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各药物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者应拔深静脉置管,眼底检查。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合复方苯甲酸软膏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
2 0例 。
感染, 取得 了满意疗效 。复方苯 甲酸软 膏中的苯 甲酸与水杨 酸都有抗真菌活 性, 其软膏剂起 软化指 甲作用 , 而 增强 了药
物 的渗 透 性 。其 治疗 结果 表 明 , 替 芬 酮 康 唑 乳 膏 联 合 复 方 萘 苯 甲酸 软 膏 外 用 治 疗 甲真 菌 病 有 肯 定 的疗 效 , 2个疗 程 治 愈
前、 药 1 用 个疗程、 2个疗程 结束后分别作靶 甲真菌镜检及疗
个指 甲受累者, 以及其复发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
( ,) 例 %
表 1两 个疗程结束后 , 1 两组治愈率比较 , = . 9 P . 5无差异; 个疗程 结束后 , 0 3 , >0 0, 2 两组治愈率比较 , 6 5 , < . 5有 显著性差异 = . 5 P 0 0 ,
效 评 定 , 观 察不 良反 应 。 并
[ 参考文献] [] 绍熙, 1吴 郭宁如, 廖万清. 现代真菌病诊断治疗学[ . 京: M] 北 北京医
14 . 疗效判定标准 : 痊愈: 甲完全 由健康 甲代替 , 病 甲板光滑 、
种 膏剂 中有 四种有效抗真 菌成分 , 萘替芬 酮康唑霜 ( 重庆华 邦制药厂生产) 由 1 盐酸萘替芬和 0 2% 是 % . 5 酮康 唑组 成的复 方制剂 , 中盐酸 萘替芬属 于丙烯胺类抗 真菌药物 , 其 其作用 靶位是 角鲨烯环氧化 酶 ,抑制角 鲨烯转化 为角鲨烯环氧化
物 ,最 终 抑 制 真 菌 细 胞 膜 麦 角 固醇 的 生 物 合 成 而起 杀 菌 作 用 ,酮 康 唑 属 于 咪 唑类 抗 真 菌 药 物 , 作 用 于羊 毛 类 固醇 的 C 1 甲基 化 酶 , 制 羊 毛类 固 醇 向 1一去 甲基 羊 毛类 固醇 一 4去 抑 4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总结(收藏)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总结(收藏)一、抗真菌药物及抗菌谱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2.根据感染类型选择用药三、不同药物用药特点真菌感染不容小觑,及时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对缓解病情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但抗真菌药物选择太多,现将抗真菌具体药物、选药原则、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建议收藏。
一、抗真菌药物及抗菌谱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各类抗真菌药物的特点:●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谱最广,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唯一缺陷为对卡氏肺孢子虫无抗真菌活性。
●三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雷夫康唑的抗菌谱较广,但对卡氏肺孢子虫也无抗菌活性。
●棘白菌素类的药物对卡氏肺孢子虫有活性,但对新型隐球菌无抗菌谱。
●氟康唑的抗菌谱比较少。
●两性霉素B、三个三唑类药物、三个棘白菌素类的药物对烟曲酶都有抗真菌活性,但对毛霉、根酶和镰刀霉只有两性霉素B才有抗真菌活性。
抗真菌药物特点总结如下图: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妊娠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
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 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15版)
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 ( 2015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组织专家组成“甲真菌病指南专家工作组”,对 2008 版指南进行了认真补充和修订,制定了2015 年版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
参加制定本指南的顾问: 吴绍熙、廖万清、金学洙; 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 王爱平、李福秋、李若瑜、刘维达、吕雪莲、章强强、温海、潘炜华;秘书: 余进; 特邀审阅:郑岳臣、李春阳。
1前言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其患病率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和所有皮肤感染的10%。
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等因素,导致其治疗存在很大挑战。
随着强效、安全的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药物和物理治疗等新疗法的问世,给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显著进步。
但是,在甲真菌病的临床诊疗中仍然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存在诊断不清、盲目选择口服药物等问题,导致治疗结果不够理想。
近年来,国内在甲真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在2008 年“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发表后,使甲真菌病的诊疗更加规范合理,对临床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但是鉴于篇幅的限制,该指南只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和建议。
2010年相关专家又对具体实施指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表了“甲真菌病的诊疗难点和个体化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在甲真菌病诊治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了进一步完善甲真菌病指南,规范甲真菌病的诊疗原则,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我们制定了本指南。
2定义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
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
3流行病学与发病因素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 2%~18%,全球的发病率有较大差别,我国南北跨度较大,发病率也存在地域差别。
甲真菌病的外用和联合治疗
概
述
等 . 时 辅 以封 包 疗 法 , 得 了较 好 的疗 效 ” 。 同 取 0 随着 对 甲真 菌 病 临床 各 种 治 疗 方法 研 究 的深 人 .甲真 菌 病
甲真 菌病 是 皮 肤 科 的常 见病 估计 在 皮 肤 科 初 渗病 人 中约 有 】5 . %患 有 该 病 。 甲真 菌 病发 病 呈 世 界 胜分 布 . 欧洲 的发 病 在 率 为 2 ~5 甲真 菌 府 的病 原 苗 可 以是 皮 肤 癣菌 、 母 菌 和 % % 酵
疔 效 果 不理 想 在 8 O年 代 口服 酮康 唑用 于 治疗 甲真 菌 病 …, 研
究表明酮康唑的治愈翠与灰黄霉素类似 ,其抗菌谱较灰黄霉素 广泛 对皮肤癣 菌和酵母菌均有效 ,但是酮康唑治疗 甲真 菌病 时副反应较大 , 尤其是肝坏死的发生 , 尽管 少见, 但其后果严重, 所以 目前酮康唑已基本不再用于 甲真菌病 的治疗 。 9 年代 以来 , 型系统性 广谱抗真菌药物 伊 曲康 唑 、 O 新 特 比萘芬 和氟康唑等 ,用于 甲真菌病治疗后 ,其治愈率鞍传统 药 物 有显 著的提高 , 以达到 7 %以上 , 可 0 而且副反应 的发生率及 严重性均有显 著下 降 但是其治疗 费用相对较高 , 治疔疗程长 , 仍有系统性不良反应发生 这些均限制 r新型系统 眭广谱抗真 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老年人 、 慢性肝 ’ 肾疾病 的患 者 , 系统用药治 疗 甲真菌病常 常弊大 于利。对 于这类 患者采用外用药物治疗 甲
真 菌 病 更 为合 适
噻康 唑是一种 眯唑娄抗 真菌药 , 其结构 其它 咪唑类 药物 j 类似 : 真菌作用机制也 与其它咪唑类药物 相同, 抗 一般有两种作
用 方式 : 】在 药物 浓 度较 低 时抑 制真 菌 细 胞 膜 的 主要 成 分 麦 角 ()
甲真菌病治疗指南
甲真菌病⽪肤癣菌病⾜癣甲沟炎慢性粘膜⽪肤念珠菌病念珠菌病甲真菌病治疗指南相关疾病:该指南是英国⽪肤科医师协会针对⽪肤科医⽣制定的,反映了当前⽂献报道中的最佳研究资料。
在解释这些资料时应慎重,因为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改变现有的结论或推荐⽅案。
在应⽤该指南时,需因⼈⽽异,因地制宜。
遵守指南并不能确保万⽆⼀失,因此对实施指南时的偏离不应都归咎于疏忽(该指南并不能保证⾯⾯俱到,在实际应⽤中可加以变通)。
简介: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肤病之⼀。
英国对10000⼈进⾏的⼀项⼤规模的问卷调查显⽰发病率为2.71%。
芬兰和美国最近的真菌学对照调查表明,发病率为7%~10%。
甲真菌病发病率的升⾼和有效抗真菌新药的研制使该病的治疗成为医患双⽅共同关注的焦点。
但是,治疗前常常没有得到真菌感染的确证,因此很难确定其后培养出的真菌是原发还是继发感染的致病菌;由于对不同抗真菌药的抗菌作⽤了解不全⾯⽽导致⽤药种类不当和疗程⽋妥亦是治疗中常见的问题。
定义:甲真菌病是甲组织的真菌感染,致病菌包括⽪肤癣菌、⾮⽪肤癣菌的霉菌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
80%的甲真菌病会累及趾甲;9%以上的病例由⽪肤癣菌感染引起,其中主要为红⾊⽑癣菌。
甲真菌病临床上可以分为以下⼏型: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 ), 浅表⽩⾊型(SWO ), 近端甲下型(PSO ), 念珠菌甲真菌病和全甲毁损型。
远端侧缘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 ):DLSO 是甲真菌病最常见的类型,绝⼤多数是由⽪肤癣菌感染所致。
此型可累及甲床,真菌通常先侵犯的是甲侧缘⽽⾮甲板,然后沿着附近的甲床扩散,导致甲下⾓质过度堆积和甲的剥离。
DLSO 可能仅局限于甲的⼀侧,也可由⼀侧扩散⾄整个甲床,直⾄波及近端的甲皱襞,使甲板碎裂。
病因通常为外伤,但也可由具有嗜⾓质性的⽪肤癣菌侵⼊甲板引起。
检查周围的⽪肤,往往会发现⾜癣的证据。
趾甲癣是指甲感染的重要传染源,⼆者临床表现相似,但甲的增厚有所不同。
浅表⽩⾊甲真菌病(SWO ):SWO ⼤部分是由⽪肤癣菌感染所致,主要致病菌为须癣⽑癣菌。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
常用抗真菌药物简介自发现第一个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以来,抗真菌药物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已有各种抗真菌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这些药物对真菌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疗效、安全性、耐药性等问题的出现,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仍需新的高效安全抗真菌药物问世。
从目前来看,较有前途的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与干扰真菌细胞壁合成的两大类药物。
此外,像两性霉素B等抗菌活性强但不良反应严重的老药也在不断得到改进。
分类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如唑类、丙烯胺类和吗啉类)以及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的药物(如多烯类);②影响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卡泊芬净);③干扰真菌核酸合成的药物(如5-氟胞嘧啶,灰黄霉素);④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的药物(如碘化钾等)。
按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类型的不同分为:①唑类(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等);②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萘替芬等);③吗啉类(阿莫罗芬等);④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⑤其他类(灰黄霉素、5-氟胞嘧啶、碘化钾、环吡酮胺、卡泊芬净等)。
唑类药物(azoles)这类药物有共同的N-碳置换的咪唑或三唑环,包括三唑类和咪唑类两大类。
唑类药物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抗真菌药物,在近年来防治真菌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唑类药物的作用部位在真菌的细胞膜。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从而破坏了真菌细胞的完整性;同时使甲基化的固醇堆积,这样则改变了真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使其通透性发生变化,从而阻止了真菌细胞的生长繁殖。
有些唑类药物在高浓度时可直接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露,发挥杀菌作用这类药物可外用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
系统用药治疗严重的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等。
唑类药物中供外用的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等。
灰指甲 病情说明指导书
灰指甲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灰指甲概述灰指甲又称甲癣,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特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甲床所引起甲病变。
其具有传染性,多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为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钩甲以及甲沟炎等。
以往经常将灰指甲与甲真菌病混为一谈,但准确地说,灰指甲只是甲真菌病的一部分,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等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
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灰指甲顽固难治,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甲癣。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足部。
常见症状:病甲出现浑浊、增厚、分离、变色、萎缩、脱落、翘起、表面凹凸不平等。
主要病因:皮肤癣菌感染。
检查项目: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检测。
重要提醒:有灰指甲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卫生,避免甲外伤,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
临床分类:灰指甲目前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
1、白色浅表型。
2、远端侧位甲下型(最常见类型)。
3、近端甲下型。
4、甲板内型。
5、全甲毁损型。
二、灰指甲的发病特点三、灰指甲的病因病因总述:灰指甲的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中的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及某些霉菌等,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导致,也可由于手指甲或脚趾甲外伤后感染真菌所致。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可能增加发生灰指甲的风险因素包括:。
1、甲外伤或其他甲疾病。
2、有手癣或足癣的病史。
3、常穿不透气的鞋。
4、老年人,由于活动少,局部血液或淋巴循环障碍会增加患病风险。
5、男性易于发病。
6、经常长时间光脚走在潮湿的公共区域,如游泳池,健身房和淋浴室。
7、免疫功能受损,如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
8、亲属有皮肤真菌感染,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
甲真菌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㊃综述㊃甲真菌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胡曼淇1陈洁1茅玮炜2张硕1严格1缪晓1(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上海200437;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30)ʌ关键词ɔ甲真菌病;灰指甲;中西医治疗ʌ中图分类号ɔ R756.4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3)18-0285-041甲真菌病的病因引起甲真菌病的真菌多为皮肤癣菌㊁霉菌及酵母菌等㊂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㊂皮肤癣菌主要分为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以毛癣菌属最常见[1]㊂2甲真菌病的中医认识2.1病因病机中医称之为 灰指/趾甲 ,认为 肝其华在爪 ,甲之华乃肝之气所生,甲之病与肝密切相关,但对其病因病机各家认识不一㊂单敏洁等[2]认为此病是虫淫侵蚀肌肤㊁甲板所致;杨文喜[3]认为本病发病责之脾肾阳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寒邪侵袭,凝于腠理,则经络痹阻,气血不畅,导致营卫不和,腠理失养,从而加剧肌肤甲板损害;王萍[4]则认为,灰指甲发病的根本病因在于内里,从八纲辨证出发,根据病甲外观辩证为阴证,从机体气血关联辩证为里证,认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将本病辩证为虚证㊂2.2中医分型及诊断标准中医对于此病的分型尚无规范标准㊂陈月莹等[5]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将甲真菌病分为厥阴少阳型㊁太阴阳明型以及少阴太阳型㊂其中厥阴少阳型又可分为:肝胆郁热型㊁虫淫肌肤型以及血虚风燥型㊂肝胆郁热型主要表现为甲色变黄伴指/趾甲变形,有时可见指/趾甲变形;虫淫肌肤型表现为甲板增厚㊁指/趾甲变色,有时甲板凹凸不平;血虚风燥作者简介:胡曼淇,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E-m a i l:h u m a n q i67 @163.c o m通信作者:缪晓,E-m a i l:l i e a s t@263.n e t 型多表现为甲板或甲缘发黄或发白,甲多干燥可发生变形;太阴阳明型甲发黄,干枯程度更重,甚至出现剥落;少阴太阳型甲基底多产生肿胀,甲下可见红斑,同时伴有甲板颜色改变为白色或黄色㊂3甲真菌病的治疗方法3.1西医治疗系统治疗灰黄霉素属于非多烯类药物㊂它可以抑制真菌与微小管蛋白结合,使有丝分裂的纺锤体发生断裂,实现抑制真菌生长㊂它治疗甲真菌病周期长,需要1年以上,且抑菌率低,复发率高,仅对皮肤癣菌感染有效,治愈率仅为15%~30%, 10%患者可出现头痛,还有上腹部不适㊁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逐渐被其他药物替代[6]㊂伊曲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能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结构使其死亡,是治疗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的首选[7]㊂有研究表明,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真菌治愈率都可达86.7%以上[7]㊂伏立康唑与氟康唑对感染侵袭性曲霉的甲真菌病治疗效果好[8]㊂伏立康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视觉障碍㊁肝功能损害和药物性皮炎等[9]㊂伏立康唑对真菌的抑菌㊁杀菌作用研究目前多为体外研究,临床试验数据较少,有进一步研究空间㊂泊沙康唑的结构与抗真菌作用机制均与伊曲康唑相似,但作用更强[10]㊂最近一项临床研究发现泊沙康唑对成人趾甲真菌病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因此,该药有可能成为较有潜力的甲真菌病治疗新药物[11]㊂特比萘芬属于丙烯胺类药物㊂它能竞争性地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止角鲨烯转化为羊毛甾㊃58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醇,影响真菌细胞膜功能,常作为皮肤癣菌感染的甲真菌病首选药物[12]㊂特比萘芬导致的不良反应有皮疹㊁肝功能损害㊁心血管系统损害㊁消化系统损害和味觉障碍等[13]㊂特比萘芬一般的治疗方案为250m g/次,1次/天,指甲真菌病的治疗疗程为6~ 8周,趾甲真菌病为12~16周,连续用药与间歇冲击法用药疗效无明显差异[14]㊂但也有研究分析显示,就真菌学治愈率而言,连续疗法明显优于间歇冲击疗法[15]㊂棘白霉素代表药物有卡泊芬净,可抑制真菌细胞的β-葡聚糖的生成,导致其细胞壁破坏使细胞发生裂解[16]㊂目前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中不良反应较轻,主要有发热㊁皮疹㊁头疼㊁低钾血症㊁脸红等,停药后均可自行缓解[17]㊂其疗效和三唑类相差无几,且不良反应较小,因此有望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来治疗甲真菌病㊂外用药物外用药物一般适用于感染程度较轻㊁甲基底未受影响的甲真菌病患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但其对指/趾甲的渗透性较低,疗程较长,多作为系统治疗的辅助治疗㊂常用药物为环吡酮㊁阿莫罗芬㊁艾氟康唑㊁t a v a b o r o l e,也另有多种新型药物在不久的未来有望进入市场㊂环吡酮通过结合真菌细胞中的三价阳离子,抑制金属依赖酶活性,从而破坏真菌细胞的活性㊂G u p t a等[18]使用8%环吡酮甲涂剂治疗甲真菌病,每天1次,连续治疗48周,其真菌清除率为29%~ 36%,且不良反应较小,主要为局部红斑㊂更有研究显示[19],在改变8%环吡酮剂型时,如将油剂改为水剂可使治愈率提高到40%㊂阿莫罗芬能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抑制真菌活性㊂5%阿莫罗芬甲搽剂在甲面形成一种非水溶性薄膜,延长甲面停留时间,促进药物渗透,杀菌效果强[20]㊂胡馨等[21]使用5%阿莫罗芬甲搽剂治疗甲真菌病,共治疗36周,其总体临床有效率为66.1%,真菌学清除率为82.4%,其不良反应有轻微脱屑㊁灼热及红斑等,症状均较轻㊂艾氟康唑可抑制皮肤癣菌㊁非皮肤真菌霉菌等活性㊂10%艾氟康唑溶液表面张力低,水溶性低,这样的特性使得药液易于渗透和扩散,其给药方式为使用控制用量的指甲刷涂敷给药㊂有临床试验表明,外涂10%艾氟康唑溶液治疗甲真菌病,每天1次,连续治疗48周的真菌学治愈率为53%~ 55%[22]㊂10%艾氟康唑溶液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暂的红斑炎症和可逆的微小水疱[23]㊂t a v a b o r o l e是一种新的蛋白合成酶抑制剂,是新一类广谱抗真菌药㊂t a v a b o r o l e具有较强的甲板渗透性,且能维持高浓度,发挥抑菌功效㊂研究表明,使用5%t a v a b o r o l e溶液治疗8周后,其治愈率为28.6%,局部用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蜕皮㊁红斑和皮炎[24]㊂另有一些新型的外用治疗药物:28%噻康唑溶液抗菌效果强,但渗透率低,停留效果差,常见不良反应为刺激性皮炎,在使用新型纳米囊泡包裹后提升了生物黏附性并降低皮肤刺激[25];5%和10%卢立康唑溶液都有强甲板渗透性,有抗真菌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仅见轻度的皮肤干燥㊁皮炎等[26];他扎罗汀可调节局部免疫调节反应,抑制角化过度,外用0.1%他扎罗汀治疗12周后的临床完全治愈率为100%,且不良反应仅有甲周轻度红斑[27]㊂上述药物均可作为甲真菌病外用治疗的新选择,减低单一用药耐药性,有潜力成为未来治疗甲真菌病的新药㊂拔甲治疗对于某些特殊病甲需要拔甲治疗㊂手术拔甲对人体损伤大且疼痛明显㊂临床多采用化学拔甲的方式,临床多用20%~40%尿素对病甲进行封包软化再拔除㊂化学拔甲对甲母质的损伤较小,新生甲恢复较好且复发率低[28],但化学拔甲治疗起效较慢,一般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㊂激光治疗激光技术作为皮肤科的新型治疗手段,适用于年龄较大㊁肝功能不全㊁药物过敏或已耐药的甲真菌病患者,在短期疗效更为显著㊂临床常使用的激光类型有长脉冲N d:Y A G l064n m激光㊁短脉冲N d:Y A G l064n m激光㊁C O2点阵激光㊁紫外线和光动力疗法等,可根据各自特点进行选择㊂长脉冲N d:Y A G l064n m激光能深入穿透甲床,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使真菌组织中的发色基团吸收热量,真菌组织温度升高,其超微结构破坏从而达到抑菌效果,且不破坏正常组织[29]㊂在不同临床应用中,长脉冲N d:Y A G l064n m激光的抑菌率㊁杀菌率各异,这可能与能量的选择不同关系密切㊂赖爱民[30]用长脉冲N d:Y A G1064n m激光治疗甲真菌病,对靶甲照射3次/只,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6周㊂治疗后观察6个月,长脉冲N d: Y A G1064n m激光的临床有效率㊁真菌学评价均与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有效率相当,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㊂因此,长脉冲N d:Y A G l064n m激光㊃68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是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激光疗法㊂短脉冲N d:Y A G l064n m激光能对真菌组织中的发色基团进行快速加热和冷却,产生高能量的热循环和冲击波,使得真菌内部结构产生机械损伤,从而抑制真菌生长㊂H o c h m a n[31]使用短脉冲N d:Y A G l064n m激光交替覆盖治疗甲真菌病,偶见轻微的针刺㊁灼热感和可逆性甲板下变暗㊂但目前使用短脉冲N d:Y A G l064n m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案例较少,其真菌清除率㊁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㊂C O2点阵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短期内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仅见灼热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 O2点阵激光的光热作用使真菌细胞热损伤死亡有关[32]㊂肖翠容等[33]使用C O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甲真菌病,3个月后随访观察,发现试验组的复发率低,真菌清除率高,总有效率为87.20%高于对照组58.20%(P<0.05)㊂但C O2点阵激光治疗时使用的能量密度㊁波长和烧灼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探索㊂紫外线具有极强的真菌杀灭作用,但由于紫外线对正常皮肤的诱变特性,其在临床应用中一般不作为首选㊂最近也有研究使用紫外线固化胶搭配抗真菌药物作为一种新的外用疗法,以便长时间保留患甲药物浓度,提高真菌清除率[34]㊂光动力疗法在甲真菌病的治疗上越来越受到重视㊂使用光动力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时,在患甲局部使用光敏剂,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患甲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量,使真菌结构损伤而死亡㊂卢丽明等[35]使用5-氨基酮戊酸(5-A L A)光动力疗法治疗甲真菌病,在涂抹光敏剂20%5-A L A溶液后,用635n m激光照射病甲,1次/周,总能量控制在600 ~700J/c m2,总疗程为6~7周㊂观察9个月后的临床痊愈率为37.50%,真菌学治愈率为32.14%,均与对照组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疗效无差异,且光动力疗法可避免耐药性问题,临床应用价值高㊂3.2中医治疗甲真菌病发病在表,使用外用中药制剂可直达病所,疗其病症㊂相较于西医疗法,中医治疗更经济实惠,不易耐药,治疗体验感更好,患者接受度更高㊂一些轻症的甲真菌病单用中医外治疗法就可以取得较好疗效,而较为严重的甲真菌病,中医外治法则作为辅助疗法,发挥其特色优势㊂复方透骨草溶液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的自制药剂,主要药物有透骨草㊁明矾㊁花椒㊁皂荚㊁木鳖子等,临床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㊂向延卫等[36]使用复方透骨草溶液500~1000m L浸泡患足,每天1次,每次1~2h,连续14d,其有效率达87.5%㊁痊愈率为31.9%㊁真菌清除率为58%㊂冯克中[37]以中药枯矾㊁白矾㊁地骨皮㊁猪牙皂㊁侧柏叶㊁花椒等浸泡病甲配合外用乳膏治疗100例甲真菌病,治愈率达到96%;藿黄浸剂(药物包括黄精㊁藿香㊁大黄㊁皂矾)治疗甲真菌病的有效率也可达到84%[2]㊂史立勤等[38]自拟中药外洗方(蒲公英㊁紫地丁㊁苦参㊁连翘㊁黄柏㊁大黄㊁丁香)泡洗患处20m i n,每日两次,所有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136d,均达到真菌学痊愈标准㊂10%冰醋酸治疗甲真菌病在临床应用多年,其真菌治愈率㊁有效率高,用法以局部外涂为主,亦见浸泡法,均取得显著疗效[39]㊂甲真菌病中医多用外用中药制剂,中药内服方则起到一定的体质调理作用㊂王萍等[4]认为治疗甲真菌病当以温阳㊁益气㊁补血为主,临床予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甲真菌病,临床效果显著㊂杨文喜[3]认为甲真菌病的病机要点在于寒凝腠理㊁经络痹阻和脏腑失调三方面,治疗以扶正祛邪㊁清热解毒为治则,从而达到正盛邪祛热清之目的,故采用温阳通痹汤治疗甲真菌病20例,其总有效率达到99%㊂魏武洪[40]观察口服中药增效剂(黄芪㊁白术㊁五味子)配合30%冰醋酸治疗甲真菌病,总有效率为79.26%㊂中药外用制剂在局部制剂发挥作用,且加热药剂㊁使用有机溶剂(如油㊁酊剂)等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甲渗透率;中药内服擅于调整患者体质,降低真菌感染概率㊂单味中药研究证实了多味药材,如土荆皮㊁姜黄㊁白鲜皮㊁鱼腥草㊁茵陈蒿等都具有良好的抗真菌功效,能抑制和杀灭浅部真菌[41]㊂因此,中医药治疗甲真菌病存在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㊂4小结甲真菌病是临床常见病,中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各有优势,相应地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西医治疗甲真菌病均还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空间,仍需在临床中继续探索中医㊁西医㊁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真菌病的新疗法,以便更好地治疗甲真菌病㊂㊃78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参考文献[1]冯姣,曾梅华,陈军,等.甲癣的病原学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3,8(2):120-123.[2]单敏洁,陈力,王晓华.藿黄浸剂治疗角化型手足癣㊁甲癣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4(6):74-76.[3]杨文喜.温阳通痹汤加减治疗甲沟炎㊁甲真菌病20例[J].内蒙古中医药,1998(S1):1.[4]张会娜.王萍扶正法治疗甲真菌病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407-3409.[5]陈月莹,吴玉莹,梁雪莲,等.从六经辨证探讨甲癣的辨证分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1,30(17):7-9. [6]乔建军,张宏,石婧.四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癣疗效比较的文献系统复习[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7): 419-421.[7]和艳琴.伊曲康唑治疗甲癣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0,32(1):40-41.[8]B U E N O J,MA R T I N E Z C,Z A P A T A B,e t a l.I n v i t r o a c-t i v i t y o f f l u c o n a z o l e,i t r a c o n a z o l e,v o r i c o n a z o l e a n d t e r b i n-a f i n e a g a i n s t f u n g i c a u s i n g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J].C l i n i c a l 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e r m a t o l o g y,2010,35(6):658-663.[9]杨焕芝,李志伟,夏金凤,等.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药物评价,2021,38(1):30-33.[10]陈丽华,朱红梅,温海.甲真菌病治疗现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3):188-192.[11] E L E W S K I B,P O L L A K R,A S H T O N S,e t a l.A r a n d o m-i z e d,p l a c e b o-a n d a c t i v e-c o n t r o l l e d,p a r a l l e l-g r o u p,m u l t i-c e n t r e,i n v e s t i g a t o r-b l i nde d s t u d y of f o u r t r e a t m e n t r eg i-m e n s o f p o s a c o n a z o l e i n a d u l t s w i t h t o e n a i l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J].B r J D e r m a t o l,2012,166(2):389-398. [12]谢海伟,杨贤松,吕超田,等.抗真菌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12):1477-1479,1488.[13]周渝敏,刘辽.31例特比萘芬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76-78.[14]特比萘芬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工作组.特比萘芬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15(5):257-261.[15] G U P T A A K,P A Q U E T M,S I M P S O N F,e t a l.T e r b i n-a f i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e t o e n a i l o n y c h o m y c o-s i s:A 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e f f i c a c y f o r c o n t i n u o u s a n d i n t e r m i t-t e n t r e g i m e n s[J].J E u r A c a d D e r m a t o l V e n e r e o l,2013,27(3):267,272.[16] E S C H E N A U E R G,D E P E S T E L D,C A R V E R P.C o m p a r i-s o n o f e c h i n o c a n d i n a n t i f u n g a l s[J].T h e r C l i n R i s k M a n a g, 2007,3(1):71-97.[17] C H E N S,S L A V I N M,S O R R E L L T.E c h i n o c a n d i n a n t i f u n-g a l d r u g s i n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A c o m p a r i s o n[J].D r u g s,2011,71(1):11-41.[18] G U P T A A,B A R A N R.C i c l o p i r o x n a i l l a c q u e r s o l u t i o n8%i n t h e21s t c e n t u r y[J].J A m A c a d D e r m a t o l,2000,43(S u p p l4):S96-102.[19]S H E M E R A,N A T H A N S O H N N,T R A U H,e t a l.C i c l o p i-r o x n a i l l a c q u e r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A n o p e n n o n-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J].J D e r m a t o l,2010,37(2): 137-139.[20]陈慧.阿莫罗芬搽剂联合口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5):761-763.[21]胡馨,王延龙,吕莎,等.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68例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1,16(2):90-95,112.[22] T S C H E N E H,B U C K O A D,O I Z UM I N,e t a l.E f i n a c o n-a z o l e s o l u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o e n a i l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Ap h a s e2,m u l t i c e n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b l i n d s t u d y[J].JD r u g s D e r m a t o l,2013,12(2):186-192.[23]J O W,G L Y N N M,N E J I S H I MA H,e t a l.N o n c l i n i c a l s a f e-t y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e f i n a c o n a z o l e s o l u t i o n(10%)f o r o n y c h o-m y c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J].R e g u l T o x i c o l P h a r m a c o l,2014,70(1):242-253.[24] G U P T A A K,H A L L S,Z A N E L T,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t a v a b o r o l e t o p i c a l s o l u t i o n,5%,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o f t h e t o e n a i l i n a d u l t s:Ap o o l e d a n a l y s i s o f a n8-w e e k,p o s t-s t u d y f o l l o w-u p f r o m t w o r a n d o m i z e d p h a s e3s t u d i e s[J].J D e r m a t o l o g T r e a t,2018, 29(1):44-48.[25] F L O R E S F C,R O S S O R S,C R U Z L,e t a l.A n i n n o v a t i v e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n a n o b a s e d n a i l f o r m u l a t i o n f o r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J].E u r J P h a r m S c i,2017, 100:56-63.D O I:10.1016/j.e j p s.2016.12.043. [26] WA T A N A B E S,K I S H I D A H,O K U B O A.E f f i c a c y a n ds a f e t y o f l u l i c o n a z o l e5%n a i l s o l u 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A m u l t i c e n t e r,d o u b l e-b l i n d,r a n d o m i z e d p h a s e i i i s t u d y[J].J D e r m a t o l,2017,44(7):753-759.[27] C AM P I O N E E,P A T E R NòE J,C O S T A N Z A G,e t a l.T a z a r o t e n e a s a l t e r n a t i v e t o p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o n y c h o m y c o-s i s[J].D r u g D e s D e v e l T h e r,2015,9:879-886.D O I:10.2147/D D D T.S69946.[28]于培,尤德渊.甲真菌病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211-214.[29]禚风麟,张蕊娜,王莉,等.长脉冲n d:Y a g1064n m激光对红色毛癣菌生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8):4.[30]赖爱民.长脉冲1064n m n d:Y a g激光治疗甲真菌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2):17-20.[31] H O C HMA N L G.L a s e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n y c h o m y c o s i s u s i n ga n o v e l0.65-m i l l i s e c o n d p u l s e d n d:Y a g1064-n m l a s e r[J].JC o s m e t L a s e r T h e r,2011,13(1):2-5.[32] L E E S H,K I M S Y,D I N G W,e t a l.I m p a c t o f e l e v a t e dC O2a n d N a d d i t i o n o n b a c t e r i a,f u n g i,a n d a r c h a e a i n am a r s h e c o s y s t e m w i t h v a r i o u s t y p e s o f p l a n t s[J].A p p l M i-c r o b i o l B i o t e c h n o l,2015,99(12):5295-5305.[33]肖翠容,林雅燕,许秀宽,等.超脉冲C O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4.[34] K E R A I L V,H I L T O N S,MA U G U E R E T M,e t a l.U v-c u r-a b l e g e l s a s t o p i c a l n a i l m e d i c i n e s:I n v i v o r e s i d e n c e,a n t i-f u ng a l e f f i c a c y a n d i n f l u e n c e o f g e l c o m p o n e n t s o n th ei rp r o p e r t i e s[J].I n t J P h a r m,2016,514(1):244-254. [35]卢丽明,王熙军.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甲真菌病[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3.[36]向延卫,李苏,杨连娟,等.复方透骨草溶液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7):38-39,59.[37]冯克中.中药外治手足癣,甲癣,角化型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2):105-105.[38]史立勤.中西医结合外治甲癣4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8):587-587.[39]王中梅,张旭.自拟冰醋酸治疗甲癣100例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2.[40]魏武洪.中药增效剂配合30%冰醋酸治疗甲真菌病82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4,33(1):116-117. [41]柴文波,董建飞,吴晓霞,等.中药抑皮肤癣菌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2021,10(3):352-357.[收稿日期]2021-12-06[本文编辑]陈雪红㊃882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3年6月第18卷第3期 C h i n J M y c o l,J u n e2023,V o l18,N o.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阿莫罗芬治疗甲真菌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阿莫罗芬治疗甲真菌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王红刘维迭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病原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床的感染性疾病。
目前通过镜检或培养确诊的甲真菌病发病率在26%一16%之间,并且在近年呈增长趋势[1]。
新一代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萘替芬及阿莫罗芬等的出现解决了甲真菌病治疗难的问题[2].其中阿莫罗芬甲涂剂的主要适应证为无甲根受累的轻中度感染[3].现从其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制剂特点及系统吸收情况和局部刺激等方面做一综述。
一、阿莫罗芬结构特点阿莫罗芬搽剂的活性成分为5%阿莫罗芬,后者是苯丙吗啉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为4一{3-[对一(1,1一二甲基丙基苯)1]一2.6一顺一二甲吗啉盐酸,于1981年被发现成为治疗人类皮肤真菌病的抗真菌药物。
阿莫罗芬的化学结构与现有的抗真菌药均不同。
伊曲康唑是三唑类的抗真菌药物,结构上具有3个N原子,三唑环的存在使其具有抗真菌活性高、毒性低、抗菌谱广等特点;特比萘芬则属人工合成丙烯胺类,其结构式为N一(6,6一二甲基庚一2一烯一4一炔基j—一甲基一1一萘一甲胺。
故阿莫罗芬与唑类和丙烯胺类、多烯类等抗真菌制剂在结构上无相同之处,是一种全新的抗真菌制剂。
二、阿莫罗芬作用机制新一代的抗真菌药作用机理各有特点,它们的主要差异在于选择性作用位点不同。
阿莫罗芬的杀菌和/或抑菌活性主要取决于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台成。
在固醇生物台成途径中,阿莫罗芬干扰AI4还原酶和A8 A7异构酶的活性,使麦角固醇缺乏,角鲨烯、ignosterol等聚集,导致膜固醇含量改变,进而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影响真菌代谢过程;同时还造成几丁质沉积,导致真菌生长障碍;有一些吗啉衍生物还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还原辅酶I氧化酶和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
但是抑菌浓度的阿奠罗芬对细胞呼吸、DNA、RNA、蛋白质、碳水化台物等的台成并无影响[2]。
Polak等[5]。
对阿莫罗芬作用的真菌和未作用的对照真菌固醇含量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在阿莫罗芬作用下的白念珠菌以ignosterol聚集为特征;而须癣毛癣菌和其它表皮癣菌在高浓度的阿莫罗芬作用下,还有角鲨烯的严重聚集:此种现象是否说明阿莫罗芬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目前尚无直接的实验依据。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甲病,其致病真菌可以分为三类: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感染。
通常认为在这三类致病真菌中,皮肤癣菌最为常见。
以往口服药物治疗以灰黄霉素,酮康唑为主,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已经很少采用。
伊曲康唑有较强的亲脂性,经口服后能较快进入甲根、甲板、甲床及甲板之间的组织,而且抗菌谱广,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都有较好的疗效,因此选用伊曲康唑通常能有很满意的疗效。
1.用药方法和疗程单用伊曲康唑短程间歇冲击疗法:①每日200mg,中餐和晚餐后各用100mg,连用7天,紧接着间歇服药,每周1天,剂量为200mg,中餐和晚餐后各用100mg,指甲真菌病间歇用药8-10周,趾甲真菌病间歇用药15-18周;②每日400mg,分两次口服伊曲康唑,中餐和晚餐后各用200mg,连用7日,停药3周为一疗程,指甲连用2-3疗程,趾甲真菌连用3-4疗程。
伊曲康唑联合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①伊曲康唑加冰醋酸:伊曲康唑100mgbid连用1周后,停用3周为一疗程,指甲真菌病联用两疗程,趾甲真菌病联用三疗程。
服药期间同时每天用10%冰醋酸浸泡病甲,每日一次,每次持续10-15分钟,并且修刮一次;②伊曲康唑加拔甲:用或不用药物将病甲修剪去除后口服伊曲康唑200mgbid连用1周;③伊曲康唑加特比萘芬序贯疗法:先用伊曲康唑200mgbid 连用1周后,停用3周,接着用特比萘芬250mgbid连用1周后,停用3周,趾甲真菌病重复伊曲康唑冲击治疗一个疗程。
目前仍以单用伊曲康唑冲击治疗为主,尤其是单用伊曲康唑200mgbid连用1周后,停用3周为一疗程,指甲真菌病2-3疗程,趾甲真菌病3-4疗程给药方式最为普通,该给药方法减少药物用量仍能取得满意疗效。
患者依从性好,副作用发生率低,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上该冲击疗法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甲真菌病的首选方法。
2.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近期和远期疗效伊曲康唑具有高度的亲脂性和亲角质性,其在皮肤角质层中的浓度可大于在血浆中的浓度,而且能在甲中保持治疗水平的药物浓度达6-9个月之久,即是有药物的“后效应”,这也是临床使用冲击疗法的理论基础。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比较
病 例 均来 自我 院 门 诊就 诊 患 者 , 纳入 研 究 的 条 件 : 根据 患者 的典 型临 床症 状 和 体征 及 真 菌 镜 检 或 培养 阳性 而 确诊 的 甲真菌病 病 例 : 者 1 月 内未 局 部 和系统 用 过 甲真 菌病 患 个 治疗 药 物 ; 者 及 家属 均 同 意接 受 氟 康 唑 或伊 曲康 唑 治 疗 , 患 并 能定期 复诊 。 排除 条 件 : 三唑 类 、 唑 类抗 真 菌 药 物 或 其 咪 他 多种 药 物过 敏 者 ; 、 性 肝 炎患 者 ; 肾功 能 有 损 害 者 ; 急 慢 肝 妊娠 、 哺乳期 妇 女 ; 患有 免疫 功 能低 下 疾病 者 ; 在 服用 影 响 正
1 . 4疗 效 判 断 标 准
痊 愈 为 甲 真 菌 病 体 征 消 失 , 板 透 明 、 滑 、 整 、 光 甲 光 平 有
泽 , 原 学 检 查 全 部 正 常 , 甲面 积 百 分 数 下 降指 数 ≥09, 病 即 . 真 菌镜 检 和 ( ) 养 阴性 。显 效 为病 情 明显 好转 , 分下 降 或 培 积 指 数 07 ~ .9, 菌 镜 检 和 ( ) 养 阴性 。进 步 为 用 药 后 .0 08 真 或 培 病 情 好 转 , 不 够 明显 , 但 甲面 积 百 分 数 下 降 指 数 05 ~ .9 .0 06 , 真 菌镜 检 和 ( ) 养 阳性 。治 疗 后病 情 无 改善 或加 重 , 或 培 甲面
型 甲 真 菌 病 14例 , 表 性 白 色 甲 真 菌 病 2 1 浅 2例 。 对 照 组 共 1 2例 , 5 例 , 7 例 ; 龄 1~ 4岁 , 均 (2 1 1 _ 岁 ; 3 男 8 女 4 年 85 平 3.  ̄ 0 ) 0 3 病 程 3个 月 ~ 4年 , 均 (.5 09 ) ; 中 , 甲 甲 真 菌 病 1 平 24 _ .1 年 其 + 指
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
2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疗效对比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指甲真菌病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a组口服特比萘芬片250mg,1次/日;b组口服伊曲康唑,200mg/次,1次/日。
2组均服至第8周末。
结果2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抗真菌疗效,近、中、远期临床治愈率及真菌学阴转率、复发率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组均有轻度消化道症状,b组有1例肝酶轻度增高,不影响治疗。
结论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近、中、远期疗效好,临床和真菌学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患病率高达15.15%[1-5],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也可由酵母菌及霉菌引起,占所有甲病的50%以上[6],既往以外用药治疗为主,疗程长而治愈率低。
口服灰黄霉素及酮康唑由于疗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又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故不能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随着新药的问世,治疗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本院于2003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保定步长天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特比萘芬(商品名:倍佳)及西安杨森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这2种药物进行甲真菌病的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无严重心、肝、肾疾病,近2个月来未应用抗真菌药物,近1个月内未外用抗真菌药物及皮质类固醇。
所有患者均有一个或数个指甲(注:趾甲不列入观察对象)变色、无光泽、甲板形成境界清楚的不透明白斑,甲板变粗糙、易脆、增厚、破损、变松、畸形等临床典型症状,并且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或者培养要求阳性[7]。
年龄在18~65岁,能够完成定期随访者。
2临床资料40例病例,随机分为a、b2组,指甲受累程度相似。
a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8~64岁。
b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9~65岁,平均37.2岁。
40例患者,真菌直接镜检全部阳性。
真菌培养:22例做真菌培养,结果17例阳性,5例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机制
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丙烯胺类药 物。本品能特异地干扰真菌麦角固醇的早 期生物合成,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的角鲨 烯环氧化酶,使真菌细胞膜形成过程中角 鲨烯环氧化反应受阻,从而达到杀灭或抑 制真菌的作用。
用法用量
片剂—— 成人(体重>40kg ):每次1片 (0.25g)每天一次;儿童,体重20-40kg: 每次半片(0.125g)每天一次。 乳膏、溶液剂——一天1-2次,涂患处 疗程——对于大多数患者,治疗疗程为6-12周 禁用于孕妇 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的母亲不应哺乳 2岁以上的儿童口服特比萘芬耐受性好
用法用量
将本品施用于病甲,每周使用1-2次。在感 染尚未清除,正常指(趾)甲没长成之前, 有必要持续使用本品。 指甲用药,一般需持续6个月, 趾甲需持续9-12个月。每三个月观察治疗 进展,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使用步骤:锉清洁取涂干燥清洁
(再次使用本品之前,先用棉签去除旧的搽剂。如有必要再锉一次, 然后重新涂施药液。)干燥的搽剂不受水和肥皂的影响
病因
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菌,其它多种霉菌 90%的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而起的。
类型
主要有五类: 1、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 2、近端甲下甲真菌病 3、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4、全营养不良性甲真菌病 5、内在型甲真菌病
临床表现
以甲下角质堆积和甲变色为常见症状 初表现为甲板增厚、甲下角质堆积,甲真 菌病使甲分离,甲真菌病出现甲纵嵴、甲 横沟,甲真菌病导致甲破损、甲变色,甲 真菌病最终全甲破坏。
作用机制
对深部真菌和浅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 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是有效的抑制真菌细 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麦 角固醇缺乏;同时甲基化的羊毛固醇在细胞 内积聚,导致了许多与膜相关的细胞功能 发生改变,真菌细胞受到抑制或者死亡;还 可抑制真菌的过氧化酶,使真菌细胞内的 过氧化物堆积,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甲真菌病各药物特点
定义
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 状真菌(霉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 甲癣俗称灰指甲 中医称为鸡爪风,油灰指甲等
特点
由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甲病称为甲癣 趾甲癣大多由足癣直接传播,指甲癣则可 能由手癣传播或因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癣 病而直接接触感染。 常伴有甲沟炎
用法用量
为达到最佳生物利用度,餐后应立即给药,胶囊须整个吞服。在开始治疗 的第 1 周内即可分布到甲板,连续或冲击治疗甲真菌病,停药后药物在甲 中可保留 6 ~9 个月。
禁忌症
禁用于对该品过敏者。孕妇禁用。 禁与下列药物同时使用:1)可引起QT间期 延长的CYP3A4代谢底物,例如阿司咪唑、 西沙必利、咪唑斯汀、奎尼丁、特非那丁 等,2)经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如洛伐 他汀、辛伐他汀 不建议把伊曲康唑用于儿童患者
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液)
——三唑类抗真菌剂 ——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 为三氮唑衍生物
适应症
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皮肤科/眼科: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 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由皮肤癣菌和 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 病、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 病、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巴西副 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 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
现在用的比较多治疗白念珠菌所致阴道炎
谢谢大家!
用法用量
每周150mg一次,疗程2~4个月,视病情 可适当延长疗程。
禁忌症和伊曲康唑相似
酮康唑
和伊曲康唑相似, 肝毒性太大,胃 肠道反应大基本 不用
布替萘芬(乳膏、溶液剂)
说明书没有写明对甲癣有作用,我 本人使用有效果,加在这里提一下
克霉唑
该品有抑菌作用,浓度高时也可具杀菌作用。 早期有用来使用抗甲真菌,效果差,现已少 用
适应症
阴道念珠菌病、甲癣、各种皮肤真菌病 对引起指(趾)甲感染的各种真菌均有杀 灭作用,用于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
作用机制
主要抑制次麦角类固醇转化成麦角甾醇所需 的还原酶和异构酶,造成次麦角类醇蓄积, 麦角类固醇大量减少,导致胞膜结构和功 能受损,从而杀伤真菌。同时还造成异常 几丁质沉积导致真菌生长障碍,还抑制 NADH氧化酶和琥珀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活 性,有极高的体外药理活性
氟康唑(胶囊,注射剂)
适应症
1.念珠菌病 2.隐球菌病 3.球孢子菌病。 4 .皮肤真菌病:包括体癣、手癣、足癣、 花斑癣、头癣、指趾甲癣等皮肤真菌感染。 5.本品亦可替代伊曲康唑用于芽生菌病和 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 6.放化疗的预防治疗
作用机制
与伊曲康唑相同
口服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响,生物利用 度超过 90%。可以快速穿透甲板,在甲板 中的浓度与剂量成正相关,终止治疗后氟 康唑可在指甲甲板中存在 4 个月,在趾甲 中存在 6 个月。
由于缺少怀孕妇女的临床研究资料,所以 本品应禁用于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 由于缺少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所以本品应 避免用于哺乳期妇女
环吡酮胺(乳膏、涂剂)
为广谱高效抗真菌药
适应症
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花 斑癣,亦可用于皮肤和外阴阴道念珠菌感 染及甲真菌病。
作用机制
甲下局部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而起作用 主要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 细胞内物质外流,并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 的摄取,导致真菌细胞死亡,对皮肤癣菌、 酵母菌、霉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 用,渗透性强。
用法用量
均匀涂于患处,1日2次,涂后应轻轻搓揉 数分钟,2周为一疗程 治疗甲癣,应先用温水泡软并削薄病甲后, 涂药包扎,治疗第一个月每2天1次,第二 个月每周2次,第三个月每周涂药1次,至 痊愈为止。
特比萘芬(片、乳膏、溶液)
————系统治疗药物 ————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适应症
仅用于治疗大面积、严重的皮肤癣菌感染 (体癣、股癣、足癣、头癣)和念珠菌 (如白色假丝酵母)引起的皮肤酵母菌感 染,根据感染部位、严重性和范围考虑口 服给药的必要性。 皮肤癣菌(丝状真菌) 感染引起的甲癣
危害
夏季诱发足癣,引起趾间糜烂型足癣,瘙 痒、脱屑、浸渍糜烂 或可进一步引发小腿急性丹毒,导致淋巴 管阻塞、小腿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引发慢 性淋巴水肿橡皮腿 接触到外阴或阴道就会导致女性阴道念珠 菌病
治疗
手术治疗——拔甲因损伤大、流血多、复发 率高基本不采用 外用药——难以渗透,对于累及甲母质的甲 真菌病效果不好 口服药——停药后甲真菌病易复发且严重损 害肝肾脏 偏方——效果因人而异,有些人治甲真菌病 用偏方不当还会引发严重感染 激光治疗——高靶向性、高能量、
相关治疗药物
局部治疗药物——阿莫罗芬(广谱) ——环吡酮胺 系统治疗药物——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氟康唑 ——布替萘酚 ——酮康唑 ——克霉唑
阿莫罗芬(涂剂)
属于吗啉类抗真菌药物 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 它的抗菌谱为: 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及其它念珠菌种。 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指(趾)间毛癣菌、 须发毛癣菌及其它毛癣菌种,表皮癣菌,小孢 子菌。 霉菌:帚霉菌。 暗色孢菌:、链格孢菌、分支孢子菌。 低敏感性菌种:曲霉菌、镰孢菌、毛霉菌。