使用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以及是否能够形成鲜明的图像。
5. 情感传达:比喻句常常通过表达某种情感来传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有情感的色彩。
6. 反义词语:比喻句常常使用反义词语来进行对比,以增强比喻的效果,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反义词语。
7. 衍生意义:比喻句往往会有一种衍生的意义,即从一个事物的特点或特征来推导出另一个事物的意义,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思考是否有衍生意义的存在。
8. 转化观念:比喻句常常会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从而引发一种转化观念,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有转化观念的存在。
9. 隐喻:比喻句通常会使用隐喻的方式来传达某种意义,即通过暗示或间接表达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隐喻的手法。
10. 符合逻辑: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即比喻句所使用的事物是否与所要表达的意义相符合。
以上是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的详细描述,通过观察比较、直观感受、非常规表述、具体形象、情感传达、反义词语、衍生意义、转化观念、隐喻和符合逻辑这十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比喻句的特点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常常使用非常规的表述方式,以及使用具体的形象、情感传达、反义词语、衍生意义等手法来增强比喻的效果。
在判断比喻句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的判断方法,并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来进行判断,以确保理解和使用比喻句的准确性。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50fd0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5.png)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怎样辨别比喻句
![怎样辨别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f7dc521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4.png)
怎样辨别比喻句
辨别比喻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比喻句通常使用“像、如同、好比、似”等词语进行表达,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或相同属性。
例如:
他的眼睛像两颗明星。
(比较眼睛和明星的闪耀亮丽)
她的歌声如同清泉般悠扬。
(比较歌声和清泉的清澈流畅)
2. 比喻句中的“喻体”(被比喻的对象)和“喻典”(用来比
喻的对象)之间存在相似的联系,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理解。
例如:
这部小说是一片“暖阳”,让人心情舒畅。
(喻体为小说,喻典为暖阳,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小说给读者带来了温暖的感受)
他的笑容像一朵鲜花在春风中舒展开来。
(喻体为笑容,喻典为鲜花,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笑容和鲜花都代表着美好和愉悦)
3. 比喻句有时候使用隐喻的方式进行表达,需要运用联想和想
象力来理解。
例如:
她是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
(隐喻表达她的才华和光芒)
他是沉默的湖面,深不可测。
(隐喻表达他内心深沉)
总之,辨别比喻句需要运用语感和理解力来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16d09ca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5.png)
怎样判断比喻句比喻句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小学阶段主要研究明喻。
在比喻句中,被比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二、判断比喻句的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不能仅凭“像”、“似”、“仿佛”等词作为依据。
而是要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即是否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是否打比方。
有比喻关系的句子是比喻句,没有比喻关系的句子则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只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
比喻句的运用能使人容易理解,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浅显易懂,同时也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因此,准确判断比喻句的构成和方法,对于研究修辞手法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
一般的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分别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和联想到的事物,比喻词则用于表示比喻关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犹如”、“好像”、“仿佛”、“……似的”、“……一样……”等。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比喻句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
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通常以“甲像乙”的格式出现,比喻关系明显,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暗喻则是暗暗的打比方,比喻关系含蓄而不太明显,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
例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把“长城”比作“长龙”)再例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比喻句必须具有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对比,即必须有本体、喻体。
光具有两种事物还不能算是比喻,还必须看本体和喻体是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
如果是不同类的事物,那这个句子就是比喻句;如果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比较,那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
不要把句中带有“像”、“似”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
例如,我要像他那样,热心为大家服务。
如何判断比喻句
![如何判断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f33700fb3c1ec5da50e270ef.png)
如何判断比喻句如何判断比喻句?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怎样写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1、明喻。
怎样判断比喻句份
![怎样判断比喻句份](https://img.taocdn.com/s3/m/06670c180740be1e650e9a85.png)
怎样判断比喻句?一:误区: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喻体,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二:什么是比喻句?本体比喻词喻体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和暗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1.“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常常以“甲像乙”的格式出现,“明喻”比喻关系明显,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像……一样”等,这样的比喻句比较容易判断。
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把“”比作“”)再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2.暗喻即暗暗的打比方,“暗喻”比喻关系含蓄而不太明显,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而不是“像”、“好像”之类的比较明显的比喻词,因此不细心去想,就不容易判断出是比喻句。
如,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再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三、认识比喻句的构成1.定义2.将作比较的两种事物是否不同类。
比喻句必须具有两种事物作对比,即必须有本体、喻体。
但是,光具有两种事物还不能算是比喻,还必须看本体和喻体是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
如果是不同类的事物,那这个句子就是比喻句;如果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比较,那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不要把句中带有“像”“似”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
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
![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5e159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2.png)
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找到一块宝藏一样,需要细心挖掘,才能找到最珍贵的宝物。
三、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样,需要准确的计算和合理的推理。
四、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制作一道美食一样,需要精心的准备和巧妙的搭配。
五、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解决一个难题一样,需要全面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六、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修建一座大桥一样,需要坚实的基础和精确的测量。
七、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种植一棵树一样,需要耐心的培育和细心的管理。
八、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拼图游戏一样,需要找到正确的位置和合适的拼接。
九、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修复一幅画作一样,需要发现缺失的部分和恢复原貌。
十、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制定一项战略一样,需要明确的目标和灵活的执行。
十一、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搭建一座高楼一样,需要稳固的结构和精细的施工。
十二、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解读一本书籍一样,需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抓住关键信息。
十三、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进行一场赛跑一样,需要快速的反应和持久的耐力。
十四、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制作一部电影一样,需要精彩的剧本和出色的表演。
十五、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编写一段代码一样,需要准确的语法和高效的算法。
十六、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探索一片未知的领域一样,需要勇气的冒险和智慧的引导。
十七、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解开一个谜题一样,需要细致的观察和巧妙的推理。
十八、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设计一件时尚的服装一样,需要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工艺。
十九、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制定一项经营策略一样,需要市场的洞察和客户的需求。
二十、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进行一场演讲一样,需要清晰的思路和生动的表达。
总结:比喻句的判断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像寻找宝藏、写文章、做数学题、制作美食、解决难题、修建大桥、种植树木、拼图游戏、修复画作、制定战略、搭建高楼、解读书籍、赛跑、制作电影、编写代码、探索未知领域、解开谜题、设计时尚服装、制定经营策略、进行演讲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修辞复习 比喻句的判断
![修辞复习 比喻句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dc4e91b4b0717fd5360cdcc3.png)
修辞复习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4bad373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4.png)
怎样判断比喻句第一篇:怎样判断比喻句怎样判断比喻句?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
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
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1.明喻。
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判断比喻句
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
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
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比喻,通俗的讲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不同质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有的学生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一定都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像”“似”“仿佛”等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就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一、要认识比喻句的构成
一般的比喻句都有三部分构成,即一部分是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另一部分是用作比喻的事物,叫做喻体,它们都是联想到的事物;还有一部分是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叫比喻词,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犹如”“好像”“仿佛”“……似的”“……一样……”等。
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比喻句,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
“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常常以“甲像乙”的格式出现,“明喻”比喻关系明显,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像……一样”等,这样的比喻句比较容易判断。
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把“长城”比作“长龙”)再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暗喻即暗暗的打比方,“暗喻”比喻关系含蓄而不太明显,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而不是“像”、“好像”之类的比较明显的比喻词,因此不细心去想,就不容易判断出是比喻句。
如,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再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二、要看作比较的两种事物是否不同类。
比喻句必须具有两种事物作对比,即必须有本体、喻体。
但是,光具有两种事物还不能算是比喻,还必须看本体和喻体是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
如果是不同类的事物,那这个句子就是比喻句;如果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比较,那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不要把句中带有“像”“似”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
例如:我要像他那样,热心为大家服务。
这
句话就不是比喻句,因为句中的“我”和“他”是同类事物,就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小红长得像妈妈。
这句话也不是比喻句,因为句中的“小红”和“妈妈”是同类事物,也不能构成比喻。
三、不要把句中带有“像”、“好像”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
比如:
1、表示举例:如:(1)像你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活儿,走起路来晃悠!
如:(2)“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
2、表示猜测:如:(1)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如:(2)我听到背后好像有人在叫我。
如:(3)年轻的妈妈拍着自己的孩子,嘴轻轻地动着,好像在对孩子说些什么。
3、表示联想:如:(1)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如:(2 )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
4、表示感觉:如:(1)小孩看见了军官,立刻把身子挺得直直的,好像突然长高了几厘米似的。
5、表示比较:如:(1)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如:(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注意这里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所以此句不是比喻句,这里只是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
如:(3)我一定像以前一样地用功。
6、表示夸张:如:(1)锦上织的花草鸟兽,活生生的,就像真的一样。
如:(2)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唯一依据,要认真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我们一定要牢记: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而不是单纯地看是否有“像”、“好像”、“仿佛”之类的比喻词,以此来判断比喻句。
因此,我们说,带“像”“好像”“仿佛”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别比喻
一、认识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
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即用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二、了解比喻句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她的脸红得像苹果。
本体(),比喻词(),喻体()
比喻词:像、好像、仿佛、似乎等。
三、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1、表示比较
a、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所以不是比喻句。
b、她长得很像她妈妈。
句中的“像”表示相貌上的比较,不是比喻句。
2、表示猜测
a、这个人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句中“好像”表示推测、判断,所以不是比喻句。
b、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
句中的“似乎”表示推测,猜测,说明估计的不准确,不是比喻句。
3、表示联想
a、他静静地听着,好像面对着大海。
句中用“好像”引出他的联想,所以不是比喻句。
4、表示说明
a、这只狼狗有些像狼。
句中用“像”说明这只狼狗像狼这种情况,所以不是比喻句。
5、表示举例子
a、老师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句中老师和妈妈是两种身份,但是都是女性,用“像”字引出我们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也可以说老师像姐姐,这里的“像”是如同,当作所以不是比喻句。
四、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复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判别比喻句,
一看是否具有本体和喻体,
二看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事物。
三看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喻句的作用:形象、生动、具体。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小弟弟的脸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
( )
2、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飘落。
( )
3、她长得很像她妈妈。
()
4、她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